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四年級下冊語文課文七子之歌教案(通用12篇)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藍圖,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快來參考教案是怎么寫的吧!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四年級下冊語文課文七子之歌教案,歡迎大家分享。
四年級下冊語文課文七子之歌教案 1
教學目標:
1、學會文中8個字,聯系上下文或利用工具書理解“襁褓、鳳闕、獰惡、氤氳”等詞語的意思。
2、借助背景知識和音像資料體會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詩歌;背誦詩歌。
教學重、難點:體會詩意,感受詩歌所表達的強烈的渴望回歸之情。
教學準備:
1、有關聞一多先生生平及其創作的介紹。
2、《七子之歌》背景的文字、圖片或音像資料。
3、關于香港、澳門回歸的影像資料。
教學時間:
2至3課時。
教學流程
一、介紹作者,創景激趣
1、課件出示有關聞一多先生的圖片。
2、指名簡介聞一多先生生平及其創作,互相補充。
聞一多原名亦多,族名家驊,字友三。1899年1月24日出生于湖北浠水縣巴河鎮聞家鋪子村的一個書香門第。五歲入私塾啟蒙,十歲到武昌就讀于兩湖師范附屬高等小學,十三歲以優異的成績考入清華留美預備學校(清華大學前身),在清華度過了10年學子生涯。其間,他刻苦學習,成績優異,興趣廣泛,發起和參加了多種學生團體,是當年清華園內的一名活躍人物。1919年,“五四運動”爆發,聞一多激情難奈,手書岳飛《滿江紅》,貼于學校食堂門前,之后,毅然投身于這一偉大斗爭,并開始創作新詩,成為“五四”新文藝園地中的拓荒者之一。20世紀20年代,聞一多遠涉重洋,到美國留學。從1922年開始,他先后在芝加哥美術學院、柯泉科羅拉大學和紐約藝術學院學習美術,同時繼續用大量的精力從事新詩創作和文學研究。
3、教師補充談話。1925年3月,留學美國的聞一多先生,親眼目睹美國的種族歧視,深為祖國遭受外國列強侵占、為祖國同胞所受的困苦和侮辱而憤怒,使他更加思念祖國,渴望回歸。為了抒發這種迫切愿望,詩人創作了組詩,并取名為《七子之歌》。今天我們就來一起學習。(教師板書:七子之歌,生齊讀。)
4、理解課題。(1999年12月20日,澳門回歸之際,中央電視臺曾播放了大型記錄片《澳門歲月》,其中的那首樸素真摯、深刻感人的主題曲就是《七子之歌·澳門》。“七子”是指當時被帝國主義侵占的香港、澳門、臺灣等七個地方)就讓我們一同來欣賞這首感人至深的主題曲吧!
[利用資料了解作者以及詩歌的創作背景,為體會詩意做鋪墊。]
二、了解背景,點燃激情
1、伴著《七子之歌·澳門》的歌曲,教師播放背景知識課件。
2、說說你觀看后有什么感受?(學生自由發言。)
3、教師小結:正是由于帝國主義的侵略,清朝政府的腐敗無能,造成香港、澳門、臺灣等地相繼淪陷,廣大人民被奴役、受欺壓,他們迫切希望能夠早一天回到祖國的懷抱!
下面我們就來學習這幾首詩,體會這種思想感情。
[聽歌曲、看課件、談感受,既充分了解了詩歌的時代背景,又點燃了學生的學習激情,為更好的體會詩意奠定了基礎]
三、初讀詩歌,讀準字音
1、師配樂范讀。
2、自由朗讀;同座互讀互查。
3、指名朗讀,糾正字音。
4、重點讀準以下字音。
qiǎngbǎo lǔ mèi què níng dàn
襁褓擄去夢寐鳳闕獰惡啖著
zhīgāo háotáo yīnyūn
脂膏號啕氤氳
[這首詩歌半文半白,生僻字詞較多,教師先范讀,有利于學生的'正確朗讀;配樂朗讀可以更好地營造一種氛圍,激發學生閱讀的情趣。]
四、指導閱讀,教給方法。
1、指名學生朗讀《澳門》。
2、說說“媽港、襁褓、擄去、夢寐不忘”等詞語意思。
3、再細讀這首詩,想想詩歌表達了什么意思?你讀完后,有什么體會?(生自由發言說意思,談體會。)
4、教師小結:“澳門”離開祖國已經三百年了,它怎能不渴望回歸呢?
請同學們再認真自學后面的兩首詩歌,進一步體會。
五、自學交流,體會詩意
1、布置學習要求:用剛才的方式學習《香港》和《臺灣》,體會其中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學生自學,教師巡查,適時給予指導點撥。)
2、小組交流學習收獲。教師積極參與到小組之中,掌握各組討論情況。
3、逐首交流。
(1)指名讀,評議。
(2)說說重點詞語的意思。(風闕、獰惡、啖著、脂膏、號啕、琉球、氤氳等)
(3)自由發言,談談自己學完以后的體會。
(4)教師小結:香港、澳門、臺灣等地離開祖國,就好像失去母親多年的子女一樣,他們多么渴望回歸祖國母親的懷抱呀!特別是每首詩歌中的那句“母親,我要回來,母親!”,應該怎樣讀,才能表達出這種情感來?
