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李清照詞傳》的讀后感

時間:2020-11-13 11:44:53 李清照 我要投稿

《李清照詞傳》的讀后感6篇

  《李清照詞傳》介紹了一代“婉約詞宗”——李清照跌宕起伏的傳奇人生,作者文筆優美,將李清照天真爛漫的少女時代、相夫治學的少婦時代、顛沛流離的老年時代都作出描述,中間穿插了她在不同時期的詞作,詞人形象躍然紙上。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李清照詞傳》的讀后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李清照詞傳》的讀后感6篇

  《李清照詞傳》的讀后感篇1

  讀《李清照傳》,品宋詞滋味,不禁被作者那細膩的筆觸、豐富的情感世界所折服,頓覺耳目一新,流連忘返。從平時的“不感興趣”,到一連幾天,腦海里不時縈繞的,都是宋詞的精彩片段,以至于想靜下心來讀下一本書,都變得有點困難。沒辦法,只有停下來理理這紛亂的思緒,寫點讀后感之類的文字。

  李清照(1084-1155)號易安居士,南宋杰出女文學家,章丘明水(今屬濟南)人,是婉約派詞人代表。生于名宦之家,幼時過目不忘,出語驚人,博覽群書。齊魯壯麗的山川涵育了清照的創作靈性,少女時代即名噪一時,嶄露崢嶸。婚后,清照與丈夫情投意合,如膠似漆,過著幸福美好的生活。靖康之變后,她與趙明誠避亂江南,喪失了珍藏的大部分文物。后來趙明誠病死,她獨自漂流在杭州、越州、金華一帶,在凄苦孤寂中度過了晚年。

  一代才女李清照,從容一生李清照是一位才華出眾,成績卓越的女作家,就“詞”這一文學體式來說,她已經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像《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興盡晚歸舟,誤入藕花深處。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寥寥數筆,一幅美麗的少女夜游圖已躍然而出:一位活潑多情、熱愛生活的少女出外游玩,被大自然秀麗的風光所吸引,為了看落日而忘了回家的時間。興盡而歸,泛舟河上,路過一片蓮池,想要快點回家而奮力劃船的聲響,驚擾了池塘邊的一灘鷗鷺,撲啦啦展翅而飛;除了詞,李清照在詩文上同樣有很高的造詣。比如“詩情如夜鵲,三繞未能安”:除反映出她的創作心態外,比喻的新鮮貼切,化用曹操《短歌行》“月明星稀,鳥鵲南飛。繞樹三匝,無枝可依”的奇巧妙思,不能不令人擊節稱道。

  像《烏江》里的“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更是千古傳頌的名句:詩中項羽那雖死猶榮、傲然孑立的身影,黃鐘大呂般慷慨激昂的音響,那感天地、泣鬼神的英雄主義,無疑對國難當頭的人們具有精神感召的力量,同時對于茍且偷安、昏庸無能的南宋統治者也是一種諷刺。還有《感懷》、《春殘》、《分得知字》、《偶成》等詩,或感懷言志、或睹物抒情,也非同一般手筆;李清照流傳下來的文章,當首推《金石錄后序》,這是清照散文中的代表作。文章介紹了《金石錄》的內容與成書過程,回憶了婚后至夫死亂離34年間的憂患得失,有敘有議,文情并茂。全文敘述線索清晰、敘述順序井然、細節描述生動形象,尤其是貫穿全文的今昔迥異、聚散無常的情感,跌宕起伏,感人至深。

  《金石錄后序》之外,她的《詞論》一文,更是彪炳千古,開創文學評論之先河,是中國文學批評史上第一篇論詞的理論文章。對于詞的品評標準與創作原則,建樹了一套完整的理論框架,為詞學理論的完善與發展,做出了積極的貢獻。

  李清照以一女性而躋身于男性的世襲領地,并以其創作的總體成就及多方面的才華傲視群雄,在中國文學史乃至中國封建社會史中都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李清照詞傳》的讀后感篇2

