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李清照的經典詩詞賞析

時間:2024-06-21 22:36:15 李清照 我要投稿

李清照的經典詩詞賞析

  李清照自幼生活在文學氛圍十分濃厚的家庭里,耳濡目染,家學熏陶,加之聰慧穎悟,才華過人。接下來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李清照的詩詞賞析,歡迎大家閱讀。

李清照的經典詩詞賞析

  李清照的經典詩詞賞析 篇1

  聲聲慢

  李清照

  尋尋覓覓,冷泠清清,

  凄凄慘慘戚戚。

  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

  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

  雁過也,最傷心,卻是舊時相識。

  滿地黃花堆積,惟悴損,如今有誰堪摘?

  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

  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賞析

  這首詞寫于李清照生活的后期。一題作“秋情”,賦秋就是賦愁,但這里的愁已不是女詞人閨中生活的淡淡哀愁,詞人經歷了國家危亡,故鄉淪陷,丈夫病逝,金石書畫全部散失,自己流落在逃難的隊伍中,飽經離亂,所以這里的愁是深愁,濃愁,無盡的愁。

  詞一開頭就用了十四個疊字。“尋尋覓覓,”詞人好象有所尋求,但又不知道要尋求什么,這時她已經歷了國破、家亡、夫逝的沉重打擊,生活中美好的東西都已不存在了,事實上在現實生活中已經沒有什么可尋覓,也沒有什么需要尋覓的了,但詞人還是希望找點什么寄托自己空虛寂寞的情懷,支撐自己孤苦無助的人生,但尋覓的結果只能是“冷冷清清”,周圍的環境是一片凄清冷落,更讓人感到現實的孤苦無援。“凄凄慘慘戚戚”,寫詞人內心的凄涼、悲苦、慘戚的情緒。這三句都在表現女主人的愁苦無聊,寂寞哀傷,但各有側重,第一句寫神態,第二句寫環境,第三句寫心情,第二、三句又是第一句“尋尋覓覓”的結果,“冷冷清清,先感于外;凄凄慘慘戚戚,后感于心,進入愁境”(吳熊和《唐宋詞通論》)。

  “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剛覺得有點兒暖和卻又變冷了,這是秋天的時令特征。“將息”,調養。人在天氣多變化時,是很難適應的,更何況是年歲已大,身體衰弱,又遭遇了如此不幸的人,就更是對天氣的變化特別敏感,更覺得難以將養適應了。

  為了適應這多變的秋天時節,詞人企圖以酒御寒,但“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酒是“三杯兩盞”,量少,又是“淡酒”,怎么能抵擋黃昏時的陣陣秋風呢?淡酒不敵風寒,飲酒也不能排遣憂愁。

  “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雁飛過去,正令人傷心,原來雁是我過去見過的。這里我們可看到三層意思:(一)雁飛過去了,雁叫聲聲,凄厲難聞,正令人傷心,原來大雁是老相識了,觸動我內心的創傷已不止一次,現在又來觸動我,使我傷心難過。(二)古代有雁足傳書的傳說。雁以往是給我帶過信的,給我安慰,現在丈夫已逝,親戚離散,雁飛過去無信可帶,不能再給我安慰了,使我傷心。(三)作者的故鄉在北方,而此時作者淪落南方,秋天北雁南飛,引起了對故鄉的思念,所以使她傷心。雁在北方就相識,現在看到雁不是在故土,而是在異鄉,發出物是人非的感慨,寄托懷鄉之意。

  詞的下片承接上片。“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黃花”是指菊花,品種是黃色的。“堆積”,指花開之盛,可能是小菊花密密麻麻地開放,不是言落英滿地。“憔悴損”指人因傷心而消瘦。損,煞,是說憔悴得很。有人認為是黃花“憔悴損”,不妥,因為前面的“堆積”不作零落解,菊花是枯在枝頭的。“誰”,指自己。“堪”,能夠,經得起。菊花盛開,本要摘花插在瓶子里,可人已憔悴,如今還有什么心思和興趣去摘花呢?已經沒有賞花的心情了。

  “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一個人坐在窗邊,象守著什么東西一樣,百無聊賴,希望天早一點黑下來,看不到窗外一切使人傷心的東西,但天偏偏與人作對,越等越覺得時間漫長,度日如年。

  寂寞難耐,好不容易等到黃昏,等來的卻是更令人傷心的東西:“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風吹梧桐葉,蕭蕭瑟瑟,本已悲涼,又加細雨滴到梧桐上,更助悲涼。溫庭筠《更漏子》“梧桐樹,三更雨,不道離情正苦;一葉葉,一聲聲,空階滴到明。”李清照是位敏銳善感的詞人,雨打梧桐點點滴滴,好象敲擊著她破碎的心靈,使她悲傷至極。

  這種種情形不斷地折磨詞人,情何以堪?所以詞人最后沖口而出:“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這次第”是說這種種情形或這種種光景。這種種情況加在一起,怎么是一個“愁”字可以概括得了!“愁”說不清楚,用人間文字和語言概括不了,寫出了無盡的愁緒,傳達出種種難以言傳的哀痛。

  這首詞是在國破家亡、流落異地時寫的,詞中訴說了詞人孤愁無助、生意蕭條的處境,寄托了極其深沉的家國之思,深深地打上了時代的烙印。

  詞的描寫純用賦體,寫了環境,寫了身世,寫了心情,并將這三者融為一體。詞中寫客觀環境的事物有:淡酒、晚風、飛雁、黃花、梧桐、細雨,這些景物都貫穿濃重的'感情色彩,滲透著作者的主觀感受,創造了冷落、凄清、寂寞的意境。凄涼的景物一路寫下來越積越多,傷感越來越濃重,最后堆砌的愁苦迸涌而出。

  詞中用了九對疊字,疊字用得很自然,如大珠小珠落玉盤,前人稱贊她筆力很健。這些疊字用得自然妥帖,是經過作者錘煉而得的,使寂寞、悵惘、痛苦的感情通過這些疊字的渲染得以盡情的表現。

  詞的語言通俗平易,雖是尋常語,但富有表現力,表現了深刻的內容。《聲聲慢》詞調可押平聲韻,也可押入聲韻,詞人選用了入聲韻,能夠很好地表達憂郁的情懷,并多次運用雙聲字、舌音和齒音字,更加重了凄切悲苦的情調。

  譯文

  我到處尋找,尋到的只有冷清,十分凄慘。乍暖還寒的季節,最難忍受。兩杯淡酒,怎能壓住心頭的悲傷?大雁飛過,我正傷心,卻發現它正是我在故鄉認識的那只。

  滿地黃花堆積著,十分憔悴,有誰忍心去摘?我守著窗,獨自一人,一個人怎么才能熬到天黑?細雨敲打著梧桐,此正是黃昏,一點一滴落著。這種場景,這種“愁”又怎是一句話能說得清的呢?