[給學生充足的時間放手讓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體現了學生個性化閱讀與理解;教師對學生適時的引導與點撥、對學生獨特感受的珍視與鼓勵,更有助于學生準確把握詩歌所蘊含的思想感情。]
六、品讀體悟,演唱表達。
1、指導朗讀。
(1)師范讀其中的一首詩歌。
(2)生選擇自己最喜歡的一首詩練習朗讀。
2、展開朗讀比賽。播放《七子之歌·澳門》樂曲,指名學生朗讀,評議。
3、齊讀三首詩歌。
4、學唱《七子之歌·澳門》。
[多種方式反復誦讀,學唱歌曲,抒發激情,啟迪思想。]
七、拓展思維,改寫詩歌。
1、從新中國成立到改革開放,我們的祖國越來越富強,人民當家作主,帝國主義列強再也不敢來侵略我們。香港、澳門兩地分別于1997年7月1日和1999年12月20日回歸祖國懷抱。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后,日本帝國主義侵略者被趕出臺灣,臺灣回到中國的主權范圍之內。但目前臺灣與大陸尚未統一,我們深信,最終定會實現祖國的完全統一。
2、播放香港、澳門回歸的影像資料。
3、看完以后,同學們的心情怎樣?(激動、興奮、驕傲……)
4、那么,請你們設想一下,假如聞一多先生今天也在場,他心里會怎么想呢?
5、生自由發言。(不必要求統一答案,學生暢所欲言,怎么想,怎么說都可以。)
6、港、澳門已經回歸。臺灣與大陸最終也將實現統一,那這幾首詩是不是也得改一改了呢?就請同學們試著改寫其中的一首詩歌吧!
7、生改寫詩歌,教師進行個別指導。
8、展示。指名學生朗讀自己改寫的詩。評議。
[通過觀看影像資料、設想以及改寫等學習方式,激發學生的想象力,進一步同作者產生共鳴,從而使課內學習向課外延伸。]
八、試背詩歌。
1、個人背誦。
2、同桌互背,檢查。
3、教師背誦。
4、全班齊聲背誦。
九、布置作業。抄寫詩中最喜歡的一首。
四年級下冊語文課文七子之歌教案 2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詩歌,背誦詩歌;體會詩歌表達的感情。用準確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感受。
2、注重多種形式的朗讀,讓學生在讀中有所感悟,有所收獲;
3、培養學生搜集處理信息的能力,通過多種途徑,各種手段搜集課文相關資料。
4、通過課文學習體會兒女離開母親太久,渴望回歸祖國母親懷抱的情感和作者的愛國情意。
教學重點:
通過反復誦讀詩歌,體會詩意。
教學難點:
感受兒女離開母親“太久”,強烈的渴望回歸之情。
教學過程:
一、解題導入
1、板書課題,說說自己對澳門歷史背景的了解。
2、愛國學者、詩人聞一多日見異族欺凌我中華,難耐悲憤之情,于1925年寫下了組詩《七子之歌》。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其中的一首《澳門》,請孩子們齊讀課題。(生讀課題)
3、課題中的“七子”指的是哪七個地方?(澳門、香港、臺灣、威海衛、九龍、廣州灣和旅順大連)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請同學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
出示自學要求
(1)、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難讀的句子多讀幾遍。
(2)、詩歌中的“你”指誰?“我”指的.是誰?
(3)、說一說詩歌表達了怎樣的感情?
2、學生匯報交流,教師相機指導。
三、深入理解、體會感情
過渡:是呀!自1557年殖民者在澳門獲得居住權,至聞一多先生1925年寫下這首詩,已經整整三百多年了。這是三百多年的思念與渴望呀!(板書:三百年)
1、學生用喜歡的方式讀文,畫出最能觸動自己心靈的句子或詞語,并自旁邊寫出自己的感受,養成讀書做批注的習慣。
2、學生交流感想
句子一:“但是他們擄去的是我的肉體,你依然保管我你內心的靈魂”
A、“擄”是什么意思?侵略者擄去的是什么?在侵略者的統治之下澳門人民是怎樣生活的?這是什么樣的三百年?(相機板書)
B、侵略者無法擄去的是什么?(相機板書)
C、有感情的讀句子
句子二:“我離開你的襁褓太久了,母親!”和“三百年來夢寐不忘的生母啊!”
A、理解“襁褓”和“夢寐不忘”
B、說說自己的體會。(相機板書)
C、有感情朗讀。
四、入情入境,點燃激情
過渡:這三百年的痛苦,三百年的不屈服,三百年的思念,終究化作了澳門對祖國母親的呼喚。
1、學生有感情的朗讀
課件出示:“三百年來夢寐不忘的生母啊!
