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賀的代表作
唐代詩人李賀歷來被人稱為“鬼才”,而他的“鬼”詩總共只有十來首,是一位非常有才華的文學家。下面是小編分享的李賀的代表作,歡迎閱讀!
李賀代表作包括:《夢天》、《海上謠》、《金銅仙人辭漢歌》、《李憑箜篌引》、《蘇小小墓》、《老夫采玉歌》等。
《夢天》隋唐 李賀
老兔寒蟾泣天色,云樓半開壁斜白。
玉輪軋露濕團光,鸞佩相逢桂香陌。
黃塵清水三山下,更變千年如走馬。
遙望齊州九點煙,一泓海水杯中瀉。
白話譯文
天色凄清,老兔寒蟾正低聲嗚咽,月光斜照,半開的云樓粉壁慘白。
玉輪軋著露水沾濕了團圍的光影,桂花巷陌欣逢那身帶鸞佩的仙娥。
俯視三座神山之下茫茫滄海桑田,世間千年變幻無常猶如急奔駿馬。
遙望中國九州宛然九點煙塵浮動,那一片海水清淺像是從杯中傾瀉。
金銅仙人辭漢歌(并序)
魏明帝青龍元年八月,詔宮官牽牛西取漢孝武捧露盤仙人,欲立置前殿。宮官既拆盤,仙人臨載乃潸然淚下。唐諸王孫李長吉遂作金銅仙人辭漢歌。
茂陵劉郎秋風客,夜聞馬嘶曉無跡。
畫欄桂樹懸秋香,三十六宮土花碧。
魏官牽牛指千里,東關酸風射眸子。
空將漢月出宮門,憶君清淚如鉛水。
衰蘭送客咸陽道,天若有情天亦老!
李憑箜篌引
吳絲蜀桐張高秋,空山凝云頹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憑中國彈箜篌。
昆山玉碎鳳凰叫,芙蓉泣露香蘭笑。
十二門前融冷光,二十三絲動紫皇。
女媧煉石補天處,石破天驚逗秋雨。
夢入神山教神嫗,老魚跳波瘦蛟舞。
吳質不眠倚桂樹,露腳斜飛濕寒兔。
攜盤獨出月荒涼,渭城已遠波聲小。
李憑箜篌引全文翻譯:
吳絲蜀桐制作的精美箜篌,在深秋里彈奏,靈徹的琴聲,使空中的云彩凝垂不流。
湘娥感動淚灑斑竹,素女聆聽滿懷哀愁。這是樂師李憑,在京城演奏箜篌。
樂聲時而像昆山玉碎,時而像鳳凰悠鳴,時而使荷花泫露而泣,時而使香蘭含笑開口。
長安城十二門前,消融了寒秋的冷光,二十三弦的清響驚動了九霄之上的紫皇。
樂聲沖上女媧煉石補天的地方,驚得五色石破,引來秋雨啾啾。
夢幻中進入神山教神嫗彈奏,樂聲使老魚躍波傾聽,瘦蛟翻江跳舞。
月宮里吳剛徹夜不眠倚著桂樹,寒露斜飛,打濕了凝神靜聽的玉兔。
蘇小小墓 ·李賀
幽蘭露,如啼眼。
無物結同心,煙花不堪剪。
草如茵,松如蓋,
風為裳,水為珮。
油壁車,夕相待。
冷翠燭,勞光彩。
西陵下,風吹雨。
老夫采玉歌
【作者:李賀】
采玉采玉須水碧,
琢作步搖徒好色。
老夫饑寒龍為愁,
藍溪水氣無清白。
夜雨岡頭食榛子,
杜鵑口血老夫淚。
藍溪之水厭生人,
身死千年恨溪水。
斜山柏風雨如嘯,
泉腳掛繩青裊裊。
村寒白屋念嬌嬰,
古臺石磴懸腸草。
【鑒賞】
中唐時期,許多老百姓離鄉背井,忍饑挨餓,冒著生命危險到藍田山下的藍溪去開采碧玉,不少被溺死在溪中。這已經成為一個嚴重的社會問題,因此引起了詩人們的反映。詩人韋應物的《采玉行》是在這樣背景下產生的,李賀這首《老夫采玉歌》也是在這樣背景下產生的。
李賀這首詩是深刻地反映現實的,但是它和韋應物的《采玉行》不一樣,和白居易和杜甫的作品也不一樣;李賀這首詩之所以千古傳誦是和它的藝術上的獨特性分不開的。譯成現代詩,或可見出其藝術魅力:
“快采玉,快采玉!要采‘水碧’!”聲聲吆喝接著聲聲催逼。只不過為了給貴婦們雕成步搖,更加放蕩沉溺于美色。我老漢飽受饑寒熬煎,溪中蛟龍啊也被攪得愁慘哀戚。碧藍碧藍的藍溪水啊,變成了一灣一灣的濁水污泥。夜雨滂沱的山岡上,只好用野生的榛子充饑。杜鵑聲聲滴滴血,正是我老漢悲啼淚淋漓。藍溪溪水滔滔流啊,把多少采玉人吞食。身死溪底的冤魂啊,過了千年怨恨也難平息。在陡峭陡峭的荒山上,柏樹呼嘯風狂雨急。可是老漢我卻要腰系繩索,吊下深溪搖蕩在風中雨里。不由得老漢心頭生掛念,寒村冷屋小嬌嬰在陣陣饑啼。
古臺石階上的思子蔓啊,見到你更令人心頭悲凄!
