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記承天寺夜游》中考比較閱讀練習題及答案「考點匯總」
《記承天寺夜游》與《記游松風亭》中考比較閱讀練習題及答案
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7-9題(11分)
【甲】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東坡志林·記承天寺夜游》)
【乙】余嘗寓居惠州嘉祐寺,縱步松風亭下,足力疲乏,思欲就亭止息。望亭宇尚在木末,意謂是如何得到?良久忽曰:“此間有甚么歇不得處!”由是如掛鉤之魚,忽得解脫。若人悟此,雖兵陣相接,鼓聲如雷霆,進則死敵,退則死法,當恁么時也不妨熟歇。
(《東坡志林·記游松風亭》)
【注】①木末:樹梢。②死敵:死于敵手。③死法:死于軍法。④恁么:如此,這樣。
7.解釋下列加點的詞。(4分)
(1)懷民亦未寢 ▲ (2)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3)余嘗寓居惠州嘉祐寺 ▲ (4)思欲就亭止息 ▲
8.用現代漢語翻譯文中畫線的句子。(4分)
(1)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
(2)由是如掛鉤之魚,忽得解脫。
9.甲乙兩文分別為蘇軾被貶黃州、惠州期間所作,雖然時間不同,地點不同,但所展露的胸懷卻有共同之處,請寫出來。(3分)
參考答案:
7.(4分)(1)睡覺 (2)只,只是 (3)曾經 (4)到,靠近
8.(4分)
(1)(2分)月色灑滿庭院,如同積水充滿院落,清澈透明,水中水草交叉錯雜,原來是竹子、柏樹的影子。(“空明”1分,“盞”1分,句子不通順酌情扣分。)
(2)(2分)于是(或“因此”,“由于這”等)(我)如同上鉤的魚兒,忽然得到解脫。
(“由是”1分,整旬的意思大體正確1分。)
9.(3分)樂觀、曠達(或“豁達、灑脫”等);隨緣自適(或“隨遇而安”“善于自我排遣”等)。(答對其中一點2分,答對兩點3分。)
《記承天寺夜游》《王者何貴》中考比較閱讀練習題及答案
【甲】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乙】齊桓公問管仲曰:“王者何貴?”曰:“貴天。”桓公仰而視天。管仲曰:“所謂天者,非謂蒼蒼莽莽之天也。君人者,以百姓為天。百姓與之則安,輔之則強,非之則危,背之則亡。”
9. 下列句中的“之”與例句中的“之”字意義和用法不同的一項是(2分)……【 】例句:非謂蒼蒼莽莽之天也
A. 公將鼓之(《曹劌論戰》) B. 恢弘志士之氣(《出師表》)
C. 呼爾而與之(《魚我所欲也》) D. 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愛蓮說》
10.解釋下列加著重號的詞語。(2分)
⑴相與步于中庭 庭:
⑵背之則亡 亡:
11.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句子。(4分)
⑴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譯文:
⑵齊桓公問管仲曰:“王者何貴?”
譯文:
12.文人雅士,善借月抒懷。“回樂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如霜月色,引發李益思鄉之苦;“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如鉤彎月,觸動南唐后主李煜亡國之痛;【甲】文中,蘇東坡如何巧喻月色?表達了怎樣的心情呢?(3分)
答:
13.古今中外按照【乙】文中管仲“君人者,以百姓為天”的思想治理天下的大有人在,請你列舉一位并說出他的觀點。(3分)
答:
參考答案:
9. 2分。B
10.2分,每題1分。
(1)庭院(院子)(2)滅亡
11.4分,每題2分,意思對即可。
(1)只是缺少像我們兩個這樣的閑人罷了。
(2)齊桓公問管仲說:“君王把什么當作最寶貴的(當君王的人,應把什么當作最寶貴的)?”
