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讀后感(通用25篇)
細細品味一本名著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東西,需要寫一篇讀后感好好地作記錄了。那么我們如何去寫讀后感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李白》讀后感,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李白》讀后感 篇1
李白,字太白,盛唐時期的詩人,著名的浪漫主義詩人,人稱“詩仙”。
我來談談我看到的李白:
“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
我看到的,是一個不媚權貴,不涉足于官場之人,一個高潔,一個孤傲的李白。命令高力士拖鞋,讓楊運忠為其磨墨,除了他,誰還可以這樣?不肯屈服于人,心直口快,面對不平敢于出手相助,這注定了他的一生與官場無緣。
“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弄扁舟”短故事
我看到的,是一個灑脫,放蕩不羈的人,一個仗劍走天涯,一個濁酒行千里的人。“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的李白,自命不凡,孤芳自賞。難道他沒有理想,沒有抱負嗎?不!“閑來垂釣碧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是他的理想,“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是他的政治抱負。他之所以不去追求,是因為他潔身自好,不想同流合污,想過那種“世人皆醉我獨醒”的生活。
唐朝興起的科舉制成就了李白的名氣,但自古的封建官僚扼殺了李白的未來。這樣一個放蕩不羈,一個豪情壯志的人,就是古代思想的犧牲品。不過,李白終究是成功了,他名字會超過所有的帝王,永載史冊。
這就是我讀到的李白。
《李白》讀后感 篇2
在我眼里,李白是個很聰明的人。他10歲就會背四書五經;別人要背一天的文章他一小時就會背了。可他卻很貪玩。有一天,他看到一個老奶奶在用一根很粗的鐵棒磨繡花針,在老奶奶的點化下,他領悟到了“只要功夫深,鐵棒也能磨成繡花針”的道理。從此,他就刻苦努力,終于成為了一代詩仙。
在我眼里,李白是個劍客。他出生在胡地,父親是個商人,在經商途中經常會遇到強盜,所以從小父親就教他練劍,以后又拜師學藝,練就了一身好劍術。后來,郭子儀因打抱不平被關進大牢時,李白仗義將他救了出來。
在我眼里,李白又是個朋友滿天下的人。他一生就是在飲酒、作詩、交朋友中度過的。在朋友有困難的時候,他總是慷慨解囊,伸出援助的手去幫助別人。
李白的一生是具有傳奇色彩的一生。李白的一生又是浪漫的一生。李白不僅給我們留下了大量的詩篇,還給我們留下了他那傳奇的故事。
《李白》讀后感 篇3
一千年前的大唐國境里,大匡山上微弱的燈光,那正是李白讀書的影像,那時的他已經心系天下。
《李白傳》這本書講述了李白的一生。從他的出生,到他的離世,每一個細節都令人感到悲傷啊,沒有人會想到,他們眼中那個才高八斗出口成章的詩仙,原來也是一個命運悲慘的人。李白的一生可以用兩個字來形容:挫折。從他小的時候,他在大匡山上挑燈讀書,這讓他有了一個夢想:成為宰相,匡扶天下,為大唐打造一個太平盛世。之后,便在森林或湖邊隱居,于是他苦練劍術,期望有朝一日,成為國家的棟梁之才。但他對朝廷有很大的誤解,許多人都說地痞流氓令唾棄。但他們不知道朝廷官員比他們更令人厭惡,在那里你要像韓信一樣能屈能伸。也要像許多人一樣對官大的人低聲咽氣。但李白做不到,他的性格直爽想與人平輩而交,但這樣只會讓人對他憎恨,說他狂妄自大,他不懼強權,就算皇帝也不給面子。 這讓他四處碰壁,安史之亂的爆發使他有了期望,但因為自己的狂妄,背叛和逆反的罪名在他的身上呈現,他只好流放在外,當他歸來之際,事情才就此了結,但李白最終還是一事無成,他只好含恨而亡。
詩仙的一生中,他渴望建功立業,渴望匡扶天下,但他不是治世之才,因為他天生只是一個詩人。
《李白》讀后感 篇4
李白自由解放的思想情操和具有平民傾向的個性,還使他能更深入地開掘社會生活中的各種人情美。這里有對和平生活的向往之情,如《子夜吳歌》其三: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秋風吹不盡,總是玉關情。何日平胡虜,良人罷遠征。有對勞動生活的贊美之情,如《秋浦歌》十四:“爐火照天地,紅星亂紫煙。赧郎明月夜,歌曲動寒川。”所有這些詩篇,都無不是以理想的光輪使日常生活題材煥發出詩意的豐采。
