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品一品李白的三首清平調
《清平調詞三首》是唐代大詩人李白的組詩作品,共三首七言樂府詩。全詩構思精巧,辭藻艷麗,將花與人渾融在一起寫,描繪出人花交映、迷離恍惚的景象,顯示了詩人高超的藝術功力。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品一品李白的三首清平調,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一)
云想衣裳花想容
春風拂檻露華濃
若非群玉山頭見
會向瑤臺月下逢
(二)
一枝紅艷露凝香
云雨巫山枉斷腸
借問漢宮誰得似
可憐飛燕倚新妝
(三)
名花傾國兩相歡,
長得君王帶笑看
解釋春風無限恨,
沉香亭北倚闌干。
賞析
這三首詩是李白初到長安后,被唐玄宗任命為供奉翰林時的詞作。
公元743年(天寶二年)或744年(天寶三年)春天的一日,唐玄宗和楊妃在宮中在沉香亭觀賞牡丹花,樂伶們準備準備表演歌舞以助興。
這時,唐玄宗興致極高。便對楊玉環說:“賞名花,對妃子,豈可用舊日樂詞。”因急召翰林待詔李白進宮寫新樂章。李白奉詔進宮,即在金花箋上作了這三首詩。
這當然是李白顯露自己才華的好機會,也是李白在皇帝面前邀取寵信的絕佳時機。于是,李白極盡其贊賞、頌揚、美譽之能事,寫下了這三首詞。雖然歷史上描寫皇帝身邊美女的詩詞浩如江海,但是要論起既得到了當事人的喜愛,又受到后人一致好評的恐怕還是李白這三首《清平調》了。音樂上,也把這三首詞稱為《霓裳羽衣曲》 。
開句的“云想衣裳花想容,”就把楊妃的衣服,寫成如同霓裳羽衣一般。這“想”可以讓你放飛想象、馳騁你的思緒去任意勾畫。仰望那縹緲的柔蔚輕云,本來就已經使玄宗神中泛起了無限美妙的感受,更何況最鐘愛的妃子就在身邊。如果說這是看見鮮花而想到容貌,也可以把楊玉環的衣裳想象為就是藍天上飄著的天云。白云的悠柔、蕩漾、虛幻,這樣的衣裳罩在自己妃子無限嬌俏的花顏、胴體,腰身之上,那當然令人癡醉了。這樣交互參差,七字之中就給玄宗以花團錦簇、縹緲迷離、神魂蕩漾的感受。
下一句“ 春風拂檻露華濃”,春風,本來就已經十分可人了,再“拂檻”,就是越過宮檻、欄桿,罩在玉人的瓊體、腰身上,那會是如何情景呢?李白用“露華濃”來比喻。這“露華”濃,就把牡丹花沾滿了晶瑩的露珠,嬌俏、水粼、晶瑩附在了楊貴妃的身上,就更加使得楊玉環的姿色凸顯得更加妖嬈、瓊美、絕倫了。
結尾的“若非群玉山頭見”與“會向瑤臺月下逢”群玉,即仙山,傳說中西王母所住之地,全句形容貴妃貌美驚人,懷疑她不是群玉山頭所見的飄飄仙子,那就是瑤臺殿前月光照耀下的神女。
這第一首,都是從“虛幻”到“虛幻”,把眼前的一切,都寫的虛無縹緲。但這些都是為了“實的”服務。就是為了突出楊貴妃的美艷絕倫。這在文學上,是一種慣用的手法。越是“虛幻”,就越是無法言喻,而越“虛幻”和“無法言喻”,就越無法勾畫,只能由著你自己去理解、勾畫了,這就極大地強化了以虛擬實的渲染效果。
第二首,開始寫實的了。“一枝紅艷露濃香”,是說一枝通紅的牡丹花(實際是一枝木芙蓉花)露濃香。這是從“色”、“型”、“味”三個方面來形容、描寫,即鮮紅的顏色,點沾著滴滴晶瑩的露珠,還有濃郁的“香氣”繚繞。就是,紅艷艷的牡丹,花片上滴上點點露珠,還凝結著襲人的香氣。紅,也作“秾”。這“云雨巫山”,是用楚襄王巫山與神女際會,用來隱寓“云雨之歡”來暗喻“男女歡愛”,亦即“巫山云雨”。但為什么還是“枉斷腸”哪?這個“枉”字是李白的高妙之處。意思是,楚襄王不過是做的美夢,而當今的帝王唐玄宗,是真真的現實。這種用夢境和現實的對比,自然會使皇帝興奮了。這“一夢一虛”和“一實一真”的對比,對唐玄宗是一個極大的稱贊、鼓舞、使他能在滿足中陶醉,在音樂中陶醉,在幸福中自豪。而下邊的兩句“借問漢宮誰得似,可憐飛燕倚新妝”完全是來贊揚楊玉環的。
