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教案范文6篇
作為一位杰出的老師,時常要開展教案準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教案應該怎么寫才好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教案6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通過各種活動引導學生發揮想象,體會詩中的情感;背誦《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3、利用資源庫展開課內與課外的多方延伸,讓學生深刻感受“每逢佳節倍思親”的情感,從而熏陶學生的情懷,陶冶情操,提高語文素養。
教學重點:
1、理解詩文內容;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且能背誦。
2、想象詩中描寫的情景,體會詩人“每逢佳節倍思親”的情感。
教學難點:利用各種信息資源體會詩人身居外地在重陽佳節思念家鄉,思念親朋的思想感情。
教學準備:
多媒體教室,學校資源庫,有關古詩網站,課件等。
課前活動:
1、在老師的帶領下,讓孩子們在學校多媒體教室,通過網絡了解李白的《靜夜思》。
2、從學校的資源庫中初步認識了解王維及探尋他的家鄉。
3、從資源庫中搜集了一些有關中國的傳統節日,并了解了一些節日習俗。
4、老師引導查找有關重陽節的知識和人們過重陽節的一些風俗習慣,并了解了這些風俗的來歷。
教學過程:
一、激情揭題。
1、(出示望月圖,音樂)
故鄉是每個人心中最美好的地方,故人是每個人心是最親的人。每見月圓,遠在異鄉的人們總會對故鄉對親人思念不已。同學們還記得李白的《靜夜思》嗎?齊背。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是李白的鄉愁。“每逢佳節倍思親”又是誰的鄉愁呢?今天我們一起學習王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2、簡介王維。(結合課前的資源了解)
王維九歲即才學出眾。
李白被稱詩仙,杜甫被稱詩圣,王維被稱詩佛。
3、釋題,畫簡圖助理解。
a.回顧課前在資源庫中搜尋的對王維故鄉的了解。
b.畫簡筆畫:區別課題中的“山東”和現在的“山東省”。
(“山東”不是今天的“山東省”。王維家居今天的山西永濟縣蒲州,華山以東,因此為“山東兄弟”。)
二、初讀悟意。
(一)認音
1、生自由讀詩,讀準字音。
2、檢查認字情況(生字卡)
3、再讀詩句。
(二)知意
1、生自己讀詩句,借注釋理解詩意。
2、讀讀自己讀懂了些什么,還有哪些不懂的。
3、共同初釋詩意。(借機板書:思)
(三)悟情
(1)自由讀“獨在異鄉為異客”
a.簡介詩作背景。
詩人十五歲那年就離開了故鄉到長安參加科舉考試,到二十歲考中進士,在這期間,他一直漂泊在外。這首詩是他在十七歲時創作的。他不在自己的家鄉,所以說是“異鄉”。
b.同學們去別人家做過客,在別人家做客就是別人家的客人。王維在長安就是長安的客人,所以說是“異客”。
c.王維獨在異鄉做異客是一天嗎?十天?一個月?還是多長時間?(整整兩年700多個日日夜夜啊)
(2)在這種情況下詩人有什么感覺呢?感悟“每逢佳節倍思親”
a.師:詩人十幾歲還是個孩子呀,他會在哪些時候最想家?
生病了,想家;晚上害怕睡不著了,想家;在外吃的飯菜不可口,想家……
b.口頭練習:
詩人離開了親人,平日里常常想家,在節日里他會更想家;
詩人離開家鄉兩年了,平日里常常想家,要過節了他就會更想家。
所以說:(生齊讀)——每逢佳節倍思親
c.同學們,課前讓你們了很多節日,你們知道哪些節日?有哪些習俗?(生:……)一年有那么多節日你們喜歡嗎,為什么?(生……)是啊,節日里能跟家人團聚,能吃到好東西,很熱鬧,這樣的節日就是(佳節)。
d.王維過節了能跟家人團聚嗎?(生:——)能吃到可口的飯菜嗎?(生:——)能跟朋友一起快樂地玩嗎?(生:——)那么他過節了會像你們一樣也高興嗎?他又是什么感覺?(難過、悲傷、傷心……怕過節)
e.雖然王維害怕過節但是每個節日還是會如期而至的。
口頭練習:
春節之時,外面鞭炮聲聲,遠在異鄉的詩人只能用詩句對家人說: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春節)倍思親;
端午節了,到處粽子飄香,遠在異鄉的詩人只能用詩句對家人說: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端午)倍思親;
中秋來臨,對著空中的圓月,遠在異鄉的詩人,只能用詩句對家人說: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中秋)倍思親;
除夕之夜,家家戶戶歡聚一堂,遠在異鄉的詩人,用詩句對家人說: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除夕)倍思親;
f.今天是重陽節了,有誰知道重陽節的習俗?(師生共同介紹習俗:登高寓意步步高升;喝菊花酒可長壽;插茱萸可求平安避邪。并且認識茱萸)
長安的人們是怎么過節的呢?你們想知道嗎?讓我們穿過時空隧道一起走進王維的世界,去看看當時的長安人是怎么過節的。
(師配樂啟發,生閉目想象):一年一度的重陽節又到了,一大早街上熱鬧非凡,家家戶戶老的少的,都興高采烈地忙著過節了。有的約了一行人一邊比賽著登山,一邊采著菊花;有的約了幾個要好的朋友一邊喝著菊花酒,一邊高聲談笑著什么;到了夜晚在暖暖的燈光下,一家人圍坐在一起,在吃著豐盛的晚餐……在家鄉,你將會看到很多很多美好的畫面和場景。
g.展開你的想象,把你在作者的家鄉,看到的畫面說出來。
是啊,在家鄉,親人團圓是多么幸福啊,朋友相聚是多么快樂,可此時的王維呢?
