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大學英語精讀4課文翻譯
大學英語考試是一項全國性的教學考試,其目的是推動大學英語教學大綱的貫徹執(zhí)行,對大學生的實際英語能力進行客觀、準確的測量,為提高我國大學英語課程的教學質量服務。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大學英語精讀4課文翻譯,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Unit 1
兩個大學男孩,不清楚賺錢需要付出艱苦的勞動,被一份許諾輕松賺大錢的廣告吸引了。男孩們很快就明白,如果事情看起來好得不像真的,那多半確實不是真的。
輕輕松松賺大錢
約翰·G·哈貝爾
“你們該看看這個,”我向我們的兩個讀大學的兒子建議道。“你們若想避免因為老是向人討錢而有失尊嚴的話,這興許是一種辦法。”我將掛在我們門把手上的、裝在一個塑料袋里的幾本雜志拿給他們。塑料袋上印著一條信息說,需要招聘人投遞這樣的袋子,這活兒既輕松又賺錢。(“輕輕松松賺大錢!”)
“我不在乎失不失尊嚴,”大兒子回答說。
“我可以忍受,”他的弟弟附和道。
“看到你們倆伸手討錢討慣了一點也不感到尷尬的樣子,真使我痛心,”我說。
孩子們說他們可以考慮考慮投遞雜志的事。我聽了很高興,便離城出差去了。午夜時分,我已遠離家門,在一家旅館的房間里舒舒服服住了下來。電話鈴響了,是妻子打來的。她想知道我這一天過得可好。
“好極了!”我興高采烈地說。“你過得怎么樣?”我問道。
“棒極了!”她大聲挖苦道。“真棒!而且這還僅僅是個開始。又一輛卡車剛在門前停下。”
“又一輛卡車?”
“今晚第三輛了。第一輛運來了四千份蒙哥馬利-沃德百貨公司的廣告;第二輛運來四千份西爾斯-羅伯克百貨公司的廣告。我不知道這一輛裝的啥,但我肯定又是四千份什么的。既然這事是你促成的,我想你或許想了解事情的進展。”
我之所以受到指責,事情原來是這樣:由于發(fā)生了一起報業(yè)工人罷工,通常夾在星期日報紙里的廣告插頁,必須派人直接投送出去。公司答應給我們的孩子六百美金,任務是將這些廣告插頁在星期天早晨之前投遞到四千戶人家去。
“不費吹灰之力!”我們上大學的大兒子嚷道。
“六百塊!”他的弟弟應聲道,“我們兩個鐘點就能干完!”
“西爾斯和沃德的廣告通常都是報紙那么大的四頁,”妻子告訴我說,“現(xiàn)在我們門廊上堆著三萬二千頁廣告。就在我們說話的當兒,兩個大個子正各抱著一大捆廣告走過來。這么多廣告,我們可怎么辦?”
“你讓孩子們快干,”我指示說。“他們都是大學生了。他們自己的事得由他們自己去做。”
第二天中午,我回到旅館,看到一份緊急留言,要我馬上給妻子回電話。她的聲音高得很不自然,而且有些顫抖。家里又運到了好幾卡車的廣告插頁。“有百貨公司的,廉價商店的,雜貨店的,食品店的,汽車行的,等等。有些像整本雜志那么厚。我們這里有數(shù)十萬頁,說不定是幾百萬頁的廣告!我們家整個房子從東墻到西墻,從南墻到北墻統(tǒng)統(tǒng)堆滿了廣告,一堆又一堆,比你大兒子還要高。現(xiàn)在只剩下一點點空間,剛夠一個人走進去,從十一種插頁中各取一份,卷在一起,套上橡皮筋,再塞進一只塑料袋內。我們的塑料袋足夠供應全美所有的外賣餐廳!”她越講聲音越響,幾乎震耳欲聾。“這么多的廣告必須在星期日早晨七點以前統(tǒng)統(tǒng)送出去。”
“嗯,你最好讓孩子們盡快地捆扎裝袋,等會兒我再跟你談。我有個午餐約會。”
我餐后回來,妻子又打來一只緊急電話。
“你午餐吃得不錯吧?”她用悅耳的聲音問道。我吃的牛排好極了,但這次我學乖了,還是不說為妙。
“糟透了,”我報告說。“一種什么酸溜溜的魚,我想大概是鰻鱺吧。”
“不錯嘛。你的大學生兒子已經(jīng)雇了他們的弟弟妹妹和兩三個鄰居的小孩幫忙,工錢一人五塊,建起了流水作業(yè)線。用外交術語來說,事情‘有進展’。”
“這確實令人鼓舞。”
“不,并非如此,”她糾正說。“相反,非常叫人泄氣。他們干了好幾個小時了。裝好的塑料袋,一直堆到天花板,但一切努力收效很小。這些廣告宣傳品簡直就像是不停地自行生產(chǎn)出來一樣!”
“還有一件事,”她接著說,“你那上大學的兒子必須明白,威脅雇員,說要揍他們,是不可能使他們賣力的。”
我跟大兒子一通上話,便咆哮道,“你如果再威脅那些孩子,我就對你不客氣了!白癡!你應該給獎金,對裝袋最多的工人每小時獎勵一塊。”
“可那要減少我們的利潤啦,”他提醒道。
“那些孩子不幫你按時將所有的廣告投送出去,你就什么利潤也得不到。如果他們不干,你們倆就得親手搬走所有的廣告。而在把它們搬掉之前,你們吃不成,也睡不成。”
電話里出現(xiàn)了短暫的沉默,他在思考。接著,他說,“爸爸,你剛才使我深受啟迪,令我恍然大悟。”
“那就干吧!”
“是,閣下!”
到第二天傍晚,我妻子就有許多事報告了。獎金計劃行之有效,可后來有人對能否兌現(xiàn)表示懷疑,提出把錢拿出來給大家看看。接著工人隊伍里的一位活動家聲稱,老板每人拿幾百塊錢,工人們決沒有理由滿足于每人五塊外加一點點競爭性的獎金。勞工組織人宣布,所有工人的工資都應該達到每小時五塊錢!在老板答應之前,他們不再干活兒,一分鐘也不干。
罷工持續(xù)了不到兩小時。通過調解,雙方達成協(xié)議,每小時兩塊。漸漸地,大堆的廣告開始減少。
結果,全部工作比最后限期星期日早晨七點提前三個小時完成。等我回到家里,孩子們已經(jīng)結了賬。勞務支出150元,汽油費 40元,還有40元買禮品——幾盒糖果,送給樂于助人的鄰居,他們主動開出自家的車幫助投遞,還有一打玫瑰送給他們的母親。除去以上開支,他們每人得到185元——大約相當于他們所干的91小時的最低工資的三分之二。雖然如此,可正如一個兒子所說,那還是“足夠”他們花一陣子,使他們“避免那種有失尊嚴的事。”
幾個星期過去了,一切都很好。后來,一個星期六的上午,我們兩個小兒子的奇怪舉動引起了我的注意。他們不停地將一個又一個的紙箱從房屋四處的角落里搬出,經(jīng)過前門,送到人行道邊。我以為他們的媽媽在指揮他們清除破爛,好讓垃圾車運走呢。正在這時,我聽到他們在議論經(jīng)濟問題。
“喲,我們會賺許多錢呢!”
