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經典的古詩
在我們平凡的日常里,大家都知道一些經典的古詩吧,古詩的篇幅可長可短,押韻比較自由靈活,不必拘守對仗、聲律。古詩的類型有很多,你都知道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李清照經典的古詩,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李清照經典的古詩1
夏日絕句
(宋)李清照
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
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注釋
①人杰:人中杰出者。
②鬼雄:鬼之雄杰者。
③項羽:即楚霸王,秦亡后與劉邦爭奪天下,最后失敗。
④不肯過江東:《史記?項羽本紀》記:項羽垓下兵敗后,逃至烏江畔,烏江亭長欲助項羽渡江,項羽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為?且籍與江東子弟渡江而西,今無一人還,縱江東父老憐而王我,我何面目見之?縱彼不言,籍獨不愧于心乎!”言罷,拔劍自刎。[2]?
翻譯:
活著的當做人中的豪杰,死了也應是鬼中的英雄。
人們到現在還思念項羽,只因他不肯偷生回江東。
賞析:
這是一首雄渾宏闊的詠史詩,也是一首膾炙人口的言志詩。
李清照這首詩,手起筆落處,端正凝重,力透人胸臆,直指人脊骨。“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這不是幾個字的精致組合,不是幾個詞的巧妙潤色;是一種精髓的凝練,是一種氣魄的承載,是一種所向無懼的人生姿態。那種凜然風骨,浩然正氣,充斥天地之間,直令鬼神徒然變色。“當作”之所“亦為”,一個女子啊!纖弱無骨之手,嬌柔無力之軀,演繹之柔美,繞指纏心,凄切入骨,細膩感人無以復加。透過她一貫的文筆風格,在她以“婉約派之宗”而著稱文壇的光環映徹下。筆端勁力突起,筆鋒剛勁顯現時,這份剛韌之堅,氣勢之大,敢問世間須眉幾人可以匹敵?“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女詩人追思那個叫項羽的楚霸梟雄,追隨項羽的精神和氣節,痛恨宋朝當權者茍且偷安的時政。都說退一步海闊天空。僅一河之遙,卻是生死之界,僅一念之間,卻是存亡之抉。項羽,為了無愧于英雄名節,無愧七尺男兒之身,無愧江東父老所托,以死相報。“不肯”!不是“不能”、不是“不想”、不是“不愿”、不是“不去”。一個“不肯”筆來神韻,強過鬼斧神工,高過天地造化。一種“可殺不可辱”、“死不懼而辱不受”的英雄豪氣,漫染紙面,力透紙背,令人叫絕稱奇而無復任何言語!
這首詩起調高亢,鮮明地提出了人生的價值取向:人活著就要做人中的.豪杰,為國家建功立業;死也要為國捐軀,成為鬼中的英雄。愛國激情,溢于言表,在當時確有振聾發聵的作用。南宋統治者不管百姓死活,只顧自己逃命;拋棄中原河山,茍且偷生。因此,詩人想起了項羽。項羽突圍到烏江,烏江亭長勸他急速渡江,回到江東,重整旗鼓。項羽自己覺得無臉見江東父老,便回身苦戰,殺死敵兵數百,然后自刎。詩人鞭撻南宋當權派的無恥行徑,借古諷今,正氣凜然。全詩僅二十個字,連用了三個典故,但無堆砌之弊,因為這都是詩人的心聲。如此慷慨雄健、擲地有聲的詩篇,出自女性之手,實在是壓倒須眉了。
李清照經典的古詩2
如夢令
宋李清照
常記①溪亭日暮②,沉醉③不知歸路。興盡④晚⑤回舟,誤入⑥藕花深處。爭渡⑦,爭渡,驚⑧起一灘⑨鷗鷺。
如夢令
宋李清照
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
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詞句注釋
①常記:時常記起。“難忘”的意思。
②日暮:太陽落山、黃昏、傍晚。
③沉醉:大醉。
④興盡:盡了興致。
⑤晚:比合適的時間靠后,這里意思是天黑路暗了。通,遲。
⑥誤入:不小心進入。
⑦爭渡:“爭”與“怎”相通,如何的意思。渡,在水面前行。
⑧驚:驚動。
⑨一灘:滿灘。
白話譯文/《如夢令》[李清照]
時常記起游溪亭的那天傍晚,太過沉醉而忘記回家的路。
玩到盡興天卻黑了,劃小舟回去,卻不小心進入藕花塘的深處。
怎么出去,怎么出去,卻驚起了滿灘的鷗鷺。
創作背景/《如夢令》[李清照]
《如夢令》一詞,是一篇追憶舊游之作。那是一個夏日的傍晚,出游歸來的少女詞人,泛舟于清溪之上,觀賞到藕花綻開、鷗鷺驚飛的美好景色,心中洋溢著青春的愉悅。這一情節,猶如青春溪水里一朵可愛的浪花,在詞人的記憶中不息地跳動著。從其明快的色彩和歡樂的格調來看,此詞當是詞人的早年之作。
景色分析/《如夢令》[李清照]
分析:從詞面上來說:這首詞當是一篇回憶之作。
物象:西亭,日暮;歸路;回舟;藕花深處;渡;驚起一灘鷗鷺。
意象:常記;沉醉,不知;興盡;誤入。爭。
圖景連接與賞析:
日暮時分,夕陽西墜,晚霞染紅了西方的天際。遠望湖中的涼亭上,一群少女在盡情的嬉鬧和玩耍,她們陶醉在這美麗的景色中,完全忘記了已晚的天色。等到天色已暗,景色朦朧時,這群意猶未盡的女孩子才戀戀不舍的滑著小舟回家。結果她們卻把小舟滑進了一望無盡的荷花當中。在說笑和驚叫當中,她們又爭著把小舟往外滑,把棲息在沙洲上和荷花中的水鳥全給驚飛起來了。
這幅充滿動感的畫面,有人,有鳥,有花,有水。時空交叉,非常美麗。但是,這是詞人的回憶之作。詞人追憶的是青春少女時代的無憂無慮的歡快時光。一首小令,三十余字,給我們畫出了這么完美秀麗的畫面,可見詞人的表達功力之深厚。一般的賞析者認為,作者在這首詞里充滿了歡喜之情。其實,不應該忘記的是,作者既是一篇回憶之作,在這首小令里還是充滿了傷感之意。因為作者的經歷前后反差很大,她既然懷念青春時的歡快,想必是現在的生活不是稱心的。至于在這首小令里沒有明顯的表述之云,人們卻認為是作者的藝術手法,寫到濃情處,戛然而止,給讀者留下了無限的想象空間,這也正是這首詞的魅力無窮的緣故。
作品賞析/《如夢令》[李清照]
文學賞析
“常憶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詞的開篇,用了“常憶”二字,不僅表明作品是追憶往事之作,而且表明所追憶的內容,在詞人的腦海中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記。“溪亭”,點出地點是溪邊的亭子;“日暮”,點出時間是一天的傍晚。“沉醉”一句,出現了作品的抒情主人公,即詞人自己。在清澈溪水邊的精美亭子一帶,度過了一天歡樂的時光之后,傍晚時分,本該回家了,而她卻因為“沉醉”而“不知歸路”。不過,這里的“沉醉”二字,不可拘泥于字面的含義來理解,而要看到,其中體現出青春少女的嬌憨情態,蘊含著一種純真的形體美。更何況,真正讓詞人“沉醉”的,又豈止是醇厚的美酒,還包括著自然的美景呢。
“興盡晚歸舟,誤入藕花深處”。接下來,用了“興盡”一語,高度概括了整整一天的歡樂活動,而把其中的具體細微之處,全都留給讀者去想象。既然已是“沉醉不知歸路”,當然就會“誤入藕花深處”,詞中的情節發展是非常自然的,清澈的水面上,覆蓋著叢叢密密的碩大荷葉,無數只粉色或白色的荷花,在綠葉的簇擁下,迎著陣陣晚風悄然綻放。一只漂流的小船,載著一位優雅的少女,就在這荷花深處的翠綠暗香之中,迷失了回家的方向。
“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詞的結尾,重復使用了兩個“爭(怎么)渡”,意思是“怎么才能把船劃出去呀”,生動地再現了少女詞人當時那焦急的情態和迫切的口吻。結句寫“驚起一灘鷗鷺”。其實,河灘上驚飛的鷗鷺,不過是一種襯托;真正受驚著慌的,還要算詞人自己吧。作品到此,戛然而止。后來的結果如何呢?詞人雖未明言,讀者還是不難想象:這畢竟只是一場虛驚,迷途的小船和船上的少女,終究還是化險為夷,安然地回到了家中。不然的話,她后來又怎么會寫出這篇作品呢?不過,這件事情,的確在詞人心里留下了難忘的印象,所以當她在作品中追憶及此,景色還是如此的鮮明,情態還是如此的逼真,從而給后世的無數讀者,留下更加難忘的印象。
名人點評
熊篤:此詞體現出作者喜悅的心情。
詞義解釋/《如夢令》[李清照]
《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一詞。課本在注釋“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中的“爭渡”時,是這樣注解的:“[爭渡]怎么才能把船劃過去。‘爭’通‘怎’。”筆者認為,將“爭渡”的“爭”解釋為“怎”,有損文章的表現力,也似乎難合上下文的意思。
《如夢令》一詞的內容是追敘自己和朋友的一次夏日郊游的歡樂情景,詞所寫的是其中的一個生活精彩片段。正是由于“沉醉”而“不知歸路”,才有“興盡晚回舟”,結果“誤入藕花深處”。也正是由于天色已晚,又迷了路,心里才有了慌張。而心里的'慌張表現在行動上則“爭渡、爭渡”忙亂不已,連“溪亭”邊的“一灘鷗鷺”也被“掠起”了。特別是連續的兩個“爭渡”,將當時的慌忙之情表現得一覽無余。顯然這里的“爭”字解釋為“爭著”、“盡快地”比較合情合理。
再從“爭”在文言文中的用法來看主要有三:(1)爭奪,競爭。(2)爭辯,爭論,(3)規勸(讀音為zheng)(見商務印書館《古漢語常用字字典》)。古代釋“爭”為“怎”極少見到。況且如果在這首詞中將“爭渡”的“爭”釋為“怎”的話,詞中所描繪的慌亂忙碌的情景就蕩然無存。如果僅有“怎么渡”,“怎么渡”的談論或者思考,沒有忙亂、焦急之中聲勢不小的劃船激水,又怎么可能“驚起一灘鷗鷺”呢?
