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柳永《雨霖鈴》教案

時間:2024-06-23 15:00:35 柳永 我要投稿

柳永《雨霖鈴》教案(集錦8篇)

  作為一名老師,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實施教學的主要依據,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快來參考教案是怎么寫的吧!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柳永《雨霖鈴》教案,歡迎大家分享。

柳永《雨霖鈴》教案(集錦8篇)

柳永《雨霖鈴》教案1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了解柳永及其詞作風格;

  2、了解詞牌“雨霖鈴”;

  3、以讀帶析,在朗讀中體味《雨霖鈴》的思想感情和凄清意境;

  4、深刻體會《雨霖鈴》“虛實結合”的藝術特色。

  能力目標

  1、在誦讀品味的過程中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

  2、引導學生初步掌握品讀鑒賞詞的基本步驟和方法;

  3、通過理解文句,分析意境,提高學生理解和鑒賞詞的能力。

  情感目標

  培養學生健康的審美情趣

  【教學重點】

  1、在朗讀中品味這首詞的意境;

  2、引導學生體味這首詞“虛實結合”的藝術特色。

  【教學難點】

  1、引導在了解詞作內容的基礎上把握誦讀技巧;

  2、引導學生深刻分析這首詞的藝術特色。

  【教學方法】

  誦讀法;探究法;點撥法。

  【教具準備】PPT課件。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清趙翼有詩:“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唐詩過后是宋詞,好詩在唐代已被詩人們寫盡了,于是宋人就另辟蹊徑,使詞這種文學形式趨于完善、臻于完美,達到了空前的繁榮,使宋詞成為我國文化寶庫中又一顆璀璨的'明珠。

  宋詞的風格比較

  豪放派:題材廣泛,內容豐富,氣象宏大意境雄渾,抒發豪情壯志。(蘇軾 辛棄疾) 婉約派:題材狹窄,多抒情,婉約纏綿細膩,語言含蓄, 多寫個人遭遇或者男女戀情。(柳永 李清照)

  二、作者簡介:

  柳永 (約980——約1053年),福建崇安人,原名三變,排行第七,世稱柳七。少年時到汴京應試,狂放不羈,由于擅長詞曲,熟悉了許多歌妓,經常流連于秦樓楚館,為她們填詞作曲,表現了一種浪子作風。柳永因了這舉第不進倍受打擊,之后在汴京、蘇州、杭州一帶過著流浪的生活。54歲方考取進士,做過幾任小官。晚年客死襄陽,家無余財,群妓合金葬之南門外 。

  柳永才情卓著,但一生仕途坎坷,在北宋著名詞人中,他的官位最低,但在詞史上卻占有重要地位。他是北宋第一個專力寫詞的作者,也是第一個大量寫作慢詞的詞人。

  他的詞在當時便為人傳唱,據說“凡有井水處,即能歌柳詞”。柳永在與歌妓一起生活中得到了感情上的慰藉,同時他深深了解歌伎們的生活,同情她們的不幸遭遇。所以他的作品,很多是反映同她們在一起的悲歡離合,感情真摯。《雨霖鈴》便是其中的一首,這首詞寫的是他離開都城汴京時與一位紅顏知已纏綿悱惻、哀婉動人的別離情景。(板書:雨霖鈴 柳永)

  三、詞牌由來:

  馬嵬兵變后,楊貴妃縊死,在平定叛亂之后,玄宗北還,一路戚雨瀝瀝,風雨吹打在皇鸞的金鈴上。唐玄宗聽聞鈴聲而思念楊貴妃,故作此曲。曲調自身就具有哀傷的成分。

  四、鑒賞分析:誦讀詞篇,感知課文。(朗讀時請注意字音、停頓、情感)

  1、學生朗讀,專家朗誦,齊聲朗讀,并請用通俗的語言翻譯這首詞。 秋后的知了叫得是那樣地凄涼悲切,面對著長亭,正是傍晚時候,一陣急雨剛剛停歇。在汴京城門外餞行的帳蓬里喝著酒,沒有好心緒,正在依依不舍的時候,船夫已催著出發。握著手互相凝望,滿眼淚花,直到最后也無言相對,千言萬語都噎在喉間說不出來。想到這回去南方,這一程又一程,千里迢迢,一片煙波,那夜霧沉沉的楚地天空竟是一望無邊。

  自古以來多情的人最傷心的是離別,更何況又逢這冷落凄涼的秋天,這離愁哪能經受得了!誰知我今夜酒醒時身在何處?怕是只有在楊柳岸邊,對著凄冷的晨風和黎明的殘月了。這一去長年相別,(相愛的人不在一起,)我料想即使遇到好天氣、好風景,也如同虛設。縱然我有滿腹的情意,又再同誰去訴說呢?

  2、內容把握

  上片:離別時的依依不舍下片:離別后的孤寂傷感 (板書)

  3、分析鑒賞(關鍵詞:意象 意境 修辭 表現手法 情景關系)

  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板書:寒蟬—悲涼,長亭—離別,驟雨—凄冷,烘托濃重的凄涼氣氛,奠定全詞傷感的基調)

  關鍵詞:意象 特點 作用

  賞析——A寒蟬:秋后的蟬是活不了多久的,一番秋雨之后,蟬兒便剩下幾聲若斷若續的哀鳴了。因此,寒蟬就成了悲涼的代名詞。B長亭:休息和告別之所 C驟雨:凄冷(身心)

  在深秋時節的一個黃昏,陣雨剛停,一對戀人到長亭告別。這里不僅交代了時間、地點,而且就所聞所見烘托出一種濃重的凄涼氣氛。耳邊是秋蟬凄切的鳴叫,眼前是令人黯然傷神的暮雨黃昏。這里所寫的景象中已暗含了詞人的感情,而又同時為下片“冷落清秋節”的概括埋下伏筆。“驟雨初歇”四個字意味著馬上就要起行,自然地引出下面對臨別時矛盾復雜心情的描寫:“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

柳永《雨霖鈴》教案2

  一、導入新課

  我們一起來聽首歌,放松下。(幻燈1:“音樂”)

  鄧麗君甜美、深情的演唱深深地打動了我們,那么是誰為她作的詞呢? 柳永。柳永是北宋第一位專業詞人,“凡有井水處,都可歌柳詞”。他的歌覆蓋了當時所有的官家和民間的歌舞晚會,美麗的詞句和優美的音律征服了所有的歌迷。《雨霖鈴》究竟有什么樣的魅力,以至于鄧麗君和柳永穿越時空合作了這首歌曲呢?今天,就讓我們穿越歷史的煙云,回到宋朝,去聆聽柳永的歌曲吧!(板書:課題、作者)(幻燈2:“課題、作者”)這節課我們主要目標“品鑒藝術手法、體味作者情感”。(幻燈3:【學習目標】)

  二、整體感知

  1、好,我們走近文本,觸摸一下柳永的情感脈搏吧!下面,請同學們仔細聽錄音范讀,可以跟著默讀,邊聽邊圈畫出你認為最能直接表達作者離別心情的一句話。(幻燈4:“文本、錄音”)(播放曹燦范讀)

  2、詞中哪句話集中表現了作者和戀人離別的心情呢?請大家找出來。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板書,并提醒同學在書上標畫出來)(幻燈5:【整體感知】 “多情自古傷離別”)大家齊讀一下這句話。

  3、這句話表露出作者的心情、心境是怎樣的呢?

  傷心,凄涼。

  4、是啊!佛言人生有“七苦”,生、老、病、死、怨憎悔、愛別離、求不得。其中最苦是“愛別離”。“多情自古傷離別”就是對這種心情的經典概括。大家還知道哪些表現離別的名言呢?請同學回憶,舉幾個例子。除了同學們說的,還有這些經典句,齊讀。

  悲莫悲兮生別離,樂莫樂兮新相知。(屈原《九歌·少司命》) 黯然銷魂者,唯別而已矣。(江淹《別賦》)

  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李煜《相見歡》)

  何處合成愁?離人心上秋。(吳文英《唐多令》)

  5、由此可見,自古以來多情之人因離別而感傷的心情是非常普遍的。而柳永的這種“傷離別”又有什么獨特之處呢?我們投入感情再來讀讀這句話,品品柳永獨特的離別情。

  (齊讀)“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

  6、大家品出柳永與眾不同的情感來了嗎?想好了,請和大家分享一下。

  柳永的“傷離別”比一般人更重,“更那堪,冷落清秋節”,說明柳永的離別是在凄冷的秋季。文人感秋則悲,更何況是在這樣一個場景下和心愛的人離別呢?真是雙重的痛苦啊!

