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李清照《聲聲慢》教學設計

時間:2023-04-25 13:11:38 羨儀 李清照 我要投稿

李清照《聲聲慢》教學設計(精選7篇)

  作為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時常要開展教學設計的準備工作,借助教學設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加有效地進行。那要怎么寫好教學設計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李清照《聲聲慢》教學設計,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李清照《聲聲慢》教學設計(精選7篇)

  李清照《聲聲慢》教學設計 篇1

  【設計理念】

  1.以新課標要求為依托。新課標提出鑒賞古典詩詞的要從如下方面進行:在了解作品相關背景的基礎上分析和理解作品,感受形象,品味語言,領悟作品的豐富內涵,要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和獨到的思考;了解詩詞的表現手法,體會其藝術表現力;培養積極的鑒賞態度,注重審美體驗,在詩歌的鑒賞中陶冶情操,提高修養。

  2.以有效課堂為原則。有效的教學設計是有效課堂的重要保障,本著有效課堂的原則,進行一切設計。

  【文本與學情】

  文本:此詞是清照后期詞的代表作,是詞人熔鑄亡國之恨、喪夫之痛、流離之苦、懷鄉之思、寡居之凄寫成的。因詞人生活的變化,詞的風格已由前期的清新明快發展為哀婉凄涼、憂憤深沉。而作者這種深沉的情感一方面是借助直接抒情的字句,另一方面通過具有特定屬性的意象營造富于深蘊的意境,加之創造性的連用疊詞等來渲染和傳達的。

  學情:1.作為高二學生,雖了解一定的詩詞鑒賞技巧,但在實踐中往往不能運用這些技巧,準確把握詩歌的情感。

  2.與長于用典的辛詞相比,清照詞擅用口語、鋪敘日常生活,這更容易被學生理解、接受,清詞備受學生喜愛,學生鑒賞的積極性會很高。

  【教學目標】

  1、通過反復誦讀,體會并掌握疊詞的效果及作用。

  2、捕捉詞中具有特定屬性的意象,并結合意象特點、聯系作者的生平事跡感知詞中凄涼意境,深入體味詞人“愁”的深刻內涵。

  3、掌握基本的詩詞鑒賞技巧,并熟練運用這些技巧分析其他詩作,提高詩詞鑒賞水平。

  設計目的:明確學習任務,做到有的放矢。

  【重點難點】

  1、品味意象豐富內涵、感知意境、深入體會詞人別樣“愁”情。

  2、運用詩詞鑒賞基本技巧準確把握古典詩詞中作者的情感。

  【教學方法】

  誦讀感悟法 自主鑒賞與合作探究相結合

  設計目的:誦讀是詩歌教學的重要手段,書讀百遍,其義自現,要引導學生學會讀書,學會讀詩。自主方能突顯個性解讀,合作彌補個性之不足。

  【教學流程】

  一、導入設計:(多媒體出示李清照畫像及其詞園對聯,請同學猜是誰?)

  詞采秀千秋,看風雅流傳,才情自古無男女;

  生年交兩宋,究悲歡轉換,命運從來系國家。

  沒錯,她就是易安居士李清照。在古代男權社會,她卻憑自己的才情在南宋詞壇豎起一面鮮明的旗幟,她的詞作哀婉凄美,令多少文人雅士折服。她不僅僅是我們女同胞的驕傲,更是我們山東的驕傲。因為她是我們山東人。我們曾經學過她的什么作品啊?(《如夢令》)今天我們一起來欣賞她婉約詞中的杰作《聲聲慢》。

  二、知人論世——暢所欲言話清照

  1、學生自由發言。(課前準備任務查閱李清照相關資料)

  2、教師相機補充(幻燈片出示):

  李清照,號易安居士,濟南人,南宋婉約詞派的代表。其詞被稱為易安體。南渡是李清照詞的分水嶺。

  前期:李清照自幼受過很好的教育,多才多藝,能詩詞,善書畫。18歲嫁與宰相趙挺之子金石考據專家趙明誠,夫妻共同致力于書畫金石的搜集整理,詩詞唱和,生活美滿。前期詞以抒發對愛情的追求和對自然的熱愛為主。詞風真摯細膩、清新明快。

  后期:宋朝南遷,清照逃往南方,不久,趙明誠染病身亡。她變為流落無依、形影相吊的寡婦。她四處流亡,曾被人誣陷通敵。再后來,趙明誠生前搜集的金石古玩大部分丟失,她的境況也變得越來越艱難。在孤獨困苦中走完人生的最后路程。后期詞反映戰亂痛苦生活,感時傷懷,懷舊思鄉,表現流離之苦、悼亡之悲、故國之思和亡國之痛,哀婉凄涼。

  三、美讀感知——以聲傳情

  (1)學生自由朗讀。(要求根據預習時對這首詞的理解讀出感情來)

  (2)分別請一到兩名男生、女生誦讀,其他同學聆聽,點評,教師總結誦讀要領。

  (3)師播放范讀錄音,配以《漢宮秋》的樂曲和“黃花滿地,雁排長空,一女子翹首凝望”的圖畫,營造氛圍,進入意境,感受音韻美。

  (4)通過讀,你所感受到的詞的情感基調是怎樣的?(悲凄低沉 )

  四、整體把握 ——用心體情

  師多媒體引導:詩詞中有詩眼、詞眼之說,“眼”,傳神之所。“詞眼”就是最能傳達詞人內心情感的字詞。以形容詞、動詞居多,如宋祁的“紅杏枝頭春意鬧”的“鬧”。

  1. 這首詞的詞眼是什么?詩人又是怎樣表現的呢?

  (學生結合預習情況,再讀全詞。獨立思考后,小組討論。)

  2.生自由回答,師歸納明確:詞眼: “愁”,詞人借助于一系列意象及恰當的表現手法來表現詞眼的。

  【預設問題】哪些意象?(讓學生關注意象的屬性)

  意象: 酒 、 風 、 雁 、 花、 梧桐、 雨

  (淡)酒、 (急)風、 (過)雁、 (滿地)黃花 、 梧桐 、(點點滴滴)的細雨

  表現手法: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神奇的疊字的運用;強烈感情的反問句的運用。通過這些表達了詞人無限的孤寂凄苦之情。

  3、帶著體味,學生再次有感情地齊讀全詞。

  五、佳句鑒賞——個性品情。

  “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漢姆雷特”,詩歌注重個性化閱讀,鑒賞佳句,融入意境,體味情感。

  1. 學生再讀全詞,選擇自己喜歡的詩句佳句,并選擇一角度加以鑒賞。

  小帖士:A選擇含意象的詩句的同學,賞析時結合意象的特點、屬性品味;

  B思考后,形成書面文字。

  2.學生自由選取詩句賞析。小組內自由討論交流,互相推薦、自由回答。對于名句教師可稍加點撥做重點鑒賞,其余簡略分析。

  【師預設重點佳句】

  1、首句: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

  【具體設計】(如果學生沒關注疊詞,可以如下引導)

  A賞析時讓學生各刪去一個與原詞比較讀,感受疊詞的`魅力。

  B引導學生,結合作者的生平經歷,挖掘隱含信息,體味其中深情。

  師引導:開篇七組疊字,可謂“膽大包天”,具有開創性,被歷代詞家異口同聲贊為千古絕調。追問挖掘文字背后的文字信息。 “尋覓”的可能是什么?尋覓的結果?

  僅此三句,一種由愁慘而凄厲的氛圍已籠罩全篇。讀來不覺累贅,只覺徘徊低迷,婉轉凄楚,極富音樂美,詞人的情感似乎也加倍了。

  疊詞作用:音樂美 、增強情感。

  2、“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

  【具體設計】

  在學生賞析的基礎上,引用古典詩歌中些酒的詩句,把握“酒”的意象內涵,重點品析“淡”。

  “呼兒將出換美酒 ,與爾同消萬古愁。” “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 --李白 “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范仲淹

  明確: “酒”愁的象征,酒“淡”,其實是說愁“濃”,一個“淡”字,表明作者愁的是晚境何等凄涼,心境是何等的凄苦。

  3、“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

  【具體設計】引導學生把握“雁”的特定內涵。

  秋天,北雁南飛,詞人亦是北方人,避難南下,故說“舊時相識”。雁可回北方,人卻客居江南,在異鄉相逢,更添天涯淪落之感。

  明確:“雁”離愁的象征

  4、“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

  【具體設計】引導學生把握,“黃花滿地”內涵。(備用幻燈片引導)

  強烈的反問,“黃花堆積”是指菊花盛開,而非殘英滿地。“憔悴損”是自己因憂傷而憔悴。黃花更顯出一個人無限的孤寂凄苦之情。

  5、“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

  【具體設計】:把握“梧桐”“細雨”特定內涵,在學生賞析基礎上,可引導學生用發揮想象,幾十字描繪詩句所展示的凄慘的情景,體味情景交融效果。)

  結論:“梧桐”悲秋、悲涼的心境。

  【預設示例】梧桐葉落,細雨霏霏,細雨落在梧桐上,又點點滴滴灑到地上。將凄涼的景色與痛苦的心情交融在一起,情景交融更添愁緒,使詞的意境更為深遠。

  【小結深情】:清照“愁”的內涵。(結合賞析歸結)

  懷鄉之思 漂泊之苦 亡國之恨 喪夫之痛

  六、共同總結 ——積累方法。

  如何準確把握詩詞的情感,鑒賞古典詩詞?

  1、走進作者,知人論世。聯系作者經歷背景

  2、尋找詞眼,整體把握。抓直接抒情句子、直接表現情感詞。

  3、捕捉意象,關注特點。詩人往往借助意象、營造意境、傳達情感。有些意象本身就有某些比較穩定的含義。如柳——惜別之情,明月——寄托相思,雁——雁足托書,盼望親人的消息,梅、蘭、竹菊、鶴——君子的象征。同時還要注意描寫這些意象用了什么樣的字眼,從這些字眼再體味作者的情感。如明月——寒月——缺月——殘月。這些雖都是月亮,但修飾語不同,意象也不同。

  4、明確技巧,品味效果。表現手法和技巧多種多樣,恰當的技巧對表情達意起到重要的作用。所以要注意技巧的鑒賞。此詞采用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藝術手法。縱觀全篇,“乍暖還寒”的天氣,晚來的急風,南去的大雁,滿地的菊花,梧桐細雨,句句寫的都是冷冷清清的秋景,而句句反映的都是孤獨凄涼的境況。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抒情委婉,含蓄韻致。

  七、拓展訓練——學以致用

  多媒體出示李清照《一剪梅》全詞及背景。

  【問題設置】這首詞抒發了怎樣的情感?如何抒發的?(結合詞句具體闡釋)

  參考答案:《一剪梅》詞中十分細膩地寫出了她獨居生活的孤單寂寞和對丈夫的思念之情。 相思 閑愁

  八、課堂小結——回味無窮。

  細雨滴梧桐、黃花堆滿地、雁叫聲聲思,所有的景象在詞人的筆下都具有濃郁的愁情,可以說一枝一葉總關情。《聲聲慢》運用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藝術手法,以明白如話的語言風格和錯落和諧的韻律,營造了一種化不開、驅不散的孤獨失落氛圍,讀著它,我們似乎聽得見階前滴雨,長天孤雁,看得見梧桐落葉,黃昏孤燈。