  李清照簡介: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號易安居士,漢族,山東省濟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詞人,婉約詞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稱。所作詞,前期多寫其悠閑生活,后期多悲嘆身世,情調感傷。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徑,語言清麗。論詞強調協律,崇尚典雅,提出詞“別是一家”之說,反對以作詩文之法作詞。能詩,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時詠史,情辭慷慨,與其詞風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詞》,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詞》輯本。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李清照的經典詩詞賞析 篇2

  蝶戀花·淚濕羅衣脂粉滿

  宋代:李清照

  淚濕羅衣脂粉滿,四疊陽關,唱到千千遍。人道山長水又斷,蕭蕭微雨聞孤館。

  惜別傷離方寸亂,忘了臨行,酒盞深和淺。好把音書憑過雁,東萊不似蓬萊遠。

  李清照蝶戀花詩詞賞析

  詞作當寫于宣和三年(1121)秋天,時趙明誠為萊州守,李清照從青州赴萊州途中宿昌樂縣驛館時寄給其家鄉姊妹的。它通過詞人自青州赴萊州途中的感受,表達她希望姐妹寄書東萊、互相聯系的深厚感情。

  眼淚濕了衣服,臉上胭脂妝容化開。詞開頭作者便直接表露出了難分難舍的情感。四疊陽關唱了幾千遍但是還不足以形容自己內心對妹妹的萬種離情。“千千遍”則以夸張手法,極力渲染離別場面之難堪。“人道山長山又斷,蕭蕭微雨聞孤館”,妹妹此行路途遙遠,而自己已經到了“山斷”之處,離妹妹更加遙遠了,加上又有瀟瀟微雨,自己又是獨處孤館,更是愁上加愁。

  “惜別傷離方寸亂,忘了臨行,酒盞深和淺”,自己在臨別之際,由于極度傷感,心緒不寧,以致在餞別宴席上喝了多少杯酒,酒杯的深淺也沒有印象。詞人以這一細節,真切形象地展現了當時難別的心境。“好把音書憑過雁,東萊不似蓬萊遠。”詞人告慰姊妹們,東萊并不象蓬萊那么遙遠,只要魚雁頻傳,音訊常通,姊妹們還是如同在一起。至此,已不僅僅表現的是離情別緒,更表現了詞人深摯感人的骨肉手足之情。

  李清照是婉約派代表人物,通過這一詩詞,看出李清照詞細膩生動,而又不乏姿放的'特點。

  李清照蝶戀花詩詞創作背景

  此詞寫作背景有兩說,一是以為作者在滯留青州時寫給移守萊州的丈夫;一是以為作者在赴萊州途中的昌樂館寫給留居青州的姊妹們。龔克昌《談〈蝶戀花·晚止昌樂館寄姊妹〉》以為,當以后者說為勝。理由是:一、元代劉應李《事文類聚翰墨大全》后丙案卷凹收此詞,題為《晚止昌樂館寄姊妹》。但劉氏對作者失考,歸入無名氏;其實,在此之前,也即在宋代曾慥的《樂府雅詞》里,已標明此詞為李易安作;曾氏生活年代與作者同時,其說當較可信,正可補正劉氏將此詞編入無名氏之誤。而以為此詞為清照思夫念舊之作均出后代,殊無實據。二、詞中出現的“人道山長山又斷,蕭蕭微雨聞孤館”句,與所標“晚止昌樂館寄姊妹”題意正合,以詞中所流露的也恰是作者身處旅途中的口氣,和寄宿孤館中的心境。因此,斷此詞為作者寄姊妹之作,當較近是。

  平慧善《李清照詩文詞選譯》認為,公元1121年(宣和三年辛丑)八月間,李清照自青州赴萊州,途經昌樂宿館。作此詞奇姊妹。

  根據陳祖美《李清照簡明年表》,此詞作于公元1121年9月中旬。公元1120年(北宋宣和二年庚子)趙明誠知萊州,李清照未與之同去,仍居青州。公元1121年(宣和三年辛丑)秋天次年起身赴萊州與丈夫團聚,行到昌樂,遇雨宿于旅館中,一時難以見到久別的丈夫,又思念家中姊妹,在寂寞凄苦中寫了這首《蝶戀花·晚止昌樂館寄姊妹》。

  李清照的經典詩詞賞析 篇3

  《聲聲慢》

  原文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

  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守著窗兒 一作:守著窗兒)

  譯文

  苦苦地尋尋覓覓,卻只見冷冷清清,怎不讓人凄慘悲戚。乍暖還寒的時節,最難保養休息。喝三杯兩杯淡酒,怎么能抵得住早晨的寒風急襲?一行大雁從眼前飛過,更讓人傷心,因為都是舊日的相識。

  園中菊花堆積滿地,都已經憔悴不堪,如今還有誰來采摘?冷清清地守著窗子,獨自一個人怎么熬到天黑?梧桐葉上細雨淋漓,到黃昏時分,還是點點滴滴。這般情景,怎么能用一個“愁”字了結!

  注釋

  ⑴尋尋覓覓:意謂想把失去的一切都找回來,表現非常空虛悵惘、迷茫失落的心態。

  ⑵凄凄慘慘戚戚:憂愁苦悶的樣子。

  ⑶乍暖還(huán)寒:指秋天的天氣,忽然變暖,又轉寒冷。

  ⑷將息:舊時方言,休養調理之意。

  ⑸怎敵他:對付,抵擋。晚:一本作“曉”。

  ⑹損:表示程度極高。

  ⑺堪:可。

  ⑻著:亦寫作“著”。

  ⑼怎生:怎樣的。生:語助詞。

  ⑽梧桐更兼細雨:暗用白居易《長恨歌》“秋雨梧桐葉落時”意。

  ⑾這次第:這光景、這情形。

  ⑿怎一個愁字了得:一個“愁”字怎么能概括得盡呢?

  賞析

  靖康之變后,李清照國破,家亡,夫死,傷于人事。這時期她的作品再沒有當年那種清新可人,淺斟低唱,而轉為沉郁凄婉,主要抒寫她對亡夫趙明誠的懷念和自己孤單凄涼的景況。此詞便是這時期的典型代表作品之一。

  這首詞起句便不尋常,一連用七組疊詞。不但在填詞方面,即使在賦曲也絕無僅有。但好處不僅在此,這七組疊詞還極富音樂美。宋詞是用來演唱的,因此音調和諧是一個很重要的內容。李清照對音律有極深造詣,所以這七組疊詞朗讀起來,便有一種大珠小珠落玉盤的感覺。只覺齒舌音來回反復吟唱,徘徊低迷,婉轉凄楚,有如聽到一個傷心之極的人在低聲傾訴,然而她還未開口就覺得已能使聽眾感覺到她的憂傷,而等她說完了,那種傷感的情緒還是沒有散去。一種莫名其妙的愁緒在心頭和空氣中彌漫開來,久久不散,余味無窮。

