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浣溪沙》原文

時間:2024-01-30 15:51:28 浣溪沙 我要投稿

《浣溪沙》原文

《浣溪沙》原文1

  浣溪沙·軟草平莎過雨新

  宋代蘇軾

  徐州石潭謝雨,道上作五首。潭在城東二十里,常與泗水增減清濁相應。

  軟草平莎過雨新,輕沙走馬路無塵。何時收拾耦耕身?

  日暖桑麻光似潑,風來蒿艾氣如薰。使君元是此中人。

  譯文

  柔軟的青草和長得齊刷刷的莎草經過雨洗后,顯得碧綠清新;在雨后薄薄的沙土路上騎馬不會揚起灰塵。不知何時才能抽身歸田呢?

  春日的照耀之下,田野中的桑麻欣欣向榮,閃爍著猶如被水潑過一樣的光輝;一陣暖風挾帶著蒿草、艾草的熏香撲鼻而來,沁人心肺。我雖身為使君,卻不忘自己實是農夫出身。

  注釋

  莎:莎草,多年生草木,長于原野沙地。

  耦耕:兩人各持一耜(sì,古時農具)并肩而耕。

  潑:潑水。形容雨后的桑麻,在日照下光澤明亮,猶如水潑其上。

  蒿(hāo)艾(ài):兩種草名。

  薰:香草名。

  元是:原是。我原是農夫中的一員。

  此詞是作者徐州謝雨詞的最后一首,寫詞人巡視歸來時的感想。詞中表現了詞人熱愛農村,關心民生,與老百姓休戚與共的作風。作為以鄉村生活為題材的作品,這首詞之風樸實,格調清新,完全突破了“詞為艷科”的藩籬,為有宋一代詞風的變化和鄉村詞的發展作出了貢獻。

  上片首二句“軟草平莎過雨新,輕沙走馬路無塵”,不僅寫出“草”之“軟”、“沙”之“輕”,而且寫出作者在這種清新宜人的環境之中舒適輕松的感受。久旱逢雨,如沐甘霖,經雨之后的道上,“軟草平莎”,油綠水靈,格外清新;路面上,一層薄沙,經雨之后,凈而無塵,縱馬馳騁,自是十分愜意。觸此美景,作者情動于衷,遂脫口而出:“何時收拾耦耕身?”“耦耕”,指二人并耜而耕,典出《論語·微子》:“長沮、桀溺耦而耕!遍L沮、桀溺是春秋末年的兩個隱者。二人因見世道衰微,遂隱居不仕。此處“收拾耦耕身”,不僅表現出蘇軾對農村田園生活的熱愛,同時也是他在政治上不得意的情況下,仕途坎坷、思想矛盾的一種反映。

  下片“日暖桑麻光似潑,風來蒿艾氣如薰”二句,承上接轉,將意境宕開,從道上寫到田野里的蓬勃景象。在春日的照耀之下,桑麻欣欣向榮,閃爍著誘人的綠光;一陣暖風,挾帶著蒿艾的薰香撲鼻而來,沁人心肺。這兩句對仗工整,且妙用點染之法。上寫日照桑麻之景,先用畫筆一“點”;“光似潑”則用大筆涂抹,盡力渲染,將春日雨過天晴后田野中的蓬勃景象渲染得淋漓盡致;下句亦用點染之法,先點明“風來蒿艾”之景,再渲染其香氣“如薰”!肮馑茲姟庇脤嵐P,“氣如薰”用虛寫。虛實相間,有色有香,并生妙趣!笆咕谴酥腥恕苯o句,畫龍點睛,為升華之筆。它既道出了作者“收拾耦耕身”的思想本源,又將作者對農村田園生活的熱愛之情更進一步深化。

  作者身為“使君”,卻能不忘他“元是此中人”,且樂于如此,確實難能可貴。

  這首詞結構既不同于前四首,也與一般同類詞的結構不同。前四首《浣溪沙》詞全是寫景敘事,并不直接抒情、議論,而是于字行之間蘊蓄著作者的喜悅之情。這首用寫景和抒情互相錯綜層遞的形式來寫。

  上片首二句寫作者于道中所見之景,接著觸景生情,自然逗出他希冀歸耕田園的愿望;下片首二句寫作者所見田園之景,又自然觸景生情,照應“何時收拾耦耕身”而想到自己“元是此中人”。這樣寫,不僅使全詞情景交融,渾然一體,而且使詞情逐層深化升華。特別“軟草平莎過雨新”二句、“日暖桑麻光似潑”二句更是出神入化,有含蓄雋永之妙。

  公元1078年(元豐元年),徐州發生嚴重春旱。當時有人傳言:將虎頭置于潭中,即可致雷雨。作為州官,蘇軾曾依其說到離城東20里遠的石潭求雨,并作有《起伏龍行》詩以記其事。得雨后又赴石潭謝雨。其關懷民生之心,從這一求一謝中表露無遺。蘇軾于謝雨道上作《浣溪沙》組詞,共五首,描寫了途中見聞和村野風光,具有清新濃郁的生活氣息,是北宋農村詞中的佳作,與他的其他題材和風格的詞作皆是異樣出色。此詞是《浣溪沙》組詞的最后一首,寫詞人巡視歸來時的感想。

  詞中表現了詞人熱愛農村,關心民生,與老百姓休戚與共的作風。作為以鄉村生活為題材的作品,這首詞之風樸實,格調清新,完全突破了“詞為艷科”的藩籬,為有宋一代詞風的變化和鄉村詞的發展作出了貢獻。

  上片首二句“軟草平莎過雨新,輕沙走馬路無塵”,不僅寫出“草”之“軟”、“沙”之“輕”,而且寫出作者這種清新宜人的環境之中舒適輕松的感受。久旱逢雨,如沐甘霖,經雨之后的道上,“軟草平莎”,油綠水靈,格外清新;路面上,一層薄沙,經雨之后,凈而無塵,縱馬馳騁,自是十分愜意。觸此美景,作者情動于衷,遂脫口而出:“何時收拾耦耕身?”“耦耕”,指二人并耜而耕,典出《論語·微子》:“長沮、桀溺耦而耕!遍L沮、桀溺是春秋末年的'兩個隱者。二人因見世道衰微,遂隱居不仕。此處“收拾耦耕身”,不僅表現出蘇軾對農村田園生活的熱愛,同時也是他政治上不得意的情況下,仕途坎坷、思想矛盾的一種反映。

