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送友人》原文翻譯賞析
【寫作背景】:一說:李白名詩《送友人》之"友人"為誰,學界至今不得其解。從種種資料來看,"友人"實為范崇凱。范崇凱是唐玄宗開元四年狀元,后應詔作《花萼樓賦》,為天下第一。李白此詩,蓋是他15歲時在蜀中送別范崇凱赴長安趕考前之作。同時需要指出的是:今傳范崇凱所作的《花萼樓賦》并《序》,并非范氏所為,而是高蓋之作。此說較可信,李白在蜀中十年,與當時名動天下的范崇凱交往甚厚,且第一、二句描寫與內江縣城地貌相似。
另一說:作者送友人,送客地點多在城東堯祠一帶,此地是水陸通衢,交通要沖,又多酒肆,便于宴飲餞別,加之景色宜人,易發詩興。《送友人》亦寫在堯祠前泗水邊的石門路上。北望二十公里處九仙山嶂列,合“青山橫北郭”。泗水從曲阜向西流來,入兗州境即轉向南,又朝西南流,是謂“白水繞東城。”
【原詩】:
送友人
李白
青山橫北郭①,白水繞東城②。
此地一③為別④,孤蓬⑤萬里征⑥。
浮云⑦游子⑧意,落日故人⑨情。
揮手自茲去⑩,蕭蕭⑾班馬⑿鳴。
【注釋】:
①郭:外城。古代在城外修筑的一種外墻。
②白水:明凈的水。
③一:助詞,加強語氣。
④為別:作別。
⑤孤蓬:又名“飛蓬”,枯后根斷,常隨風飛旋,又稱“飛蓮”這里比喻即將孤身遠行的朋友。
⑥征:遠征,遠行。
⑦浮云:飄動的云。
⑧游子:離家遠游的人。
⑨老朋友
⑩自茲去:從此離開。茲:此,現在。
⑾蕭蕭:馬的嘶叫聲。
⑿班馬:離群的馬。這里指載人遠離的馬。班:分開,分別。《說文》“班:分瑞玉,從玨(jué)刀。”這是個會意字,刀置兩玉之間,故為“分瑞玉”。引申有“分離”“賜予”等義,詩中指“離別”,故《左傳》有“班馬”一詞。’王琦注李白此詩說:“主客之馬將分道,而蕭蕭長鳴,亦若有離群之感。”
【翻譯】:
青山橫亙在城郭的北側,明凈的河水環繞在城郭的東方。
我們即將在這里離別,你就要像孤飛的蓬草一樣踏上萬里征程。
空中的白云飄浮不定,仿佛你行無定蹤的心緒,即將落山的太陽不忍沉沒,亦似我對你的依戀之情。
我們揮手告別,從這里各奔前程,兩匹馬似乎也懂得主人的心情,不忍離別同伴而蕭蕭長鳴。
【翻譯二】:
青山橫臥在城郭的北面,
白水泱泱地環繞著東城。
在此我們一道握手言別,
你象蓬草飄泊萬里遠征。
游子心思恰似天上浮云,
夕陽余暉可比難舍友情。
頻頻揮手作別從此離去,
馬兒也為惜別聲聲嘶鳴。
【簡析】:
這是一首送別作。但這首詩通過對送別環境的描寫,表達了李白與友人的依依惜別之情。在青山綠水間,作者與友人并肩而行,情意綿綿。這次一分別,友人就要象蓬草那樣隨風飛轉,萬里飄零,再見不知何日。“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形容友人行蹤飄忽不定與自己對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即景取喻,浮云與落日也都有了人情味。末句“蕭蕭班馬鳴”更增添了別時的惆悵,全詩聲色俱佳,節奏明快,感情真摯熱誠而又豁達樂觀,雖感傷別離,卻不使人灰心、頹廢。
【賞析一】:
這是一首情意深長的送別詩,作者通過送別環境的刻畫、氣氛的渲染,表達出依依惜別之意。
首聯點出告別的地點。詩人和友人并肩緩轡來到城外,舉首遠望,只見一抹青翠的山巒橫亙在外城的北面,一灣清澄的流水繞城東潺潺而過。這是寫景,但景中含情。那抹淡遠的青山可望而不可及,引出一縷悵惘之意,暗透出詩人對眼前離別的無可奈何;而那灣繞城的流水似乎又象征著綿綿離情,潺潺不絕。這一聯“青山”對“白水”,“北郭”對“東城”,對得很工整,而且“青”“白”相映,使整個畫面色彩清麗。“橫”字寫青山的靜,“繞”字寫白水的動,也相當準確。
【賞析二】:
這是首送別詩,充滿詩情畫意。首聯工對,寫得別開生面。先寫作別處的山水:青山橫亙外城之北,白水環繞東城潺流。此兩句以“青山”對“白水”,“北郭”對“東城”。“青”、“白”相間,色彩明麗。“橫”字刻出山之靜態,“繞”字畫出水之動態。如此描摹,揮灑自如,秀麗清新。中間二聯切題,寫分手時的離情別緒。前兩句寫對朋友飄泊生涯的關切,落筆如行云流水,舒暢自然。后兩句寫依依惜別的心情,巧妙地以“浮云”、“落日”作比,來表明心意。寫得有景有情,情景交融。尾聯更進一層,抒發難舍難分的情緒。化用:《詩經·小雅·車攻》“蕭蕭馬鳴”句,嵌入“班”字,寫出馬猶不愿離群,何況人乎?烘出繾綣情誼,真是鬼斧神工。
詩寫得新穎別致,豐采殊異。色彩鮮艷,語言流暢,情意宛轉含蓄,自然美與人情美水乳交融,別是一番風味。
【李白《送友人》原文翻譯賞析】相關文章:
李白詩《送友人》原文翻譯賞析08-26
李白《送友人》翻譯賞析06-14
送友人入蜀_李白的詩原文賞析及翻譯08-08
李白送友人原文及賞析07-10
李白《送友人》原文、注釋、賞析08-14
李白《送友人》全詩翻譯及賞析10-26
送友人翻譯李白10-12
李白墓原文翻譯及賞析08-17
《贈李白》原文、翻譯及賞析06-16
李白墓原文翻譯賞析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