請叫兒的乳名,叫我一聲澳門!
母親,我要歸來,母親!”
2、是呀,“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一聲聲的呼喚,一次次的期盼,終于,在1999年12月20日,澳門這個漂泊四百多年的游子回到了祖國的懷抱。當鮮艷的五星紅旗和美麗的澳門特別行政區區旗在澳門升起,澳門人聲鼎沸,一片歡歌笑語。假如你是離開祖國母親四百多年的孩子澳門,你此刻會對你眷戀的母親說些什么呢?請孩子們拿起手中的筆,把自己的感受寫下來吧!(指導學生寫話)
五、總結課文,布置作業
1、“百川東倒海,九九歸其宗。”我們可以告慰聞一多先生,他夢寐以求的“七子”回歸,已逐一實現。這是祖國日漸強大的結果,我們相信海峽對岸的臺灣有一天也會回歸祖國懷抱。
2、背誦詩歌。
3、搜集《七子之歌》的另外幾首讀一讀。
板書設計:
七子之歌澳門
三 百 年
思念 痛苦 不屈服
回 歸
四年級下冊語文課文七子之歌教案 3
教學目的:
1、通過預習使同學能了解澳門的有關知識
2、能掌握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情感
3、能有感情的背誦詩歌
教學重點和難點:
掌握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方法:
同學自身分析為主,老師加以指導和總結
教學步驟:
(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聽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同學們,俺相信剛才的旋律你們都十分熟悉,他是俺們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歌,那你們想一下,國歌在什么局面之下演奏最能感動人呢?(同學回答)同學們回答的很好,其實你們剛才聽的國歌曾經就在澳門回歸的現場演奏過,有哪位同學能告訴俺在澳門回歸的那一天,你門都舉行了哪些活動啊?
二、的確,在那一天的中國處處是歡歌笑語,但是同學們你們有沒有想過,在這之前澳門同胞們都過著怎么樣的生活呢?下面俺們就追隨著名詩人、學者聞一多一起去感受一下當時澳門同胞的苦難和抗爭!
三、朗讀課文,找出詩歌中你們認為最具震撼力的詞語和句子,在文中劃出來并說明你們的理由。
太久了/依然/夢寐不忘
四、再把課文朗讀一遍,結合文中插圖分析圖中那些畫面給你的感觸最深?
面容憔悴但目光堅定的學者
面容猙獰且趾高氣揚的侵略者
陰森森的鐵制的刑具
五、為什么這些東西會給你震撼呢?
學者既是聞一多的寫照,也是廣大澳門同胞的寫照
侵略者和刑具是澳門同胞受苦受難最好的見證
六、同學說的`都不錯,那請你們在把課文讀一下,然后考慮:
1、從你們的震撼中可以發現作者寫這首詩的目的是什么?表達了詩人一種什么樣的感情?失養于祖國,受虐于異類//七子之歸來其在旦夕乎(見前面的古文)
2、作者是通過什么手法來加強這種表達效果的呢?(通過擬人手法,把祖國比成母親,通過最普通但是又最感人的母子之情來增強這種表達效果)
七、看來同學都已經對詩歌的感情有了一定的了解了,題目既然是“七子之歌”那俺就請哪位同學唱一下?
八、和書后面的光碟上的錄音對比,說說你認為哪一首最能體現作者所要表達的感情?(各抒己見)
同學唱的:感情直露
光碟上面的:委婉曲折
九、在社會各界的關懷之下,澳門、香港已經順利回到了祖國的懷抱,那你們想一下,聞一多的“七子歸來”之愿望實現沒有啊?(臺灣)
十、確實,當其他六子在母親溫暖的懷抱中平安入睡時,臺灣正隔著臺灣海峽孤苦地望著自身的母親,臺灣回歸俺相信也是各位同學最大的愿望,那俺們假設明天臺灣就能回到祖國的懷抱了,作為漂泊多年的游子,它最可能說的話是什么?考慮幾分中,用最簡潔的話說出來。
十一、同學門說的都不錯,俺們也有理由相信臺灣之回歸一定回實現,讓俺們靜靜地等待著吧!這一節可就上到這里,下課!
作業設計:
考慮:澳門的回歸對祖國和澳門自身有那些巨大的影響?