作品特色/《如夢令》[李清照]
寫作特色
現存李清照《如夢令》詞有兩首,都是記游賞之作,都寫了酒醉、花美,清新別致。這首《如夢令》以李清照特有的方式表達了她早期生活的情趣和心境,境界優美怡人,以尺幅之短給人以足夠的美的享受。
“常記”兩句起筆平淡,自然和諧,把讀者自然而然地引到了她所創造的詞境。“常記”明確表示追述,地點在“溪亭”,時間是“日暮”,作者飲宴以后,已經醉得連回去的路徑都辨識不出了。“沉醉”二字卻露了作者心底的歡愉,“不知歸路”也曲折傳出作者留連忘返的情致,看起來,這是一次給作者留下了深刻印象的十分愉快的游賞。果然,接寫的“興盡”兩句,就把這種意興遞進了一層,興盡方才回舟,那末,興未盡呢?恰恰表明興致之高,不想回舟。而“誤入”一句,行文流暢自然,毫無斧鑿痕跡,同前面的“不知歸路”相呼應,顯示了主人公的忘情心態。盛放的荷花叢中正有一葉扁舟搖蕩舟上是游興未盡的少年才女,這樣的美景,一下子躍然低上,呼之欲出。一連兩個“爭渡”,表達了主人公急于從迷途中找尋出路的焦灼心情。正是由于“爭渡”,所以又“驚起一灘鷗鷺”,把停棲在洲渚上的水鳥都嚇飛了。至此,詞嘎然而止,言盡而意未盡,耐人尋味。
這首小令用詞簡練,只選取了幾個片斷,把移動著的風景和作者怡然的心情融合在一起,寫出了作者青春年少時的好心情,讓人不由想隨她一道荷叢蕩舟,沉醉不歸。正所謂“少年情懷自是得”,這首詩不事雕琢,富有一種自然之美。
藝術特色
寫作手法:使用擬人化的手法。詞中把本來用以形容人的“肥”、“瘦”二字,借來用以形容綠葉的繁茂與紅花的稀少,暗示出春天的逐漸消失。兩首詞都運用了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寫作手法,《如夢令》由自然景物春天雨夜入筆,而《一剪梅》由戶外之景、室內之物對清秋點染,都有此烘托詞人物的情懷。寫作上以寥寥數語的對話,曲折地表達出主人公惜花的心情,寫得那么傳神。
作者介紹/《如夢令》[李清照]
李清照,女,(1084—1151),號易安居士,宋朝濟南人。婉約詞牌重要的代表人物之一,由于作者命運多舛,加之國破家亡,其詞作前后風格迥異,前期婉轉柔和,多涉及閨情相思;后期則是凄苦愁腸,低婉深沉。顯示了一個古代文人的才思于情懷。她生于神宗元豐七年(公元1084年),卒于高宗紹興二十一年(公元1151年)以后。一生經歷了表面繁華、危機四伏的北宋末年和動亂不已、偏安江左的南宋初年。
李清照是中國古代罕見的才女。她擅長書、畫,通曉金石,而尤精詩詞。她的詞作獨步一時,流傳千古,被譽為“詞家一大宗”。她的人格像她的作品一樣令人崇敬。她既有巾幗之淑賢,更兼須眉之剛毅;既有常人憤世之感慨,又具崇高的愛國情懷。她不僅有卓越的才華,淵博的知識,而且有高遠的理想,豪邁的抱負。她在文學領域里取得了多方面的成就。在同代人中,她的詩歌、散文和詞學理論都能高標一幟、卓爾不凡。而她畢生用力最勤,成就最高影響最大的則是詞的創作。她的詞作在藝術上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境界。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易安體”。
她不追求砌麗的藻飾,而是提煉富有表現力的“尋常語度八音律”,用白描的手法來表現對周圍事物的敏銳感觸,刻畫細膩、微妙的心理活動,表達豐富多樣的感情體驗,塑造鮮明、生動的藝術形象。在她的詞作中,真摯的感情和完美的形式水乳交融,渾然一體。她將“語盡而意不盡,意盡而情不盡”的婉約風格發展到了頂峰,以致贏得了婉約派詞人“宗主”的地位。同時,她詞作中的筆力橫放、鋪敘渾成的豪放風格,又使她在宋代詞壇上獨樹一幟,從而對辛棄疾、陸游以及后世詞人有較大影響。她杰出的藝術成就贏得了后世文人的高度贊揚。后人認為她的詞“不徒俯視巾幗,直欲壓倒須眉”,她被稱為宋代最偉大的一位女詞人,也是中國文學史上最偉大的一位女詞人。
李清照經典的古詩3
醉花陰
薄霧濃云愁永晝,
瑞腦消金獸。
佳節又重陽,
玉枕紗櫥,
半夜涼初透。
東籬把酒黃昏后,
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
簾卷西風,
人比黃花瘦。
注釋:
醉花陰:此詞調首見于北宋毛滂詞,詞中有"人在翠陰中"、"勸君對客杯須覆"等句。因據其意,取作調名。雙調,五十二字,仄韻。
永:長,兼指時間或空間。
永晝:悠長的白天。
瑞腦:即龍涎香,一名龍腦香,香料名。
金獸:金屬之獸狀香爐。獸形的銅香爐。
玉枕:瓷枕的美稱。
紗廚:紗帳,一稱碧紗帳。
東籬:陶淵明《飲酒》詩:"采菊東籬下,悠悠見南山"。后即以東籬指代賞菊之處。
暗香:幽香。這里指菊花的香氣。
簾卷西風:"西風卷簾"的倒文。
黃花:指菊花。
「元伊世珍嫏嬛記卷中」易安以重陽醉花陰詞函致明誠。明誠嘆賞,自愧弗逮,務欲勝之,一切謝客,忘食忘寢者三日夜,得五十闋,雜易安作以示友人陸德夫。德夫玩之再三,曰:"只三句絕佳。"明誠詰之,答曰:"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似黃花瘦。"政易安作也。
「賞析」
這首詞是作者婚后所作,抒發的是重陽佳節思念丈夫的心情。傳說清照將此詞寄給趙明誠后,惹得明誠比試之心大起,遂三夜未眼,作詞數闋,然終未勝過清照的這首《醉花陰》。
"薄霧濃云愁永晝",這一天從早到晚,天空都是布滿著"薄霧濃云",這種陰沉沉的天氣最使人感到愁悶難捱。外面天氣不佳,只好待在屋里。"瑞腦消金獸"一句,便是轉寫室內情景:她獨自個兒看著香爐里瑞腦香的裊裊青煙出神,真是百無聊賴!又是重陽佳節了,天氣驟涼,睡到半夜,涼意透入帳中枕上,對比夫婦團聚時閨房的溫馨,真是不可同日而語。上片寥寥數句,把一個閨中少婦心事重重的`愁態描摹出來。她走出室外,天氣不好;待在室內又悶得慌;白天不好過,黑夜更難挨;坐不住,睡不寧,真是難以將息。"佳節又重陽"一句有深意。古人對重陽節十分重視。這天親友團聚,相攜登高,佩茱萸,飲菊酒。李清照寫出"瑞腦消金獸"的孤獨感后,馬上接以一句"佳節又重陽",顯然有弦外之音,暗示當此佳節良辰,丈夫不在身邊。"遍插茱萸少一人",怎叫她不"每逢佳節倍思親"呢!"佳節又重陽"一個"又"字,是有很濃的感情色彩的,突出地表達了她的傷感情緒。緊接著兩句:"玉枕紗廚,半夜涼初透"。丈夫不在家,玉枕孤眠,紗帳內獨寢,又會有什么感觸!"半夜涼初透",不只是時令轉涼,而是別有一番凄涼滋味。
