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騷的藝術手法
深深植根于現實盼積極浪漫主義
中國文學觀實主義和浪漫主義這兩種創作方法源遠流長,現實主義導源于《詩經》,浪漫主義導源于《楚辭》!峨x騷》的浪漫主義表現在兩個方面。第一是強烈的浪漫主義精神。《離騷》展現了作者愛國主義的崇高理想和為實現這種理想而百折不撓的斗爭精神。他殷切希望楚國能實行修明法度、舉賢授能的“美政”,再現堯舜禹湯文武和三后那樣的自己心目中的盛世,所以他極力贊頌道:“彼堯舜之耿介兮,既遵道而得路”,“湯禹儼而祗敬兮,周論道而莫差”,“昔三后之純粹兮,固眾芳之所在”。他為了理想,堅持不懈,上下求索,九死未悔。第二是大量的浪漫主義手法。作者插上幻想的翅膀,盡情馳騁,這在詩的第二、三兩大段里有充分的表現。如上款帝閽一節,詩人幻想在太空中翱翔,早晨從南方的蒼梧山出發,傍晚便到了西北昆侖山上的懸圃。他在太陽洗澡的咸池給馬喂水,在太陽升起的扶桑樹下總轡啟行。月神、風神、雷師、鳳鳥、飄風、云霓一大群神物前呼后擁。神游西天一節,寫他駕飛龍、鳴玉鸞,從天津啟程,取道昆侖,渡赤水,過流沙,經不周,到西海。想象豐富奇特,境界恍惚迷離,場面宏偉壯麗。
比興手法的運用
《離騷》繼承并發展了《詩經》的比興傳統。其具體表現為:在廣度上,它較多地應用比喻,構成龐大的比興系統;在深度上,較之《詩經》更為注意比興中“此物”與“彼物”的內在聯系,用作比喻的事物與全篇所表達的內容統一,富有象征性。如詩中用“美人”喻指楚懷王,用“眾芳”喻指群賢,用“椒、桂、蕙、茝”四種植物喻群賢,用香草“荃”喻楚懷王等等,把比興與表現的內容合而為一,使詩中的意名勝具有了象征意義。
對比手法的運用
屈原在其詩篇中,以遠古的堯、舜賢君的“耿介”、“既遵道而得路”與桀、紂暴君的“猖披”、“夫唯捷徑以窘步”相對照,用以勸諫楚王要走正確的治國之路。又以“恐年歲之不吾與”和“惟夫黨人之偷樂兮”相對照,使自己的熱心為國與小人的茍且偷安形成鮮明對比。
抒情中有故事情節的敘述。
抒情詩一般沒有故事情節!峨x騷》是一首長篇政治抒情詩,抒發其忠而被疏的憤懣之情。但是詩中的前一部分里敘述了自己的家世、出生和被疏的事實,后兩部分里更虛構了女嬃詈原、陳辭于舜,上款帝閽、歷訪神妃,靈氛占卜、巫咸降神、神游西天等一系列幻境,使這首抒情詩具有了故事情節的成分?磥硭坪跎礁F水盡,眨眼又是一番新的景象,波瀾起伏,百轉千回,從而把敘事詩和抒情詩融為一爐。
參差不齊的句子形式
《離騷》吸取楚地民歌的語言特點,打破了《詩經》的四言句式,把句式加長,擴大了詩歌的容量。屈原不僅采用靈活變化的民歌句法,又在此基礎上吸收了戰國時散文的句法,在作品中使用了“路漫漫”、“長太息”等,從而創造了一種節奏分明而參差錯落的雜言句式!峨x騷》中出現了不少“言對”,即工巧的'對偶:“朝飲木蘭之墜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制芰荷以為衣兮,集芙蓉以為裳”;還出現了一些“事對”,就是上下句所用的典故相對:“呂望之鼓刀兮,遭周文而得舉。寧戚之謳歌兮,齊桓聞以該輔。”但是這類句子在屈原作品中僅占少數,參差錯落的句子占著絕對的優勢。從節奏效果看,《詩經》傾向于整齊勻稱,屈原的作品傾向于參差錯落。一般來說,《詩經》中的詩以四字句為典型句式,句中是二二節奏;《離騷》的典型句是五、六字句,句中常常是三三或三二節奏。“四言簡質,句短而調未舒;七言浮靡,文繁而調易雜”!峨x騷》既非四言,也非七言,而是句式靈活多變的自由體,“折繁簡之衷,居文質之要”,語言節奏自有獨到的妙處。交叉使用五字句、六字句、七字句、九字句,通過字數的增加與減少,有意造成跌宕起伏的語言節奏,形成《離騷》特殊的語言節奏美。[20]
