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石吟》教案范本
引導語:滄海桑田。比喻時間久,大海變為桑田,桑田變為大海。在漫長的生物進化過程中,隨著自然界的變遷,還有許多億萬年前的生命信息沒有被發現。《化石吟》通過會講話的奇異化石,展示了億萬年前神話般的生物世界。作為老師,要怎么教授這節課,才能讓這門課程生動有趣呢?下面是小編分享的《化石吟》教案范本,歡迎大家參考改正。
《化石吟》教案范本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目標
1.理解、積累詞語,感知詩歌內容。
2.了解化石展現的億萬年前奇幻的生物世界。
3.體會詩歌的節奏韻律之美和前后照應的結構特點。
4.掌握詩歌中使用的修辭手法,理解其作用。
(二)過程與方法目標
1.學習快速默讀、篩選、概括要點的閱讀方法。
2.自主合作探究式學習。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培養對生物進化的興趣,激發學生愛科學愛文學的熱情。
【教學重難點】
1.抓關鍵性語句整體感知課文,賞析文句,體會、理解課文所蘊涵的科學精神。
2.組織指導學生進行探究學習,加強對文章的深刻理解體驗,培養學生的創造想象力。
教學過程:
一、激情引趣,導入新課。
(屏幕放映一則新聞并展示一些化石圖片)
師:同學們,看到這些化石,你們有什么聯想呢?你們知道這些化石中動物的名稱嗎?你們能想象到它們所什么生活的時代是什么樣子的嗎?你們知道是什么原因使得這些動物已經不存在了,變成化石了呢?有一位詩人也和我們一樣看到了化石,他感慨萬千,于是,詩興大發,吟詩一首,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張峰寫的《化石吟》。
這是一首抒情詩,也是一首科學詩。“吟”是古典詩歌的一種名稱,在這里是“贊頌”、“贊美”的意思。所謂的科學詩就是把詩與科學結合起來,用優美的詩語言和意象去描繪科學世界,去傳播科學知識,去表現科學精神,去啟迪科學思維的詩。
我國雖然是詩的國度,但在科普園地里,科學詩這朵小花還開得不太絢麗,這大概是寫科學詩,既要懂科學又要懂詩歌,可在現實生活中,科學和詩歌兼通的人卻不多的原因吧!因此,張鋒的這首科學詩更值得我們去學習、去品味。下面,我們就來學習這首詩。
首先,我們看看本節課要完成的目標是什么。(屏幕顯示學習目標,指明學生讀)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一)解決字詞
(屏幕顯示字詞,指明學生注音;師生評議;全班讀兩遍)
給紅色字注音:
奇幻〔huàn〕骸〔hái〕骨 潛〔qián〕行 蔥蘢〔lóng〕
裹〔guǒ〕藏猛犸〔mǎ〕引頸〔jǐng〕
(二)初讀課文
1、聽讀課文
師:下面先請同學們標清詩節的序號,然后聽朗讀錄音,注意體會詩歌的節奏、韻律美。
2、練讀課文
師:(朗讀指導)既然是詩,就一定會有節奏和韻律。節拍是詩歌的生命力的表現之一,而韻腳是詩歌具有音樂美的關鍵所在,所以,我們在朗讀這首詩歌時要做到節拍鮮明,韻腳要突出,這樣才能讀出詩的味道。下面老師以第一節為例,劃分一下節奏,這一小節是5拍、5拍、6拍、5拍;押韻的字是“巴”、“牙”、“花”,我們讀時要把韻腳讀出來,要突出韻腳,這樣才能使詩歌有韻律美和音樂美。下面,請同學們用序號標明小節,并把詩行的節拍和韻腳劃出來,注意,韻腳用空心的圈畫。然后,先聽老師讀,同學們再學讀。)
最早的/魚兒/怎么/沒/下巴?
最早的/鳥兒/怎么/嘴/長牙?
最早/登陸的/魚兒/怎么/沒有/腿?
最早的/樹兒/怎么/不開/花?
