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李清照武陵春教案

時間:2024-09-12 22:52:05 李清照 我要投稿

李清照武陵春教案(通用11篇)

  作為一名老師,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動的開展。快來參考教案是怎么寫的吧!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李清照武陵春教案,歡迎閱讀與收藏。

李清照武陵春教案(通用11篇)

  李清照武陵春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熟讀成誦,準確、流暢地背誦六首詞;

  2、以詩解詩,把握《武陵春》的內容,并了解拓展詞作

  3、了解李清照的生平經歷,學會用知人論世的方法評價人物

  4、通過對比探究,體會“愁”中閑愁與悲愁的區別

  【教學重點】

  1、2

  【教學難點】

  4

  【教學方法】

  自主學習、合作交流

  【教學過程】

  一、競賽游戲,激發興趣:

  每小組抽取一首詞,小組成員背誦抽取的詞,成員全部背誦后,推選一個代表在黑板默寫背誦的詞比賽記憶能力和書寫水平及小組合作意識

  二、出示本節課要完成的任務:

  1、用語言描述出《武陵春》及拓展補充詞作中的情景

  2、揣摩體會每首詞作中的情感有何不同?

  3、詞人不同階段創作的詞作都有“愁”,有何不同?

  4、如何看待李清照詞作中的“閑愁”與“悲愁”?

  5、詞人所處時代和個人經歷對其創作產生了怎樣的影響?

  三、活動導引,達成目標:

  活動一:知人論世,理清經歷

  孟子曾說:頌其詩,讀其書,不知其人,可乎?不可,要知人論世李清照這位宋代婉約派女詞人在中國古典文學的詞壇中獨樹一幟她之所以取得如此高的成就,不僅源于她自身的優越的文化修養,才華本領,還與她生活的特殊年代和所經歷的時代變遷血肉相連,學習李清照這位曠世才女的詩詞,一定要把把握住她的人生經歷,也就是要知人論世,結合她所經歷的背景解讀她的詩。

  ⑴ 學生自由發言,談自己所了解的李清照,結合材料,理清她的人生經歷,以此展示在多媒體課件上,為后面的詩詞解讀做鋪墊

  ⑵ 明確《武陵春》創作于1135年,結合人物經歷知人論世,學生明確李清照之前的經歷,即幸福、國破、家亡、夫死

  活動二:讀準基調,找準“愁”字

  學生個人自讀,讀準字音

  學生互相點評,把握節奏把握本詞的感情基調:哀愁,找準詞中點明基調的字:愁

  教師范讀,適時點撥

  學生齊讀,達到讀熟的程度,通過初步感知讀出感情

  活動三:以詩譯詩,解讀上闋

  ⑴詞中的哪句話最直接最強烈地抒發了這種愁情?

  明確:“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直接抒愁)

  ⑵ ① 欲語淚先流,想說的話還沒有說出來,就已經淚流滿面,這種外在的表現正是詞人內心情感的真實體現上闋中,你還能從哪些詞句中讀出詞人內心的哀愁?

  明確:“日晚倦梳頭”,透過“日晚”“倦”,學生理解倦是身心的疲乏,她非常消極,對任何事都沒有興趣,沒有心情倦梳頭是一種對生活的放棄,是一種絕望,是一種對生活毫無興趣的悲涼從中可以看出作者滿懷愁緒(細節傳愁)

  所以,此時的李清照在《武陵春》中直接強烈抒發情感:“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

  ② 想起曾相親相愛的丈夫,想起了美滿的生活,怎么不令人流淚可有是誰勾起了六年前的生離死別,觸動這份愁情的是什么?

  明確:“風住塵香花已盡”,學生描述景物描寫的畫面,借助《如夢令》對比學習

  詞人說“物是”景物依舊,拓展以早年寫就的《如夢令》作比照,以詩解詩,印證“物是”

  相似處:“風住”=“昨夜雨疏風驟”;“綠肥紅瘦”=“花已盡”

  不同處:《如夢令》表達的是對大自然、春天的熱愛與不舍,語氣輕快但是《武陵春》暮春的景色卻更多的勾起了詞人傷痛所以,此時的李清照在《武陵春》中直接強烈抒發情感:“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

  ③ 花開花落,景物依舊,愛人離世,詞人無心梳洗打扮,二人感情真的如此深厚嗎?

  明確:拓展學習《醉花陰》,學生理解“瘦”是因為相思“愁”,人比黃花瘦,可見思念之深,夫妻恩愛當年的離別即是如此的令她刻骨思念,愁腸百轉,現在卻是陰陽兩隔,永難相見,這更是一種難以釋懷的傷痛!

  所以,此時的李清照在《武陵春》中直接強烈抒發情感:“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

  ④ 問世間情為何物,直叫人生死相許可惜,李清照的丈夫趙明誠過早地離開了人世,只留下清照一個人在這亂世之中顛沛流離,嘗盡人間苦楚如果說趙明誠的去世使李清照一下子從天上摔到了地上,那么這次事件直接把她從地上推進了地獄

  明確:拓展學習晚年《如夢令》,“誰伴明窗獨坐,我共影兒倆個燈盡欲眠時,影也把人拋躲無那,無那,好個凄涼的我” 學生理解“好個凄涼的我”,直白的讓人心碎,獨坐窗前,燈亮時有影子相陪,燈滅后,獨自傷感,心碎、悲苦

  所以,此時的李清照在《武陵春》中直接強烈抒發情感:“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

  ⑤ “事事休”除了有李清照個人的家事,情事、身世事,還有什么事?

  明確:國事這也是李清照與一般的閨房怨婦不同之處拓展學習《夏日絕句》,學生明確李清照也有像文天祥《過零丁洋》中“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浩然正氣她位卑未敢忘憂國,但是,她希望抗金,收復故土愿望遙遙無期

  所以,此時的李清照在《武陵春》中直接強烈抒發情感:“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

  活動四:解讀“愁”思,比較不同

  ⑴ 李清照的心情在下闋有所轉變,找出能體現詞人心理變化過程的詞語,并理解詞人內心有過怎樣的心理波動嗎?

  明確:學生把握:聞說、也擬、只恐“聞說”給李清照的黑暗世界帶來了光明希望,“也擬”傳達了詞人對光明的向往,詞的感情調子在這里有所昂揚,我們的心情仿佛也隨著她一剎間的喜悅而欣喜了許多,但是“只恐”一詞又把我們的希望欣喜打破,將詞人再次拉回了愁苦的深淵感情一波三折,起伏跌宕。

  ⑵ 船是用來載載人或物的具體的東西的,愁是無形的,怎么用船載呢?

  明確:學生把握:詞人將心中抽象的、無形的“愁”轉為具體可觸的立體感,用夸張的比喻寫出愁之重、愁之多

  ⑶ 一個“愁”字在李清照的詞中屢屢出現,這些愁的含義都一樣嗎?