  下片“日暖桑麻光似潑,風來蒿艾氣如薰”二句,承上接轉,將意境宕開,從道上寫到田野里的蓬勃景象。春日的照耀之下,桑麻欣欣向榮,閃爍著誘人的綠光;一陣暖風,挾帶著蒿艾的薰香撲鼻而來,沁人心肺。這兩句對仗工整,且妙用點染之法。上寫日照桑麻之景,先用畫筆一“點”:“光似潑”則用大筆涂抹,盡力渲染,將春日雨過天晴后田野中的蓬勃景象渲染得淋漓盡致;下句亦用點染之法,先點明“風來蒿艾”之景,再渲染其香氣“如薰”。“光似潑”用實筆,“氣如薰”用虛寫。虛實相間,有色有香,并生妙趣。“使君元是此中人”結句,畫龍點睛,為升華之筆。它既道出了作者“收拾耦耕身”的思想本源,又將作者對農村田園生活的熱愛之情更進一步深化。作者身為“使君”,卻能不忘他“元是此中人”,且樂于如此,確實難能可貴。細味其詞,蓋有三意:其一,蘇軾早年即傾慕莊子,志于逍遙逸世,見此景此境,益堅其志;其二,蘇軾雖久慕此境,不意長期錯入仕途,此時重睹此景,不禁有悵然若失之感,對其久困官場,也不免有后悔之意;其三,蘇軾雖感悔意,但念及人生志趣尤在及時把握,則迷途知返,猶嘗未晚,是又信心再起,歸宿重定。一句之中,寫盡種種人生滋味,用筆簡約而意趣豐盈,可見蘇軾心理世界之豐富復雜。然其對田園生活的謳歌和對歸耕桑麻的向往,是昭昭乎情見于辭的。

  這首詞結構既不同于前四首,也與一般同類詞的結構不同。前四首《浣溪沙》詞全是寫景敘事,并不直接抒情、議論,而是于字行之間蘊蓄著作者的喜悅之情。這首用寫景和抒情互相錯綜層遞的形式來寫。

  上片首二句寫作者于道中所見之景,接著觸景生情,自然逗出他希冀歸耕田園的愿望;下片首二句寫作者所見田園之景,又自然觸景生情,照應“何時收拾耦耕身”而想到自己“元是此中人”。這樣寫,不僅使全詞情景交融,渾然一體,而且使詞情逐層深化升華。特別“軟草平莎過雨新”二句、“日暖桑麻光似潑”二句更是出神入化,有含蓄雋永之妙。

  元豐元年(1078),徐州發生嚴重春旱。當時有人傳言:將虎頭置于潭中,即可致雷雨。作為州官,蘇軾曾依其說到離城東20里遠的石潭求雨,并作有《起伏龍行》詩以記其事。得雨后又赴石潭謝雨。其關懷民生之心,從這一求一謝中表露無遺。這組《浣溪沙》即作于謝雨道上,詞共五首,描寫了途中見聞和村野風光,具有清新濃郁的生活氣息,是北宋農村詞中的佳作,與他的其他題材和風格的詞作皆是異樣出色。

  這里選錄的是第五首,主要寫沿途見聞及由此而觸發的人生歸宿感。起二句雖直寫眼中見聞,實極富意蘊。軟、平、新、輕四個形容詞將雨后村野的宜人氣息點染得神韻畢現,仿佛可以呼吸到那種醉人的空氣。草平沙輕,走馬無塵,這是混沌的政治世界之外的另一個極具誘惑力的世界。蘇軾深受感染,并由此對自己的人生歸宿產生了感慨。隱居田園——是蘇軾那一刻最強烈的信念。然而身為州官,要將這種愿望變成現實,卻受到多種因素的制約。所以雖有如同長沮桀溺一樣的耦耕之心,但何時能了卻素愿,卻連自己也一時莫明了。上闋的情感基調是先揚后抑,由景生情。

  下闋開頭也是由景起筆。如果說上闋寫景是著重突出雨后村野的清新之氣的話,下闋則以濃郁的田間風光為主。雨過日暖,桑麻因附有大量的雨滴,而在日光下,閃亮一片。以“潑”字形容日光,既寫足“日暖”之意,又非常符合光照的特點,遣詞盡見匠心。這一句是接寫視覺所見。雖承上闋起句而來,但已別開境界,從時令推移上來說,也是雨過后稍長一段時間了。意脈結構,一絲不亂。“風來”句寫嗅覺,彼此關捩也極為緊湊。蒿艾(一名艾蒿)原有淡淡的香氣,但經雨后日照蒸發,又經風兒吹過,那種淡香便如薰草的香味一樣,顯得格外濃郁。這兩句一寫視覺一寫嗅覺,都特別用力,似平卻奇,有重筆濡染的意味。結句“使君元是此中人”是點睛之筆,然意味深長。細味其詞,蓋有三意:其一,蘇軾早年即傾慕莊子,志于逍遙逸世,今見此景此境,益堅其志;其二,蘇軾雖久慕此境,不意長期錯入仕途,如今重睹此景,不禁有悵然若失之感,對其久困官場,也不免有后悔之意;其三,蘇軾雖感悔意,但念及人生志趣尤在及時把握,則迷途知返,猶嘗未晚,是又信心再起,歸宿重定。一句之中,寫盡種種人生滋味,用筆簡約而意趣豐盈,可見蘇軾心理世界之豐富復雜。然其對田園生活的謳歌和對歸耕桑麻的向往,是昭昭乎情見于辭的。

《浣溪沙》原文2

  《浣溪沙·一曲新詞酒一杯》原文

  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臺。夕陽西下幾時回?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小園香徑獨徘徊。

  《浣溪沙·一曲新詞酒一杯》翻譯

  聽一支新曲喝一杯美酒,還是去年的天氣舊日的亭臺,西落的夕陽何時再回來?

  那花兒落去我也無可奈何,那歸來的燕子似曾相識,在小園的花徑上獨自徘徊。

  《浣溪沙·一曲新詞酒一杯》注釋

 、配较常禾菩跁r教坊曲名,后用為詞調。沙,一作“紗”。

 、埔磺略~酒一杯:此句化用白居易《長安道》詩意:“花枝缺入青樓開,艷歌一曲酒一杯”。一曲,一首。因為詞是配合音樂唱的,故稱“曲”。新詞,剛填好的詞,意指新歌。酒一杯,一杯酒。

 、侨ツ晏鞖馀f亭臺:是說天氣、亭臺都和去年一樣。此句化用五代鄭谷《和知己秋日傷懷》詩:“流水歌聲共不回,去年天氣舊池臺!标淘~“亭臺”一本作“池臺”。去年天氣,跟去年此日相同的天氣。舊亭臺,曾經到過的或熟悉的亭臺樓閣。舊,舊時。

 、认﹃枺郝淙铡N飨拢合蛭鞣降仄骄落下。幾時回:什么時候回來。

  ⑸無可奈何:不得已,沒有辦法。

 、仕圃嘧R:好像曾經認識。形容見過的事物再度出現。后用作成語,即出自晏殊此句。燕歸來:燕子從南方飛回來。燕歸來,春中常景,在有意無意之間。

  ⑺小園香徑:花草芳香的小徑,或指落花散香的小徑。因落花滿徑,幽香四溢,故云香徑。香徑,帶著幽香的園中小徑。獨:副詞,用于謂語前,表示“獨自”的意思。徘徊:來回走。

