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如夢令》說課稿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說課稿,說課稿有助于提高教師的語言表達能力。那么問題來了,說課稿應該怎么寫?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李清照《如夢令》說課稿,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李清照《如夢令》說課稿 1
一、說教材
《如夢令》之“昨夜雨疏風驟”北師大版八年級下學期第六單元拓展閱讀《詩詞五首》中的其中一首。是李清照早期的一首作品,感情和意境的創造和上別具一格。它寫得一波三折,展示的是一幕具有情趣的生活小。阂雇盹L雨交加,作者醉酒沉睡,一覺醒來,恰為侍女進屋卷簾。作者擁簾問,侍女卻隨口回答:海棠依舊;看著窗外被風吹得七零八落的紅花,作者不滿侍女的回答,連聲問:你可知道,枝繁葉茂的時候那紅花卻已經凋落了。作者睡醒之后即詢問侍女,所問何事卻一字未提,不滿侍女的回答,卻透露出作者惜花之情,含蓄深蘊。
二、說學情
八年級的學生目前通過反復的誦讀,能大致理解詩詞表現的意思和所敘述的事情。但由于其本身的年齡和閱歷的限制,還是不能深入真切理解詞人所表達的真實情感。必須結合詞人當時的生平和時代背景,教師的適當指導品悟才能體會詞所表達的情感。學生可能會在品悟“意象”(形象)的時候把握不準,而是對一個圖象有個感知的認識,這里需要教師的耐心帶著品悟。
三、說學法
讀:
(1)朗讀,進行初步的理解性的朗讀,要注意字音的正確,不添字漏字,不重復,不移位,不破句,充分熟悉課文內容。分析完課文再進行欣賞性朗讀,深入理解課文。
(2)速讀,帶問題速讀,解決問題。
(3)品讀,古代詩詞要仔細品讀,才能領會其中意境。
思:通過教師提問啟發,學生積極思考,達到學習要求。
議:即討論,學生在初步掌握知識的基礎上圍繞老師的質疑,相互討論,進一步理解課文。
練:
(1)進行詩詞背誦訓練,培養學生背誦,領會詩詞的能力。
(2)進行詩詞再創作訓練,培養學生口頭表達能力。
四、說教學目標和重難點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當堂背誦這首詞,學會結合作者生平時代背景去理解詩詞所包含的情感(
方法與過程:以讀促品,通過朗讀、品讀詞句,理解作者情感,了解作者前期作品的風格
情感態度價值觀:通過讀、品、吟,培養學生學習宋詞的興趣,激發學生對傳統文化的熱愛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通過反復品讀,理解詞句的含義
難點:借助資料的閱讀,反復品悟,理解作者當時的情感
五、說步驟
一、導入課題:
讓學生聽《月滿西樓》“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 老師:這首歌好聽嗎?知道歌詞是誰寫的嗎?
老師:其實,這首歌的歌詞就是一種文學形式,這種形式叫做“詞”,
關于詞,大家知道多少?(請學生介紹自己對詞的認識)然后課件出示有關詞的文學常識,幫助學生了解詞。
剛才我們聽的歌中歌詞的詞牌叫《一剪梅》,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李清照的另一首詞《如夢令》
課件出示本課學習目標。
這首《如夢令》是李清照早期寫的,要想很好地了解這首詞的內容,我們有必要對作者有一些了解。下面就讓我們走近李清照,去認識一下這位中國文學史上成就最高的女詞人。
二、走近作者 (課件出示作者簡介)
三、理解課文
【讀】
聽名家朗讀(注意讀音、語氣)
初讀課文,認識字詞,疏通文意。
同桌互讀(注意糾正同桌的讀音、節奏)
分別請學生朗讀、學生點評
【疏】
結合注釋,參看材料,找出你覺得理解困難的詞句
大致理解課文意思。
當此芳春,名花正好,偏那風雨就來逼迫了,心緒如潮,不得入睡,只有借酒消愁。酒吃得多了,覺也睡得濃了。結果一覺醒來,天已大亮。但昨夜之心情,卻已然如隔在胸,所以一起身便要詢問意中懸懸之事。于是,她急問收拾房屋,啟戶卷簾的.侍女:海棠花怎么樣了?侍女看了一看,
笑回道:“還不錯,一夜風雨,海棠一點兒沒變!”女主人聽了,嗔嘆道;“傻丫頭,你可知道那海棠花叢已是紅的見少,綠的見多了嗎!?” )
【品】
“昨夜雨疏風驟”:請思考,這是什么時候的風和雨,又是怎樣的風和雨?