下片寫重陽節這天賞菊飲酒的情景。把酒賞菊本是重陽佳節的一個主要節目,大概為了應景吧,李清照在屋里悶坐了一天,直到傍晚,才強打精神"東籬把酒"來了。可是,這并未能寬解一下愁懷,反而在她的心中掀起了更大的感情波瀾。重陽是菊花節,菊花開得極盛極美,她一邊飲酒,一邊賞菊,染得滿身花香。然而,她又不禁觸景傷情,菊花再美,再香,也無法送給遠在異地的親人。"有暗香盈袖"一句,化用了《古詩十九首》"馨香盈懷袖,路遠莫致之"句意,暗寫她無法排遣的對丈夫的思念。她實在情不自禁,再無飲酒賞菊的意緒,于是匆匆回到閨房。"莫道不消魂"句寫的是晚來風急,瑟瑟西風把簾子掀起了,人感到一陣寒意。聯想到剛才把酒相對的菊花,菊瓣纖長,菊枝瘦細,而斗風傲霜,人則悲秋傷別,消愁無計,此時頓生人不如菊之感。以"人比黃花瘦"作結,取譬多端,含蘊豐富。
從天氣到瑞腦金獸、玉枕紗廚、簾外菊花,詞人用她愁苦的心情來看這一切,無不涂上一層愁苦的感情色彩。
以花木之"瘦",比人之瘦,詩詞中不乏類似的句子,這是因為正是"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這三句,才共同創造出一個凄清寂寥的深秋懷人的境界。"莫道不消魂",直承"東籬把酒"以"人擬黃花"的比喻,與全詞的整體形象相結合。"簾卷西風"一句,更直接為"人比黃花瘦"句作環境氣氛的渲染,使人想象出一幅畫面:重陽佳節佳人獨對西風中的瘦菊。有了時令與環境氣氛的烘托,"人比黃花瘦"才有了更深厚的寄托,此句也才能為千古傳誦的佳句。
李清照經典的古詩4
《浣溪沙》(閨情)
繡幕芙蓉一笑開。斜飛寶鴨襯香腮。眼波才動被人猜。
一面風情深有韻,半箋嬌恨寄幽懷。月移花影約重來。
《鷓鴣天》
暗淡輕黃體性柔。情疏跡遠只香留。
何須淺碧深紅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梅定妒,菊應羞。畫闌開處冠中秋。
騷人可煞無情思,何事當年不見收。
《新荷葉》
薄露初零,長宵共、永書分停。繞水樓臺,高聳萬丈蓬瀛。
芝蘭為壽,相輝映、簪笏盈庭。花柔玉凈,捧觴別有娉婷。
鶴瘦松青,精神與、秋月爭明。德行文章,素馳日下聲名。
東山高蹈,雖卿相、不足為榮。安石須起,要蘇天下蒼生。
《滿庭霜》
小閣藏春,閑窗鎖晝,畫堂無限深幽。
篆香燒盡,日影下簾鉤。手種江梅更好,又何必、臨水登樓。
無人到,寂寥渾似,何遜在揚州。
從來,知韻勝,難堪雨藉,不耐風柔。
更誰家橫笛,吹動濃愁。莫恨香消雪減,須信道、掃跡情留。
難言處,良宵淡月,疏影尚風流。
《玉樓春》
紅酥肯放瓊苞碎。探著南枝開遍未。
不知醞藉幾多香,但見包藏無限意。
道人憔悴春窗底。悶損闌干愁不倚。
要來小酌便來休,未必明朝風不起。
《漁家傲》
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點綴瓊枝膩。
香臉半開嬌旖旎。當庭際。玉人浴出新妝洗。
造化可能偏有意。故教明月玲瓏地。
共賞金尊沈綠蟻。莫辭醉。此花不與群花比。
《清平樂》
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
挼盡梅花無好意。贏得滿衣清淚。
今年海角天涯。蕭蕭兩鬢生華。
看取晚來風勢,故應難看梅花。
《南歌子》
天上星河轉,人間簾幕垂。涼生枕簟淚痕滋。
起解羅衣聊問、夜何其。
翠貼蓮蓬小,金銷藕葉稀。舊時天氣舊時衣。
只有情懷不似、舊家時。
《轉調滿庭芳》
芳草池塘,綠陰庭院,晚晴寒透窗紗。
玉鉤金鎖,管是客來唦。寂寞尊前席上,唯愁海角天涯。
能留否?酴釄落盡,猶賴有梨花。
當年曾勝賞,生香熏袖,活火分茶。
極目猶龍驕馬,流水輕車。不怕風狂雨驟,恰才稱,煮酒殘花。
如今也,不成懷抱,得似舊時那?
《菩薩蠻》
回鴻聲中斷殘云碧,背窗雪落爐煙直。
燭底鳳釵明,釵頭人勝輕。
角聲催曉漏,曙色歸牛斗。
春意望花難,西風留舊冷。
《點絳唇》
蹴罷秋千,起來慵整纖纖手。
露濃花瘦,薄汗輕衣透。
見客進來,襪刬金釵溜,和羞走。
倚門回顧回頭,卻把青梅嗅。
《浣溪沙》
莫許杯深琥珀濃,未成沈醉意先融,疏鐘己應晚來風。
瑞腦香消魂夢中斷,辟冷金小髻鬟松,醒時空對燭花紅。
《浣溪沙》
小院閑窗春己深,重簾未卷影沈沈,倚樓無語理瑤琴。
遙岫出山催薄暮,細風吹雨弄輕陰,梨花欲謝恐難禁。
《浣溪沙》
淡蕩春景春色冷食天,玉爐沈水裊殘煙,夢歸山枕隱花鈿。
海燕未來人斗草,江梅已過柳生綿,黃昏疏雨濕秋千。
《浣溪沙》
髻子傷春慵更梳,晚風庭院落梅初,淡云來去月疏疏,玉鴨薰爐閑瑞腦,朱櫻斗帳掩流蘇,通犀還解辟冷無。
《浣溪沙》
繡幕芙蓉一笑開,斜偎寶鴨親香腮,眼波才動被人猜。
一面風情深有韻,半箋嬌恨寄幽懷,月移花影約重來。
《訴衷情》
夜來沈醉卸妝遲,梅萼插殘枝。
酒醒熏破春睡,夢中斷不成回。
人靜靜,月依依,翠簾垂。
更挪殘蕊,更拈馀香,更得些時。
李清照經典的古詩5
《幽居初夏》作者為宋朝文學家陸游。
湖山勝處放翁家,槐柳陰中野徑斜。
水滿有時觀下鷺,草深無處不鳴蛙。
籜龍已過頭番筍,木筆猶開第一花。
嘆息老來交舊盡,睡來誰共午甌茶。
【譯文】
那湖光山色的美麗地方,就是我放翁的家。槐柳樹陰滿滿啊,小徑幽幽,歸途裊裊。湖水滿溢時白鷺翩翩,湖畔草長鳴蛙處處。新茬的筍早已成熟,木筆花卻剛剛綻放。時光流逝人亦老,不見當年相識。午時夢回茶前,誰人共話當年。
【鑒賞】
陸游這組詩一共四首七律,這里選的是第一首。四首詩都著意寫幽居初夏景色,充滿了恬靜的氣氛,但心情都顯得不平靜。第二首有句云“閑思舊事惟求醉,老感流年只自悲”,可見舊事不堪回首,只求于一醉暫時忘卻。第三首頸聯說:“只言末俗人情惡,未廢先生日晏眠”,說明先生之所以“日晏眠”,乃由于“末俗人情”之險惡不堪回。第四首結聯說:“移得太行終亦死,平生常笑北山愚”,則是嗟嘆自己空有移山之志,而乏回天之力;笑愚公,其實是自慨平生。
陸游晚年村居詩作,周必大評為“疏淡”,劉熙載稱為“淺中有深,平中有奇”。這類詩的淵源所自,歷來論者無不指為“學陶”、“學白”。從他大量的寫農村風光的詩來看,特別是從這首《幽居初夏》看,固然有陶淵明的恬靜,白居易的明淺,但此外另有陶、白所不曾有的一境;他的心總是熱的`,詩情總是不平靜的。即使所寫景物十分幽靜,總不免一語當起微瀾,在“一路坦易中,忽然觸著”。梁清遠《雕丘雜錄》說:“陸放翁詩,山居景況,一一寫盡,可為村史。但時有抑郁不平之氣。”這是陸游一生憂國憂民,熱愛生活,積極用世,堅韌執著的個性的閃現,也正是這首《幽居初夏》的特色。
李清照經典的古詩6
李清照是宋代女詞人,其文學才華久經時代的考驗,她曾將紛紛雪花比作棉絮,艷驚四座,才壓丈夫趙明誠。她所做的.詞占據了“婉約派”的半壁江山,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稱。
所作詞,前期多寫其悠閑生活,后期多悲嘆身世,情調感傷。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徑,語言清麗。論詞強調協律,崇尚典雅,提出詞“別是一家”之說,反對以作詩文之法作詞。
其中有十首詞深得后世傳詠,驚為天人。現在與大家共同鑒賞,附譯文。
。
