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梁實秋《雅舍談吃》散文集:《咖喱雞》
引導語:咖喱雞塊是熱菜菜譜之一,以土豆為制作主輔,咖喱雞塊的烹飪技巧以燒為主,口味屬于咖喱味。梁實秋先生的著名《雅舍談吃》散文集有記錄此菜的做法與介紹,歡迎大家閱讀下面的《咖喱雞》原文。
我小時候不知咖喱粉是什么東西做的,以為像是咖啡豆似的磨成的。吃過無數次咖喱雞之后才曉得咖喱粉乃是幾種香料調味品混制而成。此物最初盛行于印度南部及錫蘭一帶。咖喱是curry的譯音,字源是印度南部坦米爾語的kari,義為調味醬。咖喱粉的成分不一,有多至十種八種者,主要的是小茴香(cumin),胡荽(coriander)和郁金根(turmeric),黃色是來自郁金根。各種配料的成分比例不一致,故各種品牌的咖喱粉之味色亦不一樣,有的很辣,有的很黃,有的很香。
凡是用咖喱粉調制的食品皆得稱之為咖喱。最為大家所悉知的是咖喱雞(chicken curry)。我在一九一二年左右初嘗此味,印象極深。東安市場的中興茶樓,老板傅心齊很善經營,除了賣茶點之外兼做簡單西餐。他對先君不斷的游說:“請嘗嘗我們的牛爬(即牛排),不在六國飯店的之下,請嘗嘗我們的咖喱雞,物美價廉。”牛肉不愿嘗試,先叫了一份咖喱雞,果然滋味不錯。他們還應外叫,一元錢四只筍雞,連汁湯滿滿一鍋送到府上。我們時常打個電話,叫兩元的咖喱雞,不到一小時就送到,家里只消預備白飯,便可享有豐盛的一餐,家人每個可以分到一只小雞,最稱心的是咖喱湯泡飯,每人可以罄兩碗。
其實這樣的咖喱雞可說是很原始的,只是白水煮雞,湯里加些芡粉使稠,再加咖喱粉,使成為黃澄澄辣兮兮的而已。因為咖喱的香味是從前沒嘗過的,遂覺非常可喜。考究一點的做法是雞要先下油鍋略炸,然后再煮,湯里要有馬鈴薯的碎塊,煮的半爛成泥,雞湯自然稠和,不需勾芡。有人試過不用馬鈴薯,而用大干蠶豆,效果一樣的好。
高級西餐廳的咖喱雞,除了幾塊雞和一小撮白飯之外,照例還有一大盤各色配料,如肉松、魚松、干酪屑、炸面包丁、葡萄干之類,任由取用。也有另加一勺馬鈴薯泥做陪襯的。我并不喜歡這些夾七夾八的東西,雜料太多,徒亂人意。我要的只是幾塊精嫩的雞肉,充足的咖喱汁,適量的白飯。
印度人吃咖喱雞飯,和吃別的東西一樣,是用手抓的。初聞為之駭然。繼而一想,我們古時也不免用手抓飯。《禮?曲禮》:“共飯不澤手。”注:“澤,謂捼莎也。”《疏》:“古之禮,飯不用箸,但用手,既與人共飯,手宜潔凈,不得臨食始捼莎手乃食,恐為人穢也。”意思是說,飯前要把手洗干凈,不可臨時搓搓手就去抓飯。古已有箸而不用,要用手抓,不曉得其故安在。直到晚近,新疆的一些少數民族不是還吃抓飯抓肉么?我還是不明白,咖喱雞飯如何能用手抓。
名家談“吃”:如何把美食寫得活色生香?
