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研究綜述:李清照

時間:2024-09-19 09:55:49 李清照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研究綜述:李清照

  李清照,宋代最著名的女詞人,婉約詞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稱。下文是應屆畢業生網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于李清照的研究綜述,歡迎閱讀!

研究綜述:李清照

  李清照是宋代首屈一指的女性作家,她以其女性身份和卓越的藝術成就,而成為20世紀宋詞研究中僅次于蘇軾的第二大研究“熱點”。2000—2001兩年間有關李清照其人其作的研究論文多達60余篇。本文試就兩年來李清照研究中值得關注的情況綜述如下:

  一、對李清照創作的女性文化觀照

  近年來,以女性的視角對女性作家及其作品進行文化觀照已成為文學研究的一種新動向,這種新動向突出地反映在李清照研究之中。羅斯寧《李清照與宋代女性詞》(《中山大學學報》2000年第1期),從女性文學的角度考察了李清照的詞及其在文學史上的地位。作者認為:宋代女性詞具有女性自我意識覺醒、自尊自強的要求、自戀自憐的情結等思想感情特色,在藝術上多委婉情深、率真自然、淺白通俗。李清照詞集宋代女性詞之大成,成為宋代女性詞的杰出代表。由于李清照深厚的文化修養和過人的抱負,故而其詞具有了一種超乎女性詞的“丈夫氣”。這種丈夫氣表現為:

  (一)芬馨神駿,柔中見剛。(二)意境沉博,大家風度。

  (三)感性與理性并重,自然而尖新。這樣便對兼有女性詞與士大夫詞之長的“易安詞”有了比較全面的體認。

  楊海明《凄清孤寂:李清照詞所表現的女性情懷》(《文史知識》2000年第8期),認為李清照詞之所以能卓然自成一家,一個頗為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她以女性特有的視角和筆觸去感知人生和抒寫感情。這種女性特色體現在詞中便是那一種凄清孤寂的情懷。接著他從社會背景、婚姻家庭生活和個性氣質等方面闡述了這種情懷產生的原因。文章最后結合朱淑真和魏夫人這兩位女性詞人的生平與創作,指出哀怨心緒和孤凄情懷是宋代女性詞人所共有的“時代病”。

  張忠綱、綦維《李清照的女性意識》(《文史哲》2001年第5期),對李清照這位生活在男性本位文化傳統社會中的女性文學家的心態進行了細致而又深入的剖析。作者認為,李清照追求男女平等,剛強灑脫,但又不失女性之柔美。她厭惡俗世,心志高潔,深受隱逸思想的影響,甘心“隱于閨閣”,以其獨特的方式實現著輔君報國的人生價值。她真誠地對待愛情婚姻,既隱忍大度,極盡為妻之道,又勇毅決絕,斷不與無恥小人茍且為伍,這些都充分展示了李清照的女性意識。透過作者的分析,我們看到了李清照身上折射出來的聰慧典雅、柔婉堅韌的東方女性美的光輝。

  二、對李清照主體情感和個性氣質的探尋

  對李清照主體情感和個性氣質的研究與探討,一直是李清照研究的重要內容。莫驚濤《李清照的情感世界及其表現形式》蘇建新《從李清照的詞看她一生的情感歷程》(《孝感學院學報》2001年第5期)、李淑芬、廖雄飛《閨閣情·丈夫氣·家國思:李清照思想性格特征淺論》(《南昌職業技術師范學院學報》2000年第4期)、王樹榮《李清照的人格魅力》(《西部社會》2001年第5期)、李衛東《易安詞的心路歷程及其獨特風格》(《南通師范學院學報》2001年第2期)等數篇論文,即是對李清照主體情感和個性氣質的繼續探討。其中莫驚濤一文是值得關注的一篇。作者認為李清照詞作“無論是表現少年的天真活潑,還是反映初嫁的夫妻溫情;無論是抒發離別的綿綿情思,還是展示晚境的凄涼悲苦,都滲透著一個‘情’字”。進而對其情感的表現形式進行了概括:內容上,以李清照的愛情詞為觀照對象,指出李清照的愛情是建立在知己之愛基礎上的,她對于夫婦愛情生活的抒寫純潔高尚,藝術品位較高;表現技巧上,易安詞善于移情于物、融情入景,審美體驗搖曳多姿;語言上,作者認為李清照以驚人的才華,創造出明白如話、清新自然、音律和諧的詩詞語言,淋漓盡致地傳達著她內心的情感。蘇建新一文談到了李清照詞對蘇軾“自是一家”(即抒發真實性情)的繼承,人們可以從李詞中清晰看見她一生各個階段歡快、幸福、相思、自信、悲涼的情感歷程。李淑芬、廖雄飛一文則從社會環境、政治背景、個人遭遇和對李清照詩、詞、文論作品的具體分析入手,充分展示了李清照既有女性柔婉的閨閣幽情,又有丈夫的倜儻豪邁之氣以及慷慨激昂的家國之思的多重人格魅力。