  三、重點探究

  1、柳永和愛人的離別時的情景是怎樣的呢?我們來看看詞的上片,請同學們自由誦讀,邊讀邊標示出詞中的意象。

  寒蟬、長亭、驟雨、蘭舟、煙波、暮靄、楚天(板書)

  2、這些意象具有怎樣的特點呢?

  渲染了送別時凄涼氛圍,詞人此刻到了長亭,正值“驟雨初歇”,眼前的景物變得更加凄清,他聽著凄切的蟬聲,看到河兩岸的.柳樹和河邊的小舟,離情自然更濃,作者將離別的傷感寓于景中,寓情于景。

  3、在作者哀婉傷感心情的籠罩下,“以我觀物,則物皆著我之色彩”。那么,這些意象都是作者眼前看到的實景嗎?哪些是實寫,哪些是虛寫?

  不全是實寫,“煙波、暮靄、楚天”是作者的想象語。

  作者把眼前的實景和想象中的虛景——路途中的蒼茫,結合起來,用虛實結合的寫法更能表達內心“傷離別”的心情。

  4、一切景語皆情語,寓情于景也是詩詞創作常用的手法。上片有一句典型的“情語”,你找到了嗎?

  “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

  5、文學的魅力在于細節的真實,這是一處經典的細節,值得我們用心品味。我們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品味。

  (1)一個“竟”字,突出強調了作者什么樣的心態?

  (2)把“執手”換成“牽手”“握手”好嗎?為什么?

  (3)此時無聲勝有聲,說是“無語”,實際上有千言萬語。此時柳永和戀人“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悲痛得說不出話來。你能否試著代他說兩句?展開想象寫一寫,和大家分享。(幻燈6:【重點探究】 “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三個問題)

  (就上述問題分組展開討論,然后和大家交流。)(請大家不要笑,如果你笑著說,說明你沒有換位思考,未將自己當做柳永,自然也體會不到他說此話時的傷心。一個和自己心愛的人即將分別,山高水遠,不知何時再聚,此種情景,怎會有笑聲?)

  6、文學是想象的藝術,大家豐富的想象填充了柳永留下的藝術空白。那么,與戀人離別后,作者的痛苦有沒有隨著時間的流逝而淡忘呢?請位同學為大家朗誦詞的下片。

  7、好,讀得很有感情。思念是一種說不出口的痛,而柳永又是如何表達的呢?你認為哪句最能代表柳永的心聲呢?為什么?說說你的看法,與大家分享。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作者直抒胸臆,把離別后的痛苦酣暢淋漓地說出來了!

  “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 (幻燈7:【重點探究】 “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作者想象,借景抒情,“酒”“楊柳”“風月”這些意象集中烘托出了作者借酒澆愁、苦悶難捱的愁苦心情。

  這一句被詞評家賀裳稱為“千古俊句”,經你一分析,當之無愧啊!“人生自是有情癡,此恨不關風與月。(歐陽修《玉樓春》)”“酒”無味,“柳”留人,“曉風”清涼,“殘月”凄迷,作者的心自是悲苦的。

  “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飲;紅塵萬丈,我非你不愛。戀人離開,百無聊賴,連“良辰美景”也不能為他排遣痛苦。正可謂“良辰美景奈何天,賞心樂事誰家院”。

  “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有一種“知音少,弦斷有誰聽?(岳飛《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鳴》)”的無奈與孤寂在里面。以問句作結,引人思考,余味無窮。

  8、能用所學知識相印證,并有自己的感悟。很好!我們無論選哪一句,都能體味到柳永那種“春心莫共花爭發,一寸相思一寸灰(李商隱《無題》)” 的離別情和相思苦。帶著柳永的離情別緒,我們再一次來齊讀這首詞吧。

  四、綜合領悟

  師:這首《雨霖鈴》只有詞牌而沒有題目。假設讓你為它取個題目的話,你會擬個什么樣的題目呢?請說明理由。(幻燈8:【綜合領悟】 “問題:擬題目”)

  秋別。因為這是一個發生在秋天的關于離別的故事。

  傷別。因為整首詞的情感基調就是“傷離別”。

  “相思”是不是更好呢?我覺得柳永和戀人是彼此思念,這樣更能說明兩人情深意長。

  五、總結

  有人曾在《憶柳永》中這樣寫道:“忍把浮名換淺唱,只為兒女道情長。煙花巷陌君常在,倚翠偎紅平生暢。奉旨填詞無冕王,井水歌罷美名揚。多情最是雨霖鈴,至今想念柳七郎。” (幻燈9:【總結】“《憶柳永》”)什么是經典呢?我想應該是指那些歷經時光打磨和歲月淘洗而依然名之為典范的作品。一曲雨霖鈴,千古離別情。這就是經典的魅力吧!讀這首詞,我們知道,人世間有一種情感叫離別,有一種感覺叫心痛,有一種心情叫相思。字里

  行間彌漫的是柳永說不盡的離別情,道不盡的相思苦。在這樣的經典里沉醉千年又何妨!讓我們投入地走進《雨霖鈴》,用我們的深情誦讀向那位偉大的詞人柳永致敬吧!(師生齊讀)

  六、拓展應用(幻燈片10)

  蝶戀花 柳永

  佇倚危樓風細細。望極春愁,黯黯生天際。草色煙光殘照里。無言誰會憑闌意。(闌 通 欄)

  擬把疏狂圖一醉。對酒當歌,強樂還無味。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閱讀柳永的《蝶戀花》,該詞的詞眼是什么?是怎么表現的?

  詞眼是“愁”。

  第一,通過動作寫“愁”。(登樓。因愁登樓,登樓更愁)

  第二,通過意象、環境寫愁,借景抒情。(風,草色,煙光,殘照。) 第三,通過生活行為寫愁。(疏狂,對酒,強樂)

  第四,通過人的形象寫愁。(衣帶漸寬)

柳永《雨霖鈴》教案3

  教學目標:

  1、掌握《雨霖鈴》這首詞鑒賞的方法。(教學重點)

  2、深入體會作者的離愁別恨及對生平遭遇不幸的感慨。(教學難點)

  教學過程:

  一、誦讀,感受《雨霖鈴》的音樂美。

  1、介紹作者及詞的風格流派及有關文化常識。

  豪放派,壯美。 婉約派,優美。

  2、老師范讀全詞并稍作朗讀指導。學生齊讀全詞。

  老師朗讀指導:

  A 、讀時要注意重音、節奏,語速要慢些,讀出感情。腦中要有畫面。

  ① 寒蟬凄切——要拖音(“切”字為韻腳,韻腳一般要讀得鮮明;尾音讀長更能讀出詞的凄切情感)

  ② 念去去——要稍重、稍停,拖音(領起字);也可以一字一頓,表示悲痛氣塞。

  ③ 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何處”要讀出疑問語氣,“楊柳岸曉風殘月”應一景一頓,聲斷氣不斷。

  B、要有節奏,詩句中要有短暫的停頓。

  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

  更/那堪/冷落/清秋節。

  便/縱有/千種/風情。

  3、學生初步把握文章基調及主題。

  二、賞析,理解《雨霖鈴》的語言美。

  (一)上闋:上片寫離別時的情景,實寫為主。

  1、學生個別讀。

  2、同座討論:

  ①找意象,說作用。(幻燈片上逐一展示有關意象的詞及其表達的感情。)

  明確:寒蟬 晚 長亭 驟雨 蘭舟 煙波(煙霧籠罩的江湖水面) 暮靄 楚天

  作用:渲染惆悵傷感之情(全詞基調是:婉約哀怨)

  作者一開頭就點明了季節。什么季節?秋季。

  寒蟬,是蟬的一種。《禮記》中說:“孟秋之月,寒蟬鳴。”時間大約是農歷七月,寒蟬的叫聲低微。王國維在《人間詞話》說“以我觀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蟬叫聲未必凄切,但因詞人本就懷著一種傷心的情愫,聽到了蟬叫聲就產生了凄楚之感。

  ②“都門”一句是什么意思?(齊答)

  ③學生看情人惜別圖,體會“執手相看淚眼“一句的情感。

  師問:這句怎樣表現復雜細膩的情感?