把它和韋應物的《采玉行》相比較,會領會得更具體些。韋應物的《采玉行》所寫內容上與李賀此詩相近,《采玉行》也寫出了“官府征白丁”采玉勞工之艱苦:“絕嶺夜無人,深榛雨中宿。”也寫了采玉勞工家中之艱辛:“獨婦餉糧還,哀哀舍南哭。”但這首詩只如一幅真實的攝影作品,它僅僅是客觀地“介紹”了有這么一種現實,寫了有這么一種受苦的人。李賀的《老夫采玉歌》在內容上也大致是如此;之所以李賀詩比韋應物詩感人,不在于“立意高”,而在于藝術描寫上的成功。
李賀此詩在寫法上最突出的特點就是詩人設身處地,感受勞工的'危難,然后以第一人稱來創作,這就使讀者能如身臨其境,具有更強的藝術感染力。在詩里詩人完全是通過“老夫”的眼來看,通過“老夫”
之口來說。這里抒情主人公是“老公”自己,便于詩人把自己的熾熱感情融于抒情主人公的血肉中去,詩人和“老人”融為一體,達到了王國維所說的“不隔”的藝術境界。
詩一開首是帶著憎惡的感情描摹官府差吏們催榨勞工的聲音。這種催逼的吆喝聲音把讀者帶進了一種令人憤慨的氛圍之中,一方是官吏們催逼,一方是勞動人民被驅逐,這是何等鮮明的對立。第二句進一步指出造成勞動人民被驅趕離鄉背井的悲慘命運之根源。
采玉勞工們忍饑挨餓,歷盡艱辛萬苦,甚至葬身溪水,原來僅僅是為了滿足貴族奢侈放蕩的生活。這“徒好色”是采玉勞工的憤怒控訴!
接下去,通過“老夫”之口,渲染了凄慘的環境氣氛:混濁的溪流,滂沱的夜雨,杜鵑的悲啼;描繪了艱辛的生活和勞動場面:以野榛子充饑,腰系繩索墜下深溪采玉;刻畫了悲涼哀痛的心理活動:老淚縱橫、思念嬌嬰、怨恨溪水。形象地再現采玉勞工凄楚的遭遇,這既是采玉老夫帶血的控訴,也是詩人怒火的噴發!這就是使得這首詩比韋應物的《采玉行》更感人的原因。它不是純客觀的敘述,而是主客觀感情的合二為一。再者李賀這首詩通過多側面的描寫刻畫,塑造了一個具有立體感的抒情主人公—— 采玉老夫的形象,這更是韋應物《采玉行》在藝術上不能企及的。這一抒情形象可以與白居易的賣炭翁、杜甫的石壕老婦并列在一起,在唐詩的藝術殿堂中閃爍著不朽的光輝!
【李賀的代表作】相關文章:
李賀的詩代表作12-17
李賀的作品11-05
悲傷的李賀06-30
李賀的錦囊06-15
李賀的軼事11-29
李賀的雅號01-14
李賀座右銘12-05
《出城》李賀05-12
李賀名言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