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將進酒》教學設計

時間:2024-10-20 15:07:57 將進酒 我要投稿

【經典】《將進酒》教學設計15篇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把教學各要素看成一個系統,分析教學問題和需求,確立解決的程序綱要,使教學效果最優化。那么你有了解過教學設計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將進酒》教學設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經典】《將進酒》教學設計15篇

《將進酒》教學設計1

  學習目標

  1、通過朗讀把握本文的情感基調,體會作品豪邁奔放的特點。

  2、通過鑒賞詩句來把握作者矛盾復雜的的思想感情。

  3、了解李白的人格魅力,增強對李白其人、其詩的探究興趣。

  學習重難點

  1、通過朗讀把握本文的情感基調,體會作品豪邁奔放的特點。

  2、通過鑒賞詩句來把握作者矛盾復雜的的思想感情。

  課前預習

  1、查閱資料,了解李白及詩歌背景

  2、讀準字音:

  饌玉()金樽()千金散盡()烹羊宰牛()

  恣歡謔()岑夫子( )千金裘()沽()

  將()進酒呼兒將出換美酒()

  3、參考注釋,翻譯課文:

  補充注釋——

  會須:應當;

  鐘鼓饌玉:指富貴利祿;鐘鼓:富貴人家宴會中奏樂使用的樂器。

  饌玉:美好的食物。形容食物如玉一樣精美。饌,吃、喝。玉,像玉一般美好。

  徑須:干脆,只管;

  五花馬:指名貴的馬。一說毛色作五花紋,一說頸上長毛修剪成五瓣;

  裘:皮衣。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復習學生以前學過的與酒有關的詩,創設學習情景)

  在中國文學史上,詩與酒相從相隨,幾乎有一種天生的緣分。中國詩人大多愛喝酒。多少詩人因酒忘卻人世的痛苦憂愁,因酒在自由的時空中盡情遨游,因酒而丟掉面具口吐真言,因酒而成就傳世佳作。請看

  出示: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何以解憂,唯有杜康。——曹操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王維

  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昔是何年!——蘇軾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李白

  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李清照

  東籬把酒黃昏后,有暗香盈袖。——李清照

  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柳永

  唐代的天才詩人李白也好飲,也善飲,這有杜甫詩為證:

  PPT2

  “李白斗酒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酒中八仙歌》)

  他一生寫下了許多詠酒的詩篇。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一首勸酒詩——《將進酒》。

  【一、預習檢查】

  1、讀準字音:

  2、把握文意:

  二、整體感知:

  1、朗讀指導:

  過渡:許多人寫勸酒詩,但名氣最大,價值最高,個性最強的卻是李白的《將進酒》。

  一讀:讀懂課文,不明白的可參考屏幕上的譯文。

  你沒見那黃河之水從天上奔騰而來,波濤翻滾直奔東海,再也沒有回來。你沒見那高大廳堂的明鏡里,年輕時候的滿頭青絲如今已是雪白一片。人生得意之時應當縱情歡樂,莫要讓這金杯無酒空對明月。每個人只要生下來就必有用處,黃金千兩一揮而盡還能夠再來。我們烹羊宰牛姑且作樂,一次痛飲三百杯也不為多!岑夫子和丹丘生啊!快喝吧!別停下杯子。我為你們高歌一曲,請你們都來側耳傾聽:鐘鳴饌食的豪華生活有何珍貴,只希望長駐醉鄉不再清醒。自古以來圣賢無不是寂寞的,只有那喝酒的人才能夠留傳美名。陳王曹植當年宴設樂平關你可知道,斗酒萬錢也豪飲賓主盡情歡樂。主人呀,你為何說我的錢不多?快快去買酒來讓我們一起喝個夠。牽來名貴的五花馬,取出價錢昂貴的千金裘,統統用來換美酒,讓我們共同來消融這無窮無盡的萬古長愁!

  再讀:讀出李白的豪放之氣:

  明代文學評論家徐增在評價《將進酒》時說:太白此歌,最為豪放,才器千古無雙。我們要讀出他的豪氣。我們不妨先從“酒”入手來讀李白的豪放,

  我們看,A:李白勸誰喝酒?——岑夫子、丹丘生,是好朋友,心情很放松。

  其實不同場合、不同心情喝酒是不一樣的,有細品慢飲,有開懷暢飲,有埋頭苦飲,A:李白是怎樣勸的呢?——杯莫停。——李白勸人怎樣喝酒?A:喝得怎樣?喝得快,喝得急,

  A:量怎么樣?——“會須一飲三百杯”。——就是能喝多少喝多少。

  A:那李白怎樣飲?——縱情,放縱,“斗酒十千恣歡謔”。

  A:縱情到什么程度?讀后幾句,從“五花馬,千金裘”開始讀。用名馬、皮裘換酒,生活中有這樣的人嗎?喝酒喝得這么專注,這么任性,這就是李白。讀他的詩就要放聲的讀,旁若無人的讀。

  三讀:聽濮存昕的誦讀6分鐘。

  四讀:找一生有感情地誦讀,其他同學聽,同時思考問題——此次宴飲,李白的感情如何?有什么變化?

  三、文本賞析:

  (一)此次宴飲,李白的感情如何?有什么變化?請結合相關詩句進行賞析。

  把表達相似情感的句子歸并在一起,然后就各組分類的句子對作者的情感進行概括,友情提示:有些句子中的某個字可以用來概括本部分的情感。用AA——BB——CC——DD的形式把它們串聯起來。

  小結(過渡):在這首詩中,詩人的情感經歷了幾重奏呢?(幾個階段的變化?)

  板書:悲壯-歡樂-憤慨-狂放

  ◎悲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朝如青絲暮成雪”

  1、李白“悲”什么?

  ——時光易逝,人生易老,而功業未成。

  2、這種悲是悲傷、悲痛、悲哀還是悲壯?

  ——這種悲是強烈的,但并不給人以衰颯之感,因為悲慨的抒發是以黃河之水天上來這一無限廣闊的空間作為背景的,他給讀者的藝術感受首先是豪邁奔放的氣勢,在這種自然形象襯托下,悲哀只能是巨人的悲哀,而不是傷感和嘆息。

  小結:詩歌前四句,綜合運用了多種表現手法,表現了詩人對韶光易逝,人生短暫的感傷。那么,誦讀時應該用什么樣的語調?(如課后誦讀提示所言:前兩句有挾天風海雨而來之勢,故慷慨有之。但詩人這里是慷慨生悲——沉郁)(單讀,點評)

  那么,作者在文中一直感傷下去了嗎?

  ◎樂

  人生真是很短暫的,那么如何面對這種短暫的人生呢?

  縱酒狂歌——“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

  1、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既然人生短暫,悲又何益?既然之前失意,就應另尋寄托,與友相聚,何不在此“得意”時開懷暢飲,及時行樂!此時的李白是真的“得意”嗎?

  ——李白大談得意,是因為他此時處在失意之中。所謂的得意,乃是幾個老朋友相逢,互相傾訴衷腸,縱酒狂歌,大發牢騷而已,這正是詩人百無聊賴的心境的反映。

  2、“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表達了詩人怎樣的一種情感?

  ——樂觀自信,肯定人生,肯定自我,透露出一種懷才不遇而又渴望用世的積極的本質。

  高談闊論,狂歌縱酒原是為了平息自己內心難以壓抑的痛苦,取得暫時的麻醉,但內心的隱痛,在酒酣耳熱之時卻最容易涌上心頭。他想到自己所受的冷落和欺騙,想到統治者對自己的嘲弄與輕視,難道說自己真的是永遠失敗了嗎?不,詩人不會承認這一點,他自信而又自豪地唱出了這氣勢磅礴的詩句。這兩句詩表現了詩人對自己才能的充分肯定和屢遭失敗之后不肯屈服的倔強性格。他不僅是時代的最強音,對后世人們也有振聾發聵的作用。

  ◎憤

  1、鐘鼓饌玉不足貴,但愿長醉不復醒。

  這句再次表現了詩人期于用世不是汲汲于富貴,而是希望在政治上有所作為,當這些不能實現時,他只能但愿長醉不復醒了。這句是表達了詩人對現實中丑惡現象的厭惡,也反映了詩人在理想不能實現時欲求出路而不得的痛苦。

  這是作者的真心話嗎?哪個不是發自內心的呢?哪個是真正的想法?

  ——“天生我材必有用”是真的,后面的是醉話。

  這一句表現了作者怎樣的(心情)情感?(一則表現了詩人對權貴的蔑視,二則是詩人有才不得用,有志不得舒的一種悲憤——本句實際上是詩人仕途失意,志不得抒的憤激之詞。)

  2、“陳王昔時宴平樂,斗酒十千恣歡謔”詩人列舉陳王曹植的事例,有何用意?

  文才上:一樣的才思敏捷,李白心中有敬佩

  命運上:一樣的遭人排擠,有志難展有同病相憐之感

  詩人實際上是以曹植自況,表現自己的懷才不遇。既是對陳王昔時宴飲的傾慕,更是對現實遭遇的'憤激。

  小結:此六句,可謂酒后吐真言,詩人對自己懷才不遇的憤激之情溢于言表。

  應該以一種什么樣的語調去讀這一小節?(悲憤)哪些句子應該重讀?(教師范讀,學生再讀)

  ◎狂

  那么,美酒又能否消解詩人內心的悲憤呢?詩行到此處,酒已至半酣。此時酒席上的李白又是怎樣的一副姿態呢?請看:

  “主人何為言少錢,徑須沽取對君酌。”用一個成語來概括李白的言行舉止。(喧賓奪主)

  “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用一個成語來概括李白的言行舉止。(頤指氣使)

  從這“喧賓奪主”與“頤指氣使”中,你看到了一個怎樣的李白?——不拘小節,狂放。

  那么,要體現李白的狂放不羈,應該用什么樣的語調讀本小節?(豪邁,灑脫)(齊讀)

  (二)體會貫穿全文的基本情感是什么?探討這種情感的原因。

  (最后一句:與爾同銷萬古愁)酒盡本應興來,可是此時,詩人心中先前的愁卻不消反長,這萬古之愁又是從何而來的呢?(能否從文中找到蛛絲馬跡)

  政治遭遇。(“賜金放還”激化了詩人心中的理想與現實之間的矛盾)

  在李白的思想中,浸透著儒家思想的血液。“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是其畢生的追求。“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但卻被唐玄宗“賜金放還”。然而,魯迅說,“人生最痛苦的是醒了之后的無路可走”。當無法企及的現實無情地擺在他的面前時,他的理想破滅了。進退維谷之間,他唯有以飲酒排解心中的愁悶,以放歌對抗現時的黑暗,以精神的曠達張揚自己的個性。

  四、延展探究:

  李白與酒

  1、李白是“詩仙”,也是著名的“酒仙”。在詩文中哪些內容說明李白不愧于“酒仙”這個稱號?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

  “五花馬,千斤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

  2、你能舉出李白的其他酒詩嗎?

  《月下獨酌》:“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客中作》:“蘭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來琥珀香。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處是他鄉。”

  《宣州謝眺樓餞別校書叔云》:“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銷愁愁更愁。”

  《行路難》:“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盤珍饈值萬錢。”……

  3、嗜酒反映著李白的失意人生,我們該如何正確看待李白的嗜酒如命的放浪行為呢?

  李白一生不得志,借酒澆愁,及時行樂,是他無奈的選擇。正如他在《宣州謝眺樓餞別校書叔云》所寫:“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銷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弄扁舟。”酒并不能實現他的政治抱負,也就不能真正消解他的憂愁,但是酒可以暫時麻痹痛苦的靈魂,尋得暫時的內心平衡。借酒解愁,酒酣賦詩,慷慨悲歌,抒發胸中郁悶,酒成為他生命的一部分。

  他雖然嗜酒如命,但我們知道他依然沒有放棄他偉大的抱負,縱觀其一生,樂觀自信,豪邁飄逸是他不變的風格,積極入世,關心國家是他思想的主流。

  公元762年秋,病骨支離的李白什么都不需要了,惟要酒,酒。他一生醉得太多了,但這是最后一次。他舉杯邀月,卻發現月在水里,他悠悠忽忽撲進水中,抱月而眠。連死都是一首詩,一首醉酒的詩。以詩人的天真和狂放,完成了生命中最后的一次追求。于是他化成了朗朗的明月,滾滾的波濤,永遠在中華大地上照耀著,奔流著。

  五、課文小結

  1、全詩圍繞一個“酒”字,感情跌宕起伏:悲傷—歡樂—憤激—狂放,而這所有的情感又都是基于一個“愁”字,作者因愁而悲嘆時光易逝,因愁而縱酒作樂,因愁而慷慨憤激,也因愁而狂放失態,表現了一種懷才不遇又渴望用世的矛盾復雜的情感。

  2、李白生在唐代,幸矣;唐代擁有李白,甚幸矣。用余光中的《尋李白》作為這次對唐代與李白的激情巡禮的結語是再合適不過了:“酒放豪腸,七分釀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嘯成了劍氣,繡口一吐就是半個盛唐。有興趣的同學可以探討一下李白與月、李白與劍。

  六、當堂檢測

  1、請你依照下列句式,概括地說這是一個什么樣的李白。——我們眼中的李白。

  例:這是一個傲岸不羈的李白,他直斥“鐘鼓饌玉不足貴”。

  2、背誦默寫名句:

  君不見, , ?君不見,,。人生得意須盡歡,。,千金散盡還復來。

  惜緣

《將進酒》教學設計2

  一、課文悟讀

  《將進酒》本是漢樂府的曲調之一,是為勸酒而唱的歌辭。李白的《將進酒》約寫于天寶十一年(752),當時他與朋友岑勛在元丹丘的穎陽山居喝酒,因感嘆時光流逝,自己功業無成,“抱用世之才而不遇合”,悲憤填膺,在酒酣胸膽開張之時,借《將進酒》之調,吟出此千古絕唱,浪漫的詩風,奔放的語言,充分展示出他傲岸和狂放不羈的個性,抒寫了他不合時宜而又慷慨自信的情懷。

  本詩時而奔放,時而深沉,豪壯的酒話背后是如波濤洶涌般郁結的情感。全詩大起大落,詩情由悲轉樂,再轉狂放,再轉憤激,最后如火山般地爆發,氣勢如大江奔流。

  《將進酒》一詩的情感起于“悲”:黃河人海,勢不可回;青絲成雪,人生短促,怎不讓人悲嘆感傷!但李白畢竟是豪放之人,緊接著便逆轉為“樂”:在他看來,人生得意便無所遺憾,當縱情歡樂,“莫使金樽空對月”。因為有酒的做伴,酒的激發,作者的情感漸漸狂放,詩情漸趨高漲。“天生我材必有用”,消極的外衣下裹著的是一顆渴望積極用世而懷才不遇的壯士熱心,至此詩人的狂放之情趨于高潮。酒筵上勸酒的場面與話語,使人如見其狀,如聞其聲。而放聲高歌,又把詩情推人高潮,詩人終于找到了一個情感的出口,激情終于如火山噴發。酒酣之時,舍棄一切呼兒買酒。“與爾同銷萬古愁”,讓人不由得嘆服詩人的放誕與豪壯,不由得深深體悟作者的深“愁”。

  詩中名句“天生我材必有用”,豪情萬丈,千古流傳。它是詩人自我價值的宣言,一反“人生得意須盡歡”的失望與消極,有力地展示了詩人深藏著的一顆懷才不遇而又渴望積極用世的痛苦的心靈,完全可以和“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相媲美,他深信自己的才能總有施展的時候。這種樂觀自信的精神,慷慨激昂的氣概,是李白面對失意坦然自若的思想基礎,是引導他不斷進取的一盞明燈,就連無數吟誦此詩的后來者也深深地體會到了自我的人生價值。

  二、問題探究

  1.李白是“詩仙“,也是著名的“酒仙”。在詩文中哪些內容說明李白不愧于“酒仙”這個稱號?

