- 相關推薦
唐朝劉禹錫《石頭城》
導語:在唐朝,有著許多出名的詩人、學者,其中,劉禹錫有著很高的知名度,他的詩歌《石頭城》被人們廣泛傳誦著。下面是小編分享的劉禹錫《石頭城》,歡迎閱讀!
【唐】劉禹錫
山圍故國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東邊舊時月,夜深還過女墻來。
唐朝劉禹錫《石頭城》韻譯:
山圍繞舊國都一一全還在,潮水打著空城寂寞又折回。 秦淮河的東邊從前的月亮,夜深時還過那城上短墻來。
唐朝劉禹錫《石頭城》譯文:
群山依舊,環繞著廢棄的故都,
潮水如昔,拍打著寂寞的空城。
淮水東邊,古老而清冷的圓月,
夜半時分,窺視這昔日的皇宮。
唐朝劉禹錫《石頭城》注釋:
1:選自《全唐詩》卷三百六十五。劉禹錫,中唐詩人。這首詩借描寫石頭城的蕭條景象,寄托國運衰微的感慨。石頭城,古城名。本是古金陵城,三國時孫權重筑用此名。曾為吳、東晉、宋、齊、梁、陳六朝都城,至唐廢棄。今為南京市。
2:石頭城:在今南京市西清涼山上,三國時孫吳就石壁筑城戍守,稱石頭城。后人也每以石頭城指建業。
3:故國:即舊都。石頭城在六朝時代一直是國都。
4:周遭:環繞。
5:淮水:指貫穿石頭城的秦淮河。
6:舊時:指漢魏六朝時。
7:女墻:指石頭城上的矮城。
唐朝劉禹錫《石頭城》賞析:
建安十七年(212),孫權依清涼山西麓的峭壁修建了石頭城,此城北緣長江,南抵秦淮河口,是建康(今南京)西部的防守要塞。六朝統治者都視之為重地,以至后人常把它當作南京的代稱。到唐代已經荒廢。《石頭城》是劉禹錫《金陵五題》的第一首,全詩著眼于石頭城周圍的地理環境,在群山、江潮、淮水和月色中凸顯古城的荒涼和寂寞,格調莽蒼,境界闊大,感慨深沉,是《金陵五題》中寫得最好的一首,歷來備受贊譽。 它要寫一座古城的興衰變化,主旨則是要通過古城寫出國家的興衰變化。這是金陵懷古常見的主題,沒有什么新鮮的,詩人力求寫法上的突破。這四句,有沒有寫城里發生的故事?有沒有寫朝代的更替?有沒有寫相關的人物?有沒有追述當年的繁華景象?一概沒有。詩人連城內的一草一木都沒有涉及。他一直都在“繞著寫”——落筆就在“周遭”:“山圍故國周遭在”,從環抱的石頭山寫起,接下來又寫“潮打空城寂寞回”,還是寫城外的長江的`潮水;最后兩句“淮水東邊舊時月,夜深還過女墻來”,依然是寫外圍的月亮。總這么繞著寫,這些看起來跟歷史無關的,又無情的山、水、月如何能表達滄桑之感呢?奧秘在于,詩人巧妙地在自然景物中織進了幾個人性化的字眼:
山圍故國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東邊舊時月,夜深還過女墻來。
石頭山還是昔日的山,但依山而建的國已經不復存在了。一個已“故”,一個還“在”,物是人非,歷史感一下子就出來了。“空”和“寂寞”:長江的潮水長年地拍打著這座石頭城,它的感受是不一樣的,當初繁華歲月,城內車水馬流,人聲鼎沸,絲竹管弦之樂、兵戈相碰之聲時常傳出城外,這潮水必不感到寂寞,如今城里空蕩如斯,千捶萬打,千呼萬喚不見一點回應,怎么能不寂寞呢?蒼涼感一下子出來了。“舊時”和“還”:舊時,是說當初,還,是說現在,這兩個表示時間的副詞連到一起,表明自古至今。這明月,每晚都從淮水東邊升起,石頭山西邊落下,它不會因這里的繁華而多走幾趟,也不會因這里的衰敗寂寞而遠遠避開,這亙古如斯的旅程不正是多變的世事的一個反襯嗎?所以,詩人表面盡寫些無關的事物,實則每一句里都隱含著今昔對比,都隱含著自然物象的相對永恒與歷史的滄桑變化之間的對比。詩人以他深邃獨到的歷史眼光透視出了這種變與不變的關系。在抒寫的時候,雖只著眼于石頭城周邊的自然景象,卻已經把自己的這種感觸精心融入其中,既自然,又巧妙,真可謂匠心獨運。這樣不粘著于城內具體人、事、物,而放眼周遭群山、潮水及當空的皓月,又同時擴大了詩歌境界,使得一首只有二十八個字的小詩,具有了一種雄渾莽蒼,深邃幽遠的山水長卷的氣魄。
此外,還要再體會一下詩人用詞的工巧。寫潮水用“回”,寫明月用“來”。其實,潮水有“回”也有“來”,明月有“來”也有“回”,為什么潮水不用“來”,明月不用“回”呢?就形象而言,詩人置身城外,遠觀江潮,由于高大城墻的阻擋,潮水退回的勢頭要比涌來更猛,時間更長,給人印象也更深刻;就詞義而言,“來”,是因為向往、喜歡才來,而“回”,往往因為厭棄、逃避。潮水因為感覺寂寞不愿在城墻上久留,所以用這個表示后退、遠離、逃避的“回”更恰當。至于明月,不用“回”,而用“來”,一則是要以明月的多情相伴反襯石頭城的寂寞,再則是要讓明月作一個見證。潮水隔著堅厚的城墻無法見證城內之事,而這個明月,它目睹了石頭城的落成,目睹了六朝的繁華,也目睹它的衰敗以及今天的荒涼,所以它是歷史的最好見證。就表達效果來看,最后的明月當空是一個照亮,能夠引起讀者形象的聯想,前二句我們只是從理性意義上了解了國已是故國,城已是空城,至于城內城外到底什么面貌,還是很抽象的,最后的這個明月的到來,把所有的形象,把這古城繁華落盡的荒涼寂寞全都映現出來了。所以潮水一定要寫它的“回”,明月一定要寫它的“來”,替換不得,卻有異曲同工之妙"。
這首詩獨辟蹊徑,避開了和金陵、六朝有關的所有史實,將感情線編織在貌似無關的周邊景物中,以一種內在的對比結構暗連出六朝古都昔日的繁華和今日的荒涼,虛實相生,極富張力。
這首詩詠懷石頭城,表面看句句寫景,實際上句句抒情。詩人寫了山、水、明月和城墻等荒涼景色,寫景之中,深寓著詩人對六朝興亡和人事變遷的慨嘆,悲涼之氣籠罩全詩,讀之愴然。詩人在朝廷昏暗、權貴荒淫、宦官專權、藩鎮割據、危機四伏的中唐時期,寫下這首懷古之作,慨嘆六朝之興亡,顯然是寓有引古鑒今的現實意義的。
【唐朝劉禹錫《石頭城》】相關文章:
石頭城劉禹錫11-29
劉禹錫《石頭城》賞析12-08
《石頭城》劉禹錫古詩鑒賞10-31
劉禹錫《石頭城》閱讀練習和答案11-15
石頭城劉禹錫閱讀賞析及參考答案11-19
《石頭城》閱讀答案11-18
唐朝詩人王之渙01-04
唐朝王之渙詩11-20
唐朝詩人劉長卿11-11
唐朝元稹作品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