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蘭亭集序》結構分析
《蘭亭集序》又名《蘭亭宴集序》《蘭亭序》《臨河序》《禊序》和《禊貼》。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蘭亭集序》結構分析,一起來看看吧。
《蘭亭集序》結構分析 篇1
【課文結構分析】
課文思路:
第一部分(1段)記敘蘭亭集會的盛況。
第二部分(2~3)抒發作者人生感慨。
【課文結構圖示】
今天下午我們高一年級語文組全體語文教師在我的班級高一(19)班聽了我的一節公開課。從課后老師們的評價看,我的這節課是成功的`,體現了新課改的精神。
我的這節課是《蘭亭集序》的第二課時。第一課時所解決的問題是,明確了第二單元的學習目標,了解了王羲之這位作者及作品創作背景,教大家讀了三遍文章,又幫助大家梳理了生字詞、通假字、一詞多義、詞類活用、特殊句式等?梢哉f第一課時大家學習很充實。這樣的課很實在但也沒有什么新意,當然也是最保險的課,一般來說不會有什么閃失。那么,第二課時我仍然這么上嗎?我也知道第二課時主要是分析文章的主題,我帶著大家分析一下文章就可以輕松完成任務。但我總覺得這樣上太乏味,缺少創新。第二課時應該體現一下新課改的精神。怎么上呢?我在思考之時突然大腦的屏幕上仿佛有一個閃電閃過──對聯。對呀,這篇文章能不能用對聯帶動起來呢?我還記得我在上一屆教學生學習這篇文章時,曾撰寫一副對聯幫助學生理解文章,學生對這副對聯也很感興趣,都紛紛抄在書上。如果我也用這副對聯帶動文章的講解可以嗎?我在心里默默地設計起第二課時的教學程序來。很快我的第二課時就設計出來了。
現在想一想,我的這節課確實有可圈可點之處。
在課堂上,我首先給同學們賣了個關子:“今天這節課,我們每位同學都要作一副對聯!”同學們一聽就慌了。因為他們從來沒擬過對聯!斑@副對聯很好擬,我先給大家做個示范!”于是我邊帶著學生讀文章邊分析文章的精邃,邊擬出如下對聯:
群賢畢至,一觴一詠成就蘭亭華章,信可樂也;
少長咸集,幾俯幾仰參悟人生哲理,豈不悲哉?
《蘭亭集序》結構分析 篇2
蘭亭集序
永和1九年,歲在癸丑,暮春2之初,會3于會稽4山陰5之蘭亭,修禊事也6。群賢7畢至8,少長9咸10集。此地有崇山峻嶺11,茂林修竹12,又有清流激湍13,映帶左右14。引以為流觴曲水15,列坐其次16。雖無絲竹管弦之盛17,一觴一詠18,亦足以暢敘幽情19。
是日也20,天朗氣清,惠風21和暢22。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23,所以24游目騁25懷,足以極26視聽之娛,信27可樂也。
夫人之相與,俯仰一世28。或取諸29懷抱,悟言30一室之內;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31。雖趣舍萬殊32,靜躁33不同,當其欣于所遇,暫34得于己,快然自足35,不知老之將至36。及其所之既倦37,情隨事遷38,感慨系之39矣。向40之所欣,俯仰之間,已為陳跡41,猶不能不以之興懷42。況修短隨化43,終期44于盡。古人云:“死生亦大矣45!”豈不痛哉!