  探究學習:“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

  “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

  ……

  李白一生多不得志,借酒澆愁,及時行樂,是他無奈的選擇。正如他在《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云》中所寫:“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銷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弄扁舟。”酒并不能實現他的政治抱負,也就不能真正消解他的憂愁,但是酒可以暫時麻痹痛苦的靈魂,尋得暫時的內心平衡。而李白的喝酒也不像一般的凡夫俗子的喝法:“菜來一碟乎,兩碟乎?酒要一壺也,兩壺也?”而是整只的牛羊,不喝上“三百杯”決不罷休,寧愿舍棄一切,也要換得美酒。在夸張的語言的背后,是痛飲豪邁的李白,是縱情享用美酒的李白,所以時人稱李白為“酒中仙”。杜甫在他的《飲中八仙歌》中寫道:“李白一斗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借酒解愁,酒酣賦詩,慷慨悲歌,抒發心中郁悶,酒成為他生命的一部分。

  2.你能否舉出李白的其他酒詩?

  探究學習: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盤珍饈值萬錢……”(《行路難》)

  “……連呼五白行六博,分曹賭酒酣馳暉……”(《梁園吟》)

  “兩人對酌山花開,一杯一杯復一杯……”(《山中與幽人對酌》)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月下獨酌四首(其一)》)

  “……人生飄忽百年內,且須酣暢萬古情……”(《答王十二寒夜獨酌有懷》)

  “……唯愿當歌對酒時,月光長照金樽里。”《把酒問月》

  “蘭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來琥珀光。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處是他鄉。”(《客中作》)

  ……

  3.嗜酒反映著李白的失意人生,聯系李白的人生經歷,分析他為何會如此失意?

  探究學習:這個問題可以從李白的思想世界入手分析。李白少年即勤奮讀書,“五歲誦六甲,十歲觀百家。軒轅以來,頗得聞也。”青年時師從有經世致用思想的隱士趙蕤,隱居深山刻苦攻讀兩年,這段經歷對李白思想影響很大,后來他經常以管仲、諸葛亮自許,暢談王霸之道,縱橫之術。在《大鵬與希有鳥賦》一文中,以大鵬自比,以“激三千以崛起,向九萬而迅征”的大鵬形象,表現自己的不同凡俗的性格和遠大的人生抱負,嘲笑現實社會中的權貴和墨守成規者,蔑視封建權貴和封建秩序,追求個性自由:“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這種性格的內核是積極人世的儒家思想,在儒家思想的影響下,青年時期的李白就意氣風發,豪情滿懷,心懷“濟蒼生”“安社稷”的遠大人生目標。而趙蕤思想中順應自然、鄙視虛偽世俗的道家意識,也悄悄地在李白的心中播下了種子,孕育了他崇尚坦蕩的性格。儒、道思想構成了他矛盾的內心世界,影響著他的一生。李白生活在玄宗、肅宗時代,唐玄宗溺愛聲色犬馬,重用李林甫、楊國忠等奸佞小人,許多有識之士被擋在政治大門之外。李白首次人長安,希望能得到皇帝的“垂青”,實現自己的抱負,于是結交了宰相之子崔宗之、玄宗之妹玉真公主等朝中的顯赫人物,希望他們能向皇帝引薦自己,但這些努力并沒有實現目的,反而招來一些人的嫉妒。后來李白又干謁韓朝宗等人,也沒有實現他步入仕途的夢想,只好四處云游。等到玄宗詔用天下有才華的人時,李白才又一次人長安,留下“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的得意狂語。開始時他也確實得到了玄宗的寵信,替皇帝寫寫詩做做賦,但他的'才華不久就受到皇帝身邊的佞巨權貴嫉妒詆毀,他的狂放傲岸也讓皇帝吃不消,升遷的大門自然被悄悄地關上了。當他發現自己僅是皇帝的御用文人時,不滿情緒漸生,要求還鄉,玄宗順水推舟準許他的請求“賜金放還”。肅宗時,李白參加永王幕府,受到永王重用,自己認為可以“暫欲清幽燕”、“不惜微軀捐”了,并自比謝安,輔佐永王,平定安史叛亂,當永王篡權的叛亂被鎮壓后,自己也身陷牢獄被流放,險些丟了性命,后經親友的全力營救遇赦才脫險。李白的夢想和希望從此徹底破滅了。這次也使他認識到了當時的統治者顛倒是非,寵愛佞臣奸人,排擠打擊有才能的正直之人的現實。仕途坎坷,抱負難伸,使得他的心靈世界總是處于痛苦的境地,為了求得心理平衡,酒,成了李白的摯友。

  4.我們該如何正確看待李白的嗜酒如命的放浪行為呢?

  探究學習:李白嗜酒,我覺得更多是他人生志向不得施展的體現。他曾經兩次進入京師,與達官貴人相伴,但是不久就因為他傲岸的個性,出眾的才華,而觸犯權貴,遭到讒毀排擠。借飲酒來反抗險惡的現實社會,寄托情懷,是不得志的知識分子處世的常用方法。陶淵明曾經這樣談論酒趣“試酌百情遠,重忽忘天”。喝一口酒,種種世俗之情都遠離而去;連飲幾杯,就忘了自己。飲酒可以使人進入忘物忘己的境地。魏晉人喜歡飲酒,認為酒能引人人勝,陶淵明則更獨特地領悟到了酒能使人“忘天”的境界,酣飲時,俗念沒了,思慮沒了,天就是人,人就是天,物我兩忘,盡情飲酒,然后借酒排遣,醉后寫詩自娛。李白也繼承了這種做法,借酒澆愁,發泄情感,寫了許多借酒詠懷的詩,以表達自己心中的郁悶。這嗜酒的行為是一種無奈的排遣,內心苦悶的發泄。

  5.在李白的“酒詩”中也能看出他想像奇特及豪放飄逸的詩風,試找出一些詩句加以說明。

  探究學習:“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人生飄忽百年內,且須酣暢萬古情。”“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盤珍饈值萬錢。”李白這些詩句的想像是如此的奇特,夸張是如此的大膽,足見李詩的雄奇、奔放、飄逸的風格。

  三、問題設計

  酒與中國古代文學以及失意文人關系研究。

  研究方法:

  (1)文獻研究法。酒與中國的文學一開始就有著緊密的聯系。《詩經》300篇寫酒的就有30篇,屈原雖然沒有描寫過自己喝酒的事情,但作品中也出現了酒;竹林七賢更是視酒為生命的要素,把酒放到了文人的生命之上去了;到了陶淵明,酒更化成了滔滔急流,詩與酒有了更為直接的聯系……通過查閱文獻資料,從中可以探出端倪來。

  (2)歷史歸因法。沿著歷史的軌跡回溯,我們會發現,中國古代文人學習的大多是儒家典籍,心中裝的是“大濟蒼生”的人生理想,追求個性自由和浪漫的生活,又是許多文人的共同特點,但在社會現實這個厚厚的墻壁面前,他們常常碰壁。而消極避世的道家思想又為那些失意文人提供了一個躲避的精神港灣,在找尋調和心靈矛盾及求得心理平衡的方法的時候,酒,就成了他們共同的選擇。

  (3)縱橫對比法。對不同時期和同一時期的文人及其作品對比分析,尋找共同點。

《將進酒》教學設計3

  教學目標:

  1、誦讀詩歌,理解詩歌的基本內容;

  2、把握詩歌的感情基調,理解其思想感情的復雜性;

  3、理清詩歌中詩人情感變化的線索,背誦全詩。

  課時安排:1課時。

  一. 導入

  余光中先生有一首詩《尋李白》,其中有幾句是這樣寫的。

  酒入豪腸,七分釀成了月光

  余下的三分嘯成劍氣

  口一吐就半個盛唐

  在中國文學史上,“酒”可以說是留下了千古美名。許多文人,都與酒結下了不解之緣。比如大家都非常熟悉的曹孟德橫槊賦詩“對酒當歌,人生幾何”, “何以解憂,惟有杜康”,王維的“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王翰“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李白的“蘭陵美酒郁金香”還有范仲淹的“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等等。

  在這些人中,有一位偉大的詩人,因為他的詩寫得獨絕千古而獲得了“詩仙”的稱號,而且也因為他的酒而留下了“酒仙”的美名,說到這里,大家都知道了,他就是——李白

  那么,李白是如何使他的酒和他的詩完美地結合在一起,又有怎樣的感情傾注于其中呢?今天我們就通過一首詩來走近李白。這就是他的《將進酒》

  二、背景簡介

  我們在學習《夢游天姥吟留別》的時候知道,唐玄宗天寶三年(744),詩人被排擠出長安后,又重新踏上了云游祖國山河的漫漫旅途。《將進酒》這首詩則是作于唐玄宗天寶十一年(752)。距詩人離開長安已達八年之久。當時,他跟好朋友岑勛應邀住在嵩山的另一位友人元丹丘家做客。三個好朋友登高飲宴,借酒放歌,抒發情懷。

  三、解題

  “將進酒”原是漢樂府的曲名。將,讀qiāng,“請”“愿”的意思。 “將進酒”意即“勸酒歌”, 多以飲酒放歌為內容。李白的這首詩是借用樂府舊題,來抒發自己內心的情感。

  四、整體感知

  (一)、大家先聽老師讀,聽的過程中注意體會詩歌中的:節奏變化,韻律變化以及情感變化。并在課本上作適當的標記。

  (二)、指導學生用不同方式朗讀課文。

  1.學生自己讀(2遍) 大聲讀、旁若無人的讀

  2.學生示范,點評

  3.齊讀(第一遍:學生試著讀,第二遍:看指揮讀)

  4.男女生分角色讀

  5.和讀(配樂)

  (二)、

  下面,請同學們依據詩歌的內容作一個大膽的推測:宴飲后的李白是一個什么樣的形象?

  激動的(找出對應詩句:) 豪放的(找出對應詩句:) 悲壯的(找出對應詩句:) 自信的(找出對應詩句:)

  憤慨的(找出對應詩句:) 狂放的(找出對應詩句:) 愁苦的(找出對應詩句:)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作者一開始就將我們拉到了奔騰咆哮的黃河岸邊,黃河之水一瀉千里,大有“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的氣魄。同學們,當大家看到這么氣勢磅礴的黃河的時候會感到心情怎么樣?

  ——激動

  幾乎所有的文人面對著流水,都會詩興勃發,比如《論語》上的“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曹操的“東臨碣石,以觀滄海”,蘇軾的“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他們在面對著滾滾東逝的江水時往往會想到一種感情,那就是人生的短暫和無常。

  李白也一樣。

  正所謂“百川東到海,何日復西歸?”

  這從天而降的黃河之水還有回頭的一刻嗎?

  ——沒有,他只能像作者說的一樣

  ——奔流到海不復回

  那么接下來,李白從這一片浩浩湯湯的江水聯想到了什么呢?

  ——人生

  “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朝如青絲暮成雪”

  作者為什么從江水想到了人生?

  ——人生和江水一樣,“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江水的流逝正像一個人生命在時間的軌跡上慢慢流逝一樣,一去不返。

  人生是短促的,那么李白又把這種原本就短促的人生寫得更加不可把握了,“朝如青絲暮成雪”。早上還是“青絲”,傍晚就青絲成雪,如果說前一句將我們拉到了一個大的空間中,那么這一句就讓我們在時間的一去不返中體味人生。實際上,這一句中有一個字明確的表達了作者的感情,那就是——悲。

  提到悲,很多同學馬上就會想到很多詩句,比如李煜的“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番滋味在心頭”,李清照的“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那么,李白的悲是這樣柔婉的悲嗎?

  ——不是

  古人有一個詞評說的好——悲而不傷,悲而愈壯

  就是說不僅是“悲”的,而且還有一種“壯”的感情融于胸中。

  所以,李白這時候的感情是悲壯。

  由對黃河之水天上來的由衷贊嘆變成了對人生苦短的悲壯情懷。

  帶著這種感情我們再把前兩句讀一遍,注意讀出這種感情的變化來。

  人生真是很短暫的,那么如何面對這種短暫的人生呢?

