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亭集序文言現象
蘭亭集序是王羲之與許多的詩人相聚蘭亭集,后來所寫,下面與小編一起學習蘭亭集序文言現象,歡迎大家閱讀!
蘭亭集序文言現象
古今異義
1、列坐其次 古義:其,代詞,指曲水。次,旁邊、水邊。如:列坐其次。 今義:①次第較后;第二。 ②次要的地位。
2、亦將有感于斯文 古:這些文章 今:常用義為文雅,又指文化或文人。
3、或取諸懷抱 古:胸懷抱負。 今: ①抱在懷里; ② 胸前; ③ 心里存著; ④ 打算。
4、引(之)以(之)為流觴曲水。 古義:把……作為。 今義:認為。
5、所以游目騁懷 古義:①表憑借,用來。 ②……的原因。如:所以興懷。 今義: ①表因果關系的連詞;②實在的情由或適宜的舉動(限用于固定詞組中做賓語)。
6、俯仰一世 古義:形容時間短暫。 今義:低頭抬頭 。
7、俯察品類之盛 古義:物品,物類。指天地萬物。 今義:物品的種類
修辭
修辭手法:互文
例:崇山峻嶺
茂林修竹
清流激湍
句式
修禊事也(判斷句)
死生亦大矣(判斷句)
其致一也(判斷句)
會于會稽山陰之蘭亭(介賓結構后置,狀語后置)
當其欣于所遇(狀語后置)
不能喻之于懷(狀語后置)
亦將有感于斯文(狀語后置)
雖無絲竹管弦之盛(定語后置)
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定語后置)
c)省略句
映帶(于)左右
列坐(于)其次
悟言(于)一室之內
放浪(于)形骸之外
引以(之)為流觴曲水
詞類活用
一詞多義
(一)臨
1、未嘗不臨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懷:面對,引申為“閱讀”。
2、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面對,引申為“迎”。
3、臨不測之淵,以為固:面對。
4、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將要。
(二)一
1、一起。例:若合一契
2、 一樣。例:其致一也
3、將......視為一樣。例:固知一死生為虛誕。
4、 一邊……一邊……。例:一觴一詠
(三)次
1、列坐其次 :旁邊 水邊
2、又間令吳廣之次所旁叢祠中:駐扎
3、凡用兵之法,全國為上,破國次之 :次一等
4、余船以次俱進 :次序
5、太上不辱先,其次不辱身:下一等。
6、陳勝、吳廣皆次當行:編次
(四)致
1、所以興懷,其致一也:情致
2、假輿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達到
3、家貧,無從致書以觀 :得到
4、此人可就見,不可屈致也:招致
(五)修
1、此地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 :高
2、況修短隨化,終期于盡:長
3、怠者不能修,而忌者畏人修:學習 進步
4、是故事修而謗興,德高而毀來:辦好
5、乃重修岳陽樓,增其舊制:修建
6、修守戰之具:整治
7、余獨好修以為常:修身養性
(六)期
1、況修短隨化,終期于盡 :至 、及 注定
2、不期修古,不法常可:期望、要求
3、會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時間期限
4、期(jī)年之后:周、滿 、滿一年
5、君與家君期日中:約定
(七)之
1、 動詞,往,到達。例:所之既倦。
2、代詞,回指上文中的事。例:以之興懷。
3、結助,取消句子獨立性。例:夫人之相與。
4、 結助,定語標志。例:極視聽之娛。
5、 音節助詞,襯足四個音節。例:暮春之初。
(八)猶
1、還,而且,仍然。例:猶不能不以之興懷
2、好像。例:亦猶今之視昔