12.3分,答出“將月色比喻成一泓空明的積水” 1分,答出表現的心情,言之成理2分。
作者將月色比喻成一泓空明的積水,又將松柏影比喻成水中藻、荇(或:作者將月色比喻成一泓空明的積水)。(1分)
表達了作者復雜微妙的心情:月夜賞月的欣喜,與朋友散步的悠閑,郁郁不得志的悲涼,贊賞自己與朋友情趣高雅的自得等(任意寫其中一方面1分,最多得2分)。
13.3分,列舉人名正確1分,說出正確觀點2分。
示例一:唐太宗(1分),他的觀點:“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水能載舟,亦能覆舟”)(2分)
示例二:魯莊公,觀點:“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
示例三:毛澤東,觀點:“人民,只有人民才是歷史進步的動力”(“兵民是勝利之本。”)
示例四:林肯,觀點:“一個人在前面走得太快而使全國跟不上,是沒有好處的。”
《記承天寺夜游》《喜雨亭記》中考比較閱讀練習題及答案
(一) 閱讀【甲】【乙】兩篇選文,回答7——11題。(15分)
【甲】 記承天寺夜游
蘇 軾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乙】 喜雨亭記
蘇 軾
亭以雨名,志喜也。
予至扶風①之明年,始治官舍。為亭于堂之北,而鑿池其南,引流種木,以為休息之所。是歲之春,雨麥于岐山之陽,其占為有年②。既而彌③月不雨,民方以為憂。越三月,乙卯④乃雨,甲子又雨,民以為未足。丁卯大雨,三日乃止。官吏相與慶于庭,商賈相與歌于市,農夫相與忭于野,憂者以樂,病者以愈,而吾亭適成。
于是舉酒于亭上,以屬⑤客而告之,曰:“五日不雨可乎?”曰:“五日不雨則無麥。”“十日不雨可乎?”曰:“十日不雨則無禾。”“無麥無禾,歲且薦⑥饑,獄訟繁興,而盜賊滋熾。則吾與二三子,雖欲優游以樂于此亭,其可得耶?今天不遺斯民,始旱而賜之以雨。使吾與二三子得相與優游⑦以樂于此亭者,皆雨之賜也。其又可忘耶?”(此文難度超過課內文言文。)
【注釋】①]扶風,即鳳翔府,今陜西鳳翔府。蘇軾時任鳳翔府判官,于嘉佑六年(公元1061年)到任。 ②雨麥,上天下麥子。岐山,今陜西岐山縣。占,占卦。年,年成。有年,指豐收。人們不知道雨麥是不是“祥瑞”,所以占卦。 ③彌,滿。彌月,整月。雨,下雨(動詞)。 ④乙卯,四月初二日;甲子,四月十一日;丁卯,四月十四日。 ⑤屬,酌。屬客,指斟酒給客人喝。 ⑥薦,重。薦饑,重復地遭到饑荒。 ⑦優游,疊韻連綿字,從容不迫的樣子。
(注釋是從網上直接拿來的,該注的沒注。文中的“忭”需要加注釋。注釋標號的位置不當,如注釋③上標序號應加在“彌月不雨”的“雨”字上面,注釋⑤上標序號應加在“屬客”上面,注釋⑥上標序號應加在“薦饑”上面,注釋⑦應加在“雖欲優游”上。)
7.解釋下列加點詞的意思。(4分)
①念無與為樂者 念:______________ ②懷民亦未寢 寢:______________
③志喜也 志:______________ ④雨麥于岐山之陽 陽:______________
8.將【乙】文畫線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2分)
官吏相與慶于庭,商賈相與歌于市,農夫相與忭于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甲】文沒有直接寫友情,但可從字里行間看出。請你找出相關句子并作簡要說明。(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4分)(1)貫穿【甲】文的線索是__________________ (這么短小的文章考線索干嘛?)