  李白選擇的方法是縱酒狂歌。

  李白畢竟是一位豪放的詩人,在下文他用一句話就把這種悲的感情逆轉過來,“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讀完這一句,我們會發現作者用其中兩個字明確的表達了他的感情:

  “歡”和“樂”。

  在這里有一種心態讓詩人感到歡樂這種心態是——自信。

  哪一句?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讀著這幾句詩,我們仿佛看到了那個狂傲不羈的李白在明月之下與朋友推杯換盞、把酒言歡。人生高興的時候就應當及時行樂,不要辜負了清風明月,金樽美酒,不要時時刻刻都想著功名呀、事業呀、理想呀,有才干總會得到老天給予的使命,該來的總有一天會到來,就像金錢一樣,千金散盡還復來。

  這就是本詩的第一次感情變化,由原來的悲壯轉成了歡快。(多媒體)

  好,讓我們把詩的前半部分連起來讀一遍。讀出感情的變化來。(學生讀兩遍)

  李白在酒中漸漸的找回了自我,在酒酣耳熱之際,他呼朋喚友侃侃而談“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杯莫停。”他不僅自己喝,還勸他的朋友喝。這里也就點明了“將進酒”的這個題目的意思,勸酒歌。

  另外,同學們感受一下,在這里作者連續用了四個“三字句”,那么這四個三字句起到了什么作用呢?

  使得詩歌的節奏不單調,富于變化。加快了詩歌的節奏,甚至有一些咄咄逼人的感覺,那么這就使得詩歌的旋律加快了,旋律的加快實際上就反映出作者這個時候的心情是非常激動地,他的`情感由原來的歡樂變得狂放起來。

  這就是詩歌中的第二次感情變化:由歡快轉為狂放。(多媒體)

  行文至此,詩人的狂放甚至使他忘記了這是在寫詩,“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傾耳聽”,這樣的生活化的詩句非但沒有讓我們感覺到粗俗,相反,我們仿佛從這里見到了一個生活中實實在在的人。

  那么李白的這一去勸酒歌里談到了什么呢?

  “鐘鼓饌玉不足貴,但愿長醉不愿醒”,“鐘鼓饌玉”意思就是富貴生活。(富貴人家吃飯時鳴鐘列鼎,食物精美如玉),可詩人以為不足貴,并放言“但愿長醉不愿醒”,為什么作者會產生這樣的想法呢? “古來圣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李白剛剛展露頭角時就曾寫下“事成拂衣去,深藏身與名”,作為一個儒生,他有著強烈的實現理想和抱負的愿望,然而,這首詩寫成之時他卻已經被唐玄宗賜金放還,“大道如青天,我獨不得出”,李白覺得以自己的能力,原本能夠做成一番事業,現在卻只能借古人酒杯,澆自己胸中塊壘,他說“古來圣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這分明是得不到重用的一種——憤慨。

  接下來,“陳王昔時宴平樂,斗酒十千恣歡謔”,作者在憤慨之余,想到了陳王曹植,想到在陳王的宴席上,那些圣賢之才放懷壯飲的豪情。

  自己就像曹植一樣備受排擠,有志難展,所以他說“陳王昔時宴平樂,斗酒十千恣歡謔”,既是對陳王昔時宴飲的傾慕,更是對現實遭遇的憤恨與控訴。

  這就出現了本首詩中的第三次感情變化:由狂放轉為憤恨。(多媒體)

  好,讓我們把詩的這一部分連起來讀一遍。(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杯莫停,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傾耳聽。鐘鼓饌玉不足貴,但愿長醉不愿醒。古來圣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陳王昔時宴平樂,斗酒十千恣歡謔)讀出由狂放轉為憤恨的感情的變化來。(學生讀兩遍)

  好,讓我們把詩的從開頭到這一部分連起來讀一遍。讀出從愁苦到歡快到狂放再到憤恨的感覺來。(君不見————斗酒十千恣歡謔)(兩遍)

  然而憤恨之情剛剛顯露,詩人又回到了酒中。“主人何為言少錢,徑須沽取對君酌”, “五花馬,千金裘”這些很多人苦苦追求的東西到了李白這里卻抵不過一碗美酒,在李白的眼中充滿著鄙視之情。

  “呼兒將出換美酒”正是詩人豪放之情的再一次彰顯。

  這種彰顯使我們又看到了那個高唱著“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盤珍饈值萬錢”的李白,看到了那個“李白斗酒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的李白,看到了那個“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的李白,看到了一個用激情和豪放的濃墨重彩寫成的大寫的李白。

  這就出現了本首詩中的第四次感情變化:由憤恨再轉回到狂放,而這種狂放比剛才的還要狂,是一種癲狂。(多媒體)

  然而, “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澆愁愁更愁”,所以他在詩歌的最后一句寫道“與爾同銷萬古愁”。這種“愁”不再是一時一刻的,而是“萬古愁”。

  “酒盡興來”,原本是應當高興的時候,然而這種愁為什么不消反長了呢?剛才說過“五花馬,千金裘,呼爾將出換美酒”是詩人的歡快的弦緊緊地繃了起來,然而這種歡快卻只能用酒來麻醉,甚至這種短暫的歡樂也被“愁”這股力量一觸即斷,在恣酒歡樂中詩人猛然發現,“愁”就像一個影子一樣無時無刻不在跟隨著他。

  這就出現了本首詩中的第五次感情變化:由癲狂轉回到愁苦。(多媒體)

  好,讓我們把詩的這一部分連起來讀一遍。(主人何為言少錢,——與爾同銷萬古愁),那么從悲壯到歡快到狂放到憤恨再到癲狂再回到愁苦,這就是本詩的情感脈絡。 (讀)

  全詩緊緊圍繞一個“酒”字,感情跌宕起伏:悲壯——歡樂——狂放——憤恨——癲狂——愁苦,而這所有的情感又都是基于一個“愁”字,作者因愁而悲嘆時光易逝,因愁而縱酒作樂,因愁而慷慨憤激,也因愁而狂放失態。

  這萬古的愁從何而來呢?請同學們結合背景,結合你所了解的李白

  (找同學回答)

  1.政治遭遇(詩人李白的政治夢想與詩人的秉性、情趣、個性的人格)

  這首詩大約作于天寶十一年(752年),這一年,李白已經51歲,八年之前,李白到長安尋求功名,進入到統治中心以后,他原本以為能夠干一番事業。然而現實卻不容許他這樣做,所以現實的政治遭遇使他郁郁不得志。

  2.人生理想與現實之間的矛盾

  李白的身上浸透著儒家思想的血液,“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是李白畢生的追求,是李白的一個夢,然而,當無法企及的現實無情地擺在李白面前時,他的夢碎了,于是,他開始縱酒,他開始狂歌,開始了永遠沒有盡頭的愁苦。文中他以圣賢自稱,以喝酒排解內心的苦悶,以縱酒來對抗現實的齷齪,以精神的曠達來張揚自己的個性。因為他是謫仙人,所以他必定擁有恣情傲物的權利。酒是引子,愁是血液,狂是脊梁。

  3. 對絕對自由的向往與現實性的矛盾

  錢穆先生的《中國文學論叢》中這樣寫到“…(李白)自己的生命還想要超出世間。……他的境界之高,正高在他這個超人生的人生上。” 他內心深處所期望的不是在現世規則之下對他人的控制,而是扔掉規則對宇宙萬物的掌握。或者說,他最想做的不是可做之事,而是不可完成之事。他因“不可完成”而豪情萬丈,也由于相同的緣故而倍受打擊。

  正是以上的種種原因是的李白成為了一個復雜的、立體的自我,成為了宇宙間一個大寫的“人”字。

  這種復雜的個性體現在詩歌之中,則是快、狂、逸、達。

《將進酒》教學設計4

  一、教學目標

  1.誦讀詩歌,理解詩歌的基本內容。

  2.反復誦讀,合作探究,把握詩歌的感情基調,理解其思想感情的復雜性。

  3 .深情并茂地朗讀、吟誦,體現出詩歌的音樂美、情韻美。

  二、 學習重、難點:

  1、有感情的誦讀詩歌。

  2、通過誦讀、吟詠理解其思想感情的復雜性。

  三、課時安排:

  1 課時。

  四、學習步驟:

  ( 一) 知人論世 唐代的天才詩人李白尤為突出,他是“詩仙”,有自稱是“酒中仙”,時人也號之為“酒圣”。古時酒店都愛掛上“太白遺風”、“太白世家”的招牌直至現在。

  杜甫的《飲中八仙歌》中說:

  李白一斗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

  (嗜酒) 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

  (狂放不羈) 1. 插入李白與酒的小故事:

  A.李白供奉翰林時,經常醉臥在酒店里,天子愛其才,找他進宮做詩,李白醉醺醺的來到宮中,叫楊國中磨墨,高力士脫靴,大膽的將權貴玩于鼓掌之間。

  B.李白因酒而豪放、狂傲,因酒而成就了他的傳世詩篇,就連他的死,也有人給它帶上了傳奇的色彩,傳說她死的時候,坐在川上飲酒,看到天上的月亮在水中的倒影,便伸手去撈水中的月亮,不幸落水身亡。

  這些都展現了李白特殊的氣質,那是一種豪放、灑脫、狂傲的詩人氣質。它們都與李白的生活經歷密切相關。

  2. 李白的生平、經歷 :

  李白:(701—762 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隴西成紀人,唐代著名的浪漫主義詩人,后世稱他為“詩仙”,又自稱“酒中仙”。

  少年時,受到道教的`深刻影響,崇尚自然、清凈無憂,企慕達到不受約束的人生境界。早年多在隱居、漫游中度過,養成了他狂放不羈、豪放灑脫的氣度、狂傲的人格和自由創作的浪漫情懷。他希冀憑借自己的文章才華,得到推薦,受到重用。

  天寶元年,他被招入長安,供奉翰林,但此時的唐玄宗已經不再勵精圖治,他寵愛楊貴妃,整日荒淫享樂,不理朝政。他只需李白歌功頌德,裝點太平。這并不是李白的初衷,他沒有半點奴顏媚態,受到排擠,最終提出離開長安。

  之后的他,仍保持著對人生自由的向往,大力宣揚人生如夢,及時行樂的思想,這首詩歌就是一個很好地體現。

  3、背景、解題:

  本文選自《李太白全集》,作于天寶十一年(725 年),李白和友人岑夫子在蒿山另一好友元丹丘的潁陽山居為客,三人登高飲宴,借酒放歌,以抒發滿腔不平之氣。

  《將進酒》原為漢樂府的曲調,意為“勸酒歌”,將(qiāng),請、愿之意。

  (二) 自主學習:

  (認為重要的,圈點勾畫) 初讀課文,夯實基礎。

  1、請為下列加點字注音。

  將進酒( ) 金樽( ) 烹羊( ) 岑夫子( ) 鐘鼓饌玉( ) 恣歡謔( )( ) 千金裘( ) 2、詞語解釋。

  將進酒 將:

  會須一飲三百杯 會須:

  恣歡謔 恣:

  (三)朗讀詩歌 —— 整體感知 ★提示:結合課下注釋和工具書,讀準字音,讀清句讀。

  (四)誦讀詩歌 —— 把握情感 ★提示:結合作者的詩詞風格和創作情境,試著把握作者情感 (五)品讀詩歌 —— 品鑒文本 ★提示:自選詩中你最喜歡的、最有感覺的句子,反復誦讀。把握情感、吟 詠詩韻 (六)深讀詩歌 —— 挖掘探究 探究思考:

  試將“鐘鼓饌玉不足貴,但愿長醉不復醒”跟“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做一比較,說說二者在內容和表現手法上有什么不同? 名稱 “鐘鼓”句 “安能”句 思想內容 表現手法 相同點:

  (七)課堂小結(背誦全詩) (八)課后練習 閱讀下面一首詩歌,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云 李白 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亂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憂。

  長風萬里送秋雁,對此可以酣高樓。

  蓬萊文章建安骨,中間小謝又清發。

  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覽明月。

  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銷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弄扁舟。

《將進酒》教學設計5

  一、學習目標

  1、通過師生共同探究,體味本詩頗具特色的起興和夸張手法的運用,領會李白淋漓暢快的浪漫主義詩風。

  2、通過誦讀,理清本詩豐富充沛的情感脈絡,理解李白貌似消極行樂、狂放不羈實則渴望用世而又不得的悲憤之情。

  3、能夠熟練背誦全詩。

  二、教學方法

  誦讀法、討論法、探究法

  三、教學手段

  ppt

  四、教學課時

  1課時

  五、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由杜甫《飲中八仙歌》中李白形象導入到本詩。

  (二)解題

  《將進酒》原是漢樂府曲名,意思是勸酒歌。“將”有“請、希望”的意思,與《詩經·衛風·氓》中的“將子無怒,秋以為期”中的“將”音義相同。這首詩以飲酒為題材,表現了詩人在極度壓抑中的.憤懣和狂放。

  (三)簡介寫作背景

  《將進酒》大約作于天寶十一年(752),距詩人被唐玄宗“賜金放還”已達八年之久,這個時期的李白內心極度苦悶。那一年,李白與岑勛在嵩山友人元丹丘家做客,朋友相聚,自然少不了設宴飲酒,酒到暢快之時,李白對酒放歌,唱了一首千古名曲——《將進酒》。

  (四)誦讀感知

  李白當時唱歌的音樂曲調,今天已經不得而知,我們就不唱了,我們通過吟誦朗讀來感受一把詩人的情懷。

  學生朗讀,教師作必要指導,全班同學再齊讀。

  (五)文本解讀

  1、李白勸友人怎么喝酒?

  明確:乃狂飲。

  2、李白為什么勸友人如此狂飲?

