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羨林談人生讀后感(9篇)
讀完一本書以后,大家對人生或者事物一定產生了許多感想,是時候靜下心來好好寫寫讀后感了。可能你現在毫無頭緒吧,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季羨林談人生讀后感,歡迎大家分享。
季羨林談人生讀后感1
這本書是由季老的隨筆散文整理匯編而成,每一篇文字都在探討一個相對獨立的問題,而所有這些問題匯總在一起,就可以相對比較全面地了解季老對待人生的哲學和態度。當然,季老留給我們的思考是寶貴而豐富的,可這本書卻編得讓人不敢恭維,實在是有太多重復的東西了,看到后面,有些篇章感覺有湊數之嫌。話雖如此,編排的失誤依然擋不住季老的光輝,此書還是非常值得一讀的。不過大可不必像我這樣買書來讀,網上有很多地方都可以讀到此書。
要說感想的話,個人認為書中有兩個話題特別值得談一談,一個是人生的意義與價值的`問題,一個是如何安身立命的問題。
關于人生的意義和價值,季老明確告訴我們,他認為一個人存活于社會的意義在于承上啟下,承前啟后的歷史責任。竊以為季老說的這個傳承應該包括生命的傳承(也就是繁衍)、文化的傳承、精神的傳承以及環境的傳承等所有這些需要或者是應當傳承的東西。這個觀念跟南師(南懷瑾)經常在自己書中提到的頗為互通,不過南師喜歡引用宋代張載的話“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事開太平”。這種崇高的使命感和歷史責任感是非常值得我們欽佩和學習的,在我國很多知識分子身上都有體現,它是中華民族的特產,在民間也有很多體現,譬如中國人重祖先就是一種“承上”。也許正是因為這種精神,華夏民族的文明歷程才得以一枝獨秀地延續五千年之久,而不像其它的文明曾經輝煌一時,卻無法延續。寫到這,我想起了以前有一個人曾跟我說過的話:“我現在車也有了,房也有了,人生還有什么好奮斗的啊”,相比之下,他的人生價值是否有點太少了呢?
關于安身立命的問題,季老分為三個方面,一是人與自然的問題,二是人與人之間的問題,三是個人的思想感情之矛盾與平衡的問題。對于人與自然的問題,季老一直都是憂心忡忡,他看到現今環境污染嚴重、臭氧層空洞、物種滅絕、淡水短缺、溫室效應嚴重、自然災害頻繁等等問題,反復強調東方“天人合一”的思想才是出路,不要老學習西方的“征服自然”,還引用恩格斯的話“人對自然的每一次征服或勝利,都會遭到自然的報復”,我想這些大家都有體會,可以自行判斷。對人與人之間的問題,季老只談了對待好人的二字箴言“真”、“忍”,這兩點我認為不必細說,大家自己玩味下會更有感觸,那么如何對待壞人呢?又如何區別人之好壞呢?都是很有意思的問題。第三個是個人的思想感情矛盾與平衡的問題,這點其實是季老在書中談得最多的,因為說白了,也就是如何自處的問題,書中探討的關于命運、福禍、禮儀、道德等等諸方面的問題,都是關于如何自處的,如果能保持一個良好的平衡心,這個問題也就解決了。
最后,我寫了這么多,其實都是受季老啟發而來,如果覺得對這些問題感興趣,就去看看季老是如何思考的吧。在這個思想混亂、價值觀缺失的末法年代,能夠通過向大師們學習而使思想得到一點滌蕩,會是非常有助益的一件事情。
季羨林談人生讀后感2
(一)人生的意義與價值
如果人生真有意義與價值的話,其意義與價值就在于對人類發展的承上啟下、承前啟后的責任感。 季羨林