  明確:拓展學習《一剪梅》《聲聲慢》,比較誦讀,哪一首寫出的 “愁”和《武陵春》一致學生結合知人論世的方法,小組合作鑒賞兩首詞表達出的.“愁”

  《一剪梅》如《醉花陰》一樣,是她前期的作品,真實地反映了她的閨中生活及離別相思就像她的前半生,有世人無比羨慕的幸福,甜蜜的愛情,和諧的家庭,美好的追求,才女的名聲,除此就是短暫離別的思念,所生發出的“閑愁”,是生離之愁,是個人閑愁

  《聲聲慢》如《武陵春》一樣,是她后期的作品,是李清照晚年,在種種凄苦與悲愁凝集心頭,無法排遣時,她和著血淚寫下的,融和著家國之變、時代滄桑,是李清照坎坷生涯、悲劇人生、災難時代的映現是死別之愁,是家國悲愁

  即一往情深傳千古,兩處閑愁結同心后期悲愁:千古絕唱凄苦情,萬世愁心美女神

  活動五:背誦《武陵春》及拓展詩詞

  課堂總結:

  今天我們借助她的五首詞,以詩解詩,重點解讀她的《武陵春》,李清照用她個人閑愁、家國悲愁,抒發了她傳奇一生的愛恨情愁,通過她的詞,我們認識了一個不一樣的李清照,一個柔中帶剛,自信瀟灑,才華橫溢的一代才女而其詞風前后期風格之不同,恰好折射出了這個才女豐富的內心世界和獨特情感的發展歷程正所謂:“詞采秀千秋,看風雅流傳,才情自古無男女;生年交兩宋,究悲歡轉換,命運從來系國家”。

  李清照武陵春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了解詞的有關知識。

  2、學會抓住意象欣賞詩詞。

  3、在誦讀品味的過程中,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品味詞的意境與語言。

  教學難點:

  1、鑒賞詞作的意境。

  2、領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及創作風格。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用對聯導入,讓學生猜猜講的是什么人物。

  大河百代,眾浪齊奔,淘去萬個英雄漢

  詞苑千載,群芳競秀,盛開一枝女兒花

  2、了解李清照的生平及創作背景。

  李清照,南宋女詞人。號易安居士,齊州章丘(今山東)人。所作詞,前期多反映其悠閑生活,后期多悲嘆身世,寓故國黍離之悲,情調感傷。給辛稼軒、陸游等愛國詞人以深刻的影響。李清照詞,令慢均工,擅長白描,善用口語,被稱為“易安體”。現傳《漱玉詞》。這是詞人晚年避亂金華期間,時在紹興四年(1134)金與偽齊合兵南犯以后所作。其時,丈夫趙明誠既已病故,家藏的金石文物也散失殆盡,作者已經53歲了,孑然一身,歷盡亂離之苦,在連天烽火中飄泊流寓,歷盡世路崎嶇和人生坎坷,所以詞情極為悲戚。

  二、教學新課

  1、讀一讀

  (1)聽讀,注意語氣、語調、語速。

  (2)跟讀,注意讀準詞的節奏。

  (3)自由朗讀,體會詞人在詞中流淌的情。(愁)

  (4)請一學生有感情朗讀,體會愁情。

  (5)請學生以4人一小組用最能表現愁情的方式來演繹這首詞。

  2、品一品(品味詞的意境和體會作者的感情)

  (1)提問:你認為這首詞是圍繞哪個字展開的?(文眼)

  學生回答:愁

  (2)提問:你從哪些地方感受到了作者的.愁緒?作者是怎樣寫愁的?

  學生回答:①“風住塵香花已盡”:風兒停了,鮮花經過春風的搖動己經零落殆盡,只有土地上還殘留些花的芬芳,又是春意闌珊的季節。這句交待季節特征——暮春時節。

  ②“日晚倦梳頭”:此句是典型的生活細節描寫。日上三竿仍無心梳洗,通過婦女特有的生活細節——倦于晨妝,反映了詞人的滿懷愁緒。

  (3)提問:“聞說雙溪春尚好,也擬泛輕舟”:“聞說”、“也擬”’只恐’表達詞人一種什么心理?

  學生回答:“聞說”、“也擬”、“只恐”欲抑先揚,前兩個詞給人一種希望,好像可以為作者松一口氣,而“只恐”又讓人跌落到作者的萬丈愁緒中。表達作者沉重、無奈的心理變化,道出哀愁之重。

  (4)提問:“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只恐”否定自己的計劃。兩句中詞人運用什么修辭手法仍然表達自己內心不解的哀愁?有什么好處?

  學生回答:比喻。詞人創意出奇,將心中抽象的、難以捉摸的“愁”轉為具體可觸的立體感,說“舟輕愁重”使“愁”有了形體、重量、動態。這種寫法是——化虛為實。

  3、說一說。

  李清照的生活狀況

  早期生活優裕,與丈夫共同致力于書畫金石的搜集整理。中晚期,經歷了國家敗亡,家鄉淪陷,文物喪失,丈夫病死等不幸遭遇,處境凄慘,內心極其悲痛。李清照的愁情詩在其詩中占絕大多數。

  4、賞一賞:

  拓展遷移賞析《如夢令》、《醉花陰》

  其離愁表達的是一個卓異女性在封建時代滿腹愁怨的生存狀態;表現家國之愁的詞傾吐的是一個女性對國破家亡的生命體驗.

  5、理一理

  這首詞采用借景抒情、化虛為實的手法,表達女詞人內心中,因種種不幸遭遇而萬念俱灰的無限惆悵與悲傷之情。

  名句賞析: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

  6、唱一唱 歌曲:武陵春

  演唱:王笑微

  三、結束語

  《是你》教師作品

  備用資料:《如夢令》資料:似為回憶一次愉快的郊游而作。詞人命舟備酒,暢游于清溪,因沉酣竟不知日之夕矣。沉沉暮靄中,回舟誤入曲港橫塘,藕花深處。這是一個清香流溢,色彩繽紛的,幽杳而神秘的世界。它給詞人帶來的是巨大的驚喜和深深的陶醉。 花香、酒氣,使詞人暫時擺脫了封建社會名門閨秀的重重枷鎖,顯現出她開朗、活潑,好奇、爭強要勝的少女的天性。

  《醉花陰》這首詞是李清照婚后不久的懷人之作。婚后不久,丈夫趙明誠便“ 負笈遠游”,深閨寂寞,她深深思念著遠行的丈夫。這年,時屆重九,人逢佳節倍思親,便寫了這首詞寄給趙明誠。表達了作者思念丈夫的孤獨與寂寞的心情。

  李清照武陵春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反復誦讀,鍛煉學生詩詞誦讀的能力。

  2、引導學生用反復誦讀、品析字詞、對比、聯想、想像等方法賞析詩詞。

  3、激發學生對古典詩詞和傳統文化的熱愛之情。

  【教學重難點】

  感情誦讀,品詞賞句,理解詞人內心世界。

  【教學方法】

  誦讀法 品析法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激發興趣,導入新課

  今天和同學們初次見面,老師想用中國傳統的方式送給大家一副對聯:大河百代,眾浪齊奔,淘盡萬古英雄漢;詞苑千載,群芳競秀,盛開一只(枝)女兒花。大家猜這幅對聯中“女兒花”指的是誰?李清照(學生回答)。