  《浣溪沙·一曲新詞酒一杯》賞析

  這是晏殊詞中最為膾炙人口的篇章。全詞抒發了悼惜殘春之情,表達了時光易逝,難以追挽的傷感。

  起句“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臺!睂憣坡牳璧默F境。從復疊錯綜的句式、輕快流利的語調中可以體味出,詞人面對現境時,開始是懷著輕松喜悅的感情,帶著瀟灑安閑的意態的,似乎主人公十分醉心于宴飲涵詠之樂。的確,作為安享尊榮而又崇文尚雅的“太平宰相”,以歌侑酒,是作者習于問津、也樂于問津的娛情遣興方式之一。但邊聽邊飲,這現境卻又不期然而然地觸發對“去年”所歷類似境界的追憶:也是和“今年”一樣的暮春天氣,面對的也是和眼前一樣的樓臺亭閣,一樣的清歌美酒。然而,似乎一切依舊的表象下又分明感覺到有的東西已經起了難以逆轉的變化,這便是悠悠流逝的歲月和與此相關的一系列人事。此句中正包蘊著一種景物依舊而人事全非的懷舊之感。在這種懷舊之感中又糅合著深婉的傷今之情。這樣,作者縱然襟懷沖澹,有些微微的傷感。于是詞人從心底涌出這樣的喟嘆:“夕陽西下幾時回?”夕陽西下,是眼前景。但詞人由此觸發的,卻是對美好景物情事的流連,對時光流逝的悵惘,以及對美好事物重現的微茫的希望。這是即景興感,但所感者實際上已不限于眼前的情事,而是擴展到整個人生,其中不僅有感性活動,而且包含著某種哲理性的沉思。夕陽西下,是無法阻止的,只能寄希望于它的東升再現,而時光的流逝、人事的變更,卻再也無法重復。細味“幾時回”三字,所折射出的似乎是一種企盼其返、卻又情知難返的紆細心態。

  下篇仍以融情于景的筆法申發前意!盁o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边@兩句都是描寫春天的,妙在對仗工整。為天然奇偶句,此句工巧而渾成、流利而含蓄,聲韻和諧,寓意深婉,用虛字構成工整的對仗、唱嘆傳神方面表現出詞人的.巧思深情,也是這首詞出名的原因。但更值得玩味的倒是這一聯所含的意蓄;ǖ牡蚵,春的消逝,時光的流逝,都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規律,雖然惋惜流連也無濟于事,所以說“無可奈何”,這一句承上“夕陽西下”;然而這暮春天氣中,所感受到的并不只是無可奈何的凋衰消逝,而是還有令人欣慰的重現,那翩翩歸來的燕子就像是去年曾此處安巢的舊時相識。這一句應上“幾時回”;、燕歸雖也是眼前景,但一經與“無可奈何”、“似曾相識”相聯系,它們的內涵便變得非常廣泛,意境非常深刻,帶有美好事物的象征意味。惋惜與欣慰的交織中,蘊含著某種生活哲理:一切必然要消逝的美好事物都無法阻止其消逝,但消逝的同時仍然有美好事物的再現,生活不會因消逝而變得一片虛無。只不過這種重現畢竟不等于美好事物的原封不動地重現,它只是“似曾相識”罷了。滲透在句中的是一種混雜著眷戀和悵惆,既似沖澹又似深婉的人生悵觸。唯其如此,此聯作者既用于此詞,又用于《示張寺丞王校勘》一詩!靶@香徑獨徘徊”,即是說他獨自一人在花間踱來踱去,心情無法平靜。這里傷春的感情勝于惜春的感情,含著淡淡的哀愁,情調是低沉的。

  此詞之所以膾炙人口,廣為傳誦,其根本的原因于情中有思。詞中似乎于無意間描寫司空見慣的現象,卻有哲理的意味,啟迪人們從更高層次思索宇宙人生問題。詞中涉及到時間永恒而人生有限這樣深廣的意念,卻表現得十分含蓄。

《浣溪沙》原文3

  浣溪沙

  朝代:宋代 作者: 晏殊

  玉碗冰寒滴露華。粉融香雪透輕紗。晚來妝面勝荷花。

  鬢亸欲迎眉際月,酒紅初上臉邊霞。一場春夢日西斜。

  譯文

  作一首詞曲喝著一杯美酒。

  想起去年同樣的季節還是這種樓臺和亭子。

  天邊西下的夕陽什么時候才又轉回這里?

  花兒總要凋落是讓人無可奈何的事。

  那翩翩歸來的燕子好像舊時的相識。

  在彌漫花香的園中小路上,我獨自地走來走去。

  注釋

  一曲新詞酒一杯:此句化用白居易《長安道》詩意:“花枝缺入青樓開,艷歌一曲酒一杯”。一曲,一首。因為詞是配合音樂唱的,故稱“曲”。新詞,剛填好的詞,意指新歌。酒一杯,一杯酒。

  去年天氣舊亭臺:是說天氣、亭臺都和去年一樣。此句化用五代鄭谷《和知已秋日傷感》詩:“流水歌聲共不回,去年天氣舊池臺。”晏詞“亭臺”一本作“池臺”。去年天氣,是說跟去年此日相同的天氣。舊亭臺,曾經到過的或熟悉的亭臺樓閣。舊,舊時。

  夕陽:落日。

  西下:向西方地平線落下。

  幾時回:什么時候回來。

  無可奈何:不得已,沒有辦法。

  似曾相識:好像曾經認識。形容見過的'事物再度出現。后用作成語,即出自晏殊此句。

  燕歸來:燕子從南方飛回來。燕歸來,春中常景,在有意無意之間。

  小園香徑:花草芳香的小徑,或指落花散香的小徑。因落花滿徑,幽香四溢,故云香徑。香徑,帶著幽香的園中小徑。

  獨:副詞,用于謂語前,表示“獨自”的意思。徘徊:來回走。

  賞析

  這是晏殊詞中最為膾炙人口的篇章。詞的上片通過對眼前景物的詠嘆,將懷舊之感、傷今之情與惜時之意交織、融合在一起。“一曲新詞酒一杯”,所展示的是“對酒當歌”的情景,似乎主人公十分醉心于宴飲涵詠之樂。的確,作為安享尊榮而又崇文尚雅的“太平宰相”,以歌侑酒,是作者習于問津、也樂于問津的娛情遣興方式之一。然而在作者的記憶中,最難忘懷的卻是去年的那次歌宴!叭ツ晏鞖狻本,點出眼前的陽春煙景既與去年無異,而作者置身的亭臺也恰好是昔日飲酒聽歌的場所。故地重臨,懷舊自不可免。此句中正包蘊著一種景物依舊而人事全非的懷舊之感。在這種懷舊之感中又糅合著深婉的傷今之情。這樣,作者縱然襟懷沖澹,又怎能沒有些微的傷感呢?“夕陽西下”句,不僅是惋惜時光的匆匆流逝,同時也是慨嘆昔日與伊人同樂的情景已一去不返。細味“幾時回”三字,所折射出的似乎是一種企盼其返、卻又情知難返的紆細心態。下片仍以融情于景的筆法申發前意。“無可奈何”二句,屬對工切,聲韻和諧,寓意深婉,一向稱為名對。唯其如此,作者既用于此詞,又用于《示張寺丞王?薄芬辉。上句對春光的流逝示惋惜之情,下句對巢燕的歸來興懷舊之感。人間生死,同花開花落一樣,不由自主,所以說“無何奈何”。舊地重游,前塵影事,若幻若真,所以說“似曾相識”。滲透在句中的是一種混雜著眷戀和悵惆,既似沖澹又似深婉的人生悵觸。因此,此詞不但以詞境勝,還兼以理致勝。后來蘇軾的詞,就大暢此風了。

《浣溪沙》原文4

  原文:

  浣溪沙·春情

  宋代: 蘇軾

  道字嬌訛語未成。未應春閣夢多情。朝來何事綠鬟傾。

  彩索身輕長趁燕,紅窗睡重不聞鶯。困人天氣近清明。

  譯文:

  道字嬌訛語未成。未應春閣夢多情。朝來何事綠鬟傾。

  睡夢中柔聲細語吐字不清, 莫非是情郎來到她的夢中? 假如不是跟他夢中歡會呀, 為何見她早起時發髻斜傾?

