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柳永詞《雨霖鈴》教學設計

時間:2024-09-19 14:35:01 柳永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柳永詞《雨霖鈴》教學設計(通用11篇)

  作為一位杰出的教職工,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學設計,借助教學設計可以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那要怎么寫好教學設計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柳永詞《雨霖鈴》教學設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柳永詞《雨霖鈴》教學設計(通用11篇)

  柳永詞《雨霖鈴》教學設計 篇1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了解柳永詞的特點,感受評賞詞的意境、詞的情韻,學習寫景、敘事、抒情相結合的手法。

  過程與方法:

  1.反復吟詠,整體把握詞的內容,感受詞的音律美。

  2.品味語言,運用聯想和想象,感悟詞的情與景渾然交融的意境美。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體會詞中作者流露出的濃濃的離情。

  2.領略杭州物阜民豐的盛景,感受祖國山河的壯美,培養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

  教材分析

  《雨霖鈴》是必修四第二單元第一課《柳永詞兩首》的第一首。本單元主要涉及宋詞,而柳永在宋代詞人中有著非常重要的地位。他是宋代第一位專力寫詞的文人,他是詞史上第一個大量創制慢詞的詞人,他是婉約詞派的創始人。所以教材把他安排在本單元的第一課,也是高中課本宋詞的第一課,凸顯了其重要性。通過本課的學習,有助于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詩詞鑒賞的能力。《望海潮》和《雨霖鈴》是柳永的代表作品,建議在教授時把《雨霖鈴》放在第一課時,因為學生有先入為主的思維,而這首詞更能體現詞人的婉約風格,還有,《雨霖鈴》這首詞感情細膩,可分析的內容較多,理解了這首詞,對于《望海潮》的分析就變得簡單而且水到渠成了。

  學情分析

  高一的學生,對宋詞的接觸較少,通過對初中階段詩歌的學習,已經能感受其中的語言美、意境美,但鑒賞只停留在較淺的層面上,思維能力和審美能力有待進一步提高。所以,教師要引導學生展開合理的想象和聯想,進入特定的審美意境,培養學生的鑒賞能力。

  教學重點及突出重點的措施

  重點:引導學生體會情景交融與虛實結合的藝術特色。

  突出重點的措施:一是在教學時間分配上要適當多一點。二是板書時重點內容要放在顯眼的地方。三是用具體、生動、貼切的事例來說明重點內容,對非重點內容可以少舉例。四是要用富有啟發性的提問,促使學生對重點內容開動腦筋,進行思考。五是講究教學語言藝術,促使學生對重點內容集中注意、認真聽講和做好課堂筆記。

  教學難點及突破難點的方法

  難點:感受、品賞詞的意境、詞的情韻;學習本詞中點染的表現手法。

  突破難點的方法:第一,多媒體輔助法。第二,補充背景知識、相關文學常識和中學生能懂的例子作佐證。第三,引導學生分析意象,感受意境,進而了解作者的情感。第四,采用討論式學習法,讓學生立足文本,從不同的視角見仁見智。第五,精講含義深刻的句子。

  教學過程設計

  一、準備階段

  環節一:學情診測

  要求學生展示學案或作業。

  1.生生互查。

  2.教師抽查。

  3.學生反映預習中的問題。

  環節二:修正教學目標,確認教學重點。

  二、導學階段

  環節三:激趣導入。

  文才飛揚、意氣風發,躊躇滿志的'柳永,考場接連的落第,仕途的失意,使他流連于勾欄瓦舍,為歌女填詞作曲,并與她們結下不解的情緣;但同時為了生計不得不到處宦游,以期謀得一官半職,又不得不與佳人分離,浪跡江湖,致使“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現在我們來看他中年仕途失意時期的一首詞《雨霖鈴》。

  環節四:自主學習,自我感知。

  學生自讀課文,揣摩,感悟。

  學生梳理、積累相關知識,組內交流,互相訂正。

  學生反復誦讀。

  環節五:問題引路,討論、合作、探究。

  教師啟發設疑、展示預設問題:

  1.這首詞的感情基調是怎樣的呢?詞的主要內容是什么?哪句話最能體現這個內容呢?

  2.本詞有哪些意象詞?這些意象詞起到怎樣的作用?

  3.“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這句話在上闋的結尾表達了怎樣的感情,放在此處有何作用?

  4.“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是千古傳誦的名句,你覺得它好在哪里?

  5.本詞運用了哪些藝術手法?

  教師巡查時滲透強調教學重點,發現或提出預設教學難點。

  環節六:交流展示,體驗成功。

  各組推薦代表朗讀比賽。

  各組推薦代表發言。

  預設問題答案:

  1.明確:濃情厚意從低回婉轉、一唱三嘆的旋律里汩汩而出,離愁別恨也從悱惻動人、纏綿哀怨的詩意里幽幽而瀉。

  在蕭瑟的秋天里,詞人和他的紅顏知己傷心地告別。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這首詞就是在冷落清秋的景色中抒發詞人人離別的傷感之情。

  2.明確:①意象:蟬、長亭、雨、蘭舟、煙波、暮靄、楚天晚、楊柳、曉風、殘月;②作用:渲染凄清意境,烘托人物感情。

  3.明確:邈遠之景,襯托出情人相見無期,自己前途茫茫的惆悵;承上啟下,既是總結上闋的離別情景,又是為下闕寫別后情景作鋪墊。

  4.明確:這兩句之所以成為名句,就在于它沒有一個字寫情,而又沒有一個字不寫情。詞人設想旅途中的情景:待今宵酒醒之后,我將身在何方呢?我的身邊還能有我的知心人陪伴我嗎?不會有了,陪伴我的將只有岸邊楊柳,耳畔清風,天邊殘月!句中“酒醒”二字很值得玩味。在上闋,詞人已經寫到“都門帳飲無緒”,既然是沒有情緒,為什么還要喝呢?無非是借酒澆愁而已。第二句中的“楊柳”也是很有意味的事物。古人寫離別之情,往往要寫楊柳,并經常用折柳表示送別之情,這是為什么呢?因為“柳”與“留”讀音相近,所以折柳可以表示“留戀”之意。

  5.明確:(1)情景交融的藝術手法:這首詞以冷落的秋景作襯托,精心刻畫難分難舍的惜別場景,進而想象別后的離愁別恨,情景相生。作為封建時代的文人,自傷身世,慨嘆自己不能作生活的主人,抒情盡管真實,而情調未免凄愴;對現實盡管憂憤,而意志未免消沉,這是受時代局限的反映。(2)虛實結合的藝術手法:上闋重點在記別,下闋重點在述懷,前后呼應,渾然一體。作者善于運用鋪敘手法在前后呼應對照中逐步深入。下闋想象部分與上闋的寫實部分有一定內在聯系。(3)白描的藝術手法:詞作在表現離人分別時,通過離別場面的描寫、鋪敘,讓讀者深切感悟離情。

  三、四環節落實解決重點、難點,學生講不到、講不透的地方教師補充深化。

  環節七:練習鞏固、遷移拓展。

  “楊柳岸,曉風殘月”是膾炙人口的千古名句,代表了柳詞通俗,以白描見長的風格。宋代俞文豹《吹劍錄》載:東坡在玉堂,有幕士善歌,因問:“我詞何如柳七?”對曰:“柳郎中詞,只合十七八歲女郎,執紅牙板,歌‘楊柳岸,曉風殘月’。學士詞〈指蘇東坡的詞〉須關西大漢、銅琵琶、鐵綽板,唱‘大江東去’”。這段話說明柳詞婉約纏綿,蘇詞豪放曠達兩種詞風。請你將《雨霖鈴》與《念奴嬌》比較鑒賞,體味豪放、婉約兩派詞風的不同。

  三、評價階段

  環節八:自測互評。

  1.自我評價。

  2.組內評價,課堂表現分出甲、乙、丙。

  環節九:補充完善學案。完成學案相關作業。

  柳永詞《雨霖鈴》教學設計 篇2

  一、教學目的:

  1、初步了解婉約派詞人柳永的藝術風格。

  2、具體體會這首詞情景交融的藝術表現手法。

  3、認清詞作情調過于傷感低沉的負面影響。

  二、教學重、難點:

  1、重點:感受、體味這首詞是怎樣做到情景交融的。

  2、難點:對詞中名句“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的鑒賞。

  三、教學方法:

  以學生活動為主,點撥啟發,引導討論,朗讀背誦,檢查落實。

  四、教學課時:

  1課時。

  五、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宋詞作為我國古代文苑中的一朵奇葩,在文學史上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提及宋詞,不能不提到婉約詞的代表人物柳永;而提及柳永,又不能不提到他的代表作《雨霖鈴》。多年來,它常誦不衰。今天,我們就來一起學習這首膾炙人口的佳作。

  (二)簡介作者

  1、從名句入手,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提及柳永,大家也許不像對蘇軾那樣熟悉,但他的兩句名句早已廣為傳誦。(提問、啟發)——“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這是多么熾熱如火的愛的情愫!直到晚清,曾受到過西學影響的王國維還震驚于這種愛情表白的熾烈,并將其用來比喻對于大事業、大學問不懈、執著的追求。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說: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之境界:

  (1)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晏殊:《蝶戀花》艱苦探索

  (2)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鳳棲梧》執著追求

  (3)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辛棄疾:《青玉案》

  2、明確三點,簡要介紹寫作背景(略)

  (1)名字:柳永、柳三變、柳七、柳屯田。

  (2)特點:精通音律,擅長詞曲,創制慢詞,貼近市民,“變一代詞風”。

  (3)影響:“凡有井水飲處,皆能歌柳詞”。

  (三)整體點撥

  《雨霖鈴》是宋元時期流行的“宋元十大曲”之一,歷來被認為是抒寫離別之情的典范之作。要從整體上把握這首詞,請結合“自讀提示”閱讀全詞并思考:

  1、這首詞是按什么順序寫離別之情的`?側重點有什么不同?

