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與海》主題分析
導語:《老人與海》是海明威生前出版的最后一部小說,也是他自己喜愛的作品。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老人與海》主題分析,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主題分析
海明威寫作《老人與海》時,戰爭剛結束,全世界都還在戰爭的壓力之下沒有緩過氣來,美國雖然并不像其他國家一樣經受了幾乎是毀滅性的打擊,但是,參與了戰爭的美國的經濟也受到了創傷,最重要的是戰爭給人們的心靈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創傷,人們還未從世界大戰的噩夢中醒來,破滅、丟失等各種悵惘困擾著人們,《老人與海》中,老人的窮困破敗正好體現的就是這一點。
其實,老人象征的是全人類,而那片茫茫的大海、那一條巨大的馬林魚、那一群鯊魚象征著來自大自然和社會的一切的挑戰。老人的窮困破敗,象征的正是戰后的世界狀況:戰爭摧毀了一切,給人們帶來了身體和心理上無法愈合的創傷,所以,老人“消瘦而憔悴,臉上有些褐斑,那是太陽在熱帶海面上反射的光線所引起的良性皮膚癌變。褐斑從他臉的兩側一直蔓延下去,他的雙手常用繩索拉大魚,留下了刻得很深的傷疤。但是這些傷疤中沒有一塊是新的。”這些傷疤是無法愈合的,也注定了那一群在戰爭中受到創傷的人無法在投入到新的勝利中去,所以在老人釣魚的時候,即使他戰勝了馬林魚,戰勝了鯊魚,但他最后回到家的時候,剩下的卻只是一副骨架,他成為了事實上的失敗者,因為,他沒有實現要打一條大魚的目標。
老人同馬林魚的斗爭,象征的不僅僅只是人與大自然的斗爭,還有人與自己,人與這個戰后飽受創傷的世界的斗爭。馬林魚充滿了力量,有其自身的活力與美麗,到死也未向老人屈服,正如大自然一樣,強大,不屈服,充滿了魅力。這正
是這世界最真實的面貌,她充滿了挑戰與冒險,無論你是怎樣的精神狀態都必須要面對她,要么屈服,要么抗爭,年老的圣地亞哥是一個硬漢子,所以他即使明知自己已經老了,還是義無返顧的選擇了在連續84天一無所獲的情況下出海。
我們可以看到他自己內心中的那種迷惘“我不會再有好運了”,“可是誰知道呢,每天是新的一天啊!”,“我會有好運的,關鍵是要在運氣到來之前做好準備”。他在迷茫中堅持著自己的方向,這是他偉大的地方,也是海明威想要告誡那些在戰爭中受到創傷的人的話語,即使痛苦,即使無望,也要堅持自己的目標,保護自己的尊嚴,作為人,可以被毀滅,但是不能被打敗。老人將自己的尊嚴永遠的留在了書頁之中,那么,我們呢?
當大魚咬鉤后,它將老人的小船拖著向海的深處駛去,即使明知不敵,老人還是堅持同它周旋到底,他告訴自己,他有很多竅門,他可以和它熬到底,可以以命和它相博,所以在后來即使是忍受著身體和心理上的折磨,他還是堅持到了最后。在那一切的搏擊中,老人的和自己的船始終被魚拖到了遠離陸地的海面,在大自然面前,人的力量顯得那么的渺小[3],人甚至都不能自己決定自己的方向,只能是學著適應這個世界發展的方向,以自己的智慧判斷這世界將要前行的趨勢,努力抓住一切的機會讓自己成為勝者。所以老人用自己的智慧抓住時機殺死了馬林魚,在這一切的努力中,老人始終堅持的目標,沒有膽怯退縮,努力的在一切的孤獨,痛苦,疲倦中向前。人在與大自然的抗爭中,是不能退縮的,退縮了,就只能永遠留在世界的大潮之后了,勝利也會隨之離去。