錯落變化的句子結構
《離騷》與《詩經》的區別在于,當上下兩句有可能形成對偶的時候,《離騷》有意識地變換詞語的結構形式,使之具有錯落之美,如“駕八龍之蜿蜿兮,載云旗之委蛇”、“攬茹蕙以掩涕兮,沾余襟之浪浪”。“蜿蜿”與“委蛇”是疊音詞與連綿詞相對,“掩涕”與“浪浪”是詞組與疊音詞相對,對應的詞語或詞組結構發生變化,是為了使語言形式發生變化,從而形成詩歌語言的節奏變化!峨x騷》“乎”和“于”的用法,很能說明屈原有意追求錯落的特點。“《離騷》語法,凡二句中連用介詞‘于’‘乎’時,必上句用‘于’,下句用‘乎’,‘朝發軔于蒼梧兮,夕余至乎縣圃’、‘飲余馬于咸池兮,總余轡乎扶桑’、‘夕歸次于窮石兮,朝濯發乎洧盤’……胥其例也。”
《離騷》大量使用雙音實義二字結構,大量使用連綿詞:耿介、謇謇、冉冉、郁邑、岌岌、菲菲、歔欷、逍遙、相羊、周流、啾啾,等等。雙聲、疊韻、重言,錯雜相間,極大地豐富了詩歌的節奏感和音調美。[21]
“兮”字的普遍使用
“兮”字在屈原的作品中具有極為重要的作用,《離騷》中即普遍使用。“兮”字并非《楚辭》所獨有,在北方文學中也較早地、大量地使用,“十五國風”中除《秦風》外,十四國風中都有“兮”字出現,而且多達236次!对娊洝分械“兮”字一般是用在句末,如“巧笑倩兮”、“美目盼兮”,是“兮”字的典型句式;還有用在句中的句子,如“寬兮綽兮”、“伯兮朅兮”,但是這樣的用法相對來說只占少數。到屈原的作品,“兮”字用得更為廣泛,而且有比較嚴格的規律性,用“兮”雖然不是屈原作品的特長,但是用得奇特、富有創造性并因此成為屈原作品語言形式的一個突出特點,是屈原劃時代的創造。從《離騷》來看,兩句用一“兮”字,用在奇句末尾,這種用法對調整詩歌節奏起著很大作用。“兮”本來是個語助詞,許慎說:“兮,語所稽也”,段玉裁說:“語于此而少駐也,此與‘哉,言之間也’相似”。從屈原作品使用的情況看,“兮”都是語氣助詞,如果譯成現代漢語,相當于語氣詞“呵”。郭沫若、聞一多認為“呵”是“兮”字的本音。1973年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的帛書《老子》,凡今本《老子》的“兮”都寫作“呵”,證明郭、聞二位先生的推斷是有根據的。如此“兮”字的作用主要是強化情感、延長音節、調整節奏,增強詩歌語言的音樂美。
【離騷的藝術手法】相關文章:
離騷的藝術手法賞析06-17
溫庭筠詩歌的藝術手法05-22
屈原離騷的藝術成就07-14
分析《離騷》的藝術特點07-12
課文《離騷》藝術鑒賞06-13
淺析溫庭筠詩歌的藝術手法07-24
溫庭筠詩歌的藝術手法簡介05-25
李白將進酒藝術手法05-10
散文《背影》藝術手法分析07-11
《短歌行》藝術手法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