四年級下冊語文課文七子之歌教案 4
教學目標:
1. 認識生字,能準確、流暢地朗讀《七子之歌》。
2. 理解詩歌內容,體會詩人渴望回歸祖國母親懷抱的強烈情感。
3. 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教學準備:
1. 多媒體課件,包含《七子之歌》的朗誦音頻、相關歷史圖片及視頻資料。
2. 地圖,標注出澳門等被侵占的地方。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 出示中國地圖,讓學生觀察并指出被列強侵占的地方。
2. 引出課題《七子之歌》,簡單介紹作者聞一多及其創作背景。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 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標出生字新詞,注意讀準字音。
2. 教師范讀,學生跟讀,注意節奏和韻律。
三、學習生字新詞
1. 集中學習生字,指導學生正確書寫。
2. 學習新詞,理解詞義,并結合課文進行造句。
四、深入研讀,體會情感
1. 分段學習課文,逐段講解內容,引導學生體會詩人情感。
2. 重點講解詩歌中的擬人手法,理解詩人將祖國比作母親,通過母子之情表達愛國情感的巧妙之處。
3. 引導學生找出詩歌中最具震撼力的'詞語和句子,并說明理由。
五、拓展延伸,激發情感
1. 播放澳門回歸的視頻資料,讓學生感受回歸的盛況。
2. 討論:澳門回歸后發生了哪些變化?你對此有何感想?
3. 引導學生思考:其他被侵占的地方何時能夠回歸?我們應該為此做些什么?
六、總結全文,升華情感
1. 總結課文主要內容,強調詩人的愛國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2. 鼓勵學生努力學習,為祖國的繁榮富強貢獻自己的力量。
作業布置:
1. 背誦《七子之歌》。
2. 搜集并閱讀更多關于聞一多和澳門回歸的資料,了解更多的歷史背景。
教學反思:
本次教學通過朗讀、講解、討論等多種方式,讓學生深入理解了《七子之歌》的內容和情感。在教學過程中,我注重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感和民族自豪感,引導他們思考如何為祖國的繁榮富強貢獻自己的力量。同時,我也發現部分學生在理解詩歌深層含義方面還有所欠缺,今后將加強這方面的訓練和指導。
四年級下冊語文課文七子之歌教案 5
教學目標
1. 知識與技能:
學生能夠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七子之歌》,理解詩歌內容,體會詩人所表達的情感。
掌握詩歌中的重點詞語和句子,了解詩歌的藝術特點。
2. 過程與方法:
通過朗讀、討論、小組合作等方式,引導學生深入理解詩歌內容,感受詩人的愛國情懷。
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鼓勵他們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對詩歌的理解。
3.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激發學生對祖國的'熱愛之情,增強他們的民族自豪感和歸屬感。
培養學生關注國家大事、關心民族命運的意識。
教學重難點
1. 教學重點:
理解詩歌內容,感受詩人的愛國情懷。
掌握詩歌的重點詞語和句子,理解其深層含義。
2. 教學難點:
體會詩人通過擬人手法所表達的強烈情感。
引導學生將個人情感與民族情感相結合,形成共鳴。
教學準備
1. 教師準備:
《七子之歌》的詩歌文本及背景資料。
相關的圖片、視頻等多媒體教學資源。
2. 學生準備:
預習《七子之歌》,了解詩歌的基本內容和背景。
收集有關祖國歷史和文化的資料,為課堂學習做準備。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 播放一段關于祖國大好河山的視頻,引導學生感受祖國的美麗與偉大。
2. 提問:你們知道這首詩是誰寫的嗎?它的背景是什么?引導學生分享預習時了解到的信息。
二、朗讀詩歌,整體感知
1. 教師范讀詩歌,注意語速、語調和情感的把握。
2. 學生跟讀,注意模仿教師的朗讀技巧。
3. 學生自由朗讀,體會詩歌的韻律和節奏。
三、深入理解,品味語言
1. 分組討論:詩歌中哪些詞語或句子給你留下了深刻印象?為什么?
2. 學生分享討論成果,教師點撥指導,幫助學生理解詩歌的深層含義。
3. 教師引導學生關注擬人手法在詩歌中的運用,體會其表達效果。
四、拓展延伸,情感升華
1. 提問:你覺得詩人通過《七子之歌》想要表達怎樣的情感?
