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季羨林的文章內容
在平平淡淡的學習中,大家對知識點應該都不陌生吧?知識點也不一定都是文字,數學的知識點除了定義,同樣重要的公式也可以理解為知識點。哪些知識點能夠真正幫助到我們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季羨林的文章內容,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1清塘荷韻
樓前有清塘數畝,記得三十多年前初搬來時,池塘里好像是有荷花的,我的記憶里還殘留著一些綠葉紅花的碎影。后來時移事遷,歲月流逝,池塘里卻變得",天光云影共徘徊",再也不見什么荷花了。我腦袋里保留的舊的思想意識頗多,每一次望到空蕩蕩的池塘,總覺得好像缺點什么。這不符合我的審美觀念。有池塘就應當有點綠的東西,哪怕是蘆葦呢,也比什么都沒有強。最好的最理想的當然是荷花。中國舊的詩文中,描寫荷花的簡直是太多太多了。周敦頤的讀書人不知道的恐怕是絕無僅有的。他那一句有名的"香遠益清"是膾炙人口的。幾乎可以說,中國沒有人不愛荷花的。可我們樓前池塘中獨獨缺少荷花。每次看到或想到,總覺得是一塊心病。
有人從湖北來,帶來了洪湖的幾顆蓮子,外殼呈黑色,極硬。據說,如果埋在淤泥中,能夠千年不爛。因此,我用鐵錘在蓮子上砸開了一條縫,讓蓮芽能夠破殼而出,不至永遠埋在泥中。這都是一些主觀的愿望,蓮芽能不能夠出,都是極大的未知數。反正我總算是盡了人事,把五六顆敲破的蓮子投入池塘中,下面就是聽天命了。這樣一來,我每天就多了一件工作:到池塘邊上去看上幾次。心里總是希望,忽然有一天,"小荷才露尖尖角",有翠綠的蓮葉長出水面。可是,事與愿違,投下去的第一年,一直到秋涼落葉,水面上也沒有出現什么東西。經過了寂寞的冬天,到了第二年,春水盈塘、綠柳垂絲,一片旖旎的風光。可是,我翹盼的水面上卻仍然沒有露出什么荷葉。此時我已經完全灰了心,以為那幾顆湖北帶來的硬殼蓮子,由于人力無法解釋的原因,大概不會再有長出荷花的希望了。我的目光無法把荷葉從淤泥中吸出。
但是,到了第三年,卻忽然出了奇跡。有一天,我忽然發現,在我投蓮子的地方長出了幾個圓圓的綠葉,雖然顏色極惹人喜愛,但是卻細弱單薄,可憐兮兮地平臥在水面上像水浮蓮的葉子一樣。而且最初只長出了五六個葉片。我總嫌這有點太少,總希望多長出幾片來。于是,我盼星星、盼月亮,天天到池塘邊上去觀望。有校外的農民來撈水草,我總請求他們手下留情,不要碰斷葉片。但是經過了漫漫的長夏,凄清的秋天又降臨人間,池塘里浮動的仍然只是孤零零的那五六個葉片。對我來說,這又是一個雖微有希望但究竟仍是令人灰心的一年。真正的奇跡出現在第四年上。嚴冬一過,池塘里又溢滿了春水。到了一般荷花長葉的時候,在去年飄浮著五六個葉片的地方,一夜之間,突然長出了一大片綠葉,而且看來荷花在嚴冬的冰下并沒有停止運動,因為在離開原有五六個葉片的那塊基地比較遠的池塘中心,也長出了葉片。
葉片擴張的速度,擴張范圍的廣大,都是驚人地快。幾天之內,池塘內不小一部分,已經全為綠葉所覆蓋。而且原來平臥在水面上的像是水浮蓮一樣的葉片,不知道是從哪里聚集來了力量,有一些竟然躍出了水面,長成了亭亭的荷葉。原來我心中還遲遲疑疑,怕池中長的是水浮蓮,而不是真正的荷花。這樣一來,我心中的疑云一掃而光:池塘中生長的真正是洪湖蓮花的子孫了。我心中狂喜,這幾年總算是沒有白等。天地萌生萬物,對包括人在內的動、植物等有生命的東西,總是賦予一種極其驚人的求生存的力量和極其驚人的擴展蔓延的力量,這種力量大到無法抗御。只要你肯費力來觀察一下,就必然會承認這一點。現在擺在我面前的就是我樓前池塘里的荷花。自從幾個勇敢的葉片躍出水面以后,許多葉片接踵而至。一夜之間,就出來了幾十枝,而且迅速地擴散、蔓延。不到十幾天的工作,荷葉已經蔓延得遮蔽了整個池塘。從我撒種的地方出發,向東西南北四面擴展。我無法知道,荷花是怎樣在深水中淤泥里走動。反正從露出水面的荷葉來看,每天至少要走半尺的距離,才能形成眼前這個局面。光長荷葉,當然是不能滿足的。
