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黃果樹聽瀑》課文原文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黃果樹聽瀑》的課文原文
課文,指教科書中的正文;推敲文字;督促讀書做文章;窗課,習作文字。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黃果樹聽瀑》的課文原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黃果樹聽瀑》的課文原文
黃果樹瀑布,一部大自然的杰作。車到黃果樹風景區,便聞一陣“嘩嘩”之聲自遠處飄來,若微風拂過樹梢,漸近漸響,最后潮水般涌漫過來,蓋過了人喧馬嘯,天地間只存下一片奔瀉的水聲了。
透過樹隙,便見一條白簾掛在巖壁上,上面折為三疊,似一闊幅白絹正從機杼上吐瀉而下,那“嘩嘩”水聲合成了千萬架織布機的大合奏,響遏行云。
我們去時,正遇上枯水季節,瀑布的水勢并不宏大,遠不如徐霞客在游記中所描寫的那般攝人心魄。所以游者甚為寥落,連街上的不少店鋪都早早關門打烊了。據當地人介紹,盛水季節,瀑水激出的水花雨霧騰空而上,隨風飄飛,漫天浮游,高達數百米,落于瀑布右側高巖上的黃果樹小鎮,造成“銀雨灑金街”的奇景。可惜我們去得不是時候,無緣一睹其壯觀,留下了一點遺憾。
黃果樹瀑布落在一片群山環抱的谷地,我們自西面順著石階下行,山徑寂寥無人,“嘩嘩”的瀑布聲在山谷間震蕩著、回響著,似千百架低音提琴在奏鳴、在轟響。
至谷底,我們坐在水邊的一塊巖石上,隔著一口小小的綠潭,那一幅白簾般的瀑布,仿佛一伸手便可撩過來拭臉似的,它躍入澗底激起的煙霧般的水珠,直撲到我們臉上,沁涼沁涼的。黃果樹瀑布雖不如廬山瀑布掛得那么長,但遠比它寬闊,所以氣勢十分雄壯。當年徐霞客描寫道:“上溪懸搗,萬練飛空,溪上石如蓮葉下覆,中剜三門,水由葉上漫頂而下。”描寫得準確形象,令人嘆服。
瀑布如雷轟鳴,山回谷應,我們仿佛置身于圓形樂池中,四周樂聲奏鳴,人若浮身于一片聲浪,每個細胞都灌滿了活力,讓人真正感受到自然的偉大與恢宏。
我們久坐巖上,任沁涼的飛珠撲上火熱的臉龐,沾濕薄薄的衣衫。我們聆聽著訇然作響的瀑聲,只覺得自己的胸臆在擴展,似張開的山谷,那瀑布便直躍而進,挾來大自然生生不息的活力,回蕩著大自然純正清脆的音響。
離開潭邊,我們循著石徑登上溪旁的一個平臺。綠樹掩映間,有一座徐霞客塑像,他正遙對瀑布,作凝神諦聽狀,他完全沉醉了,如癡,如迷。此時此地此刻,我們也完全沉醉了,如癡,如迷。
《黃果樹聽瀑》閱讀答案
黃果樹瀑布,一部大自然的杰作。車到黃果樹風景區,便聞一陣嘩嘩之聲自遠處飄來,若微風拂過樹梢,漸近漸響,最后潮水般涌漫過來,蓋過了人喧馬嘯,天地間就只存下一片奔瀉的水聲了。 透過樹隙,便見一條白簾掛在巖壁上,上面折為三疊,似一闊幅白絹正從機杼上吐瀉而下,那嘩嘩水聲便成了千萬架織布機的大合奏,響遏行云。 我們去時,正遇上枯水季節,瀑布的水勢并不宏大,遠不如徐霞客在游記中所描寫的那般攝人心魄。所以游者甚為寥落,連街上的不少店鋪都早早關門打烊了。據當地人介紹,盛水季節,瀑水激出的水花雨霧騰空而上,隨風飄飛,漫天浮游,高達數百米,落于瀑布右側高巖上的黃果樹小鎮,造成銀雨灑金街的奇景,當時是,游人摩肩繼踵,冠蓋相傾。