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心亭看雪導學案
湖心亭看雪導學案怎么寫呢?湖心亭看雪導學案有哪些知識點呢?湖心亭看雪導學案成為老師們關注的焦點。下面是小編分享的湖心亭看雪導學案,希望能夠幫到大家。
湖心亭看雪導學案篇一:
學習目標:
1.積累一些文言詞語。
2.了解作者和時代背景。
3.賞析雪后西湖的奇景和作者游湖的雅趣。
4.把握文章運用的白描手法。
5.揣摩文中描寫西湖雪景的文字,把握作者的語言風格。
學習重點:
1.賞析雪后西湖的奇景和作者游湖的`雅趣。2.把握文章運用的白描手法。
作者介紹:張岱(1597—1679)字宗子,又字石公,號陶庵,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僑寓杭州。其家自曾祖以來,均為顯宦。他早年過著精舍駿馬,鮮衣美食,斗雞放鷹,彈琴吟詩的貴公子生活。喜游山水,通曉音樂戲劇,一生未曾仕宦。明亡后,避居浙江剡溪山中,從事著述。
典型例題: 問題一:記敘看雪的背景、時間、天氣有何作用?
本文開篇敘事,交代看雪的時間及背景,“崇禎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是日更定,余拿一小船,擁毳衣爐火,獨往湖心亭看雪”。樸實的記敘,交代了一個不尋常的人。寫不一般的紀年方法、不一般的時間、不一般的天氣,都是突出“獨,,字。‘‘獨”,不僅強調數量(只有自己一人);更寫出了作者,與眾不同心態與情趣。
一、基礎部分
1.解釋加點的詞。
(1)湖中人鳥聲俱絕________ (2)是日,更定矣________(3)惟長堤一痕________
(4)舟中人兩三粒而已________(5)是金陵人,客此________(6)及下船________
(7)湖中焉得更有此人_______ _______
2.翻譯下列句子。
(1)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2)莫說相公癡,更有癡似相公者!
3.解釋加點的多義詞的意義和用法。
一:上下一白________ 長堤一痕________
更:是日更定________ 更有癡似相公者________
是:是日更定________ 問其姓氏,是金陵人________
絕:湖中人鳥聲俱絕________ 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________
二、閱讀
(一)閱讀下文,完成4~8題。
崇禎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是日更定,余拿一小船,擁毳衣爐火,獨往湖心亭看雪。霧凇沆碭,天與云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余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兩人鋪氈對坐,一童子燒酒爐正沸。見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飲。余強飲三大白而別。問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說相公癡,更有癡似相公者!”
4.填空:張岱,字_______,號_______,_______(朝代),_______(籍貫)人。有著作《_______》和《________》等。
5.分析“絕”字的妙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1)概括畫線部分的內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這一部分采用了_______和___________相結合的表現手法。
(2)作者寫雪景,為什么要著力去寫堤、亭、舟、人?
(3)量詞“痕、點、芥、粒”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作者寫賞雪,卻寫到亭上金陵人飲酒的場面,多余嗎?為什么?
8.作者為何要以舟子的喃喃之語來收束全文?
(二)
崇禎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是日更定,余拿一小船,擁毳衣爐火,獨往湖心亭看雪。霧凇沆碭,天與云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余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
4.作者寫作此文時,清朝已建立二三十年,但作者仍采用明朝 的年號,你能說出其中有何深意嗎?
5.“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一句寫出了什么意境?此句在全文結構上有何作用?
6.“獨往湖心亭看雪”一句中“獨”字有什么表達作用?
7.“天與云與山與水”連用三個“與”字寫出了什么景象?
8.上文畫線句子在內容和寫法上有何特點?
(三)
到亭上,有兩人鋪氈對坐,一童子燒酒爐正沸。見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飲。余強飲三大白而別。問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說相公癡,更有癡似相公者!”
9.補出下列語句的省略成分。
( )到亭上 ( )大喜曰 ( )是金陵人 客( )此
( )拉余同飲
10.“強飲三大白而別”“拉余同飲”兩句中“強”和“拉”二字表現出人物什么感情?
11.文中引用舟子的話有何用意?
12.“癡”與課文第一段哪句話相呼應?寫出作者什么心情?
13.結合全文來看,本文在表達方式上有什么特點?