李白實在是中國詩人中的游俠。這位偉大的漂泊者用他的雙腳和詩筆豐富了大唐的山水他的大筆橫掃,狂飆突進,于是,洞庭煙波、赤壁風云、蜀道猿啼、浩蕩江河,全都一下子飛揚起來。在詩中,詩人靈動飛揚,豪氣縱橫,像天上的云氣;他神游八極,自由馳騁,像原野上的奔馳的駿馬。在詩里,詩人一掃世俗的塵埃,完全恢復了他仙人的姿態:上窮碧落下黃泉。他的浪漫、癲狂、愛恨情仇,寂寞與痛苦、夢與醒,他的豪氣義氣,他的漂泊,全都達于極端。
他的詩歌創作帶有強烈的主觀色彩,主要表現為側重抒寫豪邁氣概和激昂情懷,很少對客觀事物和具體時間做細致的描述。灑脫不羈的氣質、傲視獨立的人格、易于觸動而又易爆發的強烈情感,形成了李白詩抒情方式的鮮明特點。他往往噴發式的,一旦感情興發,就毫無節制的奔涌而出,宛若天際的狂飆和噴溢的火山。他的想象奇特,常有異乎尋常的銜接,隨情思流動而變化萬端。
《李白》讀后感 篇5
李白是一位大詩人,我們學過很多李白的詩句,最近我讀了李白的故事,給了我很多的感觸。
李白小時候學習很不用功,他看見別人出去玩,就也想出去。父親看他學習不好還要出去玩,就不讓他出去玩,讓他在家里學習。李白在父親的督促下,就去讀書了。但是李白讀了一會兒書,就覺得枯燥無味。他趁父親不在,就偷偷地溜出去了。他跑到小溪邊,看見魚兒很活潑地在水里游來游去,他想:它們多么自由啊!我每天讀那么多的書,一點自由都沒有。這時候,他看見一位老奶奶在磨一根很粗的鐵杵,李白很奇怪,就上前去問老奶奶:老奶奶,您為什么要磨這么粗的鐵杵呢?老奶奶就說:我這是在磨繡花針呢!李白說:老奶奶!你可真會哄小孩!老奶奶說:你可別看這個鐵杵粗,只要我每天都磨,肯定會被我磨成繡花針的!聽了老奶奶的話,李白想:是啊,只要我努力讀書,以后肯定會成為一代文章大師的!從此以后,李白發奮讀書,最后李白成了一個大詩人,人們都叫他詩仙。
李白的詩流傳到現在,有900多首呢!李白的故事告訴我們的是: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繡花針!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水滴石穿,繩鋸木斷!
《李白》讀后感 篇6
李白的充滿熱烈的人生之戀。他的詩往往于曠放中洋溢著童真般的情趣,如:“兩人對酌山花開,一杯一杯復一杯。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來。”(《山中與幽人對酌》)“袖長管催欲輕舉,漢中太守醉起舞。手持錦袍覆我身,我醉橫眠枕其股。”(《憶舊游寄譙郡元參軍》)生活如同馥郁的濃酒使詩人心醉,這當然不是說生活中沒有悲哀和痛苦,但詩人的樂觀精神足以使他超越和戰勝憂患意識,所謂“人生達命豈暇愁?且飲美酒登高樓”(《梁園吟》),“且醉習家池,莫看墮淚碑”(《襄陽曲》之四),就是他曠達心態的寫照。
他永不安于寂寞和孤獨,如《月下獨酌》其一: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醒時同交歡,醉后各分散。永結無情游,相期邈云漢。只有充溢著生命活力的詩人才能發出如此的奇思妙想。
他有一首《短歌行》,詩中構想道:“吾欲攬六龍,回車掛扶桑。北斗酌美酒,勸龍各一觴。富貴非所愿,為人駐頹光。”這里沒有嗟老嘆卑的哀惋,卻用“勸酒”的天真想象表達了對人生的無限依戀之情。這些詩篇以其純真的情趣,感召著被庸俗的生活所淹沒了的美好的人性,并因此而獲得永久的魅力。
《李白》讀后感 篇7
有這樣一篇名人成才的故事,題目叫《鐵杵磨針的少年李白》。這篇名人成才故事同學們看過,尤其是主人公——李白。
他是我國古代著名的詩人,有“詩仙”的美稱。故事講:有一次李白的父親要出遠門,叮囑他要努力用功學習。李白讀著讀著,讀到不懂的地方,頭腦發漲,便跑到外面去玩。等父親回來后,把他關進了私塾。有一次李白坐不住了,偷偷趁先生不注意時跑回家。在回家的路上遇見一位老婆婆要把一根鐵杵磨成針。心想:要磨到什么時候呀?老婆婆對他說了一些道理,李白一聽恍然大悟,于是加倍努力勤學,不論先生留下多少作業,他都按時完成。最終,由于李白的勤奮努力使他成為了著名的大詩人。
我們應當記住老婆婆的話:鐵杵磨成針,功到自然成。只要功夫用到家,十年、二十年、三十年,天天不停地磨,鐵杵雖然粗,總有一天會磨成針的。這句話好比是讀書,我們應該捫心自問,不要辜負了父母親的期望。我們堅信,只要功夫深,什么事都能做好。
《李白》讀后感 篇8
李白小時候就展現出了他的才能,他青年的時候開始跟他爸爸李客學劍。李客教他的劍法他很快就學會了,后來他爸爸還把祖傳的削鐵如泥的寶劍。過了不久,他去拜趙蕤為師。有一次,趙蕤拿著他的最好的琴讓李白來弾。李白很會彈琴,但是他喝醉了,彈不出曲子來。于是他拿起筆,寫了一首詩:兩人對酌山花開,一杯一杯復一杯。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來!師父雖然沒有聽到李白彈琴的樣子,但得到了李白做的一首詩,心里很高興。