可惜我們去得不是時候,無幸一睹其壯觀,留下了一點遺憾。 黃果樹瀑布落在一片群山環抱的谷地,我們自西面順著石階下臨涯足,山徑寂寥無人,嘩嘩的瀑布聲在山谷間震蕩著、回響著,似千百架貝斯在奏鳴、在轟響。 至谷底,我們坐在水邊的一塊巖石上隔著一口小小的綠潭,那一幅白簾般的瀑布,仿佛伸手便可撩過來拭臉似的,它漱入潭底激起的煙霧般的水珠,直撲到我們臉上,沁( )涼沁涼的。黃果樹瀑布雖不如廬山瀑布掛得那么長,但遠比它闊,所以氣勢十分雄壯。當年徐霞客描寫道:一溪懸搗,萬練飛空,溪上石如蓮葉下覆,中剜三門,水由葉上漫頂而下。其描寫準確形象,不得不令我們嘆服。 瀑聲如雷轟鳴,山回谷應,我們仿佛置身于一圓形池中,四周樂聲奏鳴,人若浮身于一片聲浪,每個細胞都灌滿了活力。讓人真正感受到大自然的偉大,恢( )宏博大。 我們久坐巖上,任沁涼的飛珠撲上火熱臉龐,沾濕薄薄的衣衫,我們聆( )聽著訇( )然作響的瀑聲,只覺得自己的胸臆( )在擴展,似張開的山谷,那瀑布便直漱而進,挾( )來大自然生生不息的活力,回蕩著大自然純正清脆的音響。 離開潭邊,我們循著石徑登上溪旁的一個平臺,綠樹掩映間,有一座徐霞客塑像,他正遙對瀑布,作凝神諦聽狀,他完全沉醉了,如癡,如迷。此時此地此刻,我們也完全沉醉了,如癡,如迷。
《黃果樹聽瀑》作者:楊國民本文是一篇游記作者按游覽的順序,具體描寫了黃果樹瀑布的雄偉壯觀,展現了一副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美好畫意,表達了作者對黃果樹瀑布的喜愛與贊美之情,全文的中心句黃果樹瀑布,一部大自然的杰作。本文先寫了遠聽瀑布,重點寫的是瀑布的聲音;接著寫近看瀑布分別寫了瀑布的聲音和形狀;然后寫作者在潭邊看到的景象;表現了大自然的無限生機,本文為何強調聽字?因為黃果樹瀑布的壯觀是通過聲音給讀者留下印象的。讀描寫聲音的句子;說說你的感受?感受到了黃果樹瀑布的雄偉壯觀的氣勢和生生不息的活力。課文倒數第二段我們坐在巖石上,音響。此段有好詞,說說你對此段的理解;作者到瀑布的飛流聲之后產生的想象以及激動地心情,寫出瀑布讓我們的心靈得到凈化,精神得到滋養。《黃果樹聽瀑》一文中,許多句子用打比方的方法把聽瀑的感受寫得具體可感,讓人讀了有如身臨其境。
1.在文中括號內給字注音。
2.聯系第3自然段內容,理解下列詞語。
寥落:__________
打烊:___________
無緣:__________
3.文章第1自然段中,作者按照________順序對水聲進行描寫。其中若微風拂過樹梢一句采用了_______的修辭手法,表現了水聲的_______;最后潮水般涌漫過來,蓋過了人喧馬嘯,天地間就只存下一片奔瀉的水聲了。一句采用了_______的修辭方法,表現了水聲的________。
4.第2自然段和第4自然段中,作者都使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來描寫水聲,分別把水聲比作___________和__________。這樣寫是為了突出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qin;hui;ling;hong;yi;jia.
