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趣》課文解讀
《論趣》課文解讀
一、林語堂簡介:
林語堂(1895—1976),福建龍溪人。原名和樂,后改玉堂,又改語堂。1912年入上海圣約翰大學,畢業后在清華大學任教。1919年秋赴美哈佛大學文學系。1922年獲文學碩士學位。同年轉赴德國入萊比錫大學,專攻語言學。1923年獲博士學位后回國,任北京大學教授、北京女子師范大學教務長和英文系主任。1924年后為《語絲》主要撰稿人之一。1926年到廈門大學任文學院長。1927年任外交部秘書。1932年主編《論語》半月刊。1934年創辦《人間世》,1935年創辦《宇宙風》,提倡“以自我為中心,以閑適為格凋”的小品文。1935年后,在美國用英文寫《吾國與吾民》、京華煙云》、《風聲鶴唳》等文化著作和長篇小說。 1944年曾一度回國到重慶講學。1945年赴新加坡籌建南洋大學,任校長。1952年在美國與人創辦《天風》雜志。1966年定居臺灣。1967年受聘為香港中文大學研究教授。1975年被推舉為國際筆會副會長。1976年在香港逝世。
二、詞語:
扈(hù)從 手足胼胝(piánzhī) 摩頂放踵(zhǒng) 鞠躬盡瘁 利祿熏心 癖嗜 索然寡味 掮(qián)客術 詞解:摩頂放踵:從頭頂到腳跟都摩傷了。形容不辭勞苦,不顧身體。通脫自喜:通達脫俗,自己高興。掮客術:替人介紹買賣、從中賺取傭金的技術。
三、課文研討:
《論趣》,林語堂散文集《無所不談合集》中的一篇精品。
。ㄒ唬┧枷雰热荩
1、題目《論趣》中的“趣”怎樣解釋?——興趣!斑有一種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行為動機,叫做趣。”有的地方作“趣味”解,如天趣、物趣、人趣等。
2、“通脫自喜”、“適可而止”是什么意思?什么心態?——大度樂觀,在物質待遇上知足長樂。是一種積極、灑脫、無功利的心態。
3、“還有一種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行為動機,叫做趣”中的“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是什么意思?——知道是這樣,但是不知道為什么是這樣。這里強調目的性不強。
4、練習一:——從求知、啟發心智、讀書三個方面。關鍵語句見這三個自然段的開頭。
5、歸納主題:《論趣》這篇散文,站在“通脫自喜”、“適可而止”的人生高度,從求知、啟發心智、讀書三個方面,解讀了人生的“趣”,主張我們去尋此“趣”,加強思想文化修養。
(二)結構:通讀課文,把課文分成兩部分,并歸納大意。
第一部分:從故事引出,寫古今一般人和圣人賢人有目的的行為動機。文章本身寫得很有趣。開頭是一段不長的傳說。這中間主要是乾隆皇帝與其扈從的對話,富有知識性、哲理性和趣味性。作者由此轉入議論,道出自己對人生的看法:名、利、色、權是人生中普遍的現象。但是,作者也充分肯定了大禹治水、墨子摩頂放踵并不為名利而是為理想和信仰,具有積極向上的人世精神(即“利天下”)。作者認為“有時一人只想做官,不想做事,這就跟一般商賈差不多了,只怕利祿熏心,就失了人的本性。能夠通脫自喜,做到適可而止,便是賢人!边@“通脫自喜”、“適可而止”便是林語堂人生境界與藝術境界的追求。
第二部分:寫還有一種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行為動機,叫做趣,及其三方面的表現。這“通脫自喜”、“適可而止”和“趣”是處在同一個境界上的,只要做到前者,后者自然就會產生。作者對“ “這平常說是為一種好奇心所驅使!边@樣解釋是否真正科學,我們在此就無須去討論了!叭ぁ本唧w到現實生活中,有三方面的看法:一在求知上要有“趣”!叭松焓履缛,而且凡在學問上有成就的,都由趣字得來。”這“趣”是與“名、利、色、權”無關的。作者認為這“趣”可以與“好奇心”溝通,“所有科學的進步,都在乎這好奇心。好奇心,就是趣!薄案鐐惒及l現新大陸,科學家發現聲光化電,都是窮理至盡的趣味使然的!倍趩l心智上要有“趣”。這“趣”具有多方面的`內涵,“人有人趣,物有物趣,自然景物有天趣!薄懊⒗、色、權,都可以把人弄得神魂不定。只這趣字,是有益身心的!比谧x書上要有“趣”。要“動了靈機”,“能夠知趣”。作者敘說徐志摩和李考克二例,實是針砭現代的機械教育,提倡教育要“動了靈機”。當然,這其中的趣味,固然有其一定的文化因素積淀,但在林語堂筆下,也多了一些“玄虛”的成分!办`犀一點通,真不容易,禪師有時只敲你的頭一下,你深思一下,就頓然妙悟了!边@境界可不是一般人,也不是任何人都能達到的。
(三)寫作特點:富有知識性、哲理性和趣味性!墩撊ぁ愤@篇散文,本身就很有“趣味”,通俗曉暢,娓娓道來。作者以豐富的知識、敏捷的思維和行文中不時冒出的思想火花,給人以美的享受,在“閑適”中透出一股健康向上的氣息。
【《論趣》課文解讀】相關文章:
墨梅課文解讀06-11
課文離騷解讀06-12
老舍《母雞》課文解讀03-30
化石吟課文解讀12-11
《化石吟》課文解讀10-22
課文《采薇》解讀05-28
黃庭堅《論書》解讀03-30
短歌行課文解讀02-04
《孔孟論學習》課文講解12-12
老舍貓語文課文解讀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