每覽昔人興感之由,若合一契46,未嘗不臨文嗟悼47,不能喻48之于懷。固知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49。后之視今,亦猶今之視昔,悲夫!故列敘時人50,錄其所述51。雖世殊事異,所以興懷,其致一也52。后之覽者53,亦將有感于斯文54。[1][2][3]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永和:東晉皇帝司馬聃(晉穆帝)的年號,從公元345—356年共12年。永和九年上巳節,王羲之與謝安,孫綽等41人。舉行禊禮,飲酒賦詩,事后將作品結為一集,由王羲之寫了這篇序總述其事。
暮春:陰歷三月。暮,晚。
會:集會。
會稽(kuàijī):郡名,今浙江紹興。
山陰:今紹興越城區。
修禊(xì)事也:(為了做)禊禮這件事。古代習俗,于陰歷三月上旬的巳日(魏以后定為三月三日),人們群聚于水濱嬉戲洗濯,以祓除不祥和求福。實際上這是古人的一種游春活動。
群賢:諸多賢士能人。指謝安等三十二位社會的名流。賢:形容詞做名詞。
畢至:全到。畢,全、都。
少長:如王羲之的兒子王凝之、王徽之是少;謝安、王羲之等是長。
咸:都。
崇山峻嶺:高峻的山嶺。
修竹:高高的竹子。修,高高的樣子。
激湍:流勢很急的水。
映帶左右:輝映點綴在亭子的周圍。映帶,映襯、圍繞。
流觴(shāng)曲(qū)水:用漆制的酒杯盛酒,放入彎曲的水道中任其飄流,杯停在某人面前,某人就引杯飲酒。這是古人一種勸酒取樂的方式。流,使動用法。曲水,引水環曲為渠,以流酒杯。
列坐其次:列坐在曲水之旁。列坐,排列而坐。次,旁邊,水邊。
絲竹管弦之盛:演奏音樂的盛況。盛,盛大。
一觴一詠:喝著酒作著詩。
幽情:幽深內藏的感情。
是日也:這一天。
惠風:和風。
和暢,緩和。
品類之盛:萬物的繁多。品類,指自然界的萬物。
所以:用來。
騁:使······奔馳。
極:窮盡。
信:實在。
夫人之相與,俯仰一世:人與人相交往,很快便度過一生。夫,句首發語詞,不譯。相與,相處、相交往。俯仰,表示時間的短暫。
取諸:取之于,從······中取得。
悟言:面對面的交談。悟,通“晤”,指心領神會的妙悟之言。
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就著自己所愛好的事物,寄托自己的情懷,不受約束,放縱無羈的生活。因,依、隨著。寄,寄托。所托,所愛好的事物。放浪,放縱、無拘束。形骸,身體、形體。
趣(qǔ)舍萬殊:各有各的愛好。趣舍,即取舍,愛好。趣,通“取”。萬殊,千差萬別。
靜躁:安靜與躁動。
暫:短暫,一時。
快然自足:感到高興和滿足。然,······的樣子。
不知老之將至:(竟)不知道衰老將要到來。語出《論語·述而》:“其為人也,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币槐居小霸痹诰淝。
所之既倦:(對于)所喜愛或得到的`事物已經厭倦。之,往、到達。
情隨事遷:感情隨著事物的變化而變化。遷,變化。
感慨系之:感慨隨著產生。系,附著。
向:過去、以前。
陳跡:舊跡。
以之興懷:因它而引起心中的感觸。以,因。之,指“向之所欣……以為陳跡”。興,發生、引起。
修短隨化:壽命長短聽憑造化;,自然。
期:至,及。
死生亦大矣:死生是一件大事啊。語出《莊子·德充符》。
契:符契,古代的一種信物。在符契上刻上字,剖而為二,各執一半,作為憑證。
臨文嗟(jiē)悼:讀古人文章時嘆息哀傷。臨,面對。
喻:明白。
固知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本來知道把死和生等同起來的說法是不真實的,把長壽和短命等同起來的說法是妄造的。固,本來、當然。一,把……看作一樣;齊,把……看作相等,都用作動詞。虛誕,虛妄荒誕的話。殤,未成年死去的人。妄作,妄造、胡說。一生死,齊彭殤,都是莊子的看法。出自《齊物論》。
