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離騷》節(jié)選原文參考
無論是身處學(xué)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看到過許多經(jīng)典的古詩吧,古詩泛指中國古代詩歌。古詩的類型多樣,你所見過的古詩是什么樣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離騷》節(jié)選原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原文
離騷
帝高陽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攝提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
皇覽揆余于初度兮,肇錫余以嘉名;
名余曰正則兮,字余曰靈均;
紛吾既有此內(nèi)美兮,又重之以修能;
扈江離與辟芷兮,紉秋蘭以為佩;
汩余若將不及兮,恐年歲之不吾與;
朝搴阰之木蘭兮,夕攬洲之宿莽;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與秋其代序;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遲暮;
不撫壯而棄穢兮,何不改乎此度?
乘騏驥以馳騁兮,來吾導(dǎo)夫先路。
昔三后之純粹兮,固眾芳之所在;
雜申椒與菌桂兮,豈維紉夫蕙芷;
彼堯舜之耿介兮,既遵道而得路;
何桀紂之猖披兮,夫唯捷徑以窘;
惟夫黨人之偷樂兮,路幽昧以險隘;
豈余身之憚殃兮,恐皇輿之?dāng)】儯?/p>
忽奔走以先后兮,及前王之踵武;
荃不察余之中情兮,反信饞而齌怒;
余固知謇謇之為患兮,忍而不能舍也;
指九天以為正兮,夫唯靈修之故也;
初既與余成言兮,后悔遁而有他;
余既不難夫離別兮,傷靈修之?dāng)?shù)化。
余既茲蘭之九畹兮,又樹蕙之百畝;
畦留夷與揭車兮,雜度蘅與方芷;
冀枝葉之峻茂兮,愿俟時乎吾將刈;
雖萎絕其亦何傷兮,哀眾芳之蕪穢;
眾皆競進以貪婪兮,憑不厭乎求索;
羌內(nèi)恕己以量人兮,各興心而嫉妒;
忽馳騖以追逐兮,非余心之所急;
老冉冉其將至兮,恐修名之不立;
朝飲木蘭之墜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茍余情其信姱以練要兮,長顑頷亦何傷;
攬木根以結(jié)芷兮,貫薜荔之落蕊;
矯菌桂以紉蕙兮,索胡繩之纚纚;
謇吾法夫前修兮,非世俗之所服;
雖不周于今之人兮,愿依彭咸之遺則!
譯文
我是古代帝王顓頊高陽的后代,
我的偉大先父名叫熊伯庸。
歲星在寅那年的孟春正月,
恰是庚寅之日我從天降生。
父親端量我初降儀表,
通過卜卦賜予我美名:
給我本名叫做正則,
給我表字叫做靈均。
我既有許多內(nèi)在的美質(zhì),
又兼?zhèn)渫獗淼亩他愖巳荨?/p>
身披芳香的江離和白芷,
編織秋天的蘭花當(dāng)佩纓。
光陰似流水我怕追不上,
歲月不等我令人心著慌;
朝霞中拔取山嶺的木蘭,
夕陽下采擷水洲的宿莽。
日月飛馳一刻也不停,
陽春金秋輪流來值星;
想到草木的凋零隕落,
我唯恐美人霜染兩鬢。
為何不趁壯年擯棄污穢,
為何不改變原先的法度?