人生,這一老生常談的話題,不僅平常人可以對此大發感慨,學者們似乎也特別偏愛談人生。什么是人生?也許哲學家們能講出很多高深的道理,但他們的精辟之論往往玄妙晦澀,離現實生活太遠。讀《季羨林談人生》這本書,儼然在聆聽一位長者侃侃而談,心靈得到莫大的精神享受,靜靜地反省,心境變得更加純凈。
每個人的人生是不同的,每個人對人生的意義認識也不同,在我看來既然我們幸運地擁有了生存的機會和權利,那么就該在這短暫的人生中,抓住每一個機會,做好每一件事情,讓生命大放光彩,只有這樣我們的人生才有意義也才有價值。而人如果對自身生命意義不明白,那么行為就沒有了標準,生活的態度也無從確定,于是一切變得茫無所措。作為一名年輕稅務工作者,奉獻在國稅大舞臺上,為納稅人服好務,為國家收好稅,這樣的人生才是有意義的和有價值的。
人生是短暫的,我們應該珍惜人生,熱愛人生,用自己心中的'目標,不停地去追逐人生的意義,不斷地去實現人生的價值,讓生命煥發出燦爛的光彩。
(二)不完美才是人生
不完美才是人生,這是一個平凡的真理;但是真能了解其中的意義,對己對人都有好處。對己,可以不煩不燥;對人,可以互相諒解。 季羨林
不完美才是人生,這是季老從另一種意義上對人生的新詮釋,也是一種謙虛做人的態度。盡管每個人都爭取一個完美的人生。然而,自古及今,海內海外,一個百分之百的人生是沒有的,每個人不可能始終一帆風順,人生不如意事往往十有八九。我們只有在不完美中,才能找到自己人生的定位。只有在不完美中,才能實現人生的價值。所以完美的人生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的生活態度。只要擁有一份健康、積極向上的心態,我們就會從容地面對生活中的不平和挫折,才會更好地享受生活中的苦與樂,享受這份不完美。
愚蠢的人絞盡腦汁追求那虛無飄渺的完美生活,而智者從不完美起步,強者在不完美中超越,因為不完美才是人生!
(三)成功
天資+勤奮+機遇=成功 季羨林
上面的公式是季老積七八十年的經驗得到的,在季老看來天資是由天來決定的,我們無能為力。機遇是不期而來的,我們也無能為力。只有勤奮一項完全是我們自己決定的,也是我們必須狠下功夫的。
沒有哪個時代像今天這個時代的人一樣渴盼成功,我們仰慕名人,等待機會,可是真正扎扎實實勤奮努力的人卻少之又少。在充滿誘惑的時代,如果真想有所收獲,就只有靜下心來,踏著勤奮的階梯,腳踏實地。在我看來,一個人擁有了勤奮,也就擁有了其他可貴的品質,有敏捷的思維來勤于思考,有堅強的毅力來勤于努力,有細心的精神來勤于工作。作為年輕人,更應該刻苦勤奮,勤奮工作,勤奮學習,這樣才能在我們工作的崗位上大放光彩。
使卵石臻于完美的,并非錘的打擊,而是水的且歌且舞,我想這就是勤奮最完美的詮釋吧!
季羨林談人生讀后感3
季羨林大師已經仙逝了,但是他說的“做人與處世”的道理依然鮮活,還會讓人受益匪淺。他說:一個人活在世上,必須處理好三個關系:第一,人與大自然的關系;人與人的關系,包括家庭關系在內;第三,個人心中思想與感情矛盾與平衡的關系。這三個關系,如果處理得很好,生活就能愉快;否則,生活就有苦惱。
人自從變成了“萬物之靈”后,就同大自然鬧起獨立來,有時竟成了大自然的對立面。人類的衣食住行所有的資料都取自大自然,關鍵是怎么去索取。索取手段不出兩個:一用和平手段,一用強制手段。西方對待大自然的基本態度或指導思想是“征服自然”,就是用處理敵我矛盾的方法來處理人與大自然的關系。從表面上看是勝利了,大自然真得被他們征服了。自從產業革命以后,西方人屢創奇跡。然而,大自然的容忍是有限度的,它是能報復的、能懲罰的。報復和懲罰的'結果,是環境污染,生態失衡,臭氧層出洞,物種滅絕,淡水資源匱乏,新疾病產生等等,不一而足。