“濃睡不消殘酒”:“濃睡”是什么意思?作者因何而“濃睡”?把“濃睡”改為“沉睡”、“酣睡”好嗎?為什么?“不消殘酒”暗示著什么?
(用“濃”來形容睡得沉,不但很新穎,而且聯想意義很貼切。濃和酒聯系在一起,濃睡和殘酒,在文字上是反襯;但在意義上卻是因果。因為濃睡,所以醒來,殘酒還沒有完全消退!皾馑幌麣埦啤鞍凳局染剖怯脕硐畹陌!)
“試問卷簾人”:女主人公會怎么問?她為什么不自己去看看,卻問卷簾人? “試問”只是小心翼翼地問的,“試問”的“試”字反映了怎樣的心理?
只因為她太在意那些花兒,不忍看它們凋零了啊!女主人公昨夜就已知道,經過風雨之后,今朝的海棠定是落紅滿徑了。之所以試問,不是真有疑問,而是自己不忍親見落花的悲慘,一個“試”字,將這種復雜的心理委婉地傳達出來。貼切入微,曲折有致。
“卻道海棠依舊”的“卻”字有豐富的內涵,請同學們說說看。
(一個“卻”字,既表明侍女對女主人委曲的心事毫無覺察,對窗外發生的變化無動于衷,也表明詞人聽到答話后感到疑惑不解。)
為什么卷簾人會回答“海棠依舊”呢?
(只是因為卷簾人對這些花可不像詩人那樣敏感啊,而且是一點也不敏感,所以她才會回答“海棠依舊”。)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為什么要用兩個“知否”?該用怎樣的語氣來讀?
(用疑問來肯定,比用肯定更加肯定,而且連用兩個知否,說明詩人很堅定,很固執,不相信你親眼看到的,只相信我自己想象的。應該用非?隙ǖ恼Z氣來讀。)“綠肥紅瘦”,形容綠葉繁茂、紅花萎謝的情景!皯恰币舶鞴珡碗s的心理,你能替她就出來嗎?
(你哪里懂得,嬌嫩的海棠花怎么能經得起狂風驟雨呀。表明詞人對窗外景象的推測與判斷,暗含著“必然是”和“不得不是”之意。含有不盡的無可奈何的惜花情在,可謂語淺意深。)“綠肥紅瘦”歷來為人稱道,說說好在哪些方面?
“綠” 代替葉,“紅”代替花,是兩種顏色的對比;“肥”形容雨后的葉子因水份充足而茂盛肥大,“瘦”形容雨后的花朵因不堪雨打而凋謝稀少,是兩種狀態的對比。本來平平常常的四個字,經詞人的搭配組合,竟顯得如此色彩鮮明、形象生動。由這四個字生發聯想,那“紅瘦”不正表明春天的漸漸消逝,而“綠肥”象征著綠葉成蔭的盛夏的即將來臨嗎?這種極富概括性的語言,又實在令人嘆為觀止。
“一切景語皆情語”,作品的字里行間表達了作者怎樣的一種情感?她又是如何表達這種情感的呢?
