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合)林清玄的散文集15篇
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知道散文吧?散文的宗旨是文筆一定要優美,文章一定要流暢!靶紊⒍癫簧ⅰ薄D阒缹懮⑽囊⒁饽男﹩栴}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林清玄的散文集,歡迎大家分享。
林清玄的散文集1
住鄉下的時候,后山有一片相思林,黃昏或清晨,我喜歡去那里散步。
相思林中住了許多麻雀,總也是黃昏和靖晨最熱鬧,一大群麻雀東蹦西跳、大呼小叫,好像一座擁擠熱鬧的市場,聽到震耳的喧嘩聲,卻沒有一句聽得清楚。
路過相思林時,我常浮起一個念頭:這一群麻雀為什么不肯歇一歇呢?它們那樣子無意義地蹦跳、無意義地呼喊喧嘩。又是為什么呢?
我的念頭生起后就滅去了,沒有特別去記掛,只是,每走過相思林,那念頭就升起一次。
相思林的麻雀偶爾也會數只一群飛到窗前的庭院,跳來跳去,叫一叫,就呼嘯過去了。
有一天,黃昏時從相思林散步回來,坐在窗前喝咖啡,突然看見六只麻雀飛來了。我知道那是一只母麻雀帶著五只小麻雀。長時期對麻雀的觀察,使我知道,那身形較瘦、顏色較黑的.是母麻雀,而羽毛較淺、身材篷松顯得有些肥嘟嘟的是小麻雀。它矍先停在草地上,在那里討論什么事情似的,這時我聽到母麻雀與小麻雀的聲音竟不相同,大約低了兩度左右,略為沙啞。
然后,我看見母麻雀一躍而起,向不遠的開滿管芒花的芒草地飛去,非常準確地停在一株芒草上,黃昏的秋風很強猛,使芒草搖來搖去,加上母麻雀的體重,晃得更厲害了,母麻雀啁啁地叫,小麻雀則吱吱喳喳笑成一團,顯然是為母親歡呼,只差沒有鼓掌,有兩只跳得快翻筋斗了。
母麻雀又啁啁地叫,接著五只小麻雀一擁而上,各自跳到不同的芒草葉上,一時之間,芒草堆中東倒西歪,小麻雀們沒站好,都落到地上,母親急切地叫了一陣,顯然是給它們加油打氣,小麻雀蹦蹦跳跳地回到原先的草地上,嘩然而起,再飛去芒草堆里,站在秋風猛烈的芒草葉尖。
這樣經過了好幾次,五只小麻雀總算學會了站在芒草葉尖隨風搖動的本事。母麻雀寬慰地說了幾句,帶大家飛回草地,再嘻嘻哈哈唱跳一陣,突然歡呼一聲,往相思林的方向飛去。
看麻雀飛遠,我才發現端在手中的咖啡早已涼了,在剛剛那令人驚奇的一幕里,我似乎聽懂了麻雀的語言——不,或者不是語言,應該說我聽懂了麻雀的心。
原來,麻雀們每天不能安歇地跳躍、叫個不停并不是沒有意義的,只是我們從人的角度聽來,不明其意罷了。 這樣的發現使我忍不住動容,知悉如果我們有更體貼的心,就能更進人萬物的內在,如果我們的心有如鏡子明澈,我們就能照見眾生平等、皆有佛性、遍及法界的真實了。
林清玄的散文集2
這個暑假,我讀了《林清玄散文選》,它猶如一股清風,悄然進入我們的思想,沐浴著我們的心靈,令人回味無窮。林清玄先生的文章沒有咄咄逼人的氣勢,而是清麗悠遠、沁人心脾,字里行間,有花的鮮美、月的皎潔、風的溫柔、自然的博大,更有人性的芬芳,它讓生活在紛繁世界中的我們看到,在世界上的某些地方,還存有一些純凈。
散文選是由一個個故事組成的,它們的起點都是我們身邊一些平凡的甚至不起眼的事或人,但作者卻能從中提出問題,并且最終總會引出一個深刻的道理,讓讀者受益匪淺。這些清新而又富有哲理的故事就像是一串串美麗的珍珠項鏈,其中我喜歡的故事有:《軟枝楊桃》、《吉祥鳥》、《水終有澄清的一天》、《五字神咒》……
《軟枝楊桃》讓我明白了,如果當整個社會的人都只重視外表的'好壞,不重視內在的美丑時,真正清凈的生活就不可能實現。《水終有澄清的一天》讓我知道,雖然一秒鐘的混亂,可能需要幾天才能清凈,但只要我們不去理睬,并且一直堅持邁向更高境界,水,終有澄清的一天。《五字神咒》說的是,作者的侄女就職工作緊張,壓力很大。每次上臺作報告前她總會念著“大家都是人”,念完后不再緊張了,多么神奇的五字神咒啊。
而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刺花》了,故事講的是:獵人太郎叔的獨生子因憐憫一窩小山豬,而被父親趕出家門,太郎叔因此很后悔。一次,“我”和爸爸以及太郎叔在打獵山豬成功歸來時,竟遇見了太郎叔的兒子,父子倆冰釋前嫌,重歸于好。故事中的太郎叔讓我最為喜歡。他臉上的那一條刺花刺青也許使他看起來很兇惡、把兒子趕出家門也許使人認為他很嚴厲,但在他打山豬偶爾失神時,才看出太郎叔是關心、深愛著自己的兒子的。他就像刺花一樣,表面是銳利的尖刺,使人害怕不敢靠近,但堅銳的外表下是那顆細膩、美麗的心。
讀完故事,我想起了我的爸爸。他有時會因為一些小事而嚴厲的說我,和媽媽拌嘴,甚至是生氣地一整天一句話也不說,使我有時會埋怨他。但當我冷靜下來一想,其實爸爸這么做是為了我、為了媽媽、為了家,那一刻,我便感受到爸爸他那時嚴厲的外表下的濃濃的愛意。
《林清玄散文選》,它像一杯淡淡的香茗,讓我放松;它就像一面鏡子,讓我找出身上的缺點,并給以改正;它更像一個指南針,帶我去尋找我不曾發現的事物,并為之感動。
林清玄的散文集3
小的故事折射大的哲理,沒有華麗的詞語,簡單平實的生活故事,蘊含著細膩的情感,幾句平淡的話語,足以讓人一次次的反復回味,這就是林清玄的散文集。
第一次讀林清玄的散文的時候,我就被他的清新淡雅的文筆,深厚的道理,以及對人生、世界的.感悟深深的吸引了。我喜歡在床頭放著一本林清玄的書,睡覺前閱讀幾篇,來一次心靈之旅才能夠安靜地睡去,一切道理都在夢中顯現。他說:“山谷的最低點正是山的起點,許多走進山谷的人之所以走不出來,正是他們停住雙腳,蹲在山谷煩惱哭泣的緣故。”無數的低谷,使我們在挫敗中流淚,不是說不允許哭泣,你能夠蹲下來好好想想自我,但是,請不要放下,山的明媚就在山的頂點,你需要做的是整理一下情緒重新攀登,堅持不懈、努力追求,人生又是一片春光燦爛。
他說:“安靜無言并不是陷入空白,而是有一個更深廣、更澄明的所在;最好的表達是沉默,而不是語言。”應對誤解,請選取沉默;應對挫折,請選取沉默;應對辱罵,請選取沉默。有時,解釋是剩余的,那時沉默,能是最有力量的語言。他說:“生命是在水上寫字,第二筆還未落下,第一筆已流到遠方!睍r光如潺潺流水,抓不住的它一點點地在流逝,生命一點點地在逝去,再長也但是數十年,人生有多少個十年能讓我們揮霍呢?珍惜吧。這本書里有一個個故事,每個故事都能悟出一個道理。這本書里的每一個故事讀一遍都會在人的心中烙一個印。漸漸,一本書的道理都鉆入了人的心中。林清玄的文章總是遠離庸俗,而是沁人心脾。這些文字里,有花的鮮美、月的皎潔、風的溫柔、自然的博大,更有人性的芬芳。它讓生活在紛繁世界中的我們看到,在世界上的某些地方,還存有一些純凈。他的故事就發生在我們身邊,他寫的就是我、你、他。