中國或者東方對待大自然的態度或哲學基礎是“天人合一”。我們把大自然看做伙伴。可惜我們的行為在某種程度上也采取了“征服自然”的辦法,結果也受到大自然的報復。
至于人與人的關系,我的想法是:對待一切善良的人,都應該有一個兩字箴言:一曰真,二曰忍。真者,以真情實意相待,不允許弄虛作假。忍者,相互容忍也。日子久了,難免有點磕磕碰碰。如果雙方都不冷靜,必致因小失大,后果不堪設想。
至于個人心中思想感情的矛盾,則多半出自私心雜念。解之方,唯有消滅私心,學習諸葛亮的“淡泊以明志,寧靜以致遠。”
我認為大師的話說得太好了,只可惜被很多人忽略了。由于人們對大自然的破壞性的“征服”,因此,我們目前正在遭受著大自然的報復和懲罰:天災人禍不斷,自然災害頻繁,不是水災就是旱災。前年,老天爺把北方的雪下到南方,北方缺雪南方成災;現在全國許多地方都在下雨、下雪,可是云南和四川部分地區,一直干旱無雨,天天說飲水困難、喊森林防火;現在許多老年人的疾病越來越年輕化,年輕人也有高血壓,富貴病越來越多,糖尿病、肥胖病成了多發病,腦心血管疾病和癌癥成為現代人死亡的罪魁禍首,這些現象都與環境污染和生態失衡有關。近年來社會上假冒偽劣的產品層出不窮:毒奶粉、地溝油、蘇丹紅、瘦肉精等等,讓老百姓的食品安全也成了問題,令人沮喪和嘆息,但老百姓對這些事又無能為力。
我很贊同人與人的關系貴在真誠和包容。沒有真誠難以產生互信,沒有包容難以和諧相處。所以大師說的“真”和“忍”就顯得十分重要了。
消除個人心中思想感情的矛盾就是要消滅心中的私心雜念,一點也不錯。淡泊名利,心平氣和,內心不會太糾結,自然也就平靜下來了。這點老年人較容易做到,年輕人就不容易了,尤其是當年輕人正處在創業階段就更難做到了。但希望年輕人也需要掌控好自己,做事不要太功利了,否則,也會欲速不達的。
我讀了文字,談了這些話,是為了讓自己快樂,也希望朋友們快樂;但結果是感覺這些話題有些沉重,不可能讓人快樂,也許是事與愿違了,那就不再多說啦。還是抄幾個笑話請博友們笑一笑吧。祝愿朋友們愉快多,苦惱少,健康、幸福到永遠!
季羨林談人生讀后感4
季羨林先生是我國當代學界泰斗,對印度古代語言學、原始佛教語言、吐火羅語語義,梵文文學等研究做出過重要的貢獻。他精通英語、德語、梵語、法語、吠陀語、巴利語、吐火羅語等多種外語,在中國傳統文化、語言學、文化學、歷史學、佛教學、印度學和比較文學等方面卓有建樹。
季羨林先生還是一位別具一格的散文家,早在高中時期就開始創作并發表小說,翻譯屠格涅夫的散文作品。在清華大學讀書期間寫作的《年》、《黃昏》、《寂寞》、《枸杞樹》等散文,直到現在,還是贏得一片贊美之聲。近年來集結成冊出版并為大眾所熟悉的散文集也非常多,最近我認真閱讀了《季羨林談人生》,感觸頗深。
該書由數十篇千字隨筆組成。季老用非常樸實的話語談論了人生繞不開的酸甜苦辣、進退榮辱,在人生的意義與價值、緣分與命運、做人與處世、容忍、成功、知足、朋友、毀譽、壓力、愛情、長壽之道、倫理道德等諸多方面談感悟,細細品讀,感覺自己在同大師對話,對人生的體會也隨之得到凈化和提升。
人生的真諦是什么?這是哲學永恒的話題。季老強調,對人生問題的思考不是那些坐在神圣殿堂里的哲學家們的專利,“吾輩凡人”也要捫心自問:你為什么活著?人無法選擇生與死,但人不能總處在被動和糊涂之中,我們應有所作為。在人類社會發展的長河中,我們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任務,而且是絕非可有可無的。如果人生真有意義與價值的話,其意義與價值就在于對人類發展的承上啟下,承前啟后的責任感。