  ④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 (虛寫,想象,借景抒情)

  問1:“去去”應該怎樣讀才好,為什么?

  問2:用自己的話想象描述這個畫面,并談談自己讀后的感受。

  問3:既然是“沉沉的暮靄”為什么“楚天”卻會“闊”呢?

  (二)下闋:

  ①學生齊讀下闋。概括大意:設想別離后的凄清,是虛寫。

  ②學生逐句品讀下闋。

  1、“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點明了主旨“傷離別”。

  2、從“今宵”開始到詞的結束,按什么順序寫,分幾層?(按時間順序,分兩層)

  3、討論:名句:“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哀景寫哀情的寫法。)

  學生用自己的語言來表達,對比體會名句的美。

  4、“此去經年,應是良辰美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點明與上文的呼應關系,寫法:呼應,虛寫,以樂景寫哀,倍增其哀。

  聽錄音小聲讀。學生然后大聲齊讀。

  (三)師生共同歸結小結:

  這首詞,句句、層層寫的都是離情別緒,但手法多樣,章法謹嚴,毫無拖沓、重復之處。就手法來說,有時借景抒情,有時敘事寓情,有時直抒胸臆。即使同是寫景,但有的景與情合,以哀景寫哀;有的景與情違,以樂景寫哀,卻都把抒情主人公的別情曲曲傳出,使人有蕩氣回腸之感。就章法來說,全詞委婉鋪敘,既有實寫,又有虛擬,既有時間的順序,又有適當的剪裁,前后呼應,層層深入,構思完密,使人有天衣無縫之感。

  柳永曾長期過著羈旅生活,和歌女樂工們在一起。他對有些歌妓是有很深的感情的。在他抒寫愛情的作品中,有一些是有色情傾向的,消極頹廢的色彩較濃,但這首詞的思想感情還是很健康的,雖比較傷感,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封建社會青年男女真實的感情。

  (四)小組交流討論:

  你認為寫得最好、感受最深的是哪句, 并且說出好在哪里。

  三、遷移,評析《雨霖鈴》的特色美。

  1,運用本節學到的知識鑒賞張先的《江南柳》,并與本課學的'《雨霖鈴》相比較,說說它們的異同。

  江南柳 張先

  隋堤遠,波急路塵輕。今古柳橋多送別,見人分袂亦愁生。何況自關情。

  斜照后,新月上西城,城上樓高重倚望,愿身能似月亭亭,千里伴君行。

  明確:同:都寫別情,都描寫了別時的典型環境。

  都寫了別后,都是情景相生。都是婉約詞。

  異:柳詞想象別后遠行的情景,虛實相生。

  張詞著重寫送行者別后情景,而未寫別時情事。

  2,學生齊讀課文。

  四、課后作業:

  1 、背誦《雨霖鈴》。

  2、用細膩形象的語言描寫你所經歷的一段愁,可寫成詩。

  附:教學流程圖:

  一,誦讀,感受《雨霖鈴》的音樂美。

  二,賞析,理解《雨霖鈴》的語言美。

  三,遷移,評析《雨霖鈴》的特色美。

  教學反思:

  這堂課,我按照教學目標,通過三個教學環節,讓學生較好地感受到了《雨霖鈴》的音樂美、語言美、特色美。

  在誦讀指導上,我指出韻腳要讀得鮮明,尾音讀長能抒情,注意拖音、詞句中短暫的停頓,從重音、節奏、語速、感情方面讀《雨霖鈴》,指導得較細致,學生能較好地讀出這首詞婉約哀怨的情感。當然,在時間允許的情況下,可以多安排兩分鐘。

  在對《雨霖鈴》語言美的理解方面,我運用了講解、問答、聯想、討論探究、朗讀等方法,學生扣住了字、詞、句,能品嘗到詞中飽含的離愁別恨,與作者產生了共鳴。

  采用對比閱讀的方法,學生進一步掌握了《雨霖鈴》細膩含蓄、婉麗多姿、纏綿哀怨的風格。

  延伸:以上是由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柳永雨霖鈴的優秀教案,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柳永《雨霖鈴》教案4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以真摯的感情品讀作品,培養詩歌興趣和文學素養

  2、通過課堂教學進行自主式、探究式學習,開拓知識面,豐富教學內容

  3、通過反復誦讀,感知作品內容和思想感情

  4、掌握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和虛實結合的寫法

  5、鑒賞意象,掌握婉約派的特點

  重點與難點:

  掌握古典詩歌傳統意象在作品中傳情達意的效果

  教學方法:

  以學生活動為主,點撥啟發,引導討論,朗讀背誦,檢查落實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如果把我國的古代文學比做一個花園的話,那么其中開的最美最大的兩朵就是唐詩和宋詞,前兩單元我們領略了唐詩的美妙,從今天開始我們就來體味宋詞的別致之美。提到宋詞,就不能不提到第一位專力寫詞的作家——柳永,提到柳永,就不得不提到婉約派,提到婉約派,就不得不提到他的代表作《雨霖鈴》。多年來,它常誦不衰。今天,我們就來一起學習這首膾炙人口的佳作。

  二、作者簡介:

  明確三點:

  (1)名字:柳永、柳三變、柳七、柳屯田。

  (2)特點:精通音律,擅長詞曲,創制慢詞,貼近市民,“變一代詞風”。

  (3)影響:“凡有井水飲處,皆能歌柳詞”。

  背景介紹 :

  這首詞的基調格外低沉。作者當時由于仕途失意,心情十分壓抑,決定離開京城到外地去,但一想到從此將不能跟心愛的人生活在一起,失去愛的慰藉,更覺得痛苦萬分。這首詞就集中地反映了他這種復雜的心情。

  詞牌由來:

  “雨霖鈴”原為唐教坊曲名。相傳唐玄宗因安史之亂入蜀,路上發生兵變,楊貴妃死。當時陰雨連日,棧道中聞鈴聲,無比凄切,作《雨霖鈴》曲以寄托離恨。宋代人依舊聲填詞,遂為詞牌。

  三、整體感知:

  (一)自瀆詩歌,感知內容,回答問題

  1.這一首詞的基調是什么?(感受是什么)

  凄涼、傷感、悲涼、憂傷、痛苦

  2.這一首詞寫的是什么內容?————離別

  3.這一首詞按什么順序來寫的?————時間順序

  4.那么離別可以分為幾個階段?————離別前、離別時、離別后

  離別之前: 勾勒環境

  離別之時: 描寫情態

  離別之后: 刻畫心理

  (二)生讀,其他同學點評,老師指導閱讀

  寒蟬凄切---要拖音(“切”字為韻腳,韻腳一般要讀的鮮明,尾音讀長更能讀出詞的凄切感情)

  竟無語凝噎---要稍重,稍停,并讀出哽咽之聲,冷瑟之感(人物情感的高潮)

  念去去---要稍重,稍停,拖音(領起字)

  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何處”要讀出疑問語氣, “楊柳岸曉風殘月”應一景一頓,聲斷氣不斷

  更那堪,冷落清秋節---要稍重,稍停,拖音(領起字)

  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要稍重,稍停,拖音(領起字)

  (三)學生再嘗試閱讀,老師示范

  四、重點分析(邊朗讀邊進行)

  第1句:寫景。通過寒蟬凄切痛楚的'叫聲、令人傷感的時間和地點以及驟雨初歇后的蕭條冷落的景物,映襯出離人此時內心深沉的痛楚。景中有情,字字含情。點明時間、地點、天氣。

  第2句:寫人。京城門外,情人臨時搭起帳篷,設宴餞行,然而離人心情不好,食之無味。正當二人難分難舍之時,船公卻催促登船。兩個轉折句,足見其留戀之情深。不管是寫景,還是寫人,都是為了勾勒出離別前的環境:凄清、蕭瑟(板書:凄清、蕭瑟)

  第3句:寫景。用白描手法,神情逼真地寫出了二人分手時的情況,刻畫出“別亦難”時的悲痛心情。“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與蘇軾的《江城子》中的“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有異曲同工之妙,(可提問),簡直使人柔腸寸斷,悲痛欲絕,“語雖不奇,而意致綿密”。

  第4句:過渡。一個“念”字,說明下面所寫的景物是想象的,是虛寫。雖無語凝噎,但思緒萬千:浩渺的煙波、沉沉的暮靄、遼闊的天空。

  【提問】此處的景物描寫應如何掌握?是否給人以寬廣雄偉的氣勢之感?