人的意志和力量是無限的,它可以戰勝世界上一切的東西,可以成就一切的偉大,在圣地亞哥自己的眼里,人可以被毀滅,但不能被打敗,所以他一直在堅持,保留自己最初的目標,并為之不停地努力前進,雖然其中有無限的痛苦,但是卻給他帶來了無限的精神愉悅和驕傲,特別是當他回到家里的時候,他感到了愉快,他有了信心,計劃著和男孩一起在出海打魚。正是這種痛苦造就了他,使他可以在經歷這種痛苦后使自己的生命熠熠生光,在海明威的眼中,戰爭已經遠去,在迷惘過后,整個美國,整個世界都應該循著自己的目標,重新開始,同世界上存在著的一切的苦難繼續斗爭,不讓自己被遠去的戰爭打敗,而是要置身其上,以自己的智慧走過所有的痛苦與迷茫,讓迷惘的一代不再迷惘。
圣地亞哥是偉大的,他戰勝了自然,卻也依靠著自然,他所有的自信的來源都是自然賦予,他說:“真希望我不是個漁夫,可我生來就是干這一行的”。這便是最真實的圣地亞哥,除了做漁夫他不知道自己該做什么,他覺得即使不愿意,做一個漁夫同大海抗爭是他的使命,他逃不掉。人也是一樣,為了生存,同自然社會抗爭著,卻又無法離開自然和社會自己生存,人只有在和社會的和平中才能夠取得勝利,活得快了。所以,最后的時候,圣地亞哥的馬林魚被鯊魚吃了,成了一副骨架,這不過是因為海明威希望人們能夠努力在人與自然的斗爭中找到一個平衡,不要回了自己賴以生存的一切而已。
作品影響力
《老人與海》是海明威晚年的作品,憑借這部作品,他榮獲1953年的普利策獎和1954年度的諾貝爾文學獎。同時該書也被評為影響歷史的百部經典之一;美國歷史上里程碑式的32本書之一;1986年法國《讀書》雜志推薦的理想藏書,48小時內賣出530萬本,銷量曾排名第一。
《老人與海》這部小說是海明威最滿意的作品之一,是海明威個人世界觀和人生觀的結晶,是20世紀歐洲文壇最具影響力的小說之一,對促進歐洲文學的發展有著長足的影響。
創作背景
《老人與海》 《老人與海》這本小說是根據真人真事寫的。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后,海明威移居古巴,認識了老漁民格雷戈
里奧·富恩特斯。1930年,海明威乘的船在暴風雨中沉沒,富恩特斯搭救了海明威。從此,海明威與富恩特斯結下了深厚的友誼,并經常一起出海捕魚。
1936年,富恩特斯出海很遠捕到了一條大魚,但由于這條魚太大,在海上拖了很長時間,結果在歸程中被鯊魚襲擊,回來時只剩下了一副骨架。
1936年4月,海明威在《鄉紳》雜志上發表了一篇名為“碧水之上:海灣來信”的散文,其中一段記敘了一位老人獨自駕著小船出海捕魚,捉到一條巨大的大馬林魚,但魚的大部分被鯊魚吃掉的故事。當時這件事就給了海明威很深的觸動,并覺察到它是很好的小說素材,但卻一直也沒有機會動筆寫它!
1950年圣誕節后不久,海明威產生了極強的創作欲,在古巴哈瓦那郊區的別墅“觀景社”,他開始動筆寫《老人與海》(起初名為《現有的海》)。到1951年2月23日就完成了初稿,前后僅用了八周。4月份海明威把手稿送給去古巴訪問他的友人們傳閱,博得了一致的贊美。
【作者簡介】
海明威,美國作家。1952年發表了中篇小說《老人與海》,因此獲諾貝爾文學獎。文風簡練生動。簡潔的文字,鮮明的形象,豐富的情感和深刻的思想是構成其“冰山原則”的四大要素。
【故事梗概】
老漁夫圣地亞哥在海上連續84天沒有捕到魚。起初,有一個叫馬諾林的男孩跟他一道出海,可是過了40天還沒有釣到魚,孩子就被父母安排到另一條船上去了,因為他們認為孩子跟著老頭不會交好運。
第85天,老頭兒一清早就把船劃出很遠,他出乎意料地釣到了一條比船還大的馬林魚。老頭兒和這條魚周旋了兩天,終于叉中了它。