荷花接踵而至,而且據了解荷花的行家說,我門前池塘里的荷花,同燕園其他池塘里的,都不一樣。其他地方的荷花,顏色淺紅;而我這里的荷花,不但紅色濃,而且花瓣多,每一朵花能開出十六個蓮瓣,看上去當然就與眾不同了。這些紅艷耀目的荷花,高高地凌駕于蓮葉之上,迎風弄姿,似乎在睥睨一切。幼時讀舊詩:"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映日荷花別樣紅。"愛其詩句之美,深恨沒有能親自到去欣賞一番。現在我門前池塘中呈現的就是那一派西湖景象。是我把西湖從杭州搬到燕園里來了。豈不大快人意也哉!前幾年才搬到朗潤園來的周一良先生賜名為"季荷"。我覺得很有趣,又非常感激。難道我這個人將以荷而傳嗎?前年和去年,每當夏月塘荷盛開時,我每天至少有幾次徘徊在塘邊,坐在石頭上,靜靜地吸吮荷花和荷葉的清香。"蟬噪林愈靜,鳥鳴山更幽。"我確實覺得四周靜得很。我在一片寂靜中,默默地坐在那里,水面上看到的是荷花的綠肥、紅肥。
倒影映入水中,風乍起,一片蓮瓣墮入水中,它從上面向下落,水中的倒影卻是從下邊向上落,最后一接觸到水面,二者合為一,像小船似地漂在那里。我曾在某一本詩話上讀到兩句詩:"池花對影落,沙鳥帶聲飛。"作者深惜第二句對仗不工。這也難怪,像"池花對影落"這樣的境界究竟有幾個人能參悟透呢?晚上,我們一家人也常常坐在塘邊石頭上納涼。有一夜,天空中的月亮又明又亮,把一片銀光灑在荷花上。我忽聽"撲通"一聲。是我的小白波斯貓毛毛撲入水中,她大概是認為水中有白玉盤,想撲上去抓住。她一入水,大概就覺得不對頭,連忙矯捷地回到岸上,把月亮的倒影打得支離破碎,好久才恢復了原形。今年夏天,天氣異常悶熱,而荷花則開得特歡。綠蓋擎天,紅花映日,把一個不算小的池塘塞得滿而又滿,幾乎連水面都看不到了。一個喜愛荷花的鄰居,天天興致勃勃地數荷花的朵數。今天告訴我,有四五百朵;明天又告訴我,有六七百朵。但是,我雖然知道他為人細致,卻不相信他真能數出確實的朵數。
在荷葉底下,石頭縫里,旮旮旯旯,不知還隱藏著多少骨朵,都是在岸邊難以看到的。粗略估計,今年大概開了將近一千朵。真可以算是洋洋大觀了。連日來,天氣突然變寒,好像是一下子從夏天轉入秋天。池塘里的荷葉雖然仍然是綠油一片,但是看來變成殘荷之日也不會太遠了。再過一兩個月,池水一結冰,連殘荷也將消逝得無影無蹤。那時荷花大概會在冰下冬眠,做著春天的夢。它們的夢一定能夠圓的。"既然冬天到了,春天還會遠嗎?"我為我的"季荷"祝福。
我已經到了望九之年,無論怎樣說都只能說是老了。但是,除了眼有點不明,耳有點不聰,走路有點晃悠之外,沒有什么老相,每天至少還能工作七八個小時。我沒有什么老的感覺,有時候還會有點沾沾自喜。
2《我認為死亡是微不足道的》
可是我原來并不是這個樣子的。
我生來就是一個性格內向、膽小怕事的人。我之所以成為現在這樣一個人,完全是環境逼迫出來的。我向無大志。小學畢業后,我連報考赫赫有名的濟南省立第一中學的勇氣都沒有,只報了一個“破正誼”。那種“大丈夫當如是也”的豪言壯語,我認為,只有英雄才能有,與我是不沾邊的。
在壽命上,我也是如此。我的第一本賬是最多能活到五十歲,因為我的父母都只活到四十幾歲,我絕不會超過父母的。然而,不知道怎么一來,五十之年在我身邊倏然而過,沒有留下任何痕跡,我也根本沒有想到過。接著是中國老百姓最忌諱的兩個年齡:七十三歲,孔子之壽;八十四歲,孟子之壽。這兩個年齡也像白駒過隙一般在我身旁飛過,也沒有留下任何痕跡,我也根本沒有想到過,到了現在,我就要慶祝米壽了。
早在(上世紀)五十年代,我才四十多歲,不知為什么突發奇想,想到自己是否能活到21世紀。我生于1911年,必須能活到八十九歲才能見到21世紀,而八十九這個數字對于我這個素無大志的人來說,簡直就是個天文數字。我閱讀中外學術史和文學史,有一個別人未必有的習慣,就是注意傳主的生年卒月,我吃驚地發現,古今中外的大學者和大文學家活到九十歲的簡直如鳳毛麟角。中國宋代的陸游活到八十五歲,可能就是中國詩人之冠了。膽怯如我者,遙望21世紀,遙望八十九這個數字,有如遙望海上三山,山在虛無縹緲間,可望而不可即了。