(2) 【乙】文的題眼是_____________
11. 【甲】【乙】兩文表達的感情有何不同?(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比較兩文表達的不同感情有必要嗎?不合考綱要求。)
參考答案:
7.①念:人教版,考慮、想到;語文版,想。(1分) ②寢:睡覺(1分) ③志:記(1分) ④陽:山的南面水的北門為陽(1分)(只要答出句中的“陽”指山的南面即可。)
8.官吏們在院子里一起慶賀,商人們在集市上一起唱歌,農夫們在田野里一起歡笑。 (2分)
9.句子: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1分)
理由:作者夜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此時張懷民果然也沒睡,二人心意相通呀!隨后一同在庭院中散步賞月。這些都表明二人友情深厚。(1分)
10.(1)賞月(月光)(1分) (2)喜(1分)
11.甲文表達了作者悲涼苦悶、豁達樂觀的復雜心情,(2分)乙文表達了作者關心人民疾苦、遇到好雨的喜悅之情。(1分,意思接近即可)
蘇軾《明月幾時有》《記承天寺夜游》中考比較閱讀練習題及答案
[甲] 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乙]①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②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③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
④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
⑤何夜無月?⑥何處無竹柏?⑦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19、解釋文中加點的詞語。(4分)
①念無與為樂者: ②相與步于中庭:
③把酒問青天 ④但愿人長久:
20、翻譯下列句子:(2分)
(1)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2)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21、用原文句子填空:(4分)
[乙]文中寫中庭月色美景的句子是:
[甲]文中與“月下起舞,清影隨人,清冷的月宮怎比得上人間”想對應的作品原句。
22、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2分)
A.甲、乙兩篇均寫于作者仁途失意之時,甲表現曠達的胸懷和樂觀的情致;乙透露出隨緣自適、自我排遣的特殊心情。
B.甲、乙兩篇都寫月,甲以美麗的想像、明睿的哲理,創造出幽深高遠的境界;乙用形象的比喻、傳神的文字,描繪了空靈澄澈的景象。
C.甲中的“嬋娟”指月中的仙女;乙中的“閑人”指無所事事之人。
D.甲、乙兩篇分別是詞和散文,體裁不同決定了語言風格的不同:前者浪漫灑脫如行云流水,后者凝練含蓄饒有余味。
23、文人雅士,善借月抒懷。“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如霜月色,引發李太白思鄉之苦;“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似鉤彎月,觸動李后主亡國之痛;兩篇文章中,蘇東坡如何巧喻月色?又表達了怎樣的心情呢?(5分)
參考答案:
19、①想到;②一起;③端起酒杯;④只。(每小題1分,共4分)
20、(2分)只不過少有像我倆這樣閑人罷了。(意思對即可)
21、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每空2分,共4分)
22、(2分)C
23、乙文中蘇東坡將月色比喻成一泓空明的積水,又將松柏影比喻成水中藻、荇。(答將月色比喻成一泓空明的積水即可給分);表達了作者復雜微妙的心情:既有郁郁不得志的悲涼,又有贊賞自己與朋友情趣高雅的自得等。(答出如何巧喻月色得1分,答出表現的心情,言之成理得2分);甲文中蘇軾面對中秋圓月,抒發對遠方親人的思念以及對親人的美好祝愿。
《記承天寺夜游》和《游白水》中考比較閱讀練習題及答案
【甲】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 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未寢,相與步中庭。 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 何夜無月,何處無松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乙】紹圣元年十月十二日,與幼子過[2]游白水佛跡院,浴于湯池,熱甚,其源殆可熟物。循山而東,少北,有懸水百仞,山八九折,折處輒為潭,深者磓石五丈[3],不得其所止;雪濺雷怒,可喜可畏。水際有巨人跡數十,所謂佛跡也。暮歸倒行,觀山燒,火甚,俯仰度數谷。至江上月出,擊汰中流,掬弄珠璧。到家二鼓,復與過飲酒,食馀甘煮菜[4],顧影頹然,不復甚寐,書以付過。東坡翁。
【注釋】 [1]白水:山名,在今廣東博羅縣東北。《輿地紀勝》說:“山有瀑布泉二十丈,下有石壇,佛跡甚異。”[2] 幼子過:蘇軾的第三子蘇過。磓(zhuì):當作“縋”,音同字誤。[3]縋,用繩子拴住人或物放下去。[4]馀甘:即橄欖。
6.用“/”給下面的句子劃分節奏。(劃一處)(2分)
與幼子過游白水佛跡院
7.解釋句中加點字的意義。(2分)
顧影頹然 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8.下面各項句子中加點字意義相同的一項是( )(3分)
A.①浴于湯池 ②三顧臣于草廬之中
B. ①引喻失義,以塞忠諫之路也 ②投以骨
C. ①循山而東 ②而戍死者故十六七
D. ①不得其所止 ②其如土石何
9.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句子。(2分)
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
10.甲、乙兩文都是蘇軾的寫景文,但表達感情卻不同,請你說說甲乙分別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4分)
參考答案:
6. 與幼子過/游白水佛跡院
7. 顧:回頭看 但;只
8.A
9. 月光照在院中,如水一般清明澄澈,竹子和松柏的影子,就像水中交錯的藻、荇。
10.甲、有貶謫的悲涼,人生的感慨,賞月的歡喜,漫步的悠閑等種種微妙復雜的感情。
蘇軾《水調歌頭》《記承天寺夜游》中考比較閱讀練習題及答案
比較閱讀蘇軾兩篇作品,完成3-7題。(10分)
[甲] 水調歌頭
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