這些文章,初讀時如獲良友,再品時如逢故知。他的文字每次讀后都會讓我的心中充滿寧靜。文如其人,假如他沒有高雅的品味和如此純凈的心,怎樣能寫出美得沁入人心的文章?“挫折,是為了讓你學習智慧;離散,是為了讓你學習成長;忍苦耐艱,人生才能顯現真正的價值。”這樣的金玉良言不是每一天都能見到的,也許只有他――林清玄,才能寫出這樣的文字。他的書里能學到課本上學不到的知識,課外所找不到的歡樂。感謝林清玄,他的文字給了我太多啟示。
林清玄的散文集4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題。
隨風吹笛
林清玄
遠遠的地方吹過來一股涼風。風里夾著呼呼的響聲。
側耳仔細聽,那像是某一種音樂,我分析了很久,確定那是笛子的聲音,因為蕭的聲音沒有那么清晰,也沒有那么高揚。由于來得遙遠,使我對自己的判斷感到懷疑;有什么人的笛聲可以穿透廣大的平野,而且天上還有雨,它還能穿過雨聲,在四野里擴散呢?笛的聲音好像沒有那么悠長,何況只有簡單的幾種節奏。
我站的地方是一片鄉下的農田,左右兩面是延展到遠處的稻田,我的后面是一座山,前方是一片麻竹林。音樂顯然是來自麻竹林,而后面的遠方仿佛也在回響。竹林里是不是有人家呢?小時候我覺得所有的林間,竹林是最神秘的,尤其是那些歷史悠遠的竹林。因為所有的樹林再密,陽光總可以毫無困難的穿透,唯有竹林的密葉,有時連陽光也無能為力;再大的樹林也有規則,人能在其間自由行走,唯有某些竹林是毫無規則的,有時走進其間就迷途了。因此自幼,父親就告訴我們“逢竹林莫入”的道理,何況有的竹林中是有亂刺的,像刺竹林。
這樣想著,使我本來要走進竹林的腳步又遲疑了,在稻田田埂坐下來,獨自聽那一段音樂。我看看天色尚早,離竹林大約有兩里路,遂決定到竹林里去走一遭——我想,有音樂的地方一定是安全的。等我站在竹林前面時,整個人被天風海雨似的音樂震懾了,它像一片樂海,波濤洶涌,聲威遠大,那不是人間的音樂,竹林中也沒有人家。竹子的本身就是樂器,風是指揮家,竹干和竹葉便是演奏者。我研究了很久才發現,原來竹子灑過了小雨,上面有著水漬,互相摩擦便發生尖利如笛子的聲音。而上面滿天搖動的竹葉間隙,即使有雨,也阻不住風,發出許多細細的聲音,配合著竹子的笛聲。
每個人都會感動于自然的聲音,譬如夏夜里的蛙蟲鳴唱,春晨雀鳥的躍飛歌唱,甚至刮風天里滔天海浪的交響。凡是自然的聲音沒有不令我們贊嘆的,每年到冬春之交,我在寂靜的夜里聽到遠處的春雷乍響,心里總有一種喜悅的顫動。
我有一個朋友,偏愛蟬的歌唱。孟夏的時候,他常常在山中獨坐一日,為的是要聽蟬聲,有一次他送我一卷錄音帶,是在花蓮山中錄的蟬聲。送我的時候已經冬天了,我在寒夜里放著錄音帶,一時萬蟬齊鳴,使冷漠的屋宇像是有無數的蟬在盤飛對唱,那種經驗的美,有時不遜于在山中聽蟬。后來我也喜歡錄下自然的聲籟,像是溪水流動的聲音,山風吹撫的聲音,有一回我放著一卷寫明《溪水》的錄音帶,在溪水琤淙之間,突然有兩聲山鳥長鳴的銳音,盈耳繞梁,久久不滅,就像人在平靜的時刻想到往日的歡愉,突然失聲發出歡欣的感嘆。
但是我聽過許多自然之聲,總沒有這一次在竹林里感受到那么深刻的聲音。原來在自然里所有的聲音都是獨奏,再美的聲音也僅彈動我們的心弦,可是竹林的交響整個包圍了我,像是百人的交響樂團剛開始演奏的第一個緊密響動的音符,那時候我才真正知道,為什么中國許多樂器都是竹子制成的,因為沒有一種自然的植物能發出像竹子那樣清脆、悠遠、綿長的聲音。
可惜的是我并沒有能錄下竹子的聲音,后來我去了幾次,不是無雨,就是無風,或者有風有雨卻不像原來配合得那么好。我了解到,原來要聽上好的自然聲音仍是要有福分的,它的變化無窮,是每一刻全不相同,如果沒有風,竹子只是竹子,有了風,竹子才變成音樂,而有風有雨,正好能讓竹子摩擦生籟,竹子才成為交響樂。失去對自然聲音感悟的人是最可悲的,當有人說“風景美得像一幅畫”時,境界便低了,因為畫是靜的,自然的風景是活的、動的;而除了目視,自然還提供各種聲音,這種雙重的組合才使自然超拔出人所能創造的境界。世上有無數藝術家,全是從自然中吸取靈感,但再好的藝術家,總無法完全捕捉自然的魂魄,因為自然是有聲音有畫面,還是活的,時刻都在變化的.,這些全是藝術達不到的境界。
最重要的是,再好的藝術一定有個結局,自然是沒有結局的。明白了這一點,藝術家就難免興起“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的寂寞之感。人能繪下長江萬里圖令人動容,但永遠不如長江的真情實景令人感動;人能錄下蟬的鳴唱,但永遠不能代替美麗的蟬在樹梢唱出動人的歌聲。那一天,我在竹林里聽到竹子隨風吹笛,竟忘記了時間的流逝,等我走出竹林,夕陽已徘徊在山谷。雨已經停了,我卻好像經過一場心靈的沐浴,把塵俗都洗去了。
我感覺到,只要有自然,人就沒有自暴自棄的理由。 (選自《林清玄散文集》有刪改)
1.請聯系全文,概括竹笛天籟的特點。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請解說文中劃線句子。
。1)作者為什么說“失去對自然聲音感悟的人是最可悲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再好的藝術一定有個結局,自然是沒有結局的”的含義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為什么用大量篇幅寫蟬聲、溪流聲等?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請指出最后一段在文中的含義和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遠聽:清晰高揚 ; 近聽:波濤洶涌,聲威遠大; 心覺:深刻震撼。
2.(1)自然的聲音是聲畫組合而成的變化無窮的天籟,而要聽到天籟需要福分。
。2)藝術雖有變化卻有盡頭;自然變化無窮,沒有止境。
3.寫蟬聲、溪流聲等,這些都是天簌,是為了映襯笛聲;是為了突出笛聲的深刻、清脆、悠遠、綿長。
4.含義:自然能令人興奮振作;作用:卒章顯志、畫龍點睛。(意對即可)
林清玄的散文集5
《林清玄散文集》講述了作者在世間的所見,所聞和所感。他期許著孩子們能夠擁有天真的心、純善的心、美好的心與莊嚴的心。
這本散文集是由一個個充滿教育性的故事串起來的。俗話說“做賊心虛”,這本書中的《烏黑與清白》不就體現出了這個道理?
