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蝶戀花柳永原文及譯文
語文課本中有很多經典的文學作品,在學習課文的過程中必須認真進行閱讀,這樣才能提高閱讀水平,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蝶戀花柳永原文及譯文,歡迎閱讀參考!
蝶戀花·佇倚危樓風細細
作者:柳永
佇倚危樓①風細細,望極⑩春愁,黯黯⑥生天際。草色煙光⑦殘照里,無言誰會⑧憑闌意。
擬把②疏狂③圖一醉,對酒當歌,強④樂還無味。衣帶漸寬⑨終不悔,為伊消得⑤人憔悴。
注釋:
1、佇倚危樓:長時間依靠在高樓欄桿上。佇,久立。危樓,高樓。
2、擬把:打算。
3、疏狂:狂放不羈。
4、強(qiǎng)樂:勉強尋歡作樂。強,勉強。
5、消得:值得,能忍受得了。
6、黯黯:心情沮喪憂愁樣子。
7、煙光:飄忽繚繞云靄霧氣。
8、會:理解。
9、衣帶漸寬:指人逐漸消瘦。
10、望極:極目遠望。
11、憑:靠
12、伊:你(指女子)
13憔悴:指人日漸消瘦
14選入語文初一年級下冊,第二十三課。(上海)
譯文:
久久地倚靠著高樓欄桿,在微風習習中極目遠望,一縷春愁在天邊黯然升起。殘陽中蒼茫大地云靄繚繞,有誰能理解我憑欄遠望意思呢?想要放縱身心一醉方休,以酒當歌,排遣心中愁苦,怎奈強作歡顏終究索然無味。那么就讓我無怨無悔地在相思中消瘦下去吧,為了你而憔悴老去也心甘情愿。
蝶戀花最簡潔概括:
無限相思倚危樓,
登高望遠為春愁。
借酒消愁何時休,
無怨無悔人消瘦。
賞析
“佇倚危樓風細細”。說登樓引起了“春愁”。全詞只此一句敘事,便把主人公外形像一幅剪紙那樣突現出來了。“風細細”,帶寫一筆景物,為這幅剪影添加了一點背景,使畫面立刻活躍起來了。
“望極春愁,黯黯生天際”,極目天涯,一種黯然魂銷“春愁”油然而生。“春愁”,又點明了時令。對這“愁”具體內容,詞人只說“生天際”,可見天際什么景物觸動了他愁懷。從下一句“草色煙光”來看,春草。芳草萋萋,刬盡還生,很容易使人聯想到愁恨連綿無盡。柳永借用春草,表示自己已經倦游思歸,也表示自己懷念親愛人。那天際春草,所牽動詞人“春愁”究竟哪一種呢?詞人卻到此為止,不再多說了。
“草色煙光殘照里,無言誰會憑闌意”寫主人公孤單凄涼之感。前一句用景物描寫點明時間,可以知道,他久久地站立樓頭眺望,時已黃昏還不忍離去。“草色煙光”寫春天景色極為生動逼真。春草,鋪地如茵,登高下望,夕陽余輝下,閃爍著一層迷蒙如煙似霧光色。一種極為凄美景色,再加上“殘照”二字,便又多了一層感傷色彩,為下一句抒情定下基調。“無言誰會憑欄意”,因為沒有人理解他登高遠望心情,所以他默默無言。有“春愁”又無可訴說,這雖然不“春愁”本身內容,卻加重了“春愁”愁苦滋味。作者并沒有說出他“春愁”什么,卻又掉轉筆墨,埋怨起別人不理解他心情來了。作者把筆宕開,寫他如何苦中求樂。“愁”,自然痛苦,那還把它忘卻,自尋開心吧!“擬把疏狂圖一醉”,寫他打算。他已經深深體會到了“春愁”深沉,單靠自身力量難以排遣,所以他要借酒澆愁。詞人說得很清楚,目“圖一醉”。為了追求這“一醉”,他“疏狂”,不拘形跡,只要醉了就行。不僅要痛飲,還要“對酒當歌”,借放聲高歌來抒發他愁懷。但結果卻“強樂還無味”,他并沒有抑制住“春愁”。故作歡樂而“無味”,更說明“春愁”纏綿執著。
至此,作者才透露這種“春愁”一種堅貞不渝感情。他滿懷愁緒之所以揮之不去,正因為他不僅不想擺脫這“春愁”糾纏,甚至心甘情愿為“春愁”所折磨,即使漸漸形容憔悴、瘦骨伶仃,也決不后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才一語破:詞人所謂“春愁”,不外“相思”二字。
