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離騷》后感的范文
《離騷》是屈原自敘平生的長篇抒情詩。它的名稱有雙重涵義:從音樂方面來說,《離騷》,可能是楚國普遍流行的一種歌曲的名稱。從內容的題旨,司馬遷解釋為“離憂”,意思尚不夠明白;班固進而釋“離”為“罹”,以“離騷”為“遭憂作辭”;王逸則說:“離,別也;騷,愁也!卑选半x騷”釋為離別的憂愁。其實,以我個人觀點來看,“離騷”就是“離優”,人在遭遇憂愁的時候,怎不呼叫上天和父母,以抒發自己的怨憤呢!
這首詩也是屈原最重要的代表作。全詩三百七十二句,二千四百余字,是中國古代最為宏偉的抒情詩篇。其寫作年代,或以為在懷王晚年,屈原第一次遭放逐以后;或以為在頃襄王時期,屈原第二次被放逐以后。
盡管對《離騷》的寫作年代和題旨有不同說法,但仍可這樣明確地概括:這是屈原在政治上遭受嚴重挫折以后,面臨個人的厄運與國家的厄運,對于過去和未來的思考,是一個崇高而痛苦的靈魂的自傳。
《離騷》所表現的思想內容是極其豐富的。關于它的層次,我把它分成前后兩大部分。從開頭到“豈余心之可懲”為前半篇(既課文所截取的),側重于對以往經歷的回顧,多描述現實的情況;后半篇則著重表現對未來道路的探索,并主要通過幻想方式。
在前半篇中,由三方面的人物,即屈原自我、“靈修”(即楚王)和一群“黨人”,構成激烈的矛盾沖突。從第一句“帝高陽之苗裔兮”開始,屈原使用大量筆墨,從多方面描述自我的美好而崇高的人格。他自豪地說明他是楚王同姓之臣,既指出自己有高貴的身份,又表示自己對楚國的興亡有義不容辭的責任。他記敘自己降生在一個祥瑞的時辰(寅年寅月寅日),被卦兆賜命以美好的名字,又強調自己稟賦卓異不凡。在此基礎上,詩人進一步敘述自己及時修身,培養高尚的品德、鍛煉出眾的才干,迫切地希望獻身君國,令楚國振興,使楚王成為“三后”和“堯舜”一樣的圣明君主?傊晕业男蜗螅碇篮煤驼x的一方,相信他的理想和主張,能夠把楚國引向康莊大道。
“黨人”即結黨營私的小人,“惟夫黨人之偷樂兮,路幽昧以險隘”。他們只顧茍且偷安,使得楚國的前景變得危險而狹隘。而且,他們不但“競進以貪婪,憑不厭乎求索”,還“內恕己以量人,各興心而嫉妒”,認為詩人受到重用阻擋了他們的道路。于是謠諑紛起,“謂余以善淫”,誣蔑詩人是淫邪小人。
那么,掌握最高權力、因而能夠決定上述雙方的成敗并由此決定楚國命運的楚王,又如何呢?他卻是昏庸糊涂的。由于楚王是楚國的象征,詩人對他抱有絕對的忠誠?“指九天以為正兮,夫唯靈修之故也”),他也一度信任和重用詩人,最終卻受了“黨人”的'蒙騙:“荃不察余之中情兮,反信讒而斎怒!边M而背棄了與詩人的“成言”,“悔遁而有他”,由此導致了詩人的失敗。
屈原因此受到沉重的打擊,他處在完全孤立的境地。但這卻進一步激起了詩人的高傲和自信。他反復地用各種象征手段表現自己高潔的品德:飲木蘭之露,餐秋菊之英;戴岌岌之高冠,佩陸離之長劍;又身披種種香花與香草。同時,詩人堅定地、再三地表示:他決不放棄自己的理想而妥協從俗,寧死也不肯絲毫改變自己的人格:“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
雖然,屈原在理智上是堅定而明確的,但這并不說明他在感情上不存在迷惘和痛苦!峨x騷》后半篇借助神話材料,以幻想形式展示了他的內心深處的活動,和對未來前途的探索。一開始,詩人假設一位“女嬃”對他勸誠,認為他的“婞直”不合時宜。這也是詩人內心的一種想法。但緊接著,通過向傳說中的古帝重華(舜)陳辭、表述治國之道的情節,否定了女嬃的批評。而后他又在想象中驅使眾神,上下求索。同時,他發現自己根本無法離開故土。
既不能改變自己,又不能改變楚國,而且不可能離開楚國,那么,除了以身殉自己的理想,以死完成自己的人格,就別無選擇。全詩總結性“亂辭”這樣寫道:
“已矣哉!國無人莫我知兮,又何懷乎故都!既莫足與為美政兮,吾將從彭咸之所居!”
《離騷》閃耀著理想主義的光輝異彩。屈原以熾烈的情感、堅定的意志,追求真理,追求完美的政治,追求崇高的人格,至死不渝,產生了巨大的藝術感染力。
上升到某種程度,屈原不僅僅是詩人,他更是一位憂國憂民的政治家。我們不能對他的“長太息以掩涕,哀民生之多艱!彼灸。但同時,對屈原所說的“美政”,如果冷靜地看,我們只能說這是超越現實的理想。詩人所服膺的“三王”之政,“堯舜”之治,實際是儒家虛構的產物;他一再提出的以民為本、修明法度、舉賢授能等政治主張,在春秋戰國時代作為一般原則雖然已經得到普遍贊同,但在實際統治中,也不可能得到真正的實行。而屈原卻始終要求以他理想中的“美政”改造楚國,并以此照出楚國政治的黑暗,批判楚國君臣的昏庸和貪鄙。當認識到“美政”不可能實現時,他寧可懷抱這理想而死,我們決沒有理由指責屈原“偏激”,指責他的理想“不切實際”。
因為理想本身是照耀人類前進的光芒;為理想而奮斗是人類不可缺少的、得以擺脫平庸茍生的偉大精神。
屈原是一位具有崇高人格的詩人。屈原的作品,以縱恣的文筆,表達了強烈而激蕩的情感。一部《離騷》中,通過大量的關于美人、香草等富于象征意義的辭藻鋪陳,通過上天下地驅使神靈的輝煌奇幻的場面,通過反復表述自己的心跡,重建了崇高的自我形象。他用奇麗的幻想,使詩歌的境界大為擴展,顯示恢宏瑰麗的特征。這為中國古典詩歌的創作,開辟出一條新的道路。
“民生各所樂兮,余獨好修以為常。雖體解吾猶未變兮,豈余心之可懲?”
【讀《離騷》后感的范文】相關文章:
讀離騷后的感悟11-13
讀寓言后感10-28
讀席慕蓉詩集后感05-05
讀屈原《離騷》有感07-20
讀《離騷》1500字02-21
離騷讀后感范文06-29
讀老舍的《駱駝祥子》后感11-29
《范仲淹的故事》讀小學后感范文500字12-24
讀《邊城》后感6篇0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