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李清照最動人的40句,無法忘懷的經典
引導語:‘生當做人杰,死亦為鬼雄。’這首出自李清照的經典詩《夏日絕句》的經典名句,那么我們一起來學習下面的40句無法忘懷的經典詩句。
1.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2.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3.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
4.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
5.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6.見客入來,襪刬金釵溜。和羞走,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
7.眼波才動被人猜。
8.一面風情深有韻,半箋嬌恨寄幽懷。
9.枕上詩書閑處好,門前風景雨來佳。
10.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
11.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
12.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13.舊時天氣舊時衣。只有情懷不似舊家時!
14.何須淺碧深紅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15.感月吟風多少事,如今老去無成。誰憐憔悴更凋零。試燈無意思,踏雪沒心情。
16.暖風遲日也,別到杏花肥。
17.獨抱濃愁無好夢,夜闌猶剪燈花弄。
18.惜別傷離方寸亂,忘了臨行,酒盞深和淺。
19.九萬里風鵬正舉。風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20.星橋鵲駕,經年才見,想離情別恨難窮。牽牛織女,莫是離中。甚霎兒晴,霎兒雨,霎兒風。
21.一枝折得,人間天上,沒個人堪寄。
22.笛聲三弄,梅心驚破,多少春情意。
23.魂夢不堪幽怨,更一聲啼鴂。
24.險韻詩成,扶頭酒醒,別是閑滋味。征鴻過盡,萬千心事難寄。
25.故鄉何處是,忘了除非醉。
26.二年三度負東君,歸來也,著意過今春。
27.生怕離懷別苦,多少事、欲說還休。
28.凝眸處,從今又添,一段新愁。
29.傷心枕上三更雨,點滴霖霪。點滴霖霪,愁損北人,不慣起來聽。
30.今年海角天涯,蕭蕭兩鬢生華。看取晚來風勢,故應難看梅花。
詩文
31.生當做人杰,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32.炙手可熱心可寒,何況人間父子情。
33.詞別是一家,知之者少。
34.貧家美女,雖極妍麗豐逸,而終乏富貴態。
35.晏元獻(晏殊)、歐陽永叔(歐陽修)、蘇子瞻(蘇軾),學際天人,作為小歌詞,直如酌蠡水于大海。
36.江南李氏(李璟、李煜)君臣尚文雅,故有“小樓吹徹玉笙寒”、“吹皺一池春水”之詞。語雖甚奇,所謂“亡國之音哀以思”也。
37.有有必有無,有聚必有散,乃理之常。
38.豈人性之所著,死生不能忘之歟?
39.人亡弓,人得之,又胡足道。
40.雖南山之竹,豈能窮多口之談;惟智者之言,可以止無根之謗。
李清照簡介:
宋代女詞人。自號易安居士。濟南章丘(今屬山東)人。父格非,官至禮部員外郎、京東路提點刑獄。出自韓琦門下,又曾以文章受知于蘇軾,學識淵博,尤用意于經學,在齊、魯一帶頗負盛名。后被罷官。平生著述較多,現僅存《洛陽名園記》一卷。母王氏,是狀元王拱辰孫女(《宋史·李格非傳》),一說為漢國公王準孫女(莊綽《雞肋編》),也知書善文。
生平
李清照一生經歷可以宋室南遷為界,分作前后兩個時期。
前期
李清照早年隨父住在汴京、洛陽,受過較好的文化教養。她工書,能文,兼通音律,“自少年便有詩名,才力華贍,逼近前輩”(王灼《碧雞漫志》)。在元符三年(1100)左右,寫有《浯溪中興頌詩和張文潛》,受到當時人們的好評。建中靖國元年(1101)18歲時,與吏部侍郎趙挺之幼子趙明誠結婚。明誠當時21歲,在太學當學生,喜好收蓄前代石刻。婚后不久,新黨蔡京當政,趙挺之升任尚書右丞。他們極力打擊舊黨。李格非時為提點京東刑獄,竟因在黨籍而被罷官。李清照當時曾獻詩給趙挺之試圖救援其父,詩中有“炙手可熱心可寒”的話,可見在她婚后李家曾經遭到政治上的不幸,她對趙挺之的行事是有所不滿的。
約在崇寧二年(1103),趙明誠開始出仕,曾任鴻臚少卿。他們夫妻志同道合,“有飯蔬衣練,窮遐方絕域,盡天下古文奇字之志”(《金石錄后序》)。經他們的搜求尋訪,日積月累,其所藏蓄的亡詩逸史、古今名人書畫和古器物,逐漸增多。大觀元年(1107),趙挺之死于京師,趙家隨即也遭受了政治上的災禍。當時蔡京為左仆射,由于忌恨趙挺之而對趙家進行誣陷。但因查無實據,所以只追奪了趙挺之的官職。趙明誠弟兄可能即因此而失官。李清照便和趙明誠回到了青州(今山東益都)趙氏的故里。
趙明誠屏居鄉里的時間在10年以上。他們“雖處憂患困窮,而志不屈”,更加努力地訪求古碑、文物。大約在宣和三年(1121),趙明誠又重新出仕。先是出守萊州(今山東掖縣)。任滿后,改守淄州(今山東淄博市),又授直秘閣。這一時期,他們開始編寫《金石錄》,并繼續搜集古物、碑銘,一同鑒賞、考訂,在學術上取得了很大的成績。靖康元年,金人圍攻汴京。次年,趙明誠母死于金陵,明誠攜書15車南下奔喪。隨之,北宋亡。高宗即位后,明誠起知建康府。這時北方大亂,趙家青州故第十余屋的書冊什物被焚。李清照只攜小部分文物隨人群逃難,從此開始了她在南方的苦難生活。
后期
建炎二年(1128),李清照懷著國破家亡之痛南逃至建康。她極關心國家命運和當時的政治形勢,寫有“南來尚怯吳江冷,北狩應知易水寒”,“南渡衣冠少王導,北來消息欠劉琨”的詩句,表達了對于南宋朝廷茍且偷安的極大不滿。次年,趙明誠移知湖州(今屬浙江),他駐家池陽(今安徽貴池),只身馳赴建康受命,不幸病倒。當清照從池陽乘舟趕到建康時,明誠已經病危,不久死去。她懷著極大的悲痛斂葬了丈夫。這時金兵又大舉南侵,建康形勢緊急,朝廷已開始疏散、逃亡。李清照派人先將書冊、金石刻送往洪州(今江西南昌),準備去那里投奔趙明誠的妹丈以避亂。但洪州又失陷,道路不通。并且大部分文物又在戰亂中散失。在趙明誠病重期間,他的朋友張飛卿曾攜一玉壺來看望他。這件事竟被人傳成是他們夫妻以玉壺頌金,并聽說有人已向朝廷告發。這樣的政治陷害使李清照大為驚恐,她決定將家中所有的銅器等物品進獻朝廷,以求得洗刷和解脫。于是,她便追隨著高宗逃難的路線輾轉避亂,從越州到明州,經奉化、臺州入海,又經溫州返回越州。最后,在紹興二年,又從越州移居杭州。這期間她不但承受著政治上的壓力,而且大量書畫、硯墨被盜,孤獨一身,各地漂泊,境況極其悲慘。據《建炎以來系年要錄》等資料記載,李清照曾經改嫁,但后來學者對此頗有爭議。
這一年冬,金人南犯,她又自臨安避亂金華,次年才返回臨安。關于李清照晚年的生活情況缺乏資料記載,但她曾寫詩送韓肖胄、胡松年使金,曾作《打馬圖經》及“自序”,還曾攜前人墨跡訪米友仁求題跋。這說明她一直在關心國家大事,并且一直在從事文學創作和學術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