李白跟師父趙蕤告別后,去游山玩水。在游山玩水的時候李白結交了許多的朋友,也寫了許多的詩。有一次他到酒館里喝酒,有五個人欺負一個少女,李白看見了去大聲地罵了幾句,那五個人都輕蔑地笑他,實際上那個少女已經被他們買了,但是他們還想打李白。好在李白學了一身好劍術,最后他把五個人都打死了,但是他自己也中了一劍,而且還是毒箭,李白因此差一點丟掉了性命。李白這種打抱不平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李白他很喜歡喝酒,因為他不喝酒的話,他就寫不出詩。有一次,因為身上沒有錢喝不到酒,夜里就在床上發愁,一首詩都想不出來。第二天,有一個酒店老板請他喝酒,他很快就喝醉了,寫了《望天門山》這首詩。從此這個酒店名聲大作,很多人千里迢迢趕過來看這首詩,并飲酒。
李白是一個文武雙全的詩人,他不僅可以寫出很美的詩句,還有一身好劍術,他是我們的榜樣。
《李白》讀后感 篇9
《李白與杜甫》是郭沫若的一部作品,讀完這本書,我的心里有很多的感觸。李白和杜甫是我們都知道的詩人,郭沫若也是我們很熟悉的一位作家,那么作家眼中的詩人們是什么樣的呢?
中國每一朝代幾乎都有一種代表性的文體,漢賦、魏晉小品、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唐朝詩歌最勝,李杜又是唐朝詩人中無法超越的雙峰,為人贊譽李杜文章在,光芒萬丈長。一個被稱為詩仙一個被捧為詩圣,史上研究分析李白杜甫詩文的文章專著是數不勝數。
手中這本《李白與杜甫》是郭沫若1971年就寫成的作品,除了一些短詩詞,此書可稱為是他的封筆之作,而且此書是在郭沫若的兩個兒子郭民英、郭世英相繼自殺后著成的。人在痛苦時會作情感轉移,或寄請于工作,或寄情山水,或寄情與文字,或寄情煙花柳巷,或寄情故紙堆,或寄情政治對于文人來說最有效的方法可能就是寄請于文字古籍學術,當年魯迅就曾抄古碑排解苦悶彷徨,沈從文解放后研究古代服飾放棄文學創作遠離政治。
這本《李白與杜甫》卻有別于郭沫若的那些聽命文學、口號文學、政治論文,仿佛回復了他早期的部分張揚與反叛的個性,隱含著痛苦的傾訴與反思。
有一種痛苦叫喪子之痛, 有一種解脫叫寄情古籍。我想這本書也許就是郭沫若寄情于李白杜甫的詩歌和古文獻來轉移喪子之痛的產物。這本書既是詩論又是史論還是詩人傳記,再夾雜一些個人感情寓意在里面,所以此書從誕生之日起就一直廣受爭議也就不足為奇了。
《李白》讀后感 篇10
我一直很喜歡《唐詩三百首》,我喜歡詩仙李白,記得李白小的時候有一次,學習不用功,缺乏毅力,有一天,他讀書讀到一半,就不耐煩,干脆把書一扔,溜出門玩去,他連蹦帶跳地跑著,突然聽到“嚓,嚓,嚓”的聲音,看見一位老奶奶正用力地磨著一根鐵棒,李白很奇怪,問老奶奶為什么在磨鐵棒,老奶奶告訴他自己在磨繡花針,只要不間斷地磨下去,再粗的鐵棒也能磨成繡花針的。李白聽后,心想:“對,只有要恒心,再難的事情也能做成功,”他轉身就往家跑,拾起扔在地上的書本,專心致志地讀起來。經過長期刻苦的學習,他打下扎扎實實的基礎。后來,李白成為了中國歷史上一位偉大的詩人,被后人們譽為“詩仙”。
李白的性格豪邁,熱愛祖國山河,游蹤遍及南北各地,寫出大量贊美名山大川的壯麗詩篇。他的詩,既豪邁奔放,又清新飄逸,而且想象豐富,意境奇妙,語言輕快,如《早發白帝城》、《送孟浩然之廣陵》、《靜夜思》等。尤其是他和“詩圣”杜甫是好朋友,兩人縱談天下大勢,都為國家的隱患而擔憂。
我們現代的小學生,要學習李白等先輩們的不斷進取、鍥而不舍的精神,為以后的學習打下扎實的基礎;還要學習他們熱愛祖國,為國為民的偉大胸懷,將來才可以為人民、為祖國獻出一份力量,做出應有的貢獻。
《李白》讀后感 篇11
書是一位無聲而優秀的老師,默默地通過各種故事告訴看書人許多道理;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傳遞給天底下的人;讓人們把這些知識運用起來,進步起來;書是知識的源泉,讓人們成為有知識的好人。
近段時間,我看見了一篇文章,叫《李白的“光榮”使命》。主要內容是:玉皇大帝讓李白重返人間,振興文壇,于是,雄心勃發的李白投胎到了高知家庭,父母都是博士。他在娘胎里受盡折磨,白天聽唐詩宋詞、世界名曲,晚上也不讓他休息,結果李白沒生就得了頭疼病。
三歲時,李白被迫學英語,可學得很快,于是父母又報了許多興趣班。李白這一個小天才被父母折騰得快殘廢了,學了東忘了西,智力下降,還不得不受父母、老師的罵。李白好不容易上了中學,又被壞同學帶去泡網吧、玩游戲,李白沉淪了,忘了自己是誰給了他的任務。
李白到了而立之年,卻成了啃老一族,拍破腦袋也想不起自己那重要的任務了。
一天晚上,玉皇大帝對李白進行了一番點化,于是,李白喝了酒,打算留千古名篇。第二天,李白上了天堂,對玉皇大帝說:“那一種環境,天才都變蠢材了!”
