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測想象在李商隱詩歌中的作用
推測想象是一種再創造想象。那么在李商隱的詩中,推測想象起到一種怎樣的作用呢?
“詩家總愛西昆好,獨恨無人作鄭箋。”李商隱的詩歌難讀難懂卻歷來為人所喜愛。他的詩歌深情綿邈,情致纏綿又綺麗精工,大量運用神話典故和比興象征,而且他常常以玉煙、蓬山、青鳥、彩鳳、靈犀、瑤臺、夢雨等意象入詩,詩意更加飄渺難尋。在我看來,李商隱詩歌的朦朧飄忽與其大量運用推測想象也是分不開的,他的詩歌中隨處可見推測想象的痕跡。諸如“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等這些詩歌中的情感、畫面都不是實際存在的,更非真實發生,而是詩人在生活經驗的基礎之上經過推測想象出來的。推測想象是一種“特殊”的想象,不同于一般的想象,也不同于聯想、幻想,它必須有一定的根據和基礎,不能憑空虛構。本文從情感的延伸、形象的補充和主題的深化三方面展開,論述推測想象在李商隱詩歌中的作用。
一、情感的延伸
推測想象是一種延伸,是對已有的主觀感受的延伸,而主導這種延伸的就是詩人的情感,因此說,推測想象是詩人情感延伸的路徑。大中五年,巴蜀的秋夜下著雨,李商隱離妻別子作客巴山,孤身一人面對著凄凄冷雨,對家人的思念愈發泛濫,作《夜雨寄北》。“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李商隱聽雨思家,借助推測想象把思念含蓄地表達出來。僅用白描,沒有任何修飾,但詩歌后兩句借助推測想象,由眼前之景瞬間跳躍至未來,所繪畫面的溫馨,前后畫面對比的強烈,詩歌語言在瞬間爆發出強勁的力量,讀者的思想和情緒在倏忽之間被緊緊地攫住,隨著他一起感受思念的'徹骨。夫妻臥寢私語,共剪窗燭實乃常事,但對難以相見的夫妻而言卻是莫大的奢望。推測想象將此地與異地、現時與未來、實景與假想,巴山獨對夜雨與剪燭共對西窗等不同時段與不同場景融合在一起。連貫這一切的則是詩人對家人濃烈的思念。因此說,詩人的情感激發了推測想象,而推測想象被創造出來以后又成為情感延伸的路徑,是推測想象推動了情感的延伸,使情感的流淌水到渠成。
二、形象的補充
詩歌主情,情為人生,人物入詩自然而然,李商隱詩歌中以人物入詩的詩歌很多。既是寫人,詩中人物形象是否豐滿、神韻、自然和靈動就成了詩歌成功與否的關鍵。推測想象在補充詩歌的人物形象上具有杰出的作用。李商隱《無題》中的一首就是其中的典型,“八歲偷照鏡,長眉已能畫。十歲去踏青,芙蓉作裙釵。十二學彈箏,銀甲不曾卸。十四藏六親,懸知猶未嫁。十五泣春風,背面秋千下。”這是一個愛美、愛生活并且春心萌動的、向往愛情的少女。李商隱借助推測想象把一個女子隨著年齡增長而出現的種種行為表現和內心的騷動娓娓道來,少女窺鏡自憐,春心萌動以及被“貯之幽房密寢”,無權過問自己的婚事而惆悵無力的形象躍然紙上。
推測想象不僅將人物形象豐滿得靈動生輝,對畫面的補充也同樣作用非凡。《正月十五夜聞京有燈恨不得觀》,前兩句利用推測想象展現長安元宵之夜火樹銀花、燈火輝煌的畫面。“月色燈光滿京都,香車寶輦隘通衢。”此時的李商隱正因為丁母憂遠離京城,他推想此刻的長安城定是燈火燦爛,全京城的人大概都傾巷而出了,人聲鼎沸,車馬喧囂。大街上華麗精致的車輦絡繹不絕,幽香彌散在熱鬧的空氣中……雖然并沒有親眼見到元宵佳節的盛況,但他的推測合情合理,仿佛身臨其境,恰到好處地再現了熱鬧非凡的長安城。
三、主題的深化
推測想象是詩歌情感延伸的結果,而詩歌主題又往往與詩人的情感密切相關,由此可以得出結論:推測想象與詩歌主題密切相關。更直白地說,正是推測想象強調與深化了詩歌主題。李商隱詩歌中有很大一部分(主要是詠史詩)借助對神話、對歷史、對未來的推測表達自己的思想和感情,而詩歌的主題也通過這種推測想象得到了進一步的深化。例如名篇《賈生》:“宣室求賢訪逐臣,賈生才調更無倫。可憐夜半虛前席,不問蒼生問鬼神。”才調無倫的賢臣被召回,皇帝求賢若渴,直到深夜都還留在宣室中與賈生交談,更讓人欣慰的是,談至入神處,皇帝都情不自禁地半跪起來。若是這樣,國家一定是會繁榮昌盛了。然而詩人筆鋒陡然一轉,情勢也急轉而下。“不問蒼生問鬼神”一語道破,入木三分,原來皇帝如此關心著迷的竟不是天下蒼生而是虛無縹緲的鬼神之事。皇帝不關心國事卻追求虛幻的東西,賈生縱是才調無倫亦無用武之地。尾聯一下子就推翻了前面所有的鋪墊,諷刺力透紙背,讀來觸目驚心。李商隱借賈誼宣室夜召一事,加以發揮,運用推測想象,發泄了對皇帝不能識賢任能的不滿,深化了詩歌的主題,即對唐代后期皇帝不重求賢重求仙,希企長生的冷嘲熱諷。
