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承天寺夜游文章結構
《記承天寺夜游》的文章結構是怎樣的呢?《記承天寺夜游》是著名的宋代詩人蘇軾的杰作,一直被人們廣泛的傳誦著。歡迎閱讀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記承天寺夜游》的文章結構,希望能夠幫到大家!
《記承天寺夜游》的文章結構是怎樣的呢?
第一部分(第一自然段):首句點明夜游的起因與時間,為美好的月色而心動,遂起夜游之意。
第二部分(第二自然段):運用比喻的方法描繪庭院月色。
第三部分(第三自然段):兩個反問句令人深思。作者抒發面對月光發生的感觸。
《記承天寺夜游》作者蘇軾
蘇軾(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號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蘇仙。漢族,北宋眉州眉山(今屬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欒城,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畫家。
嘉祐二年(1057年),蘇軾進士及第。宋神宗時曾在鳳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職。元豐三年(1080年),因“烏臺詩案”受誣陷被貶黃州任團練副使。宋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學士、侍讀學士、禮部尚書等職,并出知杭州、潁州、揚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黨執政被貶惠州、儋州。宋徽宗時獲大赦北還,途中于常州病逝。宋高宗時追贈太師,謚號“文忠”。
蘇軾是宋代文學最高成就的代表,并在詩、詞、散文、書、畫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詩題材廣闊,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獨具風格,與黃庭堅并稱“蘇黃”;其詞開豪放一派,與辛棄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稱“蘇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與歐陽修并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蘇軾亦善書,為“宋四家”之一;工于畫,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有《東坡七集》、《東坡易傳》、《東坡樂府》等傳世。
《記承天寺夜游》作者心境是什么?
“月色入戶”:寒夜寂寥,“解衣欲睡”,這當兒,月光悄悄地進了門。“入戶”二字,把月光擬人化。月光似乎懂得這位遷客的寂寞無聊,主動來與他做伴。
“欣然起行”:是作者的反應;寫出他睡意頓消,披衣而起,見月光如見久違的知心朋友,欣然相迎。一個被朝廷所貶謫的“罪人”,我們可以想見他這時交游斷絕、門庭冷落的境況;只有月光毫無勢利之情,在寂寥的寒夜里,依然來拜訪他。四字寫出了作者的喜悅和興奮。
“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作者與張懷民的關系之好,首先想到了張懷民。 “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作者與張懷民心有靈犀,及其友情之深厚。 “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耳。” --它包含著作者宦海沉浮的悲涼之感和由此領悟到的人生哲理,在痛苦中又得到某些安慰。最后一句至少有兩層意思:一是對那些追名逐利的小人,趨炎附勢,奔走鉆營,陷入那茫茫宦海而難以自拔,何曾得暇領略這清虛冷月的仙境?二是表現了作者安閑自適的心境,當然其中也透出了自己不能為朝廷盡忠的抱怨。
【記承天寺夜游文章結構】相關文章:
記承天寺夜游結構10-31
《記承天寺夜游》文章結構及作品鑒賞06-26
《記承天寺夜游》文章結構及思想感情09-26
《記承天寺夜游》思想感情及文章結構06-28
記承天寺夜游文章語句賞析10-10
《記承天寺夜游》整體賞析及結構08-18
記承天寺夜游11-01
《記承天寺夜游》10-25
記承天寺夜游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