  2、這首詞哪些句子寫景?哪些句子抒情?怎樣情景交融的?板書:(線索)(重點),離別前:勾勒環境,離別時:描寫情態,離別后:刻畫心理

  (四)重點分析(邊朗讀邊進行)

  第1句:寫景。通過寒蟬凄切痛楚的叫聲、令人傷感的時間和地點以及驟雨初歇后的蕭條冷落的景物,映襯出離人此時內心深沉的痛楚。景中有情,字字含情。

  第2句:寫人。京城門外,情人臨時搭起帳篷,設宴餞行,然而離人心情不好,食之無味。正當二人難分難舍之時,船公卻催促登船。兩個轉折句,足見其留戀之情深。不管是寫景,還是寫人,都是為了勾勒出離別前的環境:凄清、蕭瑟(板書:凄清、蕭瑟)

  第3句:寫景。用白描手法,神情逼真地寫出了二人分手時的情況,刻畫出“別亦難”時的悲痛心情。“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與蘇軾的《江城子》中的“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有異曲同工之妙,(可提問),簡直使人柔腸寸斷,悲痛欲絕,“語雖不奇,而意致綿密”。

  第4句:過渡。一個“念”字,說明下面所寫的景物是想象的,是虛寫。雖無語凝噎,但思緒萬千:浩渺的煙波、沉沉的暮靄、遼闊的天空。

  【提問】

  此處的景物描寫應如何理解?是否給人以寬廣雄偉的氣勢之感?

  【解說】

  不是。結合寫作背景,不難看出此處是借此景襯托離愁的無邊無際、離人前途的渺茫及情人相見之無期;也反襯離人孤舟行駛的飄零渺小、孤苦伶仃。由此可以想象出離人在離別時雖無無語凝噎,但望空凝思、情意綿綿之態,自然引出了下文對別后漂泊孤寂的聯想,承上啟下。(板書:留戀、難舍)

  第5句:點題。用“傷別離”點題(板書),并用對比手法,襯托出自己的離愁比古人更深更重。

  第6句:名句。是作者的想象。(鑒賞見后)

  第7句:高潮。兩個讓步假設句,把離別之情推向高潮。縱有“良晨美景”,誰與共歡?縱有“千種風情”,誰與共話?設想細膩,語出辛酸,痛切地道出相期之愿,重聚之難。多么傷感!多么苦澀!(板書:傷感、苦澀)

  【小結歸納】

  寫離愁別緒是我國古代詩歌的傳統題材。顯然,本詞膾炙人口不是以題材取勝,而在于它能夠“狀難狀之景,達難達之情”,把“自古傷別離”和“冷落清秋”的景巧妙地結合,把“千種風情”和“良辰美景”巧妙結合,相互穿插,情景交融。(板書:情景交融)

  (五)難點討論(小黑板)

  “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是作者的名句,它好在哪里?古人:折柳相贈,暗“留”之意,楊“柳”—“留”的諧音,離人:見柳思人,離愁又生。眼前景曉風—“涼”(特點),襯別后心情之凄涼。別后情(明)(暗)“殘”月—不團圓,透出凄涼冷落之感。景中有情

  (六)朗讀、背誦

  要求:正確流利、感情充沛、熟讀成誦、瑯瑯上口。(盡量當堂完成)方式:檢查學生、教師示范。

  (七)課外作業

  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把這首詞擴展成一篇情景交融的短文。(300字左右)。

  附板書設計

  寒蟬凄切、驟雨初歇,別前:勾勒環境、凄清、蕭瑟

  雨霖鈴,柳永,

  (線索):帳飲無緒、蘭舟催發、相看淚眼、無語凝噎

  情景:傷離別、別時

  描寫情態:留戀、難舍、交融、

  (主題):望空凝思、情意綿綿、

  (特點):良辰美景如同虛設別后:刻畫心理傷感、苦澀千種風情無人訴。

  柳永詞《雨霖鈴》教學設計 篇3

  導入新課:

  學生唱李煜詞《虞美人》(以唱代背檢查上節課內容),帶出熱烈的課堂氣氛。

  解讀作者,明確目標(均用投影展示):

  (1)學生展示收集到的有關柳永的資料,教師略加補充。

  (2)明確本節課的學習目標。

  第一步:美美地聽——感受詞的語言美。

  播放flash課件,學生聽情感真摯的配樂朗讀。

  (1)第一次聽:進行語感熏陶,注意節奏。

  (2)第二次聽:感受詞的意境,注意情感的運用。

  第二步:美美地讀——語感訓練。

  (1)第一次讀:再播放flash課件,學生小聲仿讀。

  (2)第二次讀:教師范讀一小節,作節奏指導,學生自主朗讀訓練。

  (3)第三次讀:抽檢學生朗讀情況,來個小比賽,看誰朗讀得最好。(先抽兩個學生分別朗讀上片和下片,由同學評價,若認為自己朗讀得更好的,可以向他們挑戰)

  第三步:美美地品——把握意象,品味意境,掌握技巧。

  1.老師作詩詞鑒賞技法指導

  (1)由意象品味意境。

  (2)語言:理解有感情色彩的詞句、有象征意義的詞、用典等。

  (3)寫作技巧:把握寫作技巧。

  2.小組討論

  (1)找意象,說作用。(幻燈片上逐一展示有關意象的詞及其表達的感情)

  明確:

  意象:寒蟬長亭驟雨蘭舟煙波暮靄楚天晚

  楊柳岸曉風殘月

  作用:渲染惆悵傷感之情

  (2)找出體現作者情感的詞語,說表達的情感。

  明確:無緒執手相看淚眼無語凝噎(難分難舍)

  良辰好景虛設更與何人說(慘不成歡)

  (3)寫作技巧的探討:請同學們回顧詩詞常見的表達技巧,說說本詞寫作上有什么特色。

  明確:情景交融虛實相生

  補充相關的寫作技巧: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間接抒情(情景交融,情景相生,情因景生,借景抒情,以景襯情,融情入景,以樂寫哀,以哀寫樂)。

  3.個人體悟

  請閉目凝神,通過意象想象離別場面,品味詞中美的意境,然后說說你感受到的意境。(學生各抒己見,同學們評點誰的感悟最好)

  4.小組交流討論

  鑒賞詞中美的詞句,說說你認為寫得最美、感受最深的詞句美在哪里?

  (學生開始堂上發言,其他同學評點,教師點評穿插其間)

  教師對學生的'課堂賞析發言,要準備足夠的應對材料,以便生動自如地應答學生的發言。如:

  “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美在捕捉到有特征的秋景來渲染氣氛,景中有情,情中有景。

  “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美在用白描的手法,極為傳神地寫出了千言萬語又無言以對,淚眼相看,難分難舍,情意綿綿的眷戀之情。

  “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沈沈楚天闊”美在展現了一個別后的暗淡景象,襯托出旅人前途的渺茫,情人相見之無期,充滿無邊無際的離愁之恨。

  “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美在將楊柳、風、殘月三件最能觸動離愁的事物集為一幅畫,使離人勾起對往事的回憶,深感眼前的孤單,并渴望團聚,言盡而意無窮。又讓這幅畫出現在“酒醒”之后,讓離人產生了濃烈的“舉杯消愁愁更愁”之感,昨日離別情景歷歷在目,眼前凄清景象,前路“千里煙波”卻還須前行,離心愛的人更遠,真是“離愁漸遠漸無窮,迢迢不斷如春水”。而“曉風殘月”寫出別后心境的凄涼冷落,“楊柳”則更添愁思。

  “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美在寫出詩人別后的孤寂,藝術地把離別之情推向高潮。

  5.評選佳句

  對比同學們談的美句,結合剛才的評價,你認為哪一句是最美、最傳神的千古名句。

  明確: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注意不可一錘定音,允許百家爭鳴)