“詩歌以意境取勝,以情感動人,以形象立意,以主題生輝。”推測想象在詩歌情感延伸、形象補充和主題深化中功不可沒。李商隱創作詩歌時,運用推測想象或延伸情感或豐滿形象或突顯主題,極大地豐富了詩歌的美學內涵。除李商隱之外,唐詩宋詞中,推測想象的運用比比皆是,如“香霧云鬢濕,清輝玉臂寒。何時倚虛幌,雙照淚痕干。”“紀叟黃泉里,還應釀老春。夜臺無李白,沽酒與何人?”這樣的詩句數不勝數。因此,我們在鑒賞詩歌時,要特別注意推測想象的作用。
拓展:
李商隱人品辯誣
李商隱生活的年代正是李唐王朝江河日下,社會動蕩不安,政治腐敗的晚唐前期。社會病態紛呈,矛盾重重。李商隱出生于一個小官宦之家。少年喪父,他協助母親千里迢迢帶著父親的靈柩歸里。弱小孤男,撐持門面,傭書販舂,備嘗艱辛。家境困厄,不費學業,16歲即以文章知名于文士之間,先得白居易賞識,再得令狐楚知遇,對其培植獎掖。然科場不公,五考方得一第;官場污濁,十年不離青袍。就婚王氏夫妻恩愛情篤,卻給仕途帶來厄運,致使終生處在牛李黨爭的夾縫之中,說不清,道不明,受盡夾板氣。雖苦苦掙扎,也無法擺脫人際關系這張無形的羅網,致使他“虛負凌云萬丈才,一生襟抱未曾開”。
李商隱就生活在這樣動蕩不安的社會大環境中,本人又遭逢種種不幸。但他從未向命運低頭,一直在拼命抗爭。他的精美絕倫的詩文便是抗爭與控訴的記錄。他是一個至情至性,重情重義,很有骨氣的正人君子,絕非是勢利輕浮不講信義的輕薄小人。只要認真考察幾件事,便可以真正理解李商隱的政治品質和生活品質,而正是這兩個方面使他蒙受了不白之冤。
先說政治品質。此方面之關節點則在于所謂的“去牛就李”的問題。李商隱受知于令狐楚,令狐父子對李商隱有恩,這是毫無疑問的。令狐楚終生都非常器重愛護這個才華橫溢的青年,臨死時還將寫《遺表》的任務交給他,可謂知遇至深。然終商隱之世,觀其所有詩文,對令狐楚始終充滿著感激之情,絕無半字微詞。無論是從史傳所載還是從商隱詩文內證來看,商隱平生未作一件有負令狐家之事,何背恩之有?就婚王氏,純屬個人婚姻選擇問題,王茂元當時亦非朝廷要員,其實也沒有明顯的黨派傾向,又何能談得上“去牛就李”?
當兩黨激烈斗爭之時,每當發生大的人事關系變動,李商隱沒有一次趨炎附勢去攀附得勢者。相反,他總是同情那些失勢被整之人。牛黨中的蕭浣,楊嗣復被貶時,他曾前往貶所探望。會昌年間令狐綯失勢時,李商隱與他的交往反而密切一些。李德裕被貶之時,李商隱毫無顧忌地為其《會昌一品集》作序,對其政績人品給予崇高的評價,為一個被當政者嚴密監視下的下臺宰相大唱贊歌,這需要不凡的膽識和氣魄。僅此一點,便可看出商隱具有堅持正義,守正不阿,同情弱者,不依附權貴的寶貴品格。晚唐社會,官宦竊柄,擾亂朝綱,牛李黨爭。勾心斗角,人事紛紜,互相傾軋。李商隱終生關心民生疾苦,在弘農縣尉任上,為活獄而不怕得罪上司孫簡,不怕丟官,足以顯示出他的熱血心腸和骨鯁氣節,此亦是政治品質之大節。
再說生活品質。李商隱在就婚王氏之前確實有過戀愛經歷。他與柳枝、宋華陽都相戀過,而且戀得非常癡情。但當他與王氏結婚之后,對愛情卻頗為專一執著,未有竊玉偷香之事。他與妻子的感情很深篤。王氏死后,商隱在梓州幕府時,府主同情他鰥居清苦,要把才貌雙佳的年輕樂伎張懿仙賜配給他。當時商隱正值中年,喪妻逾歲,續弦亦在情理之中,但商隱因思念亡妻而婉言謝絕,獨居至死。妻亡之后尚能如此鐘情自守,妻在之時更無可能輕佻放浪。商隱非輕薄之徒。
至情至性的作品方能打動讀者。只有具有赤子之心,熱愛生活,關心現實與人生的作家,只有具有高尚品格的作家,才可能創作出反映社會主流與本質的至情至性的作品。品格卑污低劣的人無論如何也寫不出格調高尚感人肺腑的作品。
【推測想象在李商隱詩歌中的作用】相關文章:
李商隱詩歌的境界02-24
李商隱及其詩歌解讀02-24
李商隱《落花》詩歌賞析12-27
李商隱《無題》詩歌鑒賞11-26
李商隱詩歌《無題》鑒賞11-23
李商隱:贈柳詩歌賞析12-30
憶梅李商隱詩歌賞析12-29
李商隱《初起》詩歌賞析12-27
唐詩曲江李商隱詩歌鑒賞11-23
易學在現代企業管理中的作用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