2. 引導學生結合自己的體驗和理解,談談對祖國的熱愛之情。
3. 分享關于祖國的歷史和文化知識,增強學生對祖國的認識和自豪感。
五、總結歸納,布置作業
1. 總結詩歌的主要內容和表達的情感。
2. 布置作業:背誦《七子之歌》,并嘗試用自己的語言寫一篇關于祖國的短文。
教學反思
課后,教師應反思本節課的教學效果,包括學生的參與度、理解程度以及情感表達等方面。同時,教師還應根據學生的反饋和課堂表現,調整教學策略和方法,以更好地實現教學目標。
四年級下冊語文課文七子之歌教案 6
教學目標:
1. 知識與技能:
- 讓學生了解《七子之歌》的創作背景,理解詩歌的深層含義。
- 讓學生能夠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詩歌,體會詩歌的韻律美。
2. 過程與方法:
- 通過朗讀、討論、繪畫等多種方式,引導學生深入理解詩歌內容,感受詩人的愛國情感。
- 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鼓勵他們用自己的話復述詩歌中的場景。
3.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 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懷,讓他們認識到祖國的偉大和統一的重要性。
- 培養學生的集體意識和團結精神,增強他們對祖國的歸屬感和自豪感。
教學重點:
理解詩歌內容,感受詩人的愛國情感。
教學難點:
體會詩歌的深層含義,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懷。
教學準備:
1. 《七子之歌》的課文及背景資料。
2. 相關的教學課件,包括詩歌的音頻、圖片等。
3. 繪畫工具,供學生創作使用。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 播放《七子之歌》的音頻,讓學生初步感受詩歌的韻律和情感。
2. 提問:“你們聽出了這首詩歌表達了怎樣的情感?”引導學生說出愛國情感。
二、學習新課
1. 朗讀詩歌
- 讓學生自由朗讀詩歌,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 教師范讀,讓學生感受詩歌的韻律和情感。
- 分組朗讀,互相評價,提高朗讀水平。
2. 理解詩歌內容
- 教師介紹《七子之歌》的創作背景,讓學生了解詩歌的歷史含義。
- 分段講解詩歌內容,讓學生理解每一段所表達的'意思。
- 提問:“為什么詩人要用‘七子’來比喻祖國的失地?”引導學生理解詩人的用意。
3. 體會詩歌情感
- 讓學生再次朗讀詩歌,體會其中的情感。
- 小組討論:“你們認為詩歌中最感人的地方是哪里?為什么?”
- 分享討論結果,教師點評并引導學生深入理解詩歌情感。
4. 拓展創作
- 讓學生根據自己對詩歌的理解,創作一幅與詩歌內容相關的畫作。
- 展示學生的作品,互相欣賞和評價。
三、總結提升
1. 總結本課的學習內容,強調詩歌所表達的愛國情感和統一的重要性。
2. 提問:“作為新時代的少年,我們應該怎樣繼承和發揚這種愛國情感?”引導學生思考并回答。
四、作業布置
1. 背誦《七子之歌》,加深對詩歌的理解和記憶。
2. 寫一篇短文,談談自己對《七子之歌》的理解和感受。
教學反思:
在本課的教學中,我注重通過朗讀、討論、創作等多種方式引導學生深入理解詩歌內容,感受詩人的愛國情感。學生的參與度高,課堂氛圍活躍。但在拓展創作環節,部分學生的作品與詩歌內容關聯不夠緊密,需要在今后的教學中加強指導。同時,也要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為不同層次的學生提供不同的學習資源和策略。
四年級下冊語文課文七子之歌教案 7
教學目標:
1. 知識與技能:
- 讓學生能夠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七子之歌》,理解詩歌內容,體會詩歌所表達的兒女離開母親太久、渴望回歸的情感。
- 認識并學會本課的生字詞,理解“夢寐不忘”、“襁褓”等詞語的含義。
2. 過程與方法:
- 通過反復誦讀和小組討論,讓學生感受詩歌的節奏美和韻律美,學習詩歌的表達技巧。
- 引導學生結合歷史背景,理解詩歌中蘊含的愛國情感和民族情懷。
3.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 激發學生對祖國的熱愛之情,培養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責任感。
- 讓學生在詩歌學習中,感受到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強文化自信。
教學重點:
體會詩歌所表達的兒女離開母親太久、渴望回歸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
把握詩歌的深刻內涵,理解作者通過擬人手法加強表達效果的方法。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錄音設備、相關歷史背景資料等。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 播放《七子之歌》的音樂,營造氛圍。
2. 提問:你們知道這首歌的名字嗎?它背后的`故事是什么?
3. 簡要介紹詩歌的作者聞一多及其創作背景。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 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 教師范讀,學生感受詩歌的節奏和韻律。
3. 提問:詩歌中你感受到了什么情感?你認為哪些詞語或句子最能體現這種情感?
三、細讀課文,品味情感
1. 分組討論:詩歌中哪些句子讓你印象深刻?為什么?
2. 引導學生結合歷史背景,理解詩歌中蘊含的愛國情感和民族情懷。
3. 分析詩歌中的擬人手法,體會其加強表達效果的作用。
四、朗讀指導,情感升華
1. 教師指導學生如何有感情地朗讀詩歌,注意語調的把握和情感的表達。
2. 學生練習朗讀,互相評價。
3. 播放錄音,讓學生對比自己的朗讀,找出差距并改進。
五、拓展延伸,情感內化
1. 討論:除了澳門,你還知道中國有哪些地方曾經被侵略者掠去嗎?這些地方現在的情況如何?
2. 引導學生思考:作為新時代的少年,我們應該如何繼承和發揚這種愛國情感?