“承擔責任”“有所作為”這類詞如果從一個普通人口里蹦出,實有平庸教化之嫌,但聯系季老的學識與人品,又不由得暗自認同。當然,對于普通人來說,若非要要求自己在歷史長河中留下印記,并為人類發展貢獻力量就有些矯情了。但是一個成年人能夠在單位和家庭里都承擔好相應的責任,還是可以身體力行的。在供職的單位里,勇于擔當,奮發有為,做好本職工作;在家庭里悉心孝敬父母、培育子女,創造并保持一個和諧溫馨的家庭氛圍,我認為,做到這些也是“承擔責任”“有所作為”,也實現了有意義有價值的人生。
季老的.座右銘是陶淵明的詩作《神釋》中的最后四句,“縱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懼。應盡便須盡,無復獨多慮。”季老認為:成功來自于天資加勤奮加機遇,三個條件拿來分析一下,天資是由“天”決定的,我們無能為力,機遇不期而來,我們也無能為力。只有勤奮是有我們自己決定的,“業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毀于隨。”自己要做的事應腳踏實地持之以恒地做好,其他不必多慮。中國古話說得好:“盡人事而聽天命。”首先必須“盡人事”,否則餡兒餅決不會自己從天上落到你嘴里來。但又必須“聽天命”。人世間,波詭云譎,因果錯綜。只有做到“盡人事而聽天命”,一個人才能永遠保持心態的平衡。
書中季老強調:“每個人都爭取一個完滿的人生。然而,自古及今,海內海外,一個百分之百完滿的人生是沒有的,不完滿才是人生。”其實在生活中蕓蕓眾生大都是平凡人,沒有一個是一個完滿的人,我們可以一直去追求完滿但不必強求得到,只要腳踏實地工作生活,盡到自己的責任和本分,在自己可以掌控的范疇內不懈努力,爭取去做到最好,就活出了有價值有意義的人生!
季羨林談人生讀后感5
季羨林談人生,是季羨林(季羨林:北京大學教授、中國文化書院院務委員會主席、中科院院士、中國語言學家、文學翻譯家,梵文、巴利文專家。)談人生問題的短文的匯集,是他在望九之年發出的人生感悟。耄耋之年,正是人生的一個極為特殊的階段。世事滄桑,從這樣一位智識老人口中道來的人生感悟,如陳年佳釀,沁人心脾。令人愛不釋手的是,季羨林的人生感悟,是以十分簡潔、通俗的百姓語言娓娓道出的,通篇難以找到時下一些教科書式的人生哲學教材中充斥著的概念和說教。
在人與自然關系的問題上,季羨林贊成張載“民胞物與”的世界觀,也就是中國傳統文化中“天人合一”的觀點。把自然界看作是人類的伙伴,對自然界的利用要使用和平的手段,而不是強制的手段。也就是說,是利用自然,不是征服自然。否則,人類會受到大自然的報復或懲罰。
在人與人的'關系問題上,季羨林提出:“能為國家、為人民、為他人著想而遏制自己的本性的,就是有道德的人。能夠百分之六十為他人著想,百分之四十為自己著想,他就是一個及格的好人。為他人著想的百分比越高,道德水平越高。百分之百,所謂‘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人絕無僅有。反之,為自己著想而不為他人著想的百分比越高越壞。” 對待一切善良的人,不管是家屬,還是朋友,都應該有一個二字箴言:一曰真,二曰忍。真者,以真情實意相待,不允許弄虛作假。忍者,相互容忍也。