但受傷的魚在海上留下了一道腥蹤,引來無數鯊魚的爭搶,老人奮力與鯊魚搏斗,但回到海港時,馬林魚只剩下一副巨大的骨架,老人也精疲力盡地一頭栽倒在陸地上。孩子來看老頭兒,他認為圣地亞哥沒有被打敗。那天下午,圣地亞哥在茅棚中睡著了,夢中他見到了獅子。
“一個人并不是生來要被打敗的,你盡可以把他消滅掉,可就是打不敗他。”這是圣地亞哥的生活信念,也是《老人與海》中作者要表明的思想。通過圣地亞哥的形象,作者熱情地贊頌了人類面對艱難困苦時所顯示的堅不可摧的精神力量。孩子準備和老人再度出海,他要學會老人的一切“本領”,這象征著人類這種“打不敗”的精神將代代相傳。
【讀書筆記】詳細故事簡介
P1—20,老人第八十四天沒有捕到魚回來,馬諾林熱情迎接了他,老人已經窮的連飯都吃不起了,漁網也早就賣掉了,馬諾林給他找來吃的,鼓勵他。在這天晚上,老人夢到了獅子。
P21—32大馬林魚上鉤之前
注意點一、P21大海是男人還是女人
注意點二、不喜歡水母;喜歡海龜和玳瑁,飛魚,海豚,
注意點三、喜歡一個人喜歡自言自語;希望男孩在身邊
注意點四、關于大海的描寫
P32—84,經過半天一夜,一天,一夜,又半天,老人殺死了大魚。
注意點一、碰到的困難,魚一直在游,手用力的地方被割破,左手抽筋
注意點二、魚在老人看來,更高貴,也更加能干。誰也不配吃這條魚P64 p80,來吧,殺死我吧P53
注意點三、為了激勵自己,想起了自己喜歡的棒球明星和以前扳手腕冠軍輝煌的歷史
P63他已經被魚拖了半天一夜一天P66,又要進入第二個夜晚,他掉到了一條鲯鰍,鲯鰍肚子里有兩條飛魚,他在晚上稍微睡了一會兒,夢到了海豚和獅子
P71開始,殺死大魚:大魚又拖了一夜,在早晨終于跳出了水面,十多次。然后大魚開始慢慢兜圈子,老人感到了體力不支
P77自言自語,鼓勵自己
老人用魚叉殺死了大魚,返航,一切似乎很順利。
一個小時之后,他碰到了第一條鯊魚
P87—89,第一條是灰鯖鯊,咬大魚的尾巴,老人用魚叉猛地鄉下扎進鯊魚的腦袋,殺死了鯊魚。但是老人丟失了40磅的魚肉,而且丟失了他的魚叉和所有的繩子。魚在淌血,別的鯊魚肯定也會來襲擊。
P90的名言,“但人不是為失敗而生的,一個人可以被毀滅,但不能被打敗。”
P94第二波:兩條鏟鼻鯊,老人的武器是綁在船槳上的刀子。第一條殺死了,第二條溜走了P97第三波:獨自來的鏟鼻鯊,殺死了鯊魚,丟失了刀子。
P99第四波,傍晚的時候,兩條鏟鼻鯊武器,斷槳上鋸下來的槳柄。一條不知去向,一條圍著船打轉。又到了晚上
P103,第五波到了半夜,一群鯊魚,他丟失了自己的棍棒。用船柄砸鯊魚,船柄斷了,就繼續用斷裂的手柄刺向鯊魚。最后一條鯊魚,沒有什么可吃的了。
P105,他知道自己終于被擊垮了
P105—結束,老人回到了岸上,小男孩馬諾林以老人為自豪,大家都非常驚訝,對于老人捕到的這條魚。小男孩以老人為榮,準備追隨老人,老人在睡夢中又夢到了獅子。
【作品主題】
小說是作者悲劇世界觀和硬漢性格的寓意性表現。人處在充滿敵意的世界里只有堅韌不拔、勇敢地經受考驗和面對自已的悲劇,才能體現人生的最高意義和最高價值,才能在永恒不變的悲劇里表現人的本質。小說表現出的自然場景是不可理喻、充滿暴力的世界;圣地亞哥的遭遇
是人類注定要失敗命運的寫照;社會暴力強大兇殘、人的命運又往何處去?圣地亞哥是一個精神上的強者,不向注定的命運屈服。通過這個形象,作者歌頌了人類勇敢和堅毅不屈之精神力量。
老人是一位失敗的英雄,“一個人并不是生來要給打敗的,你盡可以把他消滅掉,可就是打不敗他”,這是老人的生活信條。他正視失敗甚至死亡,表現出無畏的勇氣和硬漢的奮斗精神。他展現了人類最寶貴的精神力量,這是人類進取精神的象征。