通假字
趣舍萬殊 “趣”通“趨”或“取”, 趨向,取向。
悟言一室之內 “悟”通“晤”,面對面。
固知一死生為虛誕“固”通“故”所以,因此。
成語
群賢畢至:指賢能者齊集,濟濟一堂,都會聚在這里。畢:全。
崇山峻嶺:崇:高;峻:山高、陡。嶺:山。字面意義:高大險峻的山嶺。崇山峻嶺:形容山高大、險峻,十分陡峭。
茂林修竹:修:長。茂密高大的樹林竹林。
放浪形。悍爬耍悍趴v;不受拘束;形。喝说男误w、形跡。指行為不受世俗禮法的約束;曠達豪爽。
情隨事遷:情況變了,思想感情也隨著起了變化。
游目騁懷:游目:遠眺;騁懷:放開胸懷,往遠處想?v目四望,開闊心胸。
感慨系之:感:感觸;慨:慨嘆;系:聯結。有所感觸,慨嘆不已。
俯仰之間:一低頭,一抬頭的工夫。形容時間極短。
[知識拓展]
文言文《蘭亭集序》鑒賞
蘭亭集序 / 蘭亭序
魏晉:王羲之
永和九年,歲在癸丑,暮春之初,會于會稽山陰之蘭亭,修禊事也。群賢畢至,少長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帶左右,引以為流觴曲水,列坐其次。雖無絲竹管弦之盛,一觴一詠,亦足以暢敘幽情。是日也,天朗氣清,惠風和暢,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所以游目騁懷,足以極視聽之娛,信可樂也。
夫人之相與,俯仰一世,或取諸懷抱,悟言一室之內;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雖趣舍萬殊,靜躁不同,當其欣于所遇,暫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將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隨事遷,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間,已為陳跡,猶不能不以之興懷。況修短隨化,終期于盡。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必M不痛哉!(不知老之將至 一作:曾不知老之將至)
每覽昔人興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嘗不臨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懷。固知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后之視今,亦猶今之視昔。悲夫!故列敘時人,錄其所述,雖世殊事異,所以興懷,其致一也。后之覽者,亦將有感于斯文。
譯文
永和九年,時在癸丑之年,三月上旬,我們會集在會稽郡山陰城的蘭亭,為了做禊事。眾多賢才都匯聚到這里,年齡大的小的都聚集在這里。蘭亭這個地方有高峻的山峰,茂盛的樹林,高高的竹子。又有清澈湍急的溪流,輝映環繞在亭子的四周,我們引溪水作為流觴的曲水,排列坐在曲水旁邊,雖然沒有演奏音樂的盛況,但喝點酒,作點詩,也足夠來暢快敘述幽深內藏的感情了。
這一天,天氣晴朗,空氣清新,和風溫暖,仰首觀覽到宇宙的浩大,俯看觀察大地上眾多的萬物,用來舒展眼力,開闊胸懷,足夠來極盡視聽的歡娛,實在很快樂。
人與人相互交往,很快便度過一生。有的人在室內暢談自己的胸懷抱負;有的人就著自己所愛好的事物,寄托情懷,放縱無羈地生活。雖然各有各的愛好,安靜與躁動各不相同,但當他們對所接觸的事物感到高興時,一時感到自得。感到高興和滿足,竟然不知道衰老將要到來。等到對得到或喜愛的東西已經厭倦,感情隨著事物的變化而變化,感慨隨之產生。過去所喜歡的東西,轉瞬間,已經成為舊跡,尚且不能不因為它引發心中的感觸,況且壽命長短,聽憑造化,最后歸結于消滅。古人說:“死生畢竟是件大事啊!痹趺茨懿蛔屓吮茨?