  三、關于李清照的比較研究

  李清照是中國文學史上一位極不平凡的女性作家,她之所以能取得如此輝煌的成就,除去其自身非凡的才華、淵博的學識之外,還與她善于學習和吸收前人的藝術經驗有關。吳帆《論李清照詞及〈詞論〉對李煜創作的繼承與借鑒》(《社會科學戰線》2000年第2期),就探討了李煜對李清照的影響。首先,二李詞都具有高度的藝術概括性。這種概括性表現為拓開了詞的時空跨度與容量。其次,二李詞都善于以獨特的抒情手法塑造鮮明生動的藝術形象。最后是李清照《詞論》對李煜《書評》的借鑒與繼承。它表現為:

  1、兩文的論證形式十分相似。

  2、兩文俱敢于大膽揭露評析前賢,語勢咄咄逼人,風格遒勁而有魄力。

  3、兩文皆善用比喻,形象而逼切。謝皓燁《論李煜和李清照后期詞作中悲劇體驗的差異》(《泰安師專學報》2001年第1期)運用對比分析的方法,將二李后期詞的情感特質進行了研究,以二李后期詞帶有濃郁的悲劇性為著眼點,指出由于個人經歷和思想意識的不同,二李詞在傳達生命感受和生命體驗方面的差異性:李煜置身于生命無常的視點,仰視宇宙自然的永恒,表現了生命的現實悲劇性;李清照則置身于日常生活的視點,直面社會自然的變幻不定,傳達了一種生活層面的悲劇性體驗。

  此外,還有一些研究者注意到了李清照對其它作家的學習與借鑒。王愛玲《纖細幽微顯個性:秦觀李清照詞異同比較》(《河北學刊》2000年第4期)一文從風格、題材內容、語言及藝術表現幾個方面論析了秦觀與李清照詞作同中見異的美學特征。陳祖美先生《〈香奩集〉和〈漱玉詞〉》(《文史知識》2000年第12期)一文考察了韓偓《香奩集》對李清照詞創作的影響,并以之為“窗口”,對待字少女李清照的心靈世界作了一番窺探。

  四、關于《詞論》的研究

  李清照的《詞論》是我國詞學批評史上出現較早的一篇論詞專文。它不僅描述了當時詞壇的創作情況,還根據作者的審美觀念提出了對詞體藝術的規范,因而受到歷來研究者的重視。近兩年的《詞論》研究在前人的基礎上又有了新的拓展。顧易生《關于李清照〈詞論〉的幾點思考》(《文學遺產》2001年第3期)一文,對舊著(1981年版《中國文學批評史·中冊》)中曾批評李清照《詞論》“片面強調音律”、反對“以詩為詞”的觀點進行了反思,認為:李清照對詞的音律提出嚴格要求,也展示了詞律有其自由寬松的一面,并為以聲律服務于抒情寫景作出示范。從蘇軾突破詞律某些束縛到李清照強調音樂特征是合于歷史進程的辯證發展,宋詞文學性與音樂性結合的經驗值得借鑒。在李清照對南唐君臣以及晏幾道等詞的評說中,反映出她的審美興趣非常寬廣,力圖兼采眾美,以詩賦散文的表現手法來充實開拓詞境。