  明確:為了盡歡、留名和銷愁,其中銷愁乃最根本的原因。

  3、李白“萬古愁”從何而來?

  明確:有對年華流逝的感慨,對人生坎坷的悲嘆,對有志難酬的郁悶,對丑惡現實的憎惡。

  4、概括詩中抒情主人公李白的形象特征。

  明確:狂放不羈,任性率真,執著追求。

  (六)結束語

  “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這是杜甫對好朋友李白詩歌的總體評價,這個評價用在《將進酒》這首詩上自然是非常恰當。李白的詩歌因為詩人內在情感的充沛,風格手法的多變,詩人抒情主人公形象突出而名垂千古,具有震動古今的氣勢和力量。最后全班同學再來齊讀一遍結束。

  (七)布置作業

  結合讀過的李白詩歌,試以“李白詩歌中的飲者形象”為題寫一篇小論文,字數800字左右。

《將進酒》教學設計6

  知識與能力目標

  1、通過吟誦,把握詩歌感情脈絡

  2、把握詩人形象

  3、體會比興、夸張藝術手法

  過程與方法目標

  在讀、賞、品、悟過程中培養學生審美能力和審美趣味。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

  學習李白樂觀思想并感受其人格魅力。

  教學重點

  1、吟誦,賞析。

  2、把握詩人情感變化線索。

  3、品味比興、夸張等藝術手法。

  4、感受李白人格魅力。

  教學難點

  把握詩人情感變化線索。

  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入:

  詩仙、酒中仙

  “李白一斗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杜甫《飲中八仙哥》)

  二、讀一讀

  自由讀

  齊讀

  朗誦

  學生評價、老師指導

  聽名家配樂朗誦

  三、賞一賞,自主探究

  理解賞析詩句

  1、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朝如青絲暮成雪。

  水——人生

  比興、夸張

  感情:悲

  2、“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表達哪種感情,為什么?(聯系文本中詩句回答)

  A、沉淪消極,及時行樂

  B、懷才不遇,積極用事

  3、有人認為“鐘鼓饌玉不足貴,但愿長醉不愿醒。”就是李白“賜金放還”后的人生追求。你同意么?為什么?

  (1)、為什么作者會產生這種想法?

  因為“古來圣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

  寂寞:_________。皆:__________。

  (2)、這表達了作者一種什么樣的感情?

  a、蔑視權貴

  b、消極避世,麻醉自己

  c、不平,憤恨。

  4、為什么單單舉陳王曹植宴平樂的典故?(討論探究)

  四、品一品:解讀藝術手法

  比興

  夸張

  小結:浪漫風格、豪邁氣概(正如一頭受傷的'雄獅的悲吼)

  五、悟一悟:

  課堂總結:回顧全篇,授之以漁

  詩仙酒仙

  讀、賞、品、悟

  六、作業布置:

  1、有感情朗誦《將進酒》

  2、聯系學過的李白詩歌,走進李白,以“我心中的李白”為題,寫一篇200字的鑒賞文章。

《將進酒》教學設計7

  【設計思想】

  本單元的主題是“因聲求氣,吟詠詩韻”,主要目的是讓學生通過吟詠和誦讀從而領悟古典詩歌的韻律感和音樂美,讀出詩歌特有的詩境和詩情 。《將進酒》時而奔放,時而深沉,感情大起大落,詩情由悲壯轉歡樂,繼而憤激,再轉狂放,最后如火山般地爆發,氣勢如大江奔流。這首詩感情變化明顯,學生容易進入吟詠和體會情感的體驗閱讀中。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理解詩歌的基本內容,掌握詩中句式的長短變化和節奏的輕重緩急。

  能力目標:培養學生因聲求氣,準確傳達情感的朗讀能力。

  情感目標:感受詩人由悲壯轉歡樂,繼而憤激,再轉狂放的內在情感的變化,從而豐富自己的情感世界。

  【教學重點】

  把握詩歌整體內容,體味詩人感情的跌宕起伏。

  【教學難點】

  領悟詩人“狂歌痛飲”豪放外表下的憤激之情。

  【教學方法】

  誦讀法、點撥法、討論法

  【教學時數】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多媒體顯示詩句)

  中國詩人大多愛喝酒,喝酒想起吟詩,吟詩想起喝酒,所以由酒產生了很多好詩。喝酒作詩最杰出的首推李白。那么同學們知道哪些寫到李白喝酒吟詩的詩句呢?(學生說詩句)

  杜甫有一首《酒中八仙歌》:“李白斗酒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

  杜甫在《不見》這首詩中又是這樣寫:“敏捷詩千首,飄零酒一杯。”

  余光中先生也有一首詩《尋李白》,其中有幾句是這樣寫的:“酒入豪腸,七分釀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嘯成劍氣,繡口一吐就半個盛唐。”

  可見,李白好飲,也善飲,而且他把飲酒和吟詩緊密聯系起來了。李白是如何使他的酒和他的詩完美地結合在一起,又有怎樣的感情傾注于其中呢?今天我們就通過他的《將進酒》來走近他的詩酒人生。

  二、自由朗讀,把握詩意

  (邊讀邊結合課本注解,整體把握詩歌的主要內容)

  1、自由朗讀后,請一位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說出詩歌的主要內容。

  2、老師和學生補充、整合答案。(多媒體顯示)

  這是一首勸酒詩,寫的是詩人跟好朋友岑勛應邀到住在嵩山的另一位友人元丹丘家做客。三個好朋友登高飲宴,借酒放歌,抒發情懷。

  三、聽聽美讀,說說感受

  (一)美美地聽——初步體會詩歌的句式和節奏的變化,并在課本上作適當的.標記。(多媒體播放《將進酒》的配樂朗誦,同時,展示于本詩相關的畫面,如李白狂歌圖、黃河奔流圖等。) (二)輕松地說——請說說在聽完配樂朗誦后你對本詩的句式和節奏的變化的整體感受。

  (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老師補充整合答案)

  明確:1、句式:以七言為主,有長短變化。

  2、節奏:隨著詩情的起伏,時緩時急,忽高忽低,奔放而流暢。

  四、多樣誦讀,品味詩情

  (一)第一層

  (多媒體顯示)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朝如青絲暮成雪。

  1、老師范讀.

  2、 讓學生說老師范讀出的感情。

  明確:“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壯

  “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朝如青絲暮成雪。”——悲

  因此,這一層要讀出“悲壯”的感情來。(一開始要讀得頗有氣勢,節奏要迅疾,后來漸漸緩慢生悲)

  3、齊讀第一層。(讀出“悲壯”之情)

  (二)第二層

  (多媒體顯示)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

  岑夫子,丹邱生,將進酒,杯莫停。

  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傾耳聽。

  1、請一名學生范讀,其他同學邊聽邊劃出能體現感情的詞語,并揣摩該范讀同學對這一層的處理是否符合自己的想法。(他朗誦得符合你的想法的地方,要注意借鑒;不符合你的想法的地方,就注意在自己的朗誦中體現出變化。)

  2、邊評價邊范讀。(讀得好還是不好?你覺得應該怎么讀?請試一試)

  明確:這一層能體現感情的詞語有:“盡歡”、 “必有用”、 “還復來”、 “為樂”、 “三百杯”和四個短句等。從這些詞語可以看出此時詩人的心情是非常激動的,所以應 該讀出“歡樂”的感情來(情緒高昂,節奏逐漸加快)

  3、齊讀第二層。(讀出“歡樂”)

  (三)第三層

  (多媒體顯示)

  鐘鼓撰玉不足貴,但愿長醉不用醒。

  古來圣賢皆寂寞,唯有飲者留其名。

  陳王昔時宴平樂,斗酒十千恣歡謔。

  1、邊分析邊逐句讀。(這一層是詩歌的主體部分,體現了詩人感情的大轉折,因此必須在老師的設疑和引導的基礎上來讀)

  提問1:“鐘鼓撰玉不足貴,但愿長醉不用醒。”意思是詩人以為富貴生活“不足貴”,并放言“但愿長醉不用醒”,可見詩人對豪門貴族懷有什么態度?

  (學生討論后)明確:鄙棄、憤懣。“不足貴”“不用醒”二語當用極強音讀,以見其鄙棄、憤懣之深。

  女生試讀這兩句。(讀出“憤懣”之情)

  提問2:“古來圣賢皆寂寞,唯有飲者留其名。”中的“寂寞”和“留其名”體現詩人什么樣的感情? “陳王昔時宴平樂,斗酒十千恣歡謔。”又體現詩人什么樣的感情?

  (學生討論后)明確:詩人說古代圣賢“寂寞”是為他們惋惜,同時又是說自己,流露出憤憤不平之情;因此,要在“嘆惜”中讀出“不平”之氣。“留其名”又可看出詩人認識到自我價值后的自信和激動,因此要重讀。“陳王”二句援引古人飲酒情形為例,詩人說陳王,其實又是說自己不過是懷才不遇借酒消愁而已。重音當落在“恣歡謔”三字上,因為這是歡中有悲,激動中有憤懣。

  男生試讀這四句。(讀出“不平”和“激動”)

  2、齊讀第三層。(讀出“憤激”之情)

  (四)第四層

  (多媒體顯示)

  主人何為言少錢,徑須沽取對君酌。

  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 與爾同銷萬古愁。

  1、自由讀,邊讀邊揣摩這一層的感情。

  2、請試一試。

  3、讓試讀的學生說說他為什么這樣讀。

  明確:“主人何為言少錢,徑須沽取對君酌。”——詩人反客為主,直命沽酒,豪放之態如見,宜重讀; “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 ——詩人要將一切價值昂貴之物都拿來“換美酒”,真是狂放到了極點,應當快讀;至“與爾同銷”可兩字一頓并放慢速度,再用夸張語調讀最后三字,“古”“愁”之后皆當有延長音,因為這是全詩的高潮,須有強大的聲勢,才能顯示詩人的飄逸的風格,不是一般的兒女愁情。因此,要讀出“狂放”,這種狂放,從實質上看,是詩人的悲壯之重、歡樂之濃和憤激之深的集中表現。

  4、齊讀第四層。(讀出“狂放”)

  (五)朗誦全詩

  1、展示全詩感情的起伏變化:悲壯——歡樂——憤激——狂放。

  2、配樂齊讀。

  四、課外延伸,能力遷移

  (多媒體顯示)

  宣州謝眺樓餞別校書叔云 (李白)

  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亂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憂。

  長風萬里送秋雁,對此可以酣高樓。

  蓬萊文章建安骨,中間小謝又清發。

  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覽日月。

  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銷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弄扁舟。

  1、這首詩在感情變化上和《將進酒》的相似之處,請在理解詩意的基礎上加以揣摩,運用“因聲求氣,吟詠詩韻”的方法自讀此詩。

  誦讀提示:開頭兩句顯示出詩人郁積好久的憂憤的心情,接著完全撇開“煩憂”,放眼萬里長空,從“酣高樓”的豪興到“攬明月”的壯舉,展示出詩人的豪邁的胸襟,然后詩人又自比小謝,極為自信,然后,卻又迅速地陷入“不稱意”的苦悶中。感情也是起伏變化,也是憂憤苦悶中顯現出豪邁的氣概。

  2、按照這首詩的感情變化,全班齊讀。

  五、課堂小結

  我們通過“因聲求氣,吟詠詩韻”的方法,應該說,已經走進了李白的心靈世界中。詩歌就是這樣,要想讀懂它,就必須不斷地朗誦。在朗誦中領悟,在領悟的基礎上再誦讀,如此循環,就可以逐步走進詩人的心靈世界。聯系李白的生平,我們知道,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是李白的一個夢,然而,當無法企及的現實無情地擺在李白面前時,他的夢碎了,于是,他開始狂歌,他開始縱酒,以喝酒排解內心的苦悶,以縱酒來對抗現實的齷齪,以精神的曠達來張揚自己的個性。從《將進酒》中我們可以體悟到,對李白而言,酒是引子,愁是血液,狂是脊梁。

《將進酒》教學設計8

  一、課程分析

  《將進酒》是一支勸酒歌,大約作于李白以梁園(開封)為中心的十載漫流期間。詩中記李白與岑勛、元丹丘相聚飲酒之事。ァ督進酒》是漢樂府曲名,李白這首詩雖用了舊題,但跳出了前人的窠臼,自創新意,把飲酒和對黑暗現實的批判結合起來,從而在一定程度上賦予這個歷來被許多詩人歌唱過的詩題以積極的內容。

  學習這首詩,要在反復吟誦的基礎上,領會詩的內容和藝術特色。并要讓學生明白飲酒其意不在酒,而在于書法作者的蔑視榮華的憤激之情。

  二、設計理念

  古人有云:“書讀百遍其意自現”,多讀是學習古詩領略其旨的好辦法。范讀與自瀆相結合也是學習古文的必經途徑。新課改再三強調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所以本次課想要再學生熟讀課文的基礎上,由學生自主提問來解決以上教學目標。考慮到學生有可能找不到學習的重點,故采用由學生發現問題,教師有目的的選擇問題,然后師生共同探究的方式來完成教學目標。

  三、學習目標

  1.體會李白詩歌的'浪漫主義風格

  2.了解李白懷才不遇,壯志難酬的苦悶和激憤之情

  3.把握全詩的感情基調,并能有感情的朗讀。

  四、導語設計

  古代許多文人墨客都喜歡飲酒賦詩,自稱“酒中仙”的李白一生寫下了許多詠酒的詩篇。李白喝酒時盡管也有愁,但所詠的詩是極其豪放的。看他來了!

  〈一〉初步感知

  1、分小組朗讀,在朗讀的過程中體味詩人的情感變化。并推選出讀的最好的同學。

  2、提出自己或同學在閱讀中的疑難問題交給老師。

  (設計意圖:把學生變成學習的主體,就要在課堂上讓學生的思維活躍起來.要讓他們自己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但學生的問題是多種多樣的,有時會失去重點,所以老師必須有所挑選.)