這講述的是一個在宋朝的故事,為了抓住小偷,找來了一個鐘,讓十個嫌疑人去摸,因為說偷了東西的人摸一下就會響,所以真正做了壞事的人是絕對不敢摸的。鐘上面被涂滿了墨水,壞人因為“心虛”,沒有摸鐘,所以兩手“清白”,而沒有做壞事的人,無愧于良心,當然敢摸鐘,所以手上沾上了墨水。
時代在變化,從前的小偷還知道羞愧,現如今的小偷偷了東西似乎都變得理直氣壯起來了。他們做了壞事為了不被發現,甚至還會滅口,做一些泯滅人性的事情。他們被捕,竟然還會對著攝像機,面帶笑容,侃侃而談自己的卑鄙行徑。
讀完了這一篇文章,小偷真是令人憎恨,他們明明可以通過自己的勞動來換取美好的生活,可是他們卻選擇了偷盜。小偷就像《守株待兔》里面的人,都只是一心想著坐享其成,都不會付諸自己的努力,只是小偷的行為更加卑鄙和惡劣。
發自于內心的`丑陋和虛偽萬萬不可,即使使自己兩手黑黑,也會比虛假的清白好的多。
摸摸自己的良心,寧愿烏黑,也不要那虛偽的清白。
林清玄的散文集6
有了心中的風鈴,生命即使走過了,也會留下動人的痕跡。 ——題記
風是沒有形象、沒有色彩、也沒有聲音的,但風鈴使風有了形象,有了色彩,也有了聲音。
風鈴于風,是感知風的存在,將無形的自然之風化為清脆的聲響。那美妙清靈的音樂是由懸掛于窗欞的小小風鈴演奏出來的,當你聽見風在風鈴邊舞蹈時的笑聲,相信,你的臉上是帶著沉醉其中的笑容的。
又或者說,風鈴本身,就是風的音樂,即便是再細微的一縷,風鈴也能夠敏感地覺察到這串細微的音符,并歡快地唱出來。不信,你聽——“叮叮叮!,是春日的微風和煦;“叮咚叮咚——”,是仲夏的狂風大作;“叮鈴叮鈴——”,是金秋的涼風習習;“當當當當——”,是嚴冬的寒風肆虐:風四季歌唱,四季舞蹈,風鈴都為它演奏——以音樂的形式。
當風吹起,風鈴叮當作響時,光陰便如風一般無聲無息地流動,遺留在了那過去的時光中,一去不返。光陰似箭,日月如梭,雖看不見,摸不著,但日月星辰的遷移旋轉卻無時不刻地昭示著時光的飛逝。
“去的盡管去了,來的盡管來著;去來的`中間,又怎樣地匆匆呢?”朱自清說道。是啊,我們面對匆匆無痕的風,面對匆匆無痕的時間,無法挽回,無法使其為我們停留,錯過的,就永遠錯過了,再也找不回了。生命起初是無痕的,但畢竟存在啊,那么,既然存在,就要不枉這一遭不是嗎?
我們忘不了奮力救下墜樓嬰兒的“最美媽媽”——吳菊萍,忘不了讓全世界見證夢想奇跡的無臂鋼琴師——劉偉,忘不了照顧養母12年的善良孝女——孟佩杰,這無數的難忘,只因我們聽見了心中的風鈴在面對這些高尚的生命時所奏出的絕美的心的樂章。
每一個晝夜,都有無數個生命逝去,又有無數個生命降臨,生命是那么的渺小,那么微不足道,仿佛這一秒還在,但下一秒就會消失,消失得無影無蹤;但生命又是那么的偉大,那么崇高,那么動人心魄,哪怕是下一秒就會消失,但消失前的那一份無與倫比的美麗卻深深的烙印在了我們的心中,震撼著我們的心。
原本,風過無痕,但有了風鈴,風過便留痕。
原本,光陰無痕,生命亦無痕,但有了心中的風鈴,生命即使走過了,也會留下動人的痕跡。
林清玄的散文集7
讀到林清玄先生寫的散文集中的一篇文章《清歡》,甚是有感:
細雨斜風作小寒,淡煙疏柳媚晴灘。
入淮清洛漸漫漫,雪沫乳花浮午盞,
蓼茸蒿筍試春盤,人間有味是清歡。
這首詞是蘇軾與朋友去郊外游玩,喝著雪沫乳花的小酒,吃著竹筍、蓼菜、茼蒿等等,然后贊嘆著:“人間有味是清歡!
有人讀詩詞不解其意:“這有何好?無非是吃吃野菜、喝喝酒嘛!闭f此話之人,必定是沒有體會過“清歡”之人。
清歡,到底是何物呢?!解釋起來很難,清歡可以簡單的理解為:清淡的歡愉,但體會起來,確實很難呢!
活在當下,體會清歡難,尋清歡則更難。
當你從一把茼蒿、一盤新筍中品出勝過山珍海味的滋味來;當你從路邊一塊石頭中看出比鉆石更珍貴的品質來;當你在林中漫步感到了聆聽鳥鳴比提著鳥籠向人展示更令人愉悅來;當你從一壺烏龍茶中體會到比喧鬧的晚宴更清凈的感覺來……這些都是清歡。
可惜,這樣的時候實在是少極了,更多的是人世間的混沌、雜亂。
在一天的勞動后,我們想安靜的散個步,可路邊的煙塵滾滾,到處是“嘀嘀”的喇叭聲,閃光燈刺到你睜不開眼,哎,只能回家。
那就去山上,去海邊吧!那里遠離城市。
爸爸年輕時去過嶗山,爬到山頂,四處無人,如此近之望云,到了云霧繚繞的仙人修煉之地,自然是興奮不已。下邊是海,海邊是白色的,遠些為清,再遠些是幽深的紫,最后是蔚藍,一海四色,默默驚艷。
現在去了,只有傷心,身邊圍滿推銷的人!罢障唷⒄障,15元5張,現拍現!”一排排小販,向你出售手鏈、玩具……哎,只好走開 。
人間時事無常,能在世間找到清歡,能品出“人間有味”的人物,必是第一流人物!
在《林清玄的'散文集》中我把頭腦放進了智慧之水里,體會過黃玫瑰的心、野狗的心、探尋“膚”的感受、白蓮花的渾然天成,還有幸福的滋味……
煌煌104千言,閱歷、智慧、勇氣……
林清玄的散文集8
記得很早以前,讀過一位記者訪問海明威的文章,那位記者問:你覺得做為一個創作者的基本條件是什么?