李清照《如夢令》說課稿 2
一、說設計意圖:
1、這節課的題目是《走近李清照》,目的在于嘗試和實踐文言詩詞教學中一種充滿新意、美意的課型“文學欣賞課”。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語文課程應重視提高學生的品德修養和審美情趣,使他們能逐步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促使德、智、體、美的和諧發展。課標在7-9年級的要求中說:欣賞文學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初步領悟作品的內涵,對作品的思想傾向能聯系文化背景作出評價。對作品中的感人情境和形象,能說出自己的體驗;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現力的語言。誦讀古代詩詞,有意識地在積累、感悟和運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賞品味和審美情趣。根據課標的這種高層次的教學要求,中學語文教材中選編了小說、戲劇、文言詩詞等文學欣賞課文或單元。
余映潮老師說在教學文學欣賞課文或單元時,文學欣賞課尤有新意和美意。一般來說一個學段的語文教材中大約有20篇以上的課文需要運用這種課型。人教版九年級語文上冊第五單元的本單元的《詞五首》一課中選編了宋詞中豪放派和婉約派代表詞人的作品,這是對學生進行古代詩詞欣賞教學的極好機會。《詞五首》一課中選編了宋詞中婉約派代表詞人李清照的《武陵春》,為增加課堂教學的厚度,讓學生對我國古代最杰出的`女詞人李清照和她的詩詞有更深入更系統的了解。在教學中我按時間的順序將初中語文課本中編排的李清照的三首詞《如夢令》《醉花陰》《武陵春》和她同時期的三首代表作綜合在一起,設計成一節李清照詩詞的文學欣賞課。
3、在教學思路的設計上將采用背景穿插、音畫烘托、對比體會的方式組織學生進行李清照詩詞美讀—品析—想象—評說的欣賞活動。
4、選用音樂《高山流水》、《琵琶語》、《寒鴉戲水》、《醉花陰》歌曲《一剪梅》《聲聲慢》等,最大限度地發揮多媒體課件的熏陶作用,激發學生對李清照的熱愛之情和古典詩詞的興趣。
二、說教學內容
1、品讀《如夢令》《醉花陰》《武陵春》,重點品讀《武陵春》。
2、聯讀欣賞《如夢令》《一剪梅》、《聲聲慢》。
三、說教學目標
這節課我從引導學生了解古代著名文學家,培養學生誦讀品析能力,感受古代詩詞作品的精妙之處,激發學生閱讀興趣等角度出發,將在以下三個方面讓學生學有所得:
1、知識與能力
知人論世,比較了解詞人李清照的傳奇一生,品味詞中富有表現力的語言,感受詞人的心境,體會詞中的意境。
2、過程與方法
用誦讀—品析—想象的方法欣賞詩詞的語言,抓住重點字詞句進行品析,把握詞作中情景交融的藝術特色,提高詩詞鑒賞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感受女詞人的委婉含蓄的精神世界,激發學生對古典詩詞的興趣和熱愛之情。
四、說教學重難點
知人論世,了解詞人創作時的社會背景及其心境。把握詞的意象,品味詞的語言,體會詞的意境。
五、說課時安排
一 課 時
六、說教學過程
。ㄒ唬、激發興趣,導入新課
1、用一幅對聯引入,讓學生說一說對女詞人李清照的了解?(多媒體展示詞人簡介)
2、今天老師和大家一起上一堂文學欣賞課:走進李清照,我們一起用欣賞她詩詞的方式走進她的生活,體會她的內心世界,感受她別樣的才情、詩情、愁情。(課件 文學欣賞課 走進李清照)
。ǘ⑿蕾p活動一:走進書香才女李清照 欣賞《如夢令》兩首 背景穿插一:教師講述李清照的少女生活(課件出示相關內容)欣賞《如夢令 常記溪亭日暮》(課件出示詩詞)
1、有感情的誦讀這首詞
2、這首詞中你認為哪個詞最能表現這種感情?
