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梁實秋 憶老舍 胡適
引導語:梁實秋《憶老舍》選文寫了哪些內容?講了幾件事情呢?下面是原文解讀,歡迎大家閱讀學習。
憶老舍
梁實秋
最近我到美國去,無意中看到我的女兒文薔收藏的一個小冊,其中有一頁是老舍的題字。這是四十多年前的事了,當時老舍和我都住在四川北碚。老舍先是住在林語堂先生所有的一棟小洋房的樓上靠近樓梯的一小間房屋,房間很小,一床一桌,才可容身。他獨自一人,以寫作自遣。有一次我問他寫小說進度如何,他說每天寫上七百字,不多寫。他身體不大好,患胃下垂,走路微微有些佝僂著腰,臉上顯著蒼老。老舍為人和藹可親,平易近人,但是內心卻很孤獨。
后來老舍搬離了那個地方,搬到馬路邊的一排平房中的一間。這個地方離我的雅舍很近,所以我和老舍見面的機會較多。有一天我帶著文薔去看他,文薔那時候就讀沙坪壩南開中學初中,還是十來歲的小孩子。請人簽名題字是年輕學生們的習氣。老舍欣然提筆,為她寫下“身體強學問好才是最好的公民”十三個字。雖然是泛泛的鼓勵后進的話,但也可以看出老舍之樸實無華的親切的態度。
抗戰初,老舍和我一樣,只身出走到后方,家眷由濟南送到北平。他寫信給朋友說:“妻小沒辦法出來,我得向他們告別,我是家長,現在得把他們交給命運。”后來我曾問其夫人近況,他故作鎮定地說:“她的情況很好,現服務于一所民眾圖書館——就是中央公園里那個‘五色土’的后面的那座大樓。”事實上,抗戰到了末期的時候北平居民生活非常困苦,幾近無以為生的地步。不久,老舍的夫人胡絜青女士來到了后方,在北碚住了不久便和老舍搬走,好像是搬到重慶附近什么鄉下去了。他離去不久有一封信給我,附近作律詩六首。詩寫得不錯,可以從而窺見他的心情,他自嘆中年喜靜,無錢買酒,半老無官,文章為命,一派江湖流浪人的寫照!
老舍之死,好久是一個謎。現在不是謎了。他死得慘。我們的了解是,他不是溺死在一個小湖的水里,他是陳尸在一個小湖的岸邊。他的尸首很快地火化了,但是他的骨灰盒里沒有骨灰!像老舍這樣的一個人,一向是平正通達、與世無爭,他的寫作一向是屬于寫實主義,而且是深表同情于貧苦的大眾。從任何方面講,他也不應該有他那樣的結局。然而,不應該發生的事居然發生了。
老舍最后一部小說是《正紅旗下》,這部小說沒有寫完是一憾事。這部自傳性質的小說和以往作品不同,態度較嚴肅,不再在口語文字方面的詼諧取巧。毫無隱避的這是自傳性質的一部小說,不過究竟是小說,不是自傳,背景是真的,故事穿插有真有假。從這部小說中我們可以明了老舍的身世。
(選自梁實秋《槐園夢憶》,有刪改。)
1.簡要概括本文的寫作思路。(6分)
2.文章有哪些內容表現了老舍的“平正通達,與世無爭”?試作概括。(4分)
3.文章最后一段提到的“憾事”應該怎樣理解?(4分)
1.答案:先從女兒冊子里老舍的題字引出回憶;再回顧自己與老舍在北碚交往的往事;最后對老舍的死和他的《正紅旗下》作出評價。(以上三點,每點2分)
2.答案:①獨居陋室,以寫作自遣;②平易近人,鼓勵后勁;③忍受苦難,輾轉流離。(以上三點,每點1分,答對三點給4分)
3.答案:①《正紅旗下》是老舍的一部不同于以往作品的小說,它的未完成是文學界的一大遺憾;②我們失去了通過這部小說明了老舍身世的機會,對讀者而言是一大遺憾。(以上兩點,每點2分
梁實秋:胡適先生二三事
胡先生是安徽徽州績溪縣人,他對于他的鄉土念念不忘,常告訴我們他的家鄉的情形。徽州是個閉塞的地方,四面皆山,地瘠民貧,山地多種茶。每逢收茶季節,茶商經由水路從金華到杭州再到上海求售,所以上海的徽州人特多,號稱徽幫,其勢力一度不在寧幫之下。四馬路一帶就有好幾家徽州館子。
1928年至1929年間,有一天,胡先生特別高興,請努生、光旦和我到一家徽州館吃午飯。上海的徽州館相當守舊,已經不能和新興的廣東館、四川館相比,但是胡先生要我們去嘗嘗他的家鄉風味。
我們一進門,老板一眼望到胡先生,便從柜臺后面站起來笑臉相迎,滿口的徽州話,我們一點也聽不懂。等我們扶著欄桿上樓的時候,老板對著后面廚房大吼一聲。我們落座之后,胡先生問我們是否聽懂了方才那一聲大吼的意義。我們當然不懂,胡先生說:“他是在喊:‘績溪老倌,多加油啊!’”原來績溪是個窮地方,難得吃油大,多加油即是特別優待老鄉之意。果然,那一餐的油不在少。有兩個菜給我的印象特別深:一個是劃水魚,即紅燒青魚尾,鮮嫩無比;一個是生炒蝴蝶面,即什錦炒生面片,非常別致。缺點是味太咸,油太大。
