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李清照《怨王孫·湖上風來波浩渺》全文及鑒賞
《怨王孫·湖上風來波浩渺》
宋代:李清照
湖上風來波浩渺。秋已暮、紅稀香少。
水光山色與人親,說不盡、無窮好。
蓮子已成荷葉老。青露洗、蘋花汀草。
眠沙鷗鷺不回頭,似也恨、人歸早。
《怨王孫·湖上風來波浩渺》翻譯
微風輕拂著湖水,更覺得波光浩渺,正是深秋的時候,紅花葉凋,芳香淡薄。水光山色與人親近,唉!我也說不清這無比的美好。
蓮子已經成熟,蓮葉也已衰老,清晨的露水,洗滌著水中蘋花,汀上水草。眠伏沙灘的水鳥也不回頭,似乎怨恨人們歸去的太早。
《怨王孫·湖上風來波浩渺》注解
湖上風來波浩渺(miǎo)。秋已暮、紅稀香少。水光山色與人親,說不盡、無窮好。
浩渺:形容湖面空闊無邊。秋已暮:秋時已盡。紅、香:以顏色、氣味指代花。
蓮子已成荷葉老。青露洗、蘋花汀草。眠沙鷗鷺(lù)不回頭,似也恨、人歸早。
蘋:亦稱田字草,多年生淺水草本蕨類植物。汀:水邊平地。眠沙鷗鷺:眠伏在沙灘上的水鳥。
《怨王孫·湖上風來波浩渺》賞析
這是一首秋景詞,詞人以其獨特的方式,細膩委婉又具體形象地傳達出一種特色鮮明的陰柔之美。這首詞當寫于詞人南渡前的早期。秋天給人們帶來的常常是蕭瑟冷落的感覺,自宋玉“悲秋”以來,文人筆下的秋景,總呈現出一種悲涼蕭瑟之色。然而李清照這首《怨王孫》中的秋景,展現的是一幅清新廣闊的畫圖,詞人不僅賦予大自然以靜態的美,更賦予生命和感情,由此見出詞人不同凡俗的情趣與襟懷。
“湖上風來”句起語不俗,避開俗套。秋高氣爽,常見風平波靜,而一旦朔風初起,便會吹起悠遠的水波,宣告著深秋到了,所以說“秋己暮”。而一句“紅稀香少”,更通過自然界色彩和氣味的變化,進一步點染了深秋的景觀。大自然總是宜人的,深秋季節卻別有滋味,這里,作者不說人們如何的喜愛山水,倒說“水光山色與人親”,將大自然人情化、感情化了。正是這“與人親”,方換得人與景親,也才能真的領略到大自然的水光山色中的景物美,所以,作者所說的“說不盡、無窮好”言之有根,是從心田深處發出的真誠的贊頌之語。
下片雖然仍是對秋景色的繼續描繪,但卻不是簡單的重復。蓮實葉老、露洗蘋草,都標示著深秋的時令,人所共見,卻易于忽略,一經作者點染,便覺秋意襲人。而沙灘上勾頭縮頸睡眠的鷗鷺等水鳥,對于早早歸去的人們頭也不回,似乎以此表示了它們的不滿。這里,鷗鷺也人格化了,與上片的山水的感情化似是同樣手法,但卻一反上片的山水“與人親”,而為鷗鷺對人恨,這一親一恨之間就帶給讀者以清新多樣之感,且通過人們郊外的不能久留,更深一層地透露出深秋的到來。
這首詞造景清新別致,描寫淚細密傳神,巧妙地運用擬人化手法,寫出了物我交融的深秋美意,耐人尋味。
《怨王孫·湖上風來波浩渺》創作背景
此詞寫的是晨游之景,與《如夢令·酒興》當是前后銜接的。前一次是荷花開放之時,這一次是“蓮子已成”之日,兩次時間相隔未久。雖然這一首從字面上不能確定創作時間,但從追憶溪亭之游的情形看,當是詞人結婚前后至二十三四歲居住汴京時所作。
李清照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號易安居士,漢族,山東省濟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詞人,婉約詞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稱。所作詞,前期多寫其悠閑生活,后期多悲嘆身世,情調感傷。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徑,語言清麗。論詞強調協律,崇尚典雅,提出詞“別是一家”之說,反對以作詩文之法作詞。能詩,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時詠史,情辭慷慨,與其詞風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詞》,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詞》輯本。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李清照《怨王孫·湖上風來波浩渺》全文及鑒賞】相關文章:
李清照詞《怨王孫·湖上風來波浩渺》賞析11-01
李清照怨王孫·湖上風來波浩渺全文、注釋、翻譯和賞析_宋代04-21
李清照《怨王孫》全詞翻譯賞析11-08
李清照《永遇樂·落日熔金》全文及鑒賞07-17
李清照《行香子·七夕》全文及鑒賞07-16
《長信怨》詩詞鑒賞07-28
李商隱《無題·來是空言去絕蹤》全文及鑒賞0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