  對,她就是人們喜歡的,被人譽為“千古第一才女”的李清照,(課件出示圖片)我國文學史上最偉大的女詞人,她以超群的才華憑借存世的70多篇作品,在中國古典文學的閬苑中獨樹一幟,取得了巾幗不讓須眉的驕人成就,被后人譽為婉約詞派的“一代詞宗”。當代散文大家梁衡稱她為“亂世中的美神”,1987年,國際天文學會用李清照的名字來命名了水星上的一座環形山,這是惟一一個用中國古代女性的.名字來命名天體,這極大的榮耀,也體現了李清照在人們心目中的崇高地位。

  今天讓我們一起走近這位曠世才女,學習她的一首詞《武陵春》。(請同學板書課題并評價)

  二、朗讀詩詞 感知形象

  1、學習詩歌,誦讀使我們的必經之路,老師首先把這首詩歌讀一遍,請大家認真聽,注意字音、節奏、重音、感情色彩。

  2、讀詩是一種高雅的情感體驗活動,讀優美的詩可以陶冶我們的性情,下面先請學生們自由朗讀。(要求:讀準字音、節奏,注意輕重緩急,高低升降,讀出情感。)

  3、老師從大家的表情上看到每位同學都讀得特別認真投入,那誰先來給大家讀一讀,指名讀(請你帶著你的感受先來讀),請學生評價,

  追問:你感受到這首詞流淌的感情,用詞中的哪一個詞語來表達?

  引導學生抓詞眼“愁”(板書)

  4、請大家以小組為單位再來練讀,選擇一種方式來展示。學生小組互讀,并展示,師生評價。

  (明確詞中塑造了一個充滿哀愁的老婦人的形象)

  三、品詞賞句 體會情感

  過渡:下面請學生們齊讀一遍詩詞(課件出示品詞賞句 體會情感)盡量讀出詞人滿腹的愁思。大家通過反復的誦讀,我們已經感覺到了詞人的滿心愁思,老師不禁對這位滿腹憂愁的詞人有此一問?

  1、一問清照,你因何而愁?

  結合詞句“物是人非事事休”,理解詞人哀愁的原因?

  (學生發言,師生交流,結合背景重點理解“人非”,穿插背景資料,理解詞人過去的美好生活消失之后的愁苦之情,抓“倦梳頭”、 “淚先流”兩個動作進一步體會詞人情感。)

  2、二問清照,你見何生愁?

  結合詞句“風住塵香花已盡”理解詞人見何景而生愁?

  (引導抓住“風”“塵土”“落花”等意象描述詞句所描繪的景象。結合結合詞人早期作品《如夢令》對比理解,景物依舊,看景之人心情全非的愁苦之情)

  4、女生齊讀上闕,傳遞出詞人因景而生愁和物是人非的沉痛之情來。

  5、三問清照,你如何排愁?

  結合詞句“聞說雙溪春尚好,也擬泛輕舟”,理解詞人準備如何排解滿腹愁思。(引導抓住“聞說”、“也擬”、“泛輕舟”體會詞人欣喜的心理)

  6、四問清照,你為何不去解愁?

  結合詞句“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理解詞人為何不去解愁情?

  (理解李清照化無形的“愁”為有形的物,語意新奇、想象奇特,引導學生結合古人寫“愁”佳句,對比品味該句的妙處。)

  7、男生誦讀下闋,請男生齊讀下闕,要讀出感情的起伏和愁的分量。

  8、全體深情誦讀這首詞。

  五、聯讀 欣賞清照其他詞作

  了解李清照的其他代表作品(課件出示)。

  六、分享感受

  1、學了《武陵春》,了解了李清照你想說些什么,表達你此時此刻的感受。

  2、師生深情誦讀《永遠的李清照》。

  七、課堂小結

  學法小結(知人論世、反復誦讀、品析字句、聯想,想象、對比……)

  多讀古典詩詞提高文學素養,傳承傳統文化

  八、板書設計:

  李清照武陵春教案 篇4

  教材分析:

  這首《武陵春》為作者中年孀居后所作,這時她因金人南下,幾經喪亂,志同道合的丈夫趙明誠早已逝世,自己只身流落金華,眼前所見的是一年一度的春景,睹物思人,借暮春之景,寫出了詞人內心深處的苦悶和憂愁。全詞語言優美,意境,有言盡而意不盡之美。這首詞以第一人稱的口吻,用深沉憂郁的旋律,塑造了一個孤苦凄涼環中流蕩無依的才女形象。

  學情分析:

  九年級學生已經學習了不少詩詞,也對詩詞有了一定的認識,加之他們的思想正在走向成熟的過度時期,因此對愛、恨、情、仇的文章感興趣,因此通過學生的興趣,讓學生反復朗讀,感受作者之愁;其次,之前已經學習的詞的有關篇章,所以對詞的理解上要來的比較快;再次,學生的文學感受力已經有了一定的基礎,但是在具體表達上還是有一定的欠缺,所以通過運用夸張、比喻等修辭手法,更好的表現愁緒,使得學生更好掌握表達感情的手法的多樣。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了解詞的有關知識。

  2、過程與方法:通過朗讀,讓學會抓住意象欣賞詩詞。

  3、情感態度價值觀:在誦讀品味的過程中,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品味詞的'意境與語言。

  教學難點:

  鑒賞詞作的意境。

  2、領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及創作風格。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復習詞的有關知識。

  2、了解李清照的生平及創作背景。

  二、教學新課:

  1、師范讀課文,生自讀,注意詞的感情基調及節奏。

  2、合作探究:

  (1)請同學們展開想象,用散文化的語言說出本詞創設的意境。

  (2)在《望江南》中,主人公是“梳洗罷”,而詞中作者卻“日晚倦梳頭”,從中你能體會到作者什么心態?

  (3)“聞說”“也擬”“只恐”這三個詞說明了什么?

  (4)本詞的作者是如何抒發感情的?

  學生合作學習10分鐘,教師個別進行輔導,然后集體交流。

  3、重點解讀:

  鑒賞這首詞美在哪里?