作者簡介
柳永,宋代詞人。字耆卿,原名三變,字景莊,崇安(今屬福建)人。景祐元年(1034年)進士。官至屯田員外郎。排行第七,世稱柳七或柳屯田。為人放蕩不羈,終身潦倒。善為樂章,長于慢詞。其詞多描繪城市風光與歌妓生活,尤長于抒寫羈旅行役之情。詞風婉約,詞作甚豐,是北宋第一個專力寫詞的詞人。創作慢詞獨多,發展了鋪敘手法,在詞史上產生了較大的影響,特別是對北宋慢詞的興盛和發展有重要作用。詞作流傳極廣,有“凡有井水飲處皆能歌柳詞”之說。生平亦有詩作,惜傳世不多。有《樂章集》。
拓展閱讀:雨霖鈴·柳永賞析
雨霖鈴·柳永
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
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
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賞析】
此詞為抒寫離情別緒的千古名篇,也是柳詞和有宋一代婉約詞的杰出代表。詞中,作者將他離開汴京與戀人惜別時的真情實感表達得纏綿悱惻,凄婉動人。詞的上片寫臨別時的情景,下片主要寫別后情景。全詞起伏跌宕,聲情雙繪,是宋元時期流行的“宋金十大曲”之一。起首三句寫別時之景,點明了地點和節序。《禮記"月令》云:“孟秋之月,寒蟬鳴。”可見時間大約在農歷七月。然而詞人并沒有純客觀地鋪敘自然景物,而是通過景物的描寫,氛圍的渲染,融情入景,暗寓別意。秋季,暮色,驟雨寒蟬,詞人所見所聞,無處不凄涼。“對長亭晚”一句,中間插刀,極頓挫吞咽之致,更準確地傳達了這種凄涼況味。這三句景色的鋪寫,也為后兩句的“無緒”和“催發”,設下伏筆。“都門帳飲”,語本江淹《別賦》:“帳飲東都,送客金谷。”他的戀人在都門外長亭擺下酒筵給他送別,然而面對美酒佳肴,詞人毫無興致。接下去說:“留戀處、蘭舟催發”,這七個字完全是寫實,然卻以精煉之筆刻畫了典型環境與典型心理:一邊是留戀情濃,一邊是蘭舟催發,這樣的矛盾沖突何其類銳!這里的“蘭舟催發”,卻以直筆寫離別之緊迫,雖沒有他們含蘊纏綿,但卻直而能紆,更能促使感情的深化。于是后面便迸出“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二句。寥寥十一字,語言通俗而感情深摯,形象逼真,如在目前。真是力敵千鈞!詞人凝噎在喉的就“念去去”二句的內心獨白。這里的去聲“念”字用得特別好,讀去聲,作為領格,上承“凝噎”而自然一轉,下啟“千里”以下而一氣流貫。“念”字后“去去”二字連用,則愈益顯示出激越的聲情,讀時一字一頓,遂覺去路茫茫,道里修遠。“千里”以下,聲調和諧,景色如繪。既曰“煙波”,又曰“暮靄”,更曰“沉沉”,著色一層濃似一層;既曰“千里”,又曰“闊”,一程遠似一程。道盡了戀人分手時難舍的別情。