  6.交流學習體會,學生小結

  7.課外延展,能力遷移

  運用本節學到的知識鑒賞張先的《江南柳》,并與本課學的《雨霖鈴》相比較,說說它們的異同。

  江南柳 張先

  隋堤遠,波急路塵輕。今古柳橋多送別,見人分袂亦愁生。何況自關情。斜照后,新月上西城,城上樓高重倚望,愿身能似月亭亭,千里伴君行。

  明確:

  同:都寫別情,都描寫了別時的典型環境。

  都寫了別后,都是情景相生。

  異:柳詞想象別后遠行的情景,虛實相生。

  張詞著重寫送行者別后情景,而未寫別時情事。

  8.課外練筆

  用形象化的語言描寫你所經歷的一段愁或喜。

  要求:①體裁不限,也可填詞作詩。②要寫真情實感,不得無病呻吟。

  第四步:美美地唱——感受美妙的韻律。

  (1)播放flash課件,欣賞美妙的旋律和極富悲情的演唱,品鑒柳詞美妙的意境。

  (2)再播放flash課件2次,同學們伴著音樂學唱。

  (3)再播放flash課件(去掉圖像和原唱),讓學生在音樂聲中以唱的形式背誦課文。

  柳永詞《雨霖鈴》教學設計 篇4

  【教學目標】

  1、情感目標:

  借助教師對作品的體驗,帶領學生以真摯的感情品讀作品,培養詩歌興趣和文學素養。

  2、知識目標:

  ⑴ 通過反復朗讀,感知作品內容和思想感情;

  ⑵ 掌握寫景抒情、情景交融和虛實結合的寫法;

  ⑶ 鑒賞意象,掌握婉約派的特點。

  3、能力目標:

  通過課堂教學,引導學生學會進行自主式、探究式學習,開拓知識面。

  4、教學重點與難點:

  理解古典詩歌傳統意象在作品中傳情達意的效果。

  【教學方法】

  1、多媒體資源與課堂教學整合。

  2、美讀法。

  3、討論法。

  【教學過程】

  一、導入

  人生無常,聚散不定,我們的生活總是充滿了別離的苦痛。長亭送別,執手相看,柴門扶杖,汽笛聲催,生命總在演繹著悲歡離合的故事,而當我們輕輕敲開古典詩詞的門扉,不經意間就會發現一個個凄婉纏綿的動人故事,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柳永的詞《雨霖鈴》,感受作者筆下哀婉動人。(板書:雨霖鈴)

  二、有關詞的常識

  詞初名曲、曲子、曲子詞。簡稱“詞”,還被稱作詩余、長短句。詞萌芽于隋唐之際,興于晚唐五代而極盛于宋。廣義來說,詞本屬詩之一體,然逐漸與傳統詩歌分庭抗禮,經宋代無數詞人于此傾注深情,寄托豪興,馳騁才華,精心琢磨,創作出大量晶瑩、燦爛、溫潤、磊落,反映時代精神風貌而且具有不同于傳統詩歌藝術魅力的瑰寶,遂與唐詩如峰并峙,各有千秋。

  詞的分類:

  按結構分為按字數分為

  單調一片小令58字以內

  雙調兩片中調59~90字

  三疊三片長調90字以上

  四疊四片

  三、作者

  柳永(?~約1053),北宋詞人。原名三變,字景莊。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崇安(今屬福建)人。景佑進士。官屯田員外郎。世稱柳七、柳屯田。為人放蕩不羈,終身潦倒。其詞多描繪城市風光和歌妓生活,尤長于抒寫羈旅行役之情。他是宋詞婉約派的宗師,是北宋致力于作詞的第一人,他的作品《雨霖鈴》、《八聲甘州》、《望海潮》等頗有名。

  四、指導誦讀,整體感知

  1、播放配樂朗讀磁帶:

  聽讀要求:本詞的感情基調是什么樣的?

  明確:本詞是一首寫離別之情的詞,感情基調是格外低沉悲戚。

  2、誦讀點評:誦讀時注意把握感情基調,注意字音、語調、節奏。

  ⑴ 寒蟬凄切“切”要拖音,尾音讀長更能讀出凄切之情。

  ⑵ 竟無語凝噎“凝噎”要稍重、稍停,并讀出哽咽之聲,冷澀之感。

  (本句是人物情感的高潮。)

  ⑶ 念去去本句要稍重、稍停,拖音。(領起字)

  ⑷ 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何處”讀出疑問語氣,楊柳岸、曉風殘月,應一景一頓,聲斷氣不斷。

  ⑸ 更那堪本句要稍重、稍停,拖音。(領起字)

  ⑹ 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更”本句要稍重、稍停,拖音。(領起字)

  3、學生放聲朗讀,自行品味:

  要求:讀準字音,熟悉內容,把握感情,注意語調、節奏,熟讀成誦。

  4、指名誦讀,感受本詞的情感氛圍。

  五、探究賞析

  1、學習上闋:

  教師點撥名句,深化學生理解:(視學生掌握情況決定詳略分析)

  例一:“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

  開首三句,簡單看,只是交代送別的時間、地點,然而細心留意,景物特點:“蟬”是“寒”的,特指是秋后的蟬,秋有蕭索感愛,而蟬在凄涼急促地鳴叫,傍晚時分讓人有落寞之感,更兼雨后帶涼意。再看詞人,一個“對”讓我們聯想到他的動作可能是“呆”對著長亭。這樣,這里的景已不是單純的景物。一陣驟雨過后,景色特別鮮明刺眼,周圍都是凄切的蟬聲,又正是暮色蒼茫時分,對著這送別的長亭,這是多么動人愁思的境界呵!可見這里著重的是在釀造一種足以觸動離情別緒的氣氛,先給人一種無可奈何的`感受,打下情感的基礎,以增強下面抒寫情事的真實性和感染力。這句要讀得凄涼、落寞。

  例二:“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

  兩句是實寫不忍別離又不能不別的情況。“都門”是指汴京門外。“帳飲”是說搭起帳篷請行人吃酒,古人離別餞行離不開酒。“無緒”是當時心緒非常不安,不知所措的表現。這六個字明顯地寫出地點、動作和情緒,是高度壓縮的精練的寫法。“留戀處,蘭舟催發”,是說正在留戀不舍的當兒,舟子已經催促他出發了。從“催發”中可以看出他們多么依依不舍。從這種依依不舍的情況中也可以更清楚的看出上句的“無緒”是已經達到了“黯然魂銷”的程度。這里要讀得淚眼朦朧,難以割舍,不忍放手。

  例三:“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

  進一步刻畫兩人難舍難分的形象。在這時候,真是縱有千言萬語也給喉嚨噎住說不出口了。只有緊握著手,淚眼相對而已。這一形象的刻畫,看來似很簡單,實則是情感的集中表現,是很真摯動人的。這句要讀得“哽咽”欲哭,欲言又止。

  例四:“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

  想到從此天各一方,心情更加暗淡,移情入景,水色天光便披上了陰影。這句要讀出蒼茫、孤獨味來。

  2、學習下闋,重點鑒賞典型詩歌意象。

  ⑴ 教師引入:下闋字字珠磯,句句含情,很多句子很值得我們細細品味。同樣是寫景但下闋詞人寫到了一些中國古典詩歌中常見的典型意象,如酒、柳、風、月,這些意象給你什么樣的聯想呢?

  教師邊板書:

  典型意象:酒、柳、風、月

  ⑵ 教師點評學生發言,深化學生認識。

  關于酒:

  喜時──杜甫說:“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聞官兵收河南河北》)

  哀時──曹操為功業人才而愁,發出“對酒當歌,人生幾何。”的感慨。(《短歌行》)

  愁時──李白失意官場,說:“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宣州謝眺樓餞別校書叔云》)蘇軾也說:“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李清照思念丈夫時,說:“三杯兩盞淡酒,怎敵它晚來風急?”(《聲聲慢》)

  關于月:

  月有陰晴圓缺,人有悲歡離合。月是離合的象征,何況是殘缺不全的月,最易引起詞人的愁思。

  《琵琶行》幾個地方寫到月:

  醉不成歡慘將別,別時茫茫江浸月。

  去來江口守空船,繞船月明江水寒。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還獨傾。

  關于風:

  古語有云:自古逢秋悲寂寥。秋天是特別讓人傷感的季節。曉風輕拂,帶來的并不是快意,而是涼意,凄涼的感覺。杜甫《登高》“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

  柳有“留”意,殘月西掛,伊人不再,曉風侵人,徒添冷意,借酒消愁愁更愁。“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作者組合了最能觸動離愁的景物入詞,釀造意境,增添了抒情色彩,渲染了濃烈的氣氛,更能展現出微妙的心理活動,挑動讀者的心弦。