“我們要發(fā)財啦!”
經(jīng)查問發(fā)現(xiàn),他們正在把我們的全部圖書“出售或出租”。
“不成!不成!”我叫道。“不能把我們的書賣了!”
“哎唷,爸,我們以為你用不著它們了呢!”
“書永遠不會'用'不著的,”我盡力解釋道。
“你肯定用不著了。你都看過了,再也不用了。沒有錯。既然不用,還不如賣點錢。我們想避免那種有失尊嚴的事,不再伸手向你要……”
Unit 2
有什么是我們能從鹿身上學到的嗎?在1973-1974年的“能源危機”期間,本文作者正住在明尼蘇達北部,能夠觀察當冬天來臨時,鹿如何生存。他從鹿儲存能量的方法上得到的經(jīng)驗也能夠運用到我們的日常生活中。
鹿和能量循環(huán)
阿倫·N·莫恩
有些人說,愛情驅使世界運轉;另一些并不那么羅曼蒂克而更為注重實際的人則說,不是愛情,而是金錢。但真實情況是,能量驅使世界運轉。能量是生態(tài)系統(tǒng)的貨幣,只有當食物轉變?yōu)槟芰浚芰吭儆脕慝@取更多的食物以供生長、繁殖和生存,生命才成為可能。所有生命都維系在這一循環(huán)上。
差不多眾所周知,野生動物得以年復一年地生存下去,主要依靠在夏秋生長旺季盡量多吃,通常將多余的部分以脂肪的形式儲存起來,然后到了冬天食物稀少的艱難時期,就用這些儲備的脂肪來維持生命。然而,很可能鮮為人知的是,即使有儲備的脂肪,野生動物在冬天消耗的能量比夏天要少。
一個很好的例證是白尾鹿。與大多數(shù)野生動物一樣,鹿在營養(yǎng)豐富、食物充足的夏秋兩季,繁殖、生長并儲存脂肪。一只成熟健壯的母鹿,在十一月份懷胎,五月底或六月初生下兩只幼鹿,這時,它必須尋找食物以獲得必要的能量,這不僅是為了滿足自身的需要,而且也是為了給幼鹿生產(chǎn)乳汁。產(chǎn)乳的最佳期也正是植物生長茂盛之時。這個時機選擇得很好,因為乳汁生產(chǎn)是一個消耗能量的過程——它需要大量的食物,除非該地區(qū)具有豐富的食物資源,否則無法滿足這種消耗。
夏季一天天過去,幼鹿日漸生長,它們變得較少依賴母鹿的乳汁,而更加依靠生長中的植物為其食物來源。雄性成鹿在夏天生長鹿角并養(yǎng)肥身體。在秋天,雄鹿和雌鹿都繼續(xù)進食高質量食物,貯存體內脂肪,以備過冬。至于雌鹿和幼鹿,由于大量的能量用于產(chǎn)奶或生長,脂肪的積累速度不如完全成熟的雄鹿快。脂肪儲備如同銀行里的存款,供冬天食物來源不足時和有時由于雪深難以獲得時,支取使用。<
隨著秋去冬來,還會發(fā)生其他變化: 幼鹿失去皮毛上的斑紋,所有鹿身上的毛長厚,顏色變深。毛皮的變化通常持續(xù)到9月。到 11月或12月天氣變冷時,毛長得最厚。
此外,大自然還為鹿提供進一步的保護以幫助它們度過冬天——體內生理機能作相應調節(jié),放慢新陳代謝,亦即生理活動的速度,從而降低能量的消耗。鹿變得有點動作遲緩、嗜睡。它們的心率減慢。冬眠的動物保存能量的習性勝過鹿。雖然鹿不冬眠,但他們隨季節(jié)改變新陳代謝節(jié)奏的習性則是一樣的。夏秋間,食物充裕的時候,鹿消耗較多的能量并儲存脂肪。在冬天食物匱乏時,它們則消耗較少的能量并使用儲存的脂肪。
1973-1974年間,第一次出現(xiàn)“能源危機”的時候,我正與家人住在明尼蘇達州北部一處鹿群過冬地方的邊緣地帶。我們住在一個小屋里,觀察鹿的生活習性,觀察它們是如何隨著冬季來臨從夏秋的活動頻繁狀態(tài)而變得少動的,而到春暖雪融時,他們的活動又是如何增多起來的。
當時廣播電臺常告誡我們:“沒有必要不開車,”“多穿衣服好保暖,并請調低鍋爐上的恒溫器。”這些話聽起來既有趣又逗笑。因為與此同時,我們一直注視著鹿減少活動,長出越冬的厚毛,并減緩新陳代謝。幾千年來,他們一貫如此。鹿減少生存所需的能耗以增加越冬生存的機會,從生物學角度來看是合情合理的。
當然,對鹿來講,并非每個冬天都處于危難之中。如果冬天雪下得少,存活率和次年春天的繁殖力就高。但如果雪積得深,天氣連續(xù)數(shù)周寒冷,鹿活動起來就得花費較多的能量,覓食會更難,這時它們就得更多地依賴其脂肪儲備度過寒冬。如果這種情況持續(xù)太久,有些鹿就要死亡,只有體型最大最壯的,才有可能存活。對于像鹿這樣四處自由奔走的野生動物來說,這是一條根本的生存規(guī)律。
的確,生命——還有死亡——周而復始,循環(huán)不已。當動物死亡的時候,他們的尸體轉化為能量,變成食物,供其他生命形式使用。
如此循環(huán),永不止息。
Unit 3
你能證明地球是圓的嗎?來試試看吧!你將依靠你自己的智力還是不得不引用專家的觀點呢?
我們?yōu)槭裁聪嘈诺厍蚴菆A的?
喬治·奧韋爾
記得在什么地方——我想是在《圣女貞德》序言中——肖伯納評論說,今天我們比在中世紀時更加輕信,更加迷信。而作為現(xiàn)代輕信的例證,他舉出地圓說這一廣為傳播的信念。肖伯納說,普通人舉不出一條理由來說明為什么相信地球是圓的。他全盤接受這一理論,只是因為這一理論中有一種迎合20世紀心態(tài)的東西。
當然,肖伯納是夸大其詞了,但他說的也確實有些道理,這一問題值得進一步探討,因為它會幫助人們看清現(xiàn)代知識的真實情況。我們究竟為什么會相信地球是圓的呢?我說的不是數(shù)千位天文學家、地理學家之類的人,他們可以用觀察到的事實或用理論上的根據(jù)來證實這一點,我指的是如同你我之輩的報紙的普通讀者。
至于“地平說”,我相信我能夠加以駁斥。如果你在天氣晴朗的日子站立海邊,你可以看到船桅和煙囪沿著地平線移動而不見船體本身。只有假設地球表面呈曲線狀,這一現(xiàn)象才能得到解釋。但不能由此推斷地球是球形的。設想另一個稱做“地球卵形說”的理論吧,這一學說聲稱地球形如蛋狀。對此,我能說什么加以反駁呢?