  學生自主考慮,尋找“美點”,集體交流。

  4、拓展延伸:

  請同學們搜集古人寫“愁”的句子。

  三、總結:這首詞與《望江南》有什么相同之處。

  學生可各抒己見,教師總結。

  四、類文閱讀:李清照的《醉花陰》。

  五、布置作業:

  1、背誦這兩首詞。

  2、練習第一二題。

  板書設計

  武陵春——愁國破家亡之恨

  丈夫痛死之苦船載不動(夸張、比喻)

  文物散失之痛

  學生學習活動評價設計

  1、對文章內容的理解到位?有多少還存在差距(小組做統計)

  2、與時代背景聯系,作者的愁表現在幾個方面能否回答完全或者更多(小組統計有多少能回答完整)

  3、作者運用的哪些方法來表現這種愁(小組統計有多少能回答完整)

  4、通過統計結果由小組內部消化不完整原因是什么,并相互交流,做出總結。

  教學反思

  九年級學生已經對詞這個概念掌握比較到位,對詞所表現的思想內涵了解比較透徹,通過作者時代背景及作者自身的了解,更能看出當時的社會給作者造成的痛苦學生通過積極探討表現出對當時代發生這種現象在一個女人身上的體現的愁,意境的挖掘比較深入,能深切感受到作者的痛和悲。基本能掌握本課所要傳達的思想內容。

  但是個別學生不能很好的聯系時代背景看問題,思想比較單一,只能通過字里行間感覺到作者的悲愁無法完全掌握作者為什么出現這種心境,通過老師的指點后才能疏通,但是對時代背景還是有很大不解。這個也許與我們現時代大環境較之作者生活的時代不同的空間差異造成的,所以學生理解起來比較吃力,因此覺得在授課當中因為時間關系,沒有很好的把社會時代風貌特點貫穿給學生,因此引起學生極大的困惑,所以在今后講授詩詞的過程中應該都傳授點當時社會時代背景的特點及知識,這樣學生理解詩詞也許會更加順手。

  李清照武陵春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了解詞的有關知識。

  2、學會抓住意象欣賞詩詞。

  3、在誦讀品味的過程中,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品味詞的意境與語言。

  【教學難點】

  1、鑒賞詞作的.意境。

  2、領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及創作風格。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復習詞的有關知識。

  2、了解李清照的生平及創作背景。

  二、教學新課

  1、師范讀課文,生自讀,注意詞的感情基調及節奏。

  2、合作探究:

  ⑴請同學們展開想象,用散文化的語言說出本詞創設的意境。

  ⑵在《望江南》中,主人公是“梳洗罷”,而詞中作者卻“日晚倦梳頭”,從中你能體會到作者什么心態?

  ⑶“聞說”“也擬”“只恐”這三個詞說明了什么?

  ⑷本詞的作者是如何抒發感情的?

  學生合作學習10分鐘,教師個別進行輔導,然后集體交流。

  3、重點解讀:

  鑒賞這首詞美在哪里?

  學生自主考慮,尋找“美點”,集體交流。

  4、拓展延伸:

  請同學們搜集古人寫“愁”的句子。

  三、總結

  這首詞與《望江南》有什么相同之處。學生可各抒己見,教師總結。

  四、類文閱讀

  李清照的《醉花陰》。

  五、布置作業

  1、背誦這兩首詞。

  2、練習第一二題。

  李清照武陵春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能有感情地朗誦兩首詞。

  2、掌握幾種表達感情的方法:借景抒情、化虛為實、比喻夸張,學會運用誦讀品詞知人論世等方法賞析古典詩詞。

  3、體悟詞人的情感,理解詞人的內心世界。

  重點、難點:

  重點:掌握幾種表達感情的方法:借景抒情、化虛為實、比喻夸張。

  難點:學會運用誦讀品詞知人論世等方法賞析古典詩詞,體悟詞人的情感,理解詞人的內心世界。

  教具:多媒體課件

  教學方法:

  生疑發問,自主合作探究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學生唱八年級所學蘇軾的.《明月幾時有》,激發學生學詞的興趣,營造氛圍。

  二、學習《武陵春》

  1、導入課題。

  調動學生已有的知識積累交流對李清照的了解,教師適時點撥補充。

  2、指導朗讀。

  ⑴教師范讀,學生聽讀,評讀教師的優點與不足。

  ⑵明確字音、節奏,學生自讀,小組推薦成員朗讀。

  3、理解詞句。

  先請一名學生完整地交流自己的理解,然后讓其他同學評價,教師適時點撥。

  4、感悟感情。

  用“我喜歡讀______句,讀出了_____情景或感情”的句式來交流。

  在學生交流過程中,教師適時點撥“聞說”“也擬”“只恐”這三個動詞的作用,引導學生賞析名句“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

  5、體驗意境。

  啟發學生聯想想像,鼓勵他們用生動的語言描述詞中的意境,進一步感悟詞人抒發的感情。

  三、教學《望江南》(采用學習《武陵春》的方法來讓學生自主學習)

  1、導入課題。

  簡要介紹作者、作品。

  2、指導朗讀。

  ⑴聽錄音朗讀。

  ⑵學生自由讀,點名讀,評讀,正字音、明節奏。

  ⑶全班齊讀。

  3、理解詞句。

  ⑴學生借助課下注釋和工具書,自己理解詞的意思。

  ⑵檢查學生對詞語、句子的理解,適時點撥、強調重點詞句。

  4、感悟感情。

  學生自讀課文,根據自己的獨特感受來品味語言。用“我喜歡讀_____句,讀出了_____情景或感情”的句式進行交流。

  在學生交流過程中,教師適時點撥“過盡千帆皆不是”“斜暉脈脈水悠悠”蘊含的思想內涵。

  5、體驗意境。

  ⑴展示能概括表現這首詞的內容明片。

  ⑵多媒體展示畫面,啟發學生聯想想像,鼓勵他們用生動的語言描述特定場景下思婦的思想變化過程。

  四、比讀兩詞。

  靈活引導學生探究處理以下問題:

  1、兩首詞中都寫到船這個載體(“千帆”“輕舟”),表達的心情是不是相同的呢?

  2、兩首詞都寫到情感的變化,二者有什么不同?

  五、聆聽心曲,感悟情愁。

  六、布置作業

  運用修辭手法寫自己內心的一種情感,如“思念”“興奮”“沮喪”等。

  附:板書設計

  詞兩首

  反復朗讀 理解詞句

  感悟感情 體驗意境

  李清照武陵春教案 篇7

  一、教材分析

  《武陵春》是李清照南渡以后的詞作,真實的反映了她凄慘的生活處境和憂愁悲痛的思想感情,詞人通過描摹動作和神態,通過新奇的比喻、新穎的構思生動地再現了她內心的濃重哀愁。詩詞教學的課堂實施,應培養學生閱讀和欣賞詩詞的能力,品味詩詞的節奏美、語言美、意境美;理解詩詞中蘊含的情感;反復吟誦,聯想品味,進而感受詩人抒發的強烈情感,提高欣賞能力。

  二、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掌握舴艨、載的讀音,能有感情地朗誦全詞。

  2、過程與方法:掌握幾種表達感情的方法:直接抒情,借景抒情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體悟詞人的情感,理解詞人的內心世界。

  三、教學重難點

  重點:學會運用誦讀品詞對比知人論世等方法賞析古典詩詞。

  難點:感受古典詩詞的音韻美節奏美語言美。

  四、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激發興趣

  各位同學大家早上好呀,今天老師在上課前給同學們帶來一份見面禮,這份見面禮是一幅對聯,上聯是:“大河百代,眾浪齊奔,淘盡萬古英雄漢”下聯是:“詞苑千載,群芳競秀,盛開一枝女兒花”聰明的同學們一定已經猜出這支女兒花的芳名是————李清照(學生回答)對,正是這位宋代婉約派女詞人,以她卓爾不群的氣質與橫空出世的才華,在中國古典文學的閬苑中獨樹一幟,今天我們就要走近這位曠世才女,拾起從她衣袖中飄落的一瓣春花,輕嗅她的芬芳,傾聽她的嘆息。下面就讓我們一起走進《武陵春·春晚》這首詞吧。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教師范讀

  2、學生跟讀:老師一人的朗讀似乎有些落寞,老師能否邀請同學們輕聲地跟著老師,模仿老師的節奏語氣語調,試著讀準字音,讀準節奏呢?