3. 布置作業:寫一篇關于《七子之歌》的讀后感,談談自己的體會和感悟。
六、課堂小結
1. 總結本課的學習內容,強調詩歌所表達的愛國情感和民族情懷。
2. 鼓勵學生將所學內容應用到實際生活中,用自己的行動來體現對祖國的熱愛。
教學反思:
課后,教師應及時反思本節課的教學效果,包括學生對詩歌的理解程度、情感的把握情況以及教學方法的適用性等。同時,也要根據學生的反饋和作業情況,對教案進行必要的調整和優化,以更好地適應學生的學習需求。
四年級下冊語文課文七子之歌教案 8
教學目標:
1. 知識與技能:
-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詩歌內容。
- 掌握生字新詞,理解其在詩歌中的含義。
2. 過程與方法:
- 通過朗讀、討論和想象,感受詩歌中表達的情感和意境。
- 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3.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 激發學生對祖國統一的渴望和對家鄉的熱愛之情。
- 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懷和民族自豪感。
教學重點:
- 理解詩歌內容,感受詩歌中表達的情感。
- 體會詩人對祖國的深情厚意和對家鄉的思念之情。
教學難點:
- 把握詩歌中的象征意義,理解詩人通過擬人手法表達情感的方式。
教學準備:
- 多媒體課件(包括相關圖片、音頻資料等)
- 課文錄音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 播放《七子之歌》的音頻,引導學生感受詩歌的旋律和情感。
2. 提問:“你們知道這首歌是關于什么的嗎?它表達了一種怎樣的情感?”引導學生分享自己的感受。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 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 教師范讀課文,學生跟讀,注意語音語調的準確性。
3. 思考并討論:詩歌主要講了什么內容?你感受到了詩人怎樣的情感?
三、學習課文,深入理解
1. 分段學習詩歌,逐段講解詩歌的內容和表達的情感。
- 第一段:介紹澳門的歷史背景和詩人的情感。
- 第二段:通過擬人手法,表達澳門同胞的苦難和抗爭。
- 第三段:表達詩人對澳門回歸的渴望和對祖國的深情厚意。
2. 重點講解擬人手法在詩歌中的'運用,引導學生體會其表達效果。
3. 引導學生想象詩歌中描述的場景,感受詩人的情感。
四、拓展延伸
1. 提問:“你們知道還有哪些地方像澳門一樣曾經被侵占嗎?現在它們的情況如何?”引導學生了解歷史背景和現實情況。
2. 討論:“作為新時代的少年,我們應該怎樣表達對祖國的熱愛和對家鄉的情感?”引導學生思考并分享自己的想法。
五、總結歸納
1. 教師總結本課的學習內容,強調詩人對祖國的深情厚意和對家鄉的思念之情。
2. 布置課后作業:背誦課文,并寫一篇關于自己對家鄉或祖國的情感的短文。
教學反思:
在本課的教學中,我注重引導學生通過朗讀、討論和想象來感受詩歌中的情感和意境。同時,我也關注到學生的情感體驗和愛國情懷的培養。然而,在教學過程中,我也發現部分學生在理解詩歌的象征意義和擬人手法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難。因此,在今后的教學中,我將更加注重對詩歌語言和表達手法的講解和訓練,以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
四年級下冊語文課文七子之歌教案 9
教學目標:
1.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詩歌的音韻美。
2. 了解詩中提到的“七子”的失地情況,知道澳門、香港已經回歸,臺灣等地尚未回歸。
3. 理解詩歌內容,體會詩人眷念祖國、熱愛祖國的情感,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感。
教學重難點:
理解詩歌內容,體會詩人情感,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感。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包含詩歌朗誦音頻、相關歷史圖片及地圖等。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 出示中國地圖,讓學生觀察并指出祖國的寶島臺灣、香港、澳門等地。
2. 講述這些地方的歷史背景,引出課題《七子之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 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 指名朗讀,師生共同評議,注意糾正發音和停頓。
三、深入理解,體會情感
1. 分段學習詩歌,逐段講解內容。
(1)學習第一小節,理解“媽港”指的是澳門,感受澳門離開祖國母親的`痛苦。
(2)學習第二小節,了解香港的歷史背景,體會詩人對香港的思念之情。
(3)學習第三小節,通過想象臺灣的美麗風光,感受詩人對臺灣的眷念和向往。
2. 討論:詩人為什么要用“母親”來稱呼祖國?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引導學生體會詩人用“母親”來稱呼祖國,是為了表達自己對祖國的深厚感情,同時也讓讀者更容易產生共鳴。
3. 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詩歌,注意把握節奏和語調,體會詩人的情感。
四、拓展延伸,激發情感
1. 出示澳門、香港回歸時的圖片或視頻資料,讓學生感受回歸的喜悅和激動。
2. 討論:除了澳門、香港,還有哪些地方尚未回歸祖國?我們應該為此做些什么?