海明威的回答很妙,他說:“不愉快的童年!”
我真正站在梵高的畫前面時,這一段話像閃電一樣洶涌進我的心頭。梵高去世到今天已經九十二年,可是他的生命仿佛有一股奇異的熱火,每次想起來都叫人心情震顫,好像他生命的火一直在我們身上燃燒,從來沒有斷過。
梵高是藝術史上我最敬佩的藝術家,他印在畫冊上的畫我幾乎都會背了,因此一到外國,我在逛美術館的時候,總要特別仔細的看他的畫。他不安的流動的線條,正如是海浪狂颯似的拍擊著巖石,我想,即使有人是巖石一樣的冷漠剛硬,也要被它的大力侵蝕,尤其這海浪還帶著貧苦、掙扎、永不止息奮斗的鹽分。
幾乎每一個規模較大的現代美術館都收藏了梵高的畫作。我看他的畫印象最深的有兩次,一次是在紐約的大都會美術館,一次是在華盛頓的國家美術館。
在華盛頓國家美術館的西館一共有九十余間展覽室,其中有兩間展出梵高的畫。我先在展覽二十世紀現代藝術的東館走了一上午,下午從西館的中世紀繪畫開始看起,看了四十幾間展覽室,整個人幾乎要累得癱瘓了,因為新穿的雪地的靴于子不合腳,腳底都磨出水泡,我坐在美術館的長椅上幾乎不能動彈了。拿起介紹小冊隨便看看,沒想到就在我坐的展覽室隔壁,便是印象派的展覽室,我想到梵高,身體內馬上被通電一般,升起一股渴望的心情,去看看梵高吧!
不久,我站在梵高的畫前凝思,深深感嘆著。不知道是什么力量,使這個藝術家在明亮的陽光下還顯得那么不安的流動著,他畫的原野像一片正涌動的大海,從很遠的地方推來海浪;他畫的樹像地上冒出來的熾烈火焰,在大自然里燃燒;他的云、他的天、他的風、他的畫筆都像在空中跳舞一樣的波動著。這種有力的動感不是來自整幅畫,而是每一筆每一小塊顏料都有無限的動的姿態,讓我們感覺到流動在大地間雄大的創造力。我不禁看得癡了,深深想起年少時在孤燈下看《梵高傳》時顫動的心隋。
直到一個黑人管理員拍我的肩說:“先生,時間到了,美術館要打烊了!蔽也艔蔫蟾呱衩氐腵畫境里蘇醒過來,原來我已經在他的畫前足足站了一個小時。我走出門外,華盛頓原來陽光普照的天氣突然飄了一陣大雪,大地蒙上了一層光耀的銀白,這一片銀白的大地是多么沉靜呀!可是在那最深的地方,偉大的心靈為大地所做的詮釋仍在那里跳動。
另一次是在紐約的大都會美術館,這里有一個著名的“印象館”,我選了一個人比較少的星期一,專門去看印象館,印象館的屋頂全是玻璃罩子,光線傾盆的潑下來。
在印象館,所有印象派時期的大師們都在這里集合了,馬奈、莫內、雷諾阿、德加、塞尚、季拉、高更、羅德列克,無一不是閃射著光芒的巨星,當然怎么也不會沒有梵高這位十九世紀最偉大的荷蘭畫家。
印象館是方形的,人站在中間可以四邊環顧,梵高展出的位置正好在高更和塞尚的中間。在那里有兩幅畫最令我感動。一是他著名的自畫像,畫家好像用生命的汁液注入自己的形象里,在一團火里燃燒;另一幅是黃花,每一朵花都扭動著,好像費了很大的力氣才開放出來,充滿了生命的喜悅,又仿佛生在盆子里有無限的委屈。
靜靜地仔細地看完梵高的畫,我把自己的位置退到印象館的中間,想要看看別人怎么欣賞梵高的畫,當他們看時會有什么表情。然后我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每個人走到他的畫前停駐的時間總是最長,尤其是走到他的自畫像前顯得特別莊重而安靜,就如同面對著真正的梵高,聽著他激動而熱烈的言語。
我突然有一個怪異的想法,如果藝術家也可以投票,在印象館里的得票數最高的一定是梵高。如果能投兩位,那么一定是梵高最高,高更第二。
這并沒有什么深刻的理由,最最重要的是,我們不是投給梵高,而是投給燃燒的感情一票。任何真正燃燒生命而發皇出來的藝術,必然都帶有感人的因素。
其實,梵高作畫的時間不長,他真正作畫只有十年的時間,他早年的志愿是文學家或宗教家(為礦區的人們殉道)。十年的時間他的每一幅畫都像有噼噼啪啪的裂帛之聲,他燃燒,并且拉開胸膛,讓人們看見他火熱的心。我們走進梵高的世界,猶如一只饑餓的蜜蜂飛進了開放大多花朵的園子,我們迷惑了,是什么力量讓人達到這種情感的無限呢?
在這個逐漸理性冷酷的世界,人總是抑制著自己的情感,像梵高這樣的藝術家已經愈來愈少,因此,如果有一個對藝術家投票的機會,我想我會和眾人一樣,投給燃燒的感情一票。
林清玄的散文集9
初讀《林清玄散文集》,我感受到林清玄清淡雋永的文章精華,猶如一道清泉,在這浮華人世里滌蕩心塵、開啟心智。面對世事紛亂、人心迷惘,林清玄以自身體驗和思考,將佛理修養化作美好心情。會心便是契會于心,是將執著的分別之情超越,融會入以乘的心地,在無言中冥合真諦。
翻開書頁,將目錄掃視啦幾遍,首先映入眼簾的就是《發芽的心情》,初看這個題目,心中充滿疑惑:植物發芽怎么還會有心情呢?帶著這個疑問,我走進啦這篇文章。
這篇文章主要講啦有一年,我在武陵農場打工,為果農摘收水蜜桃和水梨,那時候也已是冬天啦。過啦一個月后,果實摘完啦,我卻愛上啦那里的風土,經過果園主人的許可,我可以在倉庫里一直住到春天。摘完的果實還要剪枝,等到春天,我要離開啦,可在走時卻看見兩棵果樹沒有發出新芽,枝丫枯干,它們已經死啦。我覺得很疑惑,便問果園主人,他也不知道為什么。細細品讀這篇文章,這一篇探索人生真諦的隨筆?纯磫栴},再看看文章,我似乎找到啦答案。
從年輕人的角度而言,由于社會經驗缺乏,往往在成績面前沾沾自喜、驕傲自大,而在挫折面前卻經不起考驗,灰心喪氣、失去信心。作者對這個問題提出啦自己的見解,認為一個人取得成績固然重要,或者說是一種財富,但在受到挫折時,就很少有人認為也是一種財富啦。他認為:“一個人假如一生都沒有成功過固然痛苦,假如不幸沒有失敗過也不開心。沒有失敗過和沒有成功過,其實都一樣,未能真正領會真實的人生!庇谑亲髡甙洋w驗人生的成功與失敗作為人生的重要經驗。對于沒有體驗過失敗的青年人,在某種程度上“求敗”,迎接各種磨難,甚至比取得成功更重要。
只有失敗之后才會有求得“發芽的心情”,求得將來的更好發展,這對人的成長來說至關重要。
我最喜歡的一段是:我想到,人世間的波折其實也和果樹一樣,有時候我們面臨啦冬天的肅殺,卻還要剪去枝,甚至流下啦心里的`汁液。有那些懦弱的,他就不能等到春天,只有那些永遠保持春天的心情等待發芽的人才能勇敢地過冬,才能在流血之后還能繁葉滿樹,然后結出比剪枝前更好的果實。
人生的道路不可能永遠一帆風順,人生的天空不可能永遠的陽光燦爛。面對人生、面對未來,我們必須慎重,必須認真對待,充分考慮一切問題,認真做好工作的每一環節,周密細致地制定我們的計劃,慎重確定我們的一切應對措施,預防任何坎坷的到來、任何挫折的降臨。這樣,事到臨頭,我們才不至于手忙腳亂、茫然失措。
一旦真正的坎坷來啦,挫折到啦,我們大可不必以為天塌下來啦,世界的末日到啦。任憑風浪起,穩坐釣魚船。笑迎一切挑戰,面對一切挫折,將風浪與挫折拋在身后,闖過去,前面必定是陽光燦爛,前面必定是坦蕩如砥。
我們若一直盯著坎坷、盯著挫折,看不到光明、看不到前途,走不出心里的陰影,那么,坎坷與挫折就會被放大,就會像山一樣地壓倒我們。
舉輕若重,我們慎重地對待一切。
舉重若輕,我們輕松地面對世界。
一個人,時時將腳印背在身上,自己會被壓垮倒下;將腳印丟在身后,昂首走過去,這才是應有的人生態度!