  六、再次誦讀本文,爭取背誦

  七、作業

  背誦、預習下一課。

  【附板書】

  別前 景語(實):寒蟬、驟雨

  長亭、蘭舟

  融 虛

  雨 情 實

  霖 情語:執手相看淚眼 入 相

  鈴 景 濟

  別后 景語(虛):煙波、暮靄

  酒、柳、風、月

  柳永詞《雨霖鈴》教學設計 篇5

  教學目標

  1.理解詞意,體會詞人宦途的失意及與戀人離別的愁苦。

  2.了解“婉約詞”的特點。

  3.背誦默寫。

  教學時數:1課時

  教學過程

  一、詞牌名與作者(參看課文注釋)

  二、初步感知詞意

  1.朗讀詞,讀準字音

  2.利用注釋,結合“課文導讀”,初步了解詞意

  三、賞析詞

  (一)賞析詞的思想內容

  1.“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

  這首詞寫的是與戀人的離別。此時詞人因仕途失意、不得不離開京都(汴京,今河南開封),故而與戀人惜別。

  “寒蟬”,點明離別的季節是在秋初(因為晚秋已無蟬鳴)。“凄切”,寒蟬的叫聲給人一種凄凄切切之感,襯托出離別的凄涼傷感。“對長亭晚”,傍晚時分,在長亭外送別。“長亭”,點明了送別的地點。古代在交通要道邊每隔十里修建一座長亭供行人休息,又稱“十里長亭”,靠近城市的長亭往往是古人送別的地方(李叔同《送別》:“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驟雨初歇”,點明送別的具體時間是雨后陰冷的黃昏。

  這些景物描寫,字字寫景而字字含請,準確地將與戀人分別時的凄涼心情反映了出來,為全詞定下凄涼傷感的調子。

  2.“都門帳飲無緒。”

  “都”,指北宋都成汴京,汴州(“暖風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汴州是北宋都成,杭州是南宋都城)。“門”,指城門。“帳飲”,設帳置酒宴送行,在京城門外設帳宴飲,暗寓仕途失意。“無緒”,沒有心情(柳永因作詞忤逆仁宗,因而不得意,于是流連坊曲,為歌妓作詞)。

  3.“留戀處,蘭舟催發,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

  正在依依惜別之時,船家頻頻催促:走啦,走啦,開船了!于是,“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一對情人,緊握雙手,淚眼相對,誰也說不出一句話來(同桌之間表演此句)。

  同學們,你有過這種無語凝噎的時候嗎?一個人要傷心到怎樣的地步,才會“無語凝噎”!

  讀到這里,我不由得想問一句:既然分別讓兩人如此痛苦,“柳郎,不能不走嗎?”同學們,你覺得詞人能不能不走?不能!在古代,仕途幾乎是一個有志男兒唯一的出路。一個男人不能沒有事業,事業給男人活著的分量。作為一個女人,她如果真心愛一個男人,就不能拖后腿。

  4.“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

  “去去”,即越走越遠。想到這次去南方,千里迢迢,一片煙波,霧沉沉的楚地一望無邊。暮靄沉沉,離愁深深,使人想到王勃的.“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

  這一句是別后思念的預想,是虛寫。

  5.“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

  自古以來,多情的人最傷心的就是離別,更何況是在這冷落凄涼的清秋時節,叫人情何以堪!

  6.“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

  今晚酒醒時分,我身在何處呢?只怕是在楊柳岸邊,吹著凄涼的晨風,眼望黎明時天邊的一彎殘月,身邊再也沒有你。

  這句寫詞人酒醒之后漂泊江湖的感受。這兩句妙就妙在用景寫情,景語即情語,將離人凄楚惆悵、孤獨憂傷的感情,表現得十分充分、真切,創造出一種特有的意境,成為名句。

  7.“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經年”,一年又一年。“良辰”,好天氣。“好景”,好風景。這一去,年復一年,即便是遇上良辰好景,過得花紅柳綠,但沒有你,也形同虛設。對你,縱然有滿腹的情意,又去和誰說呢?(相信,你也一樣吧!)

  這四句更深一層推想離別以后慘不成歡的境況,把詞人的思念之情、傷感之意表達得淋漓盡致,也傳達出彼此關切的心情。結句用問句形式,感情更顯強烈。

  (二)賞析詞的藝術風格

  1.詞的上片、下片分別寫什么內容?

  上片:寫離別的場面。(實寫,虛寫)

  下片:寫離別后的情景。(虛寫)

  2.這首詞抒發了怎樣的情感?又是如何表現情感的?

  抒發了詞人仕途失意及與戀人離別的愁苦。

  以冷落凄涼的秋景作為襯托來表達和戀人難以割舍的感情。

  用景寫情,情景交融。

  3.詞的藝術風格——婉約詞

  婉約詞與豪放詞

  婉約,即婉轉含蓄。婉約詞在取材上,多寫兒女之情、離別之情;在表現手法上,多用含蓄蘊藉的方法表現情緒。代表詞人有柳永,李清照等。柳永《雨霖鈴》是婉約詞的典型代表。

  豪放詞的特點大體是創作視野較為廣闊,氣象恢弘雄放,喜用詩文的手法、句法寫詞,不拘音律。代表詞人有蘇軾、辛棄疾等。《念奴嬌·赤壁懷古》是豪放詞的典型代表。

  宋人稱:“柳郎中詞,只合十七八歲女郎,執紅牙板,歌楊柳岸曉風殘月。學士詞,須關西大漢,執銅琵琶,鐵綽板,唱大江東去。”

  四、有感情地誦讀

  柳永詞《雨霖鈴》教學設計 篇6

  一、教學目標:

  1、反復誦讀,品鑒意象,體味情感

  2、體會情景交融、虛實結合的藝術手法

  二、教學重難點:品味意象、把握情感;鑒賞詞情景交融、虛實結合的手法

  三、教學方法:誦讀、鑒賞四、

  教學過程:

  1、導入

  “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這是燕太子丹與荊軻之間的“壯別”

  “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是高適與董大之間的“慰別”;

  “勸君更進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是王維與元二之間的“酒別”;

  “醉不成歡慘將別,別時茫茫江浸月”,是白居易與客人之間的“慘別”;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是蘇軾與其亡妻之間的“夢別”。今天,就讓我們跟隨著柳永,一起去感受他筆下的離愁別緒,共同來學習柳永的《雨霖鈴》。

  2、作者及背景柳永(約987——1053),北宋詞人。原名三變,福建崇安人。官屯田員外郎,世稱柳七、柳屯田。為人放蕩不羈,終身潦倒。其詞多描繪城市風光和歌伎生活,尤其長于抒寫羈旅行役之情。創作慢詞,鋪敘刻畫,情景交融,語言通俗,音律諧婉,在當時流傳很廣,“凡有井水飲處,皆能歌柳詞”,有《樂章集》。

  《雨霖鈴》此詞為柳永從汴京南下時與他心愛的人難舍難分的痛苦之情,傾吐深深的離愁時,也抒發了對自己遭遇的感慨和受壓抑的憤懣。這首詞寫離情別緒,達到了情景交融的藝術境界。詞的主要內容是以冷落凄涼的秋景作為襯托來表達和情人難以割舍的離情。宦途的失意和與戀人的離別,兩種痛苦交織在一起,使詞人更加感到前途的暗淡和渺茫。

  3、介紹詞牌名《雨霖鈴》

  安史之亂時,唐玄宗避地蜀中,于棧道雨中聞鈴音,起悼念楊貴妃之思,“采其聲為《雨霖鈴》曲”,詞牌本身含有哀傷的成分。象征:離愁別恨

  4、整體感知誦讀指導朗讀分為三個階段

  音讀—讀音無誤字正腔圓準確清晰

  義讀—自然流暢停頓科學重、拖音合理

  情讀—準確、鮮明、生動地傳達詞人的情感

  請一位學生讀,正音。

  第一、要注意斷字。如“對長亭晚”

  第二,有幾個地方要把感情讀到位,如寒蟬凄切——“凄”字要讀得長,“切”要讀得短,要讀出詞的凄切之感:竟無語凝噎——要稍重,稍停,讀出哽咽之聲、冷澀之感(人物情感的高潮):更那堪,冷落清秋節——要稍重,稍停,拖音(領起字);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要稍重,稍停,拖音(領起字)。

  (讀對的地方加以肯定,沒有讀出的地方加以補充)聽讀,讓我們閉上眼睛,靜靜聆聽作者的心聲吧。(注聽節奏、語氣和情感)自讀,體會感悟詞人的情感

  5、研讀、鑒賞手法

  (一)《雨霖鈴》是詞人從汴京南下時與情人的惜別之作詞中自然飽含著離別之情。這種離別之情是如何抒發呢?引導學生說出直接抒情和間接抒情,借景抒情、融情于景。你認為哪些意象最能觸動人的離愁與相思呢?任選一兩處進行賞析!