引導學生思考并表達自己的觀點,激發他們的愛國情感。
五、總結全文,升華情感
1. 總結課文主要內容,強調詩人的愛國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2. 鼓勵學生努力學習,為祖國的繁榮富強貢獻自己的力量,為祖國的統一大業而奮斗。
作業布置:
1. 背誦《七子之歌》。
2. 搜集更多關于澳門、香港、臺灣等地的歷史資料,了解它們的現狀和發展。
教學反思:
本次教學通過引導學生朗讀、理解、討論等方式,讓他們深入感受了《七子之歌》所表達的情感。同時,我也注重拓展學生的視野,讓他們了解更多的歷史背景和相關知識。在今后的教學中,我將繼續加強學生的情感體驗和思維拓展,讓他們在學習中不斷成長和進步。
四年級下冊語文課文七子之歌教案 10
教學目標
1. 知識與技能:
- 使學生能正確、流利地朗讀《七子之歌》,并能理解詩歌中的意象和象征意義。
- 引導學生分析詩歌的語言特點,體會詩歌的韻律美和情感表達。
2. 過程與方法:
- 通過小組合作和角色扮演的方式,使學生深入理解詩歌中各個“兒子”的遭遇和情感。
- 利用圖片、音頻等多媒體資源,創設情境,幫助學生更好地感受詩歌的意境。
3.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 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感,培養他們對祖國的熱愛和對民族團結的重視。
- 引導學生關注國家的歷史和現狀,培養他們的歷史責任感和使命感。
教學重難點
1. 教學重點:
- 理解詩歌中的意象和象征意義,感受詩人的愛國情懷。
- 體會詩歌的韻律美和情感表達,提高學生的`朗讀能力。
2. 教學難點:
- 深入理解詩歌中各個“兒子”的遭遇和情感,體會其背后的歷史背景。
- 引導學生將個人的情感體驗與詩歌中的情感表達相結合,形成共鳴。
教學準備
1. 教師準備:
- 《七子之歌》的詩歌文本、背景資料及相關圖片。
- 準備音頻資料,如詩歌朗誦、歷史背景介紹等。
2. 學生準備:
- 預習《七子之歌》,了解詩歌的基本內容和背景。
- 收集關于國家歷史和文化的資料,為課堂討論做準備。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 播放一段關于祖國歷史變遷的視頻,引導學生回顧祖國的過去和現在。
2. 提問:你們知道《七子之歌》這首詩歌是如何反映祖國的歷史變遷的嗎?引發學生的思考和討論。
二、朗讀詩歌,初步感知
1. 教師播放詩歌朗誦音頻,讓學生感受詩歌的韻律和情感。
2. 學生跟讀,注意模仿音頻中的語速、語調和情感表達。
三、深入理解,探討象征
1. 分組討論:詩歌中的“七子”分別代表了什么?它們各自有什么遭遇和情感?
2. 學生分享討論成果,教師引導學生深入理解詩歌中的意象和象征意義。
3. 教師補充歷史背景知識,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詩歌背后的故事和情感。
四、角色扮演,情感體驗
1. 學生分組進行角色扮演,每組選擇一個“兒子”,通過表演的方式展示其遭遇和情感。
2. 其他學生觀看表演并進行評價,分享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五、總結提升,情感升華
1. 教師總結詩歌的主要內容和情感表達,強調詩人的愛國情懷和對祖國的深情厚意。
2. 引導學生談談自己對祖國的情感和認識,激發他們的愛國之情。
六、布置作業
1. 背誦《七子之歌》,加深對詩歌的理解和記憶。
2. 寫一篇關于《七子之歌》的讀后感,表達自己的情感和思考。
教學反思
課后,教師應根據學生的表現和反饋,對本次教學活動進行反思和總結。思考如何更好地利用教學資源和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情感共鳴,提高他們的閱讀理解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同時,教師也應關注學生的學習進度和差異,給予適當的指導和幫助,促進全體學生的全面發展。
四年級下冊語文課文七子之歌教案 11
教學目標:
1. 知識與技能:
- 讓學生了解《七子之歌》的歷史背景,體會詩歌中蘊含的民族情感。
- 學會分析詩歌中的意象和修辭手法,提升學生的詩歌鑒賞能力。
2. 過程與方法:
- 通過小組合作與討論,引導學生共同探討詩歌的主題與情感表達。
- 通過朗讀與角色扮演,幫助學生感受詩歌的韻律美和情感力量。
3.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 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愛國情懷,培養學生的歷史使命感。
- 引導學生珍惜和傳承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
教學重點:
理解詩歌中的意象和修辭手法,體會詩歌所表達的情感。
教學難點:
深入探究詩歌的主題,理解其背后的民族情感和歷史意義。
教學準備:
1. 《七子之歌》的課文及相關的歷史資料。
2. 教學課件,包括詩歌的朗誦音頻、歷史圖片等。
3. 小組合作學習的任務卡。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1. 展示與《七子之歌》相關的歷史圖片,簡要介紹詩歌的`歷史背景。
2. 提問:“你們知道這些圖片背后的故事嗎?它們與我們今天要學的詩歌有什么關系?”
二、初讀感知
1. 學生自由朗讀詩歌,注意詩歌的韻律和節奏。
2. 教師播放詩歌的朗誦音頻,讓學生感受詩歌的情感表達。
3. 小組討論:“詩歌中哪些詞句給你留下了深刻印象?為什么?”
