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李商隱《籌筆驛》翻譯賞析

時間:2024-06-27 21:05:35 李商隱 我要投稿

李商隱《籌筆驛》翻譯賞析

  籌筆驛

  李商隱

  猿鳥猶疑畏簡書,風云常為護儲胥。

  徒令上將揮神筆,終見降王走傳車。

  管樂有才真不,關張無命欲何如?

  他年錦里經祠廟,梁父吟成恨有余。

  題解:

  李商隱常常借對歷史人物的懷詠來表達自己感時傷世的情懷,賈誼、王、漢高祖、諸葛亮等人便成為他詩歌中常見的題材。這首《籌筆驛》和《武侯廟古柏》都是寫諸葛亮的名篇。

  詩文解釋:

  猿鳥現在還害怕諸葛的軍令,風云聚集守護著軍營的壁壘。空教諸葛揮筆籌劃,終于劉禪還是被傳車送走。才智不亞于管仲和樂毅,關羽和張飛都不濟,又能怎么辦呢?那年我經過成都武侯祠,吟 唱完了梁父吟,感到更多的遺憾。

  詞語解釋:

  :愧。

  關張:關羽和張飛。

  句解:

  猿鳥猶疑畏簡書,風云長為護儲胥

  詩人來到籌筆驛,面對諸葛的遺跡,肅然起敬:六百多年過去了,猿猴和飛鳥還猶豫著不敢靠近,似乎依然畏懼諸葛亮森嚴的軍令;風起云涌,聚集變幻,像是為古人長久護衛著當年的軍營壁壘。“猶疑”,畏縮不前的樣子。“簡書”,即文書,因古人把字刻在竹簡上而稱之,這里專指軍令文告。“儲胥”,籬笆,柵欄,這里指軍營的壁壘。

  “猿鳥”、“風云”作為籌筆驛的實景,渲染了一種肅穆的氣氛。由于作者對諸葛亮的敬仰,自然環境的描寫中融入了個人濃厚的感情。說猿、鳥都畏懼諸葛亮的軍令,是贊揚其治軍嚴明,至今軍威尚存;說風云還在護衛營壘,是肯定諸葛亮為一代英杰,風云仍為之變色。

  這兩句以虛寫實,尚未正面著筆就已經使人復見諸葛孔明的風烈神威。“善言情者,但寫景而情在其中”(清·況周頤《風詞話》),李商隱的這兩句詩就是極好的代表。

  徒令上將揮神筆,終見降王走傳車

  可是,諸葛亮大揮神筆,運籌帷幄又有什么用呢?不爭氣的后主劉禪最終還是投降做了俘虜,被驛車押送到洛陽去了。“上將”,猶主帥,指諸葛亮。“傳車”,是古代驛站的專用車輛。后主劉禪是皇帝,這時坐的卻是傳車,隱含諷刺之意。魏元帝景元四年(263),鄧艾伐蜀,后主劉禪出降,全家東遷洛陽,出降時也曾經過籌筆驛。

  這兩句,詩人的感情突然由景仰變為激憤。盡管諸葛亮有非凡的軍事才能和卓越的政治遠見,盡管他鞠躬盡瘁,死而后已,可最終的結果呢?詩人在種種贊嘆之后,繼之以痛惜之情。

  管樂有才真不,關張無命欲何如

  諸葛孔明真不愧有管仲和樂毅的才干,可是關羽和張飛早死,他又能怎么辦呢?

  “管樂”,指古代著名政治家和軍事家管仲和樂毅。管仲是春秋時期齊國的相國,曾輔齊桓公成就霸業。樂毅是戰國時期燕國的名將,曾大敗強大的齊國,幫助燕昭王成就大業。諸葛亮隱居南陽時,常常自比為管仲和樂毅,出山后果然奠定了魏、蜀、吳天下三分的局面,為蜀漢立下不朽功勞。詩人以肯定的語氣說:諸葛亮真不愧有管仲和樂毅的才干。“”,愧。

  可是緊接著詩人又來了一個轉折:諸葛才高,縱使有千般能耐、萬般雄心,可是關羽和張飛早早喪命,失去了得力臂膀,又能怎么樣呢?后主孱弱,手下得力大將又相繼戰死,諸葛亮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艱難地支撐著局面。詩人既為他勢單力薄、不得天助感到惋惜和同情,也是在暗中贊嘆他獨撐局面、能力非凡。