  鑒賞詩詞要點

  內容運用哪些意象?營造什么意境?情感抒發什么情感?技巧運用什么手法?

  語言如何賞析品味語言?

  賞析思路

  表現手法+意象+意境+情感或表現手法+翻譯+情感

  (1)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

  分析:“寒蟬”:特指秋天的.蟬,天氣轉涼,此時的蟬生命即將終止,再也不像夏天時沒日沒夜嘶叫不已,它的叫聲凄涼悲切。

  “長亭”:秦漢時期在鄉村大約每十里設一亭,亭有亭長,負責給驛轉信使提供館舍、給養等服務,后來成為人們郊游駐足和分別相送之地,特別是經過文人的詩詞吟味,十里長亭逐漸演變成為送別地的代名詞。

  如:唐李白《菩薩蠻):何處是歸程,長享更短亭李叔同《送別》: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驟雨初歇”:一陣急雨剛停。賞析:這句詩句運用了融情于景的手法(手法)寒蟬、長亭、日暮、雨歇,(意象)給我們營造了一個凄清蕭瑟的送別氛圍(意境)。這一句點出了別離的季節(蕭瑟凄冷的秋天》地點(長亭)、具體時間(雨后陰冷的黃昏),為全詞定下凄涼傷感的感情基調。

  (2)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

  分析:“煙波”是波面像輕煙籠罩著,是愁人的景象。“暮靄”是傍晚的云氣。“沉沉”是重重下壓,極深邃的樣子。從汴京南下是古代楚國的地方,所以說“楚天闊”,這兩句是別離的情緒也是暗淡的。

  作者在這種景色中,那暗淡的情緒就變得越發暗淡了,更何況渺茫的前途?于是就把所有的景色都涂上了更加暗淡的色彩,這樣一來,給予讀者的感受就不光是自然的顏色,更深刻的是這種景色中充塞著茫無邊際的離愁別恨。

  賞析:這一句運用了融情于景,虛景寫實情的手法,詞人借用想象之景:浩渺的煙波,沉重的暮靄,望不到邊際的楚天,營造了一個迷蒙遼闊的意境。含蓄深沉地表現了詞人分別后抑郁難舍、孤獨寂寞的感情。

  (3)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

  分析:柳:“柳”的諧音是“留”古人有折柳送別的習俗,所以在許多送別詩中都會出現柳。王維《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泡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曉風:拂曉的風凄冷,用凄冷的風寫凄冷的情。殘月:月有陰時圓缺,人有悲歡離合,兩者即為相似。詞人面對一鉤殘月,喚起了他孤獨意識、月光清輝,與人的凄涼心情頗為相似,詞人引入月亮加以渲染,烘托離愁別緒。

  “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這是千古傳唱的名句,作者把“楊柳”“風”“殘月”三種最能觸動離愁的意象集中成一幅畫面,讓人體會到愁更愁。這幾句也是作者的想象,一舟離岸,詞人酒醒夢回,只見習習曉風吹拂蕭蕭疏柳,一彎殘月高掛柳梢,是虛寫之景。

  賞析:此句為詞人想象之景,是虛景,融情于景。詞人把古代意象中最能觸動離愁的四件事物:酒、楊柳、曉風、月影,集中渲染成一幅凄清孤寂的面面,用酒的愁苦、柳的寂寥、曉風的清冷、殘月的破碎來烘托離人形只影單、孤零惆悵的心境。詞以風之涼,月之殘透露離情別緒,抒情含蓄,的確應為千古名句。

  (二)詞人寫景時運用融情于景的藝術手法,還運用了什么手法?虛實結合。何為虛?何為實?實寫,是寫客觀世界中存在的實像、實事、實境。虛寫就是寫直覺中看不見摸不著,卻又能從字里行間體味出那些虛象和空靈的境界。

  (1)幻想:神仙鬼怪世界和夢境

  (2)想象:設想的未來之境

  (3)回憶:已逝之景之境

  (4)聯想:由此及彼

  6、課堂總結:柳詞之美,美在有景,有物,有人,有情。惟有景,才使萬物美麗;惟有物,才使萬物豐富;惟有人才使萬物生靈;而惟有情,才使萬物富有神韻。作者筆下的情景是有機交融的(情景交融),作者將眼前之景與未知之景相融(虛實結合),如此這般,才有了這份凄楚哀婉。

  柳永詞《雨霖鈴》教學設計 篇7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目標:理解詞所蘊含的思想感情,并分析詞的意境美;

  2、過程與方法目標:掌握詩歌的誦讀技巧,積累詩歌鑒賞的方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感受詞的魅力,體會詞人別離時凄涼、哀傷的感情。

  【學情分析】

  本課是《柳永詞兩首》中的第二首,通過上節課對《望海潮》的學習,學生已經基本了解了柳永以及他的個人經歷,對詞的相關知識有了充分的認識。授課班級是普通校文科平行班,成績在年級平行班中較好,但學生學習基礎一般,學習方法死板。

  【學法指導】

  預設學法:

  1、查閱資料,了解作者的生平以及創作背景。

  2、把握全詞感情基調,有感情的誦讀課文。

  3、品讀課文,仔細品味語言。

  即時學法:加強教師引導

  【課情前置】

  (1)學案批改評分

  小組蘋果組安卓組聯想組百度組捷徑組荏苒組

  得分

  (2)作業批改評分

  小組蘋果組安卓組聯想組百度組捷徑組荏苒組

  得分

  一、導入新課,明確目標

  【情景設置】

  介紹“雨霖鈴”這個詞牌,渲染氛圍。

  學習目標:

  1、通過誦讀感受本詞的所傳遞的情感和情境,進而提高自身審美能力。

  2、了解詞的語言特點。

  3、學習分析詞的表現手法。

  教學重點:

  1、體會本詞的意境和情景交融的表現手法。

  2、體會本詞所運用的虛實相生的寫作手法。

  教學難點:

  把握婉約詞的特點。

  二、閱讀教材、自主習標

  (A級)問題一

  反復朗讀,把握全詞的感情基調,熟讀成誦。

  拓展:本詞的感情基調。

  (A級)問題二

  詞中哪句話是反映中心的主旨句?

  明確:“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

  “多情”是指多情的人。

  自古以來,多情的人都是感傷離別的,更何況是在凄清冷落的秋天時節。

  三、問題探究、重點講解

  (B級)問題一

  中國近代著名學者王國維說“一切景語皆情語”,那么這首詞中,哪些句子是景語,哪些句子是情語?作者選取了哪些意象入景?

  (B級)問題二

  作者選取的這些意象具有什么特點?表達了作者什么感情?這種表現手法叫什么?

  凄涼、沉寂。

  在作者哀婉傷感心情的籠罩下,“以我觀物,則物皆著我之色彩”。

  情景交融

  (B級)問題三

  探討古典詩詞中代表性意象的`內涵。

  (1)意象內涵——月

  月是離合的象征,何況是殘缺不全的月,最易引起詞人的愁思——思人、思鄉。

  意象內涵——柳

  “柳”與“留”諧音,古人折柳送別,即挽留之意,表達依依惜別之情。

  意象內涵——風

  古語有云:秋天是特別讓人傷感的季節。曉風輕拂,帶來的并不是快意,而是涼意,凄涼的感覺。

  (B級)問題四

  “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這句歷來被稱頌為千古名句,請簡要賞析。

  作者借景抒情,“酒”“楊柳”“風月”這些意象集中渲染了作者借酒澆愁、苦悶難捱的愁苦心情。

  這一句被詞評家賀裳稱為“千古俊句”,“人生自是有情癡,此恨不關風與月。(歐陽修《玉樓春》)”“酒”無味,“柳”留人,“曉風”秀麗,“殘月”凄迷,作者的心卻是悲苦的。

  (B級)問題五

  作者選取的這些意象都是眼前看到的實景嗎?哪些是眼前景,哪些是虛設景?

  虛實相生

  (B級)問題六

  根據以上的分析,總結本詞的藝術特色。

  創讀拓展(以下項目供選擇):

  1、詩意仿寫:從詞作核心意象中任選一二,嘗試創作一首小詩;

  2、為詞配畫:根據詞作意境,為課文配上一幅插圖,并說明你的構思。

  四、練測拓展、達成目標

  1、下列詞語中加點的字注音全都正確的一組是()

  A、凄切(qiè)執拗(niù)良辰美景(chén)

  B、凝噎(yè)吮吸(yǔn)遂心如意(suì)

  C、輯錄(jí)恪守(kè)數見不鮮(xiān)

  D、血液(xuè)腦髓(suǐ)蘭舟催發(fà)

  2、下面的詩(詞)句與“楊柳岸、曉風殘月”所用的表現手法不同的是()

  A、杏花春雨江南

  B、樓船夜雪瓜舟渡,鐵馬秋風大散關。

  C、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D、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

  【課堂小結】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我們感受了柳永和戀人分別時的依依不舍之情,學會了情景交融和虛實相生這兩種表現手法。這首詞的確具有獨特的魅力,讓人回味無窮。讀這首詞,我們知道了,人世間有一種情感叫離別,有一種感覺叫心痛,有一種心情叫相思。字里行間彌漫的是柳永說不盡的離別情,道不盡的相思苦。讓我們投入地走進《雨霖鈴》,感受蘊含其中的無盡韻味!