在個人心中思想與感情矛盾與平衡的關系上,季羨林的化解之法是,惟有消滅私心,“淡泊以明志,寧靜以致遠”。
正是基于這種人生觀,季羨林對人生具體境遇的態度,無論是對人生的不完滿、世態炎涼,還是對愛情、老年等等的論述,都顯得豁達、寬容、樂觀和實用。人生在世,每個人都應該認識和實現自己人生的意義和價值,這個意義和價值基于平實的真理。季羨林的人生哲學也許不是無懈可擊的,但卻是平實而真摯、引人向善、切實可行的。
人民大道被叢叢的樹葉所簇擁著,連濾過的陽光也是綠色的。
在天一書店的路上,遠遠看見兩位老人在行乞,記得很久以前他們也在,穿著樸素而破舊的衣服,臉龐干潔,微黃卻不失笑容,我都會在他們的塑料碗上放上一些硬幣,我不用理會他們是否騙我,一位活了近半個世紀的人心中早已形成了自己的尊嚴,他們會出來行乞一定有他們自己的苦衷,我會盡我所能來幫助他們。
雖然我沒遇見過,但我對那些游手好閑的人深惡痛絕,也許是出自本能,他們擁有雙手卻不努力工作,擁有頭腦卻不努力思考,擁有雙腳卻不腳踏實地,這種人更應該被指責,相比于那兩位老人,早已步入垂暮之年,生活自理已成難事,行乞只是一種不得已的手段,他們理應被我們所尊重,去幫助。
我們一些人常抱怨自己的人生。環境時,卻擠得出時間去幾趟KFC,逛幾次ktv,從他們身上我看不出什么好得到的,我想他們才應該被指責,被批評。
但我常常只聽過乞丐被鄙視,卻從未聽說他們這類人被鄙視的。
這真是奇怪啊?
季羨林談人生讀后感6
季羨林先生為人所敬仰,不僅因為他的學識,還是因為他的品格。季羨林先生是我國當代學界的泰斗、國學大師、國寶。而這位老者卻表示:“三頂桂冠一摘,還了我一個自由自在之身。身上的泡沫洗掉了,露出了真面目,皆大歡喜。”《季羨林談人生》一書歸集了季老對人生思考的文章,向我們展示了“即使在最困難的時候,也沒有丟掉自己的良知”的善良老人。
什么是人生呢?開篇關于人生的探討,發人深思。季先生提出了“你為什么活著?活著難道就是為了恣睢的享受嗎?難道就是為了忍饑受寒嗎?”這些問題。我雖得不出些確切的東西,但的確會使人頭腦清醒一點,會減少一些糊涂,讓我也開始思考一些有關于人生,說的更小些,也就是思考一些有關于自己學習、生活、工作、家庭、朋友、社會的簡單問題。因為人生萬不可糊里糊涂地過,這一點讓我茅塞頓開。而之后的再談、三談人生,著重談到了人性。萬事萬物都有自己的本能賦予人類的優勢在于有思想、有良知良能。與我們最緊密相關的就是倫理道德問題。“能為國家、為人民、為他人著想而遏制自己本性的,就是有道德的.人。”而對于我們來說應當先提升自身得到的水平,進而做一個有良知的人。
當我開始試圖了解季先生所謂的人生、人性、良知、道德……我想對我影響最大的是《人生的意義與價值》一篇。“如果人生真有意義與價值的話,其意義與價值在于對人類發展的承上啟下,承前啟后的責任感。”責任感隨著我一步步從家庭走向學校、社會,慢慢由幼稚變為成熟,越來越覺得其重要性。我有責任去不斷的提升自己,不僅僅是為我這個個體,往實際說也是為了自己的父母,今后自己的家庭,而往大了說也是為了這個社會良好的運轉。每個人不一定能取得多大的成績,而這種責任感我覺得真的可以推動一切往好的方向發展。所以我是完全贊同季先生的觀點的,并努力肩負起屬于我的那一份責任。我想這種使命感對我是一種激勵吧,在成長的道路上的新社會人。