列敘時人:一個一個記下當時與會的人。
錄其所述:錄下他們作的詩。
其致一也:人們的思想情趣是一樣的。
后之覽者:后世的讀者。
斯文:這次集會的詩文。
課文思路
第一部分(1段)記敘蘭亭集會的盛況。
第二部分(2~3)抒發作者人生感慨。
《蘭亭集序》結構分析 篇3
東晉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三日,王羲之與謝安、孫綽等四十一人,在山陰(今浙江紹興)藍亭“修禊”會人各人作詩,王羲之為他們的詩文寫序文手稿。序中記敘蘭亭周圍山水之美和聚會的歡樂之情,抒發作者對好景不長、生死無常的感慨。法貼相傳之本,共二十八行,三百二十四字,章法、結構、筆法都很完美,是他三十三歲時的得意之作。后人評道:“右軍字體,古法一變。其雄秀之氣出于天然,故古今以為師也。”因此,歷代書家都推《蘭亭》為“天下第一行書”。
從用筆上看右軍多用中側鋒,結果是質妍均亭,線條遒勁峻爽。黃魯直甚至在書評中把印印泥歸為羲之特色。結構更是蘭亭一大特色,平淡中富變化,險絕中求平衡,君子藏器,充分地體現了董文敏右軍是龍的評語。章法上更是充分體現出平淡舒緩,且又抑揚頓挫,古人評不激不勵,風規自遠
一、筆法與線條
整個《蘭亭序》筆法源自章草筆法。王羲之有章草而成更加流便的書寫方式,達到了行書特點,其中楷則法度占比例大與草書境。用筆變化多端,其中“之”字無一重復,便是一例。字法形神兼備,情態盎然,具體筆法是:
1.橫畫在字形變化中起著平衡結構的作用,其寫法是:左上露(或回)鋒由輕漸重入筆;稍停即向右微偏右上中鋒運行;稍提筆向右下再轉鋒向左微偏左上回鋒收筆。
2.豎畫的寫法是:逆鋒起筆轉折稍頓;中鋒向下運筆;邊行邊提,力達鋒尖。
3.撇的.寫法:露鋒入筆向右上;轉鋒向下邊行邊輕按;繼續輕按,并向左下弧度運行;到適當處,筆毫邊行邊提稍微弧向左微偏下方運行。
4.捺的寫法是:逆鋒向左稍頓即微提筆,然后往向右下沿著運行,力達鋒尖,整個捺畫是:“一波三折”狀。
其筆法的平動、擺動、提按、中鋒、側鋒,線條的運動、節奏感,千變萬化,豐富多彩。
二、結構與空間
其字筆畫自然,間架組合形密委婉,參乎妙理,察其經趣,漸次相就,故結體遒麗,從結體有承上啟下,天覆地載;向背,疏排縝密。短方長方,左右相讓,等等。繩墨有松緊相宜。
此段話禪述了其字的外形、平衡、重心、筆畫、中宮、勢力、空間、風格等特點。
三、章法
董其昌在《畫禪室隨筆》中寫道:“右軍《蘭亭序》,章法為古今第一,其字皆映帶而生,或大或小,隨手所如,皆入法則,所以為神品也。”后世珍視其布白之美,臨摹者雖難免滲入各自的筆性,但無人稍變其章法布白。正如解縉在《春雨雜述》中所說的那樣:“右軍之敘蘭亭,字既盡美,尤善布置,所謂增一分太長,虧一分太短!
《蘭亭序》的章法,整篇一氣呵成,仿佛如天生麗質,翩翩起舞,其舞姿之美是古今第一、無比倫比的。
《蘭亭序》的特色還遠遠不止這些,技近乎道,蘭亭書風恰恰符合中國文人所推崇的中庸思想以及道家自然之論。除此之外,個人認為右軍書風散發著一種貴族氣息,它體現了那個時代文化精髓,對改變當下浮躁的書風都有著重要意義,右軍那從容不迫的處世態度更值得我輩學習。
【《蘭亭集序》結構分析】相關文章:
《蘭亭集序》結構特點06-25
《蘭亭集序》字的結構特征06-21
《勸學》的結構分析07-10
蘭亭集序藝術手法分析08-30
《蘭亭集序》整體分析及賞析07-27
《勸學》課文結構分析06-29
《蘭亭集序》創作背景及整體分析07-11
琵琶行結構分析06-23
《木蘭詩》的藝術結構分析08-27
離騷全詩結構分析0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