每當看到前人所發感慨的原因,其緣由像一張符契那樣相和,總難免要在讀前人文章時嘆息哀傷,不能明白于心。本來知道把生死等同的說法是不真實的,把長壽和短命等同起來的說法是妄造的。后人看待今人,也就像今人看待前人,可悲呀。所以一個一個記下當時與會的人,錄下他們所作的詩篇?v使時代變了,事情不同了,但觸發人們情懷的原因,他們的思想情趣是一樣的。后世的讀者,也將對這次集會的詩文有所感慨。
賞析
文描繪了蘭亭的景致和王羲之等人集會的'樂趣,抒發了作者盛事不常、“修短隨化,終期于盡”的感嘆。作者時喜時悲,喜極而悲,文章也隨其感情的變化由平靜而激蕩,再由激蕩而平靜,極盡波瀾起伏、抑揚頓挫之美,所以《蘭亭集序》才成為名篇佳作。全文共三段。
文章首段記敘蘭亭聚會盛況,并寫出與會者的深切感受。先點明聚會的時問、地點、緣由,后介紹與會的人數之多,范圍之廣,“群賢畢至,少長咸集”。接著寫蘭亭周圍優美的環境。先寫高遠處:“崇山峻嶺,茂林修竹”;再寫近低處“清流激湍”;然后總寫一筆:“映帶左右”。用語簡潔。富有詩情畫意。在寫景的基礎上,由此順筆引出臨流賦詩,點出盛會的內容為“一觴一詠”,“暢敘幽情”,“雖無絲竹管弦之盛”,這是反面襯托之筆,以加張表達賞心悅目之情。最后指出盛會之日正逢爽心恰人的天時,“天朗氣清”為下文的“仰觀”、“俯察”提供了有利條件;“惠風和暢”又與“暮春之初”相呼應。此時此地良辰美景,使“仰觀”、“俯察”,“游目騁懷”、“視聽之娛”完全可以擺脫世俗的苦惱,盡情地享受自然美景,抒發自己的胸臆。至此,作者把與會者的感受歸結到“樂”字上面。筆勢疏朗簡凈,毫無斧鑿痕跡。
文章第二段,闡明作者對人生的看法,感慨人生短哲,盛事不常,緊承土文的“樂”字,引發出種種感慨。先用兩個“或”字,從正反對比分別評說“人之相與,俯仰一世”的兩種不同的具體表現,一是“取諸懷抱,晤言一室之內”,一是“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然后指出這兩種表現盡管不同,但心情卻是一樣的。那就是“當其欣于所遇”時,都會“快然自足”,卻“不知老之將至”。這種感受,正是針對正文“游騁懷,足以極視聽之娛”的聚會之樂而發,側重寫出樂而忘悲。接著由“欣于幾所遇”的樂引出“情隨事遷”的優,寫出樂而生憂,發出“修短隨化,終期于盡”的慨嘆、文章至此,推進到生死的大問題。最后引用孔了所說的“死生亦大矣”一句話來總結全段,道出了作者心中的“痛”之所在。
最后一段說明作序的緣由。文章緊承上文“死生亦大矣”感發議論,從親身感受談起,指出每每發現“昔人興感之由”和自己的興感之由完全一樣,所以“未嘗不臨文嗟悼”,可是又說不清其中原因。接著把筆鋒轉向了對老莊關于“一生死”,“齊彭祖”論調的批判,認為那完全是“虛誕”和“妄作”。東晉時代的文人士大夫崇尚老莊,喜好虛無土義的清談,莊子認為自然萬物“方生方死,方死方生”(《莊子·齊物論》),且把長壽的彭祖和夭折的兒童等同看待,認為“莫壽于殤子,而彭祖為夭”。作者能與時風為悖。對老莊這種思想的大膽否定,是難能可貴的,然后作者從由古到今的事實中做了進一步的推斷:“后之視今,亦由今之視昔”;谶@種認識,所以才“列敘時人,錄其所述”,留于后人去閱讀。盡管將來“事殊事異”,但“所以興懷。其一致也”。這就從理論上說清了所以要編《蘭亭詩集》的原因。最后一句,交代了寫序的目的,引起后人的感懷。文字收束得直截了當,開發的情思卻綿綿不絕。
這篇序言疏朗簡凈而韻味深長,突出地代表了王羲之的散文風格。且其造語玲瓏剔透,瑯瑯上口。是古代駢文的精品!短m亭集序》在駢文的幾個方面都有所長。在句法上,對仗整齊,句意排比,如“群賢畢至,少長咸集”,“仰觀宇廟之大。俯察品類之盛”,“或取諸懷抱,晤言一室之內;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兩兩相對,音韻和諧,無斧鑿之痕,語言清新、樸素自然。屬于議論部分的文字也非常簡沽,富有表現力,在用典上也只用“齊彭蕩”和“修楔事”這樣淺顯易儲的典故,這樣樸素的行文與東晉對代雕章琢句,華而不實的文風形成鮮明對照。
這篇文章體現了王羲之積極入世的人生觀,和老莊學說主張的無為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蘭亭集序文言現象】相關文章:
《墨池記》文言現象10-08
《滕王閣序》文言現象11-15
曾鞏《墨池記》文言現象10-13
答謝中書書中的文言現象10-15
曾鞏《墨池記》的文言現象11-18
《滕王閣序》原文及文言現象11-15
關于《湖心亭看雪》的文言文現象12-06
王羲之寫《蘭亭集序》01-27
蘭亭集序讀書心得08-18
《蘭亭集序》 教學設計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