  九、作業設計——鞏固提高:

  1.讀李清照前期的詞二首《如夢令》和《醉花陰》,與本詞作比較閱讀,運用知人論世的方法寫三百字左右的文章。

  2.背誦全詞。

  【教后反思】

  充分的準備、精心的設計是高效課堂的前提,但課堂不僅僅是個預設的過程,更是生成的過程。在精心的準備也會有意料之外。自覺這個設計在課堂實踐中應該算收到了較好效果。沉淀下來,重新審視這堂課、這個設計,應該有優點,同時也存在諸多不足。

  優點:

  1.預期目標設計,切乎學情、可操作性強、有針對性,完成的很好;

  2.猜謎加圖片導入,既引發了學生興趣,同時助于調整學生情緒;

  3.個性鑒賞環節設計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性,讓學生獲得獨特的審美體驗。

  4.設計原則就是“有效”,所以每一環節設計盡量落到實處。

  不足:

  1.課堂節奏還不夠緊湊,有些前松后緊;教師掌控課堂能力,對課堂效率有直接影響,在設計時,各個環節的時間考慮不夠細致。

  2.面對課堂意外處理不夠機智,浪費了時間。在播放的范讀錄音時,音箱故障,效果很差,但我還是堅持放完了,而學生反映木然。其實可以直接跳過這一環節,老師來范讀,我想效果會更好。

  3.對于“詞眼”問題的討論環節設計有些過于追求“小組討論”的形式,部分同學沒有參與進來。而從學生的反應來看,這一問題可以學生獨立思考直接交流,這樣能節省一些有限的教學時間,留給后面“個性鑒賞”環節更多的交流時間。

  4.反饋練習相對單薄。學生掌握了鑒賞詩詞的基本技巧,也可以運用,

  但絕對談不上熟練程度,而且所選的詞特定意象較少,可以選含有“柳”“梅”“菊”等意象的詩句反饋強化。

  “高效課堂”說來易,做到難。可以說“細節決定效率”,我們在進行教學設計時,必須認真考慮每一個目標的設定、每一個環節的安排、每一個問題投放是否尊重學生主體地位、是否契合學情、是否具有可操作性等等。畢竟衡量課堂效率的標準不是我們講了多少,而是學生學了多少。課有盡,思無窮。

  李清照《聲聲慢》教學設計 篇2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抓住意象,體驗意境,了解李清照詞的婉約風格。

  2、知人論世,體會作者生平遭遇與創作的密切關系。

  3、培養學生獨立思考、深入探究的習慣,鍛煉學生的思辨力和表達力。

  過程與方法:

  1、以學生活動為主,讓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下讀讀,議議,品品。

  2、讓學生通過本詞的學習,掌握鑒賞詞的一般方法。

  情感態度價值觀:

  1、以真摯的感情品讀作品,培養學生詩歌學習的興趣,提高學生的文學素養。

  2、理解李清照心中的國愁、家愁、情愁。

  教學重難點:

  重點:

  1、了解個人生活遭遇與作品創作的密切關系。

  2、學習作者從日常生活中提煉生動感人的意象來表現心境的方法。

  難點:

  體會詞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方法:

  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以學生活動為主,品讀法,討論法,教師為學生的情感體驗給予一定的指導,對學生的發言作好點撥、補充和總結。

  教學時數:

  一課時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音頻、視頻文件。

  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教師引導學生活動

  課前準備:

  欣賞音樂,預習課文。

  一、回憶舊課導入新課

  (3分鐘)

  師:輕拂歷史的塵煙,漫步文學的殿堂。今天,我們一起走進一位女詞人的情感世界。而這位女詞人,就是被稱為古代第一才女的李清照。關于李清照,其實,我們在初中就學過她的作品。請大家看看屏幕上的這幅圖,能猜出是哪首詞的畫面嗎?

  師:是呀,當輕舟穿行于荷花叢中,看著鷗鷺驚飛的美好景色,我們似乎也可以感受到詞人心中洋溢著的那種愉悅,體會到她開朗、活潑的少女情懷。然而,斗轉星移,經歷了一些人事變遷后的李清照,又給我們娓娓道來怎樣的心情呢?她又是如何表達這樣的情感呢?讓我們一起走進《聲聲慢》。

  請大家自由朗讀這首詞,體會作者的情感。

  學生回憶初中學的李清照的作品《如夢令》,齊背出——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

  學生自由朗讀《聲聲慢》。

  二、對比感知 把握情感

  (8分鐘)師:大家有沒有感覺到《聲聲慢》和我們初中學的《如夢令》在情感基調上有些不同啊,究竟是什么樣的不同呢?

  明確——《如夢令》歡愉、輕松、高興……

  《聲聲慢》愁苦、凄涼、哀婉……

  師:如果我們用一個字來概括這首詞的詞眼,你覺得應該是哪個字呢?明確——“愁”。很好!情感基調的把握是我們鑒賞詩歌的重要方法,而大家對《聲聲慢》這首詞的情感把握得非常準確。對,就是一個愁字!

  師:不僅我們讀出了李清照的愁,就連一位法國詩人克洛岱也讀出了李清照詞中的愁,并且還把《聲聲慢》改寫成了一首法國詩。現在,我們就來讀一讀他的這首《絕望》。

  師:這首詩翻譯得好不好?為什么?

  明確——《絕望》:改寫的詩,簡直就是一種發泄。只有一些聲嘶力竭的吼叫,情感的表露太直白,太淺露,甚至有些“泛濫成災”了。雖然也表達了一種絕望、痛苦,但是只有一些抽象的概念,沒有意象,沒有意境,毫無美感可言。

  《聲聲慢》:表達情感的方式是含蓄的,更多的是借助一些意象來傳遞愁情,有一種含蓄、蘊藉的美。即便是直接抒情的句子,也不像克洛岱那樣直白淺露。

  師:大家找找李清照直接抒發愁情的句子,體會一下。

  明確——“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這小小一個愁字,又如何道得盡女詞人的痛苦和哀傷呢?一個反問加感嘆句,加重了語氣,也加強了情感的表達,可見愁緒深遠無邊。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

  動作——環境——心理,用了十四個疊字,由外到內、層次鮮明地寫出詞人不能擺脫失落感和孤獨感的心理過程,而且在音律上形成一種急促、跳動、鏗鏘的節奏和旋律,刻畫了一個面容憔悴,晚景凄涼的形象,奠定了全詞悲苦愁絕的感情基調。

  (注意對這兩句的誦讀指導。)

  師:大家已經初步把握了這首詞的情感,那么就讓我們帶著這種情感欣賞一段課文的誦讀錄音,請大家跟著錄音一起讀一讀課文。錄音是不是讀得很好?我們有沒有信心也讀得這么好?大家醞釀一下感情,一起來試一下,好嗎?

  (注意讀完后的'及時鼓勵。)學生區別兩首詞的不同情感,并尋找《聲聲慢》的詞眼。

  學生齊讀法國詩《絕望》,并將其和《聲聲慢》進行比較,看看表達情感的方式有何不同。

  學生尋找詞中直接抒情的句子,并仔細品讀,體會寫法上的不同。

  學生在分析這兩處直接抒情的句子時,讓全班齊讀品味,特別是疊詞的句子,要讀出一種緩慢、低沉。

  學生聽錄音,跟讀。然后全班齊讀課文。

  三、品讀意象 賞析意境

  (15分鐘)師:《聲聲慢》中除了直接抒情的句子外,更多的是借助一些意象和畫面來抒發情感,也就是間接抒情。大家看看作品從頭到尾是通過哪些意象,描繪了哪些畫面,來表達“愁”情的?

  師:大屏幕上有六片葉子,每一片葉子代表著一種意象,請大家把詞中的主要意象找出來。

  明確——淡酒、急風、過雁、黃花、梧桐、細雨。

  師:這些意象有什么特點呢?它們營造了怎樣一種畫面和意境呢?又是如何表達愁情的呢?請同學們分組討論,合作完成對其中任兩個意象的賞析。

  師:在作者筆下,淡酒無味,急風欺人,過雁舊識,黃花堆積,梧桐葉落,細雨霏霏,營造了一種冷清凄涼的意境,傳遞出孤寂和愁苦。而淡酒、急風、過雁、黃花、梧桐、細雨這些有深刻文化意蘊的意象把愁情具體化、形象化、生動化了,與《絕望》的聲嘶力竭相比,更多了一些讓人想象的空間,意蘊更加豐富,也更耐人尋味。而這也恰恰是中西方文化的不同之處。

  學生找出詞中的主要意象,并小組合作、探究完成對意象的分析鑒賞,自主學習,討論交流,展示成果,教師作相機指導。

  四、知人論世 解讀愁情

  (5分鐘)師:有人說《聲聲慢》是濃縮了李清照一生痛楚的千古絕唱。而李清照也被稱為“寫愁第一高手”,那么,李清照的愁,究竟是什么呢?她又為何而愁呢?大家能不能結合初中學過的知識,聯系作者的生平遭遇和時代背景來解答一下這個問題呢?

  (注意在學生回答后進行補充。)

  明確——情愁--獨居之苦

  家愁--喪夫之痛

  國愁--亡國之恨

  師:李清照少歷繁華,中經喪亂,晚景凄涼。她曾擁有一個無憂無慮的童年,她曾擁有一段幸福美滿的婚姻。但是金人的鐵錘砸爛了她所深愛著的國家,也砸爛了她公主般幸福的生活。于是她開始了后半生的磨難。在磨難中她體味情愁,咀嚼家愁,品味國愁。“愁”成了她詩歌創作的主題。

  學生回憶初中所學知識,明確鑒賞詩詞不能孤立地解讀文本,要聯系李清照生平經歷和時代背景,知人論世。

  五、小結詩詞鑒賞方法

  (2分鐘)師:通過今天這節課的學習,大家能不能總結一下詩詞鑒賞的基本方法?

  明確——找詞眼,把握情感基調。

  抓意象,賞畫面,品意境。

  知人論世,聯系作者生平,時代背景。學會及時總結學習方法,這是一種知識的遷移能力。一名學生回答不全的,其他學生可以補充回答。

  六、文本對話

  拓展提高

  (6分鐘)師:今天這節課,我們進一步了解了李清照這個經歷坎坷的女子,體會了她筆下別樣的愁情。那么,此時此刻,你心中是不是有一些話想對李清照說呢?讓我們欣賞一首由《聲聲慢》改編的歌曲,在歌聲中,請大家敞開心扉,走進女詞人的內心深處,和她進行一次情感的交流,把你想對她說的話寫下來,可以是詩,可以是歌,可以寥寥數語,也可以文采飛揚!

