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李白名詩《靜夜思》讀后感
當品味完一本著作后,大家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此時需要認真地做好記錄,寫寫讀后感了。可是讀后感怎么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李白名詩《靜夜思》讀后感,歡迎閱讀與收藏。
李白被人稱之為“詩圣”、“詩仙”,他的詩被廣外流傳。其中以《靜夜思》最為膾炙人口,家喻戶曉。這首詩目前流行的版本是: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
低頭思故鄉。
在日本的漢文中,這首詩記為:
“床前看月光,
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山月,
低頭思故鄉。
它被認為是唐朝的版本,而現在流行的是清朝版本一。經過多人二、三考證后得出:目前流行的版本是明朝的,而上面的第二種寫法是宋朝的版本。下面,筆者錄出第三個版本:
靜夜思--無名氏仿作
床前白晃晃,
疑是地上霜;
伸頭望明月,
落淚思老娘。
黑體字標出三種版本之間的區別。第一個版本的弊病是:
1)第一句與第二句矛盾,“床前明月光”,既然作者心里已經知道“床前”是“月亮”投射產生的“光”,怎么可能出現“疑是地上霜”的感覺呢?語意表達不合邏輯。第二個版本改成“床前看月光”,雖然可以減輕這種邏輯上的語病(仍然存在“先看見‘月光’,依然懷疑是‘地霜’”),但卻帶來新的語病:“看月光”為什么要在床前看呢?突出“床前”,沒有意義;合理的寫法應該是“窗前”,可見用“看”字替換“明”字,顯得過于牽強附會。第三個版本就沒有上述毛病。“床前白晃晃”,因地上朦朧晃眼,而產生疑問:“疑是地上霜”。其中采用“晃晃”二字,有點土氣。不如“床前白一片”或者“床前一片白”。但兩者都與“霜”字不押韻。所還是“床前白晃晃”爽口。
2)第三句用“舉頭望明月”不合情理。一、二更的月亮照不到房間的地上,只有三更以后,月光才能投到窗前的地面。這時抬頭和舉頭都難以從床上看見“明月”,唯有伸出脖子,甚者還要稍起身和偏著頭,才能從窗戶看到月亮。所以,以第三個版本最符合實情,“伸頭望明月”。“舉頭”絕對沒有“稍起身和偏著頭”的意思。
3)最后一句“低頭思故鄉”。在“舉頭”之后,不會出現“低頭”,這不符合在床上看“明月”。躺在床上,怎么再低頭;因而變成站在地上看“明月”,再“低頭”沉思。“故鄉”是一個很寬廣的概念,遠不如“老娘”具體。如果流落他鄉,倍感孤獨時,首先思念的是自己的親人,父母和妻兒,而不是空洞的“故鄉”。所以,第三個版本的“落淚思老娘”最合實情;因孤獨而傷感落淚,思念遠方的娘親。
比較這三個版本,筆者人為:以第二個版本改動得最差,其中第三句“舉頭望山月”中,將“明月”改成“山月”而引入“山”字,與全詩毫無聯系;而且,“山”也引不起“孤獨傷感”和“思親”。可見,第二個版本正是后人修改后的文本;一些才高八斗的文人以為第一個版本存在上述毛病,因而私自進行了自以為是的改動。
現在看,第一個版本可能是沒有改動的李白原作。由于李白做詩往往是“隨口而成”,特別是喝酒太多,思緒不嚴密時,所成的詩句便出現第一個版本中的毛病。因過于高傲和眾人的吹捧、迷信,李白對自己事先沒進行思考,酒后臨時創作的詩句,即使發現有毛病也不再更正。“靜夜思”就是李白信口開河之作,不可一味迷信,不敢懷疑他所創作的詩句中存在毛病。
參考文獻
1.山頭老生的BLOG:關于李白的《夜靜思》,新浪博客,文學/文化,20xx-1-30
2.編輯:靜夜思:百度百科,1997.
3.孫宏亮:李白《靜夜思》考證——兼與張一民、王彩琴二先生商榷,中國文學網學術爭鳴,20xx-11-25
【李白名詩《靜夜思》讀后感】相關文章:
李白《靜夜思》賞析08-22
李白《靜夜思》解析06-26
李白《靜夜思》優秀教學設計07-31
李白《靜夜思》原文翻譯鑒賞09-22
李白《靜夜思》教學設計(精選12篇)08-19
李白《靜夜思》獲獎教學設計與反思07-08
李白詩詞《靜夜思》的詩意賞析08-16
李白唐詩《靜夜思》教學設計與反思06-07
李白《靜夜思》全詩翻譯賞析09-12
李白《靜夜思》教案設計(精選10篇)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