梁實秋
梁實秋也是一位擅長將美食寫得活色生香的知味者。他的《雅舍談吃》言辭優美,清靈風趣,灑脫的行文里流淌的是對生活的美好感受。他寫老北京的湯包、燒鴨、爆肚兒、烏魚錢、大閘蟹、烤羊肉、豆汁兒、核桃腰、瓦塊魚、鐵鍋蛋、小吃酸梅湯、核桃酥和糖葫蘆等,讀來令人垂涎欲滴,似乎舌尖上也沾滿了這些美食的味道。在《水晶蝦餅》一文中,他這樣寫道:“七分蝦肉要加三分豬板油,放在一起剁碎,不要碎成泥,加上一點點芡粉,捏成圓球,略按成厚厚的小圓餅狀,下油鍋炸,要用豬油,用溫油,炸出來白如凝脂,溫如軟玉,入口松而脆。”語言生動、明快,寥寥數筆,就把美食的做法和口味描繪得活靈活現,讓人猶如親歷。他在《集內文》中說:“偶因懷鄉,談美味以奇興;聊為快意,過屠門而大嚼。”他談美食,也是為了寄托鄉思。因此有讀者如此贊道:梁實秋的吃是文人式和書房式的,而這種“吃”,其實也是“癡”,其故國之癡、鄉里之癡、傳統之癡,都在舉箸投筆間了。
汪曾祺
汪曾祺愛吃會吃在現代文學史上是很有名的,金庸贊譽他是“滿口噙香中國味的作家”。汪曾祺寫吃,無論是日常菜饌,還是野味珍饈,文字都淡雅干凈,娓娓道來,讓看的人口舌生津,大呼過癮。他對食物抱著寬和的態度,認為“一個人的口味要寬一點、雜一點。‘南甜北咸東辣西酸’,都去嘗嘗。”所以,土豆、蘿卜、咸菜、苦瓜、炒米、茶面、干絲、豆腐、枸杞、薺菜、馬齒莧等家常菜蔬,他也能鼓搗出花樣來,一旦落于筆下,就變得活色生香。其中寫得最出色的,還是要數他的故鄉高郵的那些美食,從咸鴨蛋到炒米和焦屑,從咸菜茨菰湯到昂刺魚和虎頭鯊,記載的都是普通人家的尋常食物。他寫香椿拌豆腐:“嫩香椿頭,芽葉未舒,顏色紫赤,嗅之香氣撲鼻,入開水稍燙,梗葉轉為碧綠,撈出,揉以細鹽,候冷,切為碎末,與豆腐同拌,下香油數滴。一箸入口,三春不忘。”這樣的文字看似隨心率性,但實際上他是借著故鄉的美食,表達了一種濃濃的故鄉情。
周作人
周作人寫散文也喜歡談吃,他住在京城“苦雨齋”里,喝苦茶,吃豆腐、蘿卜、白薯等清淡的家常菜蔬,寫平和閑適的文章。《知堂談吃》一書里寫的`都是日常生活中的食物,酒、茶、臭豆腐、野菜等這些再平凡不過的事物。在《喝茶》中,周作人寫道:“喝茶當于瓦屋紙窗之下,清泉綠茶,用素雅的陶瓷茶具,同二三人共飲,得半日之閑,可抵十年的塵夢。”可見他對待飲食的文化觀念和藝術韻味。對于故鄉浙東紹興美食,糕干、糯米食、白果、水紅菱、紹興酒、烤越雞、鲞凍肉等,周作人都是念念不忘的。他十分愛吃鲞凍肉,這是浙東過年必備的食品,做法簡單,只是白鲞切塊,與豬肉同煮,重要的是凍了才吃而不是吃現煮的。久居京城的他,很為吃不到此味而抱憾。他在《烤越雞》里寫道:“我所覺得喜歡的還是幾樣家常菜,而且越人安越,這又多是從小時候吃慣了的東西。腌菜筍干湯、白鲞蝦米湯、干菜肉、鲞凍肉,都是好的。假設天天能夠吃飽玉米面和白薯,加上蘿卜鲞幾片,也已經很可滿足。”這些散發出淡淡鄉土清香的談吃小品,飽含的是濃濃的思鄉之情,于文人雅士閑情偶寄中,勾人食欲,讓人格外能體會出一種橫生的妙趣。
【梁實秋《雅舍談吃》散文集:《咖喱雞》】相關文章:
梁實秋《雅舍談吃》散文集:《吃》12-03
梁實秋《雅舍談吃》散文集:《饞》04-29
梁實秋《雅舍談吃》簡介08-08
雅舍·梁實秋10-28
梁實秋《雅舍小品》雅舍、拜年07-31
梁實秋雅舍簡介10-27
梁實秋雅舍的結構08-09
《雅舍》梁實秋賞析0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