和其他的紅顏美女比較,吳王的西施、和蕃的王昭君、三國的貂蟬怎么和眼前的玉人比較哪?這里的“漢宮”,不該是僅僅指漢朝的宮闈,是指世間一切的美人,當然也包括趙飛燕了。這里,也是把趙飛燕和趙合德姊妹倆單提出來,主要說了趙飛燕。意思是“漢宮美女”就是趙飛燕,雖然體輕“可為掌上舞”,但她并不可以與眼前的楊玉環同比,他還是得依仗“新妝”扮麗的。這既誇贊了楊玉環的美貌,也間接地滿足了唐玄宗的虛榮心。
第三首的“名花傾國兩相歡,長得君王帶笑看”,是李白延筆到兩個人的關系。一是說楊玉環的名花,一是說君王的喜歡。名花傾國,是說楊貴妃“獨占鰲頭”無可與之倫比,也說出了帝王的喜歡之情。“帶笑看”當然是滿足與喜悅之情。李延年《佳人歌》:“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使“傾國傾城”成為了描述美女的慣用名句。
末句是說,春風雖好,帝王仍是會有偶爾的苦惱。但是,因為美女的存在,是可以寬慰君王的苦惱。“解釋”的“解”是“解開”之意,“釋”是放掉之意。這句的意思是,縱然帝王偶有苦惱,也是要在沉香亭之北,同同倚欄桿的愛妃在一起,也完全可以得到安慰和寬懷的。
我到過西安,也光顧過華清池。當時,身佇池畔,望著眼前風光,想的是白居易的《長恨歌》中的“行宮見月傷心色,夜雨聞鈴腸斷聲”、“馬嵬坡下泥土中,不見玉顏空死處。”、“春風桃李花開日,秋雨梧桐葉落時。”,令人唏噓不已。
當“漁陽鼙鼓動地來,驚破霓裳羽衣曲。”時,六軍不發,群情酗酗,千鈞一發 ,龍虎大將軍陳玄禮已不能控制局面,逼得唐玄宗只好忍痛割愛。而后來,唐肅宗李亨,在郭子儀的支持下,在靈武即位。等他再回到長安,只能當一個太上皇了。落的只是“行宮見月”、“夜雨聞鈴”、“秋雨梧桐”的悲哀、悔恨、孤獨、和無奈。不禁又使我想起了鄭畋的《馬嵬驛》 :“玄宗回馬楊妃死,云雨難忘日月新。終是圣明天子事,景陽宮井又何人?”,使我的思古之幽情,久久平息不下來。
李白的這三首《清平調》把牡丹姹紫嫣紅、沾露含情、馨香縈繞與的姿色瓊絕、嬌俏楚楚、倩麗妖嬈的美女對照比較,寫得情趣盎然,生動感人,美妙無比,是一首杰出的浪漫主義杰作。很值得欣賞。
注釋
⑴清平調:唐大曲名,《樂府詩集》卷八十列于《近代曲辭》,后用為詞牌。
⑵“云想”句:懸想之辭,謂貴妃之美。見云之燦爛想其衣之華艷,見花之艷麗想美人之容貌照人。實際上是以云喻衣,以花喻人。
⑶檻:欄桿。露華濃:牡丹花沾著晶瑩的露珠更顯得顏色艷麗。
⑷群玉:山名,神話傳說中西王母所住之地。因山中多玉石,故名。
⑸會:應。瑤臺:傳說中西王母所居宮殿。
⑹一枝秾(nóng)艷:指牡丹花(木芍藥)而言。秾,一作“紅”。
⑺巫山云雨:傳說中三峽巫山神女與楚王歡會接受楚王寵愛的神話故事。
⑻可憐:猶可愛、可喜之意。飛燕:即漢成帝皇后趙飛燕。倚新妝:形容女子艷服華妝的姣好姿態。倚,穿著、依憑。
⑼名花:牡丹花。傾國:喻美色驚人,此指楊貴妃。典出漢李延年《佳人歌》:“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
⑽看(kān):此為韻腳,讀平聲。
⑾解釋:解散、消解之意。釋,即消釋、消散。一作“識”。春風:此指唐玄宗。
⑿沉香:亭名,沉香木所筑,在唐興慶宮龍池東。故址在今西安市興慶公園內。沉,一作“沈”。闌干:即欄桿。
譯文
其一
云想變作貴妃的衣裳,花想變為貴妃之容貌,貴妃之美,如沉香亭畔春風拂煦下的帶露之牡丹。
若不是群玉仙山上才能見到的飄飄仙子,必定是只有在瑤臺月下才能遇到的女神仙。
其二
美麗得像一枝凝香帶露的紅牡丹,那朝為行云暮為行雨的巫山神女與之相比也只能是枉斷肝腸。
借問那漢宮中誰能與她相比,就算趙飛燕,也只有憑藉著新妝才差可與之比方。
其三
名花和絕色美人相與為歡,長使得君王滿面帶笑不停地看。
沉香亭北倚欄消魂之時,君王的無限春愁都隨春風一掃而光。
鑒賞
這三首詩,把木芍藥(牡丹)和楊妃交互在一起寫,花即是人,人即是花,把人面花光渾融一片,同蒙唐玄宗的恩澤。從篇章結構上說,第一首從空間來寫,把讀者引入蟾宮閬苑;第二首從時間來寫,把讀者引入楚王的陽臺,漢成帝的宮廷;第三首歸到目前的現實,點明唐宮中的沉香亭北。詩筆不僅揮灑自如,而且相互鉤帶。“其一”中的春風,和“其三”中的春風,前后遙相呼應。
