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離騷》節(jié)選教案設計
《離騷》是一篇帶有作者生平的自敘內容的政治抒情詩。但詩人并不是客觀地敘述生平事跡,而是把自己的主張、理想、斗爭等事實形象化。
一、教學目的
1、培養(yǎng)學生熱愛祖國古代優(yōu)秀文化的興趣。
2、了解屈原憂國憂民、獻身理想的愛國情感。
3、學習、掌握文言實詞、虛詞,培養(yǎng)學生閱讀古詩文的能力。
4、學會吟誦古詩詞,注意節(jié)拍和重讀。
二、教學重點、難點
1、賦和比的寫法。
2、屈原的精神及理想。
3、背誦
三、教學設想
1.教學方法:誦讀法、點撥法。
(解說;本文是一篇節(jié)奏感很強的古代抒情詩詞,讀起來朗朗上口,教學時應以朗讀為主,以激發(fā)學生學習古詩文的興趣,培養(yǎng)對古詩的感悟能力。在讀的過程中,教師適當點撥、引導,以完成教學目標 。)
2.媒體設計:放錄音或配音朗讀。
3.教學時數:2課時。
四、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1.導語 設計
毛澤東在《沁園春•雪》中感嘆古代帝王們武功有余而文治不足。我們知道,"風"是指《詩經》中的《國風》,"騷"即《楚辭》中的《離騷》!对娊洝肥俏覈谝徊吭姼杩偧,《楚辭》是我國第一部文人創(chuàng)作的詩歌,《詩經》《楚辭》分別開創(chuàng)了我國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的詩風,"風騷"也因此成為文學的代名詞。古代帝王們需補充一點"風騷",新時代的我們更應注重自身的文學修養(yǎng)。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學習《離騷》節(jié)選,以求在文學的殿堂里接受美的熏陶。
2.解題
《離騷》代表了楚辭的最高成就,它不僅是屈原的代表作品,同時也是我國古典文學中最偉大的長篇抒情詩。"離"--遭遇,"騷"--憂愁;《離騷》即作者遭遇憂愁而寫成的詩句,是他政治失敗后用血和淚寫成的一篇扣人心弦的抒發(fā)憂國之思的作品,本課便是從中節(jié)選出來的。
3.研習課文
1)讀課文。放錄音,掃除文字障礙。
2)學生自讀課文。要求學生對照課文注解弄清文章內容,并進一步強化生難字。
3)學生就疑難字、詞、句提問。
4)課堂訓練。
A. 區(qū)別下列各組加點字的意義和用法。
之 帝高陽之苗裔兮
恐年歲之不吾與
惟草木之零落兮
以又重之以修能
路幽昧以險隘
忽奔走以先后兮
B. 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點。
紛吾既有此內美兮
4.作業(yè) :熟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知識目標:
1.準確理解《離騷》的內容
2.了解什么是騷體詩
3.了解《離騷》的浪漫主義特色
二、教學目標 :
1.用賦比興的方法分析《離騷》
2.根據《離騷》中的內容分析屈原的形象性格
三、教學重難點:
1.字詞的疏通和理解;
2.香花香草作比的寫作方法;
3.騷體詩的特殊句式
四、教學過程 :
1.集體讀《離騷》,校正讀音和停頓錯誤(5分鐘)
2.請同學們以組為單位,結合下面注釋,討論如何翻譯本文,并將翻譯過程中的疑問記下來(15分鐘)
3.請一組同學起來翻譯,其他同學找錯誤
4.教師翻譯難點部分
5.請同學們以組為單位分析騷體詩的特點,可以從以下兩個角度:
1)與以前的《詩經》進行比較
2)與后世的其他詩歌比較
6.教師總結騷體詩的特點:
1)字句較多,每句字數六言、七言、八言等都有
2)句中有楚聲“兮”字
7.以組為單位分析賦比興在《離騷》中的應用,組內代表發(fā)言
8.以組為單位分析分析屈原的形象,組內代表發(fā)言
9.布置作業(yè) :
1)總結“以”的用法
2)翻譯課文在作業(yè) 本上
3)寫對于屈原一生的評價(注意,不要離開屈原本身的社會背景及生活經歷盲目評價)
4)背誦《離騷》節(jié)選部分
5)預習《孔雀東南飛》,通過查字典掃除文字障礙
拓展閱讀:關于《離騷》作者
屈原(約前339~約前278),戰(zhàn)國時期的楚國詩人、政治家,“楚辭”的創(chuàng)立者和代表作者。本世紀中,曾被推舉為世界文化名人而受到廣泛尊崇。
《屈原列傳》說屈原名平,字原。而《離騷》中則自稱名正則,字靈均,這是前者的轉寫化名。“正則”與“靈均”是平和原二字的引申義。屈原與懷王同祖,他當左徒,是以宗親而任重臣。