三、深入理解
1. 教師引導學生分析詩歌中的意象和修辭手法,如比喻、擬人等。
2. 學生分組合作,探討詩歌的主題和情感表達,填寫任務卡。
3. 分享交流:各小組展示任務卡,匯報討論成果,其他小組進行評價和補充。
四、情感升華
1. 教師講述《七子之歌》背后的歷史故事,進一步激發學生的民族情感。
2. 學生再次朗讀詩歌,嘗試用自己的語言復述詩歌的內容,并表達對祖國的熱愛之情。
五、拓展延伸
1. 引導學生思考:“在現代社會中,我們如何傳承和發揚《七子之歌》所體現的民族精神?”
2. 學生進行角色扮演,將詩歌中的情感通過表演的形式展現出來。
六、總結提升
1. 總結本課的學習內容,強調《七子之歌》所體現的民族情感和歷史意義。
2. 布置作業:讓學生回家后與家人分享《七子之歌》,并談談自己的感受。
教學反思:
本次教學中,我通過圖片展示、音頻朗誦等方式,成功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小組合作與討論環節,學生積極參與,深入探究詩歌的主題與情感表達。但在拓展延伸部分,部分學生的角色扮演略顯生硬,需要在今后的教學中加強對學生表演技巧的指導。同時,也要關注學生的學習差異,為不同層次的學生提供個性化的學習支持。
四年級下冊語文課文七子之歌教案 12
教學目標:
1. 知識與技能:
- 引導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詩歌中蘊含的深厚情感。
- 理解詩歌內容,感受作者通過擬人手法所表達的“七子”對祖國的眷戀之情。
2. 過程與方法:
- 通過小組合作探究,引導學生理解詩歌的意象和象征意義。
- 借助多媒體資料,讓學生了解歷史背景,加深對詩歌情感的理解。
3.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 激發學生對祖國的熱愛之情,培養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歸屬感。
- 引導學生珍惜和平、奮發向上,為祖國的繁榮富強貢獻自己的力量。
教學重點:
通過朗讀和理解詩歌,體會“七子”對祖國的深情眷戀。
教學難點:
理解詩歌中的象征意義,把握詩歌深刻的思想內涵。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詩歌錄音、相關歷史圖片等。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 展示中國地圖,指出澳門等七個地方的位置,并介紹它們的'歷史背景。
2. 提問:你們知道這些地方曾經經歷過什么嗎?它們與祖國有著怎樣的聯系?
3. 引出課題:《七子之歌》,簡要介紹作者及創作背景。
二、初讀詩歌,整體感知
1. 學生自由朗讀詩歌,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 教師播放詩歌錄音,學生跟讀,感受詩歌的節奏和韻律。
3. 提問:你從詩歌中感受到了什么?有哪些詞語或句子給你留下了深刻印象?
三、深入探究,理解情感
1. 分組討論:詩歌中的“七子”分別代表了什么?它們與祖國的關系是怎樣的?
2. 學生匯報討論結果,教師補充講解詩歌中的象征意義和意象。
3. 分析詩歌中的擬人手法,體會其如何加強表達效果,使學生更深刻地理解“七子”對祖國的眷戀之情。
四、情感朗讀,內化體驗
1. 教師指導學生進行情感朗讀,注意語調的把握和情感的表達。
2. 學生分組練習朗讀,并進行展示,互相評價。
3. 引導學生思考:作為新時代的少年,我們應該如何繼承和發揚這種愛國情感?
五、拓展延伸,升華情感
1. 展示相關歷史圖片和視頻,讓學生了解“七子”回歸祖國的歷程。
2. 提問:看到這些圖片和視頻,你有什么感受?你想對祖國說些什么?
3. 布置作業:寫一篇關于《七子之歌》的讀后感,表達自己對祖國的熱愛之情。
六、課堂小結
1. 總結本課的學習內容,強調詩歌所表達的愛國情感和民族情懷。
2. 鼓勵學生將所學內容轉化為實際行動,用自己的方式表達對祖國的熱愛和祝福。
教學反思:
課后,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反應和作業情況,對本節課的教學效果進行反思。思考如何更好地引導學生理解詩歌的深刻內涵,如何更有效地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感。同時,也要關注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及時調整教學策略,以更好地適應學生的學習需求。
【四年級下冊語文課文七子之歌教案】相關文章:
四年級語文下冊《陳嘉庚辦學》課文10-05
五年級語文下冊《草原》課文解讀教案08-28
長江之歌課文的主要內容06-06
地震中的父與子課文06-19
四年級下冊語文《桂林山水》課文原文07-20
四年級下冊語文課文孔子學琴12-09
小學生四年級下冊語文課文02-24
四年級下冊語文《鄉下人家》課文10-11
四年級下冊語文22課課文《牧場之國》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