“唉!”兩人同時嘆了口氣。
讀完后,我也嘆了口氣,自言自語道:“雖然現在的科技很發達,家庭也都算富裕,但是每個父母都望子成龍,望女成鳳,花了許多錢給孩子去上補習班、早教班或興趣班,這樣
下來,卻讓孩子有了厭學的心,真的是天才也會變蠢材啊!這,究竟是福還是禍呢?”
《李白》讀后感 篇12
讀《老婆婆的繡花針之李白》有感海南省三亞市三亞市第七小學六年級六年級(五)班李瑗瑗李白從小是個貪玩的孩子。有一次遇到了一位老婆婆,老婆婆正在磨鐵桿,要磨成繡花針。李白從中領悟到: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繡花針,天下無難事,只怕有心人。從此不再貪玩。
李白是一位大詩人。他曾經用美妙的詩句,來描繪了這世界的神奇與美妙,人情的冷暖。可他小時,只不過和我們一樣是一位貪玩的普通小孩。
我,現在也是個好玩的孩子。被父母視為掌上明珠,常常沒有獨立堅持完成一件事。久而久之,沒有養成堅持到底的習慣。我要像老婆婆那樣堅持不懈。去年暑假學游泳時,不管多么辛苦我都要堅持學完。不能像從前那樣游不到25米就灰心。應該堅持每次多游一點,總有一天會游到。我要像老婆婆那樣每天都積累。今天開始,我每天都要看一些有關知識的課外書以增長知識。從前,我認為書和知識是無窮無盡的,怎么看都看不完,干脆不看了。而現在我認為,書和知識雖是無窮無盡的,但只要自已一點點地積累,總會成為一位有學問的人。
我還要像李白那樣知錯就改,努力學習文化知識。把以前貪玩的我的那一頁撕去,貼上一張嶄新的我。
《李白》讀后感 篇13
這是一本由一系列李白的小故事串成的小書。
李白小時候很淘氣不好讀書。一天他在河邊看見一位要把鐵杵磨成針的老奶奶,李白很不解,就問老奶奶為什么要這么做,奶奶只說了句: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這句話讓李白受益終身。從此,李白用功學習,當小伙伴去玩耍時他在奮筆疾書。
《道觀求學》,李白為了專心讀書,甚至還搬到了一所道觀中去安心苦讀;《李白與明月》,李白傍著月亮讀書習武,直至雞鳴拂曉。經過不懈努力,李白終于成為了一位文武雙全的大詩人。堅持就是他成功的必經之路。
對于堅持,我自己也是有親身體驗的。記得一年級時,老師教我們跳繩,可我總跳不好。但老師沒有批評我,反而鼓勵我說不要灰心,只要你天天練、堅持練、努力練,總會練好的。這句話也讓我受益終身。從那一天起,我做任何事想放棄時,總會想起體育老師說的那句話,告訴自己:堅持就是勝利。慢慢地,我跳繩越來越好。從笨拙的一分鐘五十下,到流暢的一分鐘一百多下,我流下了無數的汗水。功夫不負有心人,在校運動會上,我獲得了一年級男子組冠軍。這再一次證明了“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
讀完這本書,我更深切地體會到了“成功等于百分之九十九的堅持和百分之一的天才”,這是那些偉人成功的必經之路,也是我們每一個想要成為不平庸的孩子的座右銘。
鐵杵磨成針,李白一生的堅持,也將成為我一生的堅持。
《李白》讀后感 篇14
這本書用童話的方式讓我們更深入地了解了李白的一生以及他的詩詞,讓我們身臨其境。全文以楚杏白爺爺陷入絕境,需在虛擬世界破解李白密碼為線索,一環扣一環,帶我們游歷了李白跌宕起伏的一生中最重要的部分,而且寫的十分生動詳細,深入人心。
文中,我最敬佩米多,他遇事沉著,會用自己的聰明才智化解困難,膽大心細,會用身邊的東西保護自己和同伴。為人開朗,十分有禮貌。當發現有人控制自己和同伴時,沒有慌亂,而是冷靜分析并繼續破譯密碼。一路上,他們歷經了無數困難,都是團結一心,共同化解。通過米多對李白古詩的分析與總結以及對李白密碼的理解,大家才救出了楚杏白爺爺。
當然,王大威和舒婭也毫不遜色。他們共同努力,勇往直前,協助米多,一起對抗險惡小人。舒婭聰明伶俐,對李白的詩賦知道甚多,善于總結,機敏靈活,優雅大方,知書達禮,是米多的好幫手。王大威雖然不算聰慧,可他勇敢,努力保護同伴,敢于猜想,用盡全力幫助米多破譯密碼,重情重義,也幫助了他們不少。
這本書,讓我深刻地知曉了李白跌宕起伏的人生和他那時而豪放,時而憂愁,時而歡愉,時而悲傷的詩篇。
它,是一本擁有著智慧,擁有著勇氣,擁有著情義,當然,也擁有著讓人身臨其境的詩賦的書。