李清照經典的古詩7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譯文]你哪里知道?哎,你可知道?綠葉兒準是挺大挺肥,紅花兒可憐又瘦又少。
[出典]李清照《如夢令》
注:
1、《如夢令》李清照
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2、【注釋】:
①雨疏風驟:雨點稀疏,晚風急猛。
②濃睡不消殘酒:雖然睡了一夜,仍有余醉未消。濃睡,酣睡。
③卷簾人:侍女。
④綠肥紅瘦:指綠葉繁茂,紅花凋零。綠肥:指枝葉茂盛。紅瘦:謂花朵稀少。
3、
【譯文】1:
昨天夜里,雨點稀疏,晚風急猛,雖然酣睡了一宵,還是余醉未消。試探地問那卷簾的侍女,她卻告訴我說,海棠花還跟原先一樣。唉,你知道嗎,知道嗎?海棠應該是綠葉繁茂、紅花凋零了。
【譯文】2:
一陣急風,大雨點疏疏落落地掉下。一夜好覺,兩頰的殘余酒意還沒有消。走進來卷簾的侍女,我問她:“院里的海棠怎么樣了?”她竟說:“海棠還和以前一樣。”“你哪里知道?你哪里知道?綠葉兒準是挺大挺肥,紅花兒可憐又瘦又少。”
4、李清照生平可見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和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5、李清照雖然不是一位高產的作家,其詞流傳至今的只不過四五十首,但卻“無一首不工”,“為詞家一大宗矣”。這首《如夢令》,便是“天下稱之”的不朽名篇。小詞借宿酒醒后詢問花事的描寫,曲折委婉地表達了詞人的惜花傷春之情,語言清新,詞意雋永,令人玩味不已。
起首兩句,如何理解頗有爭議。蓋推以事理邏輯:既然是“濃睡不消殘酒”,又何以知道“昨夜雨疏風驟”,這豈不是自相矛盾?其實對這兩句詞,是不能用生活中的簡單事理去體會理解的,因為詞人的本意實不在此,而是通過這兩句詞表達無限的惜花之情。大凡惜花的詩詞都言及風雨。白居易《惜牡丹二首》詩:“明朝風起花應盡,夜惜衰紅把火看。”馮延巳《長相思》詞:“紅滿枝,綠滿枝,宿雨厭厭睡起遲。”周邦彥《少年游》詞:“一夕東風,海棠花謝,樓上卷簾看。”花在風雨中零落,這層意思是容易理解的。但是說“濃睡不消殘酒”也是寫惜花之情,恐怕就不太容易理解了。不過只要多讀些前人寫的惜花詩詞,也就不難體會了。杜甫《三絕句》詩:“不如醉里風吹盡,可忍醒時雨打稀。”韋莊《又玄集》卷下錄鮑征君(文姬)《惜花吟》詩:“枝上花,花下人,可憐顏色俱青春。昨日看花花灼灼,今日看花花欲落。不如盡此花下飲,莫待春風總吹卻。”這些詩句正可用來作為“濃睡不消殘酒”的注腳。易安在其詠紅梅的《玉樓春》詞中所云:“紅酥肯放瓊苞碎,探著南枝開遍未。……要來小酌便來休,未必明朝風不起。”亦可視為對“濃睡”一句的自注。這句詞的辭面上雖然只寫了昨夜飲酒過量,翌日晨起宿酲尚未盡消,但在這個辭面的背后還潛藏著另一層意思,那就是昨夜酒醉是因為惜花。這位女詞人不忍看到明朝海棠花謝,所以昨夜在海棠花下才飲了過量的酒,直到今朝尚有余醉。《漱玉詞》中曾多處寫到飲酒,可見易安居士是善飲的。善飲尚且酒醉而致濃睡,一夜濃睡之后酒力還未全消,這就不是一般的過量了。我們只要思索一下詞人為什么要寫“濃睡不消殘酒”這句詞,得到的回答只能是“惜花”。就這句詞的立意而言,與上引杜甫和鮑文姬的`詩句都是同一機杼,并無二致。但易安的高處正在于不落窠臼,獨辟蹊徑。一旦領悟了潛藏在“濃睡不消殘酒”背后的這層“惜花”之意,那么對以下數句的理解也就“水到渠成”了。
接下去三、四兩句所寫,是惜花心理的必然反映。盡管飲酒致醉一夜濃睡,但清曉酒醒后所關心的第一件事仍是園中海棠。詞人情知海棠不堪一夜驟風疏雨的揉損,窗外定是殘紅狼藉,落花滿眼,卻又不忍親見,于是試著向正在卷簾的侍女問個究竟。一個“試”字,將詞人關心花事卻又害怕聽到花落的消息、不忍親見落花卻又想知道究竟的矛盾心理,表達得貼切入微,曲折有致。相比之下,周邦彥《少年游》:“一夕東風,海棠花謝,樓上卷簾看。”便顯得粗俗不堪,味同嚼蠟了。“試問”的結果如何呢?──“卻道海棠依舊。”侍女的回答卻讓詞人感到非常意外。本來以為經過一夜風雨,海棠花一定凋謝得不成樣子了,可是侍女卷起窗簾,看了看外面之后,卻漫不經心地答道:海棠花還是那樣。一個“卻”字,既表明侍女對女主人委曲的心事毫無覺察,對窗外發生的變化無動于衷,也表明詞人聽到答話后感到疑惑不解。是啊,“雨疏風驟”之后,“海棠”怎會“依舊”呢?這就非常自然地帶出了結尾兩句。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這既是對侍女的反詰,也象是自言自語:這個粗心的丫頭,你知道不知道,園中的海棠應該是綠葉繁茂、紅花稀少才是!“應是”,表明詞人對窗外景象的推測與判斷,口吻極當。因為她畢竟尚未親眼目睹,所以說話時要留有余地。同時,這一詞語中也暗含著“必然是”和“不得不是”之意。海棠雖好,風雨無情,它是不可能長開不謝的。一語之中,含有不盡的無可奈何的惜花情在,可謂語淺意深。而這一層惜花的殷殷情意,自然是“卷簾人”所不能體察也無須更多理會的,她畢竟不能象她的女主人那樣感情細膩,那樣對自然和人生有著更深的感悟。這也許是她所以作出上面的回答的原因。末了的“綠肥紅瘦”一語,更是全詞的精絕之筆,歷來為世人所稱道。“綠”代替葉,“紅”代替花,是兩種顏色的對比;“肥”形容雨后的葉子因水份充足而茂盛肥大,“瘦”形容雨后的花朵因不堪雨打而凋謝稀少,是兩種狀態的對比。本來平平常常的四個字,經詞人的搭配組合,竟顯得如此色彩鮮明、形象生動,這實在是語言運用上的一個創造。由這四個字生發聯想,那“紅瘦”不正表明春天的漸漸消逝,而“綠肥”象征著綠葉成蔭的盛夏的即將來臨嗎?這種極富概括性的語言,又實在令人嘆為觀止。胡仔《苕溪漁隱叢話》稱:“此語甚新。”《草堂詩余別錄》評:“結句尤為委曲精工,含蓄無窮意焉。”看來皆非虛譽。
這首小詞,只有短短六句三十三言,卻寫得曲折委婉,極有層次。詞人因惜花而痛飲,因情知花謝卻又抱一絲僥幸心理而“試問”,因不相信“卷簾人”的回答而再次反問,如此層層轉折,步步深入,將惜花之情表達得搖曳多姿。《蓼園詞選》云:“短幅中藏無數曲折,自是圣于詞者。”。(李漢超劉耀業)