  彩索身輕長趁燕,紅窗睡重不聞鶯。困人天氣近清明。

  秋千上她象燕子身體輕盈, 紅窗內她睡得甜不聞鶯聲。那使人困意濃濃的天氣呀, 已不知不覺地快要到清明。

  注釋:

  道字嬌訛(é)語未成。未應春閣夢多情。朝來何事綠鬟(huán)傾。

  “道字”二句:意謂少女說話時咬字不準,還不應在閨房中做多情的春夢。 朝來句:謂低頭沉思不知何故。

  彩索身輕長趁燕,紅窗睡重不聞鶯(yīng)。困人天氣近清明。

  趁燕:追上飛燕。這句寫蕩秋千。 睡重不聞鶯:睡得很濃連鶯啼聲也聽不見。因人天氣:指使人困倦的暮春天氣。

  賞析:

  這首詞體現了作者對婉約詞的一個極好的開拓與創新。詞中以含蓄蘊藉、輕松幽默的語言,描寫一位富裕家庭懷春少女的天真活潑形象。整首詞新穎工巧,清綺細致,雅麗自然,表現人物形象不僅能曲盡其形,且能曲盡其神,曲盡其理,顯示出非凡的藝術功力。

  上片寫少女朝慵初起的嬌態。首句寫少女夢囈中吐字不清,言不成句,意表現少女懷春時特有的羞澀心理。接下來二句語含諧趣,故設疑云:如此嬌小憨稚的姑娘是不會被那些兒女情事牽扯的吧,那為什么早晨遲遲不起云鬟半偏呢?以上幾句將少女的春情寫得若有若無,巧妙地表現了情竇初開的少女的'心理特點。

  詞的下片通過少女蕩秋千和晝眠這兩個生活側面的描寫,寫她貪玩好睡的憨態。姑娘白天秋千上飛來蕩去,輕捷靈巧的身子有如春燕?墒,晚上躺下來以后,她就一覺睡到紅日當窗,鶯啼戶外,仍是深眠不醒。少女白晝酣眠,是為排遣煩憂,作者卻說是因為快要到清明了,正是困人的季節。

  這首詞傳神地描寫了少女春天的慵困意態,寫出了少女懷春時玫瑰色的夢境。寫作上,它撮筆生新,不落陳套,始終圍繞少女春日貪睡這一側面,用饒有情致的筆調加以渲染,使一位懷春少女的神思躍然紙上,呼之欲出。詞以上下問答的形式寫出,這種結構造成了一種意深筆曲的效果,而無一眼見底的單調淺薄之感。

《浣溪沙》原文5

  《攤破浣溪沙·手卷真珠上玉鉤》

  五代:李璟

  手卷真珠上玉鉤,依前春恨鎖重樓。風里落花誰是主?思悠悠。

  青鳥不傳云外信,丁香空結雨中愁。回首綠波三楚暮,接天流。

  《攤破浣溪沙·手卷真珠上玉鉤》譯文

  卷起珍珠編織的簾,掛上簾鉤,在高樓上遠望的我和從前一樣,愁緒依然深鎖。隨風飄蕩的落花誰才是它的主人呢?這使我憂思不盡。

  信使不曾捎來遠方行人的音訊,雨中的丁香花讓我想起凝結的憂愁。我回頭眺望暮色里的三峽,看江水從天而降,浩蕩奔流。

  《攤破浣溪沙·手卷真珠上玉鉤》注釋

  攤破浣溪沙:詞牌名。又名“添字浣溪沙”“山花子”“南唐浣溪沙”。雙調四十八字,前闋三平韻,后闋兩平韻,一韻到底。前后闋基本相同,只是前闋首句平腳押韻,后闋首句仄腳不押韻。后闋開始兩句一般要求對仗。這是把四十二字的“浣溪沙”前后闋末句擴展成兩句,所以叫“攤破浣溪沙”。

  真珠:以珍珠編織之簾;驗楹熤婪Q!段骶╇s記》:“昭陽殿織珠為簾,風至則鳴,如珩佩之聲”。玉鉤:簾鉤之美稱。

  依前:依然,依舊。春恨:猶春愁,春怨。鎖:這里形容春恨籠罩。

  悠悠:形容憂思不盡。

  青鳥:傳說曾為西王母傳遞消息給漢武帝。這里指帶信的人!妒酚洝に抉R相如列傳》:“幸有三足鳥為之使!弊ⅲ骸叭泺B,青鳥也。主西王母取食!痹仆猓褐高b遠的地方。

  丁香結:丁香的花蕾。此處詩人用以象征愁心。

  三楚:指南楚、東楚、西楚。三楚地域,說法不一。這里用《漢書·高帝紀》注:江陵(今湖北江陵一帶)為南楚。吳(今江蘇吳縣一帶)為東楚。彭城(今江蘇銅山縣一帶)為西楚!叭骸保蛔鳌叭龒{暮”。

  《攤破浣溪沙·手卷真珠上玉鉤》賞析

  這是一首傷春詞、春恨詞。此詞借抒寫男女之間的悵恨來表達作者的愁恨與感慨。上片寫重樓春恨,落花無主;下片進一層寫愁腸百結,固不可解。有人認為這首詞非一般的對景抒情之作,可能是在南唐受后周嚴重威脅的情況下,李璟借小詞寄托其彷徨無措的心情。全詞語言雅潔,感慨深沉。

  詞的首句“手卷真珠上玉鉤”,即非景語,也非情語,而是客觀平直的敘述,算不上以景呼情,也算不上以情喚景。首句“真珠”二字或作“珠簾”,但正如古人所云:“言‘真珠’,千古之善讀者都知其為簾,若說‘珠簾’,寧知其為真珠耶!是舉真珠可包珠簾,舉珠簾不足以包真珠也。后人妄改,非所謂知音。”“手卷真珠上玉鉤,依前春恨鎖重樓”二句委婉、細膩,卷簾本欲觀省景物,借抒懷抱,而既卷之后,依舊春愁浩蕩。可見,“鎖”是一種無所不在的心靈桎梏,使人欲銷愁而不可得。而“春恨”并不是抽象的',“風里落花誰是主”,風不僅吹落花朵,更將凋零的殘紅吹得四處飛揚,無處歸宿。在這里可以看到的是人的身世飄零,孤獨無依。結句“思悠悠”,正是因此而思緒蕭索,悠然神往。

  下片從人事著筆,是對春恨的進一步申說,也是“思悠悠”的直接結果。“青鳥不傳云外信,丁香空結雨中愁”,則點出了“春恨”綿綿的緣由所在。此句反用西王母與漢武帝典故。據說三足的青鳥是西王母的侍者,七月七日那天,漢武帝忽見青鳥飛集殿前,遂后西王母即至。然而所思主人遠在云外,青鳥也不為之傳信,思念難解的主人公就更加感到春恨的沉重了。

