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馬詩原文李賀

時間:2024-06-30 15:31:43 李賀 我要投稿

馬詩二十三首原文李賀

  《馬詩》是通過詠馬、贊馬或慨嘆馬的命運,來表現志士的奇才異質、遠大抱負及不遇于時的感慨與憤懣,其表現方法屬比體。而這首詩在比興手法的運用上卻特有意味。全詩如下;

馬詩二十三首原文李賀

  原文

  龍脊貼連錢,銀蹄白踏煙。

  無人織錦韂,誰為鑄金鞭。

  臘月草根甜,天街雪似鹽。

  未知口硬軟,先擬蒺藜銜。

  忽憶周天子,驅車上玉山。

  鳴騶辭鳳苑,赤驥最承恩。

  此馬非凡馬,房星本是精。

  向前敲瘦骨,猶自帶銅聲。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鉤。

  何當金絡腦,快走踏清秋。

  饑臥骨查牙,粗毛刺破花。

  鬣焦珠色落,發斷鋸長麻。

  西母酒將闌,東王飯已干。

  君王若燕去,誰為曳車轅?

  赤兔無人用,當須呂布騎。

  吾聞果下馬,羈策任蠻兒。

  飂叔去匆匆,如今不豢龍。

  夜來霜壓棧,駿骨折西風。

  催榜渡烏江,神騅泣向風。

  君王今解劍,何處逐英雄?

  內馬賜宮人,銀韉刺麒麟。

  午時鹽坂上,蹭蹬溘風塵。

  批竹初攢耳,桃花未上身。

  他時須攪陣,牽去借將軍。

  寶玦誰家子,長聞俠骨香。

  堆金買駿骨,將送楚襄王。

  香幞赭羅新,盤龍蹙蹬鱗。

  回看南陌上,誰道不逢春?

  不從桓公獵,何能伏虎威?

  一朝溝隴出,看取拂云飛。

  唐劍斬隋公,拳毛屬太宗。

  莫嫌金甲重,且去捉飄風。

  白鐵銼青禾,砧間落細莎。

  世人憐小頸,金埒畏長牙。

  伯樂向前看,旋毛在腹間。

  只今掊白草,何日驀青山?

  蕭寺馱經馬,元從竺國來。

  空知有善相,不解走章臺。

  重圍如燕尾,寶劍似魚腸。

  欲求千里腳,先采眼中光。

  暫系騰黃馬,仙人上彩樓。

  須鞭玉勒吏,何事謫高州?

  漢血到王家,隨鸞撼玉珂。

  少君騎海上,人見是青騾。

  武帝愛神仙,燒金得紫煙。

  廄中皆肉馬,不解上青天。

  譯文

  其五

  茫茫大漠沙石潔白如雪,燕山頂上新月如鉤。

  什么時候能夠給駿馬套上鑲金的籠頭,讓它在秋日遼闊的原野盡情馳騁。

  簡析

  其五

  李賀的《馬詩》共有23首,名為詠馬,實際上是借物抒懷,抒發自己懷才不遇的憤慨和建功立業的抱負。這里所選的是第五首。

  廣闊的原野,沙白如雪,燕山新月初上,彎如金鉤。這邊塞爭戰之處,正是良馬和英雄大顯身手之地;然而,何時戰馬才能配上金制轡腦,飛奔在清秋的大地上?本詩語言明快,風格健爽。前兩句寫景,寫適于駿馬馳騁的燕山原野的景色;后兩句抒情,自比為良馬,期望自己受到重用,一展雄才大志。

  拓展:

  宗室王孫

  李賀于唐德宗貞元六年(公元790年),出生于福昌縣昌谷(今洛陽宜陽縣三鄉)一個破落貴族之家,遠祖是唐高祖李淵的叔父李亮(大鄭王),屬于唐宗室的遠支,武則天執政時大量殺戮高祖子孫,到李賀父親李晉肅時,早已世遠名微,家道中落,隱淪昌谷。李賀對自己有李唐宗室高貴血統這一點十分自豪,在他的降里一再提起:“唐諸王孫李長吉”、“宗孫不調為誰憐”、“為謁皇孫請曹植”。但實際上,他這個“宗室王孫”恐怕連大鄭王房的嫡脈也不是,至少是家道早就衰落了。

  李賀自述家境時說:“我在山上舍,一畝嵩磽田。夜雨叫租吏,舂聲暗交關。”(《送韋仁實兄弟入關》)父親李晉肅,早年被雇為“邊上從事”。大歷三年(768)去蜀任職,曾與表兄杜甫相遇于公安,“漂泊”一生,到李賀出生的貞元年間,晉肅稍得升遷,任陜縣令,但不久老死。母親鄭氏,生一女二子,長守昌谷。大女出嫁后,家境愈貧寒。李賀兄弟二人外出謀生,欲飽肌腹。“欲將千里別,特此易斗粟”(《勉愛行二首送小季之廬山》),凄涼之狀,于此可見。