6、“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這分明是意識完全清醒下的話語。故“試問”處有“曲折”,其實“試問”乃是明知故問,并非真的不知道而問。并且“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也不是詞人親眼看見海棠花落才發之語。其實她的心中早有“綠肥紅瘦”之念,故云“應是”,這正是黃蓼園所言“一問極有情”之原因所在。所以當侍女答曰“海棠依舊”時,詞人用了個“卻”字表轉折,表示與自己早已成熟在心的念頭相異。有情之問,無情之答,或許詞人希望侍女也能答曰海棠零落作為知音之語,但是侍女淡淡答語讓詞人希望落空,只能自云“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綠肥紅瘦”無限凄婉,含意雋永,融情與景,刻畫了生動的意象。《草堂詩余雋卷二》評其為“語新意雋,更有豐情。”“綠肥紅瘦”已非僅言落紅綠葉,僅言春之將逝,其所言在于“惜人”。詞人惜己之青春之逝。“歲歲年年花相似,年年歲歲人不同”,正所謂春去春會再來,花謝花會再開,然而美好的青春時光逝去就將永遠不再回來,這也是凄婉之因。詞人所寫又不僅是個人一己之情感,而是具有人生哲理意義思索的內涵,所以千古而下,動人心扉。
7、寫出了“卷簾人”觀察上的粗疏與感情上的淡漠,它恰好襯托出作者體察的細膩與情思的深婉。沒有這種細膩的體察與深婉的情思,是不可能寫出好作品來的。再次,成功地使用擬人化的手法。詞中把本來用以形容人的“肥”、“瘦”二字,借來用以形容綠葉的繁茂與紅花的稀少,暗示出春天的逐漸消失。這一句不論是在語言的提煉上還是在修辭手法的使用上都是極富創造性的。前面說過,這首詞很短,總共不過三十三字,但它卻能通過生活中一個極其普通的細節,反映作者豐富的內心世界,用語平白淺近,意境含蓄深厚,具有“弦外音,味外味”。黃了翁在《蓼園詞選》中說:“一問極有情,答以‘依舊',答得極淡,跌出’知否‘二句來。而’綠肥紅瘦‘無限凄婉,卻又妙在含蓄。短幅中藏無數曲折,自是圣于詞者。
一問一答之間,花在人前花含愁,人在花前人消瘦。綠肥紅瘦,出語驚人,新鮮之極,動人之極,只是隨手點染卻又神氣兀然,千古之下不負勝名。
一個不解愁思,一個嘆時光易逝,兩相對照,如花影搖曳自有風致翩然。
9、李清照《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全詞”詩眼“是”綠肥紅瘦“,極富表現力。其表現力既體現在鮮明貼切,如用”肥“字寫葉,不僅有多,大之意,還可以聯想到潤澤鮮亮之狀,非常準確、凝練;又體現在感情溶注,如用”瘦“字寫花,不僅有少、小之狀,還可以感受到惋惜憐憫之情,配合全詞情調,表達出感傷哀婉情調。
10、這首詞有一個從聽覺到視覺,從內心到客觀現實的轉化過程,所以才能給讀者留下廣闊的想象空間,便于進行藝術的再創造。這首詞之所以耐人咀嚼,其原因:
一,借問答進行感情上的對比烘托。語言精煉生動,結構緊湊,使讀者如聞其聲、如見其人。人物的身份、性格、教養以及感情上的細微差別歷歷在目,詞顯得生動活潑。”卻道“一句,寫出了”卷簾人“觀察上的粗疏,它恰好襯托出作者體察的細膩與情思的深婉。
二,擬人化的手法。詞中把本來用以形容人的”肥“、”瘦“二字,借來用以形容綠葉的繁茂與紅花的稀少,暗示出春天的逐漸消失。這一句在語言的提煉上,在修辭手法的使用上,都極富創造性的。
這首詞不過三十三字,它卻能通過生活中普通的細節,反映作者豐富的內心世界,用語平白淺近,意境含蓄深厚,具有”弦外音,味外味“。
11、這個子夜,青春已如飛鳥,綠肥紅瘦時節,我的靈魂,在閱讀中復習著青春的片羽,一遍又一遍地,閱讀著滄桑,欲說還休。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12、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嬌艷的花朵畢竟經不起風雨的考驗,愿明日的文壇少一些”鮮花“,多一些真誠、有新意的”綠葉文人“。那么,即使超越不了前人,那生機盎然的滿園春色也會讓人欣賞、陶醉吧……
李清照經典的古詩8
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
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
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
武陵春·春晚
風住塵香花已盡,日晚倦梳頭。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
聞說雙溪春尚好,也擬泛輕舟。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
一剪梅·紅藕香殘玉簟秋
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云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
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閑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聲聲慢·尋尋覓覓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
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守著窗兒一作:守著窗兒)
李清照經典的古詩9
漁家傲李清照
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點綴瓊枝膩。香臉半開嬌旖旎,當庭際,玉人出浴新妝洗。
造化可能偏有意,故叫明月玲瓏地。共賞金尊沉綠蟻①,莫辭醉,此花不與鮮花比。
清平樂李清照
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挼②盡梅花無好意,贏得滿衣清淚。
今年海角天涯,蕭蕭兩鬢生華。看取晚來風勢,故應難看梅花。
【注】這兩首詞都是李清照的詠梅之作。①綠蟻:一種美酒。②挼:搓揉。
【小題1】兩首詞中的“梅”這一意象有什么不同?兩首詞都寫到了“醉”,所表達的感情是否相同?試結合作品簡要分析。
【小題2】兩首詞都寫了梅花,通過梅花寫人,創設的意境卻完全不同。試簡要分析各是怎樣的意境以及意境不同的原因。
答案
(1)答案:
①中的“梅:開在雪中但春意已露.有明月照耀.嬌媚半開.玲瓏清新.像一個出浴美人.中的.“梅:開在雪中受狂風摧殘.零落難看.
②所表達的感情不同.中的“醉:梅花的嬌美姿色使人欣賞.雪綴瓊枝.月照梅花的清新意境使人迷戀.勸人飲醉.表達的是依戀梅花.欣喜春信的陶醉喜悅的感情.中的“醉:年年都醉.但是傷心淚.是感傷自己天涯海角飄泊不定.感傷世事動蕩變化.歲月流逝.而人生衰老.(本題考查了比較鑒賞.分別從“意象和“感情方面進行了考查.回答時分條作答.意思對即可.)
(2)答案:
①的意境:淡雅.清新.寧靜.玲瓏.優美,
②的意境:冷落.蕭索.沉郁.凄傷.(本題主要考查了意境.注意題干中命題人的提示句:“怎樣的意境.意思對即可.)