  王昊《論李清照〈詞論〉的女性主義話語立場》(《吉林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01年第2期)一文,以女性意識作為李清照《詞論》話語立場的基點,強調《詞論》是詞體建構發展至該階段對詞體內部音樂性和文學性這一矛盾的一種共時性把握,其詞體本質論的思想基礎也正是女性意識。文章列舉了今人對《詞論》話語立場兩種截然相反的闡釋取向:“主旋律”論和“市民同調”論,并對此進行了剖析與反駁,認為:正是個性心理、家庭和時代文化氛圍諸因素的綜合作用,方能產生婦女文學史上李清照“這一個”特出的女詞人及其空前絕后的理論建樹——《詞論》。

  此外,還有文章涉及李清照的再嫁問題。這個問題,歷來學者眾說紛紜,近年來學者似乎已基本形成共識,認同李清照改嫁的事實。這兩年馬瑞芳先生連續發表《李清照再嫁之謎》(《文史知識》2000年第7期)和《李清照的兩次婚姻》(《山東文學》2000年第8期),力圖揭開李清照再嫁之謎。作者認為,因趙明誠曾納妾,李清照與之有感情裂痕。趙去世后,李清照極端孤獨,渴望溫情,其時張汝舟明為愛“才”而實圖“財”,李清照不幸落入張汝舟的圈套。前此雖已有人揭開此秘,然馬先生以她女性特有的敏銳善感和優美的文筆,結合當時的歷史文化背景,深入到李清照的心靈深處,對其心理與性格進行分析,故讀來仍有興味。

  總體上看,這兩年李清照的研究有了長足的進展。但選題大量重復,論者只管自己立論而不顧已有研究成果的現象仍很嚴重。有些文章觀點看似新穎,其實早有人道,只是沒有去查閱前人的成果。本是陳詞濫調,卻自視為石破天驚之論。希望今后的李清照研究包括整個古代文學研究,論者在發表文章前,最好查查已有的成果,看看自己的“新見”是否有人“先獲我心”。如果是“英雄所見略同”,最好是別開蹊徑,何必浪費自己和讀者的寶貴光陰。

  五、人物生平

  家世背景

  李清照出生于一個愛好文學藝術的士大夫的家庭。父親李格非是濟南章丘人,進士出身,蘇軾的學生,號為“蘇門后四學士”之一,官至提點刑獄、禮部員外郎。藏書甚富,善屬文,工于詞章。現存于曲阜孔林思堂之東齋的北墻南起第一方石碣刻,上面寫有:“提點刑獄、歷下李格非,崇寧元年(1102年)正月二十八日率褐、過、迥、逅、遠、邁,恭拜林冢下。”母親是狀元王拱辰的孫女(一說宰相王珪長女),很有文學修養。

  秉承家學

  李清照小像李清照自幼生活在文學氛圍十分濃厚的家庭里,耳濡目染,家學熏陶,加之聰慧穎悟,才華過人,所以“自少年便有詩名,才力華贍,逼近前輩”(王灼《碧雞漫志》),曾受到當時的文壇名家、蘇軾的大弟子晁補之(字無咎)的大力稱贊。

  李清照的少年時代隨父親生活于汴京,優雅的生活環境,特別是京都的繁華景象,激發了李清照的創作熱情,除了作詩之外,開始在詞壇上嶄露頭角,寫出了為后世廣為傳誦的著名詞章《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 。此詞一問世,便轟動了整個京師,“當時文士莫不擊節稱賞,未有能道之者”(《堯山堂外紀》卷五十四)。

  李清照讀了著名的《讀中興頌碑》詩后,當即寫出了令人拍案叫絕的和詩《浯溪中興頌詩和張文潛》 兩首。此詩筆勢縱橫地評議興廢,總結了唐代“安史之亂” 前后興敗盛衰的歷史教訓,借嘲諷唐明皇,告誡宋朝統治者“夏商有鑒當深戒,簡策汗青今具在”。一個初涉世事的少女,對國家社稷能表達出如此深刻的關注和憂慮,不能不令世人刮目。因此,宋代周煇的《清波雜志》認為,這兩首和詩“以婦人而廁眾作,非深有思致者能之乎?”明代陳宏緒的《寒夜錄》評此兩詩:“奇氣橫溢,嘗鼎一臠,已知為駝峰、麟脯矣。”