在我慢慢長大成人,作為新的成年人,新的社會人,在人生中存在著許多的迷惑與彷徨。而季先生的話讓我受益匪淺,讓我了解了一些事情,讓我豁然開朗。對待善良的人,一要真情實意,二要寬容忍耐。而容忍也是有度的,絕不能超過一道底線。容忍是一種美德,對于現實來說,這個民族需要更多寬容的人們。這些都是為人處事方面的感受。
在學習工作上,人們多談成功二字。天資+勤奮+機遇=成功。天資人各不相同,我們無能為力;機遇不可預期,我們也無能為力。這樣看來,勤奮是很重要的。所以,當一個人經歷過打磨,努力過甚至吃了虧,摔了較,在機遇來臨時才能很好的把握。
讀了這本書給我帶來了很多思考,經過思考后必定會有多少的提升。雖然有些道理是從小聽到大的,當靜下心來冷靜思考,那種細微的抵觸心理也將消失。用一種更成熟更廣闊的視野去看待所有的一切,人也會慢慢的平和。仿佛一目見底的清水,大德大智隱于無形。
智者樂,仁者壽,長者隨心所欲。一介布衣,言有物,行有格,貧賤不移,寵辱不驚。學問鑄成大地的風景,他把心匯入傳統,把心留給東方。季羨林,最難時也不丟掉良知。讓我們永遠記住這位長者,以及他的人生之道。
季羨林談人生讀后感7
《季羨林談人生》是季羨林先生談人生問題的短文集,是他在望九之年發出的人生感悟,最近有幸拜讀之。
耄耋之年,正是人生的一個極為特殊的階段。世事滄桑,從這樣一位智識老人口中道出的人生感悟,如陳年佳釀,沁人心脾。令人愛不釋手的是,季羨林的人生觀感悟,是以十分簡潔、通俗的百姓語言娓娓道出的,通篇難以找到時下教科書式的人生哲學教材中充斥著的概念和說教。
《季羨林談人生》由數十篇千字隨筆組成。以前看到談到人生的文章,大都是“主義”一統,“口號”滿篇,而季先生用非常樸實的話語談論了人生繞不開的酸甜苦辣、進退榮辱,語言樸實無華,但從一個“看慣了人生百態,明了了世間春秋”的世紀老人筆下繪出,漸覺啟迪之意非同尋常。
人生的真諦是什么?這是哲學永恒的話題。季先生強調,對人生問題的`思考不是那些坐在神圣殿堂里的哲學家們的專利,“吾輩凡人”也要捫心自問:你為什么活著?人無法選擇生與死,但人不能總處在被動和糊涂之中,我們應有所作為。他對人生意義和價值的一句評價:“如果人生真有意義與價值的話,其意義與價值就在于對人類發展的承上啟下,承前啟后的責任感”。“有所作為”“承擔責任”這類詞如果從一個普通人口里蹦出,實有平庸教化之嫌,但聯系季老的學識與人品,又不由得暗自認同。季老的文字初讀平淡如水,索然寡味,并無多少新奇高深的教誨。掩卷深思:大智大慧者,自然返璞歸真;世間之真理,又何需華麗的詞藻來修飾?
書中講述了許許多多的小故事,語言通俗易懂,但都包含著人生哲理。讓人讀后產生共鳴和欽佩之感。讀完之后讓思想得到洗禮與升華。譬如在《傻瓜》一文中,他寫到:天下有沒有傻瓜?有的,但卻不是被別人稱作“傻瓜”的人,而是認為別人是傻瓜的人,這樣的人才是天下最大的傻瓜。他認為:不自作聰明,不把別人當傻瓜,從而自己也不是傻瓜。哪一個時代、哪一個社會,只要能做到這一步,全社會就都是聰明人,沒有傻瓜,全社會也就會安定團結。在人與人的關系問題上,季老提出:“能為國家、為人民、為他人著想而節制自己的本性的,就是有道德的人。能夠百分之六十為他人著想,百分之四十為自己著想,他就是一個及格的好人。為他人著想的百分比越高,道德水平越高。百分之百,所謂‘毫不利己,專為利人’的人絕無僅有。反之,為自己著想而不為他人著想的百分比越高越壞。”對待一切善良的人,不管是家屬,還是朋友,都應該有一個二字箴言:一曰真,二曰忍。真者,以真誠實意對待,不充許弄虛作假。忍者,相互容忍也。
在個人心中思想和感情矛盾與平衡的關系上,季羨林的化解之法是,唯有消滅私心,“淡泊以明志,寧靜以致遠”。