面對“地球卵形說”者,我能打的第一張牌是,可以根據(jù)太陽和月亮來類推。“地球卵形說”者立即回敬道,我無法根據(jù)自己的觀察得知那些天體是球形的。我只能得知他們是圓的,而它們完全可能呈扁平的圓盤狀。我對此無言以答。此外,他還會說,我憑什么理由認為地球一定與太陽和月亮的形狀相同?對此,我同樣無法解答。
我的第二張牌是地球的影子: 月食期間,地球投在月亮上的影子看上去呈圓形物體狀。但“地球卵形說”者馬上要問,我怎么知道月食是由地球的影子造成的呢?回答是,我并不知道,我只是照搬報刊文章和科普小冊子上的說法而已。
小小交鋒受挫,于是我打出一張王牌“Q”: 專家的看法。英國格林威治皇家天文臺臺長總該是權威了,他告訴我說地球是圓的。“地球卵形說”者用他的“K”牌壓倒我的“Q”牌。天文臺臺長的話我檢驗過沒有?再說,我知道怎么個檢驗法嗎?這時候,我打出我的“愛司”。是的,我確實知道一個檢驗方法。天文學家能預報月食,這一點表明他們關于太陽系的看法是非常可信的。因此,令我高興的是,我接受他們關于地球形狀的論斷是有道理的。
如果“地球卵形說”者反駁道——我以為他反駁得有理——認為太陽繞地球轉的古代埃及人也能預言月食,那我的“愛司”牌便立刻化為烏有。我只剩下一張牌: 航海。人們可以揚帆繞地球航行而到達他們的目的地,其航程的計算,就是以地球是球形的假定為依據(jù)的。我相信這一下可以徹底擊敗“地球卵形說”者了。不過即便如此,他還可能有某種回擊的辦法。
由此可見,我認為地球是圓的,其根據(jù)是相當不牢靠的。然而這卻是一點極其基本的知識。在別的大多數(shù)問題上,我只得更早地依賴專家的理論,且更少有辦法檢驗他的結論了。我們的知識,其絕大部分都停留在這一水平上。它不是依靠推理或實驗,而是依賴權威。可是,不這樣,又有什么別的法子呢?知識的范圍如此廣博,一旦越出其專業(yè)范圍,專家也會變成一無所知。對大多數(shù)人來說,如果要他們證明地球是圓的話,就連我上面概述的這些相當無力的論據(jù),他們也不愿提供出來。他們一開始就會說: 誰都知道地球是圓的。要是再加追問,就會生氣了。在某種程度上講,肖伯納是說對了,如今是一個輕信的時代。究其緣由,部分在于,我們現(xiàn)今必須掌握的知識實在太多了。
Unit 4
2001年9月11日,在美國發(fā)生了一系列自殺式的襲擊事件。外國的劫機者控制了四架美國的航空公司的飛機,兩架撞入世界貿易中心,第三架沖進五角大樓,而第四架據(jù)傳原本要襲擊另一政府目標,但顯然由于遭到乘客的反抗而墜毀于一片田地里。本文說的便是其中一位乘客的故事。
第93次航班:我所無法理解的事
莉茲·格里克 丹·澤加特
2001年9月9日是星期日,對我們三個人來說,是個美好的日子。埃米剛有11周大,我們極其喜歡她。她是我在兩年內經(jīng)過連續(xù)三次流產(chǎn)后生下的,所以對我們更為珍貴。我的丈夫杰里米當時正考慮換個工作,已經(jīng)面試過兩次,自己感覺進行得還順利。周日那天下雨,我們就在我們位于新澤西北部的自家屋內閑躺著。我們嬉笑著,照看著埃米,隨后就早早就寢了。
次日,9月10日,我們忙碌起來,杰里米將從紐瓦克飛往加利福尼亞出差。我將帶埃米北上去紐約州溫德姆我父母的家中。這樣,杰里米回來時可以去那里接我們。
那天早晨,不知什么原因,他特想要照料埃米。他給她喂奶、給她洗澡、給她穿衣。他把兩輛車的行李都裝好,把埃米在汽車座椅上安置妥當,并吻了吻她。而后當我們開車離開時他站到一邊揮手告別。
我到達溫德姆時,杰里米打來電話。他飛往舊金山的航班被取消了。他不打算搭乘下一班飛機在凌晨兩點到達目的地。“該死,”他說。“我想回家,美美地睡上一夜,明天早點起身。”他將趕上第一班航班飛離紐瓦克。聯(lián)合航空公司的第93次航班。
星期二早晨我正在廚房里設法打開一盒炸圈餅的盒蓋時,聽到父親在說什么世貿中心的事。我向起居室的電視瞧去,看見屏幕上出現(xiàn)了從世貿中心大樓的銀色外墻上被燻黑的洞中竄出的大火。這時電話響了,父親對著話筒說道,“哦,感謝上帝,是你啊。”我跑進起居室,父親臉色蒼白地把話筒遞了過來。“是杰里米,”他說。
我奪過話筒,說道,“杰爾。”
“你好,”他說。“聽著,飛機上有幾個壞蛋。”
“什么?”
“三個家伙控制了飛機。他們頭上戴著紅色的束發(fā)帶,聲稱帶著一顆炸彈。”
我當即哭了。
“我愛你,”他說。
“我愛你,”我說。
“只往好處想”
我渾身顫抖,想要嘔吐,可同時我很清楚,我還是可以盡一切可能幫助杰里米的。
“我感到我是無法從這兒活著出去了,”他說。隨后他又說,“我可不想死。”接著他咒罵起來。
“你不會死的,”我對他說。“杰爾,心里就裝著我和埃米吧,只往好處去想。”
“好,”他回答道。
“不要去想那些糟糕的事,”我說。
“你得答應我,你將來要高高興興地生活下去,”他說。“務必讓埃米知道我非常愛她。不論你將來作出什么決定,我都支持你。”稍停片刻,杰里米又對我說,“一位乘客說他們正在用飛機撞擊世貿中心,這是真的嗎?”
我正站在起居室里看著電視上播放此事,心想:我是否該告訴他?
“他們想要炸毀這架飛機呢,還是想用它去撞擊什么東西?”他幾乎在對我大聲喊叫道。
“他們不會去撞世貿中心了,”我說。
“為什么?”
“因為整個世貿中心都在燃燒了。”
他說約有30到35位乘客,都被驅趕到客艙的后部,但,不知怎的,卻無人看管他們。
“那么駕駛員們的情況如何?”我問道。“你們之間聯(lián)絡過沒有?”
“沒有。那幾個家伙就這么站了起來,喊叫著沖進了駕駛艙。后來就再也沒有聽到有關駕駛員們的情況。”
正在那時,我們從電視上看到一架飛機撞進了五角大樓。心想,上帝保佑那不是杰里米的飛機。
我把新發(fā)生的這次攻擊告了杰里米,他再次咒罵起來。五角大樓一事可能使他受到極大震驚,使他認清他和待在客艙后面的其他乘客的命運完全掌握在他們自己的手中。“好,我這就去進行表決,”他說。“另外有三個身材和我一樣高大的人,我們打算去襲擊那個帶炸彈的家伙。你看行嗎?”
“他們有槍嗎?”我問道。
“沒有,我沒有看到槍。我見到刀子。”他開玩笑說,“我這里還有早餐用的牛油刀呢。”停了一會兒,他說,“我想我可以制服那個帶炸彈的家伙。你覺得那是一顆真的炸彈嗎?”