湖心亭看雪導學案篇二:
一、知識點撥與學法引導
(一)整體感知
1、作者介紹:張岱(1597—1679)字宗子,又字石公,號陶庵,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僑寓杭州。其家自曾祖以來,均為顯宦。他早年過著精舍駿馬,鮮衣美食,斗雞放鷹,彈琴吟詩的貴公子生活。喜游山水,通曉音樂戲劇,一生未曾仕宦。明亡后,避居浙江剡溪山中,從事著述。
本文是作者在明朝滅亡后懷戀故國往事所做的山水小品文。文章起筆交代看雪的時間、目的地及天氣狀況,顯示出自己與眾不同、超凡脫俗的情趣;隨后具體描述看雪的經過,描繪了一幅綺麗的風光圖畫,敘述一段知己天涯相遇的傳奇故事,進一步突出獨抱冰雪之操守和孤傲自賞之情調,透露出人生知己難再逢的惆悵之意;最后借用舟子的話作結,再次自我欣賞,化解心中淡淡的愁緒。全文語言精練,敘事、寫景、抒情融為一體,較好的表達了主題。
2、注音:更定(gēng) 擁毳衣爐火(cuì)霧凇(sōng) 沆碭(hàng dàng) 喃喃(nán) 莫說相公癡(chī)
3、解詞:余住西湖(第一人稱代詞“我”)是日更定(這)擁毳衣爐火(鳥獸的細毛)上下一白(全)焉得更有此人(焉,哪能。更,還。)客此(在此地客居)
(二)學法導引1、反復誦讀,感悟文章寫景使用白描的特點和表現出來的超凡脫俗的精神境界,淡淡的哀愁。
2、查找資料,了解作者生平思想及明朝滅亡、清朝建立的那段歷史,更好地把握主題。
3、與《觀潮》作比較閱讀,體會白描與工筆勾勒(細描)的區別。
(三)審美欣賞
奇景與雅趣和諧統一的意境美
江南少雪,西湖當不例外,然西湖竟大雪三日,當為奇事,人多蟄居,為我出游,不隨波逐流之高潔情懷顯露無遺。因此,我也得以觀賞雪后西湖之奇景:天、云、山、水相接,迷茫一篇,白雪皚皚,點綴以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舟子一芥,人三兩粒,則一幅意境深遠的山水畫展現在眼前,而在物我兩忘的奇景中又結識知己,其喜悅之情,雅致知趣,溢難以言表,只能用心靈去默默感受,這樣的奇景及雅趣與作者張岱在明朝滅亡后消極避世,專心從事著述的心境相合,作者借回憶舊日往事所現之景,表達清高自賞的感情與淡淡的哀愁,可謂“身與事接而境生,物與人接而情生。”
(四)重難點突破
1、【重難點語句】
⑴、文章寫于明朝滅亡后,卻用明代的紀年,有何深意?
〖解析〗 “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胡馬依北風,越鳥朝南枝”,這是中國古代文人常有的情感,聯系作者生平思想可以看出答案。
〖參考答案〗 說明在作者的心中明代始終沒有滅亡,不忘故國之情永在。
⑵、文章開頭寫“獨往湖心亭看雪”后又寫到“舟中人兩三粒”,而后又寫到“到亭上,有兩人鋪氈而坐”。這樣寫從情節上看有什么作用?
〖解析〗 “獨”字與后文出現的幾個人看起來是矛盾的,實則是作者故意為之,一方面作者頗為自高,在他看來舟子雖然存在猶如不在,而下文亭中遇知音出人意料,正是情節設置的需要。
〖參考答案〗 開頭用“獨”字一方面表明自己超凡脫俗的一面,更是在有意鋪墊,為下文湖心亭上有知音蓄勢,使文章波瀾頓現。
2、【重點難點分析】
⑴、寫湖心亭景色的句子:“霧凇沆碭,天與云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余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透出了由湖心亭觀雪之壯觀景色,“兩三粒”映出了天地之浩瀚。
⑵、點明主旨的句子:舟子喃喃曰:“莫說相公癡,更有癡似相公者!”