正是這種人生觀,季羨林對人生具體境遇的態度,無論是對人生的不完滿、世事炎涼,還是對愛情,老年等等的論述,都顯得豁達、寬容、樂觀和實用。人生在世,每個人都應該認識和實現自己人生的意義和價值,這個意義和價值基于平實的真理。季羨林的人生哲學也許不是無懈可擊的,但卻是平實而真摯,引人向善,切實可行的。
總之,季老的思想值得我們去思考與借鑒。季老的思想象一本厚厚的的百科全書,讀之使人明智,而他的品格卻像一幕見底的清水,大德大智隱于無形。
季羨林談人生讀后感8
季羨林先生是我國當代學界泰斗,對印度古代語言學、原始佛教語言、吐火羅語語義,梵文文學等研究做出過重要貢獻。他精通英語、德語、梵語、法語、吠陀語、巴利語、吐火羅語等多種外語,在中國傳統文化、語言學、文化學、歷史學、佛教學、印度學和比較文學等方面卓有建樹。他的思想像一本厚厚的百科全書,讀之使人明智,而他的品格卻像一幕見底的清水,大德大智隱于無形。
在《季羨林談人生》一書,在文字不多的一節一節的小內容中,語言通俗易懂,但都包含著人生的哲理。讓人讀后產生共鳴和欽佩之感。讀完之后讓思想得到洗理與升華。
比如,在《傻瓜》一文中,他寫道:天下有沒有傻瓜?有的,但卻不是被別人稱做“傻瓜”的人,而是認為別人是傻瓜的人,這樣的人才是天下最大的傻瓜。這說明了“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為”的道理。他認為:不自作聰明,不把別人當傻瓜,從而自己也就不是傻瓜。哪一個時代、哪一個社會,只要能做到這一步,全社會就都是聰明人,沒有傻瓜,全社會也就會安定團結。
他在《論壓力》一文中寫道:什么是“壓力”?壓力是精神與身體對內在與外在事件的生理與心理反應。他認為大至全社會,小至每一個人都會有壓力。他認為壓力是好事。從大處來看,全球環境污染、生態平衡破壞、臭氧層出洞、新疾病叢生等等,人們感覺到了,這當然就是壓力,然而壓出來卻是增強憂患意識,增強防范措施,這難道不是天大的好事嗎?對一般人來說,法律和其他一切合理的規章制度,都是壓力。如果沒有壓力,社會將會陷入混亂,人類將無法生存。壓力如何排除呢?壓力粗略可分為倆類:一被動,一主動。天災人禍,意外事件,屬于被動,這種壓力,無法預測,只能泰然處之,切不可杞人憂天。主動的來源于自身,自己能有所作為。只要能做到遇事不嘀咕,就能排除自己造成的壓力。
他的'老年十忌是:一忌說話太多;二忌倚老賣老;三忌思想僵化;四忌不服老;五忌無所事事;六忌提當年勇;七忌自我封閉;八忌嘆老嗟貧;九忌老想到死;十忌憤世嫉俗。我認為,老年人如果能做到這十忌,晚年會過得快樂、充實,會為長壽增加砝碼。
總之,季老的思想值得我們去思考與借鑒。例如:
“能為國家、為人民、為他人著想而遏制自己的本性的,就是有道德的人。能夠百分之六十為他人著想,百分之四十為自己著想,就是一個及格的人。”
“每個人都爭取一個完滿的人生。然而,自古及今,海內海外,一個百分之百完滿的人生是沒有的。不完滿才是人生。”
“走運時,要想到倒霉,不要得意過了頭;倒霉時,要想到走運,不要垂頭喪氣。心態始終保持平衡,情緒始終保持穩定,此也長壽之道。”
“自己生存,也讓別的人或動植物生存,這就是善。只考慮自己生存不考慮別人生存,這就是惡。”
“一個人活在世界上,必須處理好三個關系:第一,人與大自然的關系;第二,人與人的關系,包括家庭關系在內;第三,個人心中思想與感情矛盾與平衡的關系。這三個關系,如果能處理好,生活就能愉快;否則,生活就有苦惱。”
季羨林談人生讀后感9
(一)人生的好處與價值