  師:雁過南窗月滿樓,梧桐細雨點離愁。

  秋風落葉寄情思,自是寫愁第一流。

  學生暢談學習后的感悟,走進女詞人內心,進行交流,以進一步深入地理解詩詞的情感。

  七、課后作業

  1、用形象化的語言寫寫自己生活中的“愁”。

  2、推薦閱讀李清照另兩首寫愁的名作《武陵春》《一剪梅》,用所學方法鑒賞評析。

  結語:現實生活中,但愿快樂幸福與我們永遠相伴;閱讀世界里,希望大家能走近李清照,真正體會到那份美麗的憂傷與憂傷的美麗!

  李清照《聲聲慢》教學設計 篇3

  教學目標

  1、誦讀品味,把握詞人的思想情懷。

  2、體會作者生平遭遇與創作的密切關系。

  3、抓住意象,體驗意境,了解李清照詞的婉約風格。

  4、通過本詞的學習,掌握鑒賞詞的一般方法,并學會運用。

  教學重難點:

  1、了解個人生活遭遇與作品創作的密切關系。

  2、學習作者從日常生活中提煉生動感人的意象(借物言情)來表現心境方法。

  3、體會詞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設想:

  以學生的活動為主,讓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下讀一讀,議一議,品一品。教師為學生的情感體驗給予一定的指導,對學生的發言作好點撥、補充和總結,充分發揮教師的課堂主導作用。

  教學時數: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最美麗的詩歌是最絕望的詩歌,有些不朽篇章是純粹的眼淚。”眼淚和愁情是文學永恒的主題。輕拂歷史的塵煙,漫步文學的殿堂,無數的詞人詩人,寫著無數的悲懷愁情的詩詞。(讓學生回憶有關“愁”的詩詞名句)。教師總結:真是愁有景,愁有聲,愁有淚;國愁、家愁、情愁,怎一個“愁”字了得 ?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被詞評家譽為“寫愁第一高手”李清照的情感世界,用心靈來聆聽、來感受濃縮了她一生痛楚的千古絕唱《聲聲慢》吧!

  二、作者簡介,學會“知人論世”

  1、先讓學生回答教師做最后總結,強調南渡是李清照人生的分水嶺。

  (出示幻燈片李清照簡介)

  (前期)李清照出身名門世家,父親李格飛師從蘇軾,著名經史學家;母親王氏也琴棋書畫樣樣精通,能詩能文;李清照從小耳濡目染,也聰明伶俐,善于音律,能詩作詞。18歲嫁給門當戶對的太學士趙明誠為妻。兩人情趣相投,你吟詩來我作對。趙還熱衷與金石的研究,李還與其共同致力于金石書畫的'搜集整理,夫妻感情篤厚,家庭美滿幸福。

  (后期)1125年金入侵宋朝,兩年后(1127年)北宋滅亡。從此,李的個人命運也隨著國家命運的改變而改變。李一家被迫南遷避難,兩年后(1129),其夫趙在去赴官的途中不幸染病身亡,流下李孤苦伶仃一個人,此后生活一直不如意,經歷了珍藏多年的金石書畫丟失事件、再婚離婚等不幸的遭遇。中晚年的李嘗盡了顛沛流離之苦、亡夫之痛和亡國之恨。

  李清照的詞前期多寫大家閨秀的生活情趣、閨怨離愁,風格清新婉麗;后期的詞一改其前期清新明快的詞風而充滿了哀婉凄涼,多寫其悼亡之悲、故國之思和亡國之痛。

  2、讓學生分別猜出《如夢令》《一剪梅》《聲聲慢》屬前期還是后期作品,以加強學生對作者早晚期詞作迥然不同的風格的理解。同時也讓學生明白,鑒賞詞要聯系作者的生平遭遇和時代背景,要知人論世,不能孤立地解讀文本。

  (出示幻燈片,顯示前兩首詞)

  三、整體感知

  1、學習詩歌,很講究誦讀。況且《聲聲慢》又是一首詞作。我們知道,詞極具音樂性。先讓學生自由朗讀一下這首詞,邊讀邊揣摩,怎樣朗讀才能表達出詞人的感情。

  2、提問:朗讀《聲聲慢》時的感情基調是什么?學生發言討論,互相補充印證。

  明確:愁苦。

  3、讓學生自由發言,歸納出本詞的朗誦方法并作示范朗讀。

  4、全班同學按以上幾位同學總結的方法齊讀全詞。充分發揮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特點。

  5、(出示flash朗讀課件),聽范讀,讓學生在對比中明白自己的不足。

  教師總結:誦讀不是比誰的氣門長,不是看誰嗓門大。誦讀有一定的藝術性要求。我們應當以一種和文學作品所包含的情緒相協調的感情來掌控好我們的聲音。誦讀時還應盡快進入角色,設身處地,想象自己現在就是孤苦零丁、凄婉哀絕的李清照。

  四、深入探討,理解意象

  1、提問:請大家找出詞中直接抒情的句子。

  明確:“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出示幻燈片,顯示板書)

  2、詞中描寫了哪些場景?面對此情此景,你認為作者當時的心情會怎樣?

  明確:

  淡酒澆愁

  秋風急吹

  征雁南飛

  黃花憔悴

  獨首窗兒

  雨打梧桐

  (出示幻燈片,顯示板書)

  3、過渡:是啊,面對“秋風”“征雁”“黃花”“雨打梧桐”等極易讓人憂愁的景象,詞人怎能不愁呢?更甚者,連“愁”字都無法表達她憂愁之心。這種把詩歌中的形象、景象與作者的思想情感融合而形成的藝術境界,我們稱之為“意境”;其中用來表達情感的形象與景象,我們則稱之為“意象”。可以說,在詩詞鑒賞中,通過把握意象來理解情感,是我們詩詞鑒賞中最常用也是最重要的方法。(考慮到高一學生較難理解“意象”,在教學中用探討的方式在無意識中讓學生意識到“意象”在整個詩詞鑒賞中的重要地位并學會運用。)

  (出示幻燈片,顯示板書)

  4、本詞寫了哪些典型意象?怎樣表達詞人內心的愁苦?

  明確:淡酒,秋風,過雁,梧桐,黃花,細雨。

  教師示范分析“過雁”這一意象后讓學生自己討論解決其他意象是如何表達詞人內心的愁苦,老師適時點撥釋疑。

  (出示幻燈片,顯示板書)

  五、鑒賞品味。

  讓學生說說《聲聲慢》里自己最喜歡的句子或感受最深的意象。

  六、師生總結詞的鑒賞方法

  1、熟讀成誦

  2、知人論世,聯系詞人的生活遭遇來鑒賞。

  3、抓住詞中選擇的意象來鑒賞。

  (出示幻燈片,顯示板書)

  七、聯想拓展,體驗創造美。

  請同學選擇最適合自己的方式來創造美。

  1、讀或唱。

  2、寫對聯,賞意境。

  上聯:月滿西樓,落花流水寄綿綿情思

  請同學們據《聲聲慢》的意境描寫對出下聯。可以相互討論,集中集體智慧。(多媒體呈現上聯。)

  學生討論醞釀后,交流發言。教師隨機評點三至五名。示例并品讀:

  月滿西樓,落花流水寄綿綿情思

  雁過南窗,梧桐細雨寫點點離愁

  (出示幻燈片,顯示佳作)

  3、請大家用幾句詩意的話寫寫自己的酸甜苦辣,試著使用“借物言情”的寫法。

  八、布置作業

  為了幫助同學更深入地了解李清照,我選了幾首李清照的詩詞作品,同學們可以任選一首,運用所學方法鑒賞評析。

  九、課堂小結

  教師自作一首小詩,師生共讀一遍表達我們對一代才女的鐘愛和敬仰。

  冷月花魂李清照

  生活不幸詩家幸,

  一路坎坷一路歌。

  身在江南思歸去,

  心向故土度進退。

  梧桐細雨藏離愁,

  天接云濤溢豪情。

  清麗婉約溢芳馨,

  自是花中第一流。

  (出示幻燈片,顯示詩作)

  李清照《聲聲慢》教學設計 篇4

  教材分析

  《聲聲慢》是李清照的晚期作品,詞情凄清。李清照寫這首詞時,正值金兵入侵,北宋滅亡,志趣相投的丈夫也病死在任上,南渡避難的過程中夫妻半生收藏的金石文物又丟失殆盡。這一連串的打擊使她嘗盡了國破家亡、顛沛流離的苦痛。就是在這種背景下,作者寫下了“聲聲慢”這首詞,通過描寫殘秋所見、所聞、所感,抒發自己孤寂落寞、悲涼愁苦的心緒。

  教學目標

  1.積累基礎知識,引領學生品味詩詞富有表現力的語言,提高語言的鑒賞能力,培養語言建構與運用素養。

  2.根據課文內容設置問題,有效提問,理清思路,激發學生思考,促進思維發展,培養學生思維發展與提升素養。

  3.通過抓關鍵詞和意象來品味詞的意境意蘊,掌握鑒賞古典詩歌作品的方法,提高鑒賞能力,培養審美鑒賞與創造素養。

  4.了解李清照詞的特點,領略宋詞的藝術美,培養學生對古詩詞的熱愛及審美情趣,培養學生文化傳承與理解素養。

  重難點

  1.了解李清照南渡前后創作風格的變化。

  2.體味《聲聲慢》的“愁”情。

  課前準備

  1.利用網絡查資料,了解李清照的生平和在文學史上的地位。

  2.利用網絡查資料,了解李清照詞的風格及變化。

  3.自查資料,了解《聲聲慢》的創作背景。

  4.自讀課文,讀懂大意,梳理字詞,積累基礎知識。

  一、導入:

  積累李清照名句,導入新課。

  1、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閑愁。——《一剪梅》

  2、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又上心頭。——《一剪梅》

  3、云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一剪梅》

  4、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武陵春》

  5、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夏日絕句》

  6、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武陵春》

  7、人何處?連天衰草,望斷歸來路。——《點絳唇》

  8、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聲聲慢》

  9、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醉花陰》

  10、何須淺碧深紅色,自是花中第一流。——《鷓鴣天》

  11、醉里插花花莫笑,可憐春似人將老。——《蝶戀花》

  12、舊時天氣舊時衣,只有情懷不似舊家時!——《南歌子》

  13、新來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鳳凰臺上憶吹簫》

  14、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如夢令》

  15、雁字回時,月滿西樓。——《一剪梅》

  二、文學常識:

  1.作者:

  李清照(1104-1155),今山東省濟南章丘人,號易安居士。宋代女詞人,婉約派詞宗。早期生活優裕,其父李格非進士出身,藏書甚富,母親是狀元王拱宸的孫女。與夫趙明誠(吏部侍郎趙挺之子)共同致力于書畫金石,編寫了《金石錄》。李清照是中國古代罕見的才女,她擅長書、畫,通曉金石,而尤精詩詞。早年還寫過一篇《詞論》,提出詞“別是一家”之說,反對以作詩文之法作詞。詞作獨步一時,流傳千古,被譽為“詞家一大宗”。