  心情不好,再加上這種乍暖還寒天氣,詞人連覺也睡不著了。如果能沉沉睡去,那么還能在短暫的時間內逃離痛苦,可是越想入眠就越難以入眠,于是詞人就很自然想起亡夫來。披衣起床,喝一點酒暖暖身子再說吧。可是寒冷是由于孤獨引起的,而飲酒與品茶一樣,獨自一人只會覺得分外凄涼。

  端著一杯淡酒,而在這天暗云低,冷風正勁的時節,卻突然聽到孤雁的一聲悲鳴,那種哀怨的聲音直劃破天際,也再次劃破了詞人未愈的傷口,頭白鴛鴦失伴飛。詞人感嘆:唉,雁兒,你叫得這樣凄涼幽怨,難道你也像我一樣,老年失偶了嗎?難道也像我一樣,余生要獨自一人面對萬里層山,千山暮雪嗎?胡思亂想之下,淚光迷蒙之中,驀然覺得那只孤雁正是以前為自己傳遞情書的那一只。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舊日傳情信使仍在,而秋娘與蕭郎已死生相隔,人鬼殊途了,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這一奇思妙想包含著無限無法訴說的哀愁。

  這時看見那些菊花,才發覺花兒也已憔悴不堪,落紅滿地,再無當年那種“東籬把酒黃昏后,有暗香盈袖”的雅致了。詞人想:以往丈夫在世時的日子多么美好,詩詞唱和,整理古籍,可如今呢?只剩下自己一個人在受這無邊無際的孤獨的煎熬了。故物依然,人面全非。“舊時天氣舊時衣,只有情懷,不得似往時。”獨對著孤雁殘菊,更感凄涼。手托香腮,珠淚盈眶。怕黃昏,捱白晝。對著這陰沉的天,一個人要怎樣才能熬到黃昏的來臨呢?漫長使孤獨變得更加可怕。獨自一人,連時間也覺得開始變慢起來。

  好不容易等到了黃昏,卻又下起雨來。點點滴滴,淅淅瀝瀝的,無邊絲雨細如愁,下得人心更煩了。再看到屋外那兩棵梧桐,雖然在風雨中卻互相扶持,互相依靠,兩相對比,自己一個人要凄涼多了。

  急風驟雨,孤雁殘菊梧桐,眼前的一切,使詞人的哀怨重重疊疊,直至無以復加,不知怎樣形容,也難以表達出來。于是詞人再也不用什么對比,什么渲染,什么賦比興了,直截了當地說:“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簡單直白,反而更覺神妙,更有韻味,更堪咀嚼。相形之下,連李煜的“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也稍覺失色。一江春水雖然無窮無盡,但畢竟還可形容得出。而詞人的'愁緒則非筆墨所能形容,自然稍勝一籌。

  前人評此詞,多以開端三句用一連串疊字為其特色。但只注意這一層,不免失之皮相。詞中寫主人公一整天的愁苦心情,卻從“尋尋覓覓”開始,可見她從一起床便百無聊賴,如有所失,于是東張西望,仿佛飄流在海洋中的人要抓到點什么才能得救似的,希望找到點什么來寄托自己的空虛寂寞。下文“冷冷清清”,是“尋尋覓覓”的結果,不但無所獲,反被一種孤寂清冷的氣氛襲來,使自己感到凄慘憂戚。于是緊接著再寫了一句“凄凄慘慘戚戚”。僅此三句,一種由愁慘而凄厲的氛圍已籠罩全篇,使讀者不禁為之屏息凝神。這乃是百感迸發于中,不得不吐之為快,所謂“欲罷不能”的結果。

  “乍暖還寒時候”這一句也是此詞的難點之一。此詞作于秋天,但秋天的氣候應該說“乍寒還暖”,只有早春天氣才能用得上“乍暖還寒”。這是寫一日之晨,而非寫一季之候。秋日清晨,朝陽初出,故言“乍暖”;但曉寒猶重,秋風砭骨,故言“還寒”。至于“時候”二字,有人以為在古漢語中應解為“節候”;但柳永《永遇樂》云:“薰風解慍,晝景清和,新霽時候。”由陰雨而新霽,自屬較短暫的時間,可見“時候”一詞在宋時已與現代漢語無殊了。“最難將息”句則與上文“尋尋覓覓”句相呼應,說明從一清早自己就不知如何是好。

  下面的“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曉來風急”,正與上文“乍暖還寒”相合。古人晨起于卯時飲酒,又稱“扶頭卯酒”。這里說用酒消愁是不抵事的。至于下文“雁過也”的“雁”,是南來秋雁,正是往昔在北方見到的,所以說“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了。《唐宋詞選釋》說:“雁未必相識,卻云‘舊時相識’者,寄懷鄉之意。趙嘏《寒塘》:‘鄉心正無限,一雁度南樓。’詞意近之。”

  上片從一個人尋覓無著,寫到酒難澆愁;風送雁聲,反而增加了思鄉的惆悵。于是下片由秋日高空轉入自家庭院。園中開滿了菊花,秋意正濃。這里“滿地黃花堆積”是指菊花盛開,而非殘英滿地。“憔悴損”是指自己因憂傷而憔悴瘦損,也不是指菊花枯萎凋謝。正由于自己無心看花,雖值菊堆滿地,卻不想去摘它賞它,這才是“如今有誰堪摘”的確解。然而人不摘花,花當自萎;及花已損,則欲摘已不堪摘了。這里既寫出了自己無心摘花的郁悶,又透露了惜花將謝的情懷,筆意比唐人杜秋娘所唱的“有花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要深遠多了。

  從“守著窗兒”以下,寫獨坐無聊,內心苦悶之狀,比“尋尋覓覓”三句又進一層。“守著”句如依張惠言《詞選》斷句,以“獨自”連上文。秦觀(一作無名氏)《鷓鴣天》下片:“無一語,對芳樽,安排腸斷到黃昏。甫能炙得燈兒了,雨打梨花深閉門”,與此詞意境相近。但秦詞從人對黃昏有思想準備方面著筆,李則從反面說,好像天有意不肯黑下來而使人尤為難過。“梧桐”兩句不僅脫胎淮海,而且兼用溫庭筠《更漏子》下片“梧桐樹,三更雨,不道離情正苦;一葉葉,一聲聲,空階滴到明”詞意,把兩種內容融而為一,筆更直而情更切。最后以“怎一個愁字了得”句作收,也是蹊徑獨辟之筆。自庾信以來,或言愁有千斛萬斛,或言愁如江如海(分別見李煜、秦觀詞),總之是極言其多。這里卻化多為少,只說自己思緒紛茫復雜,僅用一個“愁”字如何包括得盡。妙在又不說明于一個“愁”字之外更有什么心情,即戛然而止,仿佛不了了之。表面上有“欲說還休”之勢,實際上已傾瀉無遺,淋漓盡致了。