  【布置作業】

  1、背誦

  2、優化學案相應練習題

  柳永詞《雨霖鈴》教學設計 篇8

  學情分析:

  《雨霖鈴》是人民教育出版社《語文》(袁行霖主編)第四冊第二單元《柳永詞兩首》的一個教學內容。在學習這個內容之前,學生已經學習了柳永的《望海潮》,對作家有過深入的了解,對作品也進行了深刻的分析,感受了作者筆下的杭城美景。本節課則學習代表柳永慣常風格的一篇作品——《雨霖鈴》。它是抒寫離情別緒的千古名篇,藝術上情景交融,虛實相生,鋪敘與點染相結合,歷來為人們所稱道,而其哀怨的基調,真切誠摯的感情更是打動千百年來無數的讀者。

  本課的教學設計根據理科班的特點,力求關注學生的思維特點與語言表達習慣,給學生提供適當的問題和發言機會,使他們在誦讀、感受、討論、想象、思考、移情的基礎上,進入到詩歌鑒賞的學習循環圈中,達到預期的學習效果!

  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學生能夠從時間角度劃分本詞的層次結構;

  (2)充分發揮想象,用自己的語言描繪詞中所蘊含的三個畫面的具體內容;

  (3)鑒賞名句,并簡要分析欣賞該句的`理由;

  (4)把握意象,進一步加深對詞的理解;

  二、技能目標:

  (1)熟悉鞏固詩詞的誦讀方法;(準、味)

  (2)掌握詩詞鑒賞的基本思路:語言——意象——意境——情感;

  三、情感目標:

  引導學生珍惜身邊的人和事,正視別離所帶來的憂愁,挖掘離別背后催人奮進的力量;

  教學重點:

  學生通過學習,把握本首詞所寫內容,體會到作者所抒發的哀怨,掌握詞中常見意象的作用!

  教學難點:

  學生對作者所抒發情感的感悟,對詩詞鑒賞方法的掌握!

  教學方法:

  1、誦讀法(詞在古代本來就是配樂歌曲,惟有反復誦讀,才能體會其妙處);

  2、合作探究法(師生互動,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

  教學課時:

  一課時(40分鐘)

  課前布置:

  學生復習柳永的相關文學常識,預備第四冊課本與優化設計等相關資料。

  課前準備:

  課堂教學所需的錄音帶及錄音機,以及有關資料的搜集。

  教學過程:

  一、情境設置:

  讀蘇軾的《赤壁懷古》,我們感受的是“壯美”;讀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我們品味的是“優美”;讀李清照的《聲聲慢》,我們體會的是“凄美”!

  今天,讓我們一齊走進柳永的《雨霖鈴》,看看他展現給我們的又是怎樣的一種美?

  二、研討全詞:

  (一)誦讀詩詞:

  1、放錄音。(正字音,劃節奏)

  2、學生自由誦讀。

  3、指明學生單獨誦讀,并略加點評。

  4、師生有感情的集體誦讀。

  (二)相互質疑:

  (要求學生就句意不明白之處相互質疑,主要的解答由學生完成,難以解決的,教師再給予點拔指導)

  (三)賞析全詞:

  1、全詞寫作者與戀人的別離,它是分幾個階段來寫的?

  (別前、別時、別后)

  2、蘇軾評價王維的詩是“詩中有畫”,本詞也一樣存在三個畫面,請同學們用自己的語言來為我們描述一番。

  (分組進行:一組(別前);二組(別時);三組(別后);四組點評)

  3、這么美的畫面,作者是通過哪些富有表現力的句子來展現的:

  (分組進行:一組(鑒賞“別前”),依次類推,四組同學點評,補充)

  4、分析的過程中,點出使用的藝術表現手法。

  (情景交融、虛實相生)

  5、分析完畢,全體學生再次有感情誦讀全文。

  三、課內延伸:

  本詞中出現了古典詩歌中常用的幾個意象,請分別找出,并指明它們的象征意義。

  長亭:路邊的亭舍,常用作餞別。

  楊柳:枝條柔嫩,纏纏綿綿到天涯的柔情。且諧音“留”,用來表達惜別挽留之情。

  月亮:以月的陰晴圓缺,說人間的悲歡離合。

  四、小結:

  正所謂“一切景語且情語”,長亭,楊柳,月亮這些平常的事物,一旦與人的主觀情感相融合,便生動形象的表達出作者的萬千離愁!

  至此,我們通過這節課的學習,大家體會到的是作者為我們帶來的“凄美”別離!

  五、布置作業:

  1、背誦并默寫全詞;

  2、片斷練習:周末,離家去學校的車上。馬上車開了,我看著窗外的母親……

  六、板書設計:

  柳永詞《雨霖鈴》教學設計 篇9

  一、設計意圖:

  《雨霖鈴》是一篇情真意摯的美文,對這首詞的教學應做到以下三點:

  1、讀 通過聽錄音,把詞中的意境和神韻先聲奪人地渲染給學生,然后通過學生的誦讀,逐漸品味詞中獨特的意境美。

  2、賞 賞析這首詞畫意美應作為教學切入點,同時也是課堂教學重點,賞析擬分三層。

  ①意境賞析——柳詞畫意美;

  ②語言賞析——柳詞語俗;

  ③風格賞析——柳詞婉約。

  3、背 當堂檢查。

  二、設計實施:

  1、導入新課:

  2、明示學習目標:(投影)

  3、簡介作者:(投影)

  4、聽錄音:

  ①這首詞描繪了一幅怎樣的'圖畫?(用七個字概括)

  ②分別劃出寫景和寫情的句子。

  5、學生誦讀(個別讀、齊讀)。

  6、意境賞析:

  △長亭 蘭舟 江水 寒蟬 (實景)

  △楊柳岸曉風殘月

  暮靄沉沉楚天闊 虛景

  應是良辰美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7、語言賞析。

  ①寫景 ②寫人 ③寫情

  8、風格賞析。

  比較婉約派與豪放派詞的不同,看出婉約派詞的特點。

  9、學生誦讀背誦。

  10、課堂檢查。

  11、課堂小結。

  12、布置作業。

  柳永詞《雨霖鈴》教學設計 篇10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了解柳永其人及其詞作風格;

  2、以讀帶析,在朗讀中體味《雨霖鈴》的思想感情和凄清意境;

  3、深刻體會《雨霖鈴》的情景交融的藝術特色。

  能力目標

  1、在誦讀品味的過程中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

  2、引導學生初步掌握品賞詞的基本步驟和方法;

  3、通過理解文句,分析意境,提高學生理解和鑒賞詞的能力。

  情感目標

  培養學生健康的審美情趣

  教學重點

  1、在朗讀中品味這首詞的意境;

  2、引導學生體味這首詞情景交融的藝術特色、

  教學難點

  1、引導在了解詞作內容的基礎上把握誦讀技巧;

  2、引導學生深刻分析這首詞的藝術特色。

  教學方法

  1、誦讀法;

  2、討論法;

  3、點撥法。

  教具準備

  多媒體投影;《雨霖鈴》MTV;朗讀flash。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步驟

  一、語言導入

  中國是一個詩的國度。這學期我們也一直徜徉于詩的園林,在“國風”粗樸而純美的鄉野民聲里結識了散璞玉之輝的“詩經”,在屈原浪漫而深沉的情感激流里邂逅了縱日月之光的“離騷”。我們的心靈之谷還回蕩著李白“安能催眉折腰事權貴”的鏗然之音、杜甫“萬里悲秋常做客”的蒼涼之嘆。今天,我們又將在這瑰麗的園子里摘取另一朵奇葩————宋詞,并把我們關注的目光投向一個“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的杰出詞人———柳永。(板書標題)

  二、柳永簡介(幻燈片展示)

  柳永,原名三變,字耆卿。仁宗景祐元年進士,官至屯田員外郎,世稱柳屯田。他通曉樂律,是北宋第一個專力寫詞的作家,是以描寫城市風貌見長的婉約派代表詞人。

  柳永對北宋詞的發展有重要的貢獻和影響,對后來的說唱文學和戲曲也有很大影響。柳詞在宋元時期流傳最廣,相傳當時“凡有井水飲處,即能歌柳詞”。

  柳永才情卓著,但一生仕途坎坷不濟,更多的時日跟歌妓們一起過著依紅偎翠、淺酌低唱的生活。他深深了解這些歌妓們的生活,深切同情她們的不幸遭遇。在他的作品中,很多是反映和她們在一起的悲歡離合。《雨霖鈴》便是其中為世人所傳誦的一首,被稱為“宋金十大曲之一”。本詞寫的是他離開都城汴京時與一位紅顏知己纏綿悱惻、哀婉動人的別離情景。

  三、整體感知

  1.播放《雨霖鈴》MTV,讓學生在歌聲中體會這首詞,并談談觀看后的一個整體感受。

  (同學們聽了這首歌,你覺得這首詞的感情基調是怎樣的呢?)