  李賀自幼體形細瘦,通眉長爪,長相極有特征。他才思聰穎,七歲能詩,又擅長“疾書”。相傳貞元十二年(公元796)李賀正值七歲,韓愈、皇甫湜造訪,李賀援筆輒就寫就《高軒過》一詩,韓愈與皇甫湜大吃一驚,李賀從此名揚京洛[10-12]。年紀稍長,李賀白日騎驢覓句,暮則探囊整理,焚膏繼晷,十分刻苦。李商隱作《小傳》云:“恒從小奚奴,騎巨驢,背一古錦囊,遇有所得,即書投囊中,及暮歸,太夫人使婢受囊出之,所見書多,輒曰:‘是兒要當嘔出心乃已耳!’”。貞元二十年(804年),十五歲的李賀就已經譽滿京華與李益齊名了。

  唐順宗永貞元年(805年),李賀十六歲,當年順宗帶病繼位(中風),任用王叔文、韋執誼等除弊革新,史稱永貞革新。八月宦官俱文珍勾結貴族官僚改元永貞,逼順宗稱病退位,新政遂敗。次年,順宗病亡。唐人(劉禹錫、柳宗元等)在詩文中有影射,指稱順宗并非病故,而是遇害而死。李賀成年后,得知此事,做《漢唐姬飲酒歌》諷刺。

  仕途失意

  唐憲宗元和二年(公元807年),李賀十八歲歲左右,即已詩名遠播,元和三、四年間(公元808~809年),李賀寫《雁門太守行》謁韓愈,又聞韓愈在洛陽,李賀往謁。據說,韓愈與皇甫湜曾一同回訪,賀寫了有名的《高軒過》詩。本可早登科第,振其家聲,但“年未弱冠”,即遭父喪。當時,服喪“務必以三年全期為限,所以直到元和五年(810年)韓愈才與李賀書,勸其舉進士。該年初冬,二十一歲的李賀參加房式主持,韓愈參與組織的河南府試,作《河南府試十二月樂詞并閏月》,并一舉獲雋,年底即赴長安應進士舉。可是“闔扇未開逢猰犬”,妒才者放出流言,謂李賀父名“晉肅”、“晉”與“進”犯“嫌名”。盡管韓愈“質之于律”“稽之于典”為其辯解,終無可奈何,李賀不得不憤離試院。元和三年(公元808年)春,十九歲的李賀離京返回昌谷,作《出城》,當年十月間,再次西入長安。經停洛陽,韓愈、皇甫湜到訪慰藉落第之人,李賀作《高軒過》答謝。十月十四日,李賀在洛陽仁和里坊的宅院中,與前輩話別,作《仁和里雜敘皇甫湜》。

  元和五年(810年),這一年李賀二十一歲,韓愈調為河南令(河南府,治所洛陽),有詩《燕河南府秀才》,詩中有“惟求文章寫,不敢妒與爭”。可能是感懷此前李賀的不幸遭遇,誡勉本屆考生。

  未能參加進士考試,對李賀打擊甚重,他曾寫了不少抒憤之詩,當年回到昌谷。大約因其為李唐宗室的后裔,又有韓愈為之推獎,元和六年(811年)五月,李賀又返回長安,經宗人推薦,考核后,父蔭得官,任奉禮郎,從九品。從此,“牢落長安”長達3年,為官3年間,李賀親身經歷,耳聞目睹了許多事情,結交了一批志同道合的朋友,對當時社會狀況有了深刻的認識。個人生活雖不如意,卻創作了一系列反映現實、鞭撻黑暗的詩篇。雖然此間心情“瞧悴如芻狗”,但增長了生活閱歷,擴充了知識領域,在詩歌創作上大獲豐收。所謂賀詩“深刺當世之弊,切中當世之隱”(清姚文燮語),大多數作品就產生在這一時期。他在中唐詩壇乃至整個唐代文壇的杰出地位,應該說主要是這一時期寫下的近60首作品奠定的。

  晚年漂泊

  由于遷調無望,功名無成,哀憤孤激之思日深。加之妻又病卒,李賀憂郁病篤,元和八年(813年)春告病回昌谷休養了一段時日。但他不甘沉淪,又舉足南游,希望在南楚或吳越一展才華。離長安時,他的友人無可和尚(青龍寺高僧)也曾寫過一首《送李長吉之任東井》的詩,預祝他南游成功,但結果大約也不妙。“九州人事皆如此”,他折回洛陽,告別長輩皇甫湜等親友,同年十月十四日又西進長安。元和九年(814年),他決然辭去奉禮郎之職,重回昌谷“歸臥”。然后取道宜陽、洛陽、經河陽,入太行,過長平、高平,于深秋到達潞州(今山西長治市)。此后在潞州張徹的薦舉下,做了3個年頭的幕僚,為昭義軍節度使郗士美的軍隊服務,幫辦公文。元和十一年(816年),因北方藩鎮跋扈,分裂勢力猖獗,郗士美討叛無功,告病到洛陽休養,友人張徹也抽身回長安。李賀無路可走,只得強撐病軀,回到昌谷故居,整理所存詩作,不久病卒,時年二十七歲。

【馬詩原文李賀】相關文章:

李賀的馬詩06-01

李賀的詩馬07-22

李賀馬詩05-27

《馬詩》李賀賞析05-18

(通用)李賀馬詩05-28

《馬詩》李賀賞析06-25

李賀的馬詩賞析09-28

(實用)李賀的馬詩07-29

馬詩李賀全詩賞析06-26

李賀《馬詩》譯文及賞析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