快乘上騏驥勇敢地馳騁,
讓我來為你在前方引路。
古代三王品德純潔無瑕,
眾芳都薈萃于他們周圍。
花椒叢菌桂樹雜糅相間,
豈只把蕙草白芷來連綴。
那堯舜是多么耿直光明,
既遵循正道又走對了路。
桀與紂是如此猖獗恣肆,
只因走邪道而難以行步。
那些小人只曉偷安享樂,
使國家的前途黑暗險隘。
豈是我害怕自身遭禍殃,
只恐國家敗亡猶車毀壞。
我為君王鞍前馬后奔走,
想讓你追及前王的腳步;
楚王你不體察我的衷情,
反而聽信讒言對我嗔怒。
我本知忠言會招來禍患,
想隱忍不語卻難舍難割;
遙指九天叫它給我作證,
全都是為你君王的緣故。
當(dāng)初你與我曾山盟海誓,
后來竟然翻悔另有他想;
我倒不難與你離別疏遠,
傷心的是君王反復(fù)無常。
我已滋育了九畹春蘭,
我又種下了百畝惠草;
分壟栽培留夷和揭車,
還套植了杜衡和芳芷。
希冀枝繁葉茂花紅葉綠,
但愿待成熟時我將收割;
即便葉萎花謝也不悲傷,
只痛心眾芳的蕪穢變質(zhì)。
眾人爭相鉆營貪婪成性,
個個貪得無厭欲壑難填;
他們對內(nèi)恕己外責(zé)他人,
彼此勾心斗角互相嫉妒。
急奔馳追逐權(quán)勢財富,
這不是我心中之所急;
老境慢慢地將要到來,
我唯恐美名不能建立。
清晨我飲木蘭花的甘露,
傍晚再餐山菊花的花瓣;
只要我的情操確實完美,
長期饑餓憔悴何須傷感。
采木蘭的根須聯(lián)結(jié)白芷,
再貫串薜荔含露的花蕊;
舉起菌桂嫩枝縫蕙草,
把胡繩揉搓得又長又美。
我真城地效法前賢楷模,
并非世俗之人所戴所穿;
雖然不合于今人的時尚,
我只愿依照彭咸的風(fēng)范。
注釋
太息:嘆氣。掩涕:拭淚。
民生:人生。
修姱:潔凈而美好。鞿(jī)羈:自我約束。
誶(suì):進諫。替:廢。
纕(xiāng):佩帶。
申:重復(fù)。
悔:怨恨。
浩蕩:放蕩自恣,不深思熟慮的樣子。
民心:人心。一說指屈原的用心。
眾女:喻群臣。
謠:詆毀。諑(zhuó):誹謗。
工巧:善于取巧。
偭(miǎn):面對著,違背。錯:通“措”,措施,指先圣之法。
繩墨:正曲直之具。曲:斜曲。
周容:茍合取容,指以求容媚為常法。
侘(chà)傺(chì):不得志貌。
窮困:走投無路。
溘(kè):忽然。流亡:隨水漂流而去。
此態(tài):茍合取容之態(tài)。
鷙(zhì)鳥:摯鳥,即雎鳩。不群:指不與眾鳥同群。
前世:古代。
圜(yuán):同“圓”。周:合,相合。
屈心:委曲心志。
尤:過錯。攘:取,指不推辭,忍受。詬(gòu):咒罵,恥辱。
伏:同“服”,保持,堅守。死直:為忠直而死。
厚:看重,嘉許。
相道:選擇道路。不察:不察知;不了解。延:長。
延佇:久立,久留。延,長久。反:同“返”。
回:調(diào)轉(zhuǎn)。復(fù)路:走回頭路。
行迷:指迷途。
步:慢慢走。皋(gāo):水邊高地。
焉:于此。止息:休息一下。
離尤:獲罪。離,通“罹”,遭到。
修吾初服:指修身潔行。初服,未仕前的服飾,喻指初衷。
制:裁制。芰(jì):菱葉。
芙蓉:荷花。
不吾知:即“不知吾”。
茍:如果。
岌岌:高聳貌。
陸離:修長美好貌。
芳:指芬芳之物。
昭質(zhì):光明純潔的品質(zhì)。
游目:縱目瞭望。
往觀:前去觀望。
繽紛:盛多貌。
章:同“彰”,明顯。
常:恒常之法。
猶:尚且。
懲:懼怕。
創(chuàng)作背景
關(guān)于《離騷》的創(chuàng)作年代,司馬遷在《史記·太史公自序》里說:“屈原放逐,著《離騷》!睋(jù)此則當(dāng)作于屈原放逐之后。今人對此說法不一,有說作于楚懷王時屈原被疏遠以后,還是作于楚頃襄王時屈原被流放以后,有說作于懷王末頃襄王初,有說始作于懷王時而成于頃襄王初,迄無定論。
關(guān)于《離騷》的創(chuàng)作緣由,司馬遷在《史記·屈原列傳》中引劉安《離騷傳》說:“屈平疾王聽之不聰也,讒諂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憂愁幽思而作《離騷》!庇终f:“屈原正道直行,竭忠盡智以事其君,讒人間之,可謂窮矣。信而見疑,忠而被謗,能無怨乎?屈平之作《離騷》,蓋自怨生也。”屈原的“憂愁幽思”和怨憤,是和楚國的政治現(xiàn)實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的!峨x騷》就是他根據(jù)楚國的政治現(xiàn)實和自己的不平遭遇,“發(fā)憤以抒情”而創(chuàng)作的一首政治抒情詩。由于其中曲折盡情地抒寫了詩人的身世、思想和境遇,因此也有人把它看作是屈原生活歷程的形象記錄,稱它為詩人的自敘傳。