h.展開對比圖:當別人相約著出游,可他卻只能一個人獨自遙望著家鄉;當別人朋友相聚高興暢快地痛飲時,他只能一個人拿著酒杯獨自喝悶酒;別人節日里可以跟最要好的朋友一邊下棋一邊喝茶談心事,王維卻只能獨自一個人默默地對著紙筆說話。
i.想想王維此時此刻的心情。生反復讀詩句體會王維的情感。
王維雖然人在哪里(長安),但他的心卻在哪里(家鄉),讓我們跟著王維的心看到家鄉的兄弟在干什么呢?你從哪里看出來?
(3)導學“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a.指名朗讀詩句。
b.邊讀邊想象一下:王維的兄弟分茱萸的情景。是多了一枝茱萸嗎?(不是。是少一個人啊)
c.師:我的親人朋友們,思念可以穿越很遠的距離。把你們的思念說出來吧,我一定會感受得到的。
d.(音樂《遠方的書信》)師生體驗親人朋友跟王維說話。
e.師:王維思念著家人,家人也在思念著王維。這就是親人,這就叫做互相牽掛互相關心。
f.分組、分男女讀詩句。
三、誦讀積累。
我的親人們朋友們,我王維無時無刻不在思念著你們,但我的功名還沒成就,現在只能寄回我的一首詩,你們從詩中就能讀懂我的心啊。
(同學們,我們都是王維的親人朋友,來讀讀他的心聲吧。)
1、感情誦讀
a.師指導朗誦:(重,拖,輕,揚)
b.自由練習讀。
c.指名讀,共同評議。
d.老師也被王維濃濃的.思念感染了,我也想讀一讀,好嗎?范讀指導。(配樂誦讀)
2、積累背誦
a.配樂讀:同學們,你們有過思念的感覺嗎?在什么時候思念誰?
(生談體驗,說后讀全詩。)
b.背誦:讓我們把這份思念之情長留心中,跟著悠揚的琴聲一起來背一背。
四.延伸拓展。
“美不美,家鄉水;親不親,故鄉人。”遠在異地,遇到故鄉來的人時,那種激動欣喜之情可想而知。見面時一定有許多情況要打聽:家人是否平安?故鄉的父老鄉親生活怎樣?王維好不容易見到故人了,他想問的是什么呢?
1、出示:《雜詩》君從故鄉來,應知故鄉事。來時綺窗前,寒梅著花未?
2、生借注釋自學
雜詩(唐 王維)
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
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
注釋:
①雜詩:寫隨時產生的零星感想和瑣事,不定題目的詩。
②來日:來的那一天。
③綺窗:雕刻花紋的窗子。綺,有花紋的絲織品。
④寒梅:冬天開的梅花。
⑤著花:著,開放;著花,開花。
3、交流自學情況。
4、詩人熱愛家鄉,關心家鄉的每一人每一事,連家鄉的每一草每一木都在他的牽掛之中。從中可見詩人對家鄉時時懷念的赤子之心。
5、再齊讀《雜詩》。
6、同學們,我們知道“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是李白的鄉思,“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是王維的鄉思。今后我們無論走到哪里,都不要忘記親人,不要忘記自己的故鄉。因為月是故鄉明,人是故人親啊!
7、最后再讓我們飽含深情地讀今天的這兩首詩吧。
五.課后作業:
1、繼續上網學習對這節課中自己還不夠清楚的地方;
2、自覺在網絡中搜尋了解另外一些思鄉的詩文,感受身居異鄉人的濃濃思鄉思親之情。
教學反思
羅田縣實驗小學
周浪芹
語文是一個多源性的學科,其知識的掌握是多方面的,也是多層次的。其學科的廣源性和多源性,也決定了語文學習應該注重調動多方資源。因此,作為語文學科與信息技術的整合是非常有必要的,也是勢在必行的。而古詩教學,因作者寫作年代與現代相隔久遠,當時的狀況也跟現在有非常大的出入,讓現在的孩子理解古詩更是較難。所以通過了解多方信息技術,就可以彌補時空的差距,也可以縮短認知的距離。我這一節古詩課又是如何將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有機結合的呢?