  【解說】不是。結合寫作背景,不難看出此處是借此景襯托離愁的無邊無際、離人前途的渺茫及情人相見之無期;也反襯離人孤舟行駛的飄零渺小、孤苦伶仃。由此可以想象出離人在離別時雖無無語凝噎,但望空凝思、情意綿綿之態,自然引出了下文對別后漂泊孤寂的聯想,承上啟下。(板書:留戀、難舍)

  第5句:點題。用 “傷別離”點題(板書),并用對比手法,襯托出自己的離愁比古人更深更重。

  第6句:名句。是作者的想象。“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是作者的名句,它好在哪里?古人:折柳相贈,暗“留”之意楊“柳”—“留”的諧音 離人:見柳思人,離愁又生。 眼前景 曉 風 —“涼”(特點),襯別后心情之凄涼。別后情 (明) (暗) “殘”月— 不團圓,透出凄涼冷落之感。景中有情

  第7句:高潮。兩個讓步假設句,把離別之情推向高潮。縱有“良晨美景”,誰與共歡?縱有“千種風情”,誰與共話?設想細膩,語出辛酸,痛切地道出相期之愿,重聚之難。多么傷感!多么苦澀!(板書:傷感、苦澀)

  五、小結歸納:

  離愁別緒是我國古代詩歌的傳統題材。顯然,這一首詞膾炙人口不是以題材取勝,而在于它能夠“狀難狀之景,達難達之情”,把“自古傷別離”和“冷落清秋”的景巧妙地結合,把“千種風情”和“良辰美景”巧妙結合,相互穿插,情景交融。

  六、課外作業:

  1、揮自己的想象,把這首詞改編成其他文學形式。

  2、寫一段真情實感,情真意切的離別文字

柳永《雨霖鈴》教案5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以讀帶析,在朗讀中體味《雨霖鈴》的思想感情和凄清意境。(教學難點)

  (2)鑒賞意象和意境,掌握婉約派詞的風格特點。(教學難點)

  (3)深刻體會《雨霖鈴》的情景交融、虛實相生的藝術特色。(教學重點)

  2、能力目標:

  通過掌握文句,分析意境,提高學生掌握和鑒賞詞的能力。(教學重點)

  3、情感目標:

  引導學生以真情品讀作品,培養學習詩歌的興趣和文學素養。

  教學步驟

  一、導入新課

  我們在講宋詞簡介的時候說過,宋詞可以分為幾個流派?(生:兩派。豪放派和婉約派。)豪放派的代表人物是?(蘇軾、辛棄疾)婉約派的代表人物是?(柳永、李清照)

  傳說蘇軾曾問一個善于唱歌的幕士:“我詞何如柳七(柳永)?”這個人回答:“柳郎中詞,只合十七八女郎,執紅牙板,歌‘楊柳岸曉風殘月’。學士詞,須關西大漢,銅琵琶鐵綽板,唱‘大江東去’。”由此大家可知這兩個流派的不同特點。。

  能讓蘇軾與之一爭高下的“楊柳岸曉風殘月”出自哪首詞?(生:《雨霖鈴》)

  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首《雨霖鈴》 (板書)

  二、整體感知。

  1、范讀《雨霖鈴》。

  (讓學生感受詞的感情基調)

  師:能感受到這首詩的感情基調嗎?

  生:能。哀婉、悲傷、凄清。 (板書)

  2、指導誦讀。

  我們講過詩詞誦讀要把握的幾個要點,首先要讀準字音;

  其次要讀出節奏,宋詞不比唐詩那樣整齊劃一,每句是不同的。再注意韻腳的讀法,要短促而清晰;引導學生試讀一遍,劃分節奏。

  最重要的要讀出感情,剛才大家已經感受到了,現在就試讀一遍,自己體會體會。

  學生自由朗讀——指明學生朗讀——學生齊讀。

  3、疏通詞句:(注釋中有的不在講解之列。)

  寒蟬:初秋乍寒時的蟬,偶尚自鳴,但短促無力,至深秋則噤。

  煙波:煙霧彌漫水波動蕩的水面。

  無緒:古,沒有心思。今,沒有頭緒。

  念去去:想到將來……(“行行重行行”)。

  應是:即便是。

  三、賞析

  1、聽錄音,注意正音和節奏

  2、指讀,注意詩歌基調。這一首詞是詞人與紅顏知己纏綿悱惻、哀婉動人的離別場景,因此與“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訣別的悲壯不同,是“凄苦”。

  3、結合注釋掌握詞意,描述詩意:

  《雨霖鈴》

  秋蟬的鳴叫凄涼急切,面對著暮色中的長亭,一陣暴雨剛剛停歇。在京城門外設帳飲酒餞別,卻沒有好心情,正當難舍難分之時,行船的人催著要出發。手拉著手淚眼相望,哽咽著竟然說不出一句話來。想到我這次要一程又一程的離別遠去,舟行千里,水上霧靄朦朧,夜晚濃云籠罩著的南方天空是多么深遠遼闊。

  自古以來多情的人無不悲傷地離別,偏偏又在這冷落凄清的.深秋時節,叫人怎能承受?今晚酒醒我身在何處呢?也許是泊舟楊柳岸邊,晨風習習,天空掛著一鉤殘月。這一去經年累月,就算遇到美好的日子、美好的景物,也形同虛設。即使有千般情意,又能跟誰訴說!

  4、整體把握:

  1)全詩寫了什么內容?抒發什么情感?

  “多情自古傷離別”, 詞以“傷離別”為主線。寫離別,抒“傷”情。

  2)錘煉詩眼: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可結合背景,知人論世)

  該句在詩中為“過片”,承上啟下,并表明詩歌主旨情感,為全詞“詩眼”。而且本句由傷離別——自古傷(見下)——多情更傷——秋更傷(見下)——清秋更傷——冷落更傷來層層突出“那堪”“傷離別”的情感,表達細膩,情感凄苦,感人至深!

  自古:離別在古代是人們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所謂“生離死別”主要原因是交通的不發達,遠行多半走水路,行程往往成年累月,以及諸多難以預見的阻隔因素,從而讓分別之人產生前路迢迢、山重水復、歸期難料的紛繁情緒。加上離人多半因為被貶、流放,或為生活所迫,或因戰爭離亂或男女情緣,這就特別惹起人的萬端感慨。

  清秋:秋天本來是草枯葉落,百花凋零的季節,人在秋中往往會有一種凄清冷落之感,所以古人在描寫秋天的時候,經常與“愁苦悲涼”的感情聯系在一起。先秦的宋玉在《九辨》中說:“悲哉,秋之為氣也!”南宋吳文英在《唐多令》中說:“何處合成愁?離人心上秋。”而曹雪芹在《秋窗風雨夕》中則說:“秋花慘淡秋草黃,耿耿秋燈秋夜長。已覺秋窗秋不盡,那堪風雨助凄涼。”這些詩句都寫出了懷有特定情感的人在秋天中的特定感受。詞人把離別之事與清秋之氣疊加悲苦再加凄涼,情感的表達更加沉重。

  抒情手法:直抒胸臆。

  3)圍繞詩眼,體會全詩的基本結構:

  上片:別時(實寫) 晚(黃昏) 長亭(餞別——催發——執手——念)