  她的詞分前期和后期。前期多寫其悠閑生活,多描寫愛情生活、自然景物,韻調優美。如《一剪梅紅藕香殘玉簟秋》等。后期多慨嘆身世,懷鄉憶舊,情調悲傷。如《聲聲慢尋尋覓覓》。在同代人中,她的詩歌、散文和詞學理論都能高標一幟、卓爾不凡。在詞壇中獨樹一幟,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易安體”。她不追求華麗的藻飾,而是提煉富有表現力的“尋常語度八音律”,用白描的手法來表現對周圍事物的敏銳感觸,刻畫細膩、微妙的心理活動,表達豐富多樣的感情體驗。她將“語盡而意不盡,意盡而情不盡”的婉約風格發展到了頂峰,以致贏得了婉約派詞人“宗主”的地位。同時,她詞作中的筆力橫放、鋪敘渾成的豪放風格,又使她在宋代詞壇上獨樹一幟,從而對辛棄疾、陸游以及后世詞人有較大影響。后人認為她的詞“不徒俯視巾幗,直欲壓倒須眉”,她被稱為“宋代最偉大的一位女詞人,也是中國文學史上最偉大的一位女詞人”,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美譽。在中國文學史上享有崇高聲譽,“文有李清照,武有秦良玉”。她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位名字被用作外太空環形山的女性。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詞》,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詞》輯本。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2.李清照和“閨怨詞”:

  唐宋詞的創作有一個傳統的題材,就是寫閨怨,“閨怨詞”是專門用來表現婦女的生活和情感的。但其作者基本上都是男性,他們寫的詞被稱為“代言體”,也就是代替婦女說話。李清照是詞史上一位重要的女作家,她的“閨怨詞”是寫自己的真實生活和內心世界,是說自己要說的話。所以,她的出現使詞壇放射出了一道新奇的光芒。

  3.婉約派

  婉約派為中國宋詞流派之一。婉約,即婉轉含蓄。其特點主要是內容側重兒女風情,結構深細縝密,音律婉轉和諧,語言圓潤清麗,有一種柔婉之美。婉約派的代表人物有李煜、柳永、晏殊、歐陽修、秦觀、周邦彥、李清照(宋代最著名的女詞人)等。

  4.易安體

  李清照的詞一方面繼承了婉約派的創作風格和手法,一方面又有所創新和發展。她的詞于蘇豪、柳俗、周律之外別樹一幟,婉約而不流于柔靡,清秀而具逸思,富有真情實感,語言清新自然,流轉如珠,音調優美,故名噪一時,號為“易安體”。

  5.疊詞:

  疊詞是指詞和詞連起來用,疊詞在詩詞創作中獨具魅力,其特殊功能主要表現在如下幾個方面:一是形象性;詩詞中疊詞運用得恰到好處,可使所描繪的自然景色或人物特征更加形象;二是確切性。疊詞既可以摹聲,又可以摹色,達到摹狀的效果,使表達的意象更加確切;三是音樂性。疊詞可使詩詞的音律和諧,讀起來,朗朗上口;聽起來,聲聲悅耳。

  三、背景及解題

  1.背景:

  《聲聲慢》是李清照的一首震動詞壇的名作。靖康之難以后,詞人的丈夫已故,他們精心收集的金石書畫,都已散失。飄泊江南,由一個無憂無慮的貴婦人,一變而為流落無依、形影相吊的寡婦。這是女詞人在一個秋天的黃昏里的生活感受,一行行寫的都是冷冷清清的秋景,一行行反映的都是孤獨凄涼的境況。全詞所寫,不外一個“愁”字,但與她南渡以前所寫的“愁”相比,有了全新的內容,感情更深沉也更博大。

  2.解題:

  “聲聲慢”是詞牌。

  3.名家評論:

  宋張端義《貴耳集》卷上:煉句精巧則易,平淡入調者難。且《秋詞聲聲慢》:“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此乃公孫大娘舞劍手。本朝非無能詞之士,未曾有一下十四疊字者,用《文選》諸賦格。后疊又云:“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又使疊字,俱無斧鑿痕。更有一奇字云:“守定窗兒,獨自怎生得黑。”“黑”字不許第二人押。婦人中有此文筆,殆間氣也。

  明楊慎《詞品》卷二:宋人中填詞,李易安亦稱冠絕。使在衣冠,當與秦七、黃九爭雄,不獨雄于閨閣也。其詞名《漱玉集》,尋之未得。《聲聲慢》一詞,最為婉妙。其詞云(略)……山谷所謂以故為新,以俗為雅者,易安先得之矣。

  俞平伯《唐宋詞選釋》:“曉來”,各本多作“晚來”,殆因下文“黃昏”云云。其實詞寫一整天,非一晚的事。若云“晚來風急”,則反而重復。上文“三杯兩盞淡酒”是早酒,即……《念奴嬌》詞所謂“扶頭酒醒”;下文“雁過也”,即彼詞“征鴻過盡”。今從《草堂詩馀》別集、《詞綜》、張氏《詞選》等各本,作“曉來”。(人民文學出版社1979年版)

  四、內容研讀:

  (一)整體感知:

  1.自由朗讀詩歌,結合注釋,翻譯全詩。

  明確:

  白話譯文:

  苦苦地尋尋覓覓,卻只見冷冷清清,怎不讓人凄慘悲戚。乍暖還寒的時節,最難保養休息。喝三杯兩杯淡酒,怎么能抵得住早晨的寒風急襲?一行大雁從眼前飛過,更讓人傷心,因為都是舊日的相識。

  園中菊花堆積滿地,都已經憔悴不堪,如今還有誰來采摘?冷清清地守著窗子,獨自一個人怎么熬到天黑?梧桐葉上細雨淋漓,到黃昏時分,還是點點滴滴。這般情景,怎么能用一個“愁”字了結!

  2.《聲聲慢》中最能體現作者情感的是哪一個字?抒發了作者怎樣的情感?

  明確:

  “愁”。抒發了作者因國破、家亡、夫死而只身流落江南時的孤苦無依的凄苦之愁。

  (二)誦讀體味:

  自由朗讀詩歌,把握節奏,畫出朗讀節奏,體味情感。

  明確:朗讀節奏

  聲聲慢

  李清照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

  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三)分析結構:

  自讀全詞,把握全詞的感情基調,請簡要概括上下片的內容。

  明確:

  感情基調:悲涼。

  內容:開頭為全詞奠定了悲涼的基調,接著從秋天氣候多變,酒難御寒和北雁南飛等幾個角度,寫自己滯留南方的孤獨生活和悲苦心情。

  下片寫黃花滿地枯萎,再也無人摘取。暗喻歲月流逝,人已衰老、憔悴!再加上白日漫長,她獨自一人要怎樣熬能到天黑,正值黃昏時候,又有秋雨點滴作響,這種景象,這時的情緒,哪里是一個簡單的“愁”字所能概括得盡的!體現作者那種失落、孤單、凄涼、悲哀的心靈世界。

  (四)賞析內容:

  1.思考:“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這幾句包含幾層意思?在用語上有什么特點?有什么作用?

  明確:

  (1)這幾句包含三層意思:第一層,寫人的動作神態,似在尋找失去的東西,追索過往的痕跡;第二層,寫環境的凄涼、寂寞;第三層,寫內心世界的愁苦、哀傷。

  (2)七組疊詞,很好地統領了全詞的內容,展示出一種凄涼、蕭條的意境;選用疊詞,造成一種回環往復的效果,更顯示出感情之強烈。“尋尋覓覓”寫動作,寫出了尋覓無果,若有所失;“冷冷清清”寫環境,寫出了處境的冷清、心境的清冷;“凄凄慘慘戚戚”寫心理,寫出了心里的.沉痛凄厲。音韻上徘徊婉轉,感情上層層遞進,使全詞頓挫凄絕,如泣如咽。定下了全詞悲苦愁絕的基調。

  表達效果:

  ①增加形象性;

  ②表達更確切;

  ③音律和諧,聲聲悅耳。

  (3)這幾句直接抒情,表達的感情哀婉凄切,為全詞奠定了凄清的基調。

  2.思考:詞人為何說是“淡酒”?為什么詞人看到“雁”會傷心?

  明確:

  (1)并非酒淡,而是愁情太重、太濃,酒力壓不住心愁,自然也就覺得酒味淡,這是一種主觀感受。一個“淡”字表明了作者的晚年生活是何等凄涼慘淡。

  (2)①睹物思人。此時,那似曾相識的雁兒再度飛過,丈夫卻已亡故,物是人非,相思之情已成“悼亡之悲”。

  ②這也表現了詞人天涯淪落之感。此時詞人避居江南,遠離故土,看到北來的大雁便認為這是家鄉來的大雁,因而說是“舊時相識”,可見,雁兒還勾起了詞人的“懷鄉之思”。

  3.思考:如何理解“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這三句詞中蘊含的情感?

  明確:

  “滿地黃花堆積”是指菊花盛開,而非殘英滿地。“憔悴損”既指菊花枯萎凋謝,又指詞人因憂傷而憔悴消瘦。正是因為詞人無心賞景,雖是菊花堆滿地,卻不想去摘賞。然而,人不摘花,花卻自己凋謝。等到花自憔悴損,欲摘卻不堪摘了。這里既寫自己無心摘花的郁悶,又透露了憐惜菊花將謝的情懷,筆意深遠,令人回味。

  4.“梧桐更兼細雨”中“更兼”表明了詞人怎樣的心境?

  明確:

  “更兼”表明了詞人脆弱不堪的心境。梧桐葉落即已不堪忍受,又加上“細雨”伴唱,秋韻更濃,詞人的愁苦也就更深。

  5.思考:“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中“次第”指哪些“次第”?詞人為何說“怎一個愁字了得”?

  明確:

  (1)“次第”意為光景、狀況,指乍暖還寒、晚來風急、舊時雁過、滿地黃花、梧桐秋雨等情景。

  (2)作者的愁太多太多了。顛沛流離之苦、亡夫之痛、家國之恨、孤獨之情,等等,僅用一個“愁”字又如何概括得盡呢!

  (五)鑒賞形象:

  1意象:

  思考:詞人圍繞詞眼“愁”字,都寫了哪些意象?表達了怎樣的情感?

  明確:

  黃花:詞中的黃花取其衰敗之像,暗喻歲月流逝,人已衰老憔悴之義。表現了詞人晚年孤苦飄零的處境,隱含著對生命將逝的悲哀。

  酒:詞中的酒除此意外還有御寒之意,“淡酒”,并非酒淡,而是因愁情太重,酒力壓不住心愁,自然也就覺得酒味淡,這是一種主觀感受,一個“淡字”表明了作者晚年是何等凄涼慘淡。

  風:詞中的風緊急,猛烈,并且是晚上的風。“風急”明寫天氣惡劣,實寫詞人愁重。詞人六神無主,茫然若失,竭力尋找卻遍找不到。亡國之愁,淪落之苦,喪夫之痛,家國之思全部壓在一個孤苦伶仃的年老婦人身上。酒入愁腸愁更愁,滿心都是愁,致使酒力壓不住心愁。

  雁:象征悼亡之悲、懷鄉之思。雁會聯系到詩人對家鄉對親人的思念,感嘆獨自身在異鄉的悲涼,作者當時身處南方,看到北雁歸來,或許她只是聽到了那呼朋引伴的聲聲雁鳴,不禁想起如今雁在人亡,曾經心意相通的夫君早已撒手人寰,無由再寄錦書去,無人再捎錦書來。

  細雨:是哀傷、愁絲的象征。

  梧桐:本身就是牽愁惹恨的事物,再加上淋淋漓漓的凄苦的秋雨,不僅滴在耳邊,更滴向心頭。

  2.意境:

  思考:這首詞營造了怎樣的意境?