一、多方資源貫穿始終。
在這堂課的始終我一直注重將語文教學與信息技術有機融合。課前,老師帶領孩子們在學校多媒體教室,通過學校資源庫了解李白寫作《靜夜思》的背景與情感;并從資源庫中初步了解認識了王維并探尋了他的家鄉;以及資源庫中搜集了一些有關中國的傳統節日,并了解了一些節日習俗。這些都為學習古詩,為理解王維為什么“每逢佳節倍思親”作了很好的鋪墊。
通過這些查詢了解,有助于孩子們對古詩的理解。如知道了“山東兄弟”中“山東”不是今天的“山東省”。因為王維家居今天的山西永濟縣蒲州,華山以東,因此為“山東兄弟”。通過資源庫知識,孩子們知道了王維在十五歲那年就離開了故鄉到長安參加科舉考試,到二十歲考中進士,在這期間,他一直漂泊在外。這首詩是他在十七歲時創作的。他不在自己的家鄉,所以說是“獨在異鄉為異客”。通過查找有關重陽節的知識,和人們過重陽節的一些風俗習慣,才明白為什么“兄弟登高”“遍插茱萸”。
在課后我又安排孩子們繼續上網學習對這節課中自己還不夠清楚的地方,如可以再借網絡自學《雜詩》等,讓孩子們達到對古詩的深層次理解;同時讓孩子們自覺在網絡中搜尋了解另外一些思鄉的詩文,感受身居異鄉人的濃濃思鄉思親之情。真正走進異鄉人心里去加深感受“每逢佳節倍思親”的情感。
二、緊扣資源突破重點。
古詩教學中對詩句的理解并不很難,關鍵是要走進作者的內心,感受作者的內心情感。這首詩中王維為什么“每逢佳節倍思親”是重點。孩子們知道了什么是“佳節”,
通過平時的生活積累也了解了有哪些佳節。因為從資源庫中搜集了一些有關中國的傳統節日和節日習俗。所以在教學這一重點時我將“佳節”具體化了,將常人的節日與異鄉王維的節日情景作了個對比。“春節之時,外面鞭炮聲聲,遠在異鄉的詩人只能用詩句對家人說: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春節)倍思親;端午節了,到處粽子飄香,遠在異鄉的詩人只能用詩句對家人說: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端午)倍思親;中秋來臨,對著空中的圓月,遠在異鄉的詩人,只能用詩句對家人說: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中秋)倍思親;除夕之夜,家家戶戶歡聚一堂,遠在異鄉的詩人,用詩句對家人說: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除夕)倍思親。這樣孩子們理解起來也容易得多,并能真正感受“佳節思親”的痛苦。
王維佳節里倍思親,怎樣倍思親呢?他“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這是他與其他文人所不同的獨到描寫之處,這也是本節課的難點。老師引導孩子們查找了有關重陽節的知識,和人們過重陽節的一些風俗習慣,還了解了這些風俗的來歷。讓孩子們明白古時人們在重陽節登高寓意步步高升;喝菊花酒寓意長壽;插茱萸可求平安避邪等。這樣就對詩人遙知兄弟登高,插茱萸就能容易理解了。通過“配樂啟發,閉目想象,穿過時空隧道一起走進王維的世界,去看看當時的長安人是怎么過節的。”然后借助三組別人歡度節日與王維害怕過節的對比圖展示,將“每逢佳節倍思親”的情感推向了高潮。這樣詩歌的難點也就迎刃而解了。
三、拋磚引玉教給學法。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教師的教的目的最終是為了不教。本次課孩子們在老師的引導下查詢各種資料,了解多個知識,理解詩的意思,突破重難點,感受作者的情感。這些都可以讓孩子們今后自已去嘗試。所以這節課也是起一個拋磚引玉的作用。
這次課讓每個孩子都參與搜集、查詢、了解,孩子們興趣盎然,積極思考,團結合作,而且動手操作能力得到了很好的鍛煉。關鍵是孩子們從這節課中學習到了學習古詩的方法,今后自己隨時可以借助網絡資源,自覺去學習了解各種古詩。也真正讓“要他學”而變為“他要學”了。到那時,才真正達到了教育的目的,教師的“教”也才真正達到了效果。
