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說課稿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一詩是盛唐著名詩人王維因重陽節思念家鄉的親人而作。詩人一開頭便緊急切題,寫異鄉異土生活的孤獨凄然,因而時時懷鄉思人,遇到佳節良辰,思念倍加。接著詩一躍而寫遠在家鄉的兄弟,按照重陽的風俗而登高時,也在懷念自己。詩意反復跳躍,含蓄深沉,既樸素自然,又曲折有致。“每逢佳節倍思親”千百年來,成為游子思念的名言,打動多少游子離人之心。
我把理解詩句,感受詩中蘊涵的思鄉之情,作為教學本詩的一個重點;同時由于五年級學生對古詩已不再生疏,對學習古詩的方法也有初步的了解,所以我認為通過本詩的學習,掌握學習古詩的方法,是本課的另一個重點。
這首詩的字里行間蘊含著強烈的感情,而詩人所處的年代與學生十分遙遠,學生的情感難以與詩人產生共鳴,所以體會詩人的情感,理解詩的意境是教學本詩的難點。
一、教學目標
根據本詩的特點,通過教學重難點的分析,我確定的教學目標是:
1、看注釋理解《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的意思,用自己的語言表達詩的內容。
2、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詩人的情感,領會詩文的意境。
3、能正確朗讀古詩,掌握朗讀古詩的方法。
4、拓展積累其他幾首思鄉的詩和句子。
二、教學理念
1、新課程標準強調語文學習應該“以人為本”,尊重學生獨特的情感體驗。“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古詩誦讀課更應該以讀為本,讀中感悟,尊重學生的主體感受和情感體驗。
2、古詩是我們祖先遺留下來的優秀的民族文化傳統。我們的教學目的主要是讓學生了解古代詩歌,增加傳統文化的積累;啟發學生喜歡古詩,并且在誦讀過程中體驗情感,陶冶愛美的情趣。但是由于古詩創作的年代離學生比校久遠,所以學生在理解意思,體會意境方面就比較困難。因此在教學設計中,我主要是想通過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主動性,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想象力來突破教學的重難點。總之在整個的教學設計過程中,我始終有一條清晰的脈絡,那就是從整體上把握古詩,通過層層誦讀的方法去指導學生體會它獨特的意韻美及作者想要表達的思想感情。
3、語文課堂應該成為傳承和宏揚民族優秀文化的舞臺。古詩是民族精神、民族文化的重要載體,古詩本身又是一種獨特的民族文化。古詩教學應該引領學生最大限度地走進這種文化,潛心會文,虛心涵詠,熟讀精思,切己體察,使這種文化滋養學生心智成長。
三、教學方法
1.五年級學生學習古詩已有一定的基礎。以往的串講串問,效果不理想。所以我打算運用情境教學法,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自己學習,運用多媒體,動用多種感官,進入到詩人描繪的情境中,體會詩句的意境美。
2.在傳授知識,培養能力的同時,教會學生學習,寓學法指導于教學的全過程。
四、說教學程序
根據這首詩的特點和學生已有的學習古詩的基礎,我按以下幾個教學環節進行教學:
(一)揭題,讀題,解題
古詩是我國瑰麗的文化遺產,通過對詩人寫作視角的小結,直接揭示本課課題,學生也很明確這是一首思鄉詩。詩歌的學習要在課開始就先聲奪人,抓住情感的基調,因此在讀題上加以強化:“讀詩要從讀題目就開始入情入境。”題目中的“憶山東兄弟”中“山東”地理位置是個難點,采用板畫形式,直觀形象地畫出詩人家鄉蒲州、華山以東、長安的簡單示意圖,突破難點,同時也了解了詩人寫作背景。
(二)誦讀,理解意境
古人有“七分詩三分讀”的說法,可見在學習古詩時朗讀的重要性。這是為什么呢?原因就在于只有在朗讀(或吟誦)中才能充分發揮詩歌的抒情、審美的藝術效果,也只有在朗讀中,學生才能辨味詩的語言,才能加深對詩意的理解,才能被詩中的情感所感染并與之產生共鳴。所以古詩教學中必須要重視反復朗讀。本課朗讀,我設計了“字正腔圓”去初讀,讓學生讀準詩句;“有板有眼”去認真讀,讓學生注重節奏;“原汁原味”去吟誦,讓學生把握情感基調。
在此誦讀基礎上,我讓學生再走近詩人,走進古詩,讓學生自己借助工具書,自主學習詩的意思。在自主學習的基礎上,我通過 “詩人的身在哪里?心在哪里?”問題情境的創設,讓學生入情入境。在分析理解“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讓學生展開想像翅膀,從“獨”、“異鄉”、“異客”中體會詩人孤獨寂寞的心情;從“ 每逢”、“倍”體會詩人的思鄉思親。通過描繪意境小結第一句詩,讓學生對讀詩句,加深了學生對千古名句的理解和感悟。通過想像王維和兄弟互相牽掛對方,更深層地體會作者思鄉的傷感。在理解全詩的基礎上,師生通過韻譯、詩文的反復對讀,充分感受詩歌的藝術力量。
(三)古今鄉愁詩歌拓展,學以致用。
古詩教學,最主要的是培養學生的詩學素養,通過古詩拓展,為他們的課外閱讀打開新的視窗。本中拓展了兩首古詩:一首是蘇軾的《水調歌頭》,另一首是現代詩人余光中的《鄉愁》。通過對古今文人墨客詩作的欣賞,熏陶學生的情懷,陶冶情操,提高語文素養。本課中還設計了一個“古詩今用”,把千古名句巧妙地運用到現代意境中,引起人們的情感共鳴,也提高了學生寫作水平。
(四)總結課文,共勉學生
課的最后,贈送一首勉勵詩于學生,設計的目的是讓學生了解我們今天所學的詩僅是古詩滄海中的一粟,作為炎黃子孫應當更廣泛地從民族文化中汲取養料,從而開闊視野,體會我們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也讓學生學習語言之美,學習運用美之語言。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說課稿】相關文章: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經典說課稿09-22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說課稿08-18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說課稿范文10-21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說課稿(5篇)10-16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說課稿(4篇)05-10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說課稿5篇09-07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說課稿(精選10篇)11-07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說課稿4篇08-17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04-17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