  下片: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

  別后 (虛寫) 今宵 楊柳岸

  經年 未卜

  四、合作探究賞析

  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分析角度提示:

  1、 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注意抓首句的作用以及本句的意象特色來分析)

  開首三句道出時間、地點、景物。以凄清景色揭開了離別的序曲:

  元代的盧摯在《沉醉東風》:“冷清清暮秋時候,衰柳寒蟬一片愁。”

  宋代詞人晏幾道在《采桑子》:“一寸愁心,日日寒蟬夜夜砧。”

  長亭:早在秦漢時便開始在道旁設亭,供旅客停息休憩或送別餞行之用。當時是十里置亭,也叫“十里長亭”五里一短亭。

  李白《菩薩蠻》“平林漠漠煙如織,寒山一帶傷心碧。暝色入高樓,有人樓上愁。 玉階空佇立,宿鳥歸飛急。何處是歸程,長亭連短亭。”

  李叔同《送別》“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瓢濁酒盡余歡,今宵別夢寒。”

  驟雨初歇,涼意徹骨,暮色蒼茫,云低風冷的環境中,人將別、日已晚、雨乍停、蟬聲切。惜別的長亭,凄涼的深秋,讓人黯然銷魂!首句借景抒情,營造了凄清慘淡的畫面,奠定全詩低沉傷感的情感基調。

  2、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注意從離人心理的矛盾現實的無情入手)

  3、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注意抓離人的動作分析人物的心理)

  4、“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 (注意從該句的空間感、色彩感入手體會“念”而難舍的情感)

  5、“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注意從白描手法、想象虛寫、景語皆情語、意象的特征等等的特色體會)明確:楊柳離,曉風冷,殘月缺,更酒醒。

  6、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注意抓想象、反問、虛詞等體會情感中的無限悵恨!)

  五、朗誦,總結

  柳永多作慢詞,長于鋪敘。此詞表現作者離京南下時長 亭送別的情景。上片紀別,從日暮雨歇,送別都門,設帳餞行,到蘭舟摧發,淚眼相對,執手告別,依次層層描述離別 的場面和雙方惜別的情態,猶如一首帶有故事性的劇曲,展示了令人傷心慘目的一幕。下片述懷,承“念”字而來,設想別后情景。‘多情自古傷離別,那堪冷落清秋節。念宵酒酲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上二句點出離別冷落,‘今 宵”二句,乃就上二句意染之”。“今宵酒醒何處”,遙接上片“帳飲”,足見雖然“無緒”卻仍借酒澆愁以致沉醉; “楊柳岸、曉風殘月”,則集中了一系列極易觸動離愁的意象,創造出一個凄清冷落的懷人境界。“此去”以下,以情會景,放筆直寫,不嫌重拙,由“今宵”想到“經年”,由“ 千里煙波”想到“千種風情”,由“無語凝噎”想到“更與 何人說”,回環往復又一氣貫注地抒寫了“相見時難別亦難” 的不盡愁思。以“離情”為線索,用白描、鋪敘、點染的手法,情景交融,虛實相生。

柳永《雨霖鈴》教案6

  【教學目標】

  1、了解柳永及其詞作風格;

  2、以讀帶析,在朗讀中體味《雨霖鈴》的思想感情和凄清意境;

  3、深刻體會《雨霖鈴》情景交融、虛實相濟的藝術特色。

  4、引導學生初步掌握品讀鑒賞詞的基本步驟和方法;

  【教學重點】

  1、在朗讀中品味這首詞的意境;

  2、引導學生體味這首詞情景交融、虛實相濟的藝術特色。

  【教學難點】

  1、引導在了解詞作內容的基礎上把握誦讀技巧;

  2、引導學生深刻分析這首詞的藝術特色。

  【教學方法】

  誦讀法;探究法;點撥法。

  【教具準備】

  《雨霖鈴》朗讀帶,歌曲《祝你一路順風》、《送別》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在《祝你一路順風》、《送別》的歌聲中進入課堂,法國作家繆塞說:“最美麗的詩歌是最絕望的詩歌,有些不朽的篇章是純粹的眼淚。”李煜的詞是絕望的詩歌,而我們今天要學的是一首淚眼對淚眼的離別詞,也是美麗憂傷而不朽的。

  我們學過哪些描寫別情的詩呢?

  (學生回答)進入新課。

  二、詞牌簡介

  《雨霖鈴》,唐玄宗時教坊大曲名,后用為詞調。霖,一作“淋”。相傳‘帝幸蜀,初入斜谷,霖雨彌旬。棧道中聞鈴聲,帝方悼念貴妃,采其聲為《雨淋鈴曲》以寄恨。

  三、柳永簡介

  在群星璀璨的北宋詞壇上,柳永是耀眼的明星之一。 “凡有井水飲處皆能歌柳詞”即為證明。

  柳永,原名三變,字耆卿。少年時到汴京應試,由于擅長詞曲,熟悉了許多歌妓,并替她們填詞作曲,表現了一種浪子作風。曾在詞中說“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當時有人在仁宗面前舉薦他,仁宗便說:“汝自去淺斟低唱,要功名何用?”大筆一揮,只批了四個字說:“且去填詞”。柳永在受了打擊之后,別無出路,就只好以開玩笑的態度,自稱“奉旨填詞柳三變”,在汴京、蘇州、杭州等都市過著一種流浪生活。由于失意無聊,流連坊曲,在樂工和歌妓們的鼓舞之下,這位精通音律的詞人,才創作出大量適合歌唱的新樂府(慢詞),受到廣大市民的歡迎。成為北宋第一個專力寫詞的作家,也是以描寫城市風貌和羈旅生活見長的婉約派代表詞人。

  柳永才情卓著,但一生仕途坎坷不濟,深深了解歌妓們的生活,深切同情她們的不幸遭遇。在他的作品中,很多是反映和她們在一起的悲歡離合。《雨霖鈴》便是其中為世人所傳誦的一首,被稱為“宋金十大曲之一”。

  本詞寫的是他離開都城汴京時與一位紅顏知己纏綿悱惻、哀婉動人的別離情景。

  四、誦讀指導

  1、選學生代表朗讀,另外的學生進行評點。

  2、 教師指導

  ① 寒蟬凄切——“凄”字要讀得長,“切”字要短促,要讀出詞的凄切情感

  ② 竟無語凝噎——要稍重、稍停,并讀出哽咽之聲、冷澀之感(人物情感的高潮)

  ③ 念去去——要稍重、稍停,拖音(領起字)

  ④ 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何處”要讀出疑問語氣,“楊柳岸曉風殘月”應一景一頓,聲斷氣不斷

  ⑤ 更那堪冷落清秋節——要稍重、稍停,拖音(領起字)

  ⑥ 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要稍重、稍停,拖音(領起字)

  (學生讀出的地方要予以肯定,沒有讀出的地方教師加以補充)

  3、再請學生試讀

  4、教師稍做提點,再聆聽錄音,學生思考三個問題。

  五、整體感知

  1、你覺得這首詞的感情基調是怎樣的呢?