聯讀欣賞《如夢令 昨夜雨疏風驟》(課件出示詩詞)
1、請同學誦讀這首詞。(指名學生誦讀)
2、引導學生進行妙點賞析理解“綠肥紅瘦”。
。ㄈ、欣賞活動二:走進幸福少婦李清照 欣賞《醉花陰》、《一剪梅》 背景穿插二:教師深情講述李清照的幸福生活(課件出示相關內容)欣賞《醉花陰》
1、有感情的誦讀這首詞
你讀出了作者怎樣的情感呢?用文中一個詞來表達。
2、學生配樂朗讀,根據詞中意象,想象畫面。
3、品析佳句:“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聽讀欣賞《一剪梅》(課件播放)
(越是渲染詞人前半生生活的美好,夫妻恩愛的甜蜜,她對生活的熱愛。就越能對比出她后半生的悲苦,幫助學生理解詞作。)
(四)、欣賞活動三:走進晚景凄涼李清照 欣賞《武陵春》、《聲聲慢》
背景穿插四:教師配樂講述凄苦晚年李清照渲染悲苦的氣氛(課件出示相關內容): 欣賞《武陵春》(課件出示詩詞)
1、背景點示:(課件出示)
2、有感情的誦讀這首詞(教師范讀,自由讀,指名讀)
3、理解詩詞內容
上闋:最能體現作者思想感情的是哪個句子,人物的哪些動作表現出內心的悲哀。下闋: “聞說”、“也擬”、“只恐”這三個詞,寫出作者怎樣的心理變化過程。
4、品味“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的妙處
5、深情誦讀這首詞
聽讀欣賞《聲聲慢》(課件配樂朗誦)教師深情講述《聲聲慢》創作背景
播放《聲聲慢》朗誦材料,多媒體出示相關圖片。
。ㄎ澹、對比體會別樣愁情。
教師:《武陵春》《聲聲慢》這兩首詞中抒發的“愁”與《醉花陰》《一剪梅》中抒發的“愁”一樣嗎?為什么?
(多媒體出示):
前期《一剪梅》《醉花陰》——愁—閑愁、個人之愁、相思之愁、生離之愁、暫時之愁、不沉重。
后期《武陵春》《聲聲慢》——愁—深愁、家國之愁、死別之愁、孤獨之愁、永恒之愁、厚重的,無法承受的。
(六)、總結一代詞宗的李清照一生
。ń處熀喴v述)
。ㄆ撸⒎窒砀惺
教師:這節課上到這里,在同學們心中李清照的形象應該是越來越清晰了。請同學們說說自己心目中李清照,可以用一個比喻句來形容她,也可以用抒情的句子表達自己的感受……
(學生自由發言)
。ò耍、課堂小結
1、方法總結(知人論世、反復誦讀、品析字句、想象、對比……)
2、師生深情誦讀《永遠的李清照》
李清照,一位人生經歷千回百轉、跌宕起伏的傳奇女性,一位將婉約詞風推向極致的杰出作家。她像一顆耀眼的明星,永遠在中國的文學史中閃爍,永遠在茫茫宇宙中閃爍,永遠在我們每一個中國人的心中閃爍……
。ň牛⒉贾米鳂I(老師建議)
1、背誦這六首詩詞
2、小作文《我心中的李清照》
七、說教學反思
省略
李清照《如夢令》說課稿 3
一、說教材
三首《如夢令》體裁相同,題材相異:蘇軾意在東歸耕作,秦觀旨在遣懷自傷,納蘭性德情關相思佳人,看似相互不容,但其語短言長的表達方式,寓情于景的表現手法,深切婉細的情感表達,都為我們學習古典詩歌提供了很好的范本。而《普通高中語文新課程標準》中明確要求:“閱讀古今中外優秀的詩歌、散文作品,理解作品的思想內涵,探索作品的豐富意蘊,領悟作品的藝術魅力。”因此,學好這三首詞,關鍵不在于“魚”而在于“漁”:掌握一種讀詞(特別是小令,尤其是《如夢令》這個詞牌)的方法。學以致用,以小博大,切實提高學生閱讀鑒賞詩歌的能力。
二、說學情