  〈二〉再度感知

  由各組所推選的同學各讀一遍,老師做出點評。

  (設計意圖:古詩的學習一定要建立在反復朗讀的基礎上,書讀百遍其意自現.老師也應有意識的培養學生的朗讀興趣,從而提高朗讀能力. )

  〈三〉老師把挑選的問題投影出來,師生共同討論:

  問題大致如下:

  1、詩文的前兩句在本文中有什麼作用?

  (設計意圖:本文開頭兩句奠定了全詩的感情基調,要讀懂此詩,必要先體味這兩句在全詩中的作用。)

  2、文章的感情基調是什麼?

  (設計意圖:只有很好的把握了本文的感情基調,才能對全詩做深入的理解。體味李白在狂傲,放蕩不羈,狂喝豪飲下那顆愁苦的心。做到知人論世。)

  3、詩的主旨句是什麼,如何理解呢?

  (設計意圖:通過這一題的設置,要學生了解李白寫此詩的目的,他要表抒的情懷。一定要學生明白品詩要知人論世,方能知其中真滋味。)

  五、課后拓展訓練

  杜甫不贊成李白飲酒過多,曾寫道:“痛飲狂歌空度日,飛揚跋扈為誰雄。”你對李白的“痛飲狂歌”有什么看法,寫一段文字表述出來。

《將進酒》教學設計9

  【學習目標】

  1、誦讀詩歌,理解詩歌的基本內容;

  2、理清詩歌中詩人情感變化的線索

  【學習的重點與難點】

  1、 理清詩歌中詩人情感變化的線索

  預習案

  作者介紹

  李白 (701—762年),唐朝,漢族,身高六尺六,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四川江油,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想像、夸張、激情)。其詩風豪放飄逸,想象豐富,語言流轉自然,音律和諧多變。他善于從民歌、神話中汲取營養素材,構成其特有的瑰麗絢爛的色彩,是屈原以來積極浪漫主義詩歌的新高峰,與杜甫并稱“大李杜”,是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又稱為“詩仙”。

  知識鏈接

  背景材料:唐玄宗天寶三年(744),詩人被排擠出長安后,又重新踏上了云游祖國山河的漫漫旅途。《將進酒》這首詩則是作于唐玄宗天寶十一年(752)。距詩人離開長安已達八年之久。當時,他跟好朋友岑勛曾多次應邀到住在嵩山的另一位友人元丹丘家做客。三個好朋友登高飲宴,借酒放歌,抒發情懷。

  《將進酒》,樂府舊題,相當于“勸酒歌”。內容多寫飲酒放歌時的情感。將:請之意。《詩經·衛風·氓》中有“將子無怒”句。李白的這首詩是借用樂府舊題,來抒發自己內心的情感。

  整體感知

  1、 朗讀課文,正音辨形。

  將進酒( ) 莫使金樽空對月( )

  烹羊宰牛且為樂( ) 岑夫子( )

  鐘鼓饌玉 ( ) 斗酒十千恣歡謔( )( )

  呼兒將出換美酒( )

  探究案

  合作探究

  1、 這首詩的基調是怎樣的?詩人的感情發展又是如何變化的?

  明確:基調是憤激,詩人感情的發展變化極快。

  ①開頭四句寫悲。李白和朋友開懷暢飲的潁陽離黃河不遠,因此作者以黃河起興。黃河自西而來,如從天而降,一瀉千里,直奔東海。上句寫大河之來,下句寫大河之去,形成詠嘆味。接著四句向人們喻示時光流逝迅疾,一去不返,人生由青春至衰老不過“朝”“暮”間事。兩個長句,既用比喻——以河水一去不返喻人生易逝,又用反襯——以黃河的偉大永恒襯托生命的渺小脆弱,更從空間和時間兩方面夸張。這個開端可謂悲感已極。

  用“君不見”的重復呼告,拉近了與讀者的距離,好像讀者在面對詩人,看他豪飲,聽他放歌。

  ②“人生”以下六句寫歡、狂放。“人生”兩句由“悲”而翻作“歡”、“樂”。詩人漸趨狂放。朋友間的聚會是人生中快事,“金樽”、“對月”將飲酒詩化了,“莫使”“空”的雙重否定句式代替直陳,語氣更為強烈。“天生我材必有用”是令人擊節贊嘆的句子,相信自己一定能作出一番事業,對區區金錢也毫不在意。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是點題之筆,是主旨句。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何等自信,何等豪邁

  ③“鐘鼓”以下六句寫憤激之情。酒宴開始,詩人的感情由歡樂轉為憤激,借以渲泄心中 的不平。“鐘鼓饌玉”、“不足貴”是出于憤慨。“古來”兩句亦屬憤語。說到“唯有飲者留其名”,便舉出“陳王”曹植作代表,因為曹植是他景仰的人。他為曹植的懷才不遇抱恨終生而嘆惋,兼以自況。

  ④“主人”句至結尾寫狂放之情。

  2、藝術體驗。

  (1).這首詩具有震撼古今的氣勢和力量,是什么原因呢?

  明確:夸張手法的運用。

  (2).哪些地方用了這一手法?朗讀時如何體現?

  明確:詩中有些夸張是憑數字表現的,例如用“一飲三百杯”表現豪飲,用“斗酒十千”表現酒價的昂貴,用“萬古愁”表現愁的深廣;有些則屬于感覺的夸大,如“黃河之水天上來”極言黃河源頭之高,“朝如青絲暮成雪”極言人生短促。

  這些夸張表現出詩人狂放不羈,用辭大膽,也表現了他豪放飄逸的詩風。在朗讀時要讀得抑揚頓挫,有氣勢。

  (3)、全詩以感情的.變化為線索,詩情大起大落。詩中表達感情的詞“悲”、“歡”、“樂”、“原”、“歡”、“愁”,一線貫穿。

  練習案

  1.下列各組中加點詞用法和意義不相同的一組是( )

  解析:選D。請/拿。A.應當;B.再;C.介詞,為了。

  2.下列加點詞語的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

  A.烹羊宰牛且為樂 且:暫且

  B.與君歌一曲歌 歌:唱歌

  C.徑須沽取對君酌 取:拿取

  D.與爾同銷萬古愁 銷:消除

  解析:選C。取,語氣助詞。

  3.對全詩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將進酒》是一首勸酒歌,詩人借題發揮,盡吐郁積在胸中的不平之氣,也表達了施展抱負的愿望。“鐘鼓撰玉不足貴,但愿長醉不復醒”兩句,是詩的主旨,有統攝全詩的作用。

  B.全篇詩情忽張忽翕,大起大落,由悲轉樂,轉狂放,轉憤激,再轉狂放,最后歸結于“萬古愁”,回應篇首,奔放跌宕。

  C.詩中起興夸張的手法運用頗具特色。如詩篇開頭的兩組夸張的長句,就有狂風暴雨而來之勢,具有驚心動魄的藝術力量。詩中屢用巨額數字“十千”、“千金”、“萬古”表現了豪邁詩情,略給人空浮之感。

  D.詩句以七言為主,間以三、五、十言“破”之,長短不一,參差錯綜,使節奏快慢多變,一瀉千里。

  解析:選C。“略給以空浮之感”錯。

  4、默寫本課名句 :

  (1)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 。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 。

  (2) ,千金散盡還復來。

  (3) ,但愿長醉不復醒。

  (4)古來圣賢皆寂寞, 。陳王昔時宴平樂, 。

  (5)五花馬, ,呼兒將出換美酒, 。

《將進酒》教學設計10

  教學目標:

  1、誦讀詩歌,理解詩歌的基本內容。2、把握詩歌的感情基調,理解其思想感情的復雜性;

  3、理清詩歌中詩人情感變化的線索,背誦全詩。教學重、難點:

  領悟詩人“狂歌痛飲”豪放外表下的憤激之情。教學方法:學生主講小組合作探究教學用具:多媒體白板平板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步驟:

  一、導入

  在盛唐詩歌發展史上有兩座無法超越的高峰,一座是浪漫主義的最高峰李白,一座是現實主義的最高峰杜甫。世人對他們的評價也截然不同,一個是放蕩不羈的浪蕩公子,一個是憂國憂民的憂郁王子。李白豪氣沖天、狂放不羈的性格氣質造就了他“豪放飄逸”的獨特詩風。今天就讓我們在兩位展講員的帶領下走近《將進酒》,走近瀟灑飄逸的李白,感受他“豪放飄逸”的獨特詩風。有請第一位展講員李姣穎同學

  二、展講員播放幻燈片,并進行展講

  1、李白生平簡介:

  李白(701—762年),漢族,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在我國歷史上,被稱為詩仙。

  李白祖籍隴西成紀(今甘肅省秦安縣),隋朝末年,遷徙到中亞碎葉城(今吉爾吉斯斯坦北部托克馬克附近),李白即誕生于此。五歲時,其家遷入綿州彰明縣(今四川江油市)。

  二十歲時只身出川,開始了廣泛漫游,南到洞庭湘江,東至吳、越,寓居在安陸(今湖北省安陸縣)。

  他到處游歷,希望結交朋友,干謁社會名流,從而得到引薦,一舉登上高位,去實現政治理想和抱負。可是,十年漫游,卻一事無成。

  天寶初年,由道士吳人筠推薦,唐玄宗召他進京,命他供奉翰林。不久,因權貴的讒悔,于天寶三、四年間(公元744或745年),被排擠出京。此后,他在江、淮一帶盤桓,思想極度煩悶。

  2、賜金放還(744年):

  李白首次入長安,希望能得到皇帝的“垂青”,實現自己的抱負,于是結交了宰相之子崔宗之、玄宗之妹玉真公主等朝中的顯赫人物,希望他們能向皇帝引薦自己,但這些努力并沒有實現目的,反而招來一些人的嫉妒,沒有實現步入仕途的夢想,他只好四處云游。等到玄宗詔用天下有才華的人時,李白才又一次入長安,留下“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的得意狂語。開始時他也確實得到了玄宗的寵信,替皇帝寫寫詩做做賦,但他的才華不久就受到皇帝身邊的佞巨權貴嫉妒詆毀,他的狂放傲岸也讓皇帝吃不消,升遷的大門自然被悄悄地關上了。當他發現自己僅是皇帝的御用文人時,不滿情緒漸生,要求還鄉,玄宗順水推舟準許他的請求“賜金放還”。

  3、寫作背景:唐玄宗天寶三年(744),詩人被排擠出長安后,又重新踏上了云游祖國山河的漫漫旅途。《將進酒》這首詩則是作于唐玄宗天寶十一年(752)。距詩人離開長安已達八年之久。當時,他跟好朋友岑勛應邀到嵩山的另一位友人元丹丘家做客。三個好朋友登高飲宴,借酒放歌,抒發情懷。

  4、解題

  “將進酒”原是漢樂府的曲名。將,讀qiāng,“請”“愿”的意思。“將進酒”意即“勸酒歌”,多以飲酒放歌為內容。李白的這首詩是借用樂府舊題,來抒發自己內心的情感。

  5、有關“酒”的詩句

  在中國文學史上,詩與酒相從相隨,幾乎有一種天生的緣分。中國詩人大多愛喝酒。多少詩人因酒忘卻人世的痛苦憂愁,因酒在自由的時空中盡情遨游,因酒而丟掉面具口吐真言,因酒而成就傳世佳作。學生回答

  出示: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何以解憂,唯有杜康。——曹操◎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王維◎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昔是何年!——蘇軾◎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李白

  ◎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李清照◎東籬把酒黃昏后,有暗香盈袖。——李清照◎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柳永

  三、整體感知

  1、讀詩歌,正音:請翟雅欣同學朗讀詩歌,讀準字音。

  2、自己讀詩歌,找出詩中帶有感情色彩的詞。并說明詩人的感情有幾個階段的變化。

  四、內容賞析

  1、情感脈絡一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作者一開始就將我們拉到了奔騰咆哮的黃河岸邊,黃河之水一瀉千里,大有“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的氣魄。

  同學們,當大家看到這么氣勢磅礴的黃河的時候會感到心情怎么樣?

  ——激動

  那么接下來,李白從這一片浩浩湯湯的江水聯想到了什么呢?

  ——人生

  “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朝如青絲暮成雪”。作者為什么從江水想到了人生?

  ——人生和江水一樣,江水的流逝正像生命在時間的軌跡上慢慢流逝一樣,一去不返。

  人生是短促的,那么李白又把這種原本就短促的人生寫得更加不可把握了,“朝如青絲暮成雪”。早上還是“青絲”,傍晚就青絲成雪,讓我們在時間的一去不返中體味人生。實際上,這一句中有一個字明確的表達了作者的感情,那就是——悲。

  那么,李白的悲是一種怎樣的悲呢?

  古人有一個詞評說的好——悲而不傷,悲而愈壯,就是說不僅是“悲”的,而且還有一種“壯”的感情融于胸中。

  所以,李白這時候的感情是悲壯。由對黃河之水天上來的由衷贊嘆變成了對人生苦短的悲壯情懷。

  人生真是很短暫的,那么如何面對這種短暫的人生呢?李白選擇的方法是縱酒狂歌。

  2、情感脈絡二

  李白畢竟是一位豪放的詩人,在下文他用一句話就把這種悲的感情逆轉過來,“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讀完這一句,我們會發現作者用其中兩個字明確的表達了他的'感情:“歡”和“樂”。

  在這里有一種心態讓詩人感到歡樂,這種心態是——自信。

  哪一句?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讀著這幾句詩,我們仿佛看到了那個狂傲不羈的李白在明月之下與朋友推杯換盞、把酒言歡。人生高興的時候就應當及時行樂,不要辜負了清風明月,金樽美酒,不要時時刻刻都想著功名呀、事業呀、理想呀,有才干總會得到老天給予的使命,該來的總有一天會到來,就像金錢一樣,千金散盡還復來。

  李白在酒中漸漸的找回了自我,在酒酣耳熱之際,他呼朋喚友侃侃而談“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杯莫停。”他不僅自己喝,還勸他的朋友喝。這里也就點明了“將進酒”的這個題目的意思,勸酒歌。

  在這里作者連續用了四個“三字句”,那么這四個三字句起到了什么作用呢?