  (明確:濃情厚意從低徊婉轉、一唱三嘆的旋律里汩汩而出,離愁別恨也從悱惻動人、纏綿哀怨的詩意里幽幽而瀉。)

  2、這首詞的主要內容是什么?(明確:在蕭瑟的秋天里,詞人和他的紅顏知己傷心地告別)

  3、詞中哪句話最能體現這個內容呢?(明確: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這首詞就是在冷落清秋的景色中抒發他離別的.傷感之情。)

  六、鑒賞詞的意境

  1、找出詞眼:傷離別

  離別:事 傷:情

  2、根據上下片內容,分別用自己的話生動形象地描繪出兩幅畫面,并取一小標題。

  明確:明確:第一幅畫可命名為“長亭別離”:一個秋天的傍晚,驟雨剛剛停歇,空氣格外清新,寒蟬在柳樹梢長鳴不已。京城門外,長亭邊,一個臨時搭建的篷帳里,筵席上有兩個斟滿酒的酒杯和兩盤幾乎沒動過筷子的下酒菜。詞人與情人雙手緊握,喉嚨哽咽著說不出一句話來,臉頰上掛滿了滾燙的淚水。此時,水面上,一只小船里一位老艄公正對著這對情人使勁地喊著:“上船嘍——,上船嘍——”。天色越來越暗,茫茫水域里,濛濛霧氣一片。第二幅畫可命名為“羈旅長愁”:一夜飄流后,詞人仿佛來到異鄉。東方即將吐色時,頭頂依然有一彎殘月,河流兩岸朦朦朧朧的楊柳樹在瑟瑟秋風中搖曳著。詞人望著殘月,感受著秋風,現出一幅愁眉不展,若有所思的樣子。

  板書:

  上片:長亭別離:蟬、長亭、雨、蘭舟、煙波、暮靄、楚天(實寫)

  下片:羈旅長愁:楊柳、曉風、殘月(虛寫)

  重要表現手法:融情入景,情景交融,虛實相濟

  七、揣摩重點語句,體會情景交融的藝術手法

  例一:“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

  開首三句,簡單看,只是交代送別的時間、地點,然而細心留意,景物特點:“蟬”是“寒”的,特指是秋后的蟬,秋有蕭索感愛,而蟬在凄涼急促地鳴叫,傍晚時分讓人有落寞之感,更兼雨后帶涼意。再看詞人,一個“對”讓我們聯想到他的動作可能是“呆”對著長亭。這樣,這里的景已不是單純的景物。一陣驟雨過后,景色特別鮮明刺眼,周圍都是凄切的蟬聲,又正是暮色蒼茫時分,對著這送別的長亭,這是多么動人愁思的境界呵!可見這里側重的是在釀造一種足以觸動離情別緒的氣氛,先給人一種無可奈何的感受,打下情感的基礎,以增強下面抒寫情事的真實性和感染力。這句要讀得凄涼、落寞。

  作用:渲染凄清意境,烘托人物感情,奠定全詞情感基調。

  例二: “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

  想到從此天各一方,心情更加暗淡,移情入景,水色天光便披上了陰影。三種景物既可說是眼前所見,也可說用比喻形容詞人那無法排遣的離愁別緒,如千里煙波般的綿長,如沉沉暮靄般的濃重,如楚地天空一樣無邊無際。

  用比喻修辭,選取三種有代表性的景物充分表現離愁,情景交融,這正如賀鑄在《青玉案》中“度問閑愁都幾許,一川煙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

  例三:“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

  進一步細致出刻畫兩人難舍難分的情態。在這時候,真是縱有千言萬語也給喉嚨噎住說不出口了。只有緊握著手,淚眼相對而已。這一形象的刻畫,看來似很簡單,實則是情感的集中表現,是很真摯動人的。

  例四、“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

  承上面“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一層所開拓出的意境,進一步設想分別后的凄涼處境。今夜喝了別酒以后乘船而行,朦朦朧朧的,酒醒后,將到了什么地方呢?大概已是拂曉,到了枯楊岸邊,冷風吹面,殘缺的月亮掛在天邊。岸柳,容易使人想起霸陵折柳贈別,且是枯柳,曉風寒,殘月冷,景物是孤單單、清冷冷的。景物的清冷,又使人想起昨晚“都門帳飲”、“執手相看”的眷戀之情,更覺得自己形單影孤,前途渺茫,所以這里雖不言愁,但景物已經打上了詞人濃重的哀傷、悲愁之情,就連詞人的精神狀態都寫出來了。

  這三句是膾炙人口的名句,主要是妙在景中融情。把楊柳、風、殘月這三件最能觸動愁的事物集中為一幅鮮明的畫面。并且這幅畫面出現在一個特定的時刻——酒醒之后。更加強化了“愁”。

  典型意象的傳統意義:

  關于酒:

  常言借酒消愁,酩酊大醉后,把一切苦惱拋諸腦后,依依惜別時,“飛蓬各自遠,且盡手中杯”,就痛快地一醉而別。自欺欺人也好,逃避現實也罷,“醉翁之意”已不在酒了。

  喜時——杜甫說:“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聞官兵收河南河北》)

  哀時——曹操為功業人才而愁,發出“對酒當歌,人生幾何”的感慨。《短歌行》)

  愁時——李白失意官場,說:“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宣州謝眺樓餞別校書叔云》)

  蘇軾也說:“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李清照思念丈夫時,說:“三杯兩盞淡酒,怎敵它晚來風急?”(《聲聲慢》)

  王維送別元二,說:“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送元二使安西》)

  關于月:月有陰晴圓缺,人有悲歡離合。月是離合的象征,何況是殘缺不全的月,最易引起詞人的愁思。

  《琵琶行》幾個地方寫到月:

  醉不成歡慘將別,別時茫茫江浸月。

  去來江口守空船,繞船月明江水寒。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還獨傾。

  關于風:

  古語有云:自古逢秋悲寂寥。秋天是特別讓人傷感的季節。曉風輕拂,帶來的并不是快意,而是涼意,凄涼的感覺。杜甫《登高》“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

  關于柳: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詩經·小雅·采薇》

  “年年柳色,灞陵送別”——李白《憶秦娥》

  “傷心路邊楊柳春,一重折盡一重新。今年還折去年處,不送去年離別人。”——施肩吾《折柳枝》

  “楊柳東風樹,青青夾御河。近來攀折苦,應為別離多。”——唐"王之渙《送別》

  “纖纖折楊柳,持此寄情人。一枝何足貴,憐是故園春。”—— 張九齡《折楊柳》

  柳既是送別的象征物,又是送別的見證人,如今獨在旅舟上見柳,怎不惹起滿懷離思?

  總結:柳有“留”意,殘月西掛,伊人不再,曉風侵人,徒添冷意,借酒消愁愁更愁。“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作者組合了最能觸動離愁的景物入詞,釀造意境,增添了抒情色彩,渲染了濃烈的氣氛,更能展現出微妙的心理活動,挑動讀者的心弦。

  八、布置作業:背誦七首詞

柳永《雨霖鈴》教案7

  學習目標

  1、知識與技能:

  識記作家作品,了解柳永詞的寫作背景及其藝術風格。

  2、過程與方法:

  (1)、反復吟詠,整體把握詞的內容,感受詞的音律美。

  (2)、品味語言,運用聯想和想象,感悟詞的情與景渾然交融的意境美。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體會詞中作者流露出的濃濃的離情。

  【教學重點】

  (1)、鑒賞詞融情入景、虛實相濟的寫作手法。

  (2)、準確把握作者情感,培養詞的鑒賞能力。

  【教學難點】

  詞的意境的鑒賞。

  【教學時數】

  1課時 45分鐘

  【教具準備】

  PPT課件。

  學習過程

  一、導入

  人生無常,聚散不定,我們的生活總是充滿了別離的。長亭送別,執手相看,柴門扶杖,汽笛聲催,生命總在演繹著悲歡離合的故事,而當我們輕輕敲開古典詩詞的門扉,不經意間就會發現一個個凄婉纏綿的動人故事。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柳永的《雨霖鈴》,感受作者筆下抒寫的哀婉動人的別離。

  這首詞是作者離開汴京(當時為北宋首都)與情人話別之作,當時作者由于仕途失意,盡情十分抑郁,決定離開京城到外地去,但一想到從此不能跟心愛的人生活在一起,失去了愛的慰藉,更覺痛苦萬狀。

  【知識預熱】

  1、詞,是詩歌的一種。古代的詞都合樂歌唱,故唐五代時多稱為曲、雜曲或曲子詞。詞體萌芽于隋唐之際,與燕樂的盛行有關(一說萌芽于南朝),形成于唐代,盛行于宋代。句子長短不一,故也稱長短句。另有詩余、樂府、琴趣、樂章等別稱。宋詞是我國文學史上的又一座高峰。宋詞習慣上分為婉約和豪放兩派;婉約派以寫閨情、離緒為主,以清麗婉約見長,代表作家有柳永、李清照等;豪放派擴大了詞的題材,對社會生活的種種感受皆可入詞,大氣磅礴,飄逸灑脫,代表作者有蘇軾、辛棄疾等。

  2、走進柳永

  二、朗誦

  1、思考:本詞的感情基調是怎樣的?