  一直很喜歡李清照的詞,卻從來沒有將她的詞連貫起來看。借助《李清照詞傳》,才發現她的詞,仿佛今人流行的公眾號一般,忠實地記錄著她不同年代的點點滴滴,讀來很是有趣。有趣之余,難免傷感,因為人情終究抵不過光陰薄涼。

  李清照,號易安居士,宋代杰出女詞人,被后人譽為婉約詞的“一代詞宗”,與丈夫趙明誠相愛、相敬、情深意濃、志趣相投,創造了令人稱羨的愛情佳話。

  少女時代的李清照,仿佛是條歡悅的小溪,充滿著粉嫩光陰里的不可思議。估計有一次是瘋玩到天黑才往回劃船,不知不覺劃進了荷花蕩里。看著被驚起的滿灘水鳥,她充滿了好奇、興奮。

  《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

  那時候的李清照,心里清澈通透,未經世事,一塵不染。

  貪玩之余,少女的身體和心智在慢慢發生變化。陽春三月,臨水照花,花亂了,心也亂了。再看另一首《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侍女不懂李清照的心思,只說“海棠依舊”,沒什么變化。李清照發了點小脾氣,“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終于等到了她的夢中人趙明誠,有《點絳唇》作證:蹴罷秋千,起來慵整纖纖手。露濃花瘦,薄汗輕衣透。見客入來,襪刬金釵溜。和羞走,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

  李清照獨自一人在院子里蕩秋千,恍惚之間聽見有人來,匆忙回避,又忍不住回頭偷看那少年的風采。他不一定是最早出現的那一個,但一定是恰好出現的那一個。

  結婚之后,趙明誠尚在太學,只有每月的初一、十五才能回家探望,聚少離多,繾綣感傷,于是便有了這首《一剪梅》: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云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閑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思念是一種病,兩地分居,根本治不好。這首詞里最經典的就是“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獨守空房,顧影自憐,再作《醉花陰》:薄霧濃云愁永晝,瑞腦銷金獸。佳節又重陽,玉枕紗櫥,半夜涼初透。東籬把酒黃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據說,趙明誠收到這首詞后反復嘆賞,閉門謝客,用盡心力作詞回贈。經過幾日努力,他將李清照的《醉花陰》一詞混入他創作的50首詞里,邀請友人陸德夫品賞。豈料陸德夫賞玩再三,認為“眾詞作里,唯有三句驚人,就是‘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生活顛沛流離,夫妻又長期分居,李清照多年沒有生育,趙明誠無奈之下只能蓄養歌姬,再納侍妾。李清照對愛情始終是苛刻的,對這份感情有了不滿,并且猛烈洶涌,因為她不愿看到這一幕。且看她的《漁家傲》:

  天接云濤連曉霧。星河欲轉千帆舞。仿佛夢魂歸帝所。聞天語。殷勤問我歸何處。

  我報路長嗟日暮。學詩謾有驚人句。九萬里風鵬正舉。風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在優柔與決然之間,脆弱與堅硬之間,她只能真誠地重新憧憬。這估計是她唯一能做的。

  北宋亡國,南渡之初,李清照寫下了氣壯山河的《夏日絕句》: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但歷史的車輪,還是無情地碾碎了她的豪情。這再次說明:光有雄心是不行的,更何況一個女流之輩?

  南宋疲軟,丈夫趙明誠也去世了,獨處陋室的.李清照,若有所失地東尋西覓。所有經歷過的事情都是沉默的,等待著她一一數落,然后再次銷聲匿跡。

  《聲聲慢》: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

  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無需多言,她心中那無限的痛楚和抑郁之情,在詞中噴薄而出……

  被譽為古代“第一才女”的李清照,一生都是用瀕臨爆裂的力量在綻放。縱然人情抵不過光陰薄涼,縱然生命難免有曲折、有跌宕,依然綻放得毫不遲疑。

  《李清照詞傳》的讀后感篇3

  讀完《李清照詞傳》,我才知道李清照的一生是那么的艱苦,困難。再回想我們現在的安逸生活,我們又有什么可以抱怨的呢?