  明確:

  詞中的意象組成的畫面是:風急欺人,酒淡難敵寒意,仰望則天空過雁,俯視則滿地殘花,梧桐落葉,細雨霏霏,傷心人更遇凄涼景,澀景苦情交融在一起,詞中則營造的是晚風送寒,黃花零落,北雁南飛的凄慘悲涼意境。

  3.詞人形象:

  思考:詞中塑造了怎樣的詞人形象?

  明確:

  這首詞始終緊扣悲秋之意,以悲秋入筆,與丈夫在一起和丈夫去世的對比,反襯自己孤獨一人的孤寂,離別家園的離別愁苦,以及國家衰落,民不聊生的悲慘.展現了一個的對生活的絕望的落寞孤寂的女詞人形象。

  (六)歸納主題:

  1.聯系詞人經歷及寫作背景思考,詞人為何生愁?

  明確:

  《聲聲慢》是詞人后期的作品。李清照早期生活優裕,夫妻和諧,家庭美滿。因此詞風較明快,即使寫愁,也只是“閑愁”。而后期因靖康之變,夫妻倉皇南逃,避居江南,又因丈夫病卒,飽受國破家亡之痛,晚年生活孤獨凄苦,因此詞風哀婉,凄涼。

  引入背景資料:

  1127年:金滅北宋,夫婦所存的十余屋金石書畫在戰火中焚為灰燼。

  1129年:趙明誠孤身赴任,身染重病,八月十八日去世。

  1132年夏:再嫁張汝舟,可惜遇人不淑,9月提出訴訟,與張汝舟離婚。被判刑兩年。

  1151-1156年:李清照沒有子嗣,凄然一身,悲苦地離開人世。無人知道死于何時,葬于何處。

  情感:

  《聲聲慢》是李清照后期家破夫亡受盡折磨顛沛流離生活的縮影,是一首沉重的哀傷的憂患之愁的生死戀歌,抒發的是家國悲愁,飽含著亡國之恨、喪夫之痛、孀居之哀、顛沛之苦,是絕望的、壓抑的、難以訴說的愁。

  2.歸納主題:

  本詞選取了一系列具有典型意義的景物,通過秋景秋情的描繪,抒發國破家亡、天涯淪落的悲苦。

  (七)總結藝術特色:

  1.借景抒情:緣愁選景,將自己傷感,凄苦的愁緒融入到了對淡酒、飛雁、黃花、細雨等這些蕭瑟慘淡的意象的描寫之中。用哀景引發愁,在哀景中蘊蓄愁,以哀景來烘托愁。充分表現出詞人杰出的藝術才華。

  2.直接抒情:“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難言之痛,欲說又休,全詞戛然而止,言有盡而意無窮。

  3.疊詞運用:開頭用七組疊字構成了三句話,奠定了全詞哀婉、凄涼、愁苦的感情基調。“尋尋覓覓”寫動作,表現出詞人茫然無著的心情;“冷冷清清”既寫環境,又寫出內心的寂寞冷清;“凄凄慘慘戚戚”寫出詞人凄涼慘淡的內心感受。加強情感。

  (八)課堂小結

  “一般愁字別樣情,半世漂泊感平生”,作為一個女子,李清照何其不幸;作為一個詩人,她又何其偉大。正所謂“國家不幸詩家幸”苦難不停的擦拭著李清照的藝術靈魂,這些經歷像重物一樣壓在他生命的彈簧上,但他們不能壓垮李清照,相反,苦難越重,藝術的靈魂飛的越高。

  五、拓展探究:

  1.閱讀下面一段關“百脈泉公園”的介紹,請你為其擬一則廣告詞,不超過15字。

  百脈泉公園,位于山東省濟南市章丘明水境內,這里是龍山文化的發祥地,一代詞宗李清照的故里。景區以群泉自然噴涌成湖而著稱。景區內群泉鼎沸,楊柳染煙,畫廊奇閣,宛如畫卷,其中百脈泉、梅花泉、墨泉、東麻灣(萬泉湖)被評為濟南新七十二名泉。為紀念生于百脈泉畔的宋代女詞人李清照而修建的清照園,以自然景觀最美、建筑規模最大、文化品位最高、館藏資料最全居全國四座李清照紀念館之首。始建于明景泰元年的龍泉寺內,“品”形百脈泉涌珠浮翠,梵王宮大殿莊嚴雄偉,是泉水文化、歷史文化、宗教文化有機融合的名勝景點。

  明確:

  示例:品清照婉約詞 賞章丘百脈泉

  2.根據語言環境,用口語方式轉述下面書面語材料的內容。

  材料:

  ①李清照,祖籍山東濟南,

  ②她是我國文學史上在詩、詞、散文方面都很有成就(最擅長詞)的杰出女作家。

  ③其父李格非乃當時著名的文學家,

  ④其配偶趙明誠也是當時很有名氣的金石專家。

  要求:①內容完整。②表達得體。⑧符合口語特點。

  作為導游,你在帶領游客參觀李清照故居時,向大家介紹說:

  明確:

  示例:①李清照是山東濟南人;

  ②她是我國文學史上杰出的女作家,在詩、詞、散文方面都很有成就。并且特別擅長寫詞;③她的父親李格非是當時著名的文學家;

  ④她的丈夫趙明誠也是當時很有名氣的金石專家。

  六、課后作業:

  自讀李清照其他詞作,自選一篇寫出鑒賞體會。不少于300字。

  李清照《聲聲慢》教學設計 篇5

  教學目標:

  1.學生通過對疊詞的分析,體會其作用。

  2.學生通過對黃花、梧桐、細雨等意象的分析,學會解讀詞的意象。

  3.學生通過對詞人生平的了解,體會李清照后期作品中“愁”的內涵。

  教學重點:

  學生學會解讀詩詞的意象。

  教學難點:

  學生了解李清照的生平經歷,體會其“愁”之內涵。

  教學方法:

  朗讀法、討論法、分析法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流程:

  一、導入

  輕撫中華歷史的塵煙,蕭瑟秋風中,一位才情四溢的女詞人朝我們緩緩走來。她衣著淡雅、面容憔悴、神情凄苦。金人的鐵蹄踏進了京都,也踏碎了她原本幸福而平靜的生活。從此,她個人的命運便隨著國家的命運而改變。靖康之變,她與丈夫被迫逃離家鄉,南渡避難;不久,與他情投意合、恩愛情深的丈夫突然染病身亡,留下她孤身一人,飄零天涯。

  她歷經人事滄桑,國破家亡夫死,自己顛沛流離,所有的不幸,壓在這個弱女子的肩頭。這一天,面對蕭瑟的秋風,面對庭院衰敗的菊花,面對著舊時相識的大雁,面對著梧桐細雨,她不禁百感交集,寫下了這首令人肝腸寸斷的《聲聲慢》。

  千年之前,李清照寂寞離開人世,但她的詩詞流傳于世,希望能從茫茫人海中尋找知音。千年以后,很多人用朗讀的方式和這位女詞人進行了心與心的交流。下面,我就播放一段配樂朗誦。

  二、聽讀,初步感知全詞

  (一)播放學生錄音《聲聲慢》。

  1.問:這是咱們班同學自己配樂朗誦的《聲聲慢》,大家認為讀得怎么樣?

  生:好(或還行)……

  2.那我們之前說過,朗讀的時候,有許多地方是需要注意的,比如字音、停頓、節奏,還有最重要的,就是感情。不可能每個同學都能成為專業的朗誦者,但是經過每個同學感情澆筑的朗誦,卻會有著別樣的光彩。當然,要讀出詩詞的感情,還是要先走進作者的內心,感受著他們的喜怒哀樂。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走近這位千古奇女子李清照。讓她的詞作,帶我們進入她的世界。

  對于這個朗誦錄音,我先不作具體的評價。我相信,等我們這節課結束的時候,大家對于這首詞作的的朗讀,會有更多的體會。

  三、品讀,深入感受詞人的愁情。

  閱讀詩詞是心與心的交流,朗讀也是如此。詞中的感情,只有我們真正的理解了李清照的心情以后,才能明白的表達出來。感情,是詩詞的靈魂。下面,我們一起來走近李清照,體會她當時的心情。

  (一)大家都至少讀過一遍《聲聲慢》,我想請大家告訴我,讀完這首詞,你們有怎樣的感受?

  生:悲傷、孤獨……

  問:如果用詞中的一個字來概括,那就是?

  生:愁

  上節課我們說過,李清照的詞可是分為前后兩期。靖康之變后,李清照國破,家亡,夫死,傷于人事。這時期她的作品轉為沉郁凄婉,主要抒寫她對亡夫趙明誠的懷念和自己孤單凄涼的景況。《聲聲慢?尋尋覓覓》便是這時期的典型代表作品之一。

  (二)作者在詞的最后說“怎一個愁字了得”,也就是說僅一個“愁”字還表達不了。而這首詞被稱為“千古第一悲情之詞”,李清照又是如何表達她如此深重,濃得化不開的愁呢?你認為哪些詞句寫的最好,最深刻,表達的淋漓盡致?

  1.“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疊字鑒賞。

  前人對李清照連用十四個疊字評價非常之高,說是“出奇制勝,匪夷所思矣”。

  (1)我們之前見到過疊字的詩句嗎?(PPT展示)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金英雄。”——《三國演義》主題歌(楊慎《臨江仙》)

  “庭院深深深幾許?”——歐陽修《蝶戀花》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杜甫《登高》

  問:疊字有什么好處?

  答:疊字極富音樂美,宋詞是用來演唱的,音調和諧是一個很重要的內容。李清照對音律有極深造詣,所以這14個字雖是重疊使用,卻絕無重復累贅之感,朗讀起來,只覺徘徊低迷,婉轉凄楚,有如聽到一個傷心之極的人在低聲傾訴。你能感覺到她心中塞滿了愁苦,她需要發泄,需要傾訴,她想一口氣把心中所有的愁苦全都吐出來。

  (2)分析7個疊詞中蘊含的層次。

  問:開篇十四個疊字,我們可以簡單地分析一下層次。尋尋覓覓明顯是李清照的一個動作。人在什么情況下才尋覓?

  答:有兩種情況,一是我們的東西丟了,要去尋找,一般不說“尋尋覓覓”;心中失落的時候,悵然若失就“尋尋覓覓”,仿佛一直在找在什么。

  問:那么李清照她在尋覓什么呢?

  答:她和丈夫在一起時候的那段時光。

  問:那段幸福的日子。還有嗎?

  答:詩人到底在尋找什么呢?是流亡以前安定、閑適的生活,是丈夫在世時的情意,還是心愛的古玩字畫?詞人“尋尋覓覓”地找,仿佛飄流在海洋中的人要抓到點什么才能得救似的。這反映詞人內心空蕩,無可排遣寄托。

  問:尋找的結果如何呢?