  明確:使得詩歌的節奏不單調,富于變化。加快了詩歌的節奏,旋律的加快實際上就反映出作者這個時候的心情是非常激動地。

  行文至此,詩人的激動地甚至使他忘記了這是在寫詩,“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傾耳聽”。

  這就是本詩的第一次感情變化,由原來的悲壯轉成了歡快。

  3、情感脈絡三

  那么李白的這一曲勸酒歌里談到了什么呢?

  “鐘鼓饌玉不足貴,但愿長醉不愿醒,古來圣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

  李白剛剛展露頭角時就曾寫下“事成拂衣去,深藏身與名”,作為一個儒生,他有著強烈的實現理想和抱負的愿望,然而,這首詩寫成之時他卻已經被唐玄宗賜金放還,李白只能借古人酒杯,澆自己胸中塊壘,他說“古來圣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這分明是得不到重用的一種——憤慨。

  接下來,“陳王昔時宴平樂,斗酒十千恣歡謔”,作者在憤慨之余,想到了陳王曹植,想到在陳王的宴席上,那些圣賢之才放懷壯飲的豪情,自己就像曹植一樣備受排擠,有志難展,所以他說“陳王昔時宴平樂,斗酒十千恣歡謔”,既是對陳王昔時宴飲的傾慕,更是對現實遭遇的憤恨與控訴。

  這就出現了本首詩中的第二次感情變化:由歡快轉為憤恨。

  “古來圣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歷史上有那么多寂寞的“圣賢”,留名的“飲者”,李白為什么僅僅提到曹植呢?學生討論

  既是對陳王昔時宴飲的傾慕,又是為曹植的懷才不遇抱恨終生而嘆惋。

  用曹植自況:同樣才思敏捷,同樣遭人妒忌排擠,有志難展。是對自己在現實中遭遇不平的激憤控訴。

  4、情感脈絡四

  然而憤恨之情剛剛顯露,詩人又回到了酒中。“主人何為言少錢,徑須沽取對君酌”,“五花馬,千金裘”這些很多人苦苦追求的東西到了李白這里卻抵不過一碗美酒,在李白的眼中充滿著鄙視之情。

  “呼兒將出換美酒”正是詩人豪放之情的再一次彰顯。

  這種彰顯使我們看到了一個用激情和豪放的濃墨重彩寫成的大寫的李白。

  這就出現了本首詩中的第三次感情變化:由憤恨再轉到狂放,而這種狂放是一種癲狂。

  然而,“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澆愁愁更愁”,所以他在詩歌的最后一句寫道“與爾同銷萬古愁”。這種“愁”不再是一時一刻的,而是“萬古愁”。

  “酒盡興來”,原本是應當高興的時候,然而這種愁為什么不消反長了呢?剛才說過“五花馬,千金裘,呼爾將出換美酒”是詩人的歡快的弦緊緊地繃了起來,然而這種歡快卻只能用酒來麻醉,甚至這種短暫的歡樂也被“愁”這股力量一觸即斷,在恣酒歡樂中詩人猛然發現,“愁”就像一個影子一樣無時無刻不在跟隨著他。

  那么詩人為什么而愁呢?學生討論(1)人生易老,青春不再(2)壯志未酬,懷才不遇(3)圣賢寂寞,陳王失意

  5、情感總結

  悲(開頭四句):景象悲壯——人生悲涼:境界闊大,氣勢宏偉歡(“人生”以下六句):人生得意——痛飲高歌:灑脫自信,豪氣沖天憤(“鐘鼓”以下六句):個人蔑視——深廣憂憤:豪情萬丈,悲壯不傷狂(“主人”以后):貴物換酒——同消古愁:狂傲不羈,慷慨坦率

  五、寫作手法

  第二位展講員呂世興用平板展示自己的詩歌體系,并發送到白板進行展講一個開端:驚心動魄

  兩個典故:烹羊宰牛且為樂陳王昔時宴平樂三種情感:詩人對未來充滿信心

  流露出人生短促的感慨和及時行樂的積極思想

  蔑視權貴,盡吐郁積在胸中的不平之氣四層感情:悲——歡——憤——狂

  1夸張手法:○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朝如青絲暮成雪會須一飲三百杯斗酒千金

  與爾同銷萬古愁2比興○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朝如青絲暮成雪!

  六、課堂小結:

  全詩緊緊圍繞一個“酒”字,感情跌宕起伏:悲壯——歡樂——狂放——憤恨——癲狂——愁苦,而這所有的情感又都是基于一個“愁”字,作者因愁而悲嘆時光易逝,因愁而縱酒作樂,因愁而慷慨憤激,也因愁而狂放失態,怎一個“愁”字了得?!

  李白既有大濟蒼生的理想,又有懷才不遇的苦悶,但他傲世的態度和豪放不羈的個性使全詩哀而不傷,憂而不愁。請同學們在理解了詩歌情感的基礎上集體來朗讀一下這首詩。

  七、課堂評價

  展講員準備是否充分,思路是否清晰,言表是否準確流暢,內容是否準確詳實,展講是否自信大方

  其他同學是否積極參與討論,參與課堂,踴躍回答問題,是否認真聽講,記筆記

  八、布置作業:

  杜甫不贊成李白飲酒過多,曾寫到:“痛飲狂歌空度日,飛揚跋扈為誰雄”,你對李白的“痛飲狂歌”有什么看法?請寫一段話表達你的看法,不少于一百字。

《將進酒》教學設計11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深入體會李白詩歌的豪放特征。

  2、過程與方法:通過反復吟誦,理解李白的思想感情。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領悟詩人“狂歌痛飲”的豪放外表下對生命的珍視和人格的維護。

  教學重點:通過反復吟誦,理解李白的思想感情。教學難點:體會李白詩歌豪放的美學特征。

  教學方法:依托導學案自主預習、合作交流、白板展示,吟誦。教學設備:多媒體、白板。教學過程:

  一、導入:什么叫酣暢?什么叫豪情萬丈?讀一讀李白的《將進酒》吧。古往今來,以酒入詩,無以計數。自古還沒有哪一篇,像《將進酒》這樣,讀來蕩氣回腸、酣暢淋漓?這篇驚世駭俗之作,以駕長空挾雷電的氣勢,抒發了巨人式的'感傷。不必把“人生得意須盡歡”誤以為李白的沉淪,一句“天生我材必有用”的吶喊,亮出的才是李白的人生宣言。

  二、預習導學

  A: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朝如青絲暮成雪!思考:詩人通過這兩句詩想要表達怎樣的感慨? B: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

  思考1:詩人真的是既“歡”且“樂”嗎?

  思考2:“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體現了詩人怎樣的心態? C: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杯莫停。

  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傾耳聽。

  鐘鼓饌玉不足貴,但愿長醉不復醒。

  古來圣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

  陳王昔時宴平樂,斗酒十千恣歡謔。

  思考1:“鐘鼓饌玉不足貴”體現了李白怎樣的性格?

  思考2:“古來圣賢皆寂寞,……斗酒十千恣歡謔。”是作者的羨慕之詞嗎? D:主人何為言少錢?徑須沽取對君酌。

  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思考:這幾句展現了怎樣的李白?

  三、課堂交流,吟哦品讀。俞平伯先生說:“古人做文章時,感情充沛,情感勃發,故形之于作品。當時由情思而聲音、而文字,今天的讀者要了解當時的作品,也只有遵循原來的軌道,逆溯上去。作者當時之感寄托在聲音,今天憑借吟哦背誦,同聲相應來使感情再現。”小組交流對詩句的理解,通過吟哦朗讀,再現李白之情,李白之態。(要求:將小組揣摩交流的情況,簡明扼要寫在白板上。小組成員對白板的內容進行講解,然后朗讀體會。)

  四、李白出蜀后不久遇到了受三代皇帝崇敬的道士司馬承禎,李白器宇軒昂,資質不凡,司馬承禎一見已十分欣賞,及至看了他的詩文,更是驚嘆不已,稱贊其“有仙風道骨,可與神游八極之表”。后來,李白在長安遇到了老詩人賀知章,賀知章在看完李白的詩后稱贊李白為“謫仙人”。后人一直將李白稱為“詩仙”,你能說說李白為何被稱為“詩仙”嗎?(可結合本詩和以前學過的詩歌,從意象設置、修辭手法、抒情方法、詩歌句式、詩人的個性等角度去分析總結。

《將進酒》教學設計12

  《將進酒》是李白的詠酒名篇,意蘊深厚,風格鮮明,傳誦千古。為能更好地理解詩篇,應讓學生大致了解李白的生平思想,理解李白因懷才不遇,而在詩中流露出的貌似主張及時行樂實則渴望用世上進的心態。而且不能簡單地就詩學詩,應以此為契機,讓學生學習了解相關詠酒詩篇及酒文化,對學生進行“詩化”教育,感受、培養詩人氣質,一舉多得。同時注重對詩篇的誦讀、背誦及比較閱讀。

  一、導入新課

  唐詩是中國詩歌的頂峰。在燦若群星的詩人中,李白恰如夜空中的太白金星,尤為耀眼奪目。李白一生詩酒相依,杜甫贊嘆:“李白斗酒詩百篇”。杜康造酒,真是對人類的一大貢獻,否則,生活將缺多少情趣,詩人將缺多少靈感,人類將缺多少美文詩篇。酒與詩,好像天生就結緣,酒催詩生,詩隨酒發,相伴而留香千古。同學們都知道哪些詠酒的詩句?

  二、學習目標

  1.誦讀、背誦全詩。

  2.理清情感變化線索,理解貌似消極行樂實則渴望用世的復雜情感。

  3.了解相關的詠酒詩篇及酒文化。

  三、學習步驟

  1.解題并簡介李白生平思想。(見《中國文學史》)

  2.整體感知。教師充滿激情地誦讀全詩(提醒學生注意節奏、語調、情感)。李白的詩感情充沛,語句通俗,音節響亮,節奏明快。王安石說李白的詩“詞語迅快”,準確地概括了李白淋漓暢快的詩風。其他人的詩(如杜甫、王維的詩)可以不讀或默讀低吟,朗讀反可能破壞其意境韻味,而李白的詩非高聲誦讀不能傳達其情感氣勢。要求學生高聲讀,忘情讀,暢快讀,不必計較、識辨個別詞句、意象,需整體感知、把握。

  學生齊讀全詩。

  3.討論與點撥

  問:開篇兩句“君不見”連用有何作用?

  明確:這是李白的獨創,別人多是在詩的開頭或結尾偶然用一句(如岑參《走馬川行奉送出師西征》的開頭和杜甫《兵車行》的結尾)。后人評價:“此種格調,太白從心化出。” 這就增加了詩的氣勢和力度,闊大了境界,先聲奪人,令人震撼。

  問:兩句“君不見”的重心在哪一句?

  明確:后一句。而其中的“悲”又是全詩的“詩眼”,給全詩奠定了悲愴蒼涼的基調。寫“悲”是李白詩歌常見的主題,如他的《秋浦歌》:“白發三千丈,緣愁似個長。不知明鏡里,何處得秋霜?”

  問:后一句“君不見”即是主旨重心所在,首句為何要從黃河寫起?

  明確:這是古詩中常用的“比興”手法。古人常以流水比年華易逝,一去不返,如李煜詞“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又以黃河的偉大永恒興起對生命渺小短暫的喟嘆,抒發 “巨人式的感傷”。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源遠流長,自高原奔瀉而下,似從九天而落,其浩大的聲勢,令古今文人震撼激動。李白寫黃河的詩句還有:“黃河西來決昆侖,咆哮萬里觸龍門”“黃河落天走東海,萬里寫入胸懷間”“西岳崢嶸何壯哉,黃河如絲天際來。” 這其中尤以“黃河之水天上來”最為膾炙人口,成為贊美黃河的千古名句。

  問:自哪一句開始點酒入題?

  明確:“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句中雖沒有用一“酒”字,但詩人用 “金樽”“對月”這樣的形象語言,更把飲酒行樂詩意化了。詩中的李白“悲感”但并不 “悲觀”,他認為人生只要能開懷暢飲,便無所遺憾,情緒由“悲傷”轉為“樂觀”。

  問:有人說詩、酒、月是李白生活中的“三要素”,同學們能舉出李白哪些飲酒賞月的詩句?

  明確:李白一生寄情山水,詩酒漂零,寫了大量的飲酒詩篇。民間傳說李白醉后“捉月騎鯨”而終,連死都要與酒、月為伴,多么浪漫富有詩意。他還與善釀的村民結下了真摯友誼。他在《哭宣城善釀紀叟》中寫道:“紀叟黃泉里,還應釀老春(酒)。夜臺(陰間)無李白,沽酒與何人?”寥寥幾語真情感人。《贈汪倫》中的`“汪倫”也是一位善釀村民。

  問:李白是抱著“奮其智能,愿為輔弼”的宏愿來長安入仕的,但從以上詩句看,李白在政治理想破滅后,好像很安于這種頹廢享樂、放浪形骸的生活,怎樣理解這種現象?

  明確:這其實是一種假象,是李白借酒來消釋自己懷才不遇的苦悶。李白的骨子里是希望積極入世、建功立業的,這也是儒家的一貫主張,但苦于奸臣擋道,報國無門。他在《行路難》中哀嘆:“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行路難……。”他的人生理想是像范蠡、張良那樣“功成拂衣去,歸入武陵源。”

  問:如何評價李白在失意的暮年還唱出“天生我材必有用”這高度自信的豪邁詩句?對后世有何影響?