2.稀少;結束營業;沒有機會
3.從遠到近;比喻;微小;夸張;大
4.織布機的合奏;貝斯的奏鳴
作者簡介
這篇寫景散文的作者是楊國民。文章緊扣一個“聽”字,由遠及近,從瀑聲、瀑形兩方面細致、形象地描繪了黃果樹瀑布的雄偉氣勢和壯觀景象,展現了一副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美好畫意,表達了作者對黃果樹瀑布的喜愛與贊美之情。
楊國民,江蘇江陰人,生于1957年,中共黨員。1980年畢業于蘇州師專中文系。歷任江蘇省江陰市馬鎮中學教師,無錫教育學院中文系學員,無錫日報社記者,解放日報社無錫記者站站長。1984年開始發表作品。1993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代表作有《鄉村七月》、《水戀》、《多情應笑》、《淺蹤深夢》等。
《黃果樹聽瀑》教學設計
教材分析
《黃果樹聽瀑》是人教版五年級上冊選讀課文的第一篇,本文是一篇選讀課文,根據教材安排,五年級上冊直接反映自然風景的文章少,所以選了《黃果樹聽瀑》加以補充。本文是一篇游記,文字優美、想像豐富、比喻生動。全文以“聽”字為文眼,在文中多次調動聽覺,對聽到的聲音作細致入微的描寫,以此帶動對瀑布形象的描述,并將聽到的聲音、看到的外形通過聯想等形式融入到自身的情感體驗中,仿佛自然與人融為了一體,難分難解。從而贊美了黃果樹瀑布恢宏的氣勢、生生不息的活力,歌頌了自然的壯麗、偉大。
學情分析
此次教學雖是五年級上冊的內容,但因為展示課的時間原因需要降段學習,上課時用的是四年級的學生。四年級學生,在本學期第一單元課文里,初步接觸游記,但移步換景并不是教學目標和重點。另外,四年級學生對描寫一處景色有些基礎但還有些生澀,詞匯量及方法并不豐富。
教法學法
鑒于教材以及學情,將本篇選讀課文的教學定位為讀寫結合課。激活閱讀文本的使用價值和功能,借助閱讀、寫作、自主感知探究,學會移步換景和語言形象生動的寫法。將閱讀和寫作深度融合,讀寫即時交互作用,推進讀寫結合的深度和廣度。
教學目標
1、預習掃清文字障礙,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通過尋找作者游蹤,感悟寫作方法,學習作者移步換景、語言形象生動的寫法。
3、學習運用移步換景的寫法,或者是運用形象生動的語言,學以致用,當堂練筆。
教學重難點:
感受寫法、當堂練筆。
教學過程
第一版塊:導入新課,檢查預習。
1、出示圖片,談話導入。
2、檢查預習,小組內輪讀課文,組長匯報檢查情況。
第二板塊:尋找游蹤,感悟寫法。
1、感悟寫法
(1)質疑。
這篇文章很長,文字也很優美,你想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學到些什么呢?
(2)經驗回顧。
平時你寫景物時,一般會用到哪些方法呢?
(3)探究學習。
作家楊國民就以聽為線索,用細膩的筆觸、巧妙的方法,為我們描繪出了黃果樹瀑布聲音的獨特美,現在,讓我們再次走進課文。
A:出示學習要求。
B:交流體會并評價:
學生默讀課文后交流,相機板書。
(4)板書小結。
2、合作交流,尋找游蹤。
(1)回憶《記金華的雙龍洞》的寫作順序。
(2)出示學習要求,合作學習,小組完成合作學習單。
(3)交流匯報。
(4)揭示移步換景的寫法。
第三板塊:學寫練筆,遷移運用。
作家采用移步換景的寫法,運用形象生動的語言,寫出了瀑布聲音的獨特美。下面我們也當一回小作家,運用作家楊國民用的這些寫作方法,來試著寫一個片段。有信心嗎?
1、出示要求。
2、學生練筆。
3、展示評價,生生互評,師生互評。
第四板塊:回憶溫故,總結收獲。
1、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獲?
2、教師總結。
板書設計
黃果樹聽瀑
楊國民
語言:形象生動
寫法:移步換景
【《黃果樹聽瀑》的課文原文】相關文章:
《黃果樹聽瀑》課文原文03-24
黃果樹瀑布課文原文12-25
黃果樹瀑布課文原文03-22
黃果樹瀑布課文07-20
《黃果樹瀑布》課文06-08
小學課文太陽課文原文11-09
《過秦論》課文原文01-22
爭吵課文原文11-02
《早》課文原文0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