  六、主要影響

  李清照主要成就在于文學上,她工詩善文,更擅長詞。李清照詞,人稱“易安詞”“漱玉詞”,以其號與集而得名。《易安集》《漱玉集》,宋人早有著錄。其詞據今人所輯約有45首,另存疑10余首。她的《漱玉詞》既男性亦為之驚嘆。她不但有高深的文學修養,而且有大膽的創造精神。從總的情況看,她的創作內容因她在北宋和南宋時期生活的變化而呈現出前后期不同的特點。

  前期:真實地反映了她的閨中生活和思想感情,題材集中于寫自然風光和離別相思。

  后期:主要是抒發傷時念舊和懷鄉悼亡的情感。表達了自己在孤獨生活中的濃重哀愁,孤獨,惆悵。

  李清照像李清照前期的詞比較真實地反映了她的閨中生活和思想感情,題材集中于寫自然風光和離別相思。如《如夢令》二首,活潑秀麗,語新意雋。《鳳凰臺上憶吹簫》《一剪梅》《醉花陰》等詞,通過描繪孤獨的生活和抒發相思之情,表達了對丈夫的深厚感情,宛轉曲折,清俊疏朗。《蝶戀花·晚止昌樂館寄姊妹》寫對女伴們的留戀,感情也極其真摯。她的詞雖多是描寫寂寞的生活,抒發憂郁的感情,但從中往往可以看到她對大自然的熱愛,也坦率地表露出她對美好愛情生活的追求。這出自一個女作家之手,比起“花間派”代言體的閨怨詞來要有價值得多。

  李清照南渡后的詞和前期相比也迥然不同。國破家亡后政治上的風險和個人生活的種種悲慘遭遇,使她的精神很痛苦,因而她的詞作一變早年的清麗、明快,而充滿了凄涼、低沉之音,主要是抒發傷時念舊和懷鄉悼亡的情感。

  在流離生活中她常常思念中原故鄉,如《菩薩蠻》寫的“故鄉何處是,忘了除非醉”,《蝶戀花》寫的“空夢長安,認取長安道”,都流露出她對失陷了的北方的深切懷戀。她更留戀已往的生活,如著名的慢詞《永遇樂》,回憶“中州盛日”的京洛舊事;《轉調滿庭芳》“芳草池塘”回憶當年的“勝賞”,都將過去的美好生活和凄涼憔悴作對比,寄托了故國之思。

  她在詞中充分地表達了自己在孤獨生活中的濃重哀愁,如《武陵春》通過寫“物是人非事事休”的感慨,《聲聲慢》通過寫“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的處境,運用疊詞,表達了自己難以克制、無法形容的"愁"。又如《清平樂》中“海角天涯,蕭蕭兩鬢生華”的悲傷,《孤雁兒》中的悼亡情緒,都是在國破家亡、孤苦凄慘的生活基礎上產生的,所以她的這部分詞作正是對那個時代的苦難和個人不幸命運的藝術概括。

  李清照在早年還寫過一篇《詞論》,提出詞“別是一家”的說法,是宋代的重要詞論,也成為她詞創作的理論依據,著有《漱玉詞》,李清照詞的風格以婉約為主,屹然為一大宗,人稱“婉約詞宗”。沈謙《填詞雜說》將李清照與李后主并提說:“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極是當行本色。”

  易安詞在群花爭艷的宋代詞苑中,獨樹一幟,自名一家,人稱“易安體”。“易安體”之稱始于宋人。侯寅《眼兒媚》調下題曰:“效易安體”。辛棄疾《丑奴兒近》調下題曰:“博山道中效易安體”。詞作自成一體,表明已形成鮮明的個性風神。

【研究綜述:李清照】相關文章:

研究李清照詩詞的意義04-20

李清照的詞精選11-10

李清照詩集03-27

李清照的詩集01-28

李清照隨筆01-10

李清照的評價04-11

細說李清照06-09

李清照的詩詞11-21

李清照經典的古詩0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