  他年錦里經祠廟,梁父吟成恨有余

  “錦里”,在成都城南,祭祀諸葛亮的武侯祠就建在那里。李商隱大中五年曾前往拜謁。《梁父吟》本是古代的一首挽歌,歌詞悲涼慷慨。諸葛亮早年躬耕南陽時“好為《梁父吟》”,借以抒發自己的政治抱負。今天我們見到的《梁父吟》托名為諸葛亮所作,未必是當年他所吟誦的。詩人在這里用“梁父吟”指代自己寄托政治感慨的詩篇,即《武侯廟古柏》一詩。

  昔年詩人經過錦里仰武侯祠時,曾經寫下了為諸葛亮抱恨的詩篇;今日經過丞相出師的故地,深感余恨未盡。是啊,這區區紙筆怎能道盡武侯的千古遺恨,怎能述盡自己的吊古傷今、感時傷世的情懷。這最后一聯,同時寓有詩人懷才不遇、彷徨無依的感慨。正如紀所說,此詩“結局隱然自喻”。

  評解:

  這首詩最大的特點在于善于用抑揚交替的手法,在對比中顯示諸葛亮之威、之智、之才、之功,然而這種種鋪墊最后都是為突出一個“恨”字。

  首聯說猿鳥畏其軍令,風云護其藩籬,是極寫其威嚴,是揚。頷聯卻說他徒有神智,終見后主投降,蜀漢歸于敗亡,是抑。頸聯出句稱他無愧于管仲、樂毅,又是一揚。對句寫關羽、張飛無命早亡,諸葛亮失去羽翼,又是一抑。抑揚之間,更見遺憾之深。正如何所說:“議論固高,尤在抑揚頓挫處,使人一唱三嘆,轉有余味。”抑揚頓挫的唱嘆和大開大闔的議論歸結到最后是“恨有余”的浩嘆。因此,本詩蘊含著“大廈將傾,一木難支”的宿命悲涼,有著濃重的末世情懷。

  除了悲劇意味這種鮮明的個性特色外,以詠嘆貫穿始終的本質上的抒情性,也使本詩一看即為商隱詩。從字面上,本詩抒情、議論、敘事、寫景幾種表現手法都有,并且議論更為突出。作者往往以個別虛詞點綴其間,以見言外不盡之意。如“徒令”、“終見”,前后呼應,蘊藏著詩人深沉的感慨;“真不”的極度推崇和“欲何如”的蒼涼追問,同樣也蘊含著詩人惋惜、激憤與無奈相交織的情感。

  《籌筆驛》沉郁頓挫、筆力雄健,看似與杜甫的《蜀相》一脈相承,實際上有更多的個人情感和身世之悲。

  賞

  籌筆驛在今四川廣元縣北,相傳三國時蜀漢諸葛亮出兵伐魏,曾駐此籌劃軍事。大中九年(八五五年)李商隱罷梓州幕隨柳仲回長安,途經此驛,寫下這首詠懷古跡的詩篇。詩人在這首懷古詩中抒發了自己對諸葛亮的崇 仰之 情,贊頌了諸葛亮的才能與功業,并為諸葛亮的壯志未酬婉惜。全詩寫景敘事,議論、抒情有機地融合在一起,具有高度的藝術感 染力。

  籌筆驛,地名,唐代綿州綿谷縣境內,在今天的四川廣元縣北。相傳諸葛亮出師伐魏時,曾駐扎在此籌劃軍事,揮筆書寫公文,因而名為“籌筆”。驛,是驛站的意思。

  大中九年(855),柳仲結束東川節度使的任職,被征為吏部侍郎。李商隱隨他一塊回長安,途中經過籌筆驛,有感而發,寫下了這首詠懷古跡的詩篇。該詩的主題雖然與大多數憑吊諸葛亮的作品相似,亦是盛贊其政治、軍事才能,抒寫“出師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淚滿襟”的遺憾,在為其事業未竟深表惋惜的同時,寓有自己志向不遂的感慨;但在表現手法和藝術風格上有其獨到之處,自成面貌。

【李商隱《籌筆驛》翻譯賞析】相關文章:

李商隱《籌筆驛》原文翻譯賞析12-26

李商隱詩《籌筆驛》原文賞析02-06

李商隱詩詞《籌筆驛》的詩意賞析03-28

唐詩籌筆驛意思原文翻譯-賞析-作者李商隱02-19

李商隱《籌筆驛》全文及鑒賞07-17

李商隱《籌筆驛》譯文及鑒賞02-06

籌筆驛原文及賞析12-14

李商隱無題翻譯及賞析10-24

李商隱《夕陽樓》翻譯賞析0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