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李白《下終南山過斛斯山人宿置酒》原文譯文及賞析
在平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沒少做古詩詞鑒賞吧?不管是對古詩詞中的某一個字/詞進行分析,還是探討作者想要表達的情感及人生觀,都屬于古詩詞鑒賞。大家知道怎樣去完成古詩詞鑒賞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李白《下終南山過斛斯山人宿置酒》原文譯文及賞析,歡迎閱讀與收藏。
【原文】
李白
暮從碧山下,山月隨人歸。
卻顧所來徑,蒼蒼橫翠微。
相攜及田家,童稚開荊扉。
綠竹入幽徑,青蘿拂行衣。
歡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揮。
長歌吟松風,曲盡河星稀。
我醉君復樂,陶然共忘機。
【韻譯】
從碧山下來,暮色正蒼茫,伴隨我回歸,是皓月寒光。
我不時回頭,把來路顧盼:茫茫小路,橫臥青翠坡上。
路遇山人,相邀去他草堂,孩兒們聞聲,把荊門開放。
一條幽徑,深入繁茂竹林,枝丫蘿蔓,輕拂我的衣裳。
歡聲笑語,主人留我住宿,擺設美酒,把盞共話蠶桑。
長歌吟唱,風入松的樂章,歌罷夜闌,河漢稀星閃亮。
我醉得胡涂,你樂得癲狂,歡樂陶醉,同把世俗遺忘。
【賞析】
我國的田園詩以晉末陶潛為開山祖,他的詩,對后代影響很大。李白這首田園詩,似也有陶詩那種描寫瑣事人情,平淡爽直的風格。
李白作此詩時,正在長安供奉翰林。從詩的內容看,詩人是在月夜到長安南面的終南山去造訪一位姓斛斯的隱士。首句“暮從碧山下”,“暮”字挑起了第二句的 “山月”和第四句的“蒼蒼”,“下”字挑起了第二句的“隨人歸”和第三句的“卻顧”,“碧”字又逗出第四句的“翠微”。平平常常五個字,卻無一字虛設。 “山月隨人歸”,把月寫得如此脈脈有情。月尚如此,人而不如月乎?第三句“卻顧所來徑”,寫出詩人對終南山的余情。這里雖未正面寫山林暮景,卻是情中有景。不正是旖旎山色,使詩人迷戀不已嗎?第四句又是正面描寫。“翠微”指青翠掩映的山林幽深處!吧n蒼”兩字起加倍渲染的作用。“橫”有籠罩意。此句描繪出暮色蒼蒼中的山林美景。這四句,用筆簡煉而神色俱佳。詩人漫步山徑,大概遇到了斛斯山人,于是“相攜及田家”,“相攜”,顯出情誼的密切!巴砷_荊扉”,連孩子們也開柴門來迎客了。進門后,“綠竹入幽徑,青蘿拂行衣”,寫出了田家庭園的恬靜,流露出詩人的稱羨之情!皻g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揮”,“得所憩”不僅是贊美山人的庭園居室,顯然也為遇知己而高興。因而歡言笑談,美酒共揮。一個“揮”字寫出了李白暢懷豪飲的神情。酒醉情濃,放聲長歌,直唱到天河群星疏落,籟寂更深!伴L歌吟松風,曲盡河星稀”句中青松與青天,仍處處綰帶上文的一片蒼翠。至于河星既稀,月色自淡,這就不在話下了。最后,從美酒共揮,轉到“我醉君復樂,陶然共忘機”,寫出酒后的風味,陶陶然把人世的機巧之心,一掃而空,顯得淡泊而恬遠。
這首詩以田家、飲酒為題材,很顯然是受陶潛詩的影響,然而兩者詩風又有不同之處。陶潛的寫景,雖未曾無情,卻顯得平淡恬靜,如“暖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暗廓M草木長,夕露沾我衣”,“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微雨從東來,好風與之俱”之類,既不染色,而口氣又那么溫緩舒徐。而李白就著意渲染, “卻顧所來徑,蒼蒼橫翠微”,“綠竹入幽徑,青蘿拂行衣。歡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揮”,不僅色彩鮮明,而且神情飛揚,口氣中也帶有清俊之味。在李白的一些飲酒詩中,豪情狂氣噴薄涌泄,溢于紙上,而此詩似已大為掩抑收斂了!伴L歌吟松風,曲盡河星稀。我醉君復樂,陶然共忘機。”可是一比起陶詩,意味還是有差別的。陶潛的“或有數斗酒,閑飲自歡然”,“過門輒相呼,有酒斟酌之”,“何以稱我情,濁酒且自陶”,“一觴雖自進,杯盡壺自傾”之類,稱心而出,信口而道,淡淡然無可無不可的那種意味,就使人覺得李白揮酒長歌仍有一股英氣,與陶潛異趣。因而,從李白此詩既可以看到陶詩的影響,又可以看到兩位詩人風格的不同。
作者介紹
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朝浪漫主義詩人,被后人譽為“詩仙”。漢族,祖籍隴西成紀,出生于碎葉城(當時屬唐朝領土,今屬吉爾吉斯斯坦),4歲再隨父遷至劍南道綿州。李白存世詩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傳世。762年病逝,享年61歲。其墓在今安徽當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陸有紀念館。李白生活在盛唐時期,二十五歲時只身出蜀,開始了廣泛漫游生活,南到洞庭湘江,東至吳、越,寓居在安陸、應山。直到天寶元年(742),因道士吳筠的推薦,李白被召至長安,供奉翰林,后因不能見容于權貴,在京僅兩年半,就賜金放還而去,然后飄蕩四方的漫游生活。
【李白《下終南山過斛斯山人宿置酒》原文譯文及賞析】相關文章:
李白《獨不見》原文譯文及賞析05-29
杜牧《旅宿》原文譯文賞析07-07
李白《蜀道難》原文譯文、賞析06-24
王維《終南山》譯文及賞析04-21
李白《蘇臺覽古》原文譯文及賞析06-27
長江沉淪李白原文譯文06-24
李白《月下獨酌》原文及譯文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