  “丁香結”本是丁香的花蕾,取固結難解之意,詩人多用它比喻相思之愁的郁結不散,如李商隱《代贈》詩有句:“芭蕉不展丁香結,同向春風各自愁!崩瞽Z的獨創就在于將丁香結化入雨中的境界,使象征愁心的喻體丁香花蕾更加凄楚動人,更加令人憐憫,“青鳥”、“丁香”二句合看又恰是一聯工穩的對仗,一人事,一時景,這律詩般的俊語將思念難解之情寫得既空靈透脫而又真摯實在。至此,詞的感情已經十分濃郁、飽滿。當手卷真珠上玉鉤的時刻,已經春恨綿綿;風里落花無主,青鳥不傳信,丁香空結,則徒然的向往已經成為無望,這已是無可逃避的結局。

  最后以景語作結:“回首綠波三楚暮,接天流”。楚天日暮,長江接天,這樣的背景暗示著愁思的深廣!敖犹炝鳌比齻字讓人想起“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就這一意境而言,李璟李煜父子是一脈相承的。另外,從整首詞來看,末句的境界突然拓展,詞中的一腔愁懷置于一個與其身世密切相關的歷史地理環境中,與心靈的起伏波動也是密切相合的。

  那充滿“春恨”的人事內容究竟具體何指。據馬令《南唐書》卷二十五載:李璟即位,歌舞玩樂不輟,歌師王感化嘗為之連唱“南朝天子愛風流”句至再三再四以剌之,李璟遂悟,作《浣溪沙》二闋并手書以賜感化,其中就包括這一首。這樣看來,詞中的春恨就不是這位風流天子對景抒情的一般閑愁,很可能是南唐受周威脅時的?喔锌扒帏B”句就是憂國之思的深沉寄托了。

  《攤破浣溪沙·手卷真珠上玉鉤》作者介紹

  李璟((916-961年8月12日),五代十國時期南唐第二位皇帝,943年嗣位。后因受到后周威脅,削去帝號,改稱國主,史稱南唐中主。即位后開始大規模對外用兵,消滅楚、閩二國。他在位時,南唐疆土最大。不過李璟奢侈無度,導致政治腐敗,國力下降。李璟好讀書,多才藝。常與寵臣韓熙載、馮延巳等飲宴賦詩。他的詞,感情真摯,風格清新,語言不事雕琢,“小樓吹徹玉笙寒”是流芳千古的名句。961年逝,時年47歲。廟號元宗,謚號明道崇德文宣孝皇帝。其詩詞被錄入《南唐二主詞》中。

《浣溪沙》原文6

  浣溪沙夢中作中州樂府

  [元] 王礀

  林樾人家急暮砧。夕陽人影入江深。倚闌疏快北風襟。雨自北山明處黑,云從白鳥去邊陰。幾多秋思亂鄉心。

  作品賞析

  【注釋】:

  寫思鄉的詞,古往來今真不知有多少!然而金人王礀的這首《浣溪沙》不但沒有模仿的痕跡,而且明顯地表現了自己的獨到之處。李白的思鄉是在靜夜,所謂“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靜夜思》),杜甫的思鄉是在深秋,所謂“叢菊兩開他日淚,孤舟一系故園心”(《秋興》)。王礀的思鄉卻不在夜晚,也不值深秋,而是夢中,所謂“日有所思,夜有所夢 ”,這種典型環境的選擇,不能不說別具一番特色。

  這首詞記的是夢中所見,詞中沒有過尋的鋪陣和渲染,用近于白描的手法,著眼于夢中的景物,寫來親切感人。全篇初看似乎全為寫景,仔細玩味,又覺實則句句關情,寓情于景,以景襯情,情景交融,表達了詞人深摯細膩的思鄉情懷。

  從詞的內容上看,起首二句首先為我們指摹了一幅 動著淡淡鄉悉的水墨畫 :暮靄蒼茫中,幾幛農家村舍掩映在片片濃郁蒼翠的樹陰下,裊裊的炊煙此時也漸漸地升起來了 ,清澈的江水繞著小村緩緩地流過,江邊傳來村婦陣陣急切的搗衣聲;夕陽的余暉愁灑向江面,點點的波光中,帆船漸行漸遠,只有三五隱約晃動的人影邁向歸家的小路,他們大概就是暮歸的漁人吧 ?這是一幅多么悠閑恬靜的鄉村暮色圖呀!

  久未歸去的家鄉現在大概就是這樣的吧 ?”“倚闌疏快北風襟 ”,在這靜靜的暮色圖中 ,此刻正有一人,倚著欄干,凝神佇立,默默無語,任憑北風吹起了他的衣襟卻渾然不覺。此刻他在想什么?是否被這眼前的圖畫引起了一縷淡淡鄉愁?異鄉的游子啊,此刻只能夢回故鄉!

  如果說上片描繪的是一幅靜穆的'畫面,那么下片則由靜至動,進一步描摹倏忽萬變的夢境 。“雨自遠山明處里,云隨白鳥去邊陰”意思是夕陽西下,忽然山雨驟來,頓時剛剛還被夕陽的余暉所照亮的天際變得一片黑暗,鳥兒紛紛入巢,云兒也被黑暗所漸漸淹沒,人們也已回到了溫暖的家,一時間,天地間只剩下仍舊憑欄遠眺的游子,獨自面對忽至的風雨,思念遠方的家鄉和親人。至此,雖仍是寫景,但卻句句是情,處處寓含著旅人的鄉愁別緒與孤單寂寞。此時當真是“幾多秋思亂鄉心”了!較之李白的’舉杯澆愁愁更愁”更別具一番隱忍婉曲的愁滋味,讀來不禁使人有如身臨其境之感。便充盈著全篇的鄉愁,更添一層惘悵。這最末一句,即是總領全篇的主線,又使感情的積蓄達到了高潮,揭示了全篇的主旨。實乃點睛之筆。

  從藝術手法上看,這首詞采用了白描的手法,明白如畫,于平淡中見真情,似芳谷幽蘭,淡雅而有韻味。

《浣溪沙》原文7

  原文

  白雪清詞出坐間。愛君才器兩俱全。異鄉風景卻依然。

  可恨相逢能幾日,不知重會是何年。茱萸子細更重看。

  翻譯

  陽春白雪般的清新詞句出自座席之間,您才華氣量二者兼備,令人艷羨。異鄉杭州的風景也依舊粲然。

  可嘆相逢能夠歡聚幾日?不知重會又將落在何年?屆時,我們愿再次面對茱萸仔細把玩。

  注釋

  白雪:意即陽春白雪。這里比喻楊繪詞作的高雅。

  坐:同“座”。

  君:指楊繪,作者友人,杭州知府。

  才器:才能與器識。

  異鄉:指杭州,因楊元素與蘇軾均為四川人,故稱異鄉。

  茱萸:植物名。有濃烈香氣,可入藥。古代習俗,夏歷九月九日重陽節,佩茱萸囊以去邪避惡。

  子細:仔細。

  創作背景

  蘇軾在作此篇前曾作了一首《浣溪沙》,從那首詞序中“自杭移密守”及“時重陽前一日”二語,可以確切地了解到,詞作于宋神宗熙寧七年九月八日。而從“別楊元素”一語,可知是與楊繪分袂時寫下的別情詞。因而可以肯定作于同時,即熙寧七年九月,只不過前后相隔一日。

