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老舍的我的母親賞析
《我的母親》是一篇質樸無華、情真意切的回憶母親的散文。文章中體現了母親對子女的舐犢之情,子女對母親的感激、懷念與贊頌之情。下面是由小編整理的關于老舍的《我的母親》賞析。歡迎閱讀。
老舍的我的母親賞析 篇1
《我的母親》是老舍回憶他母親所寫的一篇記敘文。全文通過對母親一生經歷往事的回憶,塑造了母親的形象,突出表現了母親勤勞刻苦、善良寬容、樂于助人、意志堅強等性格與偉大無私的母愛,以及母親的人格力量對作者思想性格形成的深刻影響。
而文章的最后一句:“唉!還說什么呢?心痛!心痛!”更是以簡樸的語句,表現出作者欲言又止,又難以盡述的追悔內疚之情與無從說起,又沒齒難忘的養育教誨之恩。
作者在文章中敘述了母親生活中的一些片段,如“最會吃虧。給親友鄰居幫忙,她總跑在前面……但是吵嘴打架,永遠沒有她”,“在刺刀下,饑荒中,保護著兒女……從無辦法中想出辦法來”。這些都說明了母親軟而硬的個性,而母親的'這種個性又深深的影響到了作者,使得作者擁有了“對一切人與事,都取與平的態度,把吃虧看作當然”。與下文的“我的真正的教師,把性格傳給我的,是我的母親”相照應。
“失去了慈母便像花插在瓶子里,雖然還有色有香,卻失去了根”。這是作者經七七盧溝橋事變后,從濟南逃到西南對思母的那種復雜心情。也許我們都不曾體會過,也不曾知曉過,但作者卻覺得很痛苦,因為世界上沒有什么會比思鄉情,念母情更來得強烈了。
作者把自己比喻成失去了根的花,是怕當每次收到家信的時候,就會有不詳的消息從中滲露出來。有母親的人,心是安定的。作者又何嘗不想這樣呢?
“我疑惑,我怕”。疑惑為什么在一年的家信中都找不到關于母親起居的情況,怕母親早以有不策,只是作者不想捅破,捅破那層似窗紙一樣的念母之情。但噩耗還是傳來,原來母親已經去世有一年了。
作者最后也只剩下內疚而又惋惜不已的哀痛,只能以“心痛!心痛!”來結束全文。作者在敘寫個人生活經歷與一些感受很深的事情時,把深沉的感情寄寓在平實簡樸的語言中,讀來親切,令人動情。而最后那句“心痛!心痛!”更是被人們視為經典。我們又何嘗不能拿來借鑒呢?
老舍的我的母親賞析 篇2
老舍是一個含蓄、內斂的人,不屬情感型作家,絕不擅長直抒胸臆式的鋪陳渲瀉。然而,閱讀老舍的《我的母親》一文時,我們卻可以分明地感受到作者那在樸實、平淡的語言外衣下洶涌澎湃著的感情的潮水。是什么力量使作者的感情如此奔放的呢?下面就讓我們一起去探尋一下那神秘的力量吧!
一、母愛如海
“皇上跑了,丈夫死了,鬼子來了,滿城是血光火焰”,危難當頭,母親毫不畏懼,“要在刺刀下,饑荒中,保護著兒女”。母親就是這樣“要從無辦法中想出辦法來”,這“知其不可而為之”的勇氣,不正是無私母愛的折射嗎?
在家境極其困難的情況下,“我”偷偷地考入了師范學校,母親知道后卻不但沒有責怪“我”,還想方設法籌齊了保證金,“含淚把我送出門去”。這讓母親“作了半個月難”才籌齊的巨款,不正是無私母愛的結晶嗎?
“三姐是母親的右手”,但是,“她不能為自己的便利而耽誤了女兒的青春”,“她掙扎著,咬著嘴唇,手扶著門框,看花轎徐徐的走去”。這悲壯的一幕,不正是無私母愛的勝利嗎?
而最催人淚下的,則要數母親在除夕之夜送“我”返校的情景。“除夕,我請了兩個小時的假,由擁擠不堪的街市回到清爐冷灶的家中”時,母親“笑”了。只一個“笑”字,就將母親見到兒子的那種喜出望外的心態與抑制不住的激動之情表現得淋一漓盡致。而“及至聽說我還須回校”時,她先是“愣住了”,然后是半天才“嘆出一口氣來”。這一“愣”一“嘆”,包含了豐富的心理活動,反復咀嚼,令人感動。臨走時,母親“遞給我一些花生”,說了聲“去吧,小子”。母親的這一聲“去吧,小子”,聽起來極平常,仔細品味,卻不由得讓人潸然淚下:母親是多么地渴望兒子與自己一起熱一熱鬧鬧地過春節,然而,當她明白“我”必須返校時,她卻故作平靜地讓“我”離去。母親這平靜的反應下,遮掩著多少的理解,遮掩著多少的深情啊!母親的音容笑貌宛在眼前,讓老舍淚眼朦朧,又怎能不讓讀者為之鼻酸呢!
其實,母親所愛的又何止于自己的子女?姑母常鬧脾氣,單在雞蛋里挑骨頭,她都默默地忍受著,還自我解嘲地說,“沒受過婆婆的氣,還不受大姑子的嗎?命當如此”。而“給親友幫忙,她總跑在前面”,“凡是她能做的',都有求必應”。這默默忍受、樂于助人的背后所閃耀著的,不都是母親的愛的光芒嗎?
沒有什么豪言壯語,甚至連話語也說得不多,老舍的母親就是這樣默默地用自己的行動愛著自己的子女,愛著自己的家庭,愛著自己的親友,愛著自己的鄰居……總之,母親有著大海一般無私、寬廣的胸懷,無時不在為自己所愛的一切默默地奉獻著。
二、母親是師
“我”的母親雖然只是一位普通的勞動婦女,并不識字,但她卻是“我的真正的教師”,對“我”進行了“生命的教育”,在性格、習慣、為人處世等等方面都給了“我”巨大的影響,讓“我”繼承了一種可貴的積淀了中華民族幾千年優良傳統的美德,從而成為一位偉大的作家。
老舍之所以成為老舍,就是因為有母親這位“真正的教師”,正如作者所寫,“我之能長大成|人,是母親的血汗灌養的。我之能成為一個不十分壞的人,是母親感化的。我的性格、習慣是母親傳給的”。是啊!如果沒有母親,怎會有日后的老舍!想到這點時,作者心中能不激|情洋溢嗎?而我們能不把對老舍的滿腔熱愛自然地轉化為對其母親的仰慕與緬懷嗎?
母愛如海,母親是師。然而,母親只知付出,從不索取,“她一世未曾享過一天福,臨死還吃的是粗糧”,令作者情不自禁地連呼“心痛!心痛!”,赤子之心,溢于篇外。
紙輕情重,作者對母親的深深眷戀豈是這薄薄的紙所能承載的!這也許就是作者的情感突然變得奔放的根源吧。
【老舍的我的母親賞析】相關文章:
老舍的我的母親的賞析10-25
老舍我的母親的賞析07-22
老舍《我的母親》賞析08-27
老舍我的母親佳句賞析10-12
老舍《我的母親》原文及賞析08-30
老舍作品我的母親賞析05-30
我的母親老舍賞析批注09-05
老舍散文《我的母親》賞析06-16
老舍我的母親作品賞析11-01
老舍我的母親白描手法賞析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