因為師生的共同努力,這節課的教學目標完成得很好,重難點的突破上也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孩子們能用心去感受王維為什么“每逢佳節倍思親”,怎樣“每逢佳節倍思親”。當然在整次課的教與學而言,也還有一些不盡人意之處。特別是在將自己的生活體驗與詩歌結合體驗朗讀的時候,也許是所在年級的孩子還較小,生活體驗不夠;也許與老師的引導不到位有關,在體驗讀的方面總感覺不太令人滿意。在今后的教學中,我將繼續努力,更加積極去探索,讓孩子們的學習更能得心應手,對課文的理解更加深入透徹,學得更加輕松自如。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教案 篇2
一、導入
同學們,還記得我們學過的《靜夜思》嗎?我們一起來背誦一首古詩──李白的《靜夜思》。(背誦《靜夜思》)你能用說說《靜夜思》這首詩表達的了詩人什么樣的情感嗎?(“思”在這里是“思念故鄉”的意思)今天我們要學習的古詩《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也是表達思念家鄉感情的。
二、 學習新課
1、介紹詩人的背景和詩的創作背景:
師:我們看看本詩作者王維,誰來說說你對王維了解多少?找生說,然后師補充(老師這里也有些大詩人王維的資料,同學們來輕聲讀讀,找一人讀)
王維:唐朝詩人,15歲時離開了故鄉到長安去參加科舉考試,20歲時考上進士。在這段時間里,他一直漂泊在外,自然會想家,尤其是過節的時候,這種情感更加強烈。王維很有才華,他的詩被人譽為“詩中有畫,畫中有詩。”這首詩是詩人十七歲時離開家鄉,遠在京城長安寫的。
師:遠在異鄉的王維通過這首詩是怎樣表達自己內心的情感呢?
2、出示古詩(整體感知)
師:同學們課前已經預習了這首古詩,誰來讀讀這首詩1人,生評價,再找1人讀,師:本詩有兩個特殊的這,出示茱萸,茱是形聲字,萸注意它的寫法,觀察這倆個字,它們都有什么特點?都是草字頭,和植物有關,一會兒我們再進一步了解它們。再齊讀古詩
師:我們知道學習任何一首古詩要想悟詩情,首先要怎么樣?(生明詩意)
3解詩題:師:我們來齊讀詩題,哪位同學能說說你對詩題的理解?生解釋。九月九日重陽節王維思念家鄉的親人。師:對重陽節了解多少?生:是重陽節,是親人團聚的日子,還有補充的嗎?
(生先匯報師再補充)(九月九日——指的是農歷九月初九,這一天,是中國人的傳統節日——重陽節。在我國古代,重陽節是一個重要的節日,這一天要舉行各種活動,如:登高、插茱萸、賞菊、吃重陽糕、喝菊花酒等。如今,這個古老的節日又增加了新的內容,成為一年一度的“老人節”。因為兩個九意味著生命長久、健康長壽。)(出示圖片:菊花、茱萸。先了解一下)師:還有些關鍵字需要我們理解?
生:憶——思念、想念
師:“山東”是山東省嗎?(不是,陜西有座名山叫華山,華山以東有個地方叫蒲州,是詩人王維的老家;作者的家鄉。)
兄弟——此處的“兄弟”可以是王維的同胞兄弟,也可以是王維的親人,朋友;
師:當過節的時候我們一定會想念外出的親人,同樣外出的親人也會想念你們,就像我也是,我的家在松原我也時時想念在家鄉的親人們,尤其是到過節的時候就會更加思念他們。大詩人王維和我一樣在過節的時候獨在異鄉思念家鄉的親人,他又是怎樣通過詩句表達情感的?
3、師:下面我們來自學這首詩:(大屏幕出示:自學提示)
三、自由讀詩文,給合注釋和工具書來理解詩意。
四、小組合作:畫出你認為哪行詩最能直接表達詩人此刻的思念之情的情感?細細體會并適著通過朗讀來表達詩人的情感。組員認真做出朗讀評價。
師:哪行最直接表達了詩人思鄉的情感?每逢佳節倍思親。誰來解釋一下這行詩。師:哪個字最能表達作者更加非常的想家。生說倍字的解釋,倍,加倍,更加的.意思。說明(特別、格外、非常)想家。
師:一個“倍”字突出了詩人十分想念家鄉的親人,每到佳節良辰,思鄉之情就更為濃烈,讓我們一起讀讀這行詩來體會詩人內心的真實的情感。齊讀,再讀注意“倍”字加強語氣。
4 師:作者為什么那么想家,作者想家的原因是什么?哪行詩告訴了我們原因?