屈原在政治上的活動,據《屈原列傳》所載,并用屈原作品相印證,主要有:內政方面贊助懷王,議論國事及應對賓客,起草憲令及變法;外交方面參加合縱派與秦斗爭,兩度出使齊國。
楚懷王死了以后,長子頃襄王繼位,以其弟子蘭為令尹。當時,楚國人都責怪子蘭勸懷王入秦的過錯,所以,屈原受到廣泛的同情。但子蘭非但不思其過,反而唆使上官大夫向頃襄王誹謗屈原。頃襄王在一怒之下,再次把屈原流放到江南地區(qū)。大約此時郢都在莊暴郢之后,“百姓震愆”,“民離散而相失”,他只得去故鄉(xiāng)而就遠,輾轉流離在沅、湘一帶大概有九年之久。他遠離故國,又無職位,對于國家、宗族之事只有悲嘆而已。于是,他又慢慢地順著沅江,向長沙走去。屈原回楚都既不可能,遠游、求賢又不成,這時他“被發(fā)行吟澤畔,顏色憔悴,形容枯槁”。最后,在無可奈何之際,他自沉于汨羅江中,以明其忠貞愛國之懷。
屈原學識淵博。他對天文、地理、禮樂制度、周以前各代的治亂興衰和一些重要的歷史傳說,都很熟悉;對于春秋以來各大國的歷史和一些重要人物,也很了解;而對楚國先王的創(chuàng)業(yè)史,尤為精熟。在這廣闊的領域里,他總結了許多經世治平之理,提出了深刻的見解。在屈原的作品中,隨處都表現出強烈的憂國憂民、忠君致治的思想感情。
他的政治理想的內容就是“美政”,即圣君賢相的政治。他認為只有圣君賢相才能改變楚國的政治和社會的現實,使楚國強大起來。他熱烈頌揚古代的圣君如堯、舜、禹、湯、后稷、文王以及齊桓、晉文和楚之三后等,熱烈頌揚古代的賢臣如伊尹、傅說、呂望、周公、寧戚、箕子、介子、比干、伯夷、叔齊、伍胥及楚之子文等。他還用對比的方法講一些非圣之君如桀、紂、羿、寒浞、澆等。他想通過對比來說明圣君賢相的重要,并借以說明楚無圣君賢相的危險性,這些都是針對現實而發(fā)的。“彼堯舜之耿介兮,既遵道而得路”(《離騷》),耿介,意即光明正大,是屈原對國君的最高要求。所謂賢臣,則以伊、傅、呂、寧為楷模,而不以貴胄為對象。這就是主張用人唯賢,反對用人唯親的意思,屈原在講到賢臣時,往往用忠貞、忠誠、忠信這些辭語。屈原本人就是在忠君愛國的思想支配下,敢于堅持真理,不向邪惡勢力低頭:“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離騷》)古代賢臣“忠”的美德在他身上有充分的表現。
屈原“美政”的另一基本內容就是民本思想。這在他的作品中有很清晰的表述。他在《離騷》《九章》等作品中反復談到“民”的問題,“皇天無私阿兮,覽民德焉錯輔。夫惟圣哲之茂行兮,茍得用此下土”;“瞻前而顧后兮,相觀民之計極”(《離騷》);“愿搖起而橫奔兮,覽民尤以自鎮(zhèn)”(《九章·抽思》)。這實際上是古代所謂“天視自我民視,天聽自我民聽”(《孟子·萬章》引)思想的發(fā)展。所謂圣君賢相,所謂美政,就是要看能否解決民生疾苦問題,能否致民于康樂之境。
屈原的作品,根據劉向、劉歆父子的校定和王逸的注本,有25篇,即《離騷》1篇,《天問》1篇,《九歌》11篇,《九章》9篇,《遠游》《卜居》《漁父》各1篇。據《史記·屈原列傳》司馬遷語,還有《招魂》1篇。有些學者認為《大招》也是屈原作品,但也有人懷疑《遠游》以下諸篇及《九章》中若干篇章非出自屈原手筆。大體說來,《離騷》《天問》《九歌》可以作為屈原作品三種類型的代表。《九章》《遠游》《卜居》《漁父》《招魂》《大招》,其內容與風格可與《離騷》列為一組,大都是有事可據,有義可陳,重在表現作者內心的情愫。《離騷》是屈原以自己的理想、遭遇、痛苦、熱情以至整個生命所熔鑄而成的宏偉詩篇,其中閃耀著鮮明的個性光輝,是屈原全部創(chuàng)作的重點。《天問》是屈原根據神話、傳說材料創(chuàng)作的詩篇,著重表現作者的學術造詣及其歷史觀和自然觀!毒鸥琛肥浅䥽肷駱非,經屈原加工、潤色而成,在人物感情的抒發(fā)和環(huán)境氣氛的描述上,充滿濃厚的生活氣息。然而是代人或代神表述,并非作者自我抒情,它更多地顯示了南楚文學傳統(tǒng)的痕跡!峨x騷》一組,《九歌》一組,構成了屈原作品的基本風格。
【《離騷》節(jié)選教案設計】相關文章:
《離騷(節(jié)選)》教案04-19
離騷節(jié)選賞析03-25
離騷 節(jié)選 原文01-07
離騷節(jié)選教案04-17
離騷節(jié)選優(yōu)秀教案04-16
《離騷》課文節(jié)選教案04-10
離騷節(jié)選原文及翻譯03-25
《離騷》原文節(jié)選及翻譯03-11
《離騷節(jié)選》教案(精選10篇)0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