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隱《訪秋》詩詞鑒賞
訪 秋
李商隱
酒薄吹還醒,樓危望已窮。江皋當落日,帆席見歸風。
煙帶龍潭白,霞分鳥道紅。殷勤報秋意,只是有丹楓。
[注]此詩為詩人客居桂林所作。
(1)頸聯與尾聯運用了哪些表現手法?請簡要分析其表達效果。(4分)
【知識點】
本題考查鑒賞詩歌表現手法的能力,能力層次為D(鑒賞評價)。
【答案和解析】
答案:①色彩(視覺)描寫:煙白、霞紅,秋色正麗,色彩對比鮮明。(2分)②寓情于景:詩人危樓遠眺,尋找桂林秋意,字里行間,寄寓著異域思鄉之情。(2分)
解析:頸聯“煙帶龍潭白,霞分鳥道紅”,是說漸起的暮靄,有如輕紗般地籠罩在龍潭上,潭水一片銀白;余霞照在只有鳥兒才能飛過的高峻的山上,山山嶺嶺被映成一片紅色。運用了比喻;尾聯詩人用“殷勤”和“報”,將丹楓人格化,在一片蒼茫寥落中,特別報告了令人憶念而尋訪的秋意,顯得多么富有深情;兩聯有襯托(反襯)或樂景寫哀情。答對2點并有簡析給滿分,其它答案言之有理酌情給分。
【思路點撥】
鑒賞詩歌的表達技巧,有下面幾項逐項落實。①掌握常用的表現手法,分析文學作品的表現手法應從以下四方面考慮:表達方式—敘事,議論,描寫(細節、動靜、虛實、正側、白描、場景),抒情(直抒胸臆、間接抒情);修辭手法—比喻、比擬、借代、夸張、對偶、排比、設問和反問等;寫作手法—渲染、烘托、對比、襯托、象征、聯想、想象、比興、化用典故、托物言志、借古諷今以及情景關系(觸景生情、以情馭景、情景交融);結構技巧—抑揚、卒章顯志。②理解各類手法的特點。
(2)這首詩是如何表現“訪秋”之“訪”的?請作簡要分析。(4分)
【知識點】
本題考查淺層次理解詩歌內容的能力,能力層級為B級(鑒賞評價)。
【答案和解析】
答案:詩人將“訪秋”寫得一波三折(1分)。
①首聯:薄醉思鄉,高樓望秋。秋天當歸而未歸,欲借異鄉訪秋自我安慰。(1分)②頷聯、頸聯:南方秋意難訪,徒增羈旅惆悵。異鄉落日、歸帆、煙白、霞紅,雖然所見皆晴秋爽朗之景,卻極難發覺。(1分) ③尾聯:終于訪得秋意,聊慰苦苦鄉思。唯有“丹楓”憐我,以一樹火紅,報我真正秋意。(1分)
解析:首聯,“酒薄吹還醒,樓危望已窮。”詩人萬里投荒,愁思難已,于是借酒澆愁,誰知酒味淡薄,無法澆滅那心中熊熊燃燒的思家念國之火,愁思反而愈加沉重。他登上高樓遙望北方的家鄉,西風吹來,酒意全消,而放眼望去,故園杳不可見,心情更加郁悶。中間兩聯,就是詩人望中所見,而見中又寓所感。詩人先是使用反襯手法,通過落日歸帆的景象,來表現自己有家難歸的苦悶。“殷勤報秋意,只是有丹楓。”回應題目《訪秋》,含蘊地表露出思鄉的急切心情。詩人因為思鄉,連北方的秋色也覺得可愛,所以要登樓尋訪秋意。
【思路點撥】解答這類題的方法是:解讀關鍵句,包括詩句的含意、色彩、情味、效果等方面,要結合詩句中的詞語,尤其是要注意詩句在精當的動詞、形容詞以及疊詞、修飾語的運用,另外還要注意詩句的語法現象以及修辭方法等。解題步驟是:解讀詩句內涵—結合詩詞內容分析—指出詩句在創設意境、表達情感上的作用,或是蘊涵著怎樣的理趣。
【詩詞鑒賞】
此詩作于大中元年(847)秋天,時年三十五歲。這一年,牛黨進一步排擠李黨,李黨的給事中鄭亞被外放為桂管防御觀察使(治桂州,即今廣西桂林市),李商隱被鄭亞聘為幕中掌書記,五月到達桂州。詩人此次南行,家眷留于長安,遠道間關,孑然一身,不無孤獨之感;加之政治上受到排擠,情緒憂傷。這首《訪秋》,就隱涵著作者的這種心情。詩意深曲含蘊,意脈不露,耐人咀嚼。
首聯:“酒薄吹還醒,樓危望已窮。”詩篇一開始就蘊含著深沉的愁苦。詩人萬里投荒,愁思難已,于是借酒澆愁,誰知酒味淡薄,無法澆滅那心中熊熊燃燒的思家念國之火,愁思反而愈加沉重。他登上高樓遙望北方的家鄉,西風吹來,酒意全消,而放眼望去,故園杳不可見,心情更加郁悶。這兩句起勢陡健,發唱警挺。劈頭一句“酒薄吹還醒”,是經過長久的離別,嘗盡愁苦滋味以后,盤紆于胸中的感情的猛然傾瀉,給人以十分強烈的感染。次句“樓危望已窮”,緊接著描畫出詩人登臨極目,北望鄉關的情景,著墨不多,卻鮮明如在目前。兩句情景交融,蘊含著深厚的詩意;“還”字、“已”字,使得詩句上下緊密聯系,曲折起伏。而“望”字,又點明了詩題中的`“訪”,并領起全篇,可謂一詩之“眼”。從開始兩句中,就體現出了詩人精心安排的藝術匠心。