賞析
宋代著名史學(xué)家、詞人宋祁說:“《離騷》為詞賦之祖,后人為之,如至方不能加矩,至圓不能過規(guī)!边@就是說,《離騷》不僅開辟了一個廣闊的文學(xué)領(lǐng)域,而且是中國詩賦方面永遠不可企及的典范。
《離騷》作于楚懷王二十四、五年(前305、前304)屈原被放漢北后的兩三年中。漢北其地即漢水在郢都以東折而東流一段的北面,現(xiàn)今天門、應(yīng)城、京山、云夢縣地,即漢北云夢。懷王十六年屈原因草擬憲令、主張變法和主張聯(lián)齊抗秦,被內(nèi)外反對力量合伙陷害,而去左徒之職。后來楚國接連在丹陽、藍田大敗于秦,才將屈原招回朝廷,任命其出使齊國。至懷王二十四年秦楚合婚,二十五年秦楚盟于黃棘,秦歸還楚國上庸之地,屈原被放漢北。
漢北其地西北距楚故都鄢郢(今宜城)不遠!峨x騷》當(dāng)是屈原到鄢郢拜謁了先王之廟及公卿祠堂后所寫。詩開頭追述楚之遠祖及屈氏太祖,末尾言“臨睨舊鄉(xiāng)”而不忍離去,中間又寫到靈氛占卜、巫咸降神等情節(jié),都和這個特定的創(chuàng)作環(huán)境有關(guān)。
《離騷》是一首充滿激情的政治抒情詩,是一首現(xiàn)實主義與浪漫主義相結(jié)合的藝術(shù)杰作。詩中的一些片斷情節(jié)反映著當(dāng)時的歷史事實(如“初既與余成言兮。后悔遁而有他!瓊`脩之?dāng)?shù)化”即指懷王在政治外交上和對屈原態(tài)度上的幾次反覆)。但表現(xiàn)上完全采用了浪漫主義的方法:不僅運用了神話、傳說材料,也大量運用了比興手法,以花草、禽鳥寄托情意,“以情為里,以物為表,抑郁沉怨”(劉師培《論文雜記》)。而詩人采用的比喻象征中對喻體的調(diào)遣,又基于傳統(tǒng)文化的底蘊,因而總給人以言有盡而意無窮之感。
由于詩人無比的憂憤和難以壓抑的激情,全詩如大河之奔流,浩浩蕩蕩,不見端緒。但是,細心玩味,無論詩情意境的設(shè)想,還是外部結(jié)構(gòu),都體現(xiàn)了詩人不凡的藝術(shù)匠心。
作者簡介
屈原(約公元前340—公元前278年),羋姓,屈氏,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則,字靈均,出生于楚國丹陽秭歸(今湖北宜昌),戰(zhàn)國時期楚國詩人、政治家。因遭貴族排擠誹謗,被先后流放至漢北和沅湘流域。楚國郢都被秦軍攻破后,自沉于汨羅江,以身殉楚國。他是中國歷史上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中國浪漫主義文學(xué)的奠基人,“楚辭”的創(chuàng)立者和代表作家,開辟了“香草美人”的傳統(tǒng),被譽為“楚辭之祖”,楚國有名的辭賦家宋玉、唐勒、景差都受到屈原的影響。屈原投江自盡的日子相傳是農(nóng)歷五月初五,即端午節(jié)。端午節(jié)最初是中國人民祛病防疫的節(jié)日。吳越一帶春秋之前有在農(nóng)歷五月初五以龍舟競渡形式舉行部落圖騰祭祀的習(xí)俗。后因屈原在這一天死去,便演變成了中國人民紀(jì)念屈原的傳統(tǒng)節(jié)日。
【《離騷》節(jié)選原文參考】相關(guān)文章:
離騷 節(jié)選 原文09-09
離騷節(jié)選原文及翻譯09-14
《離騷》原文節(jié)選及翻譯03-11
離騷節(jié)選屈原原文翻譯11-10
《離騷(節(jié)選)》教案09-25
離騷節(jié)選教案08-17
離騷節(jié)選賞析09-29
離騷節(jié)選優(yōu)秀教案08-18
《離騷》課文節(jié)選教案08-21
離騷 原文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