大海是環境力量的象征。其中有友善的力量,也有邪惡的勢力。在大海里,老人走得不遠便一無所獲,而走得太遠,又會得而復失,因此,通過老人與大海的搏斗,海明威表達了他對人與自然關系的思考:自然法則是人類力量不可抗拒的,我們崇尚人對自然不屈不撓的斗爭,也要崇尚人與自然的和諧共處。
【人物形象】
1、圣地亞哥
古巴老漁民圣地亞哥是海明威塑造的最后一位悲劇英雄,也是他一生塑造的硬漢性格的最后總結。貧窮而又不走運的老漁夫圣地亞哥的命運是悲哀的,而他卻又是一個失敗的英雄,“打不敗的失敗者”。生活和歲月給“獨自在灣流里的一只小船上打魚的老頭兒”折磨,令他“身上的每一部分都顯得老邁”了,可是他“毫不沮喪”。作品開始,老人正趕上“背運”。整整八十四天,他連一條魚都沒有捉到。就連跟他在一起很長時間的一個孩子,也不得不在第四十天離開了他。第八十五天,他碰上了好運氣,捕到了一條特大的馬林魚。正當老人高興地返航時卻遇到鯊魚。鯊魚不斷地襲擊那條大魚,老人一個人在小船上同鯊魚戰斗,用漿打、戳、刺,累得筋疲力盡,鯊魚還是把這條大魚能吃的地方都吃掉了。老人拖著碩大的魚骨架爬回岸邊。但老人說:“人可不是造出來要給打垮的。可以消滅一個人,就是打不垮他。”
圣地亞哥是海明威所崇尚的完美的人的象征:堅強、寬厚、仁慈、充滿愛心,即使在人生的角斗場上失敗了,面對不可逆轉的命運,他仍然是精神上的強者,是“硬漢子”。“硬漢子”在外界巨大的壓力和厄運打擊時,仍然堅強不屈,勇往直前,甚至視死如歸,他們盡管失敗了,卻保持了人的尊嚴和勇氣,有著勝利者的風度。通過圣地亞哥的形象,作者熱情地贊頌了人類面對艱難困苦時所顯示的堅不可摧的精神力量。
①面對困境毫無畏懼、鎮定自若:圣地亞哥孤身一人,年邁力薄,食物和淡水不充足,自然界變化萬千,他的對手又力大無比而且意志堅決,他泰然自若,征服自然,捕獲大魚。
②在極端困難的情況下堅忍不拔:右手負傷流血,左手又抽筋,疲倦使他頭昏眼花,但他懷著只要不死就與大魚周旋到底的決心頑強堅持。餓了,他不顧腥氣吃生魚肉。渴了,他把不多的淡水省著喝。堅強的意志幫助他度過危機,迎來勝利。
③面對厄運永不低頭:鯊魚來爭吃大魚的肉時,老人已疲憊不堪,可是他仍然用一切可用的武器竭盡全力消滅它們,表明他明知要失敗也要奮斗到底的決心。
總結:桑地亞哥是位堅毅剛強的老人。在這場人與自然搏斗的驚心動魄的悲劇中,老人每取得一點勝利都付出了慘重的代價,最后遭到無可挽回的失敗。但他又是勝利者,是一個不向命運低頭的英雄,是一個無論在怎么艱苦卓絕的環境里,都憑著自己的勇氣、毅力和智慧進行英勇抗爭的勇士,是一個捍衛了“人的靈魂的尊嚴”的人。
①外貌刻畫:瘦削、滿布皺紋和疙瘩。但雙眼還象海水一樣湛藍,充滿智慧、經驗和決心。 ②側面表現:圣地亞哥崇拜的壘球好手狄馬吉奧力克生理缺陷,打起球來生龍活虎,與老人互相映襯。老人對昔日與黑人比賽扳手的追憶證明他一貫堅強,往日的勝利是他眼下獲取力量的源泉。馬諾林是老人形象的延續,代表著對實利主義的鄙棄和對征服自然的熱愛。以鯊魚的巨大勇猛來襯托老人的勇敢。
③象征手法(大海、馬林魚、獅子等,參見后面的分析、練習)
④經典語言:每一天都是一個新的日子。走運當然是好。不過我情愿做到分毫不差。這樣,運氣來的時候,你就有所準備了。不過話得說回來,沒有一樁事是容易的。 “不過人不是為失敗而生的,”他說,“一個人可以被毀滅,但不能被打敗。”
☆⑤典型細節:
圣地亞哥雖然羸弱,在嚴酷的命運的威壓下,卻保持著一種崇高的“硬漢”精神。這種精神集中體現在處在任何艱難的條件下都不放棄希望;敢于挑戰,永不服輸和忍受孤獨。
A、作者刻畫了圣地亞哥敢于挑戰,永不服輸的精神。