  答:尋找的結果是“冷冷清清”,不但無所獲,反被一種孤寂凄涼的氣氛包圍。

  問:“冷冷清清”,指的是什么呢?

  答:這里的冷清的環境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周圍的環境的確是冷清,冷清還反應出內心的冷清。然后她的情感,冷冷清清,冷清的環境有一種凄冷,冷清的心情有一種寂寞。

  問:最后的“凄凄慘慘戚戚”呢?

  答:“凄凄慘慘戚戚”,則純屬內心感覺的描繪。由冷清的環境過渡到慘戚的心靈。

  此三句,由外而內,由淺入深,文情并茂地描寫出女詞人孤苦無告的凄涼心境。僅此三句,一種由愁慘而凄厲的氛圍已籠罩全篇。

  (3)PPT展示唐圭璋《唐宋詞簡釋》中對此疊字的評價,與學生的解讀分層一樣,提高學生的自信。

  (4)朗讀指導:“尋尋覓覓”四字,應讀得緩慢、迷茫,“冷冷清清”,用降調,輕聲讀,

  “凄凄慘慘戚戚”六個字,則要一字一頓,讀出字字悲的感覺。

  2.小組討論,解讀詞中意象:

  王國維《人間詞話》中說“一切景語皆情語”,當作者帶著滿眼的憂愁來觀察周圍的事物時,“物皆著我色”,請問作者在詞中選了哪些意象來表現她的.愁呢?

  (1)淡酒

  ①有關“酒”的詩句:(PPT展示)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何以解憂,惟有杜康”——曹操《短歌行》

  “抽刀斷水水更流,舉酒消愁愁更愁。”——李白《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云》

  “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范仲淹《蘇幕遮》

  “勸君更進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王維《送元二使安西》

  ②點撥:酒總是與“愁”的聯系在一起。如何理解“淡酒”呢?——并非酒淡,而是愁情太重,酒力壓不住心愁,自然也就覺得酒味淡,這是一種主觀感受。一個“淡”字表明了作者晚年是何等凄涼慘淡。

  ③結論:淡酒象征濃愁。

  (2)秋風

  ①有關“秋風”的詩句:(PPT展示)(略講)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杜甫《登高》

  “自古逢秋悲寂寥”——劉禹錫《秋詞》

  “秋風秋雨愁煞人”——秋瑾

  ②結論:秋風渲染愁情。

  (3)過雁

  ①有關“雁”詩句:(PPT展示)

  “云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李清照《一剪梅》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雁歸來。”——晏殊《浣溪沙》

  ②點撥:本該北歸的大雁卻向南飛來,而詞人當時也正在南方避難,真可謂有“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的感慨。這過雁不正是以前經常為詞人傳遞相思之情的那一群舊時相識的雁嗎?秋雁南來,寫國破家亡、漂泊南方之苦。

  ③結論:過雁象征離愁。

  (4)黃花(略講)

  ①列出有關“黃花”詩句:(PPT展示)

  史正志《菊譜》:“菊草本也,以黃為正,所以概稱黃花。”

  “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李清照《醉花陰》

  ②點撥:李清照詞中多用“黃花”意象。枯萎凋零的菊花多象自己憔悴的容顏、孤苦飄零的晚境,再無當年“東籬把酒黃昏后,有暗香盈袖”的雅致了。到這里,作者的感情已漸漸融入到了落花之中。

  ③結論:黃花凋零,容顏憔悴,心境不復當年。

  (5)細雨(略析“雨”意象,詳講“梧桐”意象。)

  ①列出有關“細雨”詩句:(PPT展示)

  “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柳永《雨霖鈴》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杜牧《清明》

  “渭城朝雨邑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維《送元二使安西》

  “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

  “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無奈朝來寒雨晚來風。”——李煜《相見歡》

  ②結論:細雨是哀傷、愁絲的象征。

  (6)“梧桐”意象(結合細雨,詳講“梧桐細雨”意象。)

  ①列出有關于“梧桐細雨”的詩句:(PPT展示)

  春風桃李花開日,秋雨梧桐葉落時。——白居易《長恨歌》

  梧桐樹,三更雨,不道離情正苦。一葉葉,一聲聲,空階滴到明。——溫庭筠《更漏子》

  窗在梧桐葉底,更黃昏細雨,枕前前事上心來,獨自個,怎生睡。——歐陽修《一落索》

  梧桐葉上三更雨,葉葉聲聲是別離。——周紫芝《鷓鴣天》

  ②點撥:梧桐一葉知秋,本身就是牽愁惹恨的事物,再加上淋淋漓漓的凄苦的秋雨,不僅滴在耳邊,更滴向心頭。

  梧桐細雨是中國古典文化中一個經典的意象。我們可以借助白居易《長恨歌》中的詩句去感受:“春風桃李花開日”是一種萬物盛開的景象。“秋雨梧桐葉落”,則是秋天的綿綿細雨打在這已經發黃梧桐葉上,梧桐葉隨風慢慢地落下來。顯得十分的凄涼,有一種深秋的孤獨與寂寞。溫庭筠的“梧桐樹,三更雨,不道離情正苦;一葉葉,一聲聲,空階滴到天明”一句主要寫聲,以聲襯情。尤其是“點點滴滴”一語,極富頓挫凄涼之感。它不是滂沱大雨,而是點點滴滴的細雨,那么我們什么時候才能聽到這種雨打梧桐的聲音呢?安靜的時候,夜深人靜卻無法如水的時候,心中有著萬千的愁情無法排遣的時候。

  班里有同學喜歡讀《紅樓夢》的,這個意象和《紅樓夢》中林黛玉最欣賞的李義山的詩句比較一下——“留得殘荷聽雨聲”。秋夜漫長,雨聲敲打在已經敗落的荷葉之上,那種聲音,只有夜深人靜,難以入眠的時候,只有心中極端苦痛的時候才會聽得如此真切。

  那一滴滴的雨聲,敲打在荷葉上,也敲打在梧桐葉上,更敲打在詞人的心里。于是,李清最后一句詩便噴薄而出,直抒胸臆――“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這就是李清照無法言說、也說不盡的愁情。

  總結:詞人滿腹愁緒,本欲借酒澆愁,然急風欺人,淡酒無力,雁逢舊識,菊惹新愁,緊接著梧桐葉落,秋色愁人,細雨霏霏,更添愁緒,此人眼前的一切是處處生愁,景景牽愁,物物惹愁,詞人仿佛置身于一個愁的世界。這些愁,層層疊加,直至無以復加,難以形容,詞人干脆就用“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李煜的愁還可形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而詞人的愁則非筆墨所能形容得完的。所以,結尾一句戛然收尾,但給人感覺卻是:言已盡,但愁難了。

  (三)“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李清照在詞中多次寫到愁,但此時的“愁”,相比于之前,又多了多少深刻的內涵呢?讓我們看看命運在李清照身上烙上了怎樣的印痕?

  PPT展示:李清照大事記

  由亡國到喪失,由再嫁到離異,由入獄到悲死,人生的苦難恣意吞噬著李清照的人生。我們可以想象,這個孤孓柔弱的女子晚年是何等凄涼。了解了這些史實后,李清照的愁應該可以理解了。它的內涵是?

  答:喪夫之痛

  寡居之悲

  顛沛之苦

  故國之思

  亡國之恨。

  補充:結合梁衡《亂世中的美神》,“愁”的內涵還可包括李清照作為封建社會女人和知識分子雙重身份的孤獨、怨愁。

  四、再讀,學生體會情感。

  (一)學生再讀課文,體會感情。

  1.請學生再次朗讀詞,大家評價。

  2.教師播錄音范讀,學生感受詞中的情感。

  3.學生帶著自己的體驗感受,把握作者傳達情感的意象,走進詞入的內心世界,再一次自由朗讀《聲聲慢》。

  (二)背誦全詞。

  學生在熟讀的基礎上背誦全詞。

  五、結語。

  一杯殘酒,一陣秋風,一聲雁叫,一地黃花,一滴細雨,一樹梧桐,一個千古斷腸人守著窗兒,李清照用她的才情,用她的生花妙筆,為我們帶來這首傳頌千古之詞。正所謂“國家不幸詩家幸,賦到滄桑句便工”,苦難不停地擦拭著藝術的靈魂,在生命空間受到的傷害和疼痛,在藝術的空間都會得到補償,而這,就是我們的幸運了。

  李清照《聲聲慢》教學設計 篇6

  一、 教學目標

  1. 了解本詞在遣詞用字、韻律運用與布局謀篇上的獨特之處。

  2. 掌握物境與心境相融的表現手法。

  3. 了解本詞的創作背景及李清照前后詞風的不同。

  4. 初步體會性別因素對文學創作的影響。

  二、教學要點

  1. 疊字運用的妙處。

  2. 用韻的特點。

  3. 細膩而又步步深入的感情蘊涵。

  4. 國家變動與個人創作之間的關聯。

  三、文本詳析

  這首詞一名《秋情》,是李清照南渡以后的代表作之一。公元1127年,金兵攻陷北宋都城汴京(今河南開封),漢族政權南遷,始為南宋。這一重大變故給當時社會各階層帶來影響,李清照的生活也隨之發生巨變。千古名篇《聲聲慢》即寫于這樣的背景下。

  詞的開頭落筆見奇,以七組十四個疊字描繪出一個凄然寡歡的愁婦形象。第一句“尋尋覓覓”不是寫實,而是表現一種無可寄托、若有所失的精神狀態。詞人所尋覓的是什么呢?詞中沒有明說,但聯系作者的生活經歷卻不難體味。南渡前,李清照與丈夫感情融洽,志同道合,有著文雅而富于詩意的生活情趣。然而,靖康之難葬送了昔日的一切,丈夫趙明誠離開人世,心愛的文物古籍毀于兵亂,失于竊賊,更令人痛心的是北方國土的淪亡。詞人在多難的歲月里備嘗艱辛,故而坐立不安,情不自禁地希求尋到一點慰藉。作者并沒有直接描繪這種心理,而是賦無形于有形,通過“尋尋覓覓”這一虛化的行動來形象地加以表現。第二句借環境的凄清、肅殺來表現心情,“冷冷清清”既寫出深秋氣象,也刻畫出詞人的暮年心境,飽含著只身飄零、孑然獨處的寂寞之感。第三句則直抒愁懷。這句中的六個疊字是近義詞,相互間有細微區別:“凄凄”言其悲涼;“慘慘”寫其抑郁;“戚戚”則繪其憂懼。詞人由淺入深,淋漓盡致地勾畫出國破家亡為自己造成的極深的精神創傷。

