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承天寺夜游習題和答案
引導語:《記承天寺夜游》學完了,要做一些課后習題來鞏固所學過的知識。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記承天寺夜游》習題和答案,讓我們來學習一下吧!更多內容,請關注應屆畢業生文學網(http://www.isangil.net/wenxue)。
記承天寺夜游習題和答案一
⒈解釋加點詞:
⑴念無與為樂者 念:
⑵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 遂至:
⑶相與步于中庭 于:
⑷蓋竹柏影也 蓋:
⒉解釋加點詞
⑴①未復有能與其奇者 與:
②念無與為樂者 與:
⒊閱讀文章,回答下列問題
⑴文中寫了兩個人,這兩人的相同點是:
⑵寫出文中用水草比喻月光下竹柏搖曳的句子。
⑶為什么作者不能入睡,又“欣然起行”的?
⑷結尾的兩句表達了作者怎樣的心情?
⑸“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一句,把_______比作_______,把_______比作_______。
⑹“月色入戶”一句中“入”字用得好,好在哪里?
⒋劃分句子的朗讀節奏 相與步于中庭
答案:
⒈⑴考慮,想到 ⑵于是 ⑶在 ④原來 ⒉①參與,這里是欣賞的意思 ②和 ⒊⑴都是閑人 ⑵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 ⑶月色入戶 ⑷既有欣喜愉悅,又有落寞孤寂 ⑸月下中庭 積水空明;竹柏影也 藻荇交橫 ⑹用擬人手法,寫月似乎也通人情,善解人意,知道人的寂寞,主動來與之為伴 ⒋相與/步于中庭
記承天寺夜游習題和答案二
一、解釋黑體字詞
1、念無與樂者(考慮,想到)(和,一起) 2、蓋竹柏影也( 原來 )
3、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 (于是)(到) 4、相與步于中庭(一起)(散步)(在)
5、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只是 )(罷了)
6、月色入戶(門)成語例:足不出戶 戶樞不蠹 門當戶對
7、欣然起行(高興的樣子)“然”作“……的樣子”解例:儼然、豁然、木然
8、懷民亦未寢(睡覺) 成語例:廢寢忘食 寢食難安 壽終正寢
9、水中藻荇交橫(交錯縱橫)用法相同例:《桃花源記》中的“妻子、絕境、交通”
二、翻譯句子:
1、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
庭院中的月光宛如一泓積水那樣清澈透明,水中藻、荇縱橫交叉,原來是綠竹和翠柏的影子。
2、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哪夜沒有月光?哪里沒有綠竹和翠柏?只是缺少像我倆這樣的閑人罷了。
三、“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一句中蘊含著作者怎樣微妙而復雜的思想感情?
透露出作者被貶后內心寂寞悲涼而又隨緣自適、自我排遣的復雜心境。
四、文中“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顯然與實際不符,因為并非每夜都能見到月色,每處都有竹柏。你又是如何理解這句話的?
月光雖非夜夜明,竹柏亦非處處有,但大自然的美景卻時時能覓,處處可見。只要心胸開闊,淡泊名利,無論到哪里,都能在美好的大自然中享受到無窮樂趣。
五、簡要談談你對文中“閑人”的理解。
指被貶之人,身處逆境而追求心靈寧靜的人。暗示世人多為功名富貴所累。表達了作者失意后陶醉于自然的淡泊心境,又顯露出英雄無用武之地的牢騷和傷感。
六、對文章的分析,說得不正確的一項( B )
A、運用比喻描寫月色,獨具匠心,十分精妙,真可謂如詩如畫,一個寧靜淡雅的境界,真讓人心醉神迷。
B、這篇短文,真實地記錄了作者當時生活的一個片段,透露出作者在遭貶謫中的那種凄涼、孤寂的特殊心境。
C、這篇隨筆性的小品,敘事簡潔,寫景如繪,而抒情則寓于敘事、寫景之中。敘事、寫景、抒情又都集中于寫人;寫人又突出一點“閑”。
D、本文語言簡潔、準確、形象,作者觀察事物細致入微,抓住了佳境瞬間最敏感的特征,以極其少的文字,包羅較多的內容,凝練含蓄。
七、蘇軾在這篇游記中抒發的“閑人”情感和下面哪篇文章的感情最為接近?( C )
A 范仲淹 《岳陽樓記》 B 歐陽修《醉翁亭記》
C柳宗元《小石潭記》 D 陶淵明《桃花源記》
記承天寺夜游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
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