《李白》讀后感 篇15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你知道這首膾炙人口的詩是誰寫的嗎?他就是唐朝大詩人李白所作。今天,我讀了一篇《李白》的故事,知道了許多李白小時候的趣事。
李白小時候是一個性情活波、好動,經常坐不住的人。有一天,他趁先生不注意的時候,偷偷的跑回家了。在回家的路上,看見一位白發蒼蒼的老婆婆,手里拿著一根鐵杵用力地來回磨。李白好奇的問:“老婆婆,您磨這個干什么?”老婆婆說:“我要把它磨成針。”李白說:“鐵杵磨成針,那得磨到什么時候啊?”老婆婆回答到:“鐵杵磨成針,功到自然成。十年、二十年、三十年,總有一天會摸成針的。”李白一聽,恍然大悟,這和讀書不是一樣的嗎。只要天天認真地讀,十年、二十年、三十年,總有一天會把天下的好書讀完的。他對這幾天來自己的行動捫心自省,他決定要加倍努力學習,再也不偷偷跑掉了。由于李白的勤奮努力,終于使他成為一位著名的大詩人。
現在,正是我們讀書的好時光,要像李白一樣具有鐵杵磨成針的毅力。從現在開始,我們要好好學習,天天向上!只有這樣,才能終成大器。
《李白》讀后感 篇16
今天我閱讀了李白求師赴深山這個小故事。
他主要講了李白去買酒。結果聽見一位老人家和自己一樣像詩狂一樣的人在吟詩。李白覺得很逗人,他就問店小二,這是誰說的?丁小二說他是一位隱士,他恨透了官府。然后李白決定下決心去深山里去尋找這位“仙人”。他走了一會兒,就看到巨石上刻著一首很好的詩。他讀了三遍,連聲說,妙哉妙哉!李白四處望去,看見旁邊平地上攤著一堆稻谷,他就坐在那兒等著那位影視來收谷太陽下山了,那位老人來到了旁邊打量著這位客人。李白說他是李白。那位老人愣住了。然后李白說明了他自己過來的來意,老人聽后雙手一拱一跪,哎呀,你是當今的詩仙,我算什么?只不過是一水,你覺得大海怎么來向一滴水求教實在不敢當。李白連跑幾步拉住老人的衣袖,就哀求到老人家我千里赴山好不容易來到這里,你難道就讓我打發我不成李白的真誠引發了老人的動心,他們兩遍一人一句是切磋詩意,互相贊嘆。
我讀懂了李白,雖然他現在的詩已經寫得很好了,但他還要向一些人來求教這位老人,他就很想讓他和他自己切磋切磋失業,然后看看誰寫的詩歌好。我們做人要謙虛,不能狂妄自大,不狂妄自大了,你還是原來的那個自己不會獲得任何的進步。
《李白》讀后感 篇17
李白是中國歷來的詩人中最受人民普遍熱愛的一位,是唐代詩人中最閃耀的一顆明星,給后人留下了數不清的文化寶藏。
相信讀過《李白傳》的同學都知道,詩仙李白還是一名劍客。自古以來,凡是有志之士,有理想之士,皆有成為俠客的夢想。仗劍天涯,路見不平,拔刀相助,為兄弟兩肋插刀。李白幼時和小伙伴在桃樹下舞動桃木劍廝殺,除惡揚善一直是李白的夢想。從《結客少年場》這首詩到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佛衣去,深藏身與名的《俠客行》,無一不體現了李白的俠客精神。實際上李白的一生全都漫游在了拜師訪問、學藝練劍這方面。
從武學方面來說,李白是一個行俠仗義、揚善除惡的劍客,但從家庭方面可以說李白有些不負責任。在李白傳中,我們可以了解到他的第一個妻子是許式,出生在富貴人家,可以說是名門之秀,但是李白拜師出游、游覽名勝、創作詩曲,一去就是半個月或是一年多,什么事情都是許式一個人操管,再其加上堂兄一直欺人太甚,最后許式一病不起,離開了人世,直到臨終前都沒有等到李白回來。第二個妻子是魯女,雖然沒有名分,但是甘愿為李白照顧孩子,可是最后李白和宗氏結婚,好在三位妻子都理解李白通情達理,不然的話,這個家可能就過不了了。
李白是孤獨的,她只能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最后,李白在湖中撈月溺水而死。李白去世后,他的詩句代代相傳,成了千古絕句,他也被后人意為詩仙。
《李白》讀后感 篇18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朝如青絲暮成雪!”今天我閱讀了《李白詩選》,在李白的無數詩詞中,瀏覽了李白波瀾壯闊的一生,被深深地震撼了。
傲
我敬佩李白的傲骨錚錚。他不畏權貴,曾向萬人敬仰的孔夫子說“魯叟談五經,白發死章句”。曾讓“回眸一笑百媚生”的楊貴妃給他端茶倒水,讓不可一世的高力士為他脫靴。一句“大道如青天,我獨不得出。”寫出了他的悲憤與壯志豪情。
李白,我敬重你的傲骨。
氣