  李清照,青州人,字易安,號易安居士。少女時期的她,寫出來的作品都帶有靈性,就像《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一般。這些詞被一個叫趙明誠的男人看見了,很是驚訝。從此,他的心中就住下了她。

  很快,趙明誠便娶了她,但安逸的日子保持不了多久。皇帝駕崩,新帝繼位,趙明誠的父親趙挺之在朝廷做官,屬于新黨派的,而李清照的父親確是舊黨的。新帝更寵愛新黨,打壓舊黨。還禁止聯姻,于是李清照被迫無奈,離開京城,回到了京城,也回到了無邊的相思。

  但不久趙明誠的父親趙挺之因為宰相的迫害,罷官回家,不日去世。趙明誠便也回到青州,兩人相見,一起賭書潑茶,其樂融融。不久,朝廷又用起趙明誠,去萊州當太守。便再也沒回來,李清照又去萊州找他,得到的卻是無盡的寂寞。

  趙明誠51歲時因去朝廷上任而感染風寒,不日病死。聽到消息的李清照,悲憤交加,又正值戰亂時期,李清照一路逃亡,后又再嫁張汝舟。卻遭家暴。李清照又是休夫又是上告朝廷,將張汝舟告進監獄。

  后來,戰亂平定,舉朝歡慶。唯有李清照悶悶不樂,因為趙明誠死了,誰與她歡慶。

  李清照,一個女子都有膽識,我們男人又豈能輸給女生。

  《李清照詞傳》的讀后感篇4

  李清照,這位歷史罕見的才女,她隨著時光逐漸變幻的模樣,經歷了甘之如飴的愛情過后,獨自的地老天荒,如畫卷一般展現在我眼前。

  想來對這本書并無太多印象,這是因為從前思想太淺,只知詞美、人美、意美,不知詞或詩的背后,是年少天真活潑的歡樂,抑或是后來世事慘淡的悲涼。這本書里描繪了她的一生,她所保留下來的每一首詞作,幾乎都在這故事中漸漸道出。她是一位宋朝詞人,生于書香門第,父親還是蘇軾的弟子。

  在那樣一個女子并不受重視的時代,她還是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可以隨心所欲地填自己的詞,盡管朝廷之事擾人,依舊擾不亂她那顆淡然的心。她的一生,以北宋滅亡為明顯的分界線,詞作從此轉變了風格,前半生的歲月靜好,后半生雖是人走茶涼,但她還保留著自己那股子才情。戰火、朝廷的偏安,世事的難料,讓她看透悲歡離合,然而,歲月雖凄涼,她卻從不絕望。

  她被譽為婉約派的代表人物,但其實,她內心深處的浩然正氣也時時刻刻影響著她,不然又怎會有“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這樣的千古名句呢?她是個溫婉的女子,曾經乘舟采蓮,細嗅青梅;后來與趙明誠結為夫妻,煮酒論詩,醉心于金石書畫……世事不問,毫不掛心,歲月里是那樣的悠然自得。詩詞中無不透出的是活潑靈動。到了后來,卻讓她遇見了生活的真相,遭受了國家的風雨飄搖,讓她何去何從。

  雖然命運多桀,經歷了那么多起起落落,李清照的生活才顯得更加圓滿。然而,在這歷史長河中,她真正沒有被忘卻的是什么?是才華。作為一位女詞人,在重男輕女的社會,她的才氣縱橫才讓所有人記住了她。如果她僅僅是一個平庸的女子,或許已被許多教條管住了腳步,再也邁不開來。她的才華,是她所擁有的驕傲。