“我認為不是真的炸彈,那是在嚇唬你們。”
“行,我這就去干,”杰爾說。
“隱隱約約的尖叫聲”
“我覺得你必須去干,”我對他說。“你身強力壯,又勇敢,我愛你。”
“好,我這就把話筒擱下離開這兒,我會馬上回來再拿起它的,”杰爾說。我把話筒遞給父親,跑進盥洗室,在水池上嘔吐起來。
我父親把話筒放到耳邊,有兩三分鐘光景什么都聽不到。而后他聽到隱隱約約的尖叫聲。他想,他們正干上了。這必然會引起喧鬧。隔了約莫一分半鐘,又傳來一陣低沉的尖叫聲,就像人們坐過山車時發(fā)出的叫聲那樣。隨后便沉寂了下來。
我坐在起居室的長沙發(fā)上,渾身乏力。過了一會兒,我起身向廚房走去,幾乎與從相反方向走來的父親相撞。他想必剛掛上電話,他在哭泣。他擁抱了我。我瞧著他哭著,我有點麻木了。
“等一等,你是不是認為他死了?”我說。
他除了放聲大哭之外再也說不出話來。我大概重復問了五次之多。接著,當我終于明白過來之后,我癱倒在地上。
“尋找杰里米”
在接下的幾個月里,我花了大量時間尋覓杰里米。每當我痛楚萬分之際,我常聽到他在耳邊安慰我的聲音。我去了飛機墜毀的地方。我渴求了解第93次航班上發(fā)生的事情以及杰里米為何而身故。
如今我發(fā)現(xiàn)我已改變了看法。不是因為我不想了解到底發(fā)生了什么,而恰恰是我相信我將永遠不可能真正理解911事件。是否有人出于某種原則性的問題向我們宣戰(zhàn)了?或是他們出于妒忌?或是他們想炫耀其強悍?是否我們這個國家的人越軌了,做得過分了,傷及了人家自古而來的情感?杰里米和我所熟悉的世界只不過是我們所居住的房子、幾處散步的地方、幾個朋友以及我們所熱愛的家人。如今一切全完了,但卻始終無人能真正弄清這到底是怎么回事。
我覺得杰里米一直認為他生來就肩負有崇高使命。我也并不認為杰里米乘坐上第93次航班是出于偶然。一位具有足夠挫敗恐怖行徑體能的旅客正好搭乘了那天被劫持的飛機中唯一一個可以有機會進行反擊劫機者的航班,這不僅僅是一種巧合。
杰里米去世時31歲,和我結婚了五年,和他的女兒相處了三個月都不到。可我認為我們是幸福的。他與我之間未留下任何未盡之言或未竟之事。他總是努力給埃米和我?guī)砦覀兯璧囊磺小S袝r,當我留神觀察和傾聽時,我仍然能感到他就在我的身邊,在我有生之年指引我向前。
Unit 5
醫(yī)生可以對病人撒謊嗎?醫(yī)生應該告訴病人他已經(jīng)病入膏肓了嗎?這些問題看起來很簡單,但是要給出令人滿意的回答卻并不那么簡單。
撒謊還是不撒謊——醫(yī)生的難題
西賽拉·博克
為了對病人有好處——為了加快病人康復或不讓病人知道死亡的來臨——醫(yī)生到底該不該撒謊?醫(yī)療行業(yè)與法律、政府及其他行業(yè)一樣,往往顯得對誠實與否的問題不那么看重,要緊的倒是另外的一些事情,譬如,應設法避免可怕的消息造成的打擊,或是應考慮恪守保密的諾言,或是需要揭露腐敗行為或促進公眾利益等。
舉例說吧。一個46歲的男子,在與家人外出度假之前進行常規(guī)體格檢查,雖然他自我感覺良好,但醫(yī)生發(fā)現(xiàn)他患了某種癌癥,6個月內就會死去。這時,醫(yī)生該怎么對他講呢?是不是最好對他講實話?要是他問起檢查結果,醫(yī)生該不該否認他得了病?該不該將病情的嚴重性縮小到最低限度?該不該將真情至少隱瞞到他全家度假之后?
醫(yī)生們常常面臨這樣的非常緊迫的選擇。他們不時認為,為了病人自身的利益,撒謊很有必要,在他們看來,這種謊言與利己的謊言截然不同。
研究結果表明,大多數(shù)醫(yī)生深信身患重病的人不想知道他們的真實病情,如果將真情相告,則有可能使他們完全失去希望,結果使他們恢復得更慢或惡化得更快,甚至會自尋短見。正如一位內科醫(yī)生寫道:“我們這個職業(yè),傳統(tǒng)上恪守一條信條,那就是:'盡可能不造成傷害',這一信條勝過為講真話而講真話的美德”。
有了這樣一個指導原則,一些醫(yī)生可能漸漸習慣于采用他們認為對病人很可能有益而“無害”的騙人做法。他們可能開出無數(shù)帖安慰劑,說一些沒有事實根據(jù)的打氣的話,并歪曲嚴重的病情,對那些患有不治之癥和瀕臨死亡的病人,則尤其如此。
然而,現(xiàn)在開始有人提出證據(jù),說明這種欺騙旨在給病人帶來好處的說法是虛幻的。研究結果表明,與許多醫(yī)生的想法相反,絕大多數(shù)病人確實想知道真實情況,甚至是嚴重的病情。當他們了解到醫(yī)生沒有對他們講真話的時候,他們感到自己被玩弄了。我們還獲悉,將真實情況妥當?shù)馗嬖V病人,能幫助他們與病魔作斗爭,有助于他們更好地忍受疼痛,減少用藥,甚至在手術后更快地康復。
謊言不僅不能提供鼓吹“仁慈”欺騙的人們所希望的那種“幫助”,它還侵犯了病人的個人自由,使他們不能對有關自己健康的問題作出明達的選擇,包括要不要就醫(yī)這一首要的選擇。我們越來越意識到,病人發(fā)病期間,在不知病情或未被如實地告知病情的情況下,他們會遭到什么樣的不幸。
特別是瀕臨死亡的病人——他們最易受騙也最會被人蒙在鼓里——因此而不能作出臨終前的種種有關抉擇: 是否要住進醫(yī)院,或進行手術,在何處與何人度過所剩下的一點時間,以及如何處理完自己的事務而后與世長辭。
謊言也傷害說謊的人,損害他們的誠實,并最終損害他們的信譽。謊言還傷害他們的同事。由于病人懷疑有欺騙行為,許多對病人十分開誠布公的醫(yī)生的工作也因此受到影響。病人的不信任使醫(yī)療訴訟案增多,造成醫(yī)生避免風險的“防御性診治”增多,而這些又進而有損于整個醫(yī)療事業(yè)。
劇烈的沖突正在出現(xiàn)。病人開始學會催問真實情況。根據(jù)病人應享有的權利的規(guī)定,醫(yī)生應將病情和可供選擇的治療方案通告病人。許多醫(yī)生盡可能向病人提供這些情況。然而,即使在對病人的權益考慮得最周到的醫(yī)院里,信奉“仁慈”欺騙的醫(yī)生們繼續(xù)他們傳統(tǒng)的古老做法。同事們也許不贊同,但避免公開表示反對。護士們對不得不日復一日地參與欺騙病人的做法也許深惡痛絕,但要抵制卻感到無能為力。
及時對這個問題進行公開辯論非常必要。不僅在醫(yī)療業(yè),而且在其他行業(yè),從業(yè)者不斷發(fā)現(xiàn),自己常處于似乎不采用欺騙手段就無法避免嚴重后果的困難處境。但是公眾完全有理由對職業(yè)性欺騙保持警惕,因為這種做法特別容易變得根深蒂固,蔓延滋長,并損害信任。無論醫(yī)療界、法律界、政府機構還是社會科學界,都不應從“不知者,不為所害”這句老話中得到絲毫慰藉。