李清照經典的古詩10
《聲聲慢》是李清照晚年的名作,歷來為人們所稱道,尤其是作者那哀婉的凄苦情,不知曾感動過多少人。當時,正值金兵入侵,北宋滅亡,志趣相投的丈夫也病死在任上,南渡避難的過程中夫妻半生收藏的金石文物又丟失殆盡。這一連串的打擊使她嘗盡了國破家亡、顛沛流離的苦痛。
就是在這種背景下作者寫下了《聲聲慢》這首詞,通過描寫殘秋所見、所聞、所感,抒發自己孤寂落寞、悲涼愁苦的心緒。詞風深沉凝重、哀婉凄苦,一改前期詞作的開朗明快。
教學目標:
通過詞句品讀和場景再現,體味詩人的情感
教學重點:
理解李清照在詞中表達出的“愁”
教學內容:
一、導入
以猜字謎方式導入。“風起了,葉落了,心碎了”,(愁板書)(聰明!)秋天的時候我們特別容易發愁,敏感一點的同學難免有時候會見月傷心,聽風落淚。今天我們要學的就是一位將愁字寫絕了的女詞人李清照的《聲聲慢》。
在中國的詞壇上,有一位才情出眾的女詞人,她的詞作哀婉凄,美打動了無數后人,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一首婉約詞中的杰作《聲聲慢》。
二、知人論世:
李清照,字漱玉,號易安居士,出東濟南人、宋代婉約派人的代表之一
誰能給大家介紹一下李清照嗎?(請一個學生)初中學過她的詞嗎?能背出來給大家聽聽嗎?忘了,沒關系,我們一起回憶一起背好嗎?背得真好。背得很整齊。這是李清照早期的一首詞作,詞風還是比較婉約清麗。但是到了后期她經歷了國破、家亡、夫死、遇人不淑等不幸遭遇后,詞風就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晚年的的李清照無兒無女,一個人孤苦伶仃的守著一個孤清的寂寞小院過日子。又是一年秋風起,秋葉落,她一個人孤寂茫然地行走在杭州深秋的落葉黃花中,寫下了這首濃縮了她一生和全身心痛楚的《聲聲慢》
補充介紹:李清照出身于書香門第,良好寬松的家庭教育環境,使她出落成為一個外美如花,內秀如蘭的才女。十九歲嫁給宰相之子趙明誠,夫妻兩人志趣相投,琴瑟和諧,經常一起踏雪尋梅,插花折柳,共同收集金石古玩、題詩作畫,堪稱神仙眷侶。但是好景不長,公元1127年,金人南侵,高宗皇帝趙構倉皇南逃,李清照夫婦也跟隨著南下,一路歷經戰亂。不久深愛他的丈夫趙明誠病逝離開了她,她又被誣陷通敵買國,一個失去丈夫的`弱女子,在這種情況下能怎么辦?她只能終日凄凄惶惶急急忙忙的追趕著那個南宋小朝廷。在流離失所之中在戰亂之中在匆忙之中,她與丈夫多年收集的視如生命的金石古玩也大部丟失了,多少痛,多少傷啊。在心灰意冷無可奈何的情況下,她答應了當時一個財政部長求婚,帶著名節被毀的恥辱,只想晚年能過一些平靜安定的生活。誰知這個人,卻是個衣冠君子,娶李清照只是為了得到她身邊尚存的金石古玩,一到手就撕下文人的面紗,對李清照拳打腳踢。李清照冒著牢獄之災,解除樂這段痛苦的婚姻。晚年的的李清照無兒無女,只能一個人孤苦伶仃住在杭州城里的一個孤清的小院過日子。名滿天下的一代才女競淪落到這樣的田地。
所作詞,前期多寫閨中的生活情趣和大自然風光,風格清新明麗(板書)。后期多反映戰亂痛苦的生活,風格沉郁凄愴(板書)。
《聲聲慢》是她在遭受國破、家亡、夫死、半生收藏的金石丟失殆盡,嘗遍顛沛流離的苦痛后所作,是李清照后期作品中的代表作。
三、根據自己的理解用適當的語調吟讀詞作。
1、全體男同學朗誦詞作,女同學細聽,挑他們讀得不準確的地方。
2、女同學齊讀,請輕聲而滿蓄李清照的傷痛情感(女聲在“二泉映月”背景音樂下彌漫了整個教室)
3、師總結:我特別注意的是所有的同學讀書時的表情,知道好多同學感受到了李清照的種種苦痛!最好的是把自己換位成李清照,去用語言表達那無盡的傷痛!
四、請說出自己最有感觸地方(要落實到字詞)。要求同學用清晰的語言表達!
問:這首詞中作者寫了哪些景物?
明確:天氣、淡酒、秋風、過雁、黃花、梧桐、細雨(板書)
問:這些景物流露出作者什么樣的情感?
意象探究:
明確:1、淡酒“三杯兩盞淡酒,怎敵它晚來風急”在一個寒冷的夜晚,詞人獨自一人守著窗口,寒風不停的襲來,喝了好幾杯酒,卻仍抵擋不住寒風,身上很冷,總覺得這酒很淡,酒性不烈!實際上不是酒不烈,只是詞人的憂愁太濃,愁得用酒都無法消除,所以才感到這酒是很清淡!詞人的愁苦就是再濃的酒也不能讓她從中解脫出來啊,愁比酒濃得太多了!這里的什么字讓我們感受深刻?“淡” 自古以來借酒喻愁的句子就很多,大家能舉出幾句嗎?(學生舉出自己所知道的有關酒的詩句。)
“酒入豪腸,七分釀成了月光,剩下的三分嘯成劍氣,繡口一吐,就是半個盛唐”,看來果然是“酒”文化就是“愁”文化啊!
秋風 怎么理解“晚來風急”?秋風渲染什么情緒?
李清照經典的古詩11
李清照宋詞:
《如夢令》原文:
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如夢令》參考注釋:
①雨疏風驟:雨點稀疏,晚風急猛。
②濃睡不消殘酒:雖然睡了一夜,仍有余醉未消。濃睡,酣睡。
③卷簾人:有學者認為此指侍女。
④綠肥紅瘦:指綠葉繁茂,紅花凋零。
李清照宋詞:《如夢令》賞析:
這首小令是李清照的奠定“才女”地位之作,轟動朝野。傳聞就是這首詞,使得趙明誠日夜作相思之夢,充分說明了這首小令在當時引起的轟動。又說此詞是化用韓偓《懶起》詩意。韓詩曰:“昨夜三更雨,臨明一陣寒。海棠花在否?側臥卷簾看。”但李清照的小令較原詩更勝一籌,入木三分地刻畫了少女的傷春心境。
“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這兩句寫昨夜的風很急,還淅淅瀝瀝的下起小雨;晚上又飲了一些酒,睡的很沉,直到早上醒來酒意還沒有完全退去。一開始就將整首詞的時間、環境勾勒得十分清楚。“雨疏風驟”十分恰當的寫出了暮春的特點,風吹的緊而雨卻是疏落,四個字即使人能夠感受到暮春的氣息。“濃睡不消殘酒”則寫出了人物現在的狀態,剛剛醒來略略還帶些酒意,一副慵懶的模樣,這種狀態下最容易想起昨夜的雨疏風驟,隱隱心底還藏著些許心事,這樣就順理成章地引出下文。上下兩句前者寫室外,后者寫室內,轉折的巧妙恰當,靈動自然。
經歷了一場風吹雨打,主人公心中十分想知道園中的海棠是否花瓣零落,令人不忍面對,因此急急地向“卷簾人”詢問。一個“試”字,寫出了人物心中的擔憂,她不愿意春天就這么快的過去。“試”字將不忍問卻又忍不住想知道的矛盾心理刻畫的淋漓盡致。孰料,“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這讓她出乎意料,雖然她內心渴望海棠依舊,但自己也明白風雨之后必是花事凋零,所以“卷簾人”的回答給了她意外的驚喜。“海棠依舊”從后面應和了前面“問”的內容,這種手法使得其詞更加耐讀。“卻”字同時寫出了主人公原有的心思和聽到回答后的意外之情,還隱隱道出了“卷簾人”不了解主人公的心思和回答時的漫不經心,這兩者之間形成了一個微妙的對比,主人公的細膩委婉與“卷簾人”粗疏淡漠之間的對比。詞至此,又疊進一層,意境又開一界。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主人公畢竟還是知道這是暮春時節,況且昨夜又是一夜風雨,海棠花斷然是不會依舊了,因此她連用兩個“知否”來糾正“卷簾人”的答復,口語的語氣使得這兩個“知否”讓人讀來頗覺清新。“應是綠肥紅瘦”一句寫出了當前的情形。這句是最為世人稱道的一句,它十分的新穎別致、生動傳神,看似信手拈來,卻是功力獨到。她用“綠”字代指滿枝的綠葉,用“紅”代指枝頭的花朵,“肥”替換了“多”,“瘦”替換了“少”,寫出了一個全新的意境。無怪乎多為歷代詞論者贊譽,如《草堂詩余別錄》中曰“結句尤為委曲工整,含蓄無窮意焉”。而更深一層,“紅”又不單指花朵,還隱指了春天萬紫千紅的景象與色彩,隱指了春天眾多無比美好的事物,隱指了在春天里的喜悅心情。這樣“紅瘦”一詞就逼真地寫出了人物地傷春情思。不需直言,不假雕飾,卻更令人心動,這是李清照的詞作給讀者的一個典型感受。
作為李清照的成名之作之一,這首小令寫法別致。它曲折委婉,意境層層疊進,雖只六句,卻幾度轉承,時時宕開一筆。同為傷春之作,作者并沒有像其他詩篇一樣直接寫如何百花凋零、如何悲傷惆悵,而是通過聽覺、視覺等側面營造暮春時節的氛圍,從客觀現實逐漸轉入主觀感受,從而能夠更加強烈的引起讀者的共鳴。
其次,作者通過主人公與“卷簾人”的對話來展開全文。這種寫法,不僅是讀者如聞其聲、如見其人,在腦海里形成一副完整的`畫面,增添了真切感,而且行文上也顯得緊湊而有內容。同時還將人物的心境通過話語表現出來,更顯得真實可信。此外作者在對話中稍加點綴,如“試”、“卻”等字,將人物情感的轉折細膩地刻畫出來,對比著描寫了兩個人物的情感心思。
再者,成功地運用代指手法。以“綠”“紅”代指葉和花,以“肥”“瘦”代指多少,在語言上更顯凝練,言前人所未言。前已詳述,此處即不重復了。
