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李清照《浣溪沙·淡蕩春光寒食天》全文及鑒賞
浣溪沙·淡蕩春光寒食天
宋代:李清照
淡蕩春光寒食天,玉爐沉水裊殘煙。
夢回山枕隱花鈿。
海燕未來人斗草,江梅已過柳生綿。
黃昏疏雨濕秋千。
《行香子·天與秋光》翻譯
清明時節,春光滿地,熏風洋洋。玉爐中的殘煙依舊飄送出醉人的清香。午睡醒來,頭戴的花鈿落在枕邊床上。
海外的燕子還未歸來,鄰家兒女們在玩斗草游戲。江邊的梅子已落了,綿綿的柳絮隨風蕩漾。零星的雨點打濕了院子里的秋千,更增添了黃昏的清涼。
《行香子·天與秋光》注解
淡蕩春光寒食天,玉爐沉水裊殘煙。夢回山枕隱花鈿(diàn)。
淡蕩:和舒的樣子。多用以形容春天的景物。寒食:節令名。在清明前一二日。相傳春秋時,介子推輔佐晉文公回國后,隱于山中,晉文公燒山逼他出來,子推抱樹焚死。為悼念他,遂定于是日禁火寒食。玉爐:香爐之美稱。沉水:沉香。山枕:兩端隆起如山形的凹枕。花鈿:用金片鑲嵌成花形的首飾。
海燕未來人斗草,江梅已過柳生綿。黃昏疏雨濕秋千。
斗草:一種競采百草、比賽優勝的游戲。江梅:梅的一種優良品種,非專指生于江邊或水邊之梅。柳綿:即柳絮。柳樹的種子帶有白色絨毛,故稱。秋千:相傳春秋時齊桓公由北方山戎引入。一說秋千起于漢武帝時,武帝愿千秋萬壽,宮中因作千秋之戲,后倒讀為秋千。
《行香子·天與秋光》賞析
這首詞是李清照早期的名篇之一。下面是人民文學出版社古典文學編輯室副主任,中國作家協會會員王思宇先生對此詞的賞析。
此詞通過寒食時節景物形象探尋一位少女的感春情思,從而表達作者愛春惜春的心情。
上片寫少女春睡初醒情景,用的是倒敘,頭兩句是第三句睡醒后的所見所感。“淡蕩”猶蕩漾,形容春光融和遍滿。寒食節當夏歷三月初,正是春光極盛之時。熏爐中燃點著沉水香,輕煙裊繞,暗寫閨室的幽靜溫馨。這兩句先寫出春光的宜人,春閨的美好。第三句寫閨中之人,詞中沒有去寫她的容貌、言語、動作,只從花鈿寫她睡醒時的姿態。“山枕”謂枕形如山。“夢回山枕隱花鈿”是少女自己察覺到的,不是別人看出來的。暮春三月,春困逼人,她和衣而臥,不覺沉沉入睡,一覺醒來,才覺察自己凝妝睡去,自己也覺詫異。熏香已殘,說明入睡時間已久,見出她睡得那樣沉酣香甜。她夢回猶倚山枕,出神地望著室外的蕩漾春光,室內的沉香煙裊,一種潛藏的春思隱約如見。這幾句不事修飾,淡淡道來,卻別有一番情致。
下片寫少女的心曲。“海燕未來人斗草,江海已過柳生綿”。古人以為燕子產于南方,春末夏初渡海飛來,故稱海燕。“斗草”是用花草賭賽勝負的一種游戲。時節已到寒食,為什么不見燕子飛來呢?女伴們斗草嬉戲,情懷是多么歡暢。江梅花期已過了,楊柳又正飛花。這里寫的是少女眼中所見,心中所感種種景致說明春事已經過半,當此時少女的春閨寂寞、情懷繚亂,含有作者的惜春心情。這兩句對仗工整,既有動態,更有細微的心理活動,極盡工巧之妙。
“黃昏疏雨濕秋千”,寫的是另一種境界。秋千本是少女喜歡的游戲,尤其是當寒食時節更是無此不歡。這一句寫的是黃昏時忽然飄起細雨,把秋千灑濕了,這是一種“無可奈何”的情緒的外現,同上兩句所寫的有精神上的契合,都是少女春日心情的寫照。此句寫春愁卻不用“春愁”二句,只言雨中秋千,卻道出愁緒萬縷。
這首詞以物寫人,以景寫情,把春日少女的姿態和內心世界寫得活靈活現,有“無我之境”的妙趣。
《行香子·天與秋光》背景
這首詞為作者早年所作。據陳祖美《李清照簡明年表》:公元1100年(元符三年),李清照結識張耒、晁補之及同齡諸女友,《浣溪沙·淡蕩春光寒食天》等詞當作于是年前后。
【李清照《浣溪沙·淡蕩春光寒食天》全文及鑒賞】相關文章:
李清照《浣溪沙·淡蕩春光寒食天》原文賞析02-26
李清照《浣溪沙·淡蕩春光寒食天》翻譯賞析08-27
《浣溪沙·淡蕩春光寒食天》原文及譯文11-02
《浣溪沙·淡蕩春光寒食天》原文及賞析02-28
《浣溪沙·淡蕩春光寒食天》原文及賞析11-02
《浣溪沙·淡蕩春光寒食天》原文翻譯及賞析02-29
李清照《行香子·天與秋光》全文及鑒賞07-24
蘇軾《浣溪沙·荷花》全文及鑒賞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