  這首詞大氣包舉,別無枝蔓,相關情事逐一說來,卻始終緊扣悲秋之意,深得六朝抒情小賦之神髓,而以接近口語的樸素清新的語言譜入新聲,運用凄清的音樂性語言進行抒情,又卻體現了倚聲家的不假雕飾的本色,誠屬個性獨具的抒情名作。

  此詞是李清照后期的作品,具體寫作時間待考。有人認為作于南渡以后,正值金兵入侵,北宋滅亡,丈夫去世,一連串的打擊使她嘗盡了國破家亡、顛沛流離的苦痛,亡國之恨,喪夫之哀,孀居之苦,凝集心頭,無法排遣,于是寫下了這首《聲聲慢》。有人則認為是中年時期所作。

  李清照的經典詩詞賞析 篇4

  詞醉花陰

  薄霧濃云愁永晝,瑞腦消金獸。佳節又重陽,玉枕紗廚,半夜涼初透。 東籬把酒黃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注釋】①瑞腦:龍腦香。②金獸:獸形銅香爐。③紗廚:有紗帳的小床。

  【賞析這是一首著名的重陽詞。作者在自然景物的描寫中,加入自己濃重的感情色彩,使客觀環境和人物內心的情緒融和交織。用黃花比喻人的憔悴;以瘦暗示相思之深。上片詠節令,“半夜涼初透”句,尖新在一“透”字。下片“簾卷西風”兩句,千古艷傳;不惟句意秀穎,且以“東籬”、“暗香”,為“黃花”預作照應,有水到渠成之妙。

  詞聲聲慢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 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注釋】①將息:將養休息。②怎生:怎樣,怎么。③這次第:這一連串的.情況。

  【賞析】這是李清照南渡以后的一首震動詞壇的名作。通過秋景秋情的描繪,抒發國破家亡、天涯淪落的悲苦,具有時代色彩。在結構上打破了上下片的局限,全詞一氣貫注,著意渲染愁情,如泣如訴,感人至深。首句連下十四個疊字,形象地抒寫了作者的心情。下文“點點滴滴”又前后照應,表現了作者孤獨寂寞的憂郁情緒和動蕩不安的心境。全詞一字一淚,纏綿哀怨,極富藝術感染力。

  詞永遇樂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處?染柳煙濃,吹梅笛怨,春意知幾許?元宵佳節,融和天氣,次第豈無風雨?來相召,香車寶馬,謝他酒朋詩侶。中州盛日,閨門多瑕,記得偏重三五,鋪翠冠兒,捻金雪柳,簇帶爭濟楚,如今憔悴,云鬟雪鬢,怕見夜間出去。不如向,簾兒底下,聽人笑語。

  【注釋】①落日熔金:落日的顏色好象熔化的黃金。②合璧:象璧玉一樣合成一塊。③吹梅笛怨:指笛子吹出《梅花落》曲幽怨的聲音。④次第:接⑦鋪翠冠兒:飾有翠羽的女式帽子。⑧捻金雪柳:元宵節女子頭上的裝飾。 ⑨簇帶:妝扮之意。

  【賞析】這首詞通過南渡前后過元宵節兩種情景的對比,抒寫離亂之后,愁苦寂寞的情懷。上片從眼前景物抒寫心境。下片從今昔對比中抒發國破家亡的感慨,表達沉痛悲苦的心情。全詞情景交融,跌宕有致。由今而昔,又由昔而今,形成今昔盛衰的鮮明對比。感情深沉、真摯。語言于樸素中見清新,平淡中見工致。

  如夢令

  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注釋】①綠肥:指枝葉茂盛。紅瘦:謂花朵稀少。

  【賞析】這首小詞委婉地表達了作者憐花惜花的心情,也流露了內心的苦悶。詞中著意人物心理情緒的刻畫。以景襯情,委曲精工。輕靈新巧而又凄婉含蓄。極盡傳神之妙。

  李清照的經典詩詞賞析 篇5

  蝶戀花·淚濕羅衣脂粉滿

  李清照

  淚濕羅衣脂粉滿,四疊陽關,唱到千千遍。人道山長山又斷,蕭蕭微雨聞孤館。 惜別傷離方寸亂,忘了臨行,酒盞深和淺。好把音書憑過雁,東萊不似蓬萊遠。

  詞作當寫于宣和三年(1121)秋天,時趙明誠為萊州守,李清照從青州赴萊州途中宿昌樂縣驛館時寄給其家鄉姊妹的。它通過詞人自青州赴萊州途中的感受,表達她希望姐妹寄書東萊、互相聯系的深厚感情。

  “淚濕羅衣脂粉滿”,詞作開首詞人即直陳送別的難分難舍場面。詞人抓住姊妹送別的兩個典型細節來作文章:“淚”和“脂粉”,當然,這其中也包括了自己無限的傷感。次寫“四疊陽關,唱到千千遍。”熱淚縱橫,猶無法表達姊妹離別時的千般別恨,萬種離情,似唯有發之于聲,方能道盡惜別之痛,難分難舍之情。“四疊陽關”,蘇軾《論三疊歌法》中的說法可參為注解:“舊傳《陽關》三疊,然今世歌者,每句再疊而已。若通一首言之,又是四疊。皆非是。若每句三唱,以應三疊之說,則叢然無復節奏。余在密州,文勛長官以事至密,自云得古本《陽關》。每句皆再唱,而第一句不疊,乃知古本三疊蓋如此。及在黃州,偶得樂天《對酒》云:‘相逢且莫推辭醉,聽唱陽關第四聲。’注云:‘第四聲勸君更盡一杯酒’。以此驗之,若一句再疊,則此句為第五聲;今為第四聲,則第一句不疊審矣。”由此觀之,“四疊陽關”的說法無誤。“千千遍”則以夸張手法,極力渲染離別場面之難堪。值得注意的是,詞人寫姊妹的別離場面,竟用如此豪宕的筆觸,一來表現了詞人的筆力縱橫,頗具恣放特色,在其《鳳凰臺上憶吹簫》一詞中有“這回去也,千萬遍《陽關》,也即難留”,似同出一機杼;二亦展現了詞人感情的`深摯。“人道山長山又斷,蕭蕭微雨聞孤館”,詞人的筆觸在結拍處一折,紛亂的思緒又轉回現實。臨別之際,姊妹們說此行路途遙遙,山長水遠,而今自己已行至“山斷”之處,不僅離姊妹們更加遙遠了,而且又逢上了蕭蕭夜雨,淅淅瀝瀝煩人心境,自己又獨處孤館,更是愁上加愁。詞作上片從先回想,后抒寫現實,從遠及近,詞脈清晰。