  接下去四句,通過眼前生活敘寫愁情。“最難將息”表面上是就清晨氣候而言,實際又與上文“尋尋覓覓”相呼應,表明女主人公從一清早便心神不寧,沉痛的家國身世之感蘊于其中,卻又無處遣愁。“雁過也”三句,進一步刻畫了主人公的悲愁心境。征雁“卻是舊時相識”,這之中飽含復雜的情味:一則古時有鴻雁傳書之說,詞人早年生活中丈夫遠游在外時,曾熱切幻想大雁為自己帶來親人的消息,為丈夫捎去自己的書信,《一剪梅》詞中便有“云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之句。可如今丈夫亡故,只能目送征鴻,獨咽悲傷。二則南渡之后,詞人無時無刻不在思念被金人占領的家鄉。她曾在詞中沉痛地寫道:“故鄉何處是?忘了除非醉!”(《菩薩蠻》)而今望見大雁,想到這雁正是從北方淪陷區飛來,不禁生出濃重的思舊懷鄉之情。此處“舊時相識”并非實指,是詞人借特定景觀將種種情愫凝聚為一體,以突現天涯淪落的悲傷。

  詞的上片,字里行間處處含愁。下片緊承上文,依然就主人公之愁鋪敘開去。“憔悴損”即是寫花,又是自喻,比興之中,傾注著一腔悲情。“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這兩句更寫出了詞人度日如年的心理感覺,又暗示了即使熬到天黑,那漫漫長夜亦不知怎樣捱過的憂愁。這兩句用語平易,但作為韻腳的“黑”字屬于極難押的險韻,故詩家罕用。而李清照功力深厚,押得既穩妥又自然,贏得評論家贊賞。“梧桐”二句與上片“曉來風急”相呼應,寫黃昏時分秋雨梧桐引起的哀愁,同時點出這首詞描述的是一整天的情狀。自漢代枚乘《七發》中寫過“龍門之桐……其根半死半生”后,人們常用“梧桐半死”比喻喪偶。而今,梧桐已使詞人憂傷,再加上連綿秋雨,使人越加煩悶難耐。“更兼”二字,點出不堪聽聞之意,“到”字訴說時間之長,“點點滴滴”則既寫聲音、狀態,也寫主人公感受。

  作品結尾,詞人在以上曉寒、淡酒、風急、雁過、黃花堆積、梧桐細雨、殘秋黃昏等一系列鏡頭組成一幅天然的悲凄畫面之后,將難以名狀、無法解脫的苦悶匯為沉痛之極的兩句:“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此處的“愁”,實為全篇總旨,從而將人物的情感推向高峰。而反詰的語式,既收束全詞,又辟出新境,給讀者留下想象的余地。

  就藝術性來看,這首詞也取得了極高的成就。首先,疊字的運用,突現了這首詞的語言特點。疊字是古代詩歌的一種語言藝術,運用得好,可以加重語氣,增強情感,突現事物特征,同時造成一種急促、跳動、鏗鏘的音樂效果,使作品更富于感染力。不過,在李清照之前,詩詞中疊字的運用多以四字、六字、八字為限,而李詞首句即連下十四個疊字,且質樸清新,自然流暢,準確表達了詞人所處的環境和心理狀態。后來有些作家曾著意仿效,如元代喬吉連用二十八疊字作成的《天凈沙》(見課本“平行閱讀”),但雕琢之痕十分明顯,無法與之媲美。

  在韻律方面,詞作也顯示了作者獨特的造詣。《聲聲慢》的詞牌歷來多平韻格,李清照卻選擇了入聲韻。入聲短促幽咽,創造出一種飲咽吞聲的藝術效果。與此同時,詞中又配以眾多的齊齒音字和舌音字。九十七個字中,這類字竟占五十七個,如尋、覓、凄、息、積等齊齒音字,點、滴、得、第等舌音字,交相重疊,造成一種嚙齒切語的音調,仿佛女主人公在哀哀自訴。

  在章法上,《聲聲慢》不是一般融情于景,而是把握女主人公內在心緒和外界事物之間的矛盾關系,采用一情一景的手法,愈寫愈深。同時,詞作在結構上打破前后片界限,層層鋪開,一氣貫注,在心境與物境相互作用和相互矛盾的不斷擴大過程中,將愁緒聚結到難以遏止的地步,充分表現出詞人杰出的藝術才華。

  四、思考題思路提示

  1. 分析這首詞如何使物境與心境相互契合,從而使悲愁描寫步步深入。

  如作者抬眼空中“雁過也,”內心感觸悲涼,“卻是舊時相識”;又如眼前“滿地黃花堆積”,愈加觸動情懷,“如今有誰堪摘”,景隨步移,情觸景生。

  2. 你所讀過的古典詩詞中,還有哪些也是借助聲調韻律來抒情寫意?

  如李頎的《送陳章甫》,李賀的《送沈亞之歌》、《浩歌》及《羅浮山人與葛篇》。

  3. 你從本詞能體會到李清照作為女性作家的特有氣質嗎?

  傷感和惆悵,是一種最富有詩意的情感,它不是強烈的`生活失意的直覺體驗,而是一種莫名的孤寂感。通常它總是發生在氣質敏感、感情細膩、學養天分較高的詩人詞人身上,李清照即是如此。

  作者的生平及創作情況

  李清照(1084一?),號易安居士,濟南(在今山東省)人,出生于一個注重文學藝術的士大夫家庭,從小受到熏陶。她的丈夫趙明誠歷任知州一類的地方官。他們兩人都喜歡收藏和研究金石書畫,著有《金石錄》。在她的《金石錄后序》里,記述了她的婚后生活和她大半生的重要經歷。

  李清照在我國文學史上是一個很重要的女作家,詩和散文都有較高成就,而主要的成就是詞。她的創作生活,以1127年金統治者占領汴京為界,分為前后兩個時期。前期的作品多是寫她在趙明誠離家外出時所感受的離愁別恨,以及一些描寫閨中生活和詠物之作,一般都是局限在個人生活的狹小天地里。

  她在后期避難到南方,經歷了社會的大變亂,國破家亡,許多痛苦涌上心頭,寫了一些反映那個時代的作品。如“欲將血淚寄山河,去灑東山一抔土”,悲痛祖國的大好河山淪于敵手。“南渡衣冠少王導,北來消息欠劉琨”,指斥了南宋統治集團的萎靡不振,屈膝言和。詞中如《添字丑奴兒》(窗前誰種芭蕉樹)、《永遇樂》(落日熔金)、《武陵春》(風住塵香花已盡)、《蝶戀花·上巳召親族》、《聲聲慢》(“尋尋覓覓”),都是抒寫她所經歷的亂離生活的痛苦和寄托她的故國之思。和她的詩比起來,詞顯得委婉細膩。

  李清照詞的成就主要表現在語言藝術方面。她的詞用典故不多,不追求詞藻的秾麗,而是用樸素清新的語言表現她對周圍事物的感觸和刻畫比較細膩的心情,常常寫得鮮明生動,感情色彩很濃。有時還采用口語入詞,如“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過去有人稱贊她的詞“用淺俗之語,發清新之思”(清鄒祗謨:《遠志齋詞衷》),或者說“以尋常語度入音律”(宋張端義:《貴耳集》),這都說出了李清照詞語言的特色。

  李清照寫有一篇《詞論》,從詞的興起談到詞的寫作問題,其中對北宋一些重要的詞家都有所評論,談了他們詞作的優點和缺點。她提出寫詞要“協音律”,認為“詞別是一家”,不能和詩一樣。這些主張對于詞的創作影響深遠。

  有《李清照集》、《漱玉詞》輯本,存詞四十七首。

  2.李清照的藝術成就

  李清照是中華詩史上杰出的女作家。她詩、詞、文、賦,金石、書、畫無所不精,而尤以詞的藝術成就最為突出。王的《碧雞漫志》稱:“易安自少年便有詩名,才力華贍,逼近前輩,在士大夫中已不多得,若本朝婦人,當推文采第一。”楊慎《詞品》謂:“宋人中填詞,李易安亦稱冠絕。使在衣冠,當與秦七、黃九爭雄,不獨雄于閨閣也。”王士禛《花草蒙拾》云:“婉約以易安為宗,豪放惟幼安稱首,皆吾濟南人,難乎為繼矣。”沈謙《填詞雜說》將李清照與李后主并提說:“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極是當行本色。”李清照在詞史上成就卓異,屹然為一大宗。詩文的創作也斐然有聲,卓有獨詣。

  李清照詞在群花爭艷的宋代詞苑中,獨樹一幟,自名一家,人稱“易安體”。“易安體”之稱始于宋人。侯寅《眼兒媚》調下題曰:“效易安體。”辛棄疾《丑奴兒近》調下題曰:“博山道中效易安體。”當代學界對“易安體”也有所研討。詞作自成一體,表明已形成鮮明的個性風神。其特點:

  一是傾擄真摯情。真情是詞之骨,詞之言情,貴得其真。李清照之前,婉約詞人多以男性寫艷情幽懷,李清照則是以女性本位寫自我愛情悲歡和親歷的家國巨變而獲得空前成功的第一人。其前期的戀情詞,如《一剪梅》、《鳳凰臺上憶吹簫》等,滿紙至情,連篇癡語,自然率真最能體現女性純誠細膩的靈性,這是男性作家代人立言的戀情詞所無法比擬的。其后期懷;日寫愁的傷亂詞,如《武陵春》、《聲聲慢》、《永遇樂》、《人孤雁兒》等篇,字字血淚,聲聲嗚咽,一派凄楚,動魄驚心,這“載不動”的“許多愁”,止不住的“千行淚”,“凄凄慘慘”的情懷,無地傾訴的“萬千心事”,全是發自肺腑的心聲,來不得半點雕琢矯飾。這些融和著家國之變、時代滄桑的悲慨之曲,來自情摯意濃的詞人,植根于真實生活感受,是李清照坎坷生涯、悲劇人生、災難時代的映現。

  二是熔煉家常語。《漱玉詞》的語言,有與眾不同的鮮明個性。柳永是把詞引向市井的開拓者,他用語通俗明暢,然好為徘體,偶涉蝶默,周邦彥變俚為雅,措詞精工,施采麗密。李清照遣詞造語,自出機抒,創造了以自然率真為主要特色的文學語言。所謂“以淺俗之語,發清新之思”(彭孫通《金粟詞話》)。如“生怕離懷別苦,多少事,欲說還休”(《鳳凰臺上憶吹簫》)。仿佛毫不經意,沖口而出,但仔細體味,卻含意多層,十分精細。親人遠別,千言萬語無從說起;分手已定,重重心事,說又何用;離恨別苦,難以啟口的內心隱秘,刺人衷腸,寧可自我承受,不愿再增加行者負擔。這重重思緒,微妙心態,全用家常語道出而含蘊綿綿不盡。漱玉詞的口語化、通俗化,并不走向淡乎寡味、松散無力,因為它是在口語基礎上匠心獨運、提煉加工的結果。故而落筆精警雅雋,語工意新。如“雪清玉瘦”、“濃煙暗雨”、“被翻紅浪”、“柳眼梅腮”、“紅稀香少”、“云階月地”云云,平易清新,精妙傳神,正是“看似尋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卻艱辛”。