老人捕魚的過程就像是人生的過程。每一個人都在這個世界上努力的生活著,可能要面對浩瀚無垠的大海,面對尖牙利齒、貪得無厭的鯊魚,而僅有的只是一只小船和作為人生存在這個世界上的支撐——靈魂。在可敬又可畏的大自然面前,一切的人類都顯得渺小。可是作者卻向讀者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人應該以怎樣的姿態在這個世界上生活。同時作者也通過老人在獨自面對大海,面對鯊魚時采取的行動回答了這個問題。
較量的第一回合,老人壓抑著自己的渴望,靜靜的等待魚兒咬鉤。老人無聲的訴說,反映了內心強烈的渴望。老人用耐心度過這大戰來臨前的寧靜。
接下來是力量的較量,盡管老人“拿身子的重量作為支撐,揮動雙臂,輪換地把釣索往回拉”。可是“那魚只顧慢慢地游開去,老人無法把它往上拉一英寸”。魚大得以至于可以把船拉著走,拉向更為廣闊的深海。一邊是上了年紀的老人,一邊是深不可測的大海和未知的傷害。黑格爾說過:“人格的偉大和剛強的程度,只有借助于矛盾對立的偉大和剛強程度才能衡量出來。”老人令人敬佩的勇氣也是通過他對對手——大海,大魚和后來的大鯊魚表現出來。
歸途中,老人遭遇了更大的挑戰,馬林魚血引來了鯊魚群。作者極力描寫鯊魚,旨在表現老人的英雄氣概。大魚越是兇猛不好對付,捕魚、斗鯊的老人的形象就越高大。
老人本質是弱的,但老人挑戰年齡,挑戰生理極限。“‘拉呀,手啊’,他想。‘站穩了,腿兒。為了我熬下去吧,頭。為了我熬下去吧。你從沒暈倒過’”。這些語言和行為都源于老人對勝利與力量的渴望。老人可以“興高采烈”地與孩子講棒球。而老人的夢境中的獅子更加強烈的體現了這一點。——獅子,在西方文化中被認為是百獸之王,是力量與權力的象征。
老人爭強好勝的心態在年青時就已經有了積淀。作者寫到老人年青時與人比腕力,“整整一天一夜,他們把手拐兒擱在桌面一道粉筆線上,胳膊朝上伸直,兩只手緊握著。雙方都竭力將對方的手使勁朝下壓到桌面上”,“使出渾身的力氣來,硬是把黑人的手一點點朝下扳,直到壓在桌面上”。“他認為如果一心想要做到的話,他能夠打敗任何人”。不可否認,身強體壯,精力旺盛的時代已經過去,老人已大不如前。作者筆下,讀者可以看出老人對重新獲得力量的強烈渴望。“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老人身上體現的精神與詩人想表達的意思殊途同歸。這也是作者追求的。“他追求的是一種永恒的東西,這就是人的堅毅的品格”。老人捕魚和斗鯊的部分,作者并不想強調人與自然的對立,事實上,人本生也是自然的一部分。老人將大海當成溫柔的女性。老人問不懂語言的鳥兒“你多大了,這是第一次出門嗎?”即使是自己想得到的魚,老人也說“魚啊,我愛你,非常尊敬你。”馬克思主義哲學告訴我們,矛盾是對立統一的。人與自然的關系更加如此。
在與魚的斗爭過程中,老人展現了冷靜與睿智的一面。在斗爭相持的時候,“別想了,老頭兒,”他對自己說。“眼下且輕輕地靠著木船舷歇息,什么都不要想。它正忙碌著。你越少忙碌越好”。他根據釣索的斜度判斷魚兒正往淺處游。老人想“我必須把它拉得極近,極近,極近,我千萬不能扎它的腦袋。我該扎進它的心臟”。這些不僅是老人一生捕魚的經驗,也是老人頭腦
【《老人與海》主題分析】相關文章:
《老人與海》人物形象與主題分析09-17
關于《老人與海》的四個主題的分析07-30
《老人與海》主題05-23
老人與海的主題06-08
《老人與海》的主題09-26
老人與海老人的形象分析10-21
關于《老人與海》課文分析08-10
《老人與海》表層主題09-18
《老人與海》結構及主題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