……
(以下幾節都由同學們自己劃分節奏,找出韻腳。教師適當指導,如:第二節仍然是以五節拍為主,押韻的字也就是韻腳是“話”;第三小節:五節拍、四節拍,壓“話”韻;第四小節:節拍多的詩行和節拍少的詩行,在表達情感是否一樣呢?第五小節,4節拍、6節拍和8節拍;第六小節,韻腳是:雅、家,此節節拍逐漸減少,同學們在朗讀中品味一下,逐漸減少的節拍,在表達感情上有什么樣的效果。第七小節又恢復5節拍 結尾用了一個7節拍的長句。)
師:這首科學詩在形式上整切嚴謹。全詩的偶句都押“a”韻,讀起來瑯瑯上口,音調和諧。因此,我們在讀這首詩歌時有一種回環往復,又富有變化的感覺。這是我們在讀這首詩時從形式上要注意的問題。下面請同學們大聲自由練讀。
3、指明學生朗讀。(分別找學生讀,要求讀出詩歌的節奏美和韻律美。師生評議。)
4、分角色讀(男女生各一名,女生讀一、二節,男生讀三、四、五節;全班學生讀六、七節。后教師評議。)
5、全班齊讀(再次感受詩歌的節奏美和韻律美)
(三)整體感知
(屏幕打出思考題,學生自主學習思考)
1、此詩寫的主要內容是什么?表達了作者什么情感?
示例:本詩寫科學家通過研究化石展現了億萬年前的神奇景象,表達了作者對科學神奇與人類偉大的贊美之情。
2、沉睡億年的石頭說了什么話?
示例:詩歌的第3、4、5、6節都是化石說的話。當然,學生也可以用生物課上或課外所獲得的有關知識進行補充。
3、作者為什么要贊美化石呢?
示例:在漫長的生物進化過程中,隨著自然環境的變遷,許多物種雖然相繼滅絕,但它們的生命信息卻被化石保存了下來。科學家們通過研究這些化石,了解到了生物的進化全過程,從中窺見了億萬年前像奇幻的神話一樣的生物世界。因此作者要贊美化石。如:“你否定了造物主的存在,冰冷的骸骨把平凡的真理回答。” “黑色的軀殼裹藏著生命的信息,為歷史留下一本珍貴的密碼。” “啊,你——令人嘆服的大自然,高明的魔法師,卓越的雕刻家。”這幾句最能突出詩人對化石的贊美。
4、全詩可分為幾層?請概括各層大意。
示例:從詩的結構看,第一二節是詩人遐思;中間四節是詩人遐思的內容;最后一節照應開頭的兩節,回應發問,說化石講的故事令人神往、驚訝。全詩的結構完整而緊湊。
三、精讀品味,合作探究。
1、詩的第一節、第二節和最后一節構成什么關系,這樣寫有何好處?
示例:詩的1—2節以一連串的問句開篇,引發讀者的想像。連續不斷的問句表現出富有孩子氣的濃厚科學興趣和強烈的求知欲望,一下子打開了讀者思維的閘門,使讀者和作者一起去想像億年前那神秘的世界,去傾聽化石講述那奇幻的神話。最后一節,“逝去萬載的世界又重現”照應“逝去萬載的世界可會重現”;“沉睡億年的石頭說了話”照應“沉睡億年的石頭能否說話”,“你講的故事多么令人神往、驚訝!”照應“請向我──講述那奇幻的神話”;第七節是對第二節的回應。這樣整首詩開合自如,首尾圓合,顯得結構嚴謹。
2、文中的“你”都是指化石嗎?這首詩在創作手法上有什么特色?
全詩共4個“你”字,其中三個都用稱呼化石,但第6節中的“你”卻另有所指——大自然。運用了擬人的手法,將化石當作可以說話的人,并用第二人稱“你”來稱呼,顯得自然親切。
四、發揮想象,拓展遷移。
五小結:
現代漢語中有一個成語:滄海桑田。比喻時間久,大海變為桑田,桑田變為大海。在漫長的生物進化過程中,隨著自然界的變遷,還有許多億萬年前的生命信息沒有被發現,這就要求我們勤奮學習科學文化知識,將來做一名科學家,去探尋,為人類譜寫出一首新的科學的贊歌! 最后,我們再以飽滿的激情朗讀這首詩,再一次感受這首詩歌的情感美、節奏美、韻律美。
【《化石吟》教案】相關文章:
精選的化石吟教案11-26
《化石吟》教案10-03
化石吟的教案11-21
《化石吟》教案精選10-26
《化石吟》 教案09-13
《化石吟》的教案10-18
精選《化石吟》教案10-14
教案《化石吟》11-18
《化石吟》經典教案09-23
《化石吟》教案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