Unit 6
“不要在書上做記號!”無數(shù)教師、圖書管理員和家長都曾這樣建議。但是莫蒂默·艾德勒并不同意。他認為只要你擁有這本書而且不需要保護它的外觀,做記號將會讓你真正意義上擁有這本書并且使它成為你的一部分。
怎樣在書上做記號
莫蒂默·J·艾德勒
你知道讀書要“深入字里行間”,以求最充分的理解。我勸你在讀書過程中做一件同樣重要的事情。我想勸你“在字里行間寫字”。不這樣做,你的讀書就不可能是最有效的。
你不應該在不是你自己的書上做記號。借給你書的圖書管理員 (或你的朋友) 希望你保持書的整潔,再說你也應該這樣做。如果你認為我說的在書上做記號頗有益處這番話是對的話,你就得自己買書。
一個人擁有書的方法有兩種,第一種是花錢取得財產(chǎn)所有權,就像你花錢買衣服和家具一樣。但花錢買書只是占有它的前奏。只有在你將它化為你自己的一部分之后,你才完全占有了它。而把你自己變?yōu)闀囊徊糠值淖詈梅椒ň褪窃跁袑懽帧4騻比方也許可以把這一點說清楚。你買下一塊牛排,把它從肉鋪的冰箱里轉移到你的冰箱中。但從最重要的意義上來說,你還沒有占有它,除非你吃下它并將它吸收進你的血液之中。我的論點是,書的營養(yǎng)也只有在被吸收進你的血液中時,才能對你有所裨益。
書籍擁有者可以分為三種。第一種人藏有全部標準的成套書和暢銷書——既沒有讀過,也沒有碰過。(這位占有的只是紙漿和油墨,而不是書。) 第二種人藏書很多——有幾本從頭至尾讀過,大部分淺嘗輒止,但全都跟新買時一樣整潔光亮。(此君很可能想使書真的為其所有,但因錯誤地過分關注書籍的外觀而裹足不前。)第三種人藏書或多或少——因不斷使用,每本書都弄成書角卷起,破舊不堪,裝訂破損,書頁松散,全書從扉頁至末頁畫滿了記號,涂滿了字句。(此人是書的真正擁有者。)
你或許會問,將一本印刷精美、裝幀雅致的書保存完好,難道也是不恰當?shù)膯?當然不是。我決不會在一本初版的《失樂園》上亂涂亂寫,就像我不會把一幅倫勃朗的原作連同一盒蠟筆交給我的嬰孩任意涂抹一樣!我決不會在一幅油畫或一尊塑像上畫記號。可以說,它們的靈魂與其軀體是不可分開的。一部珍本或一本裝幀華美的書的美,同一幅油畫或一尊塑像的美是一樣的。如果你對華美的裝幀或印刷的尊重妨礙你讀書,那就買一種便宜的版本,將你的敬意獻給作者。
為什么在書上做記號對閱讀是必不可少的呢?首先,它會使你保持清醒。(我不是僅僅指它讓你神志清醒;我的意思是它能使你全神貫注。)其次,如果閱讀是一種能動的行為,那么它就是思考,而思考常常需借助口頭的或書面的語言來表達。作了記號的書,通常是讀者認真思考過的書。最后,寫可以幫助你記住你閱讀時的思想,或作者所表達的思想。讓我進一步就這三點談一談。
如果閱讀的目的不僅僅是消磨時間,那就應該是一種積極的思維活動。
僅僅讓你的眼睛在書上掃視一遍,你就不可能對所讀的內容有所理解。當然,一部普通的消遣小說,譬如說《飄》,并不需要那種最積極的思維式的閱讀。作為消遣的書,可以輕松地讀而不會有所失。但一本思想豐富、文字華美,試圖提出帶根本性的重大問題并加以回答的偉大著作,則要求你盡可能地進行最積極的閱讀。你不能像欣賞瓦利先生的低聲吟唱那樣,學到約翰·杜威的思想。你得花費氣力方可獲得。漫不經(jīng)心是做不到這一點的。
如果當你讀完一本書的時候,書頁上寫滿了你的批注,你就知道你的閱讀是積極的了。我所知道的最有名的采用積極方式閱讀偉大著作的人,是芝加哥大學的校長哈欽斯。他也是我所知道的公務最繁忙的人。他讀書時總是拿著鉛筆。有時,當他在晚上拿起書和鉛筆的時候,發(fā)覺自己不是在做有意義的筆記,而是在頁邊空白處畫些他稱之為“魚子醬工廠”的東西,一出現(xiàn)這種情況,他就放下書本。他知道自己太累,讀不下去了,完全是在浪費時間。
但是,你或許會問,寫有何必要呢?要知道,親手書寫的動作會使詞語和句子更加鮮明地呈現(xiàn)在你的腦海里,更好地儲存在你的記憶中。將你對所讀的重要詞語和句子的感受寫下來,將它們在你腦子里引起的問題記下來,就可以將這些感受長久保存下來,并可以使那些問題更加明確起來。當你下周或來年重新拿起這本書的時候,你的各種觀點,同意的、反對的、懷疑的、質詢的,統(tǒng)統(tǒng)一目了然。這如同談話一度被打斷,現(xiàn)在又可以在上次停下的地方接著談下去了。
讀書就該這么個讀法: 你同作者應進行對話。很可能作者在有關的問題上比你懂得多,你接近他的時候表示適度的謙恭是很自然的。但不要輕信他人,以為讀者只有全盤接受的份兒。理解是一種雙向活動。學習并不是往空的容器中裝東西。學生應當向自己也向教師提問題。一旦理解了教師所講的內容,他甚至還得與教師展開爭論。而在書上做記號,實際上就是表達你贊同或不贊同作者觀點的一種方式。
在書上做記號,有各種各樣好的、行之有效的方法。現(xiàn)將我的做法敘述如下:
1. 在文字下面劃線: 劃出主要論點及重要的或者有力的論述。
2. 在頁邊空白處劃豎線: 強調已劃線的論述部分。
3. 在頁邊空白處畫五星或六星記號,或其他小符號: 這種記號宜珍惜著用。可用來強調書中十處或二十處最重要的論述。
4. 在頁邊空白處寫數(shù)字: 標明作者展開一個論據(jù)的各點順序。
5. 在頁邊空處寫其他頁的頁碼: 標明作者在本書其他地方所寫的與本論點有關的論點,也可以通過這一辦法將書中雖分散各處,但密切有關的觀點聯(lián)系起來。
6. 在關鍵字眼或短語上畫圓圈。
7. 在頁邊空白處或上下兩端加批注: 其目的是記下某段文章在你腦子里引起的問題 (也許還有答案);簡要記下復雜的論述;記錄貫串全書的一系列的重要論點。我利用書末的襯頁將作者的觀點按出現(xiàn)的先后次序編成一個索引。
書前的襯頁對我來說是最重要的。有些人將它們留作貼花哨的藏書票用。我將它們留作奇思異想的天地。在我讀完一本書并在卷尾襯頁上做好我的個人索引之后,我便翻到卷首,試著將全書作一概述,不是逐頁地或逐點地進行(那個我在卷尾已經(jīng)做了),而是作為一個整體,基本上前后連貫,各部分排列有序。對我來說,這個概述表明了我對該著作理解的程度。
Unit 7
一個年輕人發(fā)覺很難拒絕一位女士,他因此陷入了困境。他同意進行午餐聚會的那家餐廳對他可憐的荷包來說實在太昂貴了。那么怎樣他才能避免這種尷尬的處境呢?