  “腹有詩書氣自華”,這句話是那樣貼切,她的學識,她對人生絲毫不屈服的態度,對周圍人事的理解,都是她的才華。她成為了一顆歷史中永不磨滅的明珠。

  并非歲月深情,而是她的才華驚艷了歲月。

  《李清照詞傳》的讀后感篇5

  學詩三十年,緘口不求知。誰遣好奇士,相逢說項斯。

  似乎是一夜名震汴京,又是那年在相國寺,一襲秀色的繡絲長裙,一支平素卻極其雅致的青色簪子挽起發絲,潔白如玉的肌膚,頭頭是道地講著相國寺的由來,人群如織卻紛紛駐足,對這位相貌清秀又博學多識的姑娘暗暗稱贊。陽光剛好,快樂剛剛滿足,不經意回眸一笑,陽光灑在她身上,她的一點點羞澀,臉上泛起的紅暈,都深深印在少年熾熱癡癡的眸中。

  “見客入來,襪刬金釵溜。和羞走。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從秋千上下來,卻忽然撞見客人闖入,急急回避卻忘記穿鞋子,金釵偏偏滑落。這位客人,似乎在哪里見過。莫不是,那日那道久久停留的目光。以青梅作掩,倚門回首的她,青澀,充滿著對愛情的浪漫憧憬。

  “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在傾慕與欣賞中,她與他終成眷屬。不是海誓山盟,是他每日歸家心切,期待著她的新作,總是第一個欣賞,連連夸贊,眸中掩飾不去的喜悅,所有的甜蜜都融在雙目中。共同的對藝術的熱愛和高雅的品位,他們不同于世俗,精神世界的交流,給了她一生難忘的美好記憶,卻也再尋不來一個這樣與她興致相同,隆冬時節與她賞梅煮酒,備好筆墨題詞此花不與群花比的人。

  這樣高雅的生活,僅僅伴他們一年。他好收藏,她也一直理解他難有如此愛好之事,便一直支持他。兩人常常一起邊品茗,一邊欣賞文物。但他的父母并不支持,在父母極力反對的情況下,經濟上難以支持下去,但即使常通過當衣物來收購文物,但他們依然樂在其中。這樣不易得來的使他們倍加珍惜。月夜籠罩,皎潔月光里有她的期盼,帶著她的無憂爛漫的豆蔻年華的時光,消散。黎明后迎來的,卻不是陽光明媚。

  一路風雨,父親官場失意被打倒,入獄,她也被迫與他分居異地,接著他的父親步步高升,卻登高跌重,在官場斗爭中依然是犧牲品。兩人又在青州團聚,患難見真情,雖然沒了那時的太平無憂,但更加珍惜彼此,珍惜這每一天的美好。可恨無情風雨,他身患惡疾,永遠離開了他。那一刻,從她小時的憧憬,從第一次邂逅,到那刻她所有的對未來的憧憬,都化為子虛烏有。她可以改嫁,可又有哪一人可以與她促膝長談,與她談論古事談論詩詞,曾經意見相左卻也辯論不相上下,她所有渴望傾訴在詩詞里惟有他懂,即使到了臨終前他伸手想要的,也只有她懂。物質上的一切,誰都可以給予她,可精神世界的交流,又怎盼一人如他。淚水劃過她干凈的面龐,她知道,以后的苦難,沒有人風雨與共,她只能孤身一人,斗爭也罷,失敗也罷。那些年的令她難忘或是令她心碎的時光,都化成永恒的回憶了。她唯一可以做的,只剩對他無盡的追憶,或者,在她受盡歲月的折磨后,只能像碎片一樣,拾起他們曾經的那些回憶那些故事,想起他的每句稱贊,與她共度時光里的詩詞。

  她重病不起,后又受騙嫁給匪人,拼盡一切只為了保護那些僅存的文物,入獄九天,嘗盡世人冷眼相待和惡語嘲諷,她沒有倒下沒有放棄沒有失去一切信心,流離失所一路追隨天子,只想把這些未曾被戰爭之火燒毀,沒有被惡人奪取,沒有遺失的文物,交到帝王手中,不枉風雨兼程,它們一直像他一樣,陪伴她度過那些艱難的日子。這僅存的書畫,她用生命保護著。