明月幾時有?把灑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保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情圓缺,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乙] 記承天寺夜游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3.解釋句中加點的詞語。(2分)
(1)把灑問青天( )
(2)念無與為樂者( )
4.下列句中的“/”表示朗讀時的停頓,其中讀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1分)
A.不知/天上宮闕 B.我/欲乘風歸去
C.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 D.相與/步于中庭
5.按要求回答下列問題。(3分)
(1)請出與“月下起舞,清影隨人,清冷的月宮怎比得上人間”想對應的作品原句。
(2)用現代漢語寫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筆下柏影也。
6.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2分)
A.甲、乙兩篇均寫于作者仁途失意之時,甲表現曠達的胸懷和樂觀的情致;乙透露出隨緣自適、自我排遣的特殊心情。
B.甲、乙兩篇都寫月,甲以美麗的想像、明睿的哲理,創造出幽深高遠的境界;乙用形象的比喻、傳神的文字,描繪了空靈澄澈的景象。
C.甲中的“嬋娟”指月中的仙女;乙中的“閑人”指無所事事之人。
D.甲、乙兩篇分別是詞和散文,體裁不同決定了語言風格的不同:前者浪漫灑脫如行云流水,后者凝練含蓄饒有余味。
7.仔細體會以上兩篇作品的詩情文意,談談你對“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情圓缺,此事古難全”一句的認識。(2分)
答案:
3、(1)端起灑杯 (2)考慮 或:想著
4.B
5.(1)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2)月光照在院中,如水一般情明澄澈,竹子和松柏的影子,就像水中交錯的藻荇。
6.(C)
7.例:世界上不可能有永遠圓滿的事情,人生有歡聚,也必然有離別為;——正與月亮有圓時,也總有缺時一樣,原本是自然的規律。
《愛蓮說》《記承天寺夜游》中考比較閱讀練習題及答案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7——9題。(12分)
【甲】水陸草木之花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皆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后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乙】元豐六年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于庭中,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7.解釋加點的詞。(4分)
③亭亭凈植 植: ④相與步于庭中 步:
8.翻譯下面的句子。(4分)
①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
譯:
②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
譯:
9.甲文運用了 的表現手法,寄寓了作者不慕名利、潔身自好的生活態度;乙文運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抒發了 心情。(4分)
[答案]7. ①少 ⑿洗滌 ③豎立 ④走 8.①我惟獨喜愛蓮花,蓮從淤積的污泥里長出來卻不受一點沾染。②庭院地面,沐浴在像積水那樣清澈透明的月色之中,“水”中有像藻、荇似的水草交錯縱橫,原來是竹子和柏樹枝葉的影子。 9.托物言志 壯志未酬的苦悶
《記承天寺夜游》《西湖游記·晚游六橋待月記》中考比較閱讀練習題及答案
閱讀下面【甲】【乙】兩個文言選段,做6-9題
【甲】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選自《記承天寺夜游》)
【乙】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時。其實湖光染翠之工,山嵐設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未下,始極其濃媚。月景尤不可言,花態柳情,山容水意,別是一種趣味。此樂留與山僧游客受用,安可為俗士道哉?
(節選自袁宏道《西湖游記·晚游六橋待月記》)
6.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字(2分)
⑴月色入戶。 戶
⑵蓋竹柏影也。 蓋
⑶止午、未、申三時。 止
⑷其實湖光染翠之工。 工
7.用現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4分)
⑴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⑵安可為俗士道哉?
8.【甲】【乙】兩文中描寫月色的句子分別是什么?同是描寫月色,兩文在寫法上有什么不同?(5分)
⑴寫月語句
⑵描寫方法
9.【甲】【乙】兩文篇末的議論分別表露了作者怎樣的人生態度或感情?(2分)
參考答案:
6.⑴窗戶⑵原來⑶僅僅,只是⑷美妙
7.⑴只是缺少像我們兩個這樣清閑的人罷了。⑵怎么能講給那些世俗的人聽呢?
8.⑴【甲】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乙】月影尤不可言,花態柳情,山容水意,別是一種趣味。⑵【甲】直接描寫與間接描寫相結合,通過比喻描寫出了月光的清澈透明,又通過竹柏的影子,間接地寫出了月光的明亮。【乙】文通過對月下景物的描寫,間接表現了月光的別樣趣味。
9. 【甲】文表現出作者豪放曠達的人生態度,也隱含著被貶后內心的悲涼與自慰。【乙】文表現出作者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獨以自然山水為樂的情感。
《記承天寺夜游》《游虎丘小記》中考比較閱讀練習題及答案
閱讀下面古文,完成7—12題。(12分)
【甲】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度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宋]蘇軾《記承天寺夜游》)
【乙】
予初十日到郡,連夜游虎丘①,月色甚美,游人尚稀,風亭月樹間,以紅粉笙歌② 一兩隊點綴,亦復不惡。然終不若山空人靜,獨往會心。嘗秋夜坐釣月磯③,昏黑無往來,時聞風鐸④,及佛燈隱現林梢而已。又今年春中,與無際偕訪仲和⑤于此。夜半月出無人,相與坐石臺,不復飲酒亦不復談以靜意對之,覺悠悠欲與清景俱往也。生平過虎丘才兩度,見虎丘本色耳!