  三是善用白描法。漱玉詞不重故實,不過多化用前人詩文,而長于以白描手法創造動人的意境。易安的白描與柳永的“細密妥溜”、美成的富艷典重不同,而是“沖口出常言,境界動心魄”。如《醉花陰》寫離思凝重:“簾卷西風,人似黃花瘦。”《永遇樂》寫孤寂失落:“不如向簾兒底下,聽人笑語。”均以直白之語,寫深濃之情,有場景,有人物,有襯映。階前花下心系伊人,刻骨相思的形象,閉關簾底,孤苦零丁,將無窮悲傷一己吞咽的心態,呈現眼前,栩栩紙背,令人一睹難忘。《漱玉詞》的白描,具有渾成、含蓄、宛曲的特點,因而毫無淺易平直之跡。《行香子》煞拍:“甚霎兒晴,霎兒雨,霎兒風!”雖系以口語描述天象,不免使人聯想起人間風云變幻、愛河如許風波,其深層意蘊是領略不盡的。

  四是講求韻律美。李清照論詞很重視聲律,所謂歌詞分五音六律、清濁輕重,她的創作實踐了自己的理論。這是由詞作為一種樂詩特質決定的。《漱玉詞》講究聲情,喜用雙聲疊韻,選辭注重聲韻美。夏承秦曾舉其《聲聲慢》為例。

  劉勰論作家和藝文風調之大別,曾談到作家體性不同,“氣有剛柔”、“文之任勢,勢有剛柔”。李清照詩文詞賦,韻致多樣,剛柔兼具,其審美風姿,也卓有獨詣。李清照歷來被推為“詞采第一”、“婉約之宗”。其詞作以柔美見勝。‘清思細膩執著,意象輕靈疏淡,意境密麗婉曲,風致委婉清雅,構成了《漱玉詞》特有的陰柔美。李清照以女性本位,運用精于抒情的詞體,表現少女之天真、少婦之纏綿、嫠婦之凄苦,使其詞作帶有獨特的柔婉美和悲劇性,具有不可替代的審美價值。《漱玉詞》繼承婉約派的創作風情和手法,又有所開拓創新。其表現是筆力俊爽疏宕,意境展延開闊,風韻柔中帶剛,時露崛強之氣。《漱玉詞》的這些特色確與蘇、辛有一脈相通之處。沈曾植《菌閣瑣談》謂“易安調儻有丈夫氣,乃閨閣中之蘇、辛”,“自明以來,墮情者醉其芬馨,飛想者賞其神駿”,這不是偶然的。李清照詞以婉約稱勝,但它是柔中有剛,婉中含豪,剛柔融通的。

  李清照文章流傳不多,但無論書序、札啟、辭賦都有佳構,且長于四六驕儷,博于用史使事,運筆曲伸自如,行文聲情并茂,并大都貫穿著關注現實國運的時代精神、愛國情愫。絕不拘囿于閨幃閑情,誠如古人所評,顯見出她“才高學博,近代鮮倫”。據此,我們可以說:李清照詩、詞、文、賦悉有獨詣,在藝術風調上陰柔美臻于極致,而陽剛氣一脈貫通。

  李清照《聲聲慢》教學設計 篇7

  教學目標:

  1、知人論世,結合背景理解詩文內容

  2、反復誦讀,分析作者的思想情感和寫作特色

  3、培養熱愛古典詩詞的思想感情,提高道德修養、審美情趣和文化品位

  教學重點及難點:

  分析《聲聲慢》抒情主人公形象和所運用的表現手法

  教學步驟:

  一、導入新課,了解作者

  她以平民之身,思公卿之責,念國家大事;以女人之身,求人格平等,愛情之尊。無論對待政事、學業還是愛情、婚姻,她決不隨波,決不湊合,這就難免有了超越時空的孤獨和無法解脫的悲哀。她背著沉重的十字架,集國難、家難、婚難和學業之難于一身,凡封建專制制度所造成的政治、文化、道德、婚姻、人格方面的沖突、磨難都折射在她那如黃花般瘦弱的身子上。一如她的名字所昭示的,“明月松前照,清泉石上流”。

  ——梁衡《亂世中的美神》

  這段文字寫的是宋代婉約派女詞人李清照,本節課我們就一起來學習探討她的代表作《聲聲慢》,一起走進這位“亂世中的美神”。

  對于作者,梁衡用“亂世中的美神”來界定,那么何謂“亂世”?又何謂“美神”呢?“亂世”是指金兵入侵、國土淪喪、家破夫亡、人民流離失所、朝廷腐敗無能。“美神”指李清照在詩詞、詞論、史學、金石學以及其人格方面的突出表現。郭沫若在濟南趵突泉公園中的李清照紀念堂中題有對聯,可以顯示其藝術女神的風采:“大明湖畔,趵突泉邊,故居在垂楊深處;漱玉集中,金石錄里,文采有后主遺風。”“后主”指的是南唐后主李煜,詞風婉約,有名句“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李清照的《聲聲慢》,也是寫“愁”的經典作品,下面我們就來學習這首詞。

  二、閱讀詩文,把握感情基調

  1、學生結合注釋自讀,要求揣摩語調,讀準字音。老師最后明確本詞的感情基調是悲苦愁絕的,朗讀時應用舒緩、低沉的語調。

  2、聽課文朗讀,并在心中默讀,把握節奏,感受詞作的音樂美。

  3、部分學生朗讀,請全班女同學齊讀課文,把對女詞人感情的體會融入到朗讀中去。

  三、研讀詩文,探究問題

  首先進行學情調查:同學們對本詞有哪些閱讀期待,想要學習哪些內容,掌握哪些知識。隨后出示問題,讓學生采用研讀的方式分組合作學習,探究以下問題。

  1、本詞的主旨句是什么?在詞中是通過哪些方面表現的?

  學生回答后由老師明確:本詞的主旨句是“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在詩中有如下表現:

  ①用“尋尋覓覓”這一動作行為表現愁情。這三句共十四個疊字,無一愁字,卻寫得字字含愁。在經受了國破家亡、夫喪等打擊后,詩人內心極為哀愁,再加一人孤處,更是百無聊賴,空虛郁悶,只有在漫無目的的尋覓中找回一些溫馨的回憶,但茫然的作者只感到四周的冷清而內心則充滿慘戚。開頭三句,由淺入深,文情并茂地描寫出女主人公寂苦無告的凄涼心境。

  ②“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天氣的忽暖忽冷,變化多端,亦暗示時局的紛亂,讓人難以適應,更讓詩人有說不出的苦悶和憂愁,進而抒發自己內心難以平靜的'心情。

  ③用一些物象來表現“愁”之深之重:

  “淡酒/急風”:并非酒淡,而是愁濃,酒力壓不住心愁;借酒澆愁,而大風砭骨,又讓詩人意緒全無。只因作者愁太重,酒入愁腸愁更愁。一個“淡”字突出作者晚年的凄涼,心境的凄苦。

  “雁”:秋天大雁由北往南遷徙,李清照南下避難,故覺得大雁是舊相識,而自己卻漂流困頓,寄寓他鄉。以前尚可鴻雁傳書,現在丈夫已死,家人疏散,就算是有千言萬語,也無人可托,無處可傳,從而抒發對家鄉的懷念。

  “黃花”:詩人任憑黃花盛開,此時也無心攀摘,甚至讓菊花在枝頭堆積,直至凋落。在往年,她定能和丈夫一起來賞花,而今誰又有這興趣呢?看到花的憔悴,想到自己漂零的身世,憔悴的容顏,凄涼的心境與殘秋敗花融為一體,更是愁上加愁。

  “梧桐/細雨”:這些是惹人愁思的意象。窗前的梧桐樹又飄下了幾片枯葉,好不容易到黃昏,偏巧這時又下起了淅瀝的小雨,滴滴答答的雨聲,對于傷心的詩人來說,不僅是打在窗前的梧桐葉上,也仿佛敲在那顆破碎的心上。

  2、概括本詞在表情達意時所運用的藝術手法。

  學生回答后由老師明確:

  ①運用疊詞,開頭連用了十四個疊字,用法大膽新奇,工整得體,寫出了由于尋而未得所引起的無限的凄苦憂傷之情。

  ②直抒胸臆:“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

  ③借景抒情:“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淡酒”“急風”“雁”“黃花”“梧桐”“細雨”等意像來委婉地表達詩人的愁情。

  3、結合詞句內容,鑒賞詞中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學生回答后由老師明確:一位孤獨、寂寞而又愁緒滿懷的漂泊者形象。

  四、深化閱讀,自主發現問題

  根據學生學情的不同,讓學生再回讀詩文,鼓勵他們去發現新的問題,提出后由大家分析、探究、解決。

  五、強化練習

  法國詩人克洛岱將李清照的《聲聲慢》作了改寫,標題也換成了《絕望》,閱讀這首詩,比較兩首詩在抒情的方式上的不同。

  呼喚!呼喚!

  乞求!乞求!

  等待!等待!

  夢!夢!夢!

  哭!哭!哭!

  痛苦!痛苦!我的心充滿痛苦!

  仍然!仍然!

  永遠!永遠!永遠!

  心!心!

  存在!存在!

  死!死!死!死!

  ——克洛岱《絕望》

  學生回答后由老師明確:

  《絕望》直抒胸臆,感情直露,也未選取任何意象。

  《聲聲慢》較為含蓄,多避免直接抒情,多借事借景抒情,講究言外之意,言外之旨,講究意象的選擇,含蓄蘊藉。

  六、小結

  李清照是因為那首著名的《聲聲慢》被人們所記住的。那是一種凄冷的美,特別是那句“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簡直成了她個人的專有品牌,彪炳于文學史,空前絕后,沒有任何人敢于企及。于是,她便被當作了愁的化身。當我們穿過歷史的塵煙咀嚼她的愁情時,才發現在中國三千年的古代文學史中,特立獨行,登峰造極的女性也就只有她一人。而對她的解讀又“怎一個愁字了得”。

  ——梁衡《亂世中的美神》)

  今天我們面對的是一位偉大的卻又讓人述說不盡的藝術女神,我們在對《聲聲慢》這首詩的學習中了解了她的痛苦和悲傷,也懂得了她的美麗與愁情!

  七、布置作業,拓展練習

  收集有關寫“愁”的詩句,并體會這些詩句的不同之處。

  1、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李煜《相見歡》)

  2、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李煜《虞美人》)

  3、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李清照《武陵春》)

  4、一種相思,兩處閑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李清照《醉花陰》)

  5、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李清照《聲聲慢》)

  6、明月樓高休獨倚。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范仲淹《蘇幕遮》)

  7、試問閑愁都幾許?一川煙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賀鑄《青玉案》)

  8、堆來枕上愁何狀,江海翻波浪。(毛澤東《虞美人》)

【李清照《聲聲慢》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李清照《聲聲慢》教學設計11-23

李清照《聲聲慢》優秀教學設計03-30

李清照《聲聲慢》教學設計3篇11-24

李清照《聲聲慢·尋尋覓覓》教學設計03-31

李清照《聲聲慢》獲獎教學設計范文(精選8篇)10-24

李清照《聲聲慢》說課稿04-19

聲聲慢李清照教案04-20

聲聲慢李清照賞析08-08

聲聲慢 李清照課件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