  賞析

  在送別楊繪的諸多詞作中,此篇最大的特點是以直抒胸臆為主。只有首尾兩句是個例外。首句從當前聚會的場景落筆,說友人陽春白雪一般的清妙的詞作在座席中間就一揮而就了。雖然由于楊氏作品的失傳,今天已無法欣賞他的原作,但從蘇軾的贊美中仍然可以看出其作品的格調高雅以及其人的才思敏捷。這一筆精要的敘寫,從一個側面寫出了友人的才華,為下文作了一個鋪墊。接著詞人便直抒對友人的愛賞之情:“愛君才器兩俱全!碧迫藙⒚C說過:“士之致遠,先器識而后文藝也!保ā洞筇菩抡Z·知微》)固然強調了“器識”的重要性,卻也說明了才識兩全的不可多得。而在詞人心目中,友人楊繪卻是這種才識兩全的.人才。這除了出于傾慕友人的才華之外,當然也與在黨爭中志同道合分不開的(見《宋史》楊繪本傳)!爱愢l”句則意在暗點節令“重九”,“異鄉”杭州,說明它與故鄉蜀地的節令風光沒有什么兩樣,似乎流露出認他鄉為故鄉的親切感,悵惘與慰藉兼而有之。

  下片進而抒寫離愁別緒。詞人滿懷優傷地寫道:可恨彼此相聚能有幾多時光,這一次分手之后,不知到哪一年才能重逢。字里行間充分表露了對相逢短暫、后會難期的悵恨。這兩句是詞人向友人直接吐露衷腸,有語淺情深之妙。末句“茱萸子細更重看”,暗用杜甫“明年此會知誰健,醉把茱萸仔細看”(《九日藍田崔氏莊》)的詩意,以對帶有節令特征的茱萸“重看”這一細節表達了依戀的情慷,并將“明年此會知誰健”這一層意思寄之于言外,暗含著別后對友人懷念的深情。所以此篇盡管在作者的別情詞中略嫌平實,還是有它的可取之處的。

  這首小令,詞短情長,語言流麗平易,表達了詞人深摯的友情。

《浣溪沙》原文8

  浣溪沙·枕障薰爐隔繡帷

  枕障薰爐隔繡帷,二年終日苦相思,杏花明月始應知。

  天上人間何處去,舊歡新夢覺來時,黃昏微雨畫簾垂。

  翻譯

  枕邊薰爐的香煙在帳幕飄裊,兩年來我整天苦苦地懷念你。明月和杏花明自我的心思。

  我為了尋你走遍天上人間,終于與你重新歡聚在一起,醒來才知道這又是在夢里。如今正是小雨紛飛的黃昏,畫簾默默無聲凄清地低垂。

  注釋

  枕障:枕頭和屏障。

  薰爐:用來熏香或取暖的爐子。

  杏花明月:杏花每年春天盛開,月亮每月一度圓缺,故以之擬指歲月時間。

  始應知:才能知,或正可知。

  天上人間:天上和人間。

  覺:醒。

  畫簾:精繡、垂彩之簾。

  賞析

  詞的上闋看似平淡,然而有些地方也頗見精巧。如首句的“隔”字,既交代了室內枕屏、薰爐與繡帷間的位置,更使人生出一種人去樓空、遠隔天涯的聯想。第三句,杏花明月用來作為春秋季節的特征,并且用擬人的手法賦予它們人的感知,點明只有杏花明月深知作者的相思之苦。這樣寫,的確為詞的意境增添了一分落寞與惆悵。

  詞的下闋構意佳妙。代為設想愛姬已逝,卻不愿信其逝,故著一問句,愈見其恍惚哀慟之態。下面兩句更妙,舊日的歡情只有在新夢中重現,正當纏綿悱惻之際,忽然醒來,惟有“枕障薰爐隔繡帷”,此時的悲哀之情可想而知。但作者到此意猶未足,再著力添上一筆,醒來之時,正值黃昏,畫簾低垂,雨聲瀝瀝,真是到了“此恨綿綿無絕期”的境界。古人曾說,詞起結最難,而結尤難于起,如這首詞的結句,不僅為全詞增添了畫意詩情,并且給人留下了極為豐富的想象余地,真是所謂詞家本色,故能打動悼亡者之心。

  縱觀全詞,詞的`上片先寫悼亡、相思之情,枕障、薰爐、繡帷依然如故,但物在人非。面對有情之物,悼亡之人仿佛看到了昔日愛姬。遐想當年,他與愛姬情之融融,愛之切切。深情所系,愛姬逝去的兩年之中,每日情思裊裊,過往的回憶使他無法忘懷,不禁邀請春花、明月與之共語。因這情,花知、月知、天知、地知,如此深切的感情確實哀婉動人。下片寫夢中相會,情到深處,悼亡人竟不信愛姬已逝,上天入地苦苦尋覓,但都成空,只好在夢鄉重溫舊情,而這往日的歡樂,又仿佛別添幾分新鮮。這新鮮,是經年之后愛情的一種升華。全詞寫得真切、自然、哀婉動人。

《浣溪沙》原文9

  浣溪沙

  唐代·薛昭蘊

  紅蓼渡頭秋正雨,印沙鷗跡自成行,整鬟飄袖野風香¤

  不語含嚬深浦里,幾回愁煞棹船郎,燕歸帆盡水茫茫。

  鈿匣菱花錦帶垂,靜臨蘭檻卸頭時,約鬟低珥算歸期¤

  花茂草青湘渚闊,夢馀空有漏依依,二年終日損芳菲。

  粉上依稀有淚痕,郡庭花落欲黃昏,遠情深恨與誰論¤

  記得去年寒食日,延秋門外卓金輪,日斜人散暗銷魂。

  握手河橋柳似金,蜂須輕惹百花心,蕙風蘭思寄清琴¤

  意滿便同春水滿,情深還似酒杯深,楚煙湘月兩沉沉。

  簾外三間出寺墻,滿街垂柳綠陰長,嫩紅輕翠間濃妝¤

  瞥地見時猶可可,卻來閑處暗思量,如今情事隔仙鄉。

  江館清秋纜客船,故人相送夜開筵,麝煙蘭焰簇花鈿¤

  正是斷魂迷楚雨,不堪離恨咽湘弦,月高霜白水連天。

  傾國傾城恨有馀,幾多紅淚泣姑蘇,倚風凝睇雪肌膚¤

  吳主山河空落日,越王宮殿半平蕪,藕花菱蔓滿平湖。

  越女淘金春水上,步搖云鬢佩鳴珰,渚風江草又清香¤

  不為遠山凝翠黛,只應含恨向斜陽,碧桃花謝憶劉郎。

《浣溪沙》原文10

  浣溪沙·庚申除夜原文

  收取閑心冷處濃,舞裙猶憶柘枝紅。誰家刻燭待春風。

  竹葉樽空翻采燕,九枝燈灺顫金蟲。風流端合倚天公。 ①庚申除夜:即康熙十九年(1680)除夜。②收取二句:柘枝,即柘枝舞。此舞唐代由西域傳入內地,初為獨舞,后演化為雙人舞,宋時發展為多人舞。范文瀾、蔡美彪《中國通史》謂:“柘枝舞女著窄袖薄羅衫!贝硕渲^把寒冷除夜里濃郁的閑情收起,那優關的柘枝舞是多么令人追憶懷戀的啊。③誰家句:謂當年自家于此除夜曾刻燭靜待新春的到來。誰家,哪一家,此處指自家?虪T,在蠟燭上刻度數,點燃時以計時間。④竹葉二句:意謂竹葉青酒喝盡了,人人頭飾采燕,個個興高采烈,燈燭熄了,那燈蕊仿佛是一條條顫動的金蟲。竹葉,指竹葉酒。采燕,舊俗于立春時剪彩綢為燕子形,飾于頭上。九枝燈,一干九枝的'燭燈。灺(xiè),熄滅。⑤風流句:端合,應該、應當。倚天公,依靠老天爺。此謂風流應是自然天成,非人力能所為的。