接下去三、四兩句所寫,是惜花心理的必然反映。盡管飲酒致醉一夜濃睡,但清曉酒醒后所關心的第一件事仍是園中海棠。詞人情知海棠不堪一夜驟風疏雨的揉損,窗外定是殘紅狼藉,落花滿眼,卻又不忍親見,于是試著向正在卷簾的侍女問個究竟。一個“試”字,將詞人關心花事卻又害怕聽到花落的消息、不忍親見落花卻又想知道究竟的矛盾心理,表達得貼切入微,曲折有致。相比之下,周邦彥《少年游》:“一夕東風,海棠花謝,樓上卷簾看。”便顯得粗俗不堪,味同嚼蠟了。“試問”的結果如何呢?——“卻道海棠依舊。”侍女的回答卻讓詞人感到非常意外。本來以為經過一夜風雨,海棠花一定凋謝得不成樣子了,可是侍女卷起窗簾,看了看外面之后,卻漫不經心地答道:海棠花還是那樣。一個“卻”字,既表明侍女對女主人委曲的心事毫無覺察,對窗外發生的變化無動于衷,也表明詞人聽到答話后感到疑惑不解。是啊,“雨疏風驟”之后,“海棠”怎會“依舊”呢?這就非常自然地帶出了結尾兩句。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這既是對侍女的反詰,也象是自言自語:這個粗心的丫頭,你知道不知道,園中的海棠應該是綠葉繁茂、紅花稀少才是!“應是”,表明詞人對窗外景象的推測與判斷,口吻極當。因為她畢竟尚未親眼目睹,所以說話時要留有余地。同時,這一詞語中也暗含著“必然是”和“不得不是”之意。海棠雖好,風雨無情,它是不可能長開不謝的。一語之中,含有不盡的無可奈何的惜花情在,可謂語淺意深。而這一層惜花的殷殷情意,自然是“卷簾人”所不能體察也無須更多理會的,她畢竟不能象她的女主人那樣感情細膩,那樣對自然和人生有著更深的感悟。這也許是她所以作出上面的回答的原因。末了的“綠肥紅瘦”一語,更是全詞的精絕之筆,歷來為世人所稱道。“綠”代替葉,“紅”代替花,是兩種顏色的對比;“肥”形容雨后的葉子因水份充足而茂盛肥大,“瘦”形容雨后的花朵因不堪雨打而凋謝稀少,是兩種狀態的對比。本來平平常常的四個字,經詞人的搭配組合,竟顯得如此色彩鮮明、形象生動,這實在是語言運用上的一個創造。由這四個字生發聯想,那“紅瘦”不正表明春天的漸漸消逝,而“綠肥”象征著綠葉成蔭的盛夏的即將來臨嗎?這種極富概括性的語言,又實在令人嘆為觀止。胡仔《苕溪漁隱叢話》稱:“此語甚新。”《草堂詩余別錄》評:“結句尤為委曲精工,含蓄無窮意焉。”看來皆非虛譽。
這首小詞,只有短短六句三十三言,卻寫得曲折委婉,極有層次。詞人因惜花而痛飲,因情知花謝卻又抱一絲僥幸心理而“試問”,因不相信“卷簾人”的回答而再次反問,如此層層轉折,步步深入,將惜花之情表達得搖曳多姿。《蓼園詞選》云:“短幅中藏無數曲折,自是圣于詞者。”可謂的評。
李清照經典的古詩12
念奴嬌·春情
宋代:李清照
蕭條庭院,又斜風細雨,重門須閉。寵柳嬌花寒食近,種種惱人天氣。險韻詩成,扶頭酒醒,別是閑滋味。征鴻過盡,萬千心事難寄。
樓上幾日春寒,簾垂四面,玉闌干慵倚。被冷香消新夢覺,不許愁人不起。清露晨流,新桐初引,多少游春意。日高煙斂,更看今日晴未。
蝶戀花·上巳召親族
宋代:李清照
永夜懨懨歡意少。空夢長安,認取長安道。為報今年春色好,花光月影宜相照。
隨意杯盤雖草草。酒美梅酸,恰稱人懷抱。醉里插花花莫笑,可憐春似人將老。
憶秦娥·詠桐
宋代:李清照
臨高閣,亂山平野煙光薄。煙光薄,棲鴉歸后,暮天聞角。
斷香殘酒情懷惡,西風催襯梧桐落。梧桐落,又還秋色,又還寂寞。
鷓鴣天·寒日蕭蕭上瑣窗
宋代:李清照
寒日蕭蕭上瑣窗,梧桐應恨夜來霜。酒闌更喜團茶苦,夢斷偏宜瑞腦香。
秋已盡,日猶長,仲宣懷遠更凄涼。不如隨分尊前醉,莫負東籬菊蕊黃。
南歌子·天上星河轉
宋代:李清照
天上星河轉,人間簾幕垂。涼生枕簟淚痕滋。起解羅衣聊問、夜何其。
翠貼蓮蓬小,金銷藕葉稀。舊時天氣舊時衣。只有情懷不似、舊家時。
李清照經典的古詩13
東籬把酒黃昏后,有暗香盈袖。 ——李清照《醉花陰·薄霧濃云愁永晝》
暖風遲日也,別到杏花肥。 ——李清照《臨江仙·梅》
蕭條庭院,又斜風細雨,重門須閉。 ——李清照《念奴嬌·春情》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 ——李清照《武陵春·春晚》
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李清照《夏日絕句》
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李清照《聲聲慢·尋尋覓覓》
連天衰草,望斷歸來路。 ——李清照《點絳唇·閨思》
寂寞深閨,柔腸一寸愁千縷。 ——李清照《點絳唇·閨思》
髻子傷春慵更梳。 ——李清照《浣溪沙·髻子傷春慵更梳》
李清照經典的古詩14
1、《聲聲慢·尋尋覓覓》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
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該詞是李清照后期的作品,通過對秋季蕭條景象的描寫,抒發了自己國破家亡后,流落江南的苦悶悲愁心緒。開頭連用十四個疊字,有反復吟唱,徘徊低迷,婉轉凄楚,余音繞梁之感。而在最后,又化用溫庭筠“梧桐樹,三更雨,不道離情正苦;一葉葉,一聲聲,空階滴到明”的句子,表現自己哀愁苦悶的心情。
2、《一剪梅·紅藕香殘玉蕈秋》
紅藕香殘玉蕈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云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
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閑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此詞是李清照前期詞中難得的佳作,寫于新婚后不久。當時李清照的丈夫趙明誠要負笈遠游,李清照不忍離別,于是寫下了這首《一剪梅》送給了他。另一種說法是李清照因為父親失勢,被迫還鄉,與丈夫時有別離,在此期間寫下該詞。該詞不飾雕飾,格調清新,意境幽美,其中不乏千古名句,是閨怨詞中的佼佼者。
3、《漁家傲·天接云濤連曉霧》
天接云濤連曉霧。星河欲轉千帆舞。仿佛夢魂歸帝所。聞天語。殷勤問我歸何處。
我報路長嗟日暮。學詩謾有驚人句。九萬里風鵬正舉。風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此詞是李清照后期的作品,之所以突出,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詞中充滿了豪邁之氣,是李清照的詞中唯一的豪放風格詞作。1130年,李清照在海上航行,歷盡風濤之險,如夢似幻。于是李清照將海上風光與傳說結合,描繪了船搖帆舞,星河欲轉,虛虛實實的場景,隱約體現自己流落南方后的艱苦之路,最后又以灑脫的態度回應了世界。黃蘇評此詞:“渾成大雅,無一毫釵粉氣。”
4、《永遇樂·落日熔金》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處。染柳煙濃,吹梅笛怨,春意知幾許。元宵佳節,融和天氣,次第豈無風雨。來相召、香車寶馬,謝他酒朋詩侶。
中州盛日,閨門多暇,記得偏重三五。鋪翠冠兒,捻金雪柳,簇帶爭濟楚。如今憔悴,風鬟霜鬢,怕見夜間出去。不如向、簾兒底下,聽人笑語。
這首詞寫于1147年的一個元宵節。當時南方城市節日氣候十分熱鬧。但是李清照無法融入這種氣氛之中,李清照孤苦伶仃,想到自己已經“風鬟霜鬢”,故友也知不道去哪里了,于是暗自神傷。但是,李清照又怕別人看到自己的傷心,只能“簾兒底下,聽人笑語”。這首詞主要運用對比的手法,在淺顯平易的地方將口語和書面語融合,表現出雅俗相濟、俗中見雅、雅不避俗的風格。
5、《鳳凰臺上憶吹簫·香冷金猊》
香冷金猊,被翻紅浪,起來慵自梳頭。任寶奩塵滿,日上簾鉤。生怕離懷別苦,多少事、欲說還休。新來瘦,非于病酒,不是悲秋。
休休,這回去也,千萬遍陽關,也則難留。念武陵人遠,煙鎖秦樓。惟有樓前流水,應念我、終日凝眸。凝眸處,從今又添,一段新愁。
該詞是李清照早期的代表作之一,寫于青州。1118至1120年,趙明誠或有外任,李清照獨居青州,于是寫下了《鳳凰臺上憶吹簫》來表現自己的愁苦之情。《鳳凰臺上憶吹簫·香冷金猊》是宋代女詞人李清照的作品。上片寫自己的舉止神態寫起,從動作看心情。下片寫自己的心理活動。全詞纏綿悱惻,委婉含蓄,余味無窮。
6、《孤雁兒》
藤床紙帳朝眠起,說不盡無佳思。沈香煙斷玉爐寒,伴我情懷如水。笛里三弄,梅心驚破,多少春情意。
小風疏雨蕭蕭地,又催下千行淚。吹簫人去玉樓空,腸斷與誰同倚?一枝折得,人間天上,沒個人堪寄。
該詞寫于1129年,是一首悼亡之作。李清照在小序中說“世人作梅詞,下筆便俗。予試作一篇,乃知前言不妄耳。”李清照先寫平常生活中的床、帳、香,以此回憶起自己已故的丈夫。又寫春天到來的景象。但是,春天的風光無人共賞。李清照折梅一支,無法給寄給丈夫。這首詞手法熟練,但是內容單調。羅忼烈曾評論“究苦無骨……不識何以自負至此?”