  下片,詞人的思緒又回到離別時的場景,但筆觸則集中抒寫自己當時的心境。“惜別傷離方寸亂,忘了臨行,酒盞深和淺”,直陳自己在臨別之際,由于極度傷感,心緒不寧,以致在餞別宴席上喝了多少杯酒,酒杯的深淺也沒有印象。詞人以這一典型細節,真切而又形象地展現了當時難別的心境,同時也是“方寸亂”的最佳注釋。歇拍二句:“好把音書憑過雁,東萊不似蓬萊遠。”詞人的思緒依然飄蕩在那令人難忘的別離場合,但詞作的筆力卻陡地一振,奏出與前面決然不同的充滿亮色的音符。詞人告慰姊妹們,東萊并不象蓬萊那么遙遠,只要魚雁頻傳,音訊常通,姊妹們還是如同廝守在一起。詞作至此,已不僅僅表現的是離情別緒,更表現了詞人深摯感人的骨肉手足之情。“蓬萊”,傳說中的仙山。李商隱《無題》詩有:“劉郎已恨蓬山遠,更隔蓬山一萬重。”

  本詞不僅有李清照詞作特有的抒寫心理細膩、敏感的特點,更有筆力健拔、恣放的特色。以此特色來寫離別之情,對一個女詞人來說,尤顯難能可貴。

  李清照的經典詩詞賞析 篇6

  浣溪沙·小院閑窗春色深

  李清照

  小院閑窗春色深,重簾未卷影沉沉。倚樓無語理瑤琴。 遠岫出云催薄暮,細風吹雨弄輕陰,梨花欲謝恐難禁。

  小、閑、深,正是空閨寫照。而春色深濃,未許泄漏,故重簾不卷,一任暗影沉沉。春情躁動,更不能形之言語,只可托之瑤琴矣!

  “深”字是上片之眼。閨深、春深、情深,“倚樓無語”,說三藏七,“此時無聲勝有聲”,蘊藉未吐之深情,更具有無限的韻味。

  下片宕天,由室內而室外。“遠岫出云”見陶淵明《歸去來辭》:“云無心以出岫,鳥倦飛而知還。”云出云歸,時光亦隨之荏苒而逝,不覺晚景催逼。夜來更兼細風吹雨,輕陰漠漠,“弄”既指風雨之弄輕陰,還指此時、此境中,詞人乍喜還愁的情感波動。結末仍結穴在風雨摧花,欲謝難禁的憂思上。

  歷代詩評家評此詞“雅練”,“淡語中致語”(沈際飛本《草堂詩余》)。寫閨中春怨,以不語語之,又借無心之云,細風、疏雨、微陰淡化,雅化,微微逗露。這種婉曲、蘊藉的傳情方式,是符合傳統詩歌的.審美情趣的。(侯孝瓊)

  李清照的經典詩詞賞析 篇7

  【關鍵詞】

  詩詞名句,抒情,思鄉,醉夢

  【名句】

  故鄉何處是,忘了除非醉。

  【出處】

  宋 李清照《菩薩蠻 風柔日薄春猶早》

  風柔日薄春猶早,夾衫乍著心情好。睡起覺微寒,梅花鬢上殘。

  故鄉何處是,忘了除非醉。沉水臥時燒,香消酒未消。

  【譯注】

  我日夜思念的故鄉在哪里呢?只有在醉夢中才能忘卻思鄉的愁苦。

  【說明】

  根據陳祖美《李清照簡明年表》,此詞作于公元1129年(宋高宗建炎三年)。公元1127年(宋欽宗靖康二年),徽欽兩帝被金兵所俘。李清照南下江寧,她接踵遭際國破、家亡、喪夫、顛沛流離的種種不幸。詞人在南方過著顛沛流離的逃難生活,內心郁積著國破家亡的無限苦楚。在這種特定的社會歷史條件下,詞人為傾吐深重的故國之思和懷鄉之情,寫下了這篇《菩薩蠻?風柔日薄春猶早》。

  此詞是作者晚年的作品,抒發了深切的思鄉之情。上片寫作者早春日里用醉酒濃睡來開解濃重的鄉愁的情景,下片寫她除了神經受到麻醉否則是不會忘記故鄉的愁苦心緒。全詞通篇采用對比手法,上片寫早春之喜,下片寫思鄉之苦,以美好的'春色反襯有家難歸的悲凄,深切感人,構思超妙。

  【賞析】

  這是一首春日思鄉詞作。上片寫作者春日著輕裝而睡的情景,情調明快。春天剛來到,嚴寒已經褪去,陽光雖然微弱,但風已變得柔和。作者換了夾衫,欣喜萬分,一覺醒來,鬢上的梅花已經枯萎了。更多描寫思鄉的古詩詞名句請關注“”

  下片轉寫思鄉,情調突變。“故鄉何處是”,故鄉在哪里呢?意謂,故鄉邈遠,怎么也望不見。不言鄉愁,愁緒已經顯露。“忘了除非醉”,這鄉愁實在是令人難以承受,如何才能忘記呢?只有醉倒在夢鄉,才能不知思鄉是何物。這句純用口語,看似脫口而出,卻蘊含了極其沉痛的愁緒。說明作者在清醒時,無時無刻不在思念家鄉,那美好的春色給人的愉悅是暫時的,一旦認識到現實,那愁情就瞬間將人擊倒。“忘了除非醉”,作者之所以想忘記家鄉,不僅是為了擺脫思鄉之苦,還同歸鄉無望有關。因為歸期無望,思念也了無意義,不如干脆忘掉,可是偏偏又忘不掉,她只有用酒來麻醉自己,以圖暫時的超脫。結句寫作者睡覺時點的香已經消散了,說明時間之長,但作者的酒意還未消失,可見醉得深沉,有多醉,就有多少愁。

  作者同時遭遇國破、家亡、喪夫之痛,又經歷種種顛沛流離之苦,這種情形下的愁,就不僅僅是鄉愁,更是亡國之恨,喪偶之痛,人生之悲。

  李清照的經典詩詞賞析 篇8

  孤雁兒

  李清照

  世人作梅詞,下筆便俗。予試作一篇,乃知前言不妄也。

  藤床紙帳①朝眠起,說不盡、無佳思。沉香斷續玉爐寒,伴我情懷如水。笛聲三弄,梅心驚破,多少春情意。

  小風疏雨蕭蕭地,又催下、千行淚。吹簫人去②玉樓空,腸斷與誰同倚?一枝折得,人間天上,沒個人堪寄③。

  注:①藤床紙帳:據明高濂《遵生八箋》記載,藤制,上有倚圈靠背,后有活動撐腳,便于調節高低。紙帳,亦名梅花紙帳。據宋林洪《山家清供》云,其上作大方形帳頂,四周用細白布制成帳罩,中置布單、楮衾、菊枕、蒲褥。②吹簫人去:化用的是秦穆公女弄玉與其夫簫史的故事,見《列仙傳》。

  (1)這首詞中梅花的形象寄托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請作簡要分析。(4分)

  (2)這首詞采用了多種表現手法,請最少指出兩種并作具體分析。(4分)

  答案:

  14、(1)《孤雁兒》明為詠梅,暗為悼亡,寄托了詞人自己的凄冷孤苦之情,對于朝廷南遷后不久不幸病故的愛侶趙明誠的深摯感情和凄楚哀思。

  (2)《孤雁兒》①以哀景襯哀情,突出了環境的凄冷與心境之痛苦。②伴我情懷如水一句,用比喻手法,把悲苦之情變成具體可感的形象。③襯托,以雨催淚,以雨襯淚,寫感情的變化。④用典,兩處用典,點明懷念丈夫的主旨,表達了深重的哀思。(或答借景抒情等均可給分)

  【譯文】

  初春的早晨在藤床紙帳這樣清雅的環境中醒來,卻有一種說不盡的傷感與思念。此時室內唯有時斷時續的香煙以及香煙滅了的玉爐相伴,我的情緒如水一樣凄涼孤寂。《梅花三弄》的笛曲吹開了枝頭的梅花,春天雖然來臨了,卻引起了我無限的幽恨。

  門外細雨瀟瀟下個不停,門內伊人枯坐,淚下千行。明誠既逝,人去樓空,縱有梅花好景,又有誰與自己倚闌同賞呢?今天折下梅花,找遍人間天上,四處茫茫,沒有一人可供寄贈。

  【賞析】

  這首詞明為詠梅,暗為悼亡,寄托了詞人對于朝廷南遷后不久不幸病故的愛侶趙明誠的.深摯感情和凄楚哀思。全詞以景襯情,將環境描寫與心理刻畫融為一體,營造出一種孤寂凄婉的意境,取得了感人至深的藝術效果。詞調原名《御街行》,后變格為《孤雁亡》,專寫離別悼亡等悲傷之情。詞人取后者,蓋以自況。

  藤床紙帳朝眠起,說不盡,無佳思。開門見山,傾訴寡居之苦。藤床,乃今之藤躺椅。據明高濂《遵生八箋》記載,藤制,上有倚圈靠背,后有活動撐腳,便于調節高低。紙帳,亦名梅花紙帳。據宋林洪《山家清供》云,其上作大方形帳頂,四周用細白布制成帳罩,中置布單、楮衾、菊枕、蒲褥。在宋人詞作中,這種陳設大都表現凄涼慵怠情景。朱敦儒《念奴嬌》云:照我藤床涼似水。意境相似,寫一榻橫陳,日高方起,心情孤寂無聊沉香斷續玉爐寒,使人想起詞銷金獸 。然而著一寒字 ,更突出了環境的凄冷與心境之痛苦。

  此時室內唯有時斷時續的香煙以及香煙滅了的玉爐相伴。伴我情懷如水一句,把悲苦之情變成具體可感的形象。

  笛聲三弄,梅心驚破,多少游春意。以漢代橫吹曲中的《梅花落》照應詠梅的命題,讓人聯想到園中的梅花,好象一聲笛曲,催綻萬樹梅花,帶來春天的消息。然梅心驚破一語更奇,不僅說明詞人在語言的運用上有所發展,而且顯示出她在感情上曾被激起一剎那的波瀾,然而意思很含蓄。聞笛懷人,因梅思春,在她詞中是不止一次用過。這是一歇拍,詞從這一句開始自然地過渡到下片,上片主要寫自己的凄冷孤苦,下片則著重寫對愛侶趙明成的思念。

  下闋正面抒寫悼亡之情,詞境由晴而雨,跌宕之中意脈相續 。小風 句,將外境與內境融為一體。

  門外細雨瀟瀟,下個不停;門內伊人枯坐,淚下千行。以雨催淚,以雨襯淚,寫感情的變化,層次鮮明,步步開掘,愈寫愈深刻;但為什么無佳思 ,為什么情懷如水和淚下千行,卻沒有言明。直至吹簫人去玉樓空,腸斷與誰同倚 ,才點明懷念丈夫的主旨。吹簫人去用的是秦穆公女弄玉與其夫簫史的典故,見《列仙傳》。這里的吹簫人是說簫史,比擬趙明誠。明誠既逝,人去樓空,縱有梅花好景,又有誰與她倚闌同賞呢?詞人回想當年循城遠覽,踏雪尋梅的情景,心中不由愴然感傷。

  結尾三句化用陸凱贈梅與范曄的故事,表達了深重的哀思。陸凱當年思念遠在長安的友人范曄,曾折下梅花賦詩以贈。可是詞人今天折下梅花,找遍人間天上,四處茫茫,沒有一人可供寄贈。其中人間天上一語,寫盡了尋覓苦;沒個人堪寄,寫盡了悵然若失之傷。全詞至此,戛然而止,而一曲哀音,卻繚繞不絕。

  這首詞妙在化用典故,婉若已出;詠梅悼亡,渾然一體;口語入詞,以俗寫雅。

  李清照的經典詩詞賞析 篇9

  香冷金猊,被翻紅浪,起來慵自梳頭。任寶奩塵滿,日上簾鉤。生怕離懷別苦,多少事、欲說還休。新來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休休!這回去也,千萬遍陽關,也則難留。念武陵人遠,煙鎖秦樓。惟有樓前流水,應念我,終日凝眸。凝眸處,從今又添,一段新愁。

  李清照與趙明誠婚姻美滿,情深意篤。心愛的丈夫即將出游,作為妻子,情知無法挽留,離恨別苦自然難以盡述。此詞寫與丈夫分別時的痛苦心情,曲折婉轉,滿篇情至之語,一片肺腑之言。

  上片俱寫離別前情景。

  起首五句,是對由夜及晨情事的交代:由于一夜沒有續填香料,銅制的獅形熏爐中早已香消燼冷,紅色的錦被胡亂地堆在床上,早晨起來后情緒不佳,諸事無心,連頭也懶得去梳,任憑那鏡奩之上蓋滿灰塵,漸升的曉日高過簾鉤。這五句詞,十分形象、具體地展現了詞人與丈夫臨別時悵然凄然、百無聊賴的心情。“香冷金猊”,首先創造出一種凄清幽寂的環境氣氛。“被翻紅浪”,化用柳永《鳳棲梧》詞“酒力漸濃春思蕩,鴛鴦繡被翻紅浪”句意,暗示夫妻間一夜雨密云稠,兩情繾綣。歐陽修《蝶戀花·詠枕兒》詞:“昨夜佳人初命偶,論情旋旋移相就。幾疊鴛衾紅浪皺,暗覺金釵,磔磔聲相扣。”亦借“鴛衾紅浪皺”暗寫男女情事。解說此詞者一向止于字面,不愿揭出本句的隱義,大約是認為如此近于流俗的意思與易安的身份和詞風未符。其實,它與《減字木蘭花》(賣花擔上)、《浣溪沙》(繡面芙蓉一笑開)等詞一樣,都表現了易安詞在抒情上大膽率真的一面。“起來慵自梳頭。任寶奩塵滿,日上簾鉤。”反反復復地寫無心梳妝一件事,雖未語涉離別,卻足見離愁別恨充溢心間。丈夫今朝即將離家遠行,閨中人從此更有何心情梳洗打扮!溫庭筠《菩薩蠻》詞:“懶起畫蛾眉,弄妝梳洗遲。”不過是寫閨中閑情,而易安于此卻是述閨中濃愁了。