  明確:本詞是一首寫離別之情的詞,感情基調格外低沉悲戚。

  2、誦讀點評

  誦讀時要注意把握感情,注意字音、語調、節奏。

  寒蟬凄切--“切”要拖音,“切”字為韻腳,韻腳字一般要讀得鮮明;尾音讀長更能讀出凄切之情。

  竟無語凝噎--要稍重、稍停,并讀出哽咽之聲、冷澀之感。(人物情感的高潮)

  念去去--要稍重、稍停,拖音。(領起字)

  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何處”讀出疑問語氣,楊柳岸,曉風殘月,就一景一頓,聲斷氣不斷。

  更那堪--稍重、稍停,拖音。(統領字)

  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稍重、稍停,拖音(統領字)

  3、指名朗誦,要求感受情感氛圍。

  三、誦讀品味,探究賞析

  《雨霖鈴》一詞,通過描寫冷落凄清的秋景,襯托了情人間纏綿哀怨、傷感低沉的'離情別緒。

  1、思路探究

  貫穿這首詞的線索是什么?從時間角度看,這首詞應如何劃分?

  【明確】這首詞基調低沉,作者盡情十分壓抑,“離情”線索貫穿全篇。從時間角度看,別時與別后自然分為上下兩闋。

  【方法指津】理清思路,一要抓開頭,二要抓過片(下片首句),三要抓結尾。

  2、意境賞析

  意境的欣賞是屬于文學鑒賞較高層一種學習活動。所謂“意境”,就是作品所描繪的自然、生活圖景和所表現的主觀思想感情融會一致所形式的一種藝術境界。在鑒賞詩詞時,要引導學生運用聯想和想象,透過字句和畫面,去細心體會、感受作者的情懷,從而領會意境中所蘊涵的思想感情。

  賞析意境,一要抓畫面,二要抓情感。

  問題 :上闋描寫了一幅怎樣的畫面?試概括這一傳神畫面,并擬作標題。

  【明確】標題為“執手相看,淚眼相向”等,詞人首先交代了離別的季節、時間和地點。“寒蟬凄切”(點明時令);“對長亭晚”(點明時間和地點);“驟雨初歇”(點明氣候);“帳飲無緒”(凄涼心情);“蘭舟催發”(不得不分離)。詞人巧妙地把自己憂傷的感情融入對景物的描摹中,不僅點染了送別的氣氛,也暗示了送別的地點。

  “執手相看,淚眼相向”,這個標題精妙地概括了這幅畫面。本已經愁苦不堪的“愁人”,生離死別、執手凝視、千方百計、千般思緒,愁苦盡在兩雙含情的淚眼里。有道是“此時無聲勝有聲”,真是“一切盡在不言中”。

  問題 :這幅“別離圖”,作者選取了哪些景物作為背景?

  【方法指津】抓住意象,展開聯想和想象,各抒己見,描述送別畫面背景。

  【明確】設想以下幾組來渲染這幅“別離圖”。意象:寒蟬、長亭、驟雨、蘭舟 渲染氣氛。

柳永《雨霖鈴》教案8

  一、教學目標:

  1、反復誦讀,流暢背誦,感知本詞的景物描寫方法。

  2、了解柳永在詞史上的地位。

  3、掌握詞的一些基本常識。

  二 教學重點:

  1、柳永對慢詞長調的開創意義。

  2、本詞景物描寫的方法。

  三 教學難點:

  1、數量詞運用所體現的風格。

  2、景物描寫中白描、鋪敘手法。

  四 教學方法:

  誦讀法、討論法、點撥法

  六 課時安排:

  兩課時

  七 教學過程:

  (一)導語:

  晏殊是北宋前期的代表性詞人,寫了很多婉約曲致、歌詠升平的詞作。14歲入朝后,歷任要職,官至仁宗朝的宰相,生平喜愛文學,又喜歡薦拔人才。北宋詩人張舜民寫了一本筆記叫《畫墁錄》。書中的第一卷里說,柳永第一次赴汴京預備參加科舉時,流連于花街柳巷,沒能考取功名,他寫的《鶴沖天》中有一句詞“忍將浮名,換了淺吟低唱”得罪了仁宗皇帝,很長時間內吏部不讓他升遷。柳永就去找同是詞人的當朝宰相晏殊,希望能拉他一把。但晏殊卻諷刺他作“彩線慵拈伴伊坐”之類的情詞,和當時的“深斥浮艷虛華之文”的仁宗皇帝一樣,鄙視他的俚俗浮艷的詞風,自然不肯幫他。不過這個晏殊是個非常有誠信的人,七歲能文,被譽為神童。十四歲參加科舉考試時,宋真宗召見了他,讓他和進士們一起在朝廷接受面試。晏殊在會試中看了題目后,向皇上奏道:“臣十天前已做過這篇文章,草稿尚在,請圣上另命一題。”皇上贊其誠實,當眾賜同叔進士出身。正是他的誠實獲得了皇帝的信任,也最終幫助他官場上的升遷。我的故事講完了,下面把時間留給發言的同學。

  (二)、詞的基本常識:

  (1)詞的起源:詞產生于唐,盛行于宋,在唐代廣為流傳,最初是宋代的“流行歌曲“。詞即歌詞,指可以和樂歌唱的詩體,即詞是詩的一種。

  詞有很多別稱,如“長短句”“詩余”“曲子詞”“曲詞”“歌詞”等。

  (2)關于詞牌和標題:詞的標題是詞內容的集中體現,它概括詞的主要內容;詞牌是一首詞詞調的名稱。

  (3)詞的分類

  按字數多少可分為小令(58字以內)、中調(59—90字)、長調(91字以上)

  按段的多少可分為單調、雙調、三疊、四疊等(詞的段落叫“闕”或“片”)

  按作家的流派風格可分為豪放派和婉約派(豪放派的主要作家有蘇軾、辛棄疾等;婉約派的主要作家有柳永、秦觀、李清照、周邦彥、姜夔等)

  (三)、作者生平及創作:

  柳永( 987?—1055后)原名三變,字景莊,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人稱“柳七”,祖籍河東(今山西永濟),徙居崇安(今福建)。祖父柳崇,以儒學名,父柳宜,曾仕南唐,為監察御史,入宋后授沂州費縣令,官終工部侍郎。永少時流連于汴京,在秦樓楚館中恣情游宴。后曾西游成都、京兆,遍歷荊湖、吳越。景佑元年(1034)登進士第,歷任睦州團練推官、馀杭令、定海曉峰鹽場監官、泗州判官、太常博士,終官屯田員外郎,世稱“柳屯田”。晚年流落不偶,卒于潤州(今江蘇鎮江)。為人放蕩不羈,終身潦倒。《宋史》無傳,事跡散見筆記、方志。善為詩文,“皆不傳于世,獨以樂章膾灸人口”。作為北宋第一個專力作詞的詞人,他不僅開拓了詞的題材內容,而且制作了大量的慢詞,發展了鋪敘手法,促進了詞的通俗化、口語化,在詞史上產生了較大的影響。柳永是宋代詞壇上最為流行的詞作家。當時有“凡有井水飲出,即能歌柳詞”的說法,對后世詞家、金元戲曲、明清小說都有重要影響。

  柳永的詞集《樂章集》流傳于世,存詞二百余首。這些詞作大致分為三類:

  一類寫羈旅行役內容的詞。在柳永之前,并不是沒有寫羈旅行役內容的詞,但柳永是第一個大量創作羈旅行役的詞作家。他入仕之前,曾長期漫游;為官之后,又到過很多地方。根據地方志和他的詞作,他到過的地方有,汴京,杭州、洛陽、長安……他的'詞常借用登臨水的所見所聞,淋漓盡致地表現一個落魄、不得志的文人的悲哀和感嘆。如《八聲甘州》相對于五代多寫閨閣閨風的詞風,這種表達懷才不遇,失意痛苦的作品可謂境界大開,將傳統詩歌言志、緣情的功能移植到了詞的領域,這種詞作也蘊含了更廣闊的社會生活,打破了五代詞狹小的表現空間。