氣,即氣概。雖然不被重用,但從“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可以看出他對人生前途的樂觀心理。“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功與名。”更能看出他胸中之豪氣,氣冠長虹。他不羨慕高位權力,也不對金錢懷有貪念,他只想坦坦蕩蕩地做好自己。“突營射殺呼延將,獨領殘兵千騎歸。”他的文字中吟出了多么遠大的志向!
李白,我欣賞你的豪氣。
惆
李白一生希望報效國家,胸懷大志,滿心希望自己能做個兩袖清風,為百姓著想的好官,但皇帝昏庸,貪戀美色,竟讓他只是為楊貴妃做詩,滿腔抱負無處用。“舉杯消愁愁更愁,抽刀斷水水更流。他愁得豪邁呀。“白發三千丈,緣愁似個長!不知明鏡里,何處得秋霜?”在我看來,這句話里,更寫出了他為自己一生坎坷,懷才不遇的悲憤。
李白,我同情你的惆悵。
李白斗酒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
《李白》讀后感 篇19
《李白與杜甫》是郭沫若的一部作品,讀完這本書,我的心里有很多的感觸。李白和杜甫是我們都知道的詩人,郭沫若也是我們很熟悉的一位作家,那么作家眼中的詩人們是什么樣的呢?
中國每一朝代幾乎都有一種代表性的文體,漢賦、魏晉小品、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唐朝詩歌最勝,李杜又是唐朝詩人中無法超越的雙峰,為人贊譽李杜文章在,光芒萬丈長。一個被稱為詩仙一個被捧為詩圣,史上研究分析李白杜甫詩文的文章專著是數不勝數。
手中這本《李白與杜甫》是郭沫若1971年就寫成的作品,除了一些短詩詞,此書可稱為是他的封筆之作,而且此書是在郭沫若的兩個兒子郭民英、郭世英相繼自殺后著成的。人在痛苦時會作情感轉移,或寄請于工作,或寄情山水,或寄情與文字,或寄情煙花柳巷,或寄情故紙堆,或寄情政治對于文人來說最有效的方法可能就是寄請于文字古籍學術,當年魯迅就曾抄古碑排解苦悶彷徨,沈從文解放后研究古代服飾放棄文學創作遠離政治。
這本《李白與杜甫》卻有別于郭沫若的那些聽命文學、口號文學、政治論文,仿佛回復了他早期的部分張揚與反叛的個性,隱含著痛苦的傾訴與反思。
有一種痛苦叫喪子之痛, 有一種解脫叫寄情古籍。我想這本書也許就是郭沫若寄情于李白杜甫的詩歌和古文獻來轉移喪子之痛的產物。這本書既是詩論又是史論還是詩人傳記,再夾雜一些個人感情寓意在里面,所以此書從誕生之日起就一直廣受爭議也就不足為奇了。
《李白》讀后感 篇20
李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家族中排行十二,也稱李十二。李白的詩雄奇飄逸,藝術成就極高。李白涉獵的內容廣泛,除儒家經典外,還瀏覽諸子百家,他很早就喜歡道教,喜歡隱居山林,求仙問道;同時又有建功立業的政治抱負。
李白,對待朋友非常真誠。與汪倫離別時,他說“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與元丹丘、岑夫子喝酒時他說“蒸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可見他對待朋友是及真誠之人。也只有這么豪放的性情,才能寫出如此詩句。
李白,一生仕途不順,官方記載李白因元丹丘被公主舉薦,進而被唐玄宗任用為翰林供奉。翰林供奉其實算不上一個正式的官職,主要的職責是陪同皇帝吟詩作賦。杜甫評價李白的詩句,“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只不過是杜甫想突出李白不侍權貴的形象而已。在當時的歷史環境和李白所處的社會地位而言,他根本不可能做到天子呼來不上船。李白的大才體現在詩詞歌賦上,但在政治方面,李白是否具備真正的大才?從后來他參加永王的軍隊及那個時期所寫的詩句來分析。李白在政治方面,還是非常幼稚的。
李白,是在符道士。“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中的紫煙就是道教的說法。李白進入仕途的.方式比較有意思,用現代人做事邏輯來分析,李白是先把自己打造成為一個“網紅”。當然李白是非常有才華的,他在當時就有一大批粉絲。又因他有很多與常人不同的行為,被很多人推崇和賞識。賀知章評價其為謫仙人。就是一個例子!但掌權者會任用一個“網紅”人士來幫自己治理國家嗎!答案是否定的。這也注定了李白的政治命運!