  接下去“生怕離懷別苦”數句,說出愁的原因,點明題旨。丈夫臨走前,本來有許許多多的心事待向他訴說,可是一想到說出來會增添他的煩惱,會影響他的行程,所以話到嘴邊又咽了回去。“多少事、欲說還休”一句,與孫夫人《風中柳》詞“怕傷郎、又還休道”同意。欲說又不忍說,甘愿把痛苦埋藏在心底,由自己默默忍受,其對丈夫的摯愛深情,于此隱然可見。“新來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三句,寫近來自己因即將到來的離別而日形消瘦,但卻不直接說出,而是用“排他法”否定可能導致瘦的其他原因。這就避免了正面用筆的直露,給讀者留下了馳騁想象的空間。既不是因為“日日花前常病酒”(馮延巳《鵲踏枝》)而瘦,也不是因為“悲哉秋之為氣也!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宋玉《九辯》)而瘦,那么究竟因何而瘦,也就足可引人深思了。《草堂詩余》正集卷三謂:“瘦為甚的,尤妙。”恐怕也就妙在以反說正、以不答而答上。

  下片先是接寫去者難離之苦,然后用一“念”字領起,設想別后情形。

  換頭一句采用疊字以加重語氣,極寫詞人留人不住的失望之情。“休”,猶罷了、算了的意思。“這回去也,千萬遍陽關,也則難留。”表明今朝去意已決,再難挽留。“陽關”,即《陽關三疊》,送別時所唱之曲。盡管傷離之曲唱了千遍萬遍,但是去的終究要去,苦苦挽留也徒勞無益。于是很自然地由眼前的離別推想到別后的情形。

  “念武陵人遠,煙鎖秦樓”兩句,運用了兩個典故,傳達出豐富的感情信息。就“武陵人”的.辭面來說,有兩層含義:一是指陶淵明《桃花源記》中的以“捕魚為業”的武陵人;二是劉義慶《幽明錄》中的劉晨、阮肇。唐吾渙《惆悵》詩:“晨肇重來路已迷,碧桃花謝武陵溪。”和凝《天仙子》詞:“桃花洞,瑤臺夢,一片春愁誰與共。”韓琦《點絳唇》詞:“武陵凝睇,人遠波空翠。”都是借劉晨、阮肇天臺遇仙故事寫男女相戀之情。易安此詞以“武陵人”擬明誠,其實也就是用阮肇或劉晨來擬明誠,言外有“桃溪不作從容住”(周邦彥《玉樓春》)之怨意,正所謂“辭之中又有辭焉”。“秦樓”,即鳳臺,是秦穆公女兒弄玉與仙人蕭史飛升前所住的地方。這里借指詞人自己的居處,并與《鳳凰臺上憶吹簫》這一詞調相扣合。《孤雁兒》中有“吹簫人去玉樓空”句,與“武陵人遠”兩句意思相近。不過《孤》詞是說丈夫已經亡故,而此詞是說丈夫離家遠行。

  “惟有樓前流水”以下數句,設想離別后悵望樓前流水思念遠人。“樓前流水”有多重含義。李賀《江樓曲》詩:“樓前流水江陵道。”王琦注云:“樓前流水,道通江陵。”因詩題作《江樓曲》,樓在江畔,人又是從江上而去,日望江水豈堪為懷。王琦的解釋是對的。馮延巳《三臺令》:“當日攜手高樓,依舊樓前流水。流水,流水,中有相思雙淚。”當時兩情相親,攜手憑欄,同觀樓前流水。如今攜手人遠,樓前流水依舊;對水相思,雙淚籟籟。意思也是明確的。賀鑄《東吳樂》詞:“枉將鏡里年華,付與樓前流水。”雖然也是寄離情于樓前流水,但感嘆的卻是年華虛度,不能與情人團聚。似乎也沒有歧義。張耒《風流子》詞:“情到不堪言處,分付東流。”遙想玉容音信不通,隱衷難以盡訴,故分付東逝的流水。也比較容易理解。如此看來,“樓前流水”可以表達多重含義。不過他人著眼于語言的明確性,易安卻偏偏著眼于語言的模糊性;他人惟恐言而不盡,易安卻惟恐言而有盡。對比之下,軒輊立見。“惟有樓前流水,應念我,終日凝眸。”似乎只有樓前流水能知道她在想什么,別人卻無從得知。“凝眸處,從今又添,一段新愁。”“新愁”的含義也是模糊的。惟其模糊,所以讀者可以作出各種設想,卻又覺得不能盡如人意,這大概就是語言的多義性與模糊性的妙處之所在吧。“新愁”的“新”與上片中“新來瘦”的“新”意同,俱為近意。“新愁”指愁在近前,無法回避。孟浩然《宿建德江》詩:“移舟泊煙渚,日暮客愁新。”“新”當訓為近,指愁在眼前,舉目可見,可為一證。(李漢超劉耀業)

  李清照的經典詩詞賞析 篇10

  曉夢

  宋代 李清照

  曉夢隨疏鐘,飄然躡云霞。

  因緣安期生,邂逅萼綠華。

  秋風正無賴,吹盡玉井花。

  共看藕如船,同食棗如瓜。

  翩翩坐上客,意妙語亦佳。

  嘲辭斗詭辯,活火分新茶。

  雖非助帝功,其樂莫可涯。

  人生能如此,何必歸故家。

  起來斂衣坐,掩耳厭喧嘩。

  心知不可見,念念猶咨嗟。

  注釋

  疏鐘:稀疏的鐘聲。

  躡:踩,踏。一作“躋”。

  因緣:依仗,憑借。安期生:秦時仙人。

  邂逅:不期而遇。萼綠華:古代傳說中的得道仙女。無賴:沒有道理,不湊趣,惡作劇。

  玉井花:傳說中神奇的蓮花。

  翩翩:風度瀟灑。

  意妙:一作“貌妍”。

  嘲辭:嘲謔之辭。斗:競爭。詭辯:言語奇特機智。

  活火:火之焰。《因話錄》卷二:“茶須緩火炙,活火煎。”分新茶:用新茶作分茶之戲。一作“烹新茶”。

  帝:天帝。一說皇帝,亦通。

  莫可涯:無涯,無窮盡。一作“何莫涯”。

  斂衣:斂掩衣襟,即整裝以示肅敬。

  咨嗟:嘆息。

  創作背景

  此詩作年難以考證。研究者有定它為南宋滅亡作者南渡以后所作的。也有人認為不能完全排除作者在南渡之前,離家日久之時,也有可能說出這樣的話來。

  賞析

  這是一首記夢詩,李清照的記夢詩僅此一首。下面是中國古典文學普及研究會副會長、中國韻文學會常務理事、中國詩學研究會常務理事蔡義江教授對此詩的賞析。

  五言古體詩以不換韻為正格,此詩便是一韻到底的。但它在內容安排上,卻有點像那種四句一換韻的詩:每四句各成一小段落。詩題即首句起頭二字,這是風謠樂府傳統中之通例,詩中亦常有。此詩寫作者某天早晨睡起前夢幻中的一番游仙經歷以及醒來后的感慨。