  “幾多深恨斷人腸。羅衣消盡恁時香。”

  再憶汴京時光,她像是一顆耀眼的新星,在詩壇上留下一道麗影,卻是大宋詞曲中,最亮的星。她的句句詩詞,皆皆名句。她追隨的藝術,不隨大眾之流,“生當為人杰,死亦為鬼雄。”巾幗直欲壓倒須眉,“應是綠肥紅瘦。”節奏緩急有度,清麗婉約,“炙手可熱心可寒”她躲不過的劫數終來臨,可被擊倒后她不甘就此,在追求藝術的道路上,不肯停歇。她是一代女中豪杰,即便在浩瀚的宇宙中轉瞬即逝,卻留給我們無盡的精神寶藏。

  合上《李清照詞傳》,我似乎經歷了這位女詞人,她風雨的一生,她對祖國的熱愛,對敏銳的眼光,她作為一代女輩的抗爭,她婉約清秀的詞句,她與趙明誠一生共度的高雅生活,常人所達不到的崇高境界。她就是她自己,當行本色,屹然為婉約派一大宗。

  她,李清照,號易安居士。

  《李清照詞傳》的讀后感篇6

  回首中華千年的古代文學史,仿若一部男性作家專史,女性作家屈指可數,大多只以一篇或幾篇作品一露崢嶸,題材也僅限于閨閣之中,難成大家。而李清照的出現,無疑為女性文學史上失衡的天平增添了一個分量極重的砝碼。

  沐浴著齊魯文化的光華,感受著家族書香氣息的熏陶,李清照早年生活在風姿綽約的女郎山和包孕靈秀的百脈泉,跟隨著父親與當世第一流的文學大家吟詠詩文,談古論今,自小就能寫出庸常文人難以望其項背的文章,且受到了父輩們的青睞。

  京都是無數天子腳下的一方寶地,懷揣著對汴京的無限向往,清照與母親隨后奔赴汴京與父親一同生活。待清照成年時,她與當時的太學生趙明誠結為連理。夫婦兩人情投意合,志趣相投,情感甚篤,也一同搜求金石字畫,撰寫古書,琴瑟諧美,其樂融融!如清照初婚后的習作《減字木蘭花》中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鬢斜簪,徒叫郎比并看。嬌嗔中把初婚女子的心事和盤托出,可見郎君如意,兩情相悅,樂在其中矣!而趙因官職在身,不免常要小別美妻,此時從清照的習作中不難看出新婚女子對夫君的深深思戀之情。如《怨王孫》里樓上遠信誰傳?恨綿綿。可見清照的望夫心切!

  怎奈好景不長,父親李格非在官場屢遭迫害,不久便撒手人間。母親更是于這個多事時節病逝。明誠感疾,駕鶴西去,相見直要待來生!此時的清照就像被遺棄的孤雁,前路漫漫,等候著她的是顛沛流離與世間險惡。

  傷之切,悲之痛,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諸如吹蕭人去玉樓空,腸斷與誰同倚。這類的悼詞,任誰目觸都不禁催下數行淚。景同人非,物在人亡,焉得不悲?

  因此,古代文學史上,清照絕可占據一個席位。不徒俯視巾幗,直欲壓倒須眉,或許仍不足以闡述清照在文學史上的功不可沒。

【《李清照詞傳》的讀后感6篇】相關文章:

關于《李清照詞傳》的讀后感08-08

李清照詞傳讀后感800字10-15

讀《李清照詞傳》有感04-10

李清照傳讀后感范文11-29

《李清照詞傳》讀后感范文(精選3篇)06-10

關于《李清照詞傳》的讀后感范文(精選3篇)06-06

李清照傳讀后感(3篇)05-15

李清照傳讀后感2篇01-25

李清照傳讀后感3篇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