徽州人聚族而居,胡先生常夸說,姓胡的、姓汪的、姓程的、姓吳的、姓葉的,大概都是徽州的,或是源出于徽州的。努生調侃地說:“胡先生,如果再擴大研究下去,我們可以說中華民族起源于徽州了。”相與拊掌大笑。
吾妻季淑是績溪程氏,我在胡先生座中如遇有徽州客人,胡先生必定這樣介紹我:“這是梁某某,我們績溪的女婿,半個徽州人。”他的記憶力特別好,他不會忘記提起我的岳家早年在北京開設的程五峰齋,那是一家在北京與胡開文齊名的筆墨店。
胡先生酒量不大,但很喜歡喝酒。有一次他的朋友結婚,請他證婚,這是他最喜歡做的事,筵席只預備了兩桌,禮畢入席,每桌備酒一壺,不到一巡而酒已告罄。胡先生大呼添酒,侍者表示為難。主人連忙解釋,說新娘是節酒會的會員。胡先生從懷里掏出現洋一元交付侍者,說:“不干新郎新娘的事,這是我們幾個朋友今天高興,要再喝幾杯。趕快拿酒來。”主人無可奈何,只好添酒。
事實上胡先生從不鬧酒。1931年春,胡先生由滬赴平,道出青島,我們請他到青島大學演講,他下榻萬國療養院。講題是“山東在中國文化里的地位”,就地取材,實在高明之至,對于齊魯文化的變遷、儒道思想的遞嬗,講得頭頭是道,聽眾無不歡喜。當晚青大設宴,胡先生趕快從袋里摸出一只大金指環給大家傳觀,上面刻著“戒酒”二字,是胡太太送給他的。
胡先生交游廣,應酬多,幾乎天天有人邀飲,家里可以無需開伙。徐志摩曾風趣地說:“我最羨慕我們胡大哥的腸胃,天天酬酢,腸胃居然吃得消!”其實胡先生并不欣賞這種交際性的宴會,只是無法拒絕而已。1931年6月21日胡先生寫信給我,勸我離開青島到北大教書,他說:“你來了,我陪你喝十碗好酒!”
胡先生住上海極司菲爾路的時候,有一回請“新月社”一些朋友到他家里吃飯,菜是胡太太親自做的徽州著名的“一品鍋”。一只大鐵鍋,口徑差不多有一英尺,熱騰騰的端了上桌,里面還在滾沸,一層雞,一層鴨,一層肉,點綴著一些蛋皮餃,緊底下是蘿卜白菜。胡先生詳細介紹這一品鍋,告訴我們這是徽州人家待客的上品,酒菜、飯菜、湯,都在其中矣。對于胡太太的烹調本領,他是贊不絕口的'。他認為另有一樣食品也是非胡太太不能辦的,那就是蛋炒飯——飯里看不見蛋而蛋味十足,我雖沒有品嘗過,可是我早就知道其做法是把飯放在攪好的蛋里拌勻后再下鍋炒。
胡先生不以書法名,但是求他寫字的人太多,他也喜歡寫。他做中國公學校長的時候,每星期到吳淞三兩次,我每次遇見他都是看到他被學生們里三層外三層地密密圍繞著。學生要他寫字,學生需要自己備紙和研好的墨。他未到校之前,桌上已按次序排好一卷一卷的宣紙,一盤一盤的墨汁。他進屋之后就伸胳膊挽袖子,揮毫落紙如云煙,還要一面和人寒暄,大有手揮五弦目送飛鴻之勢。胡先生的字如其人,清癯消瘦,而且相當工整,從來不肯作行草,一橫一捺都拖得很細很長,好像是伸胳膊伸腿的樣子。不像瘦金體,沒有那一份勁逸之氣,可是不俗。胡先生說蔡孑民先生的字,也是瘦骨嶙峋,和一般人點翰林時所寫的以黑大圓光著名的墨卷迥異其趣,胡先生曾問過他,以他那樣的字何以能點翰林,蔡先生答說:“也許是因為當時最流行的是黃山谷的字體罷!”
胡先生最愛寫的對聯是:“大膽地假設,小心地求證;認真地做事,嚴肅地做人。”我常惋惜,大家都注意上聯,而不注意下聯。這一聯有如雙翼,上聯教人求學,下聯教人做人,我不知道胡先生這一聯產生了多少效果。這一聯教訓的意味很濃,胡先生自己亦不諱言他喜歡用教訓的口吻。他常說:“說話而教人相信,必須斬釘截鐵,咬牙切齒,翻來覆去。《圣經》里便是時常使用Verily、Verily以及Thoushalt等等的字樣。”胡先生說話并不武斷,但是語氣永遠是非常非常堅定的。
胡先生從來不在人背后說人的壞話,而且也不喜歡聽人在他面前說別人的壞話。有一次他聽了許多不相干的閑話之后喟然而嘆曰:“來說是非者,便是是非人!”相反的,人有一善,胡先生輒津津樂道,真是口角春風。徐志摩給我的一封信里有“胡圣潘仙”一語,是因為胡先生向有“圣人”之稱,潘光旦只有一條腿,可躋身八仙之列,并不完全是戲謔。
【梁實秋 憶老舍 胡適】相關文章:
梁實秋:胡適先生二三事08-09
梁實秋憶青島08-09
臧克家曾憶梁實秋09-09
憶老舍的閱讀答案07-29
梁實秋《雅舍小品》憶冰心07-27
梁實秋《槐園夢憶》簡介08-27
梁實秋《雅舍雜文·胡適之論詩》原文及答案08-19
梁實秋雅舍雜文胡適之論詩 閱讀題答案11-21
胡適經典詩歌10-22
對梁實秋的評價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