生: “獨在異鄉為異客”師:誰來解釋這句詩,也可以解釋一下字詞的意思。(了解本句詩意:獨——獨自一人;異鄉——他鄉;異客——陌生的客人;我獨自一個人居住在他鄉。)師:在家千日好,出門一時難。
師:詩人所處的環境是陌生的,所看見的人也是陌生的,沒有一個人可以跟他說說心里話,這句表達了作者(生:孤獨寂寞)的心情。因為孤獨寂寞所以思念家鄉的親人,尤其是在重陽佳節,萬家團圓的節日里,就他一個人不能回家跟家人,看到別人團聚,心里更加思念家鄉的親人。這也就是他思鄉的重要原因。
師:同學們,大詩人王維只有在重陽佳節,萬家團圓的節日里想家嗎?我們中國還有很多像這樣的傳統佳節,例如:中秋節、端午節、春節。遷移想像說話:1、是啊,春節到了,家家戶戶放鞭炮,吃年夜飯,只有王維孤身一人,他此時只能念著詩句: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2、中秋佳節,全家都圍坐在一起賞月、吃月餅的時候,王維只有一個人形影孤單,此時口中念著詩句: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3、端午節一家人熱熱鬧鬧地在一起吃著粽子,觀看賽龍舟,掛艾葉,處處洋溢著人們歡歌笑語,歡度著節日的時候,王維身在異鄉,只能念著: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師:是啊,看著別人的家庭團團圓圓,王維內心倍感孤獨,所以就更加思念家鄉,當王維思念家鄉的時候他在思念家鄉里的誰?他們又在做什么呢?后兩行詩告訴我們詩人思念的內容。出示后兩行:生: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誰能說說你對這兩行詩句的理解,包括字詞的意思。或者是(這兩行詩中哪些關鍵的字詞需要我們理解。)
遙——遙遠;知:想到;登高處:登山;遍——都;少:缺少;一人:指王維。 茱萸:出示圖片(一種有濃烈香氣的植物,古人在重陽節登高時,把茱萸插在頭上,或裝在小布袋里帶在身上,認為可以避災。)生:我從“少一人”看出王維很孤單。因為以前每逢重陽節王維也會和家人一起共享天倫之樂。但這里的“少一人”就是今年的重陽節少了王維一個人,他在陌生的地方,見不到親人,所以也享受不到這份天倫之樂,所以他很孤單。
(翻譯:在遙遠的地方,想到兄弟們都登上高處,一個個都插上茱萸,單單缺少我一個人。)
師:思念是一條線,線的這頭牽著王維,線的那頭牽著是他的親人,思念是彼此的,他的親人肯定也會非常想念。他們登高時會對異鄉的王維說些什么呢?生:就差王維一個人,他在長安還好嗎?我們很想念他啊!多么深的情意,重陽佳節,家鄉的親人也在惦念著他。異鄉的的王維將無限的思念,凝聚筆端不禁寫到: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找一生讀,再齊讀來感受他的思念之情。
現在同桌快速地在下面練習說說整首詩的意思 (指名2人)
我獨自一個人居住在他鄉,每到過節的時候我就更加思念自己家鄉的親人。在遙遠的地方,想到兄弟們都登上高處,一個個都插上茱萸,單單缺少我一個人。
師:整首詩表達了詩人無限思念之情,下面同學們就通過朗讀來感受王維的內心情感。
1、齊讀(師:古詩要想讀出韻味,得講究技巧。)
2、出示分隔號和重點號。(停頓、重讀)
3、配樂讀試著背一背。
五、課堂小結
師:聽著你們讀得那么有感情,我內心有一種深刻的感慨:我們能生活在自己的親人身邊,是多么幸福!我們能認識這么多朋友,大家就像一家人似的愉快相處,是多么幸福!幸福就在我們身邊,我們在感受親情的同時,更應該珍惜親情。時刻記得關心我們身邊的人,也讓他們感受到幸福。
六、課后作業 (選擇性作業)
(一) 1、試著讀熟并背誦課后積累王維的《送元二使安西》并整理到積累本上,可以搜集其王維其它的古詩。
2、回家采訪一下你身邊的老人們,了解他們過節時的情景和感受。
(二)試著將《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這首古詩編成一個小故事。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教案 篇3
教學目的:
1. 認識“促、憶、異、”等7個生字。會寫“促、深、憶”等10個字。
2.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詩中地真情實感。背誦課文。
教學課時: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1課時:學習《夜書所見》
(一)導入新課:
1、簡介作者
2、解題:從古詩的題目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如:可以知道是.寫作者在晚上的所見所聞。
(二)初知詩意
1、自主學習,放聲朗讀古詩,借助拼音讀準字音,把這首古詩讀通、讀準確。