  明確:說“必有用”,可見“此材”未被用。但李白從沒有真正悲觀消沉過,心中始終燃燒著建功立業的希望和熱情。他說“我本不棄世,世人自棄我”,每每自勉“才力猶可倚,不慚世上英”。在《行路難》的最后也堅信:“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蒼海。”這才是真正的李白,從貌似消沉中透露出的是堅定向上的信念,渴望用世的樂觀精神。即使在他去世前一年,年已61歲,聽說李光弼率軍討伐安史余孽,仍不顧年高體衰,請求從軍。后因病中道折回,悲嘆“大鵬飛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濟”,第二年便病逝,終年62歲。所以讀李白的詩篇,不會讓人萎靡不振,而是在激憤中涌動著奮進的豪情。“有用”且“必”,何等自信,何等樂觀,肯定人生,肯定自我,這既是李白愈挫愈奮的性格寫照,更是其人生價值的宣言與吶喊,成為全詩中最精彩奪目的詩句,傳誦千古,影響深遠,已化為民族的寶貴精神財富。

  問:酒逢知己千杯少,李白痛飲狂歌,對朋友憤言“鐘鼓饌玉不足貴”,是由衷之言嗎?為何“但愿長醉不復醒”?

  明確:李白懷用世之才,本當位列卿相,治國安邦,卻“抱利器而無所施”,而碌碌之輩反竊居高位,安享富貴,“驊騮拳跼不能食,蹇驢得意鳴春風”,心理怎能平衡?說“富貴不足貴”決不是李白的由衷之言,而是他失望憂憤之極的反語。他在《江上吟》中說: “功名富貴若長在,江水也應西北流。”在《夢游天姥吟留別》中怒喊:“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都是這種憤憤“不平”心理的反映。只是“安能”句直白而昂揚; “鐘鼓”句曲達略消沉。所以“鐘鼓”“但愿”兩句,可看做統攝全詩的中心句。正因為其人生目標不能實現,厭見污濁的現實,他才借酒麻醉自己,以減輕愁苦。聞一多在其長篇敘事詩《李白之死》中寫道:“若不是你們(酒)的愛護,我這生活可不還要百倍地痛苦?啊!可愛的酒!自然賜給伊的驕子——詩人的恩俸!神奇的射愁的弓矢!……”

  問:李白為什么說“古來圣賢皆寂寞,唯有飲者留其名”?明確:做濟世有為的“圣賢”還不如當頹唐墮落的“酒徒”更能“留名”,多么荒唐不可思議的社會現實,這是李白由自身的境遇,聯想古今,對荒唐社會的憤怒嘲諷和痛徹總結。歷史上“圣賢寂寞,飲者留名”的首推辭官歸隱的陶淵明,他在《五柳先生傳》中說:“性 嗜酒,家貧不能常得,……不戚戚于貧賤,不汲汲于富貴。”他經常是“杯盡壺自傾”“悠悠迷所之”,深感“酒中有深味”,著有《飲酒》詩二十首。晉代的“竹林七賢”大多是隱居山林的好飲名士。其中劉伶更為典型,著有《酒德頌》。據說他外出,常帶把鐵鍬,告訴別人:“如果我醉死,就挖坑埋掉。”杜甫的《飲中八仙歌》就是為“飲者”留名的最好明證。

  問:歷史上有那么多寂寞的“圣賢”,留名的“飲者”,李白為何單說曹植呢?明確:因為李白與曹植有很多相似之處,同樣詩才敏捷,才華橫溢,遭受排擠和壓抑而命運坎坷,大志難酬而沉溺酒鄉。曹植《名都篇》中有“歸來宴平樂,美酒斗十千”的詩句,正所謂“物以類聚,人以群分”。

  問:李白不過是元丹丘、岑勛招飲的客人,而他卻高踞一席,反客為主,頤指氣使,怪責主人少錢缺酒,缺乏“千金散盡”的豪氣,提議“典裘當馬”換取美酒,一醉方休;而且 “呼兒”“與爾”口氣甚大,狂放無禮,讓人簡直搞不清誰是“主人”,這說明了什么?明確:李白本性狂放灑脫,加之“他鄉遇故知”的興奮和已酩酊大醉,以至“忘形至爾汝”。最主要的是詩人與朋友的關系非同一般,非“爾汝相稱”的豪邁知交不能如此。

  問:李白自稱“我本楚狂人”,杜甫說他“痛飲狂歌空度日”,如何理解李白的“狂放”?明確:這一方面是李白追求人格獨立、精神自由的本性使然;同時李白用這種讓世人難以理解的“狂放不羈”,表達他對現實的不滿和對不合理秩序的蔑視挑戰。他在長安時即以 “戲萬乘若僚友,視儔列如草芥”“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等玩世不恭的狂態表達不被重用的不滿。杜甫在懷念李白的《不見》一詩中寫道:“不見李生久,佯狂真可哀。世人皆欲殺,吾意獨憐才。敏捷詩千首,飄零酒一杯……”只有像杜甫這樣的偉大詩人,才能對另一個偉大詩人有如此深刻的理解和愛惜。

  問:詩的最后一句“與爾同銷萬古愁”,與開篇的“高堂明鏡悲白發”首尾照應,有何作用?

  明確:一“悲”一“愁”遙為呼應,余韻深遠,強化了整首詩的悲愁憤激的氛圍。李白本欲借酒澆愁,但“斗酒難消塊壘愁”,正像他自己所說“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銷愁愁更愁”,無奈之下只得“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弄扁舟”!

  5.小結誦讀。縱觀全詩,圍繞一“酒”字,感情跌宕起伏:悲傷(1—4句)→樂觀(5— 8句)→狂放(9—14句)→憤激(15—22句)→更狂放(23—27句)→愁苦(28句)(板書),潛藏在酒話底下的郁怒不平之氣,如黃河之水,奔涌迭宕,一瀉千里。學生齊讀全詩;分角色誦讀;背誦全詩。

  四、比較閱讀。提供李賀的《將進酒》和歌劇《茶花女》中的《飲酒歌》,比較體會不同詩人和不同民族寫同一題材所表現出的不同風格。

  五、書面作業。學生聯系生活和自身實際,談談對“天生我材必有用”的理解和認識。

  附板書設計:(省略)

《將進酒》教學設計13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理清詩歌情感變化,抓住意象解讀詩歌的方法。

  2.過程和方法:反復誦讀,體會李白詩歌的豪放風格。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引導學生體悟李白豐富復雜的內心世界。

  (二)教學重、難點:

  1、通過誦讀、借助“酒”意象的解讀,走進李白的內心深處。

  2感受李白借豪寫悲,悲而能壯的詩歌風韻。

  (三)教學方法:誦讀法賞析法合作探究法

  (四)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導語:由詩歌、李白、導入本節內容。

  2、出示學習環節淺讀——品讀——深讀

  讀詩亦如飲酒,需要我們慢慢品味,這節課讓我們一起先淺嘗滋味,然后細細品味,最后深入體味。

  二、詩歌學習

  (一)、淺讀——讀出詩歌內容

  1、自由朗讀、注意字詞的準確性。

  2、單個朗讀。提出要求:讀準字音、讀對節奏、讀出感情,其他同學從字音、節奏和感情三方面點評

  3、齊讀

  提示:讀李白的詩,一定要把自己想象成李白,放開膽來旁若無人,這樣才能獲得一種酣暢淋漓的感覺。

  4、多媒體聽讀

  (二)、品讀——讀出情感變化

  1、引入:一個人心情不同,場合不同,喝酒的方式也不一樣。那么在《將進酒》中李白是怎么喝酒的呢?怎么勸酒的?找出相關詩句。

  ——“會須一飲三百杯”喝得多,“將進酒,杯莫停”喝得急,“但愿長醉不復醒”喝得沉醉,“斗酒十千恣歡謔”喝得暢快,“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喝得傾其所有。

  ———可謂“豪飲、狂飲”。

  2、那么,李白為什么要如此喝酒,如此勸酒呢?甚至要長醉不醒呢?再走進詩歌,感受他豐富復雜的情感世界。

  分組討論、交流。(讀出相關的詩句)

  點撥:悲——“歡”——憤——狂

  小結:但李白畢竟是李白,悲也好,憤也罷,都磨鈍不了李白內心澎湃的激情和經世濟民的大志,他還能有“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豪邁宣言,悲愁之中不失萬丈豪情,

  3、指名朗讀(男生女生各推薦一名最能代表你們各自最高水平的選手朗誦《將進酒》,比一比,看誰能通過自己的朗讀傳達出李白豐富復雜的情感。)

  (三)、深讀——讀出內心境界

  1、引入:話劇《李白》中有這樣一個場景:在江邊,一個小孩在吟誦李白的《將進酒》“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李白開玩笑地說:“你還呼兒?!”小孩說,太白先生,我有一個問題想請教您,何為“萬古愁”啊?小孩問完,周圍一片寂然。李白沒有回答,只是淚流滿面。

  雖是無知的童言,卻值得我們深思,李白的這種種矛盾糾結,只能說是李白的一己之悲,一世之愁,為什么說是“萬古愁”呢?到底什么是“萬古愁”呢?也許我們不能窮盡這個答案,但能不能從詩中找出一二呢?

  討論、交流、回答———

  提示:李白之愁不是一己之悲,而是古往今來一切敏感的才人、一切清醒者所共有的愁,是每一個懷才不遇的仁人志士的共同的心結,甚至可以說只要是有理想的、對現實不麻木的人都會有這樣的愁。這愁包含了對人生短暫、功名不立、歲月蹉跎、時不我待的慨嘆。這種愁緒不只李白有,李白之前的`人有,李白之后的人有,甚至我們身上都有這種愁緒。

  還能舉出其他的一些例子嗎?

  提示:孔子“逝者如斯乎,不舍晝夜”

  曹操“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辛棄疾“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后名,可憐白發生”

  三、課堂小結

  李白為詩而生,為酒而生。酒,成就了李白;李白,豐富了酒的內涵。唯李白,方顯酒的醇,酒的烈,酒的真,酒的香,酒的豪情萬丈,在李白的杯中,酒發揮得淋漓盡致,飄香流芳。最后讓我們全體起立,齊誦全詩,穿越時空,再次去感受李白激揚的文字中流淌的萬丈豪情,與李白同銷萬古愁!

  四、課后作業

  課后閱讀李白的《行路難》,再次感受豪邁的風格。

  五、附:板書設計

  豪邁

  六、教學反思(課后待續)

《將進酒》教學設計14

  教學目標:

  通過反復誦讀,把握詩歌內容,品味詩中蘊涵的感情,從而了解詩人復雜的感情

  教學重點難點:理解本詩中詩人情感并把握其變化

  一、導入

  著名詩人余光中先生是這樣評價李白的:酒入豪腸,七分釀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嘯成劍氣,繡口一吐就半個盛唐(多媒體展示)。今天就讓我們走進選修文本《將進酒》,一起去欣賞“酒仙”的姿態,“詩仙”的風采!(板書:將進酒李白)

  二、文本探究

  1、我們來看一下題目“將進酒”,什么意思啊?將是請的意思,那么題目就是請喝酒,所以這是一首勸酒詩。請同學們來找找,有那些人喝酒?(李白、岑夫子、丹丘生)。那這頓酒喝得如何?(很痛快,開懷暢飲“會須一飲三百杯”)。為什么要這么狂喝痛飲啊?因為:

  ①朋友聚會——酒逢知己千杯少→情感:快樂②借酒消愁——“與爾同銷萬古愁” →情感:愁

  2、看來大家預習很到位。先請大家帶著你對詩歌的理解齊讀一遍。大家都讀得很好。

  3、百家講壇康震教授在《品李白》中說,李白是古代詩人中情感最多變化的一位,尤其是酒后的李白,其內心情感更顯得豐富復雜。下面就讓我們一起深入文本,一起去體會詩人豐富的情感。現在請同學們分組探究一個問題。

  探究一:

  在《將進酒》這首詩中,你讀到了李白哪些豐富而復雜內心情感?請找出具體詩句進行分析

  多媒體展示:

  李白的內心情感

  預設答案:(請同學吟誦他找到的那句)

  1、悲傷與無奈“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朝如青絲暮成雪。”

  【解析】人生易老,時光易逝。詩的開頭運用比興、夸張的手法。通過寫“黃河之水”一去不復返和“青絲白發”朝暮之間的變化,表達了一種內心的悲傷和對時光一去不復返的無奈

  2、歡樂、自信“人生得意須盡歡”“烹羊宰牛且為樂”“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解析】大家在這種“歡”與“樂”的感情里有沒夾雜著其他的情感。正如李白說的“人生得意須盡歡”一樣,李白卻并不“得意”,“天生我材必有用”,李白現在的才卻“不被用”。所以在朋友相聚之樂的飲酒里還藏著他內心懷才不遇的悲。歡快的外表下,掩藏著一顆悲愁的心。所以才有我們開頭說的狂飲的豪壯之舉。

  3、蔑視權貴、有點消極“鐘鼓饌玉不足貴,但愿長醉不復醒”

  【解析】“鐘鼓饌玉”采用借代手法,代指豪門貴族的奢華生活。

  4、寂寞“古來圣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李白為什么羨慕飲者?