《李白》讀后感 篇21
道教的李白和世俗的李白!
合上最后一頁,忽然有點難過,明白了書名“通天之路”中的悲情意味。李白一生都在兩個世界間撕扯——代表世俗政治最高層次的朝廷和代表精神領域的道教——注定了他內在的矛盾,在兩個地方都無法久留。天才來到這個世界上是轟轟烈烈的:他有西域血統,從小生活在多文化環境,精通月氏文;他年紀輕輕就游遍中國河山;他跟隨馴養了上千種鳥兒的老師趙蕤在深山修行,學習煉丹術;他箭法精湛,有游俠之氣;他的詩歌不拘于格律,受《詩經》和民歌影響頗深,他酒醉之后依然能夠不假思索地讓詩句傾瀉而出,“每個字、每一行、每個韻都恰恰好”——這讓目睹他作詩的人稱他為“詩仙”。
然而,他正處在一個衰落、腐壞的王朝,他的從政之路無比坎坷,達官貴人要么嫉恨他的才華,要么只把他當作一件昂貴的家具。暮年的天子耽于享樂,通天之路上處處是百姓的尸山血海。但他雖在政治上天真到近乎愚蠢,對人卻有赤誠之心,因此他一生都不缺朋友,也對底層百姓有真切的同情。他“雖然愛熱鬧,但他內心深處是一個獨行者,是中國詩歌史上孑然獨立的一個人物,就像一顆閃耀的恒星,它的光芒射向四面八方,對其照耀的世界全部一視同仁。”
只可惜,驕傲和個性注定不容于這個平庸的時代。天才轟轟烈烈地來,卻悄無聲息地死去。直到他死去一年后,朝廷才終于賜給他那個他一生都在等待的機會,卻無人知曉他已不在。直到數年后他的崇拜者白居易來到他的墳冢,為他的一生寫下最后的注解——“可憐荒壟窮泉骨,曾有驚天動地文。”
《李白》讀后感 篇22
“秋來相顧尚飄蓬,未就丹砂愧葛洪。痛飲狂歌空度日,飛揚跋扈為誰雄。”本著對詩仙李白的敬仰,我研讀了《李白評傳》一書,感慨頗豐。
李白生于有“文必秦漢,詩必盛唐”的唐代,其詩歌情緒高昂,境界開闊,內容豐富,形式多樣,充分反映了美學家艷稱的盛唐氣象。唐初形成了了寬松的空氣,有助于種族之間的交流,很多反映異族風光與異族興味的文藝作品,與華夏文化交相融會,呈現出璀璨多姿的風貌。這時唐代文壇上多姿多態的文學藝術的蓬勃發展,提供了極為豐厚的沃土。悟得人不能改變環境,但環境可以改變人。
正如荀子在《勸學》中說“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與之俱黑。居必擇鄉,游必就士,所有防邪僻而近中正也。”如果在一個積極向上的群體里,受到周圍的人的感染,他也會努力勤奮起來,并且做得到自己的最好,成功的人或許成了這個群體的領導者,或者開創了他自己的新事業,或者在某一方面成為專家,是權威,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人物。但如果呆在一個散漫懶惰的群體里,同樣也會讓一個優秀的人變成懶漢。如果他不能改變這個群體,那么就要被這個群體給同化。人總是有惰性的,當周圍的人都不思進取沉迷于安樂,對工作得過且過,沒有計劃性,沒有長遠性,沒有良好的執行力,組織框架松散無序,在這種環境感染下,再有天賦的人也會庸碌無為。
唐代環境造就了唐詩,也造就了李白。而李白自身的經歷也十分重要。李白“浪跡天下,以詩酒自適。又至尚道術,為神仙可致,不求小官,以當世之務自負。”他不屑于走一般的仕宦道路,一步一步地求得升遷。他要像諸葛亮,陶弘景那樣,以隱士起家而立抵卿相;像管仲,樂毅一樣,干一番旋乾轉坤的大事。
《李白》讀后感 篇23
“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喝酒能喝成這樣,想必大家已經猜到了他是誰,不錯,他是李白。我十分喜愛李白,自認為與他有“三同”,且聽我一一道來。
“一同”:喜遠游四方
“大丈夫必有四方之志,乃仗劍去國,辭親遠游。”李白年少便遠游四方,志向遠大,歷經各地,所到之處,所寫即所想,天地渺茫,皆在筆墨之下。
遠游四方不僅是我的目標,更是我心之所向。“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我愿與鵬同翔,飛至名山大川,飛到九霄之上。
“二同”:喜笑傲江湖
“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功與名。”他進不離身武功高強,不慕富貴,才華橫。因為他清高自傲,所以招惹了不少人,我卻認為他是“行為偏僻性乖張,那管世人誹謗”。最后雖然有高力士等人的挑撥離間,他被賜金還鄉,卻仍然瀟灑無比。
我或許不能像他一樣說出“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這種話,我卻能像他一樣,做個“仰天大笑出門去”的蓬蒿人,廣結好友,交談甚歡,笑談磨難。
“三同”:喜吟詩作賦