2、同桌互讀。要求學生把這首詩讀給同著聽,互相評議,相互指正。
3、指名讀古詩,正音。
(三)合作學習
1、小組合作,借助注釋、結合圖意,說說自己讀懂了什么?劃出小組內不能解決的問題。
2、全班交流,理解詩意
(1)小組匯報讀懂的地方。
教師相機引導學生互相補充詩意,把想象的畫面說具體、說生動。
(2)交流不懂的地方。
引導學生體會詩人的`心情。
3. 誦讀全詩
自由讀——賽讀——評讀——齊讀
4、練習背誦
(四)指導寫字“促、深”。
第2課時:學習《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教學過程:
一、揭題
今天我們學習一首古詩――《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作者是唐代著名詩人王維。王維很有才華,他的詩被人譽為“詩中有畫,畫中有詩。”這首詩是詩人十七歲時離開家鄉,遠在京城長安寫的。
二、初讀
1、我們先把詩讀正確、連貫。
2、教師范讀自由讀指名讀。
3、請再讀題目,想一想,哪個字寫出了詩人離開親人的心境?(憶)
圍繞“憶”字,你能提問,啟發大家思考嗎?(根據學生質疑,板書)
(簡單的疑問根據詩題釋疑,重點為:“九月九日”:重陽節,古人有在重陽節這天插著茱萸,登高飲酒風俗;“山東”:指華山以東王維的家鄉蒲州,與今天常說的山東不同。)
三、精讀理解
1、四人一組思考、討論黑板上的問題。
2、全班交流。
教師相機引導。
如:第一句詩。
①“憶”是什么意思?請同學們看看一二兩行,找找哪個字就是憶的意思?
②詩人會怎樣思念親人呢?(“倍思親”。“倍”:加倍)什么時候“倍思親”?(“每逢佳節”,“逢”:遇到。)可見詩人平時怎樣?
③詩人為什么會平時思親,“每逢佳節倍思親”呢?
從而理解“獨在異鄉為異客”
④朗讀指導:“是啊,詩人所處的環境是陌生的,看見的所有的面孔也是陌生的,怎能不感到孤獨、寂寞呢?讓我們讀出詩人寂寞的,極度思念親人的感受。(指名讀→評:突出獨、異、倍→范讀→指名讀、評議)
如:第二句詩
①詩人極度思念親人,想到兄弟們干什么?(生齊讀三四行)有什么不理解的字詞?(標出字:遙、遍,說字義)再說句意。(板書:登高)
②詩人在家時,總和兄弟們一起登高,可見獨自在外,多么遺憾啊。他知道家鄉的兄弟們此時此刻也一定在思念著詩人呢。現在,就請你們做詩人的弟弟妹妹,說說家鄉的兄弟們會怎么想,怎么說?
3、朗讀指導,并背誦。
①自由練讀
②配樂范讀→自由讀→指名讀→齊讀。
③練習背誦。(師生接龍背→指名背)
四、拓展
1.今天就是中秋節,我們寄宿在學校,不能回家,就讓我們說一說對他們的思念吧!
學生暢所欲言。
2、寫字指導
重點寫“異、遙、插”字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 理解字詞意思及詩句的意思;
2. 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3. 有感情地朗讀、背誦這首詩;
4. 感受詩句語言質樸,感情真摯的特點。
教學重點
想象詩中描寫的情景,體會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1、同學們,在你們的生活中,有沒有和親人朋友分別的經歷?分別時心情怎樣?
2、是啊,分別是傷感的,可是偉大詩人王維為了去京城學習,考取功名,17歲就離開了家鄉,告別了親人。他在京城非常思念自己的親人,于是揮筆寫下了一首千古名詩。
3、齊讀課題。
二、理解題意
1、從題目中你知道了什么?或你有什么不明白的?可以結合課文下面的注釋來說。
(1)理解“九月九日”
(2)理解“憶”
(3)理解“山東”
2、你能連起來說說題目的意思嗎?
過渡:是啊,作者在重陽節這天非常想念自己的親人,那讓我們一起到詩中去感受王維的思念之情。
三、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放課文錄音,可以閉上眼睛去感受。
2、這首詩感情真切,是抒發思鄉之情的千古名詩,下面請同學們自由學習全詩。聽清要求:
(1)讀準生字的字音并能給生字找個朋友。
(2)想一想,從哪些詩句可以體會到作者的思念之情。
3、交流(1)出示生字(指名帶讀、齊讀)
(2)指名給生字找朋友。齊讀
(3)生字躲在了詩句中,你們還會讀嗎?齊讀古詩。
四、品讀詩句,了解詩意
1、你覺得哪句詩可以體會到作者深切的思念之情?指多名學生讀
出示: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1)大家都說這句可以看出王維的思鄉之情,請你說說對這句話的理解。同桌討論一下。
(2)指名說。
(3)這里的佳節指的是――-那么,同學們,除了重陽節可以稱為佳節,還有哪些節日可以稱為佳節呢?那不是佳節的時候,詩人思念自己的`親人嗎?從哪個字可以看出來?“倍”是什么意思?