午餐
薩默塞特·毛姆
我是在看戲的時候見到她的。幕間休息時,我應她的招呼走了過去,在她旁邊坐下。我上次見到她已是很久以前的事了,要不是有人提起她的名字,我想我?guī)缀鯐J不出她來。她興致勃勃地跟我談了起來。
“瞧,自從我們初次相見已經(jīng)好多年了。真是光陰似箭啊!我倆都不年輕啦。你還記得我初次見到你嗎?你請我吃的午餐。”
我能不記得嗎?
那是20年前的事了,當時我住在巴黎。我在拉丁區(qū)租了一套小小的公寓,從那里往下看去是一個公墓。我掙的錢只夠勉強維持生活。她讀過我的一本書,并曾跟我寫信談論該書。我回信向她致謝。隨即我又收到她的一封信,說她路過巴黎,想跟我談談。但她的時間有限,只有下個星期四有空。那天上午,她要去盧森堡宮,問我是不是愿意中午請她在福伊約餐廳吃頓便飯。福伊約餐廳是法國參議員光顧的地方,去那兒吃飯遠遠超過我的經(jīng)濟能力,所以以前連想都沒有想過。但我當時受寵若驚,況且年紀太輕,還沒有學會對一位女士說個“不”字。(附帶說一句,沒有幾個男人學會這一招,而到他們學會時,往往年事已高,他們說什么對女人來講已無足輕重了。) 我當月的生活費還有80法郎 (金法郎),一頓便餐花不了15法郎。如果我下兩個星期不喝咖啡,還是滿可以對付過去的。
我回信說,我將于下星期四十二點半在福伊約餐廳會見我的朋友。她并不如我想象的那么年輕。她的外表與其說美貌動人,毋寧說豐腴魁偉,氣概非凡。事實上,她已有40歲了 (這是一個有魅力的年齡,但不是初次相見就能令你激情迸發(fā)、神魂顛倒的那種年紀),長著一口潔白整齊的大牙齒,給我的印象是,其數(shù)目之多已超過了實際需要。她很健談,不過因為她想談的話題似乎總是關于我的事,所以我便洗耳恭聽。
菜單拿來時,我大吃一驚。價格比我預料的要高出許多。但她的話使我寬了心。
"我午餐從不吃什么東西,"她說。
“哦,可別這么說!”我慷慨地回答。
“我從來只吃一道菜。我認為現(xiàn)在人們吃得太多。或許來點魚還行。我不知道他們有鮭魚沒有。”
啊,吃鮭魚的季節(jié)還沒有到,菜單上也沒有,但是我還是問了侍者。有,剛剛進了一條頭等鮭魚,這是他們今年第一次進這種貨。我為客人叫了一份。侍者問她在鮭魚烹制的當兒,要不要吃點別的。
“不要,”她回答說,“我向來只吃一道菜,除非你有魚子醬。魚子醬我是從不拒絕的。”
我的心微微一沉。我知道我是吃不起魚子醬的,但我不便跟她直說,我吩咐侍者務必拿魚子醬來。我自己則點了菜單上最便宜的一個菜,這就是羊排。
“我看你吃肉是不明智的,”她說。“我不知道你吃了羊排這種油膩的東西后還怎么工作。我不贊成把肚子撐得太飽。”
接著而來的是飲料問題。
“我午餐從不喝飲料,”她說。
“我也是如此,”我馬上答道。
“但白葡萄酒例外,”她接著說,就好像我剛才沒說似的。“法國的白葡萄酒非常清淡,十分有助消化。”
“你想喝點什么?”我依然客氣地問道,但算不上熱情。
她嫣然一笑,露出一口白牙。
“我的醫(yī)生只讓我喝香檳。”
我猜想我的臉色一定有點發(fā)白了。我要了半瓶,順便提及我的醫(yī)生絕對禁止我喝香檳酒。
“那你喝什么呢?”
“水。”
她吃了魚子醬,又吃鮭魚。她興高采烈,大談藝術、文學、音樂。但我心里卻在嘀咕,不知這頓飯要花多少錢。當我的羊排上來時,她一本正經(jīng)地教訓起我來。
“我看你習慣中午吃得很多。我肯定這樣不好,你為什么不效法我的樣子,只吃一道菜呢?我相信那樣你會感覺好得多。”
“我是打算只吃這一道菜,”我說。這時侍者又拿著菜單走了過來。
她輕輕地一揮手,讓他走開。
“我可不這樣,我午餐從不吃東西。要吃,也只是稍許吃一點,從不多吃。而我吃這么一點,主要也是為了借此機會閑談而已。我可不能再吃什么東西了,除非他們有那種大蘆筍。到了巴黎,不吃點蘆筍,那就太遺憾了。”
我的心一沉。我曾在店里見過蘆筍,我知道它貴得可怕。過去我每見蘆筍,常常饞涎欲滴。
“夫人想知道你們有沒有那種大蘆筍,”我問侍者。
我竭盡全力想使他說沒有。他那張寬闊的教士般虔誠的臉上展露出愉快的笑容,他用肯定的語氣對我說,他們有又大、又好、又嫩的蘆筍,簡直是罕見的珍品。
“我一點也不餓,”我的客人嘆道,“不過如果你執(zhí)意要請我吃,我也不反對吃點蘆筍。”
我便點了這道菜。
“你不吃點嗎?”
“不,我從不吃蘆筍。”
“我知道有人不喜歡蘆筍。事實是,你吃肉太多,傷了胃口。”
我們等著蘆筍烹制好送上來。我突然驚恐起來。現(xiàn)在的問題已不是我還能剩下幾個錢來維持這個月的生計了,而是我的錢夠不夠付賬。要是我差十法郎,不得不向客人借的話,那就太難堪了。我可做不出那樣的事來。身邊到底有多少錢,我心里有底,倘若賬單超過了這個數(shù)字,我就決心這么辦:伸手往口袋里一摸,隨即故意驚叫一聲,跳起來說錢給小偷扒了。當然,如果她的錢也不夠付賬的話,那就尷尬了。那樣,唯一的辦法就是將我的手表留下,言明以后再來付。
蘆筍端上來了。又大汁又多,令人垂涎不止。我一面看著這個邪惡的女人大口大口地將蘆筍往肚里塞,一面彬彬有禮地談論著巴爾干半島戲劇界的現(xiàn)狀。她終于吃完了。
“喝點咖啡?”我說。
“好,就來一客冰淇淋和咖啡吧,”她回答說。
到這時,我什么也不在乎了,為自己叫了咖啡,為她叫了一客冰淇淋和咖啡。
“你知道,我堅信一點,”她邊吃冰淇淋邊說道。“當一個人吃完一頓飯站起來時,他應該感到還沒有吃得十分飽。”
“你還餓嗎?”我有氣無力地問道。
“噢,不,我不餓。你知道,我不吃午餐。我早晨一杯咖啡,然后到晚上用餐,但我午餐向來最多只吃一道菜。適才我這樣說是為了你啊。”
“哦,我明白啦!”