  3、學生自由朗讀:從同學輕輕的跟讀聲中,老師已經能夠感受到詞的節奏美了,但是跟讀總是不過癮,不如請同學們自由朗讀,用自己的心靈靜靜地體會詞人的情感,想想《武陵春》流淌的是何樣的情感(自由朗讀)

  4、每位同學都讀得特別認真投入,下面呀我想請一位同學為我們朗誦一遍(一名學生朗讀),問:你感受到這首詞流淌的是何樣的感情,能用《武陵春》中的一個詞語表達么?

  “愁”(板書)

  5、同學們通過反復的吟誦,已經能夠體會詞人的愁情了,我們不妨讓前后幾位同學組成一個單位,用你們認為可行的組合,和最能渲染愁情的方式演繹《武陵春》

  嗯,很棒,這組同學可以用齊讀的方法加重愁的濃度;還可以借鑒音樂上雙聲部的唱法,實在是太棒了,同學們掌聲鼓勵一下他們好不好。當然充滿智慧的同學們一定還有更好的方法展示,如果同學們感興趣的話可以在課下來和老師繼續交流探討。

  (三)精讀課文,深入感悟

  1、我們的同學調動了自己的機智,全力地傳達了李清照的愁情,那么在朗誦過程中,同學們感受到詞的'哪句話最直接最強烈地抒發了這種愁情?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學生回答)(板書:直接抒愁,)

  我們知道人在最激動的時刻,常常借眼淚來宣泄內心的痛苦:蘇軾因夢見亡妻而“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柳永因和愛人分別而“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而李清照呢?她欲語淚先流又是為何呢?從文中找出原因

  生答:“人非”(丈夫去世)

  至親至愛的夫君六年前在南京因病去世,這無疑是人生中最沉重的打擊,更何況李清照曾一度沉浸在愛情的甜蜜中(展示幻燈片:婚姻生活的一個片斷)

  可是那么美滿的生活,那么美好的人物卻消失在眼前,一切都成回憶,李清照能淚濕衣襟能不發出“物是人非事事休”的感嘆么!

  2、事事休啊,什么叫事事休?[萬事皆休],她感到萬事皆休,表現在行動上呢?哪句話?

  [日晚倦梳頭],請再讀一遍,你會把重音落實到哪個字上?

  [倦],倦的本義是疲倦,懈怠,你認為在句中還是這個意思么?梳頭是人物的動作,是生活中極常見的極細微的動作,而對梳頭的懈怠,代表著對生活的什么態度?大家前后桌討論討論,看看哪個小組說的最準確

  [討論小結]:倦是身心的疲乏,是對生活的放棄,絕望!詞人用生活中極小的細節傳達了內心的悲愁!(板書:細節傳愁)

  3、想起曾相親強愛的丈夫,想起了美滿的生活,怎么不令人流淚可又是誰勾起了六年前的生離死別,是誰讓本已悲涼的心海又泛起苦澀的愁波?觸動這份愁情的是什么?

  李清照見到了什么才“淚濕衣襟”?

  [風住塵香花已盡]

  能描述一下這個景么?

  [風停了,花都凋零了,連泥土也都沾上了花香],詞人說“物是”景物依舊,那么我們不妨拿起她早年寫就的《如夢令》作一番比照,看看是否能夠印證“物是”,請這位同學試著朗讀一下,其他同學劃出與“風住塵香花已盡”相類似的詞語

  [學生朗讀]

  相似點在哪里?

  綠肥紅瘦=花已盡,雨疏風驟=風住

  情感一樣么?

  討論小結:

  《如夢令》表達的是對大自然、春天的熱愛與不舍,語氣輕快但是《武陵春》暮春的景色卻更多的勾起了詞人傷痛,[板書:觸景生愁]

  春天依舊,落花依舊,可國已不成國家也不成家,美好的事物美好的人都隨落花而逝,因此當詞人道出“物是人非事事休”時,其愁其哀是何等沉痛!請用沉痛的語氣朗讀最強烈最直接地抒發詞人情感的這句話

  齊讀:[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

  我們再連起來把上闕朗誦一遍,請傳遞出詞人因景而生愁和物是人非的沉痛之情來。

  齊讀上闕

  4、同學們已經能讀出詞人沉沉哀愁了,那我繼續看下闕,我們發現李清照的心情似乎發生了轉變,請一位同學朗讀下闕,同學們找出能體現詞人心理變化過程的詞語

  學生朗讀并作答:聞說、也擬、只恐

  聞說什么意思?——聽說

  聽說什么?

  聽說雙溪的春天還好,花可能還沒有全凋謝,春景不錯

  這個消息對于李清照來說是好是壞?

  好

  此話怎講?為什么是好消息呢?

  可以去賞春,去散心

  對,去散心,去排遣內心沉痛之愁,那么作者心動了么?

  心動了

  哪個詞語可以看出來

  也擬,也打算

  用什么方式排遣憂愁?

  泛舟

  “泛舟”的“泛”字能表現什么的心情?

  舒適悠閑

  作者在泛舟之前加上也擬,表明她也希望排遣憂愁,達到悠閑舒適的境界,可是計劃實行了么?

  沒有

  何處可見?

  “只恐”,擔心的意思,表明詞人又打了退堂鼓,還是沒去成

  小結:“

  聞說”,給李清照的黑暗世界帶來了光明希望,也擬,傳達了詞人對光明的向往,詞的感情調子在這里有所昂揚,我們的心情仿佛也欣喜了許多,但是“只恐”一詞又把我們的希望欣喜打破,將詞人再次拉回了愁苦的深淵。感情一波三折,起伏跌宕,所以我們朗讀時前兩句可以讀出輕快欣喜的語氣,而最后則要凝重低沉。哪位同學可以來讀前兩句,最后一句大家一齊讀。

  5、奇怪,愁怎么能用船去載?這個詞是不是用錯了?愁是什么?它是什么狀態?————是感情是抽象的東西,是無形無影無聲無息的

  而能用船裝載的是什么?————東西,貨物,有形有重量。

  詞人把無形抽象的情感當作有形具體的事物,化虛為實,巧用比喻、夸張。其實它突出的是愁的什么特點————重

  回想前人種有許多描摹愁的詩句,能說出一兩句么?