(4)是啊,每當遇到美好節日的時候,詩人就更加思念親人,可見詩人平時也――――,
(5)誰能把這種濃厚的思念之情用朗讀表現出來呢?
(6)詩人為什么會平時思親,“每逢佳節倍思親”呢?因為“獨在異鄉為異客”。(板書:獨、異。)釋:獨,異客。這句話是說。(句意讓學生說。)
(7)導:“是啊,詩人所處的環境是陌生的,看見的所有的面孔也是陌生的,怎能不感到孤獨、寂寞呢?怎么不思念自己的親人呢?(指名讀→評:突出獨、異、倍→范讀→指名讀、評議)
過渡:(填空:因為詩人―― ,所以詩人平時―― 每逢佳節就―― :看到長安菊花開,他會想到―― 的菊花盛開的樣子;看到長安的親人團聚,他會想到(誰干什么);看到長安的人們重陽登高,他會想到(誰干什么)。)
2、教學三、四行
出示: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1)同桌討論詩句的意思。指名說
(2)詩人在家時,總和兄弟們一起登高,可見獨自在外,多么遺憾啊。他知道家鄉的兄弟們此時此刻也一定在思念著詩人呢。現在,就請你們做詩人的弟弟妹妹,說說家鄉的兄弟們會怎么想,怎么說?
(3)朗讀指導,并背誦。
① 點撥:這首詩感情真摯,語言樸實無華,讓我們再有感情地讀這首詩,想象詩中的意境,體會作者的感情
② 配樂范讀→自由讀→指名讀→齊讀。
③ 練習背誦。(師生接龍背→指名背)
師:這首古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 學會本課生字。
2. 誦讀古詩,體會作者的思鄉之情。
3. 背誦古詩。
教學準備
課文插圖(或課件)、錄音磁帶。
教材簡析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是唐代詩人王維17歲時寫的。農歷九月九日是重陽節。山東,指華山以東王維的家鄉蒲州(今山西省永濟縣)。題目的意思是,在重陽節這天思念家鄉的兄弟。
全詩抓住重陽節登高這一習俗,抒發了思念親人的感情,發自肺腑,情真意切,千百年來一直被人們傳誦。特別是“每逢佳節倍思親”一句,常常被人們引用,以表達思親之情。
本課的教學重點是學會生字,了解詩意,背誦古詩。
建議本課用1課時完成。
* “獨在異鄉為異客。”“獨”,獨自一人;“異鄉”,他鄉,這里指長安(今陜西省西安市);“異客”,指陌生的客人。這句詩的意思是:我孤獨一人在外地。
* “每逢佳節倍思親。”“逢”,遇到;“倍”,加倍、更加;“佳節”,美好的節日,這里指重陽節。這句詩的意思是:每當遇到節日我就加倍地思念家中的親人。
* “遙知兄弟登高處。”“遙”,遠;“兄弟”,哥哥弟弟,詩中指在家鄉的`哥哥弟弟;“登高”,民間風俗,重陽節這一天,人們都要外出登高。這句的意思是:我在遙遠的地方,想到兄弟們一定都登上了高處。
* “遍插茱萸少一人。”“茱萸”,一種有濃烈香味的植物。古人重陽登高,將茱萸插在頭上,據說可以防災避疫;“遍”,全都。這句的意思是:兄弟們都插著茱萸,站在那高高的地方,單單缺少我一個人。
* 古詩教學以學生誦讀為主。要留出時間讓學生多讀。
可以參考以下節奏朗讀:
獨在異鄉/為異客,
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
遍插茱萸/少/一人。
* 課后第1、2題可在教學過程中完成。
* 課后第3題:要弄清字、詞的意思,再正確選擇。
* 課后的選做題教師應先了解學過的有關詩句,以作提示。
教學設計參考
一、揭示課題
1. 談話:今天我們學習唐代詩人王維的一首千古流傳的詩歌。
2. 師板書課題,生齊讀課題。
3. 解題。
二、學生自讀詩歌,初步感知
1. 學生自讀。要求:讀準字音,詩句通順連貫。
2. 檢查學生自讀詩歌情況。
3. 學生借助注釋、插圖,了解詩的大意。
三、自讀自悟,體會意境
1. 再讀詩歌,在四人小組內交流自己的閱讀體會。
2. 全班交流。
3. 有感情地朗讀全詩。
四、背誦詩歌
五、拓展延伸
你讀過哪些思念家鄉和親人的詩歌?(如:李白的《靜夜思》)
(楊蔚、李金瑤)
參考資料
王維(701~761)字摩詰,蒲州人(今山西永濟縣)人,唐代著名詩人。少年聰慧,9歲時就以文才出名。他多才多藝,不僅能做詩,而且懂音樂、繪畫。他的詩,題材、風格多樣化,特別是田園山水詩,具有較高的藝術造詣,被譽為“詩中有畫,畫中有詩”。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教案 篇6
教學目的:
1.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背誦古詩。
2.理解《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的詩句意思。
3.體會詩人對家鄉親人的思戀之情。
教學重難點:
理解《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的詩句意思。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出示古詩。
1.同學們,今天我們來學習唐代詩人王維寫的一首古詩《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出示古詩。
2.下面我們來介紹一下詩人王維。王維是唐代著名的詩人,他的家住在華山以東的地方,所以詩中稱之為山東。并不是指今天的山東省。這一點請大家注意。寫這首詩的時候,王維只有十七歲,當時他一個人離開家鄉在長安讀書,求取功名。
二、解題:
1.下面我們來學習這首詩。首先請同學們想一想這首詩的題目《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是什么意思?