  2.濃情厚意從低徊婉轉、一唱三嘆的旋律里汩汩而出,離愁別恨也從悱惻動人、纏綿哀怨的詩意里幽幽而瀉。“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黯然消魂者,唯別而已矣”,讓我們在音樂嘆惋的余聲里走進作者用文字所營造的意境。

  (A.請學生概括這首詞的內容——在蕭瑟的秋天里,詞人和他的紅顏知己傷心地告別。

  B.那么詞中哪句話最能體現這個內容呢?)

  那么這首詞就是在冷落清秋的景色中抒發他離別的傷感之情(板書)

  冷清秋之景今宵酒醒何處?

  情景交融

  傷離別之情楊柳岸曉風殘月。

  四.誦讀指導(好,整體把握之后讓我們用心誦讀這首婉約派的代表詞作。)

  1、派學生代表朗讀;另外的學生進行評點。

  2、教師指導

  ①寒蟬凄切——要拖音(“切”字為韻腳,韻腳一般要讀得鮮明;尾音讀長更能讀出詞的凄切情感)

  ②竟無語凝噎——要稍重、稍停,并讀出哽咽之聲、冷澀之感(人物情感的高潮);

  ③念去去————————要稍重、稍停,拖音(領起字);

  ④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何處”要讀出疑問語氣,“楊柳岸曉風殘月”應一景一頓,聲斷氣不斷。

  ⑤更那堪冷落清秋節——要稍重、稍停,拖音(領起字)

  ⑥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要稍重、稍停,拖音(領起字)

  (學生讀出的地方要予以肯定,沒有讀出的地方教師加以補充)

  3、再請學生試讀

  4、教師稍做提點再自己示范朗讀(下面老師也來嘗試一下,力爭把自己的理解通過朗讀體現出來)

  5、學生聽錄音朗讀(好,我們在獨立理解、交流想法的基礎上再來聽名家朗讀,讓自己靜心凝神的去意會語之精妙、情之精誠。)

  6、跟讀(聽了因為不同理解而呈現不同風格的幾次朗讀后,我相信大家一定發展或完善了自己原有的想法,那么就請帶著你新的感悟一起輕聲跟讀)

  五、鑒賞本詞的藝術特色

  (剛才我們是通過誦讀來意會全詞,那么下面我們可是要以討論的形式來言傳自己獨到的理解和真切的體悟了)

  1、提問:大家一起說說,本詞最大的藝術特色是什么?

  ——情景交融(板書)

  2、教師組織學生進行分組討論,深刻體會《雨霖鈴》情景交融的藝術手法

  (“一切景語皆情語”,大凡詩詞,一般都具有情景交融這個特點,那么這種藝術手法在柳永的《雨霖鈴》中又是如何體現的呢?下面同學們分小組討論這個問題,準備派代表發言)

  ①用哀景和樂景同寫悲情

  (作者在詞中選用了哪一類景?這種景怎么表現作者的情感?)

  (A、秋雨黃昏送別圖“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處歇”

  一陣驟雨過后,景色特別鮮明刺眼,周圍都是凄切的蟬聲,又正是暮色蒼茫時分,對著這送別的長亭,這是多么動人愁思的境界啊。這句詞表面寫景,實際是在寫情,釀造了一種足以觸動離情別緒的氣氛給人一種無可奈何的感受,打下全詞情感的基礎,以增強下面抒寫酒事的真實性和感染力。(“虹收殘雨,蟬嘶敗柳長堤暮”、“西陸蟬聲唱,南冠客思親”、“高柳亂蟬嘶”。“河橋望行旅,長亭送故人”(王褒《送別裴儀同》、“西陵俠少年,送客短長亭”王昌齡《少年行》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長亭,古代大道上每五里設一短亭,十里設一長亭,供行人休息,所以,長亭已經被當作離別地點的通稱。)

  B、“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

  煙波浩淼的江面上的粼粼水波與詞人心頭長時間難以排解的惆悵相似,傍晚云霧濃重的特點與詞人心情的沉重壓抑相似,楚地天空的'空闊遼遠與愁緒的無邊無際相似。詞人用比喻的修辭手法選取三種具有代表性的景物充分地表現了離別的愁緒:如千里煙波般的綿長,如沉沉暮靄般的濃重,如楚地天空一樣無邊無際。

  C.“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良辰好景”原為歡樂愉快的場景,但是隨后而來的“虛設”二字頃刻間就使這種歡樂消失得無影無蹤,而是沉入了無邊無際的愁傷之中,所以,這個地方是以“樂景寫悲情”。與前面幾處的景物描寫是有區別的。(迎娶劉蘭芝的場面)

  ②景情交融,妙合無痕

  “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

  a、“柳”的情感內涵。

  “年年柳色,灞陵送別”(李白〈憶秦娥〉)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詩經〉)

  “柳陰直,煙里絲絲弄碧,隋堤上,曾見幾番,拂水飄綿送行色”(周邦彥〈蘭陵王〉)柳既是送別的象征物,又是送別的見證人,如今獨在旅舟上見柳,怎不惹起滿懷離思?

  b最能觸動離愁的事物集中為一幅鮮明的畫面。

  (溫庭筠《菩薩蠻》“江上柳如煙,雁飛殘月天”、曹植“愿為西南風,長逝入君懷”、李清照“扶頭酒醒,別是閑滋味”。)

  c、虛中有實,虛景實寫,以景“染”情,融情入景

  他寫的是真景物,汴河堤畔,本多垂柳。楊柳岸三字隨手拈出“本地風光”,令人感到親切、自然。一夜行舟,醒來時早已置身于寥廓開闊的山驛水程中,所以唯覺曉風清冷、唯見殘月凄楚,曉風殘月四字便寫出了此種扁舟曉行的真切風光。

  d、寫出幽美深約的新境界

  常人在離別時,往往能深切的感受到它悲哀的一面,而優秀詞人卻在此同時寫出了它的美:夾岸殘柳,參差拂動于秋風之中:孤舟離人,黯然獨對天邊殘月,悲劇性加上美感,凄清加上麗景,詞人在舒緩而哀惻的聲調中傳遞出一種抑郁惝況的凄情和煙水迷離的凄美來,這種“綺怨”的風味,正是最典型的“婉約”詞的風味。

  e、情景妙合無痕

  明寫眼前景,暗寫別時情,含蓄蘊藉。

  ③濃情郁結于心、難于化解

  (教師簡述:全詞始終籠罩在一股化不開的濃情里面,開篇這份離情就已慢慢醞釀,離別之際,“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咽”,情感到達高潮;離別之后,這種愁緒仿若繞梁的余韻始終縈繞在詞人的心頭,此時此刻“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六、小結

  細致深入、動情用心地體悟了字里行間散發的魅力,我們被和諧的音律打動,被雋永的語言吸引,我們更驚艷于凄美的意境,傷懷于哀婉的離情。大凡好的作品,它所帶給我們的不僅是一點知識的補充,幾次能力的訓練,它所饋贈給我們的更多的是心靈的豐富,情感的升華。希望在座的每一位同學都能用自己多情多思的心靈去感知綿綿文化的經緯,悠悠生命的掌紋!