其實學生對《如夢令》并不陌生,他們初中就已經學過李清照的《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仍存在以下幾方面的問題:
1) 閱讀量小,知識面窄
2) 了解不多,認識不足
3) 熱情不高,興趣不濃
4) 方法單一,一知半解
這所有的一切情況,既是我們在詩歌教學中的障礙,也是我們詩歌教學的難點。
三、說教學目標
〔一〕設置依據
1.《高中語文新課程標準》
2.三首《如夢令》本身的特點
3.學生學習的實際情況
〔二〕教學目標
1.學習借助抓“詞眼”來解析作品結構、體悟思想情感的鑒賞方法。
2.通過不同層次的比較,挖掘三首《如夢令》詞的深層意蘊。
3.通過適當的訓練(詩改詞,寫鑒賞作品),提升學生的鑒賞水平。
四、說教學重難點
〔一〕設置依據
1.《新課程標準》的相關要求。
2.學生實際的學習情況。
〔二〕教學重難點
1.以“詞眼”把握《如夢令》的章法。
2.以“詞眼”體悟三首詞的意蘊。
五、教具準備
1.多媒體播放系統
2.交互式電子白板
六、說教法
新課程的核心理念就是通過語文教學中的文本研習、問題探究、活動體驗等多種方式,幫助學生提高綜合的語文素養,并形成正確的情感態度價值觀。我主要采取以下教學方法:
1.創設情境,愉快教學。
2.質疑問難,激蕩思維
3.比較探究,討論交流。
七、說學法
在當今信息時代,現代教育所面臨的最嚴峻的挑戰已不是如何使受教育者學到知識,而是如何使他們學會學習,正如埃德加·富爾所說:“未來的文盲,不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沒有學會怎樣學習的人!比~圣陶先生也說“凡為教者必期于達到不教”。因此,加強對學生的學法指導尤為重要。這也符合新課程標準提出的,必須轉化學生的學習方式。本課在學生學習方法上力求體現:
1.交流分享,理解詞意。
2.合作探究,析疑解難。
3.師生共研,細品情感。
八、說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以學生初中學過的李清照的《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引入新課。
【設計意圖】以舊知引入新知,由已知導入未知,激發學生興趣。
〔二〕師生交流,投石問路
1.齊讀新詞,整體感知
2.師生交流,直陳感受
交流的問題:
、 讀了三首《如夢令》,你有哪些感受?
、 在學習了李清照《如夢令》的基礎上,你認為該如何鑒賞品析這三首《如夢令》呢?
【設計意圖】生生交流,分享閱讀感受,加強學生對詞作內容的理解;師生交流,共享鑒賞方法,加強教師對學生情況的把握。為下一個教學環節做好準備工作。
〔三〕巧用“詞眼”,平中見奇
1.教師點撥,找準“詞眼”
【點撥】同學們對“詩眼”“文言”很熟悉,知道它們是了解詩歌或是散文的關鍵,那么我們能否從“詞眼”的角度來鑒賞《如夢令》呢?
。1)什么是詞眼?
【明確】詞中的描寫形象最為真切傳神或表達感情最為集中精粹之處,它通常體現在一首詞的某一關鍵性詞語。
(2)這三首《如夢令》的“詞眼”是什么?
【明確】“歸去”、“無寐”、“誰省”
【設計意圖】點撥學生于詞中忽略之處,點明詞眼,既抓住三首《如夢令》詞體曲調的共同特點,又為鑒賞品析這三首《如夢令》的各自特征提供一個角度。
2.師生共論,以“詞眼”把握《如夢令》的章法。
討論的問題:三位詞人為什么會發出“歸去”、“無寐”、“誰省”的`慨嘆呢?