上片正面話別,下片則宕開一筆,先作泛論,從個別說到一般。“多情自古傷離別”意謂傷離惜別,并不自我始,自古皆然。接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一句,則極言時當冷落凄涼的秋季,離情更甚于常時。“清秋節”一辭,映射起首三句,前后照應,針線極為綿密;而冠以“更那堪”三個虛字,則加強了感情色彩,比起首三句的以景寓情更為明顯、深刻。“今宵”三句蟬聯上句而來,是全篇之警策。成為柳永光耀詞史的名句。這三句本是想象今宵旅途中的況味,遙想不久之后一舟臨岸,詞人酒醒夢回,卻只見習習曉風吹拂蕭蕭疏柳,一彎殘月高掛楊柳梢頭。整個畫面充滿了凄清的氣氛,客情之冷落,風景之清幽,離愁之綿邈,完全凝聚在這畫面之中。這句景語似工筆小幀,無比清麗。清人劉熙載在《藝概》中說:“詞有點,有染。柳耆卿《雨霖鈴》云:‘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上二句點出離別冷落,‘今宵’二句乃就上二句意染之。點染之間,不得有他語相隔,隔則警句亦成死灰矣。”也就是說,這四句密不可分,相互烘托,相互陪襯,中間若插上另外一句,就破壞了意境的完整性,形象的統一性,而后面這兩個警句,也將失去光彩。“此去經年”四句,改用情語。他們相聚之日,每逢良辰好景,總感到歡娛;可是別后非止一日,年復一年,縱有良辰好景,也引不起欣賞的興致,只能徒增煩惱。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遙應上片“念去去”;“經年”二字,近應“今宵”,在時間與思緒上均是環環相扣,步步推進。“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以問句歸納全詞,猶如奔馬收韁,有住而不住之勢;又如眾流歸海,有盡而未盡之致。
“此去經年”四句,構成另一種情境。因為上面是用景語,此處則改用情語。他們相聚之日,每逢良辰好景,總感到歡娛;可是別后非止一日,年復一年,縱有良辰好景,也引不起欣賞的興致,只能徒增帳觸而已。“此去”二字,遙應上片“念去去”;“經年”二字,近應“今宵”,在時間與思緒上均是環環相扣,步步推進,可見結構之嚴密。“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益見鐘情之殷,離愁之深。而歸納全詞,猶如奔馬收韁,有住而不住之勢;又如眾流歸海,有盡而未盡之致。其以問句作結,更留有無窮意味,耐人尋繹。
耆卿詞長于鋪敘,有些作品失之于平直淺俗,然而此詞卻能做到“曲處能直,密處能疏,鼻處能平,狀難狀之景,達難達之情,而出之以自然”(馮煦《六十一家詞選例言》論柳永詞)。像“蘭舟催發”一語,可謂兀傲排鼻,但其前后兩句,卻于沉郁之中自饒和婉。“今宵”三句,寄情于景,可稱曲筆,然其前后諸句,卻似直抒胸臆。前片自第四句起,寫情至為縝密,換頭卻用提空之筆,從遠處寫來,便顯得疏朗清遠。詞人在章法上不拘一格,變化多端,因而全詞起伏跌宕,聲情雙繪,付之歌喉,亦能奕奕動人。
柳永《武陵春》創作背景
柳永因作詞忤仁宗,遂“失意無俚,流連坊曲”,為歌伶樂伎撰寫曲子詞。此詞當為柳永從汴京南下時與一位戀人的惜別之作。
這首詞影響很大,是宋元時期廣泛流傳的“宋金十大曲”之一。宋元筆記里記載了有關這首詞的種種傳說。金元雜劇、散曲引用詞中句子或運用其語意的非常多。董西廂“長亭送別”一段,寫張生、鶯鶯在清秋季節里離別,以及張生別后酒醒夢回時的凄涼情景,藝術構思上可以看出這首詞對它的影響。
【蝶戀花柳永原文及譯文】相關文章:
柳永《蝶戀花》譯文11-09
北宋柳永蝶戀花原文及賞析04-24
柳永的蝶戀花原文翻譯及賞析08-26
蝶戀花原文譯文及賞析08-02
歐陽修的蝶戀花原文及譯文09-15
蝶戀花晏殊原文譯文及賞析09-05
柳永《蝶戀花》賞析11-10
柳永的《蝶戀花》全文精選03-25
柳永蝶戀花翻譯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