  浣溪沙·庚申除夜賞析

  此篇描繪了除夜的貴族之家守歲的情景,同時也隱約地表達了深隱的懷戀之情意。情寓于景,清空而靈動。

《浣溪沙》原文11

  攤破浣溪沙·菡萏香銷翠葉殘

  五代:李璟

  菡萏香銷翠葉殘,西風愁起綠波間。還與韶光共憔悴,不堪看。

  細雨夢回雞塞遠,小樓吹徹玉笙寒。多少淚珠何限恨,倚欄干。(欄 通:闌)

  譯文及注釋

  菡(hàn)萏(dàn)香銷翠葉殘,西風愁起綠波間。還與韶(sháo)光共憔悴,不堪看。

  荷花落盡,香氣消散,荷葉凋殘,西風從綠波之間吹起,使人愁緒滿懷。美好的景致與觀荷人的情趣一起憔悴了,哪里還忍心再看。

  菡萏:荷花的別稱。西風愁起:西風從綠波之間起來。以花葉凋零,故曰“愁起”。

  細雨夢回雞塞遠,小樓吹徹玉笙(shēng)寒。多少淚珠何限恨,倚闌干。

  細雨綿綿,夢境中塞外風物緲遠。吹到最后一曲,寒笙嗚咽之聲久久回蕩在小樓中。想起故人舊事,含淚倚欄,懷抱無窮幽怨。

  雞塞:亦作雞祿山。這里泛指邊塞。徹:大曲中的最后一遍!按祻亍耙庵^吹到最后一曲。玉笙寒:玉笙以銅質簧片發聲,遇冷則音聲不暢,需要加熱,叫暖笙。

  譯文及注釋

  譯文

  荷花落盡,香氣消散,荷葉凋殘,西風從綠波之間吹起,使人愁緒滿懷。美好的景致與觀荷人的情趣一起憔悴了,哪里還忍心再看。

  細雨綿綿,夢境中塞外風物緲遠。吹到最后一曲,寒笙嗚咽之聲久久回蕩在小樓中。想起故人舊事,含淚倚欄,懷抱無窮幽怨。

  注釋

  攤破浣溪沙:詞牌名。又名“添字浣溪沙”“山花子”“南唐浣溪沙”。雙調四十八字,前闋三平韻,后闋兩平韻,一韻到底。前后闋基本相同,只是前闋首句平腳押韻,后闋首句仄腳不押韻。后闋開始兩句一般要求對仗。這是把四十二字的“浣溪沙”前后闋末句擴展成兩句,所以叫“攤破浣溪沙”。

  菡萏:荷花的別稱。

  西風愁起:西風從綠波之間起來。以花葉凋零,故曰“愁起“。

  雞塞:亦作雞祿山。這里泛指邊塞。

  徹:大曲中的最后一遍!按祻亍耙庵^吹到最后一曲。笙以吹久而含潤,故云”寒“。玉笙寒:玉笙以銅質簧片發聲,遇冷則音聲不暢,需要加熱,叫暖笙。

  賞析

  此詞上片重在寫景,下片重在寫人抒情。寫景從西風殘荷的畫面寫起,以韶光憔悴在加重,更見秋景不堪;寫人從思婦懷人寫起,夢回而感雞塞征夫之遙遠,倚欄而更見凄涼。

  詞的上片著重寫景。

  菡萏,荷花的別稱。文字的語言是形象的,所以作者一上來就說:“菡萏香銷翠葉殘”。說“香”,點其“味”;說“翠”,重其“色”。此時味去葉枯確然使人惆悵。西風,秋風之謂也。綠波,寫的是瑩瑩秋水。如果說上句是重在寫秋色,那么這一句則重在寫秋容。一個“愁”字,把秋風和秋水都擬人化了,于是,外在的景物也霎時同作家的內在感情溶為一體了,詞作也因之而籠罩了一層濃重的蕭瑟氣氛。

  三、四兩句,由景生情,更進一步突出作家的主觀感受。韶光,指春光。在這里,作家以其獨特而深刻的感受告訴人們:在這秋色滿天的時節,美好的春光連同荷花的清芬、荷葉的秀翠,還有觀荷人的'情趣一起憔悴了,在濃重的蕭瑟氣氛中又平添了一種悲涼凄清的氣氛。“不堪看”三字,質樸而有力,明白而深沉,活脫脫地抒發了詩人的主觀感情!白怨欧昵锉帕取保ㄌ苿⒂礤a詩句)。李璟雖然位高為皇帝,但是生性懦弱,再加上當時內外矛盾重重,境遇相當危苦,此時此刻,觸景傷情,從而產生無窮的痛苦和哀怨是十分自然的。

  詞的下片著重抒情。

  首句,托夢境訴哀情。一夢醒來,雨聲細細,夢境即便美好,但所夢之人畢竟遠在邊塞(雞塞,雞麓塞,在今陜西省。這里泛指邊塞),可思可望而不可即。的確是“雨亦綿綿,思亦綿綿”。“小樓”句,以吹笙襯凄清。風雨高樓,玉笙整整吹奏了一曲(徹,遍,段。吹徹,吹完最后一段),因吹久而凝水,笙寒而聲咽,映襯了作家的寂寞孤清。這兩句亦遠亦近,亦虛亦實,亦聲亦情,而且對仗工巧,是千古傳唱的名句。

  最后兩句,直抒胸臆。環境如此凄清,人事如此悲涼,不能不使人潸然淚下,滿懷怨恨!岸嗌佟保昂蜗蕖保瑪挡磺,說不盡。流不完的淚,訴不盡的恨;淚因恨灑,恨依淚傾。語雖平淡,但很能打動人心。結語“倚欄干”一句,寫物寫人更寫情,脈脈深長,語已盡而意無窮。

  這首詞有些版本題名“秋思”,看來是切合的。李廷機評論過這首詞是“字字佳,含秋思極妙”(《全唐五代詞》四四一頁)。確實,它布景生思,情景交融,其有很強的藝術感染力。

《浣溪沙》原文12

  [宋]晏殊《浣溪沙(淡淡梳妝薄薄衣)》

  淡淡梳妝薄薄衣,天仙模樣好容儀。舊歡前事入顰眉。

  閑役夢魂孤燭暗,恨無消息畫簾垂。且留雙淚說相思。

  注釋:

  1、容儀:容貌和儀態。

  2、顰(pín)眉:緊皺的眉頭,愁眉。

  3、閑役夢魂:空勞夢魂。語出五代前蜀韋莊《應天長》詞:“碧天云,無定處,空有夢魂來去。”役,驅使。

  賞析:

  此詞寫一位閨中女子的相思之情。上片開頭兩句,描繪這位女子素雅姣美的容貌。近代詞學家吳梅先生斥責這兩句“庸劣可鄙”(《詞學通論》),實在有些過頭了。平心而論,這兩句是俚俗和一般化了一點,但畢竟不屬惡俗淫邪之語,《花間集》中此類句子不少,似不可一概以“庸劣”目之。接下來第三句“舊歡前事入顰眉”,文意陡轉,由寫容貌逆入,寫女子的心——憶舊、怨別。下片承此而來,具體描寫閨中人的幽情暗恨。過片兩句,以工麗的對偶,描畫出伊人的'孤寂痛苦之狀,情致哀婉,意境頗佳。以“孤燭”、“畫簾”為映襯,愈顯出女主人公心境之凄黯與寂寞。末句以心靈獨白作結,立意極為巧妙——我姑且忍著這兩行珠淚,留待與他重逢時再流出來,那時我再盡情傾訴滿腹的相思!這樣寫,深化了詞的意境,將全篇的抒情推向了頂點。

《浣溪沙》原文13

  語燕鳴鳩白晝長,黃蜂紫蝶草花香。蒼江依舊繞斜陽。

  泛水浮萍隨處滿,舞風輕絮霎時狂。清和院宇麥秋涼。

  「注釋

 、偕n江:泛指江。因江水是青蒼色而稱。

 、邴溓铮褐皋r歷四月,為麥收季節。漢蔡邕《月令章句》:“百谷各以其初生為春,熟為秋,故麥以孟春為秋!

  「賞析

  《浣溪沙·語燕鳴鳩白晝長》這首詞雖然簡短,但是描寫的景色非常優美,在這首詞中描寫除了一個鳥語花香的場景,色調明快、清新自然,是一個非常美妙的場景。實際上這個劉基的性格是有很大關系的,因為劉基雖然是個謀士,但是他的性情耿直舒爽,是個非常豁達之人。

  燕語鳩鳴,蜂蝶帶香,江繞夕陽,水滿浮萍,輕絮舞風,一派初夏時的自然風光。末句點出麥熟,使人聯想起收獲的歡娛。

  《浣溪沙·語燕鳴鳩白晝長》這首詞與另外一首詞《浣溪沙·布谷催耕最可憐》表現出了劉基的.不同性格,也讓我們認識到了劉基這個人的內心,通過這些詞對劉基整個人會有更為全面的了解。

《浣溪沙》原文14

  誰念西風獨自涼,蕭蕭黃葉閉疏窗,沉思往事立殘陽。

  被酒莫驚春睡重,賭書消得潑茶香,當時只道是尋常。

  「譯文」

  秋風吹冷,孤獨的情懷有誰惦念?看片片黃葉飛舞遮掩了疏窗,佇立夕陽下,往事追憶茫茫。

  酒后小睡,春日好景正長,閨中賭賽,衣襟滿帶茶香,昔日平常往事,已不能如愿以償。

  鐘漢良版納蘭性德影視劇照

  「賞析」

  《浣溪沙·誰念西風獨自涼》是一首抒發對亡妻無限悼念之情的詞。

  詞人納蘭性德妻子盧氏多才多藝,和他有著共同的興趣愛好。他對這位妻子有著深厚的感情,可惜的是“成婚三年后妻子亡故”。這首《浣溪沙·誰念西風獨自涼》就是納蘭性德為悼念亡妻盧氏所做,詞中道出了今日的酸苦,即那些尋常的往事不能再現,亡妻不可復生,心靈之創痛也永無平復之日。詞中有懷戀,有追悔,有悲哀,有惆悵,蘊藏了復雜的感情。

  上闋寫喪妻后的孤單凄涼,“誰念西風獨自涼?”這句反問的答案盡在不言之中,混合了期待與失望的矛盾情緒。次句“蕭蕭黃葉”是秋天的典型景象,“沉思往事”的詞人站在“殘陽”下,到這里仿佛推向了一個定格鏡頭,凄涼的景物襯托著作者凄涼的回憶,長久地鍥入讀者的腦海,并為之深深感動。

  下闋很自然地寫出了詞人對往事的'追憶!氨痪颇@春睡重,賭書消得潑茶香”兩句回憶妻子在時的生活的兩個片斷。前一句寫妻子對自己無微不至的體貼和關心,寫出妻子對自己無微不至的體貼和關心;后一句寫夫妻以茶賭書的風雅生活樂趣!爱敃r只道是尋!碧N含了納蘭性德追悔之情,七個字字字皆血淚,當初沉浸在人生最大的幸福之中卻毫不覺察,只道理應如此,平平常常。

《浣溪沙》原文15

  原文:

  父老爭言雨水勻。

  眉頭不似去年顰。

  殷勤謝卻甑中塵。

  啼鳥有時能勸客,小桃無賴已撩人。

  梨花也作白頭新。

  譯文

  村子里的父老們都爭先恐后地對我說,今年風調雨順,一定會有一個好收成,他們不會再像去年那樣緊鎖眉頭地發愁了,也不會再愁無米下鍋,而讓甑子積滿著灰塵。

  樹枝上的鳥兒歡快地啼叫著,像是在勸我多喝幾杯,桃樹的.嫩枝上已經綻出嬌艷的花朵,十分逗人喜愛。梨花開滿樹,那白色的花朵,像是給它新添了一頭白發。

  注釋

  浣溪沙:唐代教坊曲名,后用為詞牌。分平仄兩體,字數以四十二字居多,還有四十四字和四十六字兩種。這首詞是平韻,四十二字。

  勻:這里指雨量適時適度。

  顰(pín):皺眉。

  殷勤:態度熱切。謝:告別。卻:語助詞,用在動詞之后。甑(zèng):瓦制炊具,可以用于蒸飯!瓣抵袎m”謂無米下炊,甑中積滿塵土。暗示的是去年歉收。

  撩(líao):引逗,挑弄,招惹。

  小桃:即桃樹。

  無賴:頑皮,淘氣。

  白頭新:白色的新花!妒酚洝斨龠B鄒陽列傳》:“白頭如新,傾蓋如故。”梨花色白,故以“白頭”喻之。

  賞析:

  南宋愛國詞人辛棄疾,他以收復失地、統一祖國為己任,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然而,他卻于中年蒙受讒劾。慶元六年(1200),在瓢泉邊,田園的恬靜和村民的質樸使得辛棄疾深為感動,靈感翻飛,于是寫下了這首詞。

【《浣溪沙》原文】相關文章:

浣溪沙原文11-10

浣溪沙原文06-05

《浣溪沙》秦觀原文05-21

浣溪沙原文、注釋07-31

浣溪沙原文及賞析05-06

浣溪沙原文及賞析10-06

《浣溪沙》原文及賞析05-30

浣溪沙原文及賞析04-29

浣溪沙蘇軾原文11-23