(在討論中,教師可根據情況適時用PPT展示三首《如夢令》的創作背景。)
【明確】
蘇軾《如夢令》 “歸去”(回去吧) ——酬寄之作 表明心志
秦觀《如夢令》 “無寐”(無法入睡)——羈旅之苦 失意抒懷
納蘭性德《如夢令》 “誰省”(何人明白)——幽思之語 悵然失落
【教師小結】通觀三首《如夢令》,在感情傳達的結構上是一致的,前四句是為“詞眼”所作的鋪陳,最后一句是對“詞眼”進一步的升華。
【設計意圖】通過對“詞眼”的追問,理清三首《如夢令》所寫內容,引導學生注意其在章法上的共同之處。
3.師生共研,以“詞眼”體悟三首詞的意蘊。
研究的問題:三首《如夢令》在感情傳達的結構相同,感情傳達的效果也相同嗎? (研究方式:將蘇軾的《如夢令》與秦觀的《如夢令》相比較,蘇軾的《如夢令》與納蘭性德的《如夢令》相比較)
【明確】蘇軾 輕快怡然
相似的處境 處世胸襟
秦觀 孤獨冷寂
蘇軾 痛苦過往
相似的追憶 人生況味
納蘭性德 剎那美好
【設計意圖】研讀為“詞眼”鋪陳的部分,細細品味三首《如夢令》在情感表達效果上的不同之處。通過不同層次的比較,挖掘三首《如夢令》詞的深層意蘊。
4.教師總結,明《如夢令》鑒賞方法
(1)抓“詞眼”,明章法
。2)觀“詞眼”,品感情
(3)析“詞眼”,悟人生
【設計意圖】總結歸納讀《如夢令》的方法,以期學生學以致用。
〔四〕學以致用,變換詩句
試將杜甫《登高》改寫為《如夢令》
【示例】風急天高猿哀,落木蕭蕭鳥回。滾滾長江去,多病獨登高臺。霜鬢,霜鬢,新停濁酒杯。
【設計意圖】用改寫的方式,以學過的詩歌作為基礎,從舊知到新知,加深學生對《如夢令》的認識和理解。
〔五〕布置作業,鞏固練習
從“詞眼”的角度重讀李清照的《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寫一篇300字左右的鑒賞短文。
【設計意圖】舊詩重讀,強化新知,舉一反三,平中見奇。
平中見奇
九、板書設計
章法
詞眼 感情 人生
李清照《如夢令》說課稿 4
一、說教材:
【教材分析】:
《如夢令》是蘇教版六年級下學期第三單元第九課《詞兩首》其中一首。《如夢令》一詞所記述的內容十分平淡,大意是講述作者曾經飲酒溪亭,被自然界景致和美好生活氣氛所熏染,以致酒醉,找不到歸家之路,撐船到處轉,沒想到闖到了荷花叢中,驚醒了一群同樣“沉醉”的鷗鷺。作者用語、造句一如內容一樣的平實、自然。它側重在寫景,融情于景。通過景物的描劃來抒發和表達作者對自然的贊美和對生活的熱愛,故而意境創造含蓄深沉。通篇見景不見人。而事實上作者的行蹤早就融入到景物中去,成為意境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教材處理】:引導學生用心展開想象,用眼仔細觀察,用口有感情地吟誦,在讀中展開想象,在想象中品讀、感悟詞中所描述的美輪美奐的意境,感受作者對大自然的喜愛,對生活無限的熱愛。
【重點難點】:
1、抓住字詞,想象詞境,并能用語言描繪出來。
2、有感情的吟誦詞并能吟出沉醉的感覺。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這首詞。
2、初步了解詞的有關知識以及詞的學習方法。
3、通過品味詩詞的境界,想象詞所描繪的情景,感悟詞人的快樂心情及對大自然、美好生活的熱愛。
二、說教法:
1、指導朗讀:引導學生讀中感悟,領悟中朗讀。
2、情境創設:置身詩境,以景入情。
三、說學法:
1、讀中感悟:在反復散讀、誦讀、品讀等各種朗讀形式下,能讓學生對詩詞有一個感性的認識和情感上的調動。
2、合作探究: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注重對作品的個性化解讀,充分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潛能。
四、說教學程序
。ㄒ唬、導入新課,初步讀文
1、介紹李清照生平。
2、回顧所學辛棄疾的《清平樂?村居》,區別詞與詩的不同點,介紹詞和詞牌名。