  [李白“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

  把愁比喻成水,表現愁綿綿不絕

  [李煜“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把愁比喻成春水,顯現愁的綿長

  [李煜“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把愁比喻成絲麻,糾纏在一起,紛繁蕪雜

  小結:李白寫出了愁的韌度,李煜量出了愁的長度,而李清照呢,別出心裁稱出了愁的重量,其才情可見一斑[板書:比喻摹愁]

  我們再讀下闕,此時不僅要讀出感情的起伏,而且要讀出愁的分量

  [齊讀]

  (四)知人論世,解讀內心

  那么濃重的愁,那么層層壓迫的愁,讓詞人喘不氣來,也讓讀詞的人倍感抑郁,于是有人評論李清照的詞風格過于低沉,同學們是怎么看待的呢?

  轉入知人論世(當談到評價文人的作品時,我們有時不妨用知人論世的方法,“頌其詩,讀其書,不知其人,可乎?”

  《孟子;萬章下》)

  學生討論回答

  教師補充總結:從詞人人生經歷來看,她曾享受過幸福、美滿、富足、悠閑的生活,也歷盡了國家破敗,家鄉淪陷,丈夫去世,文物喪失等等苦難,這些苦難淤積于心無人可訴無法可解,因為在男權社會中,根本無人愿意聆聽她內心苦悶的吶喊!

  她曾詞動京華,名噪一時,可這早已經違反了封建社會為婦女所規定的種種教條,因此她的詞也被斥為“無辜藉”她對幸福的追求又被誣蔑成“無檢操”,甚至連我們心仰望之的陸游對她也頗多微詞,李清照晚年時想把自己一生所學悉心傳授于孫姓少女,不料,這位天資聰穎悟性頗高的少女用她十來歲孩子的童音,冷冷地拒絕了詞人:“才藻非女子時也!”

  是啊,社會上有才情的女子有何用?她奢望關心國事,著書立說,傳道授業,她收集的文物汗牛充棟,她學富五車,可到頭來報國無門,情無所托,周遭的人都視她為異類。作為一個文人她處在社會思想的制高點,作為一個女性,她又處于封建社會的最底層,巨大的落差注定了她的一生將忍受著這份曠世的孤獨

  [板書:孤獨]這份孤獨在本已沉重的國愁家愁離愁中又刻上了深重的一筆!

  (五)抒寫感受,遷移應用

  李清照小小的一個愁字包含了那么多豐富厚重的意義,那么也請同學們拓展一下思維,用這個“愁”組個詞語

  [離愁、愁苦、愁緒、愁眉苦臉、悲愁、憂愁、鄉愁]

  再請同學們用你剛才組的詞造個句子來表達你對《武陵春》這首詞的最大感受,老師先造兩句,算是拋磚引玉

  ①人生幾處閑愁,而易安的愁苦卻是雙溪扁舟上不能承載的生命之重

  (六)課堂小結,拓展熏陶

  學生寫作,教師巡視,學生作品展示(花落人去,陰陽兩岸的離愁怎不令人扼腕嘆息!)

  李清照武陵春教案 篇8

  一、教材分析:

  本課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 語文》教材九年級上冊第六單元《詞五首》中的第四篇。這首詞是李清照晚年寓居金華時所著,借暮春之景道出了女詞人內心無比的愁苦,用語新奇含蓄,感情細膩深邃,意境也非一般閨閣怨詞所比,堪稱絕妙好詞。

  二、學情分析:

  九年級學生已經學習、積累了不少古詩詞,對古典詩詞具備一定的欣賞和感悟能力,對詩詞中關鍵詞句、使用意象、修辭運用也有一定的解讀能力,加上前面剛學習過《望江南》,這首閨怨詞中表現思婦望夫不至的絕望情緒,也為學習《武陵春》這首詞奠定了情感基礎。

  三、教學目標:

  1.知識和能力:誦讀、涵泳詩詞,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鑒賞作品的美點和意境。

  2.過程和方法:

  教學過程主要包括以下三個環節:

  首先,朗誦詩詞,感受語言美。

  其次,品析詩詞,體味情感美。

  再次,拓展延伸,理解意境美。

  組織學生分成若干學習小組,引導學生圍繞重難點開展合作探究,教師進行學法指導。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在品讀古詩詞的過程中,提高學生的.欣賞品味和審美情趣,培植學生熱愛中國古典文學的情感。

  四、教學重難點:

  1.重點:強化朗讀指導訓練,引導學生品味詞的語言美和情感美。

  2.難點:點撥學生掌握吟誦、品析詩詞的技巧和方法。

  五、課時安排:1課時

  六、教學準備:

  1.教學媒體資源選擇:

  (1)硬件:計算機、無線網、電子白板、iPad

  (2)軟件:SMART Notebook 10,iTools 4

  2.制作微課《古詩詞朗誦技巧指導》。

  七、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歌曲導入

  播放《月滿西樓》的歌曲,展示歌詞,導入作者——李清照。

  這樣多愁善感、登峰造極的萬古愁心,恐怕非“婉約詞宗”李清照莫屬。今天讓我們一起走近這位曠世才女,拾起從她衣袖中飄落的這枚花瓣,咀嚼她千古流芳的英華雅句,聆聽她跌宕坎坷的人生傳奇。

  【信息技術運用】播放音樂,營造氛圍,導入新課。

  (二)朗誦詩詞,感受語言美

  1.聽讀錄音,感受氛圍。

  2.男女生賽讀,師生共評。

  3.學習微課,學法指導。

  4.學生齊讀,配樂朗誦。

  【信息技術運用】從教學大師下載課程資源,播放音、視頻。

  (三)品析詩詞,體味情感美

  1.詞中哪一句最直接、最強烈地抒發了這種“愁”情?

  預設:“載不動許多愁。”

  2.除此之外,詞中還有哪些地方也體現了作者的愁思?

  組織學生分組,合作探究。

  預設1: “欲語淚先流”(表情傳愁)

  ①這句話重音應該落在哪個字上?——“淚”。

  ②詞人還未開口,為何就淚流滿面?—— “物是人非事事休”。

  ③動畫展示“李清照的傳奇人生”,啟發學生結合作者生活經歷和寫作背景理解“物是人非事事休”。

  【信息技術運用】展示動畫,知人論世,理解情感。

  預設2:“日晚倦梳頭”(行為表愁)

  ①這句話的重音應落在哪個字上?——“倦”。

  ②“倦”是什么意思?(1.疲乏 2.對某種活動失去興趣)

  這里哪種更適合呢?

  ③對古代女子來說,梳頭是生活中極其重要的一個動作。《望江南》中,女主人公也是“梳洗罷”才“獨倚望江樓”,而作者日頭已高卻“倦”梳頭,從中你能體會到作者什么心情?