如果人生真有好處與價值的話,其好處與價值就在于對人類發展的承上啟下、承前啟后的職責感。―――季羨林
人生,這一老生常談的話題,不僅僅平常人能夠對此大發感慨,學者們似乎也個性偏愛談人生。什么是人生?也許哲學家們能講出很多高深的道理,但他們的精辟之論往往玄妙晦澀,離現實生活太遠。讀《季羨林談人生》這本書,儼然在聆聽一位長者侃侃而談,心靈得到莫大的精神享受,靜靜地反省,心境變得更加純凈。
每個人的人生是不一樣的,每個人對人生的好處認識也不一樣,在我看來既然我們幸運地擁有了生存的機會和權利,那么就該在這短暫的人生中,抓住每一個機會,做好每一件事情,讓生命大放光彩,只有這樣我們的人生才有好處也才有價值。而人如果對自身生命好處不明白,那么行為就沒有了標準,生活的態度也無從確定,于是一切變得茫無所措。作為一名年輕稅務工作者,奉獻在國稅大舞臺上,為納稅人服好務,為國家收好稅,這樣的人生才是有好處的和有價值的。
人生是短暫的,我們就應珍惜人生,熱愛人生,用自我心中的目標,不停地去追逐人生的.好處,不斷地去實現人生的價值,讓生命煥發出燦爛的光彩。
(二)不完美才是人生
不完美才是人生,這是一個“平凡的真理”;但是真能了解其中的好處,對己對人都有好處。對己,能夠不煩不燥;對人,能夠互相諒解。―――季羨林
不完美才是人生,這是季老從另一種好處上對人生的新詮釋,也是一種謙虛做人的態度。盡管每個人都爭取一個完美的人生。然而,自古及今,海內海外,一個百分之百的人生是沒有的,每個人不可能始終一帆風順,人生不如意事往往十有八九。我們只有在不完美中,才能找到自我人生的定位。只有在不完美中,才能實現人生的價值。所以完美的人生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的生活態度。只要擁有一份健康、用心向上的心態,我們就會從容地應對生活中的不平和挫折,才會更好地享受生活中的苦與樂,享受這份“不完美”。
愚蠢的人絞盡腦汁追求那虛無飄渺的完美生活,而智者從不完美起步,強者在不完美中超越,因為不完美才是人生!
(三)成功
天資+勤奮+機遇=成功―――季羨林
上方的公式是季老積七八十年的經驗得到的,在季老看來天資是由“天”來決定的,我們無能為力。機遇是不期而來的,我們也無能為力。只有勤奮一項完全是我們自我決定的,也是我們務必狠下功夫的。
沒有哪個時代像這天這個時代的人一樣渴盼成功,我們仰慕名人,等待機會,但是真正扎扎實實勤奮努力的人卻少之又少。在充滿誘惑的時代,如果真想有所收獲,就只有靜下心來,踏著勤奮的階梯,腳踏實地。在我看來,一個人擁有了勤奮,也就擁有了其他可貴的品質,有敏捷的思維來勤于思考,有堅強的毅力來勤于努力,有細心的精神來勤于工作。作為年輕人,更就應刻苦勤奮,勤奮工作,勤奮學習,這樣才能在我們工作的崗位上大放光彩。
使卵石臻于完美的,并非錘的打擊,而是水的且歌且舞,我想這就是勤奮最完美的詮釋吧!
【季羨林談人生讀后感】相關文章:
季羨林談人生的意義09-06
季羨林談人生讀書筆記范文4篇06-06
《季羨林談人生》第三部分10-03
《季羨林談人生》第二部分08-31
讀《季羨林談人生》有感10-17
《季羨林談人生》讀后感優秀05-23
《季羨林談人生》讀后感精彩08-25
《季羨林談人生》第一部分08-09
《季羨林談人生》的讀后感6篇10-05
季羨林談人生讀后感(精選13篇)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