01.、學生讀題,思考問題,然后指明回答問題。
02、教師指導:
九月九日指的就是農歷九月初九重陽節,是中國的一個傳統節日。
憶:思念,想念。
山東:華山以東,指詩人的家鄉。
兄弟:哥哥和弟弟,在詩中指家鄉的親人。
03、那么這首詩的題目是什么意思呢?
指名回答問題。
04、教師強調:
詩人寫這首詩的時候獨自一人在長安讀書,求取功名,恰逢重陽節,詩人無比思念家鄉的親人,就寫下了這首詩。
2、請大家自讀這首詩,注意詩中的生字,在查字表中找到生字的讀音,并寫到課文里來。
3、教師出示生字卡,指導學生認讀生字。
4、教師范讀古詩,學生齊讀古詩。
三、理解詩句意思,體會情感。
1、齊讀詩的第一行。
01.解釋詞語:
獨:獨自一人。
異鄉:他鄉,故鄉以外的地方。在詩中指的就是長安。
為異客:做他鄉的客人。
02、思考這一行詩的意思。并指名回答。
03、教師指導:
我獨自一人在外地,舉目無親,做外鄉的客人。
2、齊讀詩的第二行。
01、解釋詞語意思:
每:每逢。
每逢:每次遇到。
佳節:
節日。詩中指重陽節。
倍:加倍,更加。
思:思念,想念。
親:家鄉的親人。
02、思考這一行詩的意思。并指名回答。
03、教師指導:
每當遇到節日我就加倍的思念家鄉的親人。
04、詩人為什么每逢遇到節日就加倍的.思念親人?請用詩中的一句詩來回答。然后再用自己的話來回答。
05、教師小結詩的前兩行:
06、齊讀詩的前兩行。
3、齊讀詩的第三、四行。
01、解釋詞語;
遙知:在遙遠的地方猜想。
登高:登上高處。古時候有一種習俗,就是在重陽節這天,人們都要登高。
遍插:都插上了。
茱萸:一種有香味的草。古時候有這樣一種習俗,就是在重陽節這天大家在頭上插上茱萸,登上高處,據說可以避邪,肖災。
02、詩中說遍插茱萸少一人,請大家想一想,到底少了哪一個人呢?并指名回答。
03、請同學們根據自己的理解,結合詞語的解釋,想想這兩行詩的意思。同坐間討論。
04、指名回答。
05、教師指導:
我在遙遠的地方猜想,家里的親人們一定都頭插茱萸登上了高處,可是單單少了我一個人。
06、教師小結詩的后兩行:
07、齊讀詩的后兩行。
4、教師總結全詩意思:
這首詩可以分兩層意思來理解,詩的前兩行寫詩人身在外地,每逢遇到節日就更加思念親人。詩的后兩行寫詩人在遙遠的外地想像家鄉的親人重陽節登高的情景。
5、齊讀全詩。
6、請大家結合詩句意思想一想詩人在寫這首詩的時候是一種什么樣的心情?或者說詩人寫這首詩要表達什么樣的情感?
7、教師小結:
表達了詩人對家鄉親人的思念之情。
四、朗讀、背誦古詩,加強理解。
1.男生齊讀古詩。
2.女生齊讀古詩。
3.全班齊讀古詩。
4.思考問題
01.說說這首詩中的哪兩行最能表達是人的思念之情?
02.用自己的話把這首詩用故事的形式講給同學們聽。
5.背誦這首詩。指名背誦。
6、學生自讀古詩。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教案】相關文章: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的教案05-30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教案10-03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教案06-01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教案04-12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04-17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08-20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優秀教案09-30
【薦】《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教案10-11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中,“山東”的意思09-12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精品)0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