  七、布置作業

  課外將《雨霖鈴》與《念奴嬌、赤壁懷古》進行比較閱讀,體會它們的不同風格。

  柳永詞《雨霖鈴》教學設計 篇11

  一、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以讀帶析,在朗讀中體味《雨霖鈴》的思想感情和凄清意境。(教學難點)

  (2)鑒賞意象和意境,掌握婉約派詞的風格特點。(教學難點)

  (3)深刻體會《雨霖鈴》的情景交融、虛實相生的藝術特色。(教學重點)

  2、能力目標:

  通過理解文句,分析意境,提高學生理解和鑒賞詞的能力。(教學重點)

  3、情感目標:

  引導學生以真情品讀作品,培養學習詩歌的興趣和文學素養。

  二、教學方法

  1.誦讀法。2.問答法。3.討論法。4.點拔法。

  三、教學過程

  (一) 導語

  有關離別的詩詞名句:

  1、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王維《送元二使安西》

  3、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李白《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4、千里黃云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高適《別董大》

  5、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詩經》

  6、醉不成歡慘將別,別時茫茫江浸月。——白居易《琵琶行》

  7、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李清照《一剪梅》

  8、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蝶戀花》

  在現實生活中,離別是一種常事。江淹曾經寫道: “黯然銷魂者,唯別而已”。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欣賞寫離別的名篇柳永的《雨霖鈴》。[板書課題]

  (二)柳永簡介(略)

  (三)創作背景

  柳永才情卓著,但一生仕途坎坷不濟,更多的時日是跟歌伎們一起,過著依紅偎翠、淺斟低唱的生活。他深深了解這些歌伎們的生活,深切同情她們的不幸遭遇。

  柳永原名柳三變,大約在38歲時進京參加科舉考試。以自己的才華,柳三變有充分的信心金榜題名,而且幻想著有一番大作為。誰知第一次考試沒有考上,他不在乎,輕輕一笑。等了5 年,第二次開科又沒有考上,這回他忍不住要發牢騷了,便寫了那首著名的《鶴沖天》,其中有“才子詞人,自是白衣卿相”和“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

  柳三變這首牢騷歌被廣為傳唱,竟傳到了皇宮里,宋仁宗一聽大為惱火,并記在心里。三年后,他再次參加科舉考試,這次好不容易通過了,但臨到皇帝圈點放榜時,宋仁宗說:“且去淺斟低唱,何要浮名? ”又把他給勾掉了。這次打擊實在太大,柳三變就更深地扎到市民堆里去寫他的歌詞,并且不無解嘲地說:“我是奉旨填詞。” 之后柳永流落于汴京、蘇州、杭州等地,每到一地都流連于秦樓楚館,為歌伎填詞作曲。

  最后,他在飽受世態炎涼之后,“怪膽狂情”逐漸消退,才改名為柳永,54歲時才考取進士,官屯田員外郎,世稱柳屯田、柳郎中。柳永最終客死襄陽,家無余財,群伎合金葬之南門外。

  在柳永的作品中,很多反映了他和歌伎們在一起的悲歡離合。《雨霖鈴》便是其中最為世人傳誦的一首。這首詞寫的是他不得不離開都城汴京時與一位紅顏知己纏綿悱惻、哀婉動人的`別離情景。

  (四)整體感知:

  1、聽錄音,注意正音和節奏

  2、指讀,注意詩歌基調。本詞是詞人與紅顏知己纏綿悱惻、哀婉動人的離別場景,因此與“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訣別的悲壯不同,是“凄苦”。

  3、結合注釋理解詞意,描述詩意:

  《雨霖鈴》

  秋蟬的鳴叫凄涼急切,面對著暮色中的長亭,一陣暴雨剛剛停歇。在京城門外設帳飲酒餞別,卻沒有好心情,正當難舍難分之時,行船的人催著要出發。手拉著手淚眼相望,哽咽著竟然說不出一句話來。想到我這次要一程又一程的離別遠去,舟行千里,水上霧靄朦朧,夜晚濃云籠罩著的南方天空是多么深遠遼闊。

  自古以來多情的人無不悲傷地離別,偏偏又在這冷落凄清的深秋時節,叫人怎能承受?今晚酒醒我身在何處呢?也許是泊舟楊柳岸邊,晨風習習,天空掛著一鉤殘月。這一去經年累月,就算遇到美好的日子、美好的景物,也形同虛設。即使有千般情意,又能跟誰訴說!

  4、整體把握:

  1)全詩寫了什么內容?抒發什么情感?

  “多情自古傷離別”, 詞以“傷離別”為主線。寫離別,抒“傷”情。

  2)錘煉詩眼: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可結合背景,知人論世)

  該句在詩中為“過片”,承上啟下,并表明詩歌主旨情感,為全詞“詩眼”。而且本句由傷離別——自古傷(見下)——多情更傷——秋更傷(見下)——清秋更傷——冷落更傷來層層突出“那堪”“傷離別”的情感,表達細膩,情感凄苦,感人至深!

  自古:離別在古代是人們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所謂“生離死別”主要原因是交通的不發達,遠行多半走水路,行程往往成年累月,以及諸多難以預見的阻隔因素,從而讓分別之人產生前路迢迢、山重水復、歸期難料的紛繁情緒。加上離人多半因為被貶、流放,或為生活所迫,或因戰爭離亂或男女情緣,這就特別惹起人的萬端感慨。

  清秋:秋天本來是草枯葉落,百花凋零的季節,人在秋中往往會有一種凄清冷落之感,所以古人在描寫秋天的時候,經常與“愁苦悲涼”的感情聯系在一起。先秦的宋玉在《九辨》中說:“悲哉,秋之為氣也!”南宋吳文英在《唐多令》中說:“何處合成愁?離人心上秋。”而曹雪芹在《秋窗風雨夕》中則說:“秋花慘淡秋草黃,耿耿秋燈秋夜長。已覺秋窗秋不盡,那堪風雨助凄涼。”這些詩句都寫出了懷有特定情感的人在秋天中的特定感受。詞人把離別之事與清秋之氣疊加悲苦再加凄涼,情感的表達更加沉重。

  抒情手法:直抒胸臆。

  3、圍繞詩眼,體會全詩的基本結構:

  上片:別時(實寫) 晚(黃昏) 長亭(餞別——催發——執手——念)

  下片: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

  別后 (虛寫) 今宵 楊柳岸

  經年 未卜

  (五)合作探究賞析(理解文句 ,具體賞析意象和意境)

  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分析角度提示:

  1、 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注意抓首句的作用以及本句的意象特色來分析)

  開首三句道出時間、地點、景物。以凄清景色揭開了離別的序曲:

  元代的盧摯在《沉醉東風》:“冷清清暮秋時候,衰柳寒蟬一片愁。”

  宋代詞人晏幾道在《采桑子》:“一寸愁心,日日寒蟬夜夜砧。”

  長亭:早在秦漢時便開始在道旁設亭,供旅客停息休憩或送別餞行之用。當時是十里置亭,也叫“十里長亭”五里一短亭。

  李白《菩薩蠻》“平林漠漠煙如織,寒山一帶傷心碧。暝色入高樓,有人樓上愁。 玉階空佇立,宿鳥歸飛急。何處是歸程,長亭連短亭。”

  李叔同《送別》“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瓢濁酒盡余歡,今宵別夢寒。”

  驟雨初歇,涼意徹骨,暮色蒼茫,云低風冷的環境中,人將別、日已晚、雨乍停、蟬聲切。惜別的長亭,凄涼的深秋,讓人黯然銷魂!首句借景抒情,營造了凄清慘淡的畫面,奠定全詩低沉傷感的情感基調。

  2、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注意從離人心理的矛盾現實的無情入手)

  3。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注意抓離人的動作分析人物的心理)

  4。 “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 (注意從該句的空間感、色彩感入手體會“念”而難舍的情感)

  5。“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注意從白描手法、想象虛寫、景語皆情語、意象的特征等等的特色體會)明確:楊柳離,曉風冷,殘月缺,更酒醒。

  6.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注意抓想象、反問、虛詞等體會情感中的無限悵恨!)

  (六)朗誦,總結

  柳永多作慢詞,長于鋪敘。此詞表現作者離京南下時長亭送別的情景。上片紀別,從日暮雨歇,送別都門,設帳餞行,到蘭舟摧發,淚眼相對,執手告別,依次層層描述離別的場面和雙方惜別的情態,猶如一首帶有故事性的劇曲,展示了令人傷心慘目的一幕。下片述懷,承“念”字而來,設想別后情景。‘多情自古傷離別,那堪冷落清秋節。念宵酒酲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上二句點出離別冷落,‘今 宵”二句,乃就上二句意染之”。“今宵酒醒何處”,遙接上片“帳飲”,足見雖然“無緒”卻仍借酒澆愁以致沉醉; “楊柳岸、曉風殘月”,則集中了一系列極易觸動離愁的意象,創造出一個凄清冷落的懷人境界。“此去”以下,以情會景,放筆直寫,不嫌重拙,由“今宵”想到“經年”,由“千里煙波”想到“千種風情”,由“無語凝噎”想到“更與 何人說”,回環往復又一氣貫注地抒寫了“相見時難別亦難”的不盡愁思。以“離情”為線索,用白描、鋪敘、點染的手法,情景交融,虛實相生。

  (七)作業布置

  1、 背誦全詞。

  2、 查找有關描寫離別的詩詞或文章,比較鑒賞。

【柳永詞《雨霖鈴》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雨霖鈴》柳永06-27

柳永雨霖鈴04-17

柳永《雨霖鈴》10-13

柳永雨霖鈴的賞析08-14

《雨霖鈴》柳永翻譯09-27

柳永雨霖鈴手法04-24

柳永《雨霖鈴》翻譯08-29

雨霖鈴柳永鑒賞09-07

雨霖鈴柳永的意象08-09

雨霖鈴柳永意象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