  【解析】圣賢應該指那些人?古代的圣賢們如孔子,孟子,賈誼等。為何詩人認為圣賢都是寂寞的,不值得自己羨慕。因為這些圣賢都得不到重用,可謂懷才不遇,李白言之“皆寂寞”,作者認為“善飲者”才留下了美名,看似是羨慕,其實李白是另有所指,“圣賢”本重用不用,李白無形中把批判的矛頭直指向封建社會的最高統治者,表達自己對這種不公平的憤怒的批判。上一段詩歌歡樂中隱藏的悲在這里噴發出來。此時已成為了一種憤激。

  追問:按理說“賜金放還”已達八年之久,詩人心中的任何悲憤都應消散,為什么李白還那么耿耿于懷呢?(插入李白的人生經歷)

  我們說知人才能論世,下面我們一起看一下李白的人生經歷。14歲立志“濟蒼生,安社稷” 24歲離家“仗劍去國,辭親遠游” 42歲入長安,供奉翰林,“鳳凰初下紫泥沼,謁帝稱觴登御筵” 44歲被排擠,“賜金放還”

  (反映了李白一種懷才不遇而又始終執著追求建功立業,一種始終堅持而不得的愁)

  5、狂放。“主人何為言少錢,與爾同銷萬古愁。”

  本來,李白是客人,但這后幾句中,他喧賓奪主,看不出他客人的身份,甚至喝到最后,他無所顧及,盡然要求主人“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把李白的狂放的性格展現出來。

  (預設答案為這首重點講解的地方,其余的可給學生自由發揮。)

  6、我們剛才分析了那么多,那我們一起來看一下,李白在這首詩歌中他的情感是怎樣變化的。我們來歸結一下。

  起伏:悲傷——歡樂——憤激——狂放……

  三、手法探究

  1、【提問】“陳王昔時宴平樂,斗酒十千恣歡謔”中,作者為何列舉曹植呢?

  【解析】作者用典列舉曹植,是基于兩者的共同點而來的:有才,好飲,懷才不遇。作者其實要借曹植自比,表達懷才不遇的憤慨。

  四、總結:

  全詩緊緊圍繞一個“酒”字,感情跌宕起伏:悲傷——歡樂——憤激——狂放,而這所有的情感又都是基于一個“愁”字,作者因愁而悲嘆時光易逝,因愁而縱酒作樂,因愁而慷慨憤激,也因愁而狂放失態。

  我們讀《將進酒》不僅讀到了一位苦悶、憤激的李白,更讀到了一位樂觀、自信的李白,這便是李白式的悲哀:哀而不傷,悲而能壯(板書:悲壯)

  五、拓展練習

  我們一起來看另外兩首李白早期寫到酒的作品,通過比較看看他喝酒的態度及感情的發展變化。

  比較《南陵別兒童入京》《行路難》《將進酒》中詩人飲酒態度及感情變化。《南陵別兒童入京》,這首詩是在他被唐玄宗征召入京時寫的,他覺得理想能夠實現了,所以很高興最能表現他的人生態度的詩句是“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 《行路難》是詩人被唐玄宗“賜金放還”時所作,能體現他飲酒的態度“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但最后一句“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還是表達了詩人那種自信

  寫最后一首《將進酒》時作者被“賜金放還”已達八年之久,這時喝酒就是“會須一飲三百杯”了,感情是“天生我材必有用”“與爾同銷萬古愁”

  從三首詩的比較,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一個嗜酒的李白,一位感情矛盾而又復雜的李白。龔自珍對李白的評價:李白兼具了莊子逸世高蹈、天馬行空的自由之魂與屈原孤傲忠介、上下求索的倔強個性,這兩種“古來不可兼”的文化性格在李白身上“聚”在了一起。所以,我們讀李白的詩,可以讀出莊子般的瀟灑飄逸,也可以讀出屈原那樣的倔強不屈。他一生與酒如影相隨,高興時喝酒,彷徨中喝酒,失意后喝酒,但無論如何高興,怎樣彷徨,多么失意,他始終沒有放下“濟蒼生,安社稷”的抱負,也沒有放下對精神自由的追求。即便是被“賜金放還”八年之后,他也絕沒有沉溺于酒池,依舊保持自己最初對政治理想的追求。更沒有卑躬屈膝,充當權貴的走狗。他喝酒喝得痛快,做人做得更坦蕩,借酒揮灑才情,抒發憤懣,展現樂觀自信,憑著一身傲骨化哀傷為灑脫,化憂憤為豪放!

  教學反思:

  李白的《將進酒》李白對現實的不滿之情蓄積已久,卻又無力排解,只能借酒以傾吐胸中的不平之氣。整首詩讀來蕩氣回腸、瀟灑飄逸。反思本節課的教學,有得有失。現在總結如下:

  (一)可以肯定的幾點

  1、在教學目標的確定上、教學進度的推進上真正地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

  在課堂中,學生的`主體地位絕不僅僅是大小討論所能體現的。在教學重點的設置,教學進度的推進這幾方面也需要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所以在教學之前,我讓學生通過預習,以自己對李白是個情感的理解為討論的主體。

  2、教師的主導和提升作用不能因為學生的主體地位而喪失

  教師的主導體現在哪里呢?我認為主要體現在切入點的選擇和總結提升上。《將進酒》可以講的內容比較多。我選擇以“李白的內心情感”這個問題所謂切入點,一開始就讓學生對詩人情感有所感知。

  在總結提升階段,學生最需要老師的指導。一些問題和認識確實是學生深入不到的地方,這時適合地跑出自己的認識,有效地拓展深化。在這堂課中,我在提升環節就通過李白幾首不同的詩歌串成一條線,去看李白那種復雜的情感變化的原因。

  (二)需要改進的幾點

  1、注重板書的設計

  這節的板書設計不是很好,沒有做到清晰、直觀。在以后的教學中需要在這方面注重設計。

  2、給學生個體展現的機會可以更多。

《將進酒》教學設計15

  一、導入課堂:

  盛唐大詩人李白,二十四歲時,“仗劍去國,辭親遠游”。他“五岳尋仙不辭遠,一生好入名山游”,幾乎游遍了黃河中下游和整個長江流域的各個地區。他見多識廣,人生閱歷充滿了傳奇色彩。他曾經受到朝廷的征聘,有過皇帝召見、親自下車迎接的殊榮,由一個普通百姓一躍成為翰林學士,成了皇帝的嘉賓,由一介布衣而直取卿相,想實現他匡世濟民的政治理想。但終因不能適應也不想適應備受束縛的宮廷政治生活,而被唐玄宗賜金放還,還去做他的詩人。他的詩是盛唐詩的頂峰,豪放飄逸,想象瑰奇,充滿著濃厚的浪漫主義色彩。如果說《夢游天姥吟留別》以想象瑰奇見長的話,《將進酒》則以豪放飄逸著稱。

  這節課我們就來品讀探討《將進酒》。主要研討這樣幾個問題:[投影]

  1、《將進酒》的感情基調是怎樣的?

  2、文有文眼,詩有詩眼。《將進酒》的“詩眼”是什么?

  3、《將進酒》風格豪放,語言夸張,這同他的浪漫氣質和狂放性格有關,所以不使人感到言過其實。試從這首詩中舉幾個例子加以說明。

  4、比較“鐘鼓饌玉不足貴,但愿長醉不復醒”跟“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夢游天姥吟留別》),說說二者在內容和表現手法上有什么不同。

  “知人論世”是詩歌鑒賞評論必須遵循的原則。李白受到唐玄宗的恩遇,高唱著“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應召入長安。這節課我們接著了解李白的經歷遭際,充分感受李白的人格魅力,為我們更好的品讀《將進酒》做點準備。[播放《唐之韻》]

  二、觀看欣賞《唐之韻》第八集

  三、跟讀朗誦《將進酒》,自讀思考研討四個問題[投影]

  1、基調,指的是一篇作品整體上的感情色彩或氛圍。基調常常可以憑直觀被感知,但只有經過分析才能得出確切的結論。例如這首詩,初讀一兩遍,會覺得它豪氣十足,但弄清詩人感情發展的脈絡以后,就會看出詩人的憤激之情是占主導地位的。確切地說,豪放只是它的外殼,而內核則是憤激。

  詩歌著力刻畫的是詩人的自我形象,其實是借勸酒為名吐胸中塊壘。全詩的風格基調是豪放的,但思想感情卻十分復雜。

  2、文有文眼,詩有詩眼。《將進酒》的“詩眼”是什么?

  “詩眼”大致分為兩類:一是詩中最精練最傳神的詞語,或增強詩歌的形象性,使詩歌充滿情趣,給人以豐富的想像;或使詩意更精確,或使詩句翻出新意。這是“一字之妙”,這是局部的詩眼。二是表現為一首詩思想的凝聚點,揭示全詩的主旨,這是全詩的詩眼。你發現了它就等于抓住了詩的中心。

  鐘鼓饌玉不足貴,但愿長醉不復醒。

  3、語言豪放夸張

  例一:“朝如青絲暮成雪”:這種感受是許多老年人都有的,但由詩人說出,其意義卻非同尋常,形象地表達了詩人政治上的失落感。詩人在25歲上“辭親去國,仗劍遠游”,是“以當世之務自負”的,欲以布衣取卿相之位。如今,25年過去了,他已滿頭白發,功業上卻毫無成就。回首往事,難免有人生短促之嘆,也表達了懷才不遇的苦悶。例二:“會須一飲三百杯”:“一飲三百杯”在歷史上是有記載的,李白仰慕古人的大度,有效法之意。在《襄陽歌》里他曾寫道:“鸕鶿杓,鸚鵡杯,百年三萬六千日,一日須傾三百杯。”這里是重申其意。這種夸張,跟故意張大其辭是有區別的。

  例三:“與爾同銷萬古愁”:愁若止于一身,那是毫無意義的。詩人嘆“古來圣賢皆寂寞”,為陳思王曹植的遭遇抱不平,都表現了愁的深廣。用歷史的眼光看,“抱利器而無所施”的賢能之士古代有,今日有,則將來一定還有。這樣的愁情唯“萬古愁”一語足以當之。這種夸張,也不是故意張大其辭,可以使人信服。

  例四:詩篇發端就是兩組比長句,如挾天風海雨向讀者迎面撲來。“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潁陽去黃河不遠,登高縱目,故借以起興。黃河源遠流長,落差極大,如從天而降,一瀉千里,東走大海。如此壯浪景象,定非肉眼可以窮極,作者是想落天外,“自道所得”,語帶夸張。上句寫大河之來,勢不可擋;下句寫大河之去,勢不可回。一漲一消,形成舒卷往復的詠嘆味,是短促的單句(如“黃河落天走東海”)所沒有的。

  例五:“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朝如青絲暮成雪”,恰似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如果說前二句為空間范疇的夸張,這二句則是時間范疇的夸張。悲嘆人生短促,而不直言自傷老大,卻說“高堂明鏡悲白發”,一種搔首顧影、徒呼奈何的情態宛如畫出。將人生由青春至衰老的全過程說成“朝”“暮”間事,把本來短暫的說得更短暫,與前兩句把本來壯浪的說得更壯浪,是“反向”的.夸張。

  4、比較“鐘鼓饌玉不足貴,但愿長醉不復醒”跟“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夢游天姥吟留別》),說說二者在內容和表現手法上有什么不同。

  內容上:相同的是,都表現了詩人對權貴的鄙棄和蔑視的態度;不同的是,前者所謂“開心顏”包含著個人對精神自由的追求,而后者所謂“長醉不復醒”顯得消極一些。總起來說,前者于憤激中略見昂揚,后者于憤激中略見低沉。

  表達形式上:前者直白,鋒芒直指“權貴”;后者曲達,以“鐘鼓饌玉”借代權貴。知人論世:

  之所以有上述不同,可能跟詩人創作時的心境和所選用的題材有關。《夢游天姥吟留別》寫于初離長安之時,詩人余恨未消,又以游仙為題材,而“安能”二句有卒章顯志的作用,不能不直截了當地說出詩人心中的意愿;而《將進酒》作于賜金放還后七八年光景,又值朋友歡聚飲酒,盡吐胸中塊壘,也要跟飲酒聯系在一起說,因而只能采用曲達。思考:

  “古來”二句從某種意義上看,也是對封建統治階級埋沒人才的揭露。“古來圣賢”,至高至大莫若孔子、孟子,他們為宣傳自己的政治主張而奔走于各諸侯國之間,辛苦備至,可有誰聽他們呢?真是“寂寞”得很!詩人看穿了這一點,對統治者不再抱有幻想,決心逃于酒鄉,所以接著就說:“唯有飲者留其名。”

  這首詩也流露出詩人思想上的矛盾:一方面,他有用世的想法,深信“天生我材必有用”;另一方面,他又想用飲酒的辦法使自己從懷才不遇的苦悶中解脫出來。他崇拜曹植,贊揚他“斗酒十千恣歡謔”的做法,也證明了他這個思想矛盾的存在。

  “圣賢”,不是單指孔孟,也包括所有“抱利器而無所施”的賢能之士;“飲者”,決非一般酒徒,而是“圣賢”中逃之于醉鄉的人。說圣賢“寂寞”,并非貶抑,一是當時不被社會重用,倍受冷落;二是“千秋萬歲名,寂寞身后事”之意;說飲者“留名”,固屬偏激之辭,表現了詩人的狂放,但既在酒宴上,自然要強調飲酒的意義,也是可以理解的。

  曹植很有才干,但遭兄、侄猜忌,終不得用。李白欽佩他的才干,同情他的遭遇,借以自況,故用為例證。

  開頭幾句呼告比興:

  開篇的這組長句既有比意──以河水一去不返喻人生易逝,又有反襯作用──以黃河的偉大永恒形出生命的渺小脆弱。這個開端可謂悲感已極,卻不墮纖弱,可說是巨人式的感傷,具有驚心動魄的藝術力量,同時也是由長句排比開篇的氣勢感造成的。這種開篇的手法作者常用,他如“棄我去者,咋日之日不可留;亂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憂”(《宣城謝朓樓餞別校書叔云》),沈德潛說:“此種格調,太白從心化出”,可見其頗具創造性。此詩兩作“君不見”的呼告(一般樂府詩只于篇首或篇末偶一用之),又使詩句感情色彩大大增強。詩有所謂大開大闔者,此可謂大開。

【《將進酒》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將進酒》教學設計10-18

《將進酒》教學設計04-24

將進酒教學設計04-20

《將進酒》教學設計與反思04-15

《將進酒》優秀教學設計04-19

李白《將進酒》教學設計04-20

將進酒教案教學設計06-14

李白《將進酒》優質教學設計04-17

《將進酒》教學設計(精選13篇)02-16

李白《將進酒》教案教學設計0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