  “曉夢隨疏鐘,飄然躡云霞。因緣安期生,邂逅萼綠華。”先敘入夢遇仙。拂曉前作者一度醒來,又隨著鐘聲進入夢境,“疏”字形容鐘聲緩而輕,這恰好能起催眠作用。飄忽身輕,躋入云霞。從飄飄欲仙,到夢見仙人,就十分自然。在仙人中,作者舉了人們熟知的安期生和萼綠華。可能同是女性的緣故,作者似乎對遇到萼綠華顯得特別高興。

  “秋風正無賴,吹盡玉井花。共看藕如船,同食棗如瓜。”據韓愈描寫,玉井蓮開花高達十丈,它的根藕當然也會大得像條船了;由藕說到棗,按比例擴大,天衣無縫地將李少君說安期生“食巨棗大如瓜”的話用上了。與仙人們在一起,其興奮愉悅之情洋溢紙上。

  “翩翩坐上客,意妙語亦佳。嘲辭斗詭辯,活火分新茶。”這四句寫人物志趣風貌,敘寫諸仙座中以嘲謔取樂、分茶為戲情狀。意妙、語佳、思捷、手巧,加之風度翩翩,真是無一不好。雖說只是夢中幻境,實際上卻完全是作者自己生活理想的反映。所以,敘來也充滿熱情。

  “雖非助帝功,其樂莫可涯。人生能如此,何必歸故家。”寫自己對神仙生活的羨慕和感慨。這樣的意識通常總是在夢回清醒之后才會產生的'。這里作者正是以感想來代替敘述,略去如何從夢中驚醒過來的描寫,使詩意更為緊湊,過渡了無痕跡,又簡省了很多筆墨。

  “起來斂衣坐,掩耳厭喧嘩。心知不可見,念念猶咨嗟。”最后補明醒來以后,尚對夢境無限留戀。醒來后作者陷入了沉思。“喧嘩”包含著現實生活中人們為名利得失紛爭不已的意思,對此夢中所見,更覺得可“厭”。這是從對夢境和現實的相反感受寫。明知是幻夢而猶念念不已,則是從理智和感情的矛盾狀態寫。這樣來寫內心的強烈感受,是深刻而真實的。

  此詩借美好的夢境來寄托自己的志趣和理想,同時反襯出現實生活之可“厭”。構思命意上,也許受到李白《夢游天姥吟留別》的一些影響。不過,李白詩在卒章顯志時,能昂首揚眉,表現得傲骨嶙峋;而李清照這首詩,卻只是作者無可奈何的嘆息。

  李清照的經典詩詞賞析 篇11

  釣臺/夜發嚴灘

  宋代李清照

  巨艦只緣因利往,扁舟亦是為名來。

  往來有愧先生德,特地通宵過釣臺。

  譯文

  大船只是因為謀利才去,小舟也是為了沽名而來。

  先生的品德使往來的人慚愧,他們特地趁黑夜悄悄過釣臺。

  注釋

  ⑴釣臺:相傳為漢代嚴子陵垂釣之地,在桐廬(今屬浙江)縣東南。西漢末年,嚴光(字子陵)與劉秀是朋友,劉秀稱帝(漢光武帝)后請嚴江做官,光拒絕,隱居在浙江富春江。其垂釣之所后人為釣,亦名嚴灘。

  ⑵巨艦:大船。

  ⑶扁舟:小船。

  ⑷先生德:先生,指嚴光。北宋范仲淹守桐廬時,于釣臺建“嚴先生祠堂”,并為之作記,其中云:“先生之德,山高水長。”

  ⑸通宵過釣臺:嚴光不為名利所動,隱居不出,后人每每自愧不如,故過釣臺者,常于夜間往來。明郎瑛《七修類稿》卷三十《趙基嚴臺詩》記“漢嚴子陵釣臺,在富春江之涯。有過臺而詠者曰‘君為利名隱,我為利名來。羞見先生面,黃昏過釣臺。”

  鑒賞

  此詩對漢隱士嚴子陵表示崇敬之情,對為名韁利索所羈的世人作了形象的刻畫。詩人承認自己掙脫不開名韁利索,同時也是不愿為名韁利索所羈。

  黃墨谷認為:不能忽視這首小詩,正如黃山谷論詩所說“孫吳之兵,棘端可以破轍”。她只用28個字,卻把當時臨安行都,朝野人士卑怯自私的情形,描繪得淋漓盡致。這時,詞人也沒有饒恕自己的茍活茍安,竟以為無顏對嚴光的'盛德,所以“特地通宵過釣臺”,既生動又深刻地表達愧怒之心。孔子云:“知恥近乎勇。”清照這種知恥之心,和當時那些出賣民族、出賣人民的無恥之徒相比,確是可敬得多了。(《重輯李清照集·李清照評論》)

  前兩句“巨艦只緣因利往,扁舟亦是為名來”,“巨艦”指得是向往財富極力去獲取財富的人。“扁舟”指通過結交認識權貴從而獲取名利的人。這兩句渲染追名逐利的凡夫俗子的多和繁忙。無論是為利,或者是為名,皆是一些向往錢財和權力的唯利是圖的人,與隱者嚴子陵不為名利的高尚品德相違背,從而表現出隱者嚴子陵不圖名利的高尚品格。

  后兩句“往來有婉先生德,特地通宵過釣臺。“先生德”指嚴子陵不圖名利,在釣臺隱居的高尚品德。句中使用了“用典”的手法,引用嚴子陵過釣臺的典故,從而突出嚴子陵的淡泊不仕的情操。

  創作背景

  此詩另題作“夜發嚴灘”。公元1134年(宋高宗紹興四年),李清照由臨安去金華避亂,途經嚴子陵釣臺,作此詩。

【李清照的經典詩詞賞析】相關文章:

李清照詩詞賞析05-17

李清照的詩詞全集賞析10-23

李清照詩詞鑒賞賞析07-04

李清照蝶戀花詩詞賞析05-26

李清照詩詞藝術賞析07-16

《孤雁兒》李清照詩詞賞析05-31

李清照八詠樓詩詞賞析06-21

李清照如夢令詩詞賞析09-06

李清照《聲聲慢》詩詞賞析09-15

李清照詩詞賞析一剪梅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