中間兩聯,就是詩人望中所見,而見中又寓所感。詩人先是使用反襯手法,通過落日歸帆的景象,來表現自己有家難歸的苦悶。“江皋(音gāo,岸也)當落日,帆席見歸風”,詩人縱目望去,落日的余輝正照在江岸上,江中歸船的帆席鼓滿西風,正在輕快地駛回。見此情景,詩人想到自己的家鄉遠在萬里之外,不知何時才能歸去,當此西風落日之際,家中的妻兒說不定正在急切盼望自己呢,心中不免涌起異鄉作客的惆悵。通過反襯,思鄉之情被表現得曲折而又強烈。接著,詩人又換用烘染的手法,通過對龍潭鳥道的描寫,來進一步暗示自己的鄉思。“煙帶龍潭白,霞分鳥道紅”,是說漸起的暮靄,有如輕紗般地籠罩在龍潭上,潭水一片銀白(桂林附近有“白石湫”,俗名白石潭,龍潭乃其別稱);余霞照在只有鳥兒才能飛過的高峻的山上,山山嶺嶺被映成一片紅色。這兩句初看起來,山紅水白,好象一片美景,但仔細品味,卻不難發現包孕其中的異鄉情調,以及客居異地時在日暮時分很容易勾起的鄉國之思,作者巧妙地用具有桂州特點的景色,來烘染出自己的鄉思,隱而不顯,含蘊深沉。這兩聯描寫景物十分形象生動,但又簡潔凝煉,原因在于作者善于選取典型物象。前一聯只用“江皋”“落日”“帆席”“歸風”四種物象,就生動地畫出了一幅落日歸帆圖;后一聯也僅采“煙”“龍潭”“霞”“鳥道”四種物象,就組成了一幅桂州山水畫,筆墨經濟,畫意濃郁,使人如身臨其境。每兩種物象中用動詞聯結,互相映帶,交織融會,頓然產生活潑生動之感。而動詞的安排,前一聯的“當”“見”在第三字,后一聯的“帶”“分”在第二字,這就使得詩句在節奏上發生變化,讀來頓挫起伏,別具一種抑揚跌宕的聲情美。
最后一聯:“殷勤報秋意,只是有丹楓。”回應題目《訪秋》,含蘊地表露出思鄉的急切心情。詩人因為思鄉,連北方的秋色也覺得可愛,所以要登樓尋訪秋意。然而,因為“桂州地暖無秋色”(《桂州路中作》),登樓而訪,卻望不見往年習見的北方秋色,心情怎不格外悵惘?而此時此地,那殷勤地報告秋意的,只有一樹樹火紅的楓樹,給人一點點難得的慰藉。詩人用“殷勤”和“報”,將丹楓人格化,在一片蒼茫寥落中,特別報告了令人憶念而尋訪的秋意,顯得多么富有深情!而“只是”二字,一方面真實地寫出了桂州地暖的自然特點,另一方面也婉轉地表示出作者在桂州的孤獨處境和落寞情懷,那人與人之間的隔膜,倒遠不如看似無情實多情的丹楓親近,作者在異鄉的艱難,以及由此而產生的思鄉之念,在這里被表達得更為曲折和深沉。最后一聯,字字浸透著作者的思鄉之淚,那火紅的丹楓,又給人留下想象的余地,令人回味無盡。
詩題“訪秋”,而全詩通過形象的景物描寫,婉曲深沉地表達出無窮的鄉思,這已是一層曲折。中間各聯在具體的描寫中,又起伏變化,峰回路轉,用筆極盡曲折之妙。雖然如此,但全詩并沒有那種過分渺茫和無從捉摸的感覺,而是有消息可尋,含蓄而不晦澀。全詩扣緊“望”字,筆不旁騖,蟬聯而下,在宛轉曲折中又顯得流暢自然,讀來一氣貫注,天然渾成。詩篇開始以精切的對句起筆,最后以散句作結,在精整中不乏自然之姿,在謹嚴中又留下不盡的余響,耐人尋味。秦似說:“李商隱詩,佳品如紅櫻桃,燦然奪目;劣品如生芭蕉,味澀肉硬,不能下喉。”(見《兩間居詩詞叢話》)這首《訪秋》,可謂李詩中的佳品,真如一顆玲瓏鮮活的“紅櫻桃”。
【李商隱《訪秋》詩詞鑒賞】相關文章:
李商隱瑤池詩詞鑒賞09-27
李商隱的詩詞鑒賞07-13
李商隱《訪秋》原文及作者介紹11-11
李商隱的經典詩詞鑒賞12-04
念遠李商隱詩詞鑒賞11-08
李商隱無題的詩詞鑒賞11-22
李商隱詩詞鑒賞韓碑11-20
人日即事李商隱詩詞鑒賞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