  一類寫城市的繁榮景象和市民的生活風尚。宋仁宗統治時期,號稱太平盛世,城市經濟更是空前繁榮,汴京、杭州、蘇州等都是很繁榮的大都市。柳永是個頗具“市民意識”的作家,他熱愛這繁華富庶的都市生活,《樂章集》中有不少描寫都市繁華的詞。《望海潮》(東南形勝)寫杭州。這是一首最早出現的,由文人創作的長調慢詞,它形象地描繪出錢塘江的秀美景色和繁華富庶。

  一類描寫男女情愛。柳永寫了不少反映秦樓楚館生活和男女之情的詞作。其中有放縱的歡娛、俗艷的調笑,也有離別的惆悵、真切的思念。這類作品魚龍混雜,給他的聲譽帶來很大的負面影響。盡管柳永的這類詞作多為文壇上流所不齒,但其中的佳作如《鳳棲梧》(佇倚高樓風細細)、《雨霖鈴》(寒蟬凄切)得到他們的高度評價。

  柳永一生都在煙花柳巷里親熱唱和,大部分的詞誕生在笙歌艷舞、錦榻繡被之中,當時歌妓們的心聲是:“不愿君王召,愿得柳七叫;不愿千黃金,愿得柳七心;不愿神仙見,愿識柳七面。”柳永晚年窮愁潦倒,死時一貧如洗,是他的歌妓姐妹們集資營葬。死后亦無親族祭奠,每年清明節,歌妓都相約赴其墳地祭掃,并相沿成習,稱之“吊柳七”或“吊柳會”。

  (四)背景介紹

  在兩宋詞中,有一個非常有趣的現象:大凡名作,往往有本事,本事包括創作過程的故事和傳播過程的故事。宋人羅大經《鶴林玉露》里記載,《望海潮》詞傳到金邦,金主完顏亮聽到之后,欣然有幕于“三秋桂子,十里荷花”,“遂起頭鞭渡江之志”,激發了他要占領南宋的決心。一首詞竟引發一場戰爭,這種傳說可能不甚可靠,但至少說明這首詞的傳播之廣,影響之大。

  剛才說的是這首詞傳播中的故事,其實這首詞在創作中,也含有柳永個人的目的。這首詞的創作本事是,柳永不得志,到處飄泊流浪,尋找晉升的途徑,希望有人能提拔他。柳永到杭州后,他的老朋友孫何正在當杭州太守,但孫何的門禁甚嚴,柳永是一介布衣,沒辦法見到孫何。柳永沒有法子,只好寫了這首詞,請了當地的一位著名的歌女,吩咐她說,如果孫何在宴會上請她唱歌,她不要唱別的,就唱這首《望海潮》。后來,這位歌女在孫何的宴會上,反復地唱著首詞,孫何就問這首詞的作者,歌女說是你的老朋友柳三變寫的,那時柳永還沒有改名。孫何就請柳永吃了一頓飯,把他打發走了,后來也沒有怎么提拔他。由這個故事來看,這首詞是一首干謁詞,目的是請求對方為自己舉薦。

  (五)整體感知:

  (1)通過老師范讀、學生齊讀和自由讀對本詞進行整體感知。

  (2)結合課文的注釋和老師的講解了解詞的大意。

  (3)同學討論,老師點撥,分闕賞析:

  1、師:上闕寫了什么?

  明確:描寫杭州的自然風光和都市的繁華

  “東南形勝,三吳都會,錢塘自古繁華”,“東南形勝”,是從地理條件、自然條件著筆寫的。杭州地處東南,地理位置很重要,風景很優美,故曰:“形勝”。“三吳都會”,是從社會條件著筆寫的。它是三吳地區的重要都市,那里人眾薈萃,財貨聚集,故曰:“都會”。“錢塘自古繁華”,這一句是對前兩句的總結,因為杭州具有這些特殊條件,所以“自古繁華”。下面就對“形勝”、“都會”和“自古繁華”進行鋪敘。

  “煙柳畫橋,風簾翠幕,參差十萬人家”是對“三吳都會”的展開描寫。“云樹繞堤沙。怒濤卷霜雪,天塹無涯”是對“東南形勝”的展開描寫。這里選擇了錢塘江岸和江潮兩種景物來寫。“市列珠璣,戶盈羅綺,競豪奢”是對“錢塘自古繁華”的展開描寫。描寫了兩個方面:一是商業貿易情況——“市列珠璣”,市場里擺滿了珠寶等珍貴商品,用市場上的珍寶,代表了商業的豐富、商業的繁榮;二是衣著情況——“戶盈羅綺”,家家戶戶都滿是綾羅綢緞。“競豪奢”,又總括杭州的種種繁華景象。杭州的富庶當然不只這兩個方面,但這兩者都是婦女常用的裝飾用品,暗示城市的聲色之盛。

  2、師:下闕些什么?

  明確:寫杭州人民和平安靜的生活景象

  “重湖疊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寫杭州西湖的湖山之美。這既是進一步描寫“東南形勝”,同時又是杭州人游樂的背景。 “重湖”,寫湖本身,西湖有里湖和外湖;“疊巘”,寫湖岸,山峰重疊。西湖水碧山青,秀美異常,所以說“清嘉”。“三秋桂子”照應“疊巘”二字,寫山中桂花。“十里荷花”照應“重湖”寫水里荷花。紅花綠葉,蓮子清香,也是很能體現西湖特點的景物。南宋楊萬里說:“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三秋”,從時間著眼;“十里”,從空間著眼。桂在秋季開花,蓮在夏季開花,寫出了西湖不同季節的美景。

  西湖不論任何季節、任何時間都是美的,所以就有游人去游玩。接下來就寫到“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釣叟蓮娃”,“羌管弄晴”寫的是白天人們悠揚的笛聲,“菱歌泛夜”寫的是人們晚上快樂歡快的歌聲,“嬉嬉釣叟蓮娃”是對前面兩句的總括,所以這一句寫的是杭州人民的游樂。“千騎擁高牙。乘醉聽蕭鼓,吟賞煙霞”寫的是杭州官員的游樂,分兩方面寫的,一是“乘醉聽蕭鼓”宴酣之樂,二是“吟賞煙”山水之樂。是對地方官員的贊美,暗示這些官員與民同樂。“異日圖將好景,歸去鳳池夸”是對孫何的直接贊美,也在本詞的結句說明投獻的用意。

  3、本詞的是怎樣鋪敘和贊美杭州的富庶、魅力?

  明確:從詞的構思上看,“形勝”和“繁華”是詞眼。“形勝”是自然環境的美;“繁華”是經濟的繁榮發達。“煙柳畫橋,風簾翠幕。”“云樹繞堤沙,怒濤卷霜雪,天塹無涯。”表現的都是杭州優美的自然景觀。“市列珠璣,戶盈羅綺,競豪奢。”“參差十萬人家”表現的是杭州經濟的繁榮。

  4、本詞中的數量詞的運用有什么特色?

  明確:詞中數量詞的使用尤見匠心,“三吳都會”、“十萬人家”、“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前騎擁高牙”等,或實寫,或虛寫,或夸張,營造出高邁豪放的氣勢,整首詞所表現出來的博大豪邁的格調,已接近于蘇軾所開創的豪放詞風。

  5、作為一首投獻之作,這首詞是否表現出低三下四的奴顏婢膝?

  明確:沒有,在歌詠太平盛世、湖光勝景的作品中,此詞的氣格高華。

  (六)、作業

  1、仿本詞寫一首勝地勝景的詞。

  2、背誦《望海潮》(東南形勝)。

【柳永《雨霖鈴》教案】相關文章:

柳永《雨霖鈴》10-13

《雨霖鈴》柳永06-27

柳永雨霖鈴04-17

柳永《雨霖鈴》的賞析06-04

柳永雨霖鈴繁體06-22

柳永雨霖鈴的原文05-20

柳永《雨霖鈴》翻譯08-29

柳永《雨霖鈴》全文06-04

雨霖鈴柳永簡介05-16

雨霖鈴柳永注音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