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一、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的字詞
1.月色入戶( ) 2.欣然起行( )
3.念無與樂者( )( ) 4.相與步于中庭( )( )
5.水中藻荇交橫( ) 6.庭下如積水空明( )
7、蓋竹柏影也( )
8、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 )( )
二、把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默寫出文中描寫庭中月光澄澈的句子,并對其寫景的妙處試作簡要的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說說課文中哪些語句表現了作者的“閑”?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一句中蘊含著作者怎樣微妙而復雜的思想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文中“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顯然與實際不符,因為并非每夜都能見到月色,每處都有竹柏。你又是如何理解這句話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此句描寫的對象是______________,“藻、荇”、是指__________,此句運用了________的修辭手法。
八、“尋張懷民”一句中的“尋”字用得好,你認為好在哪里?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九、對文章的分析,說得不正確的一項( )
A、運用比喻描寫月色,獨具匠心,十分精妙,真可謂如詩如畫,一個寧靜淡雅的境界,真讓人心醉神迷。
B、這篇短文,真實地記錄了作者當時生活的一個片段,透露出作者在遭貶謫中的那種凄涼、孤寂的特殊心境。
C、這篇隨筆性的小品,敘事簡潔,寫景如繪,而抒情則寓于敘事、寫景之中。敘事、寫景、抒情又都集中于寫人;寫人又突出一點“閑”。D、本文語言簡潔、準確、形象,作者觀察事物細致入微,抓住了佳境瞬間最敏感的特征,以極其少的文字,包羅較多的內容,凝練含蓄。
(二)西湖游記
從武林門而西,望保俶塔突兀層崖中,則已心飛湖上也。午刻入昭慶,茶畢,即棹小舟入湖。山色如娥,花光如頰,溫風如酒,波紋如綾,才一舉頭,已不覺目酣神醉。此時欲下一語描寫不得,大約如東阿王夢中初遇洛神時也。余游西湖始此,時萬歷丁酉二月十四日也。
1.解釋下列加粗的字詞。
從武林門而西( ) 突兀層崖中( )
即棹小舟入湖( ) 才一舉頭 ( )
2.從文中的哪些詞語可以看出作者對西湖向往已久,亟欲一覽的迫切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3.文中寫了哪幾種景物?主要用了哪種修辭?
答案
三、“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作者用“積水空明”四個字,來比喻庭院中月光的清澈透明,給人以一池春水的靜謐感;用“藻荇交橫”四個字,來比喻月下美麗的竹柏倒影,具有水草搖曳的動態之美,整個意境靜中有動,動而愈見其靜。
四、①“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結尾的“閑人”是點睛之筆,以別人的不“閑”反襯“吾兩人”的“閑”。②“念無與樂者”:可見其很少有人與他交游往來,“閑”。
五、透露出作者在貶謫中感慨深微而又隨緣自適、自我排遣的特殊心境。
六、月光雖非夜夜明,竹柏亦非處處有,但大自然的美景卻時時能覓,處處可見。只要心胸開闊,淡泊名利,無論到哪里,都能在美好的大自然中享受到無窮樂趣。
七、月光 竹柏影 比喻
八、作者要尋的這個人,面對如此月夜,不會蒙頭大睡,肯定也在賞月,但在何處賞月呢?因此要“尋”,其次,“尋”字有一種急欲找到東西的失落感,寫出了作者渴望和知心友人共同賞月的急切心情。
九、B
附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記承天寺夜游習題和答案】相關文章:
《記承天寺夜游》課后習題與答案06-13
蘇軾《記承天寺夜游》習題及答案09-08
記承天寺夜游詩歌鑒賞習題及答案06-14
記承天寺夜游復習題及答案07-04
記承天寺夜游練習題及答案08-08
《記承天寺夜游》練習題及答案07-01
記承天寺夜游相關習題06-27
記承天寺夜游課后習題09-13
《記承天寺夜游》閱讀題目和答案11-05
記承天寺夜游閱讀題目和答案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