林清玄的散文集10
初讀《林清玄散文集》一書時,便感到書中詞藻優美,散發著一股淡淡的清香,引人入勝;語句中隱含的深厚的意境,令人深思;蛟S是志投意合吧,喜歡淡雅文章的我,一下子就愛上了它。
由于剛買回來不久,并沒有看多少,只是翻了翻,但《布袋蓮》卻讓我印象十分深刻。
這篇文章主要是寫作者以往所居住的'地方有一棵大榕樹,還有許許多多的布袋蓮。可后來有個牧羊人,他的羊把榕樹的葉子和布袋蓮都吃光了,因此,作者很難過,他只好過一個光禿禿的秋冬。但當春天來時,作者竟然發現被吃光了葉子的大榕樹又發芽了,布袋蓮也長了許多。于是,他在書中就寫了這樣的一句話———要為重活而高興,不要為死去而憂傷。
是啊。其實生活處處都有兩面性,就看你愿意去看哪一面罷了。正如文章中說的,死去固然不會令人開心,但是,它們一定會重生,那難道不是一件令人高興的事嗎?
我還看過一個小故事,說的是姐妹倆在觀察玫瑰花時候的感慨:妹妹傷心地說每朵花的下面都有刺,而姐姐卻高興地說每株刺的上面都有一朵花,這不就是明顯的對比嗎?因此,在生活中,我們應該學會樂觀,不要自暴自棄,不要自卑,不要對生活失去信心。
人們常說:態度決定一切!面對失敗,面對每一件事,樂觀對待才是最重要的。當然,如果成功了,驕傲的情緒是不能要的,我們要做到勝不驕,敗不餒。只有抱著一顆“塞翁失馬”的平常心,才能更好地面對生活,面對世界!
林清玄的散文集11
林清玄的散文創作大體上可以劃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是在七十年代他初登文壇的七八年間,散文集有《蓮花開落》、《冷月鐘笛》等;
第二個階段是他從1980年結集《溫一壺月光下酒》起,相繼出版了《白雪少年》、《鴛鴦香爐》、《迷路的云》、《金色印象》、《玫瑰海洋》等;
八十年代后期迄今,是林清玄散文寫作最辛苦和最多產的第三階段,在這個階段里他以十本“菩提系列”震撼了文學界內外。
《分到最寶貴的媽媽》
一位朋友從國外趕回來參加父親的喪禮,因為他來得太遲,家產已經被兄弟分光了。
朋友對我說:“在我還沒有回家以前,我的兄弟把家產都分光了,他們什么也沒有留給我,分給我的只是我們惟一的媽媽!
朋友說著說著,就在黑暗的房子里哭泣起來,朋友在國外事業有成,所以他不是為財產哭泣,而是為兄弟的情義傷心。
我安慰朋友說:“你能分到惟一的媽媽是最大的福報呀!在這個世界上,有很多很多人愿意舍棄所有的財富,只換回自己的媽媽都不可得呀!”朋友聽了,歡喜地笑了。
我說:“要是你的兄弟連惟一的媽媽也不留給你,你才是真的慘呢!”
《永銘于心》
我媽媽是典型的農家婦女,從前的農家婦女幾乎是從不休息的,她們除了帶養孩子,還要耕田種作。為了增加收入,她們要養豬種菜做副業;為了減少開支,她們夜里還要親自為孩子縫制衣裳。
記憶中,我的媽媽總是忙碌不堪,有幾個畫面深印在我的腦海。
有一幕是:她叫我和大弟安靜地坐在豬舍前面,她背著我最小的弟弟在洗刷豬糞的情景,媽媽的個子矮小,我們坐在豬舍外看進去,只有她的頭高過豬圈,于是,她和小弟的頭在那里一起一伏,就好像在大海浪里搏斗一樣。
有一幕是:農忙時節,田里工作的爸爸和叔伯午前總要吃一頓點心止餓。點心通常是咸粥,是昨夜的剩菜和糙米熬煮的,媽媽挑著咸粥走在僅只一尺寬的田埂,賣力地走向田間,她挑的兩個桶子,體積比她的身體大得多,感覺好像桶子抬著她,而不是她挑桶子,然后會聽見一聲高昂的聲音:“來哦!來吃咸粥哦!”幾里地外都聽得見。
還有一幕是:只要家里有孩子生病,她就會到廟里燒香拜拜,我每看到她長跪在菩薩面前,雙目緊閉,口中喃喃祈求,就覺得媽媽的臉真是美,美到不可方物,與神案上的菩薩一樣美,不,比菩薩還要美,因為媽媽有著真實的血肉。每個人的媽媽就是菩薩,母親心就是佛心呀!