  所謂“女為悅己者容”,而如今丈夫已經不在了,她縱然梳妝打扮,又給誰人看呢?

  由此可見,倦不是身體的疲乏,而是心靈的倦怠,是因為晚年孤苦無依生活的愁苦。

  預設3:“風住塵香花已盡”(觸景生愁)

  ①這句話的重音應落在哪個字上?——“盡”。

  ①能描述一下“風住塵香花已盡”這個景象嗎?

  ②對比賞析清照早年寫就的一首《如夢令》:

  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這兩首詞中共同寫到的意象是什么?(風、花)

  作者前后看“花”的情感是一樣的嗎?(《如夢令》傷春,《武陵春》傷己。)

  【信息技術運用】電子白板展示圖片,對比賞析。

  預設4:“聞說雙溪春尚好,也擬泛輕舟,只恐雙溪舴艋舟”(一波三折只為愁)

  ①找出能體現詞人心理變化過程的詞語(“聞說---也擬---只恐”)

  ②愁是一種情緒,看不見摸不著,怎么能用船去載?而且船都載不動,說明了什么?

  體會一波三折的情感變化,理解愁的“重量”和化虛為實的手法。

  (四)拓展延伸,眾口說愁

  回憶、積累古詩詞中,古人寫愁的句子有哪些?

  預設:

  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唐]李白《宣州謝眺樓做官別校書叔云》

  白發三千丈,緣愁似個長。——[唐]李白《秋浦歌》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南唐]李煜《虞美人》

  瀚海闌干百丈冰,愁云慘淡萬里凝。——[唐]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李煜《相見歡》

  門外若無南北路,人間應免別離愁。——[唐]杜牧《贈別》

  人到愁來無處會,不關情處總傷心。——[宋]黃庭堅《和陳君儀讀太真外傳》

  可見,古人寫“愁”擅長用夸張、比喻等手法,化無形為有形。請學生運用夸張或比喻的手法,別出心裁描寫一下自己的“愁”。

  【信息技術運用】運用同屏軟件,展示學生即時書寫成果。

  (五)課堂小結,寄語鼓勵

  今天通過學習《武陵春》,感受了李清照內心無盡的愁苦,領略了古典詩詞優美的意境,也學習了朗誦、知人論世、對比閱讀等賞析詩詞的方法。

  如果同學們想要更多了解李清照,這里為大家提供了一些資源,打開手機微信掃描二維碼,就可以學習更多知識了。

  中國古代詩詞很多都是配樂歌唱的,一起欣賞別人譜曲歌唱的《武陵春》。

  衷心地希望同學們都能喜愛古典詩詞,從古典詩詞中汲取營養,把我們民族文化的智慧生生不息地傳唱下去!

  【信息技術運用】掃描二維碼;播放視頻。

  (六)布置作業

  用所學方法賞析李清照另外一首寫“愁”佳作《醉花陰·薄霧濃云愁永晝》。

  李清照武陵春教案 篇9

  【課型】

  新授課。

  【課時】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我們中華民族地大物博,有著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宋詞就是我國傳統文化中的重要部分。大家都知道,宋詞有哪兩大派?(生齊答:婉約派、豪放派)在那“女子無才便是德”的舊社會里,卻出現了著名的女詞人,她是──(李清照)。

  生介紹李清照的情況,師展示屏幕總結。

  我們還記得學過她的什么作品?(《如夢令》《醉花陰》)

  今天我們要來學習的是她的另一晚期作品《武陵春》,

  二、明確目標(屏幕展示)

  目標:

  1、反復誦讀,熟能成誦。

  2、把握感情,領會意境。

  3、指導學習方法。培養熱愛古文化的感情

  重點:

  反復誦讀,把握情感。

  難點:

  意境的領會。

  三、學習新課

  1、先請同學將這首詞放聲齊讀一遍。

  生(齊讀)。

  師總結強調個別字:“擬”nǐ,打算的意思,“舴艋”zé měng形似舴艋的小船。

  “載”zài裝載(多音字)

  2、整體感知本文表達了作者的一種什么感情?

  3、精讀賞析:

  探究交流活動一:

  師:聽得出來,剛才大聲讀這首詞的時候,情緒高漲,興致很高。那么讀了以后,你覺得這首詞中的哪一句你最喜歡?

  (生思考、交流。)

  (教師靈活總結。)

  師:接下來,大家可以將自己最喜歡的句子放聲朗讀,再來體會一下作者表達之情。

  (生:朗讀。)

  探究交流活動二:

  師:大家已經知道了這首詞作者抒發的是作者心中無邊的哀愁,下面請大家結合這首詞,展開討論:作者為何有這么多愁呢?

  (生:討論。舉手,回答)

  師:好,我們在注解中可以看到這首詞寫作于金兵南侵之后,這時詞人的丈夫已亡故,自己孤身一人漂泊于人生地不熟的金華,此時此景,怎不讓人頓生“物是人非”之感。

  作者是如何排遣這種“物是人非”之愁的'呢?

  生:(討論)答:聞說雙溪春尚好,也擬泛輕舟。作者打算去賞春(游春)。

  師:哪位同學能用現代漢語解說這句話呢?

  (生答。)

  作者最終成行了嗎?

  生(齊答):沒有。

  師:大家從哪一句看出作者最終沒有成行呢?

  生(齊答):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

  探究交流活動三:

  這首詞開頭兩句“風住塵香花已盡,日晚倦梳頭”好像與后文沒有什么關系,應怎樣理解?請大家展開聯想,討論一下這幾句描繪了怎樣的一幅畫面,作者此時的心情是怎樣的呢?

  (生討論交流。)

  師結:女為悅己者容,士為知己者死。親人已逝,自己雖然容顏依舊,卻已再無人欣賞。看著滿地落花,人心中又怎能不哀傷、凄涼?

  4、活動四:(反復朗讀課文,體現本節可的重點)

  下面請同學們自由朗讀這首詞,將作者內心的愁緒表現出來。

  (生自由朗讀)

  師:下面,我們請一位同學給大家表演朗讀,好不好?

  (指名讀生評論。)

  師:好,下面我們一齊來讀一遍這首詞,加深對她的理解。

  (生齊讀。)

  師;誰能試背一下全文?