本文寫景、敘事、抒情融為一體。敘事是行文的線索,用儉省的筆墨交代了看雪的時間、目的地、天氣狀況;著重記述賞雪的具體經過,突現人與自然在精神上的統一與和諧。在看雪過程中,抓住景物──夜色中雪景的特點,一痕、一點、一芥、兩三粒,正是茫茫雪境中的亮點,作者以準確的感受體會到簡單背后的震撼力,宇宙的'空闊與人的渺小構成了強烈的對比,景物因此有了內容。文章敘事重在抒情,選擇三天大雪后、人跡鳥聲俱絕時、肅殺冷寂氣氛中賞雪,作者的心態與情趣可見一斑;寫景從人的感受入手,從人的角度寫景,將人和景有機地結合起來,人的參與,給有可能顯得冷清、單調的景物注入了生機,而人與景的融合,正是本文的特色。
譯文:
崇禎五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接連下了三天的大雪,湖中行人、飛鳥的聲音都消失了。這一天凌晨后,我劃著一葉扁舟,穿著毛皮衣服、帶著火爐,獨自前往湖心亭看雪。(湖上)彌漫著水氣凝成的冰花,天與云與山與水,渾然一體,白茫茫一片。湖上(比較清晰的)影子,只有(淡淡的)一道長堤的痕跡,一點湖心亭的輪廓,和我的一葉小舟,舟中的兩三粒人影罷了。
到了亭子上,看見有兩個人已鋪好了氈子,相對而坐,一個童子正把酒爐里的酒燒得滾沸。(他們)看見我,非常高興地說:“在湖中怎么還能碰上(您)這樣(有閑情雅致)的人呢!”拉著我一同飲酒。我痛飲了三大杯,然后(和他們)道別。問他們的姓氏,得知他們是金陵人,在此地客居。等到(回來時)下了船,船夫嘟噥道:“不要說相公您癡,還有像您一樣癡的人呢!”
3、疑難解析
1、文中開頭說“獨往湖心亭看雪”,后來又寫到“舟中人兩三粒”,況且文章末尾舟子還出現了,這是不是矛盾?
這里并不是作者行文的疏忽,而是有意為之。在作者看來,蕓蕓眾生不可為伍,比如舟子,雖然存在卻猶如不存在,反映出他文人雅士式的孤傲。
2、詞類活用:
⑴ 客:名詞用作動詞,指客居。例句:問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⑵ 芥:名詞,小草;在文中用作狀語,像小草一樣的微小。例句:與余舟一芥。
典型例題:記敘看雪的背景、時間、天氣有何作用?
本文開篇敘事,交代看雪的時間及背景,“崇禎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是日更定,余拿一小船,擁毳衣爐火,獨往湖心亭看雪”。樸實的記敘,交代了一個不尋常的人。寫不一般的紀年方法、不一般的時間、不一般的天氣,都是突出“獨,,字。‘‘獨”,不僅強調數量(只有自己一人);更寫出了作者,與眾不同心態與情趣。
二、自學階梯評估 達標訓練
一、基礎部分
1.解釋加點的詞。
(1)湖中人鳥聲俱絕________ (2)是日,更定矣________(3)惟長堤一痕________
(4)舟中人兩三粒而已________(5)是金陵人,客此________(6)及下船________
(7)湖中焉得更有此人_______ _______
2.翻譯下列句子。
(1)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2)莫說相公癡,更有癡似相公者!
3.解釋加點的多義詞的意義和用法。
一:上下一白________ 長堤一痕________
更:是日更定________ 更有癡似相公者________
是:是日更定________ 問其姓氏,是金陵人________
絕:湖中人鳥聲俱絕________ 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________
能力提高
二、閱讀
(一)閱讀下文,完成4~8題。
崇禎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是日更定,余拿一小船,擁毳衣爐火,獨往湖心亭看雪。霧凇沆碭,天與云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余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兩人鋪氈對坐,一童子燒酒爐正沸。見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飲。余強飲三大白而別。問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說相公癡,更有癡似相公者!”
4.填空:張岱,字_______,號_______,_______(朝代),_______(籍貫)人。有著作《_______》和《________》等。
5.分析“絕”字的妙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1)概括畫線部分的內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這一部分采用了_______和___________相結合的表現手法。
(2)作者寫雪景,為什么要著力去寫堤、亭、舟、人?
(3)量詞“痕、點、芥、粒”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作者寫賞雪,卻寫到亭上金陵人飲酒的場面,多余嗎?為什么?
8.作者為何要以舟子的喃喃之語來收束全文?
【湖心亭看雪導學案】相關文章:
湖心亭看雪導學案06-25
《湖心亭看雪》導學案及答案08-26
《湖心亭看雪》導學案(配答案)08-27
湖心亭看雪導學案3篇09-18
《湖心亭看雪》優質課導學案08-30
初二語文《湖心亭看雪》導學案設計10-14
湖心亭看雪學案05-02
湖心亭看雪學案設計07-16
湖心亭看雪教學案及答案06-25
初中文言《湖心亭看雪》導學案練習題及答案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