“李白斗酒詩百篇”,每每想到李白酒杯一拿,一飲而盡,大手一揮,筆墨橫飛,膾炙人口的詩就寫了出來,流傳至今,便覺得那是何等的瀟灑飄逸。
我這點遠不及他,畢竟“詩仙”可不是白叫的,而正是這點更加重了我對他的敬愛,我要向他學習。
他人盡皆知,而我頂多算個無名小輩。
不過,正是如此,我要做個李白,與鵬同來;我要做個李白,明震天外;我要做個李白,逍遙自在;我要做個李白,被人崇拜……
白即我,我即白。
《李白》讀后感 篇24
說起將進酒,就不得不提前一個人,那就是詩仙‘李白’,他是浪漫主義詩人,主要作品有《靜夜思》,《行路難》,《望廬山瀑布》等,都出自他之手,他為我國的文化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當然,他的詩以逍遙自在著稱。而詩圣‘杜甫’的詩,卻大多悲壯。所以,我比較喜歡李白的詩,特別是《將進酒》,給人一種豪情壯志的感覺。
首先,就要從開頭開始。‘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朝如青絲暮成雪’一聽,就給人一種豪情壯志的感覺,由此,他激勵我們奮發向上,不要氣餒,只要努力就一定會有好的結果。‘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告誡人們人人都要得意的時候,不能驕傲,要順其自然。‘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意要告訴人們不能太注重錢財,不管有多少錢財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君莫停。有多少終究是身外之物,倒不如好好珍惜自己的才華。‘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君莫停’說明了李白心中的無奈。‘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側耳聽。鐘鼓饌玉不足貴,但愿長醉不復醒’表現了人不能太注重錢財,倒不如長醉不復醒,但誰又知借酒消愁愁更愁。‘古來圣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陳王昔時宴平樂,斗酒十千恣歡謔’借曹植,來說出自己心中所想。可謂心之豪情大發。
我們說不出李白的豪情壯志,說不出他的逍遙自在,他看破紅塵,生亦何歡,死亦何苦。李白乃一代名詩人,李白深刻的寫出自己的豪情壯志,用將進酒來抒發自己心中之情。望《將進酒》能流芳百世。
《李白》讀后感 篇25
李白,我們心中最偉大的詩仙,你雖然離開我們已1200多年了,但故鄉的人民依然深情地懷念著你。想必你在天之靈一定看到了吧?故里江油仍保留著你那么多珍貴的遺跡,隨處可見你娑爽的英姿,鄉親們時時都在傳誦著你好學成才的故事,詠唱著你不朽的詩篇。“不敢高聲語,恐驚天上人”;“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多么美妙的詩句,怎不令人喜愛,怎不令人難忘?要知道,你在低頭思故鄉,故鄉江油的人民也時刻都在想念著你啊!
今天,在這陽光明媚的周日,我又再次地加入了尋訪你故居的隊伍,來到了青蓮鎮,來到了隴西院,來到了江油人民為紀念你誕辰1300周年,在你兒時的樂園天寶山上建成的太白碑林。太白碑林可大啦!占山地面積達500多畝。太白碑林真美!遍山的花草樹木,滿眼的亭臺樓閣,更有看不盡的碑林。亭臺樓閣,一律的唐式建筑;碑林各式各樣,有方柱碑、圓柱碑、地碑、扇碑、梯碑,還有石碑和崖碑,碑上都刻著你的千古名篇。也許是“五一”小長假的關系吧,今天的游人特別多。人們一路詠唱,一路照相,一路贊賞,不僅有四川人、外省市人,還有外國人呢!
李白,我們心中最偉大的詩人,你看到了嗎?512大地震后,杜甫的鄉親河南人民與你故鄉的人民心連心,已將青蓮鎮、隴西院、太白寺,還有全國人民都關注著的國家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李白紀念館重建一新,這可是全國人民,更是故鄉人民對你的一片深深的懷念之情啊!
【《李白》讀后感】相關文章:
李白讀后感11-17
《李白》讀后感06-24
尋李白讀后感01-29
《李白與杜甫》讀后感03-01
李白的故事讀后感10-29
《詩人李白》讀后感10-29
李白唐詩讀后感12-05
李白與生命讀后感01-05
李白傳讀后感06-24
李白與杜甫讀后感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