3、由宋代著名教育家朱熹的一句名言,“讀書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明確學習要求,要求學生在學習中,用心展開想象,用眼仔細觀察,用口有感情地吟誦。
4、指導朗讀。通過學生個別讀,集體讀,教師范讀,師生同讀等方式,引導學生朗讀時要注意停頓,讀出詩詞的節奏和味道。
【設計意圖:了解李清照的生平,區別詞與詩的不同特點,明確學習要求,掌握學習方法。加強朗讀指導,體會詩詞音韻之美。讓詞“活”在學生的嘴上,才能“活”在學生的心里。只有解決了難讀的問題,才能解決“難入”(入情、入境)的問題。】
。ǘ、批文悟情,理清情線
1、通過質疑,與學生共同探討學習詩歌的方法。
2、通過總結出來的學習方法,明確學習任務,讓學生能夠有針對性地通過合作學習完成任務。
3、在學生理解了課文大意的基礎上,引導學生理清課文的感情線索,繼而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4、再指導學生讀詩歌,感悟把詩歌讀“長”了的樂趣,體味詩詞含蓄之美。
【設計意圖:學生能通過問題提示,把握詞的大意,理清課文的感情線索。能夠有針對性地通過合作學習完成任務。】
。ㄈ⑾胂螽嬅,以圖悟文。
1、引導學生尋找課文中所描寫的三幅畫面,分別是“溪亭日暮”、“藕花深處”、“一灘鷗鷺”。
2、指導朗讀,展開想象,感悟美麗的畫面和意境,以及作者美好的心境。
3、教師范讀,音樂伴奏,將學生再次帶入美妙的意境中。
4、總結課文,我們認識到李清照她是多么熱愛這美麗的大自然,熱愛著美好的生活呀!所以她醉了!
5、在學生感情最濃的時候,引導學生背誦。
【設計意圖:通過尋找畫面,幫助學生把握整首詞的基本內容,體會本詞的特有的“圖畫”美,并通過學生自己的拓展想象,讓畫面有“聲”有“色”,并通過學生的連續想象,在學生的頭腦中變成“動畫”通過文字與畫面的結合,在品讀中感悟詞中所描繪的意境之美,感受女詞人美好的心境!
。ㄋ模、欣賞吟唱,適度拓展
1、吟唱《如夢令》,感受詞的精煉,短短的.幾句文字就能表達出內心的真摯感情,這既是對文章理解的加深,也是對內容的藝術呈現。
2、結尾處,告訴同學們唐詩宋詞是祖國文學寶庫中璀璨的明珠,它給予了我們中華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蘊。希望同學們課外時間多讀一讀唐詩宋詞,從這些文學的經典中汲取更多的營養。
【設計意圖:吟唱《如夢令》,感受詞的精煉,短短的幾句文字就能表達出內心的真摯感情,這既是對文章理解的加深,也是對內容的藝術呈現。】
五、說板書設計:
抓住《如夢令》一文中的關鍵詞體會作者愉悅的心情,另外還帶著一份驚喜。并通過三幅畫面的描述,引導學生把握詞的大意,感悟詞的意境美。
《如夢令》一課教學反思
《如夢令》這首詞是李清照青年時期的作品,回憶她一次郊游流連忘返,醉于景、醉于酒、更醉于情后誤入“藕花深處”的一次奇趣的經歷,反映了她早期無憂無慮的生活。在教學過程中,我注重從以下幾點入手:
1、加強朗讀指導,體會詩詞音韻之美。讓詞“活”在學生的嘴上,才能“活”在學生的心里。只有解決了難讀的問題,才能解決“難入”(入情、入境)的問題。
2、通過尋找畫面,幫助學生把握整首詞的基本內容,體會本詞的特有的“圖畫”美,并通過學生自己的拓展想象,讓畫面有“聲”有“色”,并通過學生的連續想象,在學生的頭腦中變成“動畫”。
3、吟唱《如夢令》,既是對文章理解的加深,也是對內容的藝術呈現。
存在諸多問題,望專家評委,在座的各位老師指點、批評。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也存在幾處紕漏,比如:第二環節的想象部分不夠深入,過程銜接存在問題;學生沉醉其中被硬生生的拉了回來;教學評價有幾處明顯不到位等。
【李清照《如夢令》說課稿】相關文章:
李清照如夢令說課稿08-23
李清照《如夢令》兩首說課稿05-25
《如夢令》李清照07-13
如夢令 李清照11-22
李清照 如夢令11-17
《如夢令》 李清照09-13
李清照如夢令08-26
李清照與如夢令08-28
李清照的《如夢令》0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