由于我深記著那幾幕母親的影像,使我不管遭遇多大的逆境都還能奮發向上,有感恩的心。
也使我從幼年到如今,從來沒有開口說過一句忤逆母親的話。
《時間之旅》
在李維的大學畢業典禮上,一名神秘的老婦人送給李維一只金表,并對他說:“我在等著你!北阕匀巳褐邢,經過多方查訪,李維找到該老婦的住處,老婦卻已在他畢業典禮當晚逝世。
八年后(一九七九年),李維成為劇作家,有一天他前往一座老式的旅館度假,在大廳里,他看到一張攝于一九一二年的女明星肖像。李維查詢之下,才知道這位六十年前如花似玉的美女,竟然是八年前送他金表的神秘老婦人。
為了實踐八年前“我在等著你”的誓約,李維用自我的意志催眠,終于回到一九一二年與年輕時代的珍西摩兒發生一段纏綿徘惻的愛情,超越了六十年的時空,愛情隨著時空的轉換散發出震懾人的光芒。
結局是,李維無意間從衣袋中掏出一枚一九七九年的銀幣,時光即刻向前飛馳六十年,風流云散,一場以真愛來超越時空的悲劇終于落幕。
這一段故事是電影《似曾相識》(SomewhereinTime)的本事,情節單純動人,但是其中卻有一個非常復雜的問題,就是“愛情”與“時間”的問題,故事一開始幾乎是肯定“真愛”可以超越“時間”的限制,讓觀眾產生了期待;結局卻是,真愛終于敵不過時間的流逝,留下了一個動人心魄的悲劇。
“愛情是可以突破時間而不朽的嗎?”這是千古以來哲學家和文學家的大疑問,可是在歷史中卻沒有留下確切的解答。我們每個人順手拈來,幾乎都可以找到超越時空之流的愛情故事,莎士比亞筆下的《羅密歐與朱麗葉》,曹雪芹筆下的賈寶玉與林黛玉,小仲馬筆下的亞芒與瑪格麗特,沈三白筆下的蕓娘,歌德筆下的夏綠蒂,甚至民間傳說里的白娘娘和許仙、梁山伯與祝英臺……可以說是熙熙攘攘,俯拾即是。
問題是,這些從古破空而來的不朽情愛,幾乎展現了兩種面目,一種是悲劇的面目,是迷人的,也是悲凄的`;一種是想像的面目,是空幻的,也是絕俗的。人世間的愛情是不是這樣?答案自然是否定的,我們假設人間有“美滿”與“破碎”兩種情愛,顯然,美滿的愛情往往在時空的洗滌下消失無形,而能一代一代留傳下來動人熱淚的情愛則常常是悲劇收場。這真應了中國一句古老的名言“恩愛夫妻不久長”。
留傳后世的愛情故事都是瞬間閃現,瞬間又熄滅了,惟其如此,他們才能“化百年悲笑于一瞬”,讓我們覺得那一瞬是珍貴的,是永恒的。事實上“一瞬”是否真等于“永恒”呢?千古以來多少纏譴的愛侶,而今安在哉?那些永世不移的情愛,是不是文學家和藝術家用來說騙向往愛情的世人呢?
夏夜里風檐展書讀,讀到清朝詩人賀雙卿的《鳳凰臺上憶吹蕭》,對于情愛有如此的注腳:
紫陌春情,漫額裹春紗,
自餉春耕,小梅春瘦,細草春明。
春日步步春生。
記那年春好,向春鶯說破春情。
到于今,想春箋春淚,都化春冰。
憐春痛春春幾?
被一片春煙,鎖住春鶯。
贈與春依,遞將春你,是依是你春靈。
算春頭春尾,也難算春夢春醒。
甚春魔,做一場春夢,春誤雙卿!
這一閡充滿了春天的詞,讀起來竟是娥眉婉轉,千腸百結。賀雙卿用春天做了兩個層次的象征,第一個層次是用春天來象征愛情的瑰麗與愛情的不可把捉。第二個層次是象征愛情的時序,縱使記得那年春好,一轉眼便已化成春冰,消失無蹤。
每個人在情愛初起時都像孟郊的詩一樣,希望“心心復心心,結愛務在深”“坐結行亦結,結盡百年月”;到終結之際則是“還卿一缽無情淚”,“他年重檢石榴裙”(蘇曼殊)。種種空間的變遷和時間的考驗都使我深自惕記,如果說情愛是一朵花,世問哪里有永不凋謝的花朵?如果情愛是絢麗的彩虹,人世哪有永不褪色的虹彩?如果情愛是一首歌,世界上哪有永遠唱著的一首歌?
在渺遠的時間過往里,“情愛”竟仿佛一條河,從我們自己的身上流過,從我們的周遭流過,有時候我們覺得已經雙手將它握實,稍一疏忽,它已縱身入海,無跡可循。
這是每一個人都有過的凄愴經驗,即使我們能旋乾轉坤,讓時光倒流,重返到河流的起點,它還是要向前奔瀉,不可始終。
對于人世的情愛我幾乎是悲觀的,這種悲觀乃是和“時間”永久流變的素質抗衡而得來。由于時時存著悲觀的底子,使我在沖擊里能保持平靜的心靈——既然“情愛”和“時間”不能并存,我們有兩個方法可以對付:一是樂天安命,不以愛喜,不為情悲。二是就在當時當刻努力把握,不計未來!皶漠斕幖词;泉水在山乃清”。①只要保有當處的會心,保有在山的心情,回到
六十年前,或者只是在時序推演中往前行去,又有什么區別呢?“時間之旅”只是人類癡心的一個幻夢吧!
、俸胍环◣熧洉◣熉撜Z,刻在廈門會泉墓地
——一九八一年九月十九日
林清玄的散文集12
林先生的散文,最適合在平靜的夜晚,沖上一杯淡淡的香茗,獨坐在發出溫和的光的臺燈下,靜靜地欣賞,享受散文帶給人的平和與智慧。曾經多少次,在自己心情煩亂的時候,《林清玄散文集》陪在我身邊,安撫我的心靈,讓我一次次平靜下來。這些文章,猶如一道道山泉,帶著它的淙淙流水聲緩緩地走到我們心中,讓我們去慢慢品味生活的甘辛。林清玄的散文總有一種哲學的意味和一點“禪”的味道。讀他的散文猶如一次心靈的洗禮,總能給人深深的啟迪。
林先生的文章總是遠離庸俗于污穢,更沒有咄咄逼人的氣勢,而是清麗悠遠,沁人心脾。這些文字里,有花的鮮美、月的皎潔、風的溫柔、自然的博大,更有人性的芬芳。它如同生長在人心中的一株樹,雖然孤獨,但忠實地為我們守住了天上皎潔的月,讓生活在紛繁世界中的我們看到,在世界上的某些地方,還存有一些純凈。他的散文是唯美的,淡淡地道來,慢慢地述說,絕少雕飾,猶如“清水出芙蓉”;而他的故事也是很平民的,就發生在我們身邊,他寫的就是我,就是你,就是他。這些是文章,初讀自是清新異常,再品更是心開意解。他的文字每每讀后都會讓我們的內心充滿寧靜與關愛。文如其人,沒有高雅的品味和水晶般純凈的心,怎能寫出美得沁入人心的文章?