接著,發(fā)生了一件可怕的事情。當我們在等咖啡的時候,那個領班侍者,帶著滿臉奉承的笑容,拎來滿滿一大籃子特大的桃子,紅得酷似天真少女的臉蛋,其色調之瑰麗猶如一幅意大利風景畫。當時桃子肯定還沒有到上市季節(jié),只有上帝曉得買它們得花多少價錢。不過很快我也曉得了,因為我的客人一邊說著話,一邊心不在焉地拿了一只。
“你看,你已經(jīng)塞了一肚子肉,”——她是指我那可憐的一小塊羊排——“不能再吃什么了。而我只不過來了點小吃,我還可以再品嘗一只桃子。”
賬單來了。付過賬后,我發(fā)現(xiàn)剩下的錢連付點像樣的小費都不夠了。她的目光在我留給侍者的三個法郎上停了一會兒,我知道她會覺得我是個吝嗇鬼。可是等走出餐廳,我面臨著的將是整整一個月的開銷要支付,而口袋里卻分文俱無。
“你學學我,”她邊握手邊說道,“午餐頂多只吃一道菜。”
“我會做得更好,”我回敬道,“我今晚什么也不吃了。”
“幽默家!”她得意洋洋地大聲說著,跳上了一輛馬車。“你是個十足的幽默家!”
但是我終于報了仇。我自認不是一個愛報復的人,但是竟連不朽的眾神也被觸怒而干預其事時,我懷著心滿意足的心情目睹這個結局,想必也是可以原諒的了。現(xiàn)今她的體重已達二十一英石(二百九十四磅)。
Unit 8
如果你能從中獲得很多好處,你會選擇住在地下嗎?天氣再也不會帶來麻煩。全年恒溫。人造光源使全世界的生活節(jié)奏保持一致。地面上自然世界的生態(tài)將大幅改善。雖然移居地下的前景對很多人來說并不具吸引力,艾薩克·阿西摩夫卻對此十分熱衷。
新洞穴
艾薩克·阿西摩夫
在冰河時代,人類當時面臨較為寒冷的氣溫,常常在洞穴里安家。他們發(fā)現(xiàn)在洞里生活要比在野外更舒適,更安全。
我們現(xiàn)今仍然住在被稱作房子的洞穴里,目的還是為了舒適和安全。事實上,沒有人愿意露宿在星空下的野地里。會不會有朝一日為了更加舒適和安全起見,我們把房屋建造在地下——建造在新的人造洞穴里呢?
乍一想來,這一建議似乎并不可取。說起地下,我們會產(chǎn)生許許多多不愉快的聯(lián)想。在神話和傳說里,地下是魔鬼和亡靈的世界,它常常是人們死后遭受折磨的地方。(這可能因為尸體總是埋在地下的緣故,而火山爆發(fā)又給人們一種印象,似乎地下充滿著火與毒氣,如同地獄一般。)
然而生活在地下也有其有利之處,設想將整座城市,乃至全人類搬入地下是有一定的道理的。如果將地殼最表層一英里厚的地方筑滿通道和建筑物,就像一個巨大的蟻冢,這會給人類帶來各種好處。
首先,氣候將變得無關緊要,因為它主要是大氣層的一種現(xiàn)象。雨、雪、霰、霧將不會給地下世界帶來麻煩。甚至氣溫的變化也局限于露天地表,而在地下則不存在這種變化。不論白天黑夜,炎夏寒冬,地下世界的溫度將保持平穩(wěn),近乎恒溫。如今,當我們的地表環(huán)境太冷時,則需要取暖,而太暖時,又需降溫,耗費大量的能量。若搬到地下生活,則統(tǒng)統(tǒng)可以省去。天氣對人造的建筑物以及人類本身的損害將不復存在。地區(qū)性的交通問題也將大為簡化。(當然,地震將依然是個危險。)
其次,地方時間將無關緊要。地球表面晝夜分明,誰也無法避免,一處是早晨,另一處是中午,再一處是黃昏,又一處是午夜。所以人類生活的節(jié)奏因地而異。在地下,沒有外界生成的白天,而只有永恒的黑暗,人工照明形成白晝,這就可以根據(jù)人的需要加以調整。
整個世界都可以實行八小時輪班制,各地都可能做到同時上班,同時下班,至少公務活動和社會活動可以如此。這對于一個自由流動的社會來說極為重要。乘飛機長途旅行將不會再引起“時差反應”。抵達大洋彼岸或另一片大陸的人會發(fā)現(xiàn)他們所到的那個社會與自己家鄉(xiāng)一樣都是按照同一時間運行的。
第三,生態(tài)結構將會穩(wěn)定下來。在一定程度上,人類拖累了地球。這不僅僅是指眾多的人口占據(jù)了地球的空間,更多的是指人類為住家和安裝機器構筑的房子,為交通運輸、為休息、娛樂建造的各種設施。這一切致使荒野面目全非,剝奪了許多種動植物棲息、生長的天然場所——有時候,無意中還促進了諸如老鼠和蟑螂之類的某些生物的繁衍。
如果人類的建筑物都搬到地下——請注意,要搬到穴居動物生活的地層以下——人類仍將占據(jù)地球表面,種地、植林、造了望臺和航空站等等,但占有的程度將大大減小。的確,可以想見隨著地下世界變得越來越精巧復雜,大部分食物將最終來自地下人工照明地區(qū)的水栽生物。地球表面有可能越來越多地讓位于公園和荒野,從而得以維持生態(tài)平衡穩(wěn)定。
第四,人們與自然界的距離將會縮短。退到地下,看起來似乎是遠離了自然界,但果真如此嗎? 現(xiàn)今,這么多人在城市的建筑物內工作,那里常常沒有窗戶,而靠人工調節(jié)一切。即便有窗戶,你又能看到什么呢(如果你肯費心看一看的話)? 無非是太陽,天空,以及一直伸展到天邊的建筑物——外加一點有限的綠色草木而已。搬到地下以后,與自然界隔絕的情況還會勝過于此嗎?