7、《醉花陰·薄霧濃云愁永晝》
薄霧濃云愁永晝,瑞腦消金獸。佳節又重陽,玉枕紗廚,半夜涼初透。
東籬把酒黃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這首詞是李清照前期的作品,大約是寫于自己的丈夫趙明誠分別后的作品。當時正是中秋佳節,李清照思念丈夫,于是寫下了此詞,寄給了丈夫。趙明誠收到后,于是三夜未眠,作詞數闋,沒有哪一首能夠勝過李清照的。該詞的全篇比較平淡,最后一句“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成為了點睛之筆,為千古名句。明茅映《詞的》評價到:“但知傳誦結語,不知妙處全在莫道不銷魂”。
8、《行香子·七夕》
草際鳴蛩,驚落梧桐。正人間天上愁濃。云階月地,關鎖千重。縱浮槎來,浮槎去,不相逢。
星橋鵲駕,經年才見,想離情別恨難窮。牽牛織女,莫是離中。甚霎兒晴,霎兒雨,霎兒風。
該詞是作者前期的作者,主要是自己和丈夫的暫時離居的苦悶心情。詞作寫于七夕節。詞通過寫牛郎織女的悲慘故事,來反映自己和丈夫的分別。全詞境界奇麗,曲徑通幽,是寫七夕節的佳作之一。
9、《武陵春·春晚》
風住塵香花已盡,日晚倦梳頭。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
聞說雙溪春尚好,也擬泛輕舟。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
該詞寫于1135年,當時金兵南侵,丈夫已經去世,李清照獨立流落浙江金華,家藏的'金石文物也散失殆盡,內心極其悲痛。當春季來臨,風光怡人,但是李清照卻沒有心情欣賞,可謂盛景寫哀情。其“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化用前人句子,但是毫無痕跡。
10、《南歌子·天上星河轉》
天上星河轉,人間簾幕垂。涼生枕簟淚痕滋。起解羅衣聊問、夜何其。
翠貼蓮蓬小,金銷藕葉稀。舊時天氣舊時衣。只有情懷不似、舊家時。
這首詞是李清照后期的作品,主要寫自己思念已故丈夫的作品。上片主要寫當時的環境,月明星稀,百姓安睡,自己卻難以入眠。下片寫自己睹目思人,看到翠貼、衣服等過去的東西,想到了過去的人物。但是物是人非,心情久久不能平復。這首詞用詞平平淡淡,但娓娓道來,不驚不怒,感人至深。
李清照自己一生處于兩宋之交,自己又遭到國破家亡之痛,這些在詞作上都有反應。基本上是后期的詞作奠定了李清照的地位,如果沒有后期的經歷,李清照的詞作地位可能和朱淑真差不多。不過,李清照的歷史地位也不能過于拔高,他后期的詞作也主要抒發個人的愁苦,沒有一首詞作將國家、民族、社會等大的變故寫于詞中,使得詞作境界始終未脫離閨閣束縛,因此缺乏如千古絕唱名篇。而他的早期詞,如《如夢令》等,雖然在通過教材而廣為流傳,但是其境內并不高。
李清照經典的古詩15
李清照《夏日絕句》古詩原文意思賞析
《夏日絕句》作者是宋代文學家李清照。其全詩如下:
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
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前言】
李清照詩借用西楚霸王項羽失敗后不肯茍且偷生、烏江自刎的歷史故事來諷刺南宋朝廷的逃跑主義,表示了希望抗戰,恢復故土的思想感情。“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兩句,尤其鏗鏘有滴。
【譯文】
人活在這個世界上,就應該做人中的豪杰!即使是已經死了,也應該成為鬼中的英雄!我至今還在懷念楚漢爭雄時的項羽,即便是自刎于烏江,也不逃離江東的場景。
【鑒賞】
李清照這首詩,手起筆落處,端正凝重,力透人胸臆,直指人脊骨。“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這不是幾個字的精致組合,不是幾個詞的巧妙潤色;是一種精髓的凝練,是一種氣魄的承載,是一種所向無懼的人生姿態。那種凜然風骨,浩然正氣,充斥天地之間,直令鬼神徒然變色。“當作”之所“亦為”,一個女子啊!纖弱無骨之手,嬌柔無力之軀,演繹之柔美,繞指纏心,凄切入骨,細膩感人無以復加。透過她一貫的.文筆風格,在她以“婉約派之宗”而著稱文壇的光環映徹下。筆端勁力突起,筆鋒剛勁顯現時,這份剛韌之堅,氣勢之大,敢問世間須眉幾人可以匹敵?
“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女詩人追思那個叫項羽的楚霸梟雄,追隨項羽的精神和氣節,痛恨宋朝當權者茍且偷安的時政。都說退一步海闊天空。僅一河之遙,卻是生死之界,僅一念之間,卻是存亡之抉。項羽,為了無愧于英雄名節,無愧七尺男兒之身,無愧江東父老所托,以死相報。“不肯”!不是“不能”、不是“不想”、不是“不愿”、不是“不去”。一個“不肯”筆來神韻,強過鬼斧神工,高過天地造化。一種“可殺不可辱”、“死不懼而辱不受”的英雄豪氣,漫染紙面,力透紙背,令人叫絕稱奇而無復任何言語。
這首詩起調高亢,鮮明地提出了人生的價值取向:人活著就要作人中的豪杰,為國家建功立業;死也要為國捐軀,成為鬼中的英雄。愛國激情,溢于言表,在當時確有振聾發聵的作用。南宋統治者不管百姓死活,只顧自己逃命;拋棄中原河山,茍且偷生。因此,詩人想起了項羽。項羽突圍到烏江,烏江亭長勸他急速渡江,回到江東,重整旗鼓。項羽自己覺得無臉見江東父老,便回身苦戰,殺死敵兵數百,然后自刎。詩人鞭撻南宋當權派的無恥行徑,借古諷今,正氣凜然。全詩僅二十個字,連用了三個典故,但無堆砌之弊,因為這都是詩人的心聲。如此慷慨雄健、擲地有聲的詩篇,出自女性之手,實在是壓倒須眉了。
【李清照經典的古詩】相關文章:
李清照古詩大全08-06
李清照簡介古詩02-25
古詩浣溪沙李清照09-14
遇見李清照古詩詞10-10
李清照古詩鑒賞:浪淘沙05-25
《夏日絕句》李清照古詩賞析06-12
李清照古詩詞42首07-21
李清照古詩詞31首08-03
《如夢令》李清照的古詩賞析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