一向很喜歡臺灣作家,不是被臺灣二字吸引,也不是隔著一道深深淺淺的臺灣海峽所使的一種好奇與敬慕,只是覺得他們的鉛墨字下有一種平易近人的力量,即為反省。
光之四書,收于林清玄散文,這四篇文章分別是是借光線來反省人性的淪陷,城市的進步所致人對自然感知力的退步,對于自然的漠視,第四篇是對陽光的忽略。主體是人與太陽所代表的自然,以人為,和諧社會,臺灣的作家大多有這良知,能夠對人有所關懷,私以為這才是作家之本。
讀林清玄的文章,能使我浮躁的心即刻間安定下來,因為他的文章有一種獨特的韻味,雖然每篇文章都比較短小,但是卻散發出無窮的魅力,含有深長的意味,使我一拿到這本書就愛不釋手,迫不及待地去體會這個心思細密的人寫出的有血有肉的文章。
其中,我最記憶猶新的一篇文章就是《讓樹轉變的方法》。這篇文章以一個小有事引出了林清玄的一系列的感悟。主要寫了林清玄的孩子做了一實驗——讓一棵樹轉彎曲。這是靠樹的向上、向光性做的,把樹倒吊著,它便會轉個彎長上去,由此,林清玄便奉勸大家、我們人類不能不如一棵樹,不能被外在環境擊倒,失去自己原本的樣子,要學習那棵樹一樣不會墮落。
這棵樹被作者的孩子倒吊著,就好比是我們人類生活在逆境當中,而這棵樹因為向上、向光性又頑強地長了上去,可我們人類呢?有些經得住風雨的人可能會和樹一樣也不積極向上的心態在逆境中激發出自己的潛能,不會墮落,成為勝利者。然而有些人卻不會適應環境,自暴自棄,隨著環境一起墮落,最終,成為了失敗者,這方面,他們甚至不如一棵樹。
顯而易見,我們要當那些在逆境中也不會墮落,反而活得精彩的人。其實,人們有時都會有失敗的`時候,我們也不免因此而灰心喪氣,對生活、對自己不抱希望,但是我們就要有超凡脫俗的精神,經歷了失敗過后,也培養了我們自己的人格、風骨,再來的時候,我們就不容易被外界環境所擊垮了,就像樹一樣,無論繞幾個彎,也要堅強地長上去,向上、有光的地方長,這才時我們所要做的,不與墮落妥協,以堅毅、剛強、樂觀的心一直生活下去。
林清玄的文章就好像一條條鞭子,無時無刻不拍打著我,使我走向正確的道路,并把他所表達的一個個實在且有效的人生哲理銘記在心,讓我受益匪淺。
放暑假了,我和媽媽頂著火辣辣的太陽,去博庫書城買書。我在書店里精挑細選,買回來了一大堆我喜歡的書,這本《林清玄散文》就是我愛看的書。
當我接過這本黃色封面的,不起眼的書時,覺得應該不怎么好看,隨便翻幾篇就可以了,但是當我翻到第一頁時,就被里面的故事所牢牢吸引住了。
第一頁自序《還好,掉下來的不是西瓜》中的小朋友,既可愛又很有想象力,還悟出了大道理:萬事萬物各有其道,有它的優點和奧義,這個世界才會如此多嬌而美好,人生也是這樣,從不同處去觀看智慧,才能認識更多元的價值;每個人都是不同的,獨立的個體,應該得到最合適他的教育,培植和尊重。
第一章是《從巴西來的烏龜》告訴我們,所有的事物沒了生命,那還有什么價值!犊菸奶一ㄐ哪尽芬覀冎,做事情不愛依賴別人,不然就辦不成大事。《軟枝楊桃》說;看事物不能只看外表,要看內心。《快樂的思想》講的是每個人都用快樂的眼光看世界。
其中,我最喜歡的一段是:在被造謠時,我不著急,因為我有自知之明。在被誤解時,我不著急,因為我有自覺之道。在被毀謗時,我不著急,因為我有自愛之方。在被打擊時,我不著急,因為我有自愈之法。那是因為我深深地相信:生命的一切成長,都需要時間。
林清玄伯伯寫的作品,有好笑的,生動的,感人的,每一個故事,都包含了一個大道理!读智逍⑽摹肥刮野倏床粎挘乙啻稳テ肺端,當然,我希望你們也喜歡上這本《林清玄散文》。
林清玄——這個名字我早已耳熟能詳,從我讀了他的那篇《桃花心木》開始,不知不覺地,我的目光會不斷地追隨著他那些文章。樸實無華,猶如一道道山泉帶著它那潺潺的流水聲緩緩地走進我們的心坎里,讓我們去慢慢地品味生活的甘辛。
林先生的散文最適合在平靜的夜晚,沖上一杯淡淡的香茗,獨坐在散發出柔和的臺燈下靜靜地欣賞,享受著散文帶給人的平和與智慧。
在寂靜之中,我不由得想起了《鴛鴦香爐》這篇文章。作者從寶石店中看到的香爐引發了他對童年的會議,文中反復提到作者記憶中鴛鴦香爐那緊密相連的腹部,為下文埋下了伏筆!皭鄣闹Z言開花了,雖然不一定結果,但是每年都開了更多的花,用來喚醒剛墜入愛河的新芽,鴛鴦相連是一種未名的愛,不用生命,千萬中愛都升自胸腹中柔柔的一縷煙。”這段話使我感觸頗深,“鴛鴦相連”寫出了夫妻之間典型的東方情感,那是一種含蓄蘊藉的愛,如同共守一爐香的鴛鴦,沒有轟轟烈烈的燃燒,沒有欲死欲生的狂歡,有的只是如煙一般不用聲名的愛罷了!
我想,著“鴛鴦香爐”必將是林先生永生難忘的回憶吧!正如他所說,“香爐的微光還在記憶的最初,在任何可見和不可知的角落,溫暖地燃燒著。”
我記得,還有一篇文章也是非常有意思的!渡幕瘖y》先從自己對化妝的錯誤認識談起,認為“化妝再有學問,也只是在皮相上用功,實在不是有智慧的人所應追求的。“這就引發了下文化妝師的回答,我記得最深的是以下幾句:
“三流的化妝是臉上的化妝,二流的化妝是精神的化妝,一流的化妝是生命的化妝!
說的多好啊,最好的化妝是生命的化妝,在當今的社會,又有多少人能不用言語、行動來偽裝自己、分時自己?一個人就算是再美麗,卻沒有氣質和內在美,那不是真正的美。我認為,不必花時間去思考別人眼中的自己,如果自己覺得“這就是我,我不必去為別人而改變與偽裝自己!澳敲矗@樣的你才是真正的美。
我在暑假里閱讀了一本《林清玄散文集》,它由許許多多的小故事組成,讓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那篇《咬舌自盡的狗》。
這篇文章講的是:一位計程車司機養了一只很忠心的大狼狗,但因為它食量和吠聲太大了,所以那位司機不想養它了。他把狗放入布袋里,載到一百多公里的深山去放生。一星期后,狗竟然自己跑回來了,但是司機二話不說,再一次把狗放進布袋,載到更遠的地方去放生?晒穮s接受不了主人的拋棄,它就咬舌自盡了……
讀到這里,我的心情異常沉重,覺得喉嚨里似乎被什么東西給塞住了,真無法理解那位司機為什么如此絕情,這對一只忠誠、有情感的狗是多么大的打擊啊!既然情義已滅,那死又何妨呢?于是,它選擇了自求解脫。
看了這篇文章使我聯想到社會上確實有一些人無情無義,冷漠自私。正像文章中寫到的那位司機,既然他已經養了這只狗,為什么還要拋棄它呢?狗是很有靈性的,它是人類忠誠的朋友,它會給主人帶來歡樂、安全,它不會嫌貧愛富,只會忠誠守護陪伴在主人的身邊。人和動物長期相處在一起互相之間也會產生情感的。狗和人類感情深厚的例子比比皆是,僅舉狗在地震中堅守主人這個感人例子來說吧:汶川地震之后,千百萬戶人家的房子一瞬間倒塌使之許多人喪命。但是有一只狗不吃不喝一直守護在一間倒塌的房子跟前,因為它知道,那是它主人的房子,它的主人就在里面。
就這樣不離不棄地連續堅守了幾天幾夜之后,終于倒在了那房子的前面,咽下了它的最后一口氣。從中我也悟出了一個道理,平時我們與動物相處之間都應該珍惜這份情感,不能根據自己的個人喜好而隨意改變它的命運,既然你收養了它,就要對它的生命負責,這樣自然界才能和諧相處,使世界處處都充滿愛。
我平時在路上也會看到一些被主人拋棄的流浪犬,每次看到流浪犬,我自然就會想到:它一定有一個無情無義,冷漠自私的主人。它的主人肯定是個沒有情感和愛心、不懂得感恩的小人。狗十分忠誠,一種至死不變的忠誠,人世間正是需要這份忠誠和情感。“狗是人類最好的朋友”讓我們丟掉冷漠,去愛護小動物,讓街上、路上不再有可憐的流浪狗吧!