現(xiàn)在你想離開城市嗎? 到真正的鄉(xiāng)村去嗎? 你必須旅行數(shù)英里,先得走過城市的街道,然后還得走過郊區(qū)雜亂無章的建筑群。
在地下世界文化中,鄉(xiāng)村就在城市上面幾百碼遠的地方——不管你在哪里都是這樣。地表當然必須得到保護,不允許過分頻繁地、過分集中地、或過分隨便地參觀訪問,但不管對向上的旅行作出多么認真的限制,新洞穴里的居民們將有可能比今天地面城市的居民在更為健康的生態(tài)環(huán)境下生活,并見到更多的青枝綠葉。
盡管地下生活乍想起來多么的奇怪和不那么令人喜歡,它的好處可以舉出好多——而我在這里只不過是略說一二。
Unit 9
一邊呆呆地看著魚兒在池塘里游水一邊讓思緒聯(lián)翩,可能會帶來一些令人驚奇的結果。
一個物理學家受過的教育
米基奧·凱科
我孩提時代發(fā)生的兩件事大大加深了我對這個世界的理解,還把我送上了成長為理論物理學家的道路。
我記得父母親有時帶我到坐落在舊金山的有名的日本茶園去玩。我記憶中兒時最快樂的事情之一是,自己蹲在池塘邊,沉醉于觀看那些在睡蓮下緩緩游動的色彩斑斕的鯉魚。
在這樣的一些安靜時刻,我聽憑自己的想像力漫游;我常常會問自己只有小孩才會問的愚蠢問題,比如說,池塘里的鯉魚會怎樣看待它們周圍的世界。我心里在想,他們的世界肯定千奇百怪!
鯉魚一生生活在淺淺的池塘中,他們會認為他們的“天地”是由暗色的水和睡蓮組成的。他們大部分時間都在游來游去尋找池塘底上的食物,所以至多只會模模糊糊地覺得水面上方可能有一個陌生的世界。他們不理解我的世界的本質。我可以坐在距鯉魚只有幾英寸的地方,但卻被一條鴻溝與他們分隔開來,對此我深感好奇。鯉魚和我生活在兩個不同的天地中,都永遠不會進入對方的世界,但把雙方隔離開來的只是一道最薄的障礙——水面。
我曾想像過,魚群中也許會有鯉魚“科學家”。我想,他們會嘲笑那些提出就在睡蓮上方可能存在另一個平行的世界這種看法的魚兒。對鯉魚“科學家”來說,只有魚兒能看到或能碰到的才是真實的東西。池塘就是一切。從科學的角度看,要說池塘外有一個沒有見過的世界,那是沒有道理的。
有一次我遇上暴風雨。我看到萬千小雨點連續(xù)擊打池塘的水面。水面洶涌澎湃,睡蓮被波浪沖得向四面散去。我一邊躲避風雨,一邊在納悶鯉魚是怎樣看待這一切的。在他們看來,睡蓮似乎是自己在不停漂移,沒有什么東西推著它們動。正如我們看不見周圍的空氣和空間那樣,他們也看不見自己生活在其中的水,所以對睡蓮能自己不停移動這一點他們會感到迷惑不解。
我曾設想,他們的“科學家”為了掩飾自己的無知會編造出叫作“力”的巧妙謊話。他們無法理解在看不見的水面上會有波浪,于是斷定,睡蓮之所以能在沒有外物觸碰的情況下移動是因為有一種叫做力的看不見的神秘實體在它們之間起著作用。他們也許會給這種錯誤觀念起一些令人敬畏的、冠冕堂皇的名字(比如遠距離活動,或者睡蓮在沒有任何東西觸碰的情況下移動之能耐)。
有一次我設想,如果我把手伸進水去,從池塘里撈出一個鯉魚“科學家”來,那將會怎樣。在我把他扔回水里去之前,我細細觀察他時他也許會拼命掙扎。我不知道其他鯉魚會怎樣看待這事。他們會覺得這是一件真正令人不安的事件。他們先是察覺他們的一位“科學家”從他們的世界中消失了。就這么突然不見了,無影無蹤。不管他們往哪兒找,在他們的世界中都看不到失蹤鯉魚的蹤跡。然后,不過片刻功夫,我把他扔回了池塘,其時那位“科學家”不知從什么地方突然重又冒了出來。在其余那些鯉魚看來,這是發(fā)生了奇跡。
“科學家”鎮(zhèn)定下來后,會講一個真正令人驚異的故事。他說:“在預先毫不知情的情況下,我就不知怎的被人從這個世界(池塘)提了起來,扔進了一個神秘世界,那里有令人眩目的燈火,有我過去從未見過的奇形怪狀的物件。最奇怪的是扣留我的那個怪物,一點也不像魚。見它身上壓根兒沒長鰭但卻能移動,我感到十分震驚。我突然想到,熟悉的自然法則在另一個世界里不再適用了。后來,也是那么突然,我被扔回了我們的世界。”(當然,這個關于去別的世界旅行的故事太荒誕,大多數(shù)鯉魚會把它當作無稽之談而不予理會。)
我常想我們就像在池塘里心滿意足地游水的鯉魚。我們在自己的“池塘”里度過一生,確信我們的世界僅僅是由我們看得到或摸得著的那些東西組成的。與鯉魚一樣,我們認為我們的世界只有熟知的和看得見的東西。我們自我陶醉地拒不承認在我們近旁,就在我們抓不到摸不著的地方可能存在其它相似的世界或維。假若我們的科學家發(fā)明了像力這樣的概念,那只是因為他們不能想像我們周圍的空間充斥著看不見的振動。
我兒時發(fā)生的第二件事也給我留下了深刻持久的印象。我八歲時聽到了一個終生難忘的故事。我記得老師們向班上的同學講了一位剛去世的偉大科學家的事。他們懷著極其崇敬的心情談論他,稱他為有史以來最偉大的科學家之一。他們說沒有多少人能理解他的思想,但是他的種種發(fā)現(xiàn)改變了整個世界和我們周圍的一切。對于他們試圖告訴我們的這番話,我有許多地方都不太懂,但此人最讓我感到好奇的是,他在完成他最重大的發(fā)現(xiàn)前去世了。他們說他花了多年時間研究這一理論,但未完成的論文還擱在書桌上他就去世了。
這個故事深深吸引住了我。對孩子來說,這是個巨大的謎。他尚未做完的是些什么工作?他書桌上的那些論文里寫些什么?什么問題會那么難,那么重要,以致于如此偉大的一位科學家花多年時間去研究它?由于好奇,我決定盡力弄清阿爾伯特·愛因斯坦其人和他還未完成的理論。
我現(xiàn)在仍能激動地憶起,那時我花了好多時間安靜地閱讀我能找到的有關這個偉人和他理論的所有書籍。我讀完了鄰近圖書館的藏書,就開始去市里別的圖書館和書店,急切地搜尋更多線索。不久我便獲悉,愛因斯坦書桌上未完成的論文旨在建立一種他稱之為統(tǒng)一場論的理論,這種理論能夠解釋所有自然法則,從最小的原子到最大的星系。不過,當時我還是個孩子,不懂得茶園里游水的鯉魚和愛因斯坦書桌上未完成的論文之間也許有關聯(lián)。我不懂得高維也許是解決統(tǒng)一場論的關鍵。
但是,我懂得這個故事比任何兇殺疑案作品都驚心動魄得多,比任何我能想像的事物都重要。我決心想方設法揭開這個謎的謎底,哪怕我得為此做一個理論物理學家。
【大學英語精讀4課文翻譯】相關文章:
大學英語3課文翻譯答案10-14
《精讀與略讀》的課文原文09-07
《塞翁失馬》課文翻譯09-16
《童趣》的課文翻譯02-03
《愛蓮說》課文翻譯05-09
《過秦論》課文翻譯09-19
詠雪課文翻譯10-11
《杞人憂天》課文翻譯11-30
《詠雪》課文翻譯09-21
水調歌頭課文翻譯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