  四、練習鞏固與拓展活動

  1、課內鞏固練習見《學案》一。

  2、拓展練習見《學案》二。

  上課前,我們已講過,李清照雖是婉約詞派的代表詞人,但她的詞風前后期有很大的不同,這里我們把本文與她早期的作品《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做一比較,看看有何不同,進一步了解這位偉大的女詞人。先請同學們將這首詞《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齊讀兩遍。

  (生齊讀。)

  積累帶“愁”的詩詞。

  課堂小結

  1、總結學習詩詞的方法。

  2、滲透思想教育、愛我們輝煌燦爛的文化、愛國。

  五、音樂欣賞

  放松與鞏固。

  六、布置作業

  把學生描寫自己心情的文字形成書面,上交。

  李清照武陵春教案 篇10

  【教學目標】

  1、了解詞的有關知識。

  2、學會抓住意象欣賞詩詞。

  3、在誦讀品味的過程中,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品味詞的意境與語言。

  【教學難點】

  1、鑒賞詞作的意境。

  2、領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及創作風格。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復習詞的有關知識。

  2、了解李清照的.生平及創作背景。

  二、教學新課

  1、師范讀課文,生自讀,注意詞的感情基調及節奏。

  2、合作探究:

  ⑴請同學們展開想象,用散文化的語言說出本詞創設的意境。

  ⑵在《望江南》中,主人公是“梳洗罷”,而詞中作者卻“日晚倦梳頭”,從中你能體會到作者什么心態?

  ⑶“聞說”“也擬”“只恐”這三個詞說明了什么?

  ⑷本詞的作者是如何抒發感情的?

  學生合作學習10分鐘,教師個別進行輔導,然后集體交流。

  3、重點解讀:

  鑒賞這首詞美在哪里?

  學生自主考慮,尋找“美點”,集體交流。

  4、拓展延伸:

  請同學們搜集古人寫“愁”的句子。

  三、總結

  這首詞與《望江南》有什么相同之處。學生可各抒己見,教師總結。

  四、類文閱讀

  李清照的《醉花陰》。

  五、布置作業

  1、背誦這兩首詞。

  2、練習第一二題。

  李清照武陵春教案 篇11

  教學目標:

  1.了解詞人的生活經歷及其對創作的影響。

  2.引導學生體悟詞的情感和意境,提高審美情趣。

  3.學習運用比較法鑒賞詩詞。

  4.激發學生對古詩詞的興趣,培養熱愛古典文化的思想感情。

  5.背誦相關詩詞。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體悟詞的意境和語言,提高審美情趣。

  教學難點:

  學習運用比較法鑒賞詩詞。

  教學方法:

  誦讀品味法 比較鑒賞法

  教具準備:

  多媒體 幻燈片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 導入新課。

  同學們,老師非常喜歡一首詞,他是南宋大詞人辛棄疾的《書博山道中書壁》: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

  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我們姑且不去探究這首詞的本意,它卻讓我們感受到少年的輕愁,意氣風發;中年的滄桑,韶華已逝;人生就是這樣,美好的東西總是無可奈何的失去,令人無限悵惘。但幸運的是,那些睿智而敏感的人用它們的文字記下了心靈的一次次悸動。今天我們就走進宋代女詞人李清照豐富的內心世界,看看她如何經過痛苦的掙扎,完成自己人生的蛻變。

  (板書課題)

  二. 資料交流。

  1. 學生交流搜集到的關于李清照的經歷及詞作。

  2. 老師補充介紹

  出示幻燈片(1)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號易安居士,漢族,山東省濟南章丘人。宋代女詞人,婉約詞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稱。早期生活優裕,與夫趙明誠共同致力于書畫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據中原時,流寓南方,境遇孤苦。所作詞,前期多寫其悠閑生活,后期多悲嘆身世,情調感傷。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徑,語言清麗。論詞強調協律,崇尚典雅,提出詞“別是一家”之說,反對以作詩文之法作詞。能詩,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時詠史,情辭慷慨,與其詞風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詞》,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詞》輯本。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出示幻燈片(2)《一剪梅·紅藕香殘玉簟秋》

  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云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

  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閑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1]

  《武陵春》

  風住塵香花已盡,日晚倦梳頭。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聞說雙溪春尚好,也擬泛輕舟。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

  《 永遇樂》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處?染柳煙濃,吹梅笛怨,春意知幾許?元宵佳節,融和天氣,次第豈無風雨?來相召、香車寶馬,謝他酒朋詩侶。

  中州盛日,閨門多暇,記得偏重三五。鋪翠冠兒,捻金雪柳,簇帶爭濟楚。如今憔悴,風鬟霧鬢,怕見夜間出去。不如向簾兒底下,聽人笑語。

  三.師生共同賞讀三首詞作。(縱向比較)

  1.老師朗誦。(注意停頓,重音,把握感情等)

  2.學生朗誦并體會所抒發的感情。

  3.學生思考討論:三首詞作表達的感情有什么不同?表達的方式有什么不同?

  學生討論交流,教師明確:

  這三首詞作作于不同時期,分別是李清照早期詞作,中期詞作,晚期詞作。因此在所抒發的感情,抒情的方式上有較大差異,《一剪梅·紅藕香殘玉簟秋》寫于婚后不久,丈夫宦游在外,李清照秋日出游,觸景生情,無法排解對丈夫的殷切思念,吟誦了一首婉轉纏綿,含蓄淡雅的情詩。《武陵春》寫于“靖康之變”后,丈夫之死使作者痛苦不堪,但更令她痛苦的'是國家之難,她走出書齋,走出幽怨,短短的49字奏響亂離時代的生命悲音,一系列巨大人生不幸熔鑄其中,沉痛悲涼,刺人肺腑。《 永遇樂》寫于南宋賣國集團屈辱求全,茍安一隅之時,詞人將自己半世飄零、身老他鄉的滿腹辛酸,以及故國淪亡的哀傷和沉痛在對比中表現的曲折婉轉、蕩氣回腸。讓人無限感動深思。

  4.學生齊讀詞作,進一步感受情感。

  四.師生共同欣賞其它寫愁的詩詞名句。(橫向比較)

  1.學生交流寫愁的詩詞。(出示幻燈片3)

  “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東流。” ——李煜《虞美人》

  “離恨恰如春草,更行更遠還生。” ------李煜《清平樂》

  “試問閑愁都幾許?一川煙草,滿城飛絮,梅子黃時雨。” ------賀鑄《青玉案》

  “便做春江都是淚,流不盡許多愁。” ------秦觀《江城子》

  “白發三千丈,緣愁是個長。” ------李白《秋浦歌》

  “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銷愁愁更愁。” ------- 李白《宣州謝眺樓餞別校書叔云》

  2.學生朗誦并思考:你最喜歡那幾句,說出理由。

  五.課堂小結。

  今天我們欣賞了多首詩詞,相信同學們一定獲益良多。其實古典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走進它,你的世界會因此美好,你的視野會因此開闊, 你的精神會因此愉悅。熱愛它吧,讓我們做一個幸福的古典文化傳承者!

  六.布置作業。

  選取你喜歡的一首詞作,用散文化的語言進行描述。

【李清照武陵春教案】相關文章:

武陵春李清照教案05-11

李清照武陵春03-26

《武陵春》 李清照03-14

武陵春李清照03-21

武陵春李清照鑒賞09-13

李清照《武陵春》賞析06-14

《武陵春》李清照賞析04-20

武陵春李清照鑒賞08-28

《武陵春》李清照閱讀答案0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