林清玄的散文集13
記得王維曾有一首《文杏館》,令我深受觸動:
文杏裁為梁,香茅結為宇。
不知棟里云,去做人間雨。
隱居之高士,迷醉山水之間,杏樹成房,香草為屋,本應縱情隨心,卻要去問世,訪那滾滾紅塵,終究是于心不忍啊!古人皈依佛門,或閉關求道,為的都是那瞬間的開悟,仿若升仙,飄然化為那浮于長空中皎然的白云,自由無往,無心出岫,長空無礙,俯視人間的現實?扇羧巳巳绱耍敲慈顺蔀榱艘环N無情傲漠的生物。瀟灑何用?超脫何用?傲然立于長空薄云之上,卻連最珍貴的情感也拋卻了!俺灰娙眨瑲q歲不知春”,我向來不喜這句詩。或許它意境高遠,或許它已然超越了世間凡俗,卻總帶給我冰冷無常之感。人若是沒有情感,即使是那已“看破紅塵”之人,好像已成為了高高在上的云,卻早已茫然地飄向不可知的遠方。
反觀這“去做人間雨”一詩,我忽然便明白了其中含義。邁向詩心與道情的人,是以高潔的文杏做成梁柱,以芳香的茅草蓋成屋宇,雖居于自然與美之中,卻有問世的意念。因而內心真正開明的.圣人,從不因紅塵而漠視人間。他們自持內心的明凈,毅然決然奔于塵世之中,正如“去做人間雨”中的那棟梁間的白云,心中純凈清明而又大慈大悲,愿化作滋潤與清涼的雨,造福那燥熱的人間。智者,只是清明;覺者,只是超越;而大悲者,不僅超然物外,更高的心境也使他不能坐視悲苦的人間,不離于有情,從而做人的圓滿、作心的清明、作環境里的燈火。
我,比起做那超脫孤傲的云,更愿做那造福萬物的雨,從而使人間多一份滋潤、多一份甘甜。
林清玄的散文集14
初讀,《林清玄散文集》, 書中優美的詞藻, 散發著一股股淡淡的清香, 引人入勝, 如此細膩的文筆,讓我對散文有了更深厚的理解。 他的散文文筆流暢清新, 表現醇厚, 浪漫的情感, 平易中感人。
在閱讀的過程中《玫瑰奇跡》令我感慨萬千。 散文中寫到作者興起一個念頭----去曾住過的舊居看看,在路上, 他用平常的眼光看待周圍的事, 猛然發現人生不過如此, 每一個對當下因緣的注視, 都是不可失去的'奇跡。
是的, 生命中每一個偶然的擦肩而過都當作是生命的奇跡, 那么人的生活地里將都是美好。 就像作者回顧舊居, 發現某些有某些事似乎都已漸漸逝去, 可從前的回憶如真如幻, 無法忘卻。 來是偶然, 去是偶然,在時空的隧道中, 人與人的相見, 人與事的擦肩, 多么巧妙。 一彈指頃 , 我們寄居在宇宙之間, 以為那是真實的, 可是驀然回首, 發現只不過是一些夢的影子罷了。
生與死雖是必然, 在生與死的歷程中, 卻是那么美麗的奇跡。 人之渺小,人與人相遇那刻產生的友誼是偶然的擦肩, 珍惜生命, 珍惜朋友, 珍惜一切 的一切, 將會是我們人生中最美麗, 耀眼的奇跡。
《下下簽》讓我更加明白生命的意義, 作者在屏東鄉下旅行, 進廟抽中了一張下下簽, 從而進行了對“下下簽”思考的意義。
人生在世, 難免不如意。 一張下下簽, 對于某些人來說是災難的預兆, 他的人生也許注定會遭到大劫, 從而落魄不堪。 但我認為, 下下簽并不全代表神靈的預示, 實驗室在某種意義上起到了醞釀灌頂的效果, 實驗室讓你警醒, 激勵, 開啟奮斗著美好的人生。 居危思安的含義從中體現無疑。 生命的啟示, 在于用心體會, 理解。
就是這樣一本書包含生活。 見聞佛教等方面記錄生活點滴的書, 給予了我生命的啟示。 心讕如止水,在其中, 香氣充滿整個心扉。
林清玄的散文集15
最近看林清玄的散文集,感覺他是把生活過成了詩一樣的人。每天碰到的一草一木、遇見的人、發生的事,讓我們看起來了無生趣的事、人、物,都像是被他賦予了靈氣,有了生命般,在那里看著我們微笑。我也是個很自戀的人,看了這樣的文字,感覺作者像是不食人間煙火的仙子,必是風流倜儻、舉止優雅、旁若無人之人。看了他的照片,覺得他的人很普通,普通的'就是我們每天在生活中碰到的甲乙丙丁,竟怎么也不能把他的人和作品聯系起來了?磥砦乙仓皇莻很俗很俗的人,因覺得自己普通,便也想如何裝扮自己外在形像個仙女,以為這樣才能配得上心中的詩和遠方。可問題是自己既不能做外形上的仙子,也沒有有趣的靈魂。
當我沒錢的時候,我以為有了錢就可以讓我幸福;但當我有錢了,我才明白,心靈的充盈才會帶來真正的幸福。
我一直感恩于我生命中遇到的人和事。父母讓我明白,考試可以改變命運,于是我愛上了考試,它可以讓我活得更有尊嚴,我也因此走出農門,成了大家羨慕的公務員;老公讓我領略了愛情的甜蜜和偉大,與他的通信,使我從剛開始只能寫只言片語到四年后十幾頁的一氣呵成,他陪我走過了孤寂的青春期,他是我最知心的朋友,最敬愛的兄長,最甜蜜的戀人,是他讓我明白,原來我也是這樣值得被人愛的人,原來我也是可以憤怒、可以隨心所欲的人,發脾氣、使小性子,他都在那靜靜地看著我,做我情緒的容器,讓我的心靈得以滋養和成長。我弟是指引我心靈成長的人,讓我活得愈來愈有智慧,知道了自己為什么會是這個樣子,而怎么才不會是這個樣子。感謝生命中遇到的人,讓我的生命不再盲目而機械前行。
【林清玄的散文集】相關文章:
林清玄的散文集05-16
林清玄的散文集06-18
閱讀林清玄散文集03-23
《林清玄散文集》讀后筆記06-05
林清玄抒情散文集03-22
林清玄散文集好句大全08-09
(集合)林清玄的散文集15篇05-17
(推薦)林清玄的散文集15篇05-18
林清玄散文集代表作品08-15
林清玄散文集的好段摘抄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