([明]李流芳《游虎丘小記》,有刪改)
[注]①虎丘:蘇州名勝。 ②紅粉笙歌:指歌女奏樂唱歌。 ③鉤月磯:在虎丘山頂。④風鐸:懸于檐下的風鈴。 ⑤無際、仲和,作者的友人。
7.下列加點詞意思不相同的一組是( )(2分)
A.月色人戶 木蘭當戶織
B.然終不若山空人靜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C.時聞風鐸 隔簋竹,聞水聲
D.生平過虎丘才兩度 道不通,度已失期
8.下列句子中“于”字的用法和“與無際偕訪仲和于此”中的“于”字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 (2分)
A.公與之乘,戰于長勺
B.萬鐘于我何加焉
C.今吾以十倍之地,請廣于君
D.其受之天也,賢于材人遠矣
9.用現代漢語翻譯【甲】文中畫橫線的句子。(2分)
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
譯文:
10.用斜線(/)為【乙】文中畫曲線的句子標出兩處停頓。(2分)
不 復 飲 酒 亦 不 復 談 以 靜 意 對 之
11.用自己的話說說蘇軾是怎樣描寫承天寺夜色的。(2分)
答:
12.承天寺的夜色與虎丘的夜色有哪些共同特點?(2分)
答:
【答案】
7.D 8.A 9.懷民在還沒有睡覺,我們一起在庭院中散步。 10.不復飲酒/亦不復談/以靜意對之 11.用比喻來描寫夜色。積水喻月光,藻荇交橫喻月下竹柏影。 12.月色美好;幽靜(意思對即可)
《答謝中書書》《記承天寺夜游》中考比較閱讀練習題及答案
(一)比較閱讀甲文《答謝中書書》和乙文《記承天寺夜游》,完成9—12題。(18分)
【甲文】山川之美,古來共談。高峰入云,清流見底。兩岸石壁,五色交輝。青林翠竹。四時俱備。曉霧將歇,猿鳥亂鳴;夕日欲頹,沉鱗競躍。實是欲界之仙都。自康樂以來,未復有能與其奇者。
【乙文】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9.用“/”為文中畫線句子標出停頓。(2分)
解衣欲睡月色人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
10.解釋下列加點的詞。(4分)
(1)曉霧將歇( ) (2)未復有能與其奇者( )
(3)懷民亦未寢( ) (4)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
11.用現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4分)
(1)沉鱗競躍。
(2)相與步于中庭。
12.填空。(8分)
(1)甲文寫景動靜相襯,其中通過生命活動的描寫,為景增添動感的語句是“__________”和 “__________”。乙文寫景的名句是“__________”。(4分)
(2)甲乙兩文都寫了自然景物,甲文描繪了“□□之美”,乙文描寫了“□□之美”。但兩文表達的思想感情有所不同,甲文表達了作者的思想感情;乙文則把賞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閑、貶謫的悲涼、人生的感慨等微妙復雜的思想感情濃縮在文中“__________”的語句中。(4分)
【答案】
(一)(18分)
9.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
10.(1)消散 (2)參與,這里指欣賞 (3)睡覺 (4)只是
11.(1)潛游在水中的魚爭相跳出水面。
(2)我們一起在庭院中做步。
12.(1)猿鳥亂鳴 沉鱗競躍
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
(2)山川 月色(月夜)
熱愛自然,沉醉山水(意思對即可)
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記承天寺夜游》中考比較閱讀練習題及答案「考點」】相關文章:
記承天寺夜游的閱讀答案09-19
《記承天寺夜游》閱讀答案12-20
記承天寺夜游考點05-27
《記承天寺夜游》中考練習題及答案05-24
記承天寺夜游練習題及答案06-08
《記承天寺夜游》練習題及答案06-08
《記承天寺夜游》默寫考點06-19
《記承天寺夜游 》閱讀試題及答案解析06-10
記承天寺夜游閱讀題目和答案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