陳岱孫先生長我十一歲,是世紀的同齡人。當年在清華時,我是外語系的學生,他是經濟系主任兼法學院院長,我們可以說是有師生關系。后,很長一段時間,我們倆同在,而且同在社會科學組,我們可以說又成了朋友,成了忘年交。陳先生待人和藹,處世謹慎,從不說過分過激的話;但是,對我說話,卻是相當隨便的。他九十歲的那一年,我還不到八十歲。有一天,他對我說:“我并沒有感到自己老了。”我當時頗有點吃驚,難道九十歲還不能算是老嗎?可是,人生真如電光石火,時間真是轉瞬即逝,曾幾何時,我自己也快到九十歲了。不可能的事情成為可能了,不可信的事情成為可信了。“此中有真意,欲辯已忘言。”奈之何哉!
季羨林談人生目錄
第一部分
生的對立面是死。對于死,我們也基本上是被動的。我們只有那么一點主動權,那就是自殺。但是,這點主動權卻是不能隨便使用的。除非萬不得已,是決不能使用的。
>人生
>再談人生
>三論人生
>人生的意義與價值
第二部分
每個人都爭取一個完滿的人生。然而,自古及今,海內海外,一個百分之百完滿的人生是沒有的。所以我說,不完滿才是人生。
>不完滿才是人生
>世態炎涼
>走運與倒霉
>緣分與命運
>做人與處世
>牽就與適應
第三部分
如果一個人孤身住在深山老林中,你愿意怎樣都行。可我們是處在社會中,這就要講究點人際關系。人必自愛而后人愛之。沒有禮貌是目中無人的一種表現,是自私自利的一種表現,如果這樣的人多了,必然產生與社會不協調的后果。千萬不要認為這是個人小事而掉以輕心。
>容忍
>成功
>談禮貌
>知足知不足
第四部分
人類是社會動物。一個人在社會中不可能沒有朋友。任何人的一生都是一場搏斗。在這一場搏斗中,如果沒有朋友,則形單影只,鮮有不失敗者。如果有了朋友,則眾志成城,鮮有不勝利者。
>有為有不為
>隔膜
>論恐懼
>壞人
>論朋友
>三思而行(1)
>三思而行(2)
>論壓力
>愛情
>后記
《季羨林談人生》簡介
《季羨林談人生》是季羨林先生談人生的雜文集。季先生以自己對人生的深刻感悟,對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和道德觀念的理解,談了對人生的看法。季先生書中所談,涉及對人生意義與價值的認識,怎樣看待個人命運、怎樣做人與處世、什么是成功、什么是禮貌、怎樣交朋友、怎樣對待毀譽、怎樣對待壓力、什么是孝道、怎樣認識老年、長壽之道、怎樣看待衣著款式、什么是人的素質等問題,論說活潑、生動、道理深刻。
作者簡介
季羨林(1911.8.6—)山東清平人。1930年考入清華大學西洋文學系,1934年畢業,在山東省立濟南高中任國文教師。1935年秋進人德國格廷根大學學習贊文、巴利文、吐火羅文等印度古代語言。1941年獲哲學博士學位,并應聘留校任教。1946年回國,任北京大學東語系教授(直至現在)、系主任(至1983年);1978年開始兼任北京大學副校長、中國社會科學院南亞研究所所長等職。學術研究領域主要有印度古代語言、中屯佛教史、吐火羅文譯釋、中印文化交流史、比較文學、文藝理論、東方文化、敦煌學、糖史等。主持編纂《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傳世藏書》、《神州文化集成》、《東方文化集成》等大型叢書。近年擔任《儒藏》和中國人民大學國學研究院的首席顧問。其著作已匯編成24卷《季羨林文集》。此外,他還創作了大量優秀散文、雜文作品。
【季羨林的文章內容】相關文章:
詞鑒賞>文章內容10-02
梁實秋送行文章內容08-07
季羨林的經典名句07-18
季羨林作品06-27
季羨林:忘05-26
季羨林散文的05-22
孤獨季羨林09-22
季羨林的文章09-08
季羨林的簡介07-17
季羨林《黃昏》0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