第一首,一起“云想衣裳花想容”七字,把楊妃的衣服,寫成真如霓裳羽衣一般,簇擁著她那豐滿的玉容。“想”字有正反兩面的理解,可以說是見云而想到衣裳,見花而想到容貌,也可以說把衣裳想象為云,把容貌想象為花,這樣交互參差,七字之中就給人以花團錦簇之感。接下去“春風拂檻露華濃”,進一步以“露華濃”來點染花容,美麗的牡丹花在晶瑩的露水中顯得更加艷冶,這就使上句更為酣滿,同時也以風露暗喻君王的恩澤,使花容人面倍見精神。下面,詩人的想象忽又升騰到天堂西王母所居的群玉山、瑤臺。“若非”“會向”,詩人故作選擇,意實肯定:這樣超絕人寰的花容,恐怕只有在上天仙境才能見到,不是群玉山頭所見的飄飄仙子,就是瑤臺殿前月光照耀下的神女。玉山、瑤臺、月色,一色素淡的字眼,映襯花容人面,使人自然聯想到白玉般的人兒,又像一朵溫馨的白牡丹花。與此同時,詩人又不露痕跡,把楊妃比作天女下凡,真是精妙至極。
第二首,起句“一枝紅艷露凝香”,不但寫色,而且寫香;不但寫天然的美,而且寫含露的美,比上首的“露華濃”更進一層。“云雨巫山枉斷腸”用楚王的故事,把上句的花,加以人化,指出楚王為神女而斷腸,其實夢中的神女,根本及不到當前的花容人面。再算下來,漢成帝的皇后趙飛燕,可算得絕代美人了,可是趙飛燕還得倚仗新妝,那里及得眼前花容月貌般的楊妃,不須脂粉,便是天然絕色。這一首以壓低神女和飛燕,來抬高楊妃,借古喻今,亦是尊題之法。相傳趙飛燕體態輕盈,能站在宮人手托的水晶盤中歌舞,而楊妃則比較豐肥,固有“環肥燕瘦”之語(楊貴妃名玉環)。后有人據此說,楊妃極喜此三詩,時常吟哦,高力士因李白曾命之脫靴,認為大辱,就向楊妃進讒,說李白以飛燕之瘦,譏楊妃之肥,以飛燕之私通赤鳳,譏楊妃之宮闈不檢。但這種說法遭到很多學者反對。這些學者認為:李白詩中果有此意,首先就瞞不過博學能文的玄宗,而且楊妃也不是毫無文化修養的人。據原詩來看,有明顯的抑古尊今之意。
第三首,從仙境古人返回到現實。起首二句“名花傾國兩相歡,長得君王帶笑看”,“傾國”美人,當然指楊妃,詩到此處才正面點出,并用“兩相歡”把牡丹和“傾國”合為一提,“帶笑看”三字再來一統,使牡丹、楊妃、玄宗三位一體,融合在一起了。由于第二句的“笑”,逗起了第三句的“解釋春風無限恨”,春風兩字即君王之代詞,這一句,把牡丹美人動人的姿色寫得情趣盎然,君王既帶笑,當然無恨,煩惱都為之消釋了。末句點明玄宗楊妃賞花地點──“沉香亭北”。花在闌外,人倚闌干,十分優雅風流。
這三首詩,語語濃艷,字字流葩,而最突出的是將花與人渾融在一起寫,如“云想衣裳花想容”,又似在寫花光,又似在寫人面。“一枝紅艷露凝香”,也都是人、物交融,言在此而意在彼。讀這三首詩,如覺春風滿紙,花光滿眼,人面迷離,不待什么刻畫,而自然使人覺得這是牡丹,這是美人玉色,而不是別的。無怪這三首詩當時就深為唐玄宗所贊賞。
作者簡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是屈原之后最具個性特色的浪漫主義詩人。有“詩仙”之美譽,與杜甫并稱“李杜”。其詩以抒情為主,表現出蔑視權貴的傲岸精神,對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于描繪自然景色,表達對祖國山河的熱愛。詩風雄奇豪放,想像豐富,語言流轉自然,音律和諧多變,善于從民間文藝和神話傳說中吸取營養和素材,構成其特有的瑰瑋絢爛的色彩,達到盛唐詩歌藝術的巔峰。存世詩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三十卷。
【品一品李白的三首清平調】相關文章:
李白《清平調》欣賞08-17
清平調·其二李白08-10
李白《清平調》翻譯及賞析10-27
李白《清平調三首》賞析08-29
李白詩詞《清平調》的詩意賞析04-25
李白《清平調詞三首》古詩賞析09-25
李白《清平調·其一》古詩詞09-26
《清平